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时间:2022-01-09 03:44:00

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全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建设好村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于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农村改革和建设的步伐,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村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的形势给村级党组织建设带来新的课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新型生产方式的出现,要求上级党组织必须适应新形势,采取新方法,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协调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1、变行政命令为指导服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把“理”和“利”结合在一起。在他们面前,对的东西不一定行得通,不对的东西不一定行不通。村级党组织的干部长期生活在农民中,处于同农民群众最接近的地位,对农民的思想状况、认识问题的方式理解得较深,积累了一套比较独特的农村工作方法。他们在工作中,不仅是以讲道理来服人,而且加入了个人情面,家庭亲情和农村传统道德观念等因素。这些都是上级领导难以做到的。因此,在开展农村工作中,应该指导和服务,如果采取行政命令的方法,容易使村党组织的干部产生依赖心理和抵触情绪,工作上被动应付。

2、变强压为督查。村党支部的干部首先是农民,然后才是干部。他们做的是硬工作,端的是泥饭碗。繁重的工作与微小的政治经济利益之间巨大的反差,使工作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在一些工作中出现难度和阻力时,上级党组织不能强压,应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在总体工作上,一是要实事求是地制定考核目标,实行目标责任制,把握好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度”。二是实施经常性督查,抓任务的落实,帮助排忧解难。

3、变放任为支持。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工作千头万绪。村党支部的工作对象是千家万户,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纷繁复杂。在群众中,人人都恨不公平,但很多人都又想干不公平的事。凡是找村里的,不少人都抱着非分要求,有的想多占点宅基地,有的想少交农业税费,一旦满足不了,便翻脸骂人。在这种情况下,上级党组织要坚决支持村支部的工作,打击歪风邪气,使他们有安全感和信心,激发出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做工作。但是对有缺点错误的干部不能认为他们工作辛苦,条件艰苦而放任,而应该批评的要批评,该给纪律处分的要给纪律处分,不包庇,不护短,这样,有利于村支部的建设,有利于党群关系的改善。

4、变埋怨为关心。村级党组织的干部家住农村,上有老下有小,责任田要种,产业结构调整要带头,科学种田要做示范,村里工作要做,加上经济收入较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对个别一时不能正确理解和落实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的同志,不是埋怨,而是在工作上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在生活上要多关心。一方面要尽可能帮助解决他们的家庭困难,使他们能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现行的队伍状况不适应新任务的要求

1、党员年龄老化。在农村党员中,“”前入党的党员占有相当的比重。党员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大、文化低的状况。有不少老党员已吃儿孙“饭”,第一线的党员人数较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体现出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广大的农村党员干部不仅在政治上要坚强,。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性,而且业务上要能干,要有科学文化知识,做合格的管理人员,目前的状况是难以做到的。

2、思想观念陈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发展农村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中感到束手无策,仍习惯于稻、麦、油的种植,自己找不到致富的门路,更无法带领群众致富,“领头雁”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3、“抛荒”现象严重。村党支部在抓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往往偏重经济建设,忽视党的建设,有的支部长期不组织党员活动,不召开支部大会,一手硬,一手软,客观上是党员分散,老弱的多,外出做工的多,集中学习难度大,主要是主观上认识不到位,管“党”的意识差,以致在党的建设上出现了“抛荒”现象,使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4、法纪观念淡薄。在村党组织中,有的干部对于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学习不研究,不认真贯彻,遇到问题和矛盾不依照法律、法规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去处理;有的自我约束能力低,表率作用差,在群众中失去号召力和感染力;有的管理水平低,办事不公道,工作方法简单,虽然辛辛苦苦为集体做了不少工作,但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引发了不少矛盾。

三、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但重点只有一个,即村党支部建设。农村工作的实践证明,一个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好坏,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在此,就如何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加强班子建设。班子抓“帅”,加强党支部的班子建设,首要的是选配好支部书记。支部书记作为“班长”,他的政治态度、精神状态、思想作风是否公道正派等,在支部一班人和党员、群众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把那些具有坚定的信念,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有群众观念,甘愿吃苦,乐于奉献,不贪图享受的人;有组织纪律观念;能严以律己,处处起表率作用的人;能统揽全村工作,作风扎实,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的人选拔到支部书记岗位上来。达到选准一个人,带好一班人,发展一个村的目的。同时要着力提高支部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使之成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带头人;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带头人;“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头人,增强凝聚力和号召力。

2、强化教育工作。用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经常不断地加强党员的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他们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紧密联系农村工作的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脑筋,破除小富即安的旧观念,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教育他们要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掌握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社会主义经济的有关知识,不断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教育他们要立党为公,牢记宗旨,不为自己谋私利,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生观,不受任何不良思想的影响,从思想上筑起反腐防线。教育他们要加强同群众的密切联系,村支部的同志虽然天天生活在群众之中,但要做好工作,同样需要树立群众观点,做好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特别是涉及群众实际利益的时候,要善于教育和引导,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正确处理和化解各种矛盾。

3、全面考察考核。对村级党组织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支部书记的任用,一定要严格实行考察制度。在考察中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多听听群众意见。民间闲谈往往能反映干部的真实口碑。要把群众认同和组织考察结合起来,避免陷入以表面现象作定论的误区,使干部队伍得到净化。农业上有句俗语“秧好一半粮”,在用人上,把苗子选好了,就为干好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村支部的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定期检查工作目标完成情况,防止有些人工作无计划,决策拍脑袋,处理问题拍胸脯,以致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4、完善监督机制。加强监督和管理,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村级党组织干部队伍的重要保证。一是村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是村级民主监督的基础,凡属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村里的重大事项,都应向村民公布,便于群众了解。但公开要及时,内容必须真实,接受群众监督。二是财务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会计法》,对村级财务收支及各项经济决策实行审计监督。三是民主评议制度。对村级支部班子成员的工作,要组织党内外群众进行民主评议或民主测评。通过评议和测评,及时调整那些群众意见大、政治素质差的干部。四是报告工作制度。村支部要适时向群众公布村民普遍关心的事项,定期召开支部大会,向党员报告一个阶段以来的工作情况。五是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镇党委指派审计部门,定期对村支部领导班子及主要负责人在任期内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应担负的财务责任、经营责任和管理责任进行审核。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选拔任用干部提供依据。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基础。基础牢,事业兴;基层稳,天下安。只有一步把村级党组织建设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团结带领农民群众排除一切干扰,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保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