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机关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09 04:49:00

基层审计机关工作调研报告

专项审计调查(以下简称“审计调查”)是指审计机关运用审计的方法,对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事项,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的专门调查活动。具有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工作方法灵活等特点。由于审计调查主要是针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它在提高审计成果层次,扩大审计效应,促进宏观经济管理方面,起到具体项目审计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的审计实践中,审计调查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运用,在整个审计工作中的比重还较低,对如何运用审计调查弥补审计不足,扩大审计影响研究不够,使这一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将实行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并重,逐步提高专项审计调查的比重,争取到2007年,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占整个项目的一半左右”,这说明审计调查已引起国家最高审计机关的重视。本文就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开展审计调查谈点粗浅认识。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开展审计调查的重要性

(一)审计调查是为宏观经济服务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定的历史时期,审计中发现的经济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是涉及改革发展的带有体制性的深层次问题,加之我国现行财经法规普遍存在的滞后性和欠严密性,使得审计不能对此一概以对错评论,或简单地收缴罚款了之。因此,审计作为一个综合经济监督部门,必须把部分精力逐步从对某一地方、行业、部门、单位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微观审计项目中摆脱出来,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对改革和经济生活中带有普遍性和共性的突出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审计调查,从而对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合理不合法的事项不处理但能如实予以反映,为领导层的决策和政策法规的完善提供依据,更好地发挥审计为宏观经济服务作用。

(二)审计调查是审计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国家审计机关从1983年成立至今,已走过了二十余年的历程,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审计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还只是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注重的还只是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这与审计的最终目的,促进被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还存在着一段距离。国家审计署在2003至2007年五年规划中提出:“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份量。”并重点提到要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和国有资金运行效益的审计。而单个微观项目的审计既不能鉴定效益的高低,更难以分析效益高低的原因。只有开展专项审计,才能从面上统计数据,加以分析、加以评价,才能达到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这个效益审计的目的。

(三)审计调查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审计对象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是大量国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性领域退出,使审计对象—国有企事业单位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财政检查、税务稽查的不断加强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行业监管部门的逐步建立和运转到位使得仅有的少量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接受检查的频率越来越高,而各个监督部门的检查,无论从检查范围,还是检查内容,难免有所重复。专项审计调查不受时间和管辖范围的限制;不受行业和单位经济性质的限制的灵活性特点,使得审计部门既避免了上述尴尬,又充分履行了经济监督的职责。

二、精心组织,把握审计调查的重点与基本要求

一项审计调查要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必须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领导关心的重点,认真选题,周密安排,并且在程序上要运作规范,审计调查的结果要能为宏观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审计调查必须把握的重点及要求有:

(一)目标要明确。审计调查的目标是为政府决策服务。成功的审计调查,首先要精心思考,选准课题。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选取社会关注的问题,作为审计调查的重点。其次要围绕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立审计调查项目,为领导的宏观决策服务。再次要围绕宏观性、全局性、行业性的经济事项确立审计调查项目,使审计调查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此外还要善于从微观的审计项目中发现突出的、苗头性、普遍性的问题,如各种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行政事业单位滥收费、改制企业剥离资产状况等通过审计调查扩大信息量,分析深层次原因,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方案要细致。审计调查项目一旦确定,应事先作好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所要调查的部门、行业的详细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审计调查实施方案。特别是在调查实施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制定统一的调查表格,列出详细的调查目录,一旦进点调查,可以根据方案直奔主题,大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要做好审计调查,还必须依靠审计方法、技术等重要手段,以获得准确无误的证据和信息资料,增强审计调查的深度;利用调查方式的灵活,将那些涉及面广、政策法规不明、处理处罚有难度的情况摸出来,拓宽调查面的广度,点面结合,查出真实、准确、深透的真实情况,从而为合理提出审计建议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程序要规范。现在,审计调查项目已成为审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调查项目越来越多,但审计调查的工作程序不够规范、不够统一,审计调查的深度和力度不够,影响了审计调查项目的质量。因此,应尽快规范审计调查工作的程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审计调查的质量,使审计调查项目更具生命力。在具体操作方法上要认真贯彻执行《审计机关专项审计调查准则》,审计调查事项要列入计划管理,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活动要成立专项审计调查组,同时制定专项审计调查方案,明确所要调查的目标,并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前,应比照审计项目程序一样,对被调查单位送达专项审计调查通知书,审计调查结束后,应提交专题审计调查报告。在调查过程中若发现被调查单位有重大违法违纪行为,应按照法定的审计职权和程序进行处理。此外,开展专项审计调查还应进一步完善有关规章,采取实际措施规范审计调查行为。

(四)有效性要强。任何一项审计调查活动在认真选题、精心组织的基础上,还要力求审计调查结果能够指导政府工作,服务领导决策,促进宏观管理。出具的审计调查报告,时间要及时、事实要清楚、数据要准确,条理要清晰,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显示该项调查活动的有效性。

(五)保密性要严。专项审计调查中往往涉及被调查单位的工作秘密和商业秘密,在审计调查的过程中审计人员要认真做好宣传,向被调查单位讲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内容及要求以得到被调查单位的积极配合,全面提供相关资料,如实反映情况。与此同时,审计调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调查单位的商业秘密。

(六)审计人员素质要提高。审计调查要求审计人员要有比做审计更宽广、更精深的知识和技能。审计人员不能只会看财务账目,更要树立宏观意识,跟踪宏观经济形势,摸准经济发展脉搏,准确掌握、判断领导关注的焦点、群众关心的热点、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学会从大量繁杂的社会现象中正确选取被审计调查事项,从众多被审计调查事项中准确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培养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审计调查服务宏观决策的作用。

三、讲究方法,不断提高扩大审计调查质量效果

审计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施时可根据不同的专题、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灵活运用,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一)审阅调查法。该方法是审计人员根据实际需要,直接查阅被调查单位有关账目和会计资料、调阅相关的审计档案资料、统计资料和有关文件,以便收集有关资料,取得相关数据。这主要是调查部门、单位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的情况,从中发现存在的主要倾向性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这是专项审计调查最基本的调查方法。

(二)重点调查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运用于选取被调查的单位或者在普遍调查的基础上,选取若干个典型进行重点检查。对被调查单位最具代表性的资料进行重点调查。比如对执法部门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时,必须重点调查有无乱收滥罚,罚没收入是否实行“收支两条线”,有无坐支挪用和私设“小金库”等严重违纪现象。

(三)问卷调查法。此调查法一般分为两种方式:一是设问式。将调查的内容,设定为若干个问题,向被调查者进行调查,由审计调查人员做出记录。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求调查设问简短明了,清楚准确,易于回答,说明问题。二是表格式。这种方法就是根据调查的内容确定若干个量化指标或评判标准,设计成审计调查表,让被调查者据实填写。

(四)访谈调查法。这是审计调查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是由审计人员直接同被调查单位有关人员进行走访座谈。座谈时要有不同层次的人员参加,注意广泛听取意见。实践证明召开座谈会时要注意参加座谈会人员的相关性,即要尽可能的让那些知情的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到会,以便全面真实地反映情况,增强座谈会的效果。还有是个别走访调查,这主要是对那些不宜公开或只涉及必须个别了解和核实的有关事项。个别调查时应有两个以上调查人员在场并作好详细记录。取得的调查表应由填写人员签字署名,并经单位领导审查签字。

审计调查作为一种实用有效的工作方法,是审计的重要补充,能及时发现和反映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更好地为宏观决策服务;能扩展审计监督的范围,扩大审计的影响,深化审计成果;此外审计调查目的性强、涉及面广、重点突出、方式灵活有效,能解决审计中所面临的许多实际问题。基层应灵活运用审计调查方法,大兴审计调查之风,大讲审计调查之效,大展审计调查之果。让审计调查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大家从思想上认识到审计调查的重要性,在工作中自觉地运用它,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以点带面,并与审计紧密结合,更好地发挥审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