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思考与建议

时间:2022-04-03 03:33:00

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思考与建议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锡山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调整的关键时期,社会阶层价值取向的分化,极易引发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社区在调处社会矛盾和纠纷中,既能够起到减震器作用,也可以避免政府与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直接对立,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最初的萌芽阶段。社区专职工作者处于社区建设的第一线,肩负着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服务居民的重要责任,在和谐社区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尽快建设和提升一支与新形势新任务相符合的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成为深化社区建设基础环节的当务之急。结合锡山区社区建设工作实际,笔者就锡山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掌握了较为详实的工作材料,并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就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出粗浅的设想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我区于20*年初撤市设区,目前有人口40.157万人,共39个社居委,77个行政村。现有社区工作专职人员362人,从人员组成结构看,主要由社区(村)两委会班子成员与社区专项条线工作人员组成。其中,社区(村)两委会班子成员215名,社区专项条线工作人员92名;从文化程度看,中大专以上学历276人;从政治面貌看,党员208人;从年龄结构看社区专职工作者30-45岁的219人,平均年龄40岁。

近年来,锡山区创新社区管理机制,优化公共服务形式,倡导和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的进程,初步确定了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三年工作目标,明确要求三年内全区范围内力争培养取得一定资质认证的社区专职工作者100名,为社区建设提供充裕的后备力量与人才支撑。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区的社区建设专职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

——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整体结构得到优化。一是以换届选举为抓手,提升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综合素质。2007年是换届选举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密部署,依法实施,按照上级换届选举专题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要求,在选举方式、候选人员资格要求等方面明确要求社区居委会新选出的班子成员的文化程度在中专或高中以上的应不低于80%,班子成员中女性应占一定比例。通过民主推荐、依法选举、公示选举结果等法定程序,调整和充实了一批年纪轻、文化高、能力强、作风正,热爱社区工作的新生力量,社区专职工作者在政治面貌、文化程度、年龄结构等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和提高,为全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二是以公开招聘为手段,拓展社区专职工作者引入渠道。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运用公开招聘的方式,由区组织部门出面,面向社会,根据培养年轻干部的计划安排,启动“大学生村官”实事工程,筑巢引凤、吸贤纳义,号召社会有志之士、高校毕业生等投身社区建设。通过对社区空缺岗位信息公开、操作流程公开、招聘程序公开、招聘结果公开等主导环节的严格把控,把一批有知识、有能力、懂管理、善经营的社会人才吸纳进来,为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规范化进程创造了条件。

——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整体服务能力得到加强。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提升社区专职工作者业务水平。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社区专职工作者业务培训的力度,区、镇(街)切实根据新形势下社区工作的总体要求,实行社区干部分类培训。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充分利用换届选举带来的良性工作效应,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对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进行业务能力的系统培训。一方面,聘请资深专家采用集中学习、以会代训、专题讲座、村(居)民论坛、研讨交流等方式针对新时期下的农村工作、社区建设工作等面临的问题与困惑进行专题的讲座、授课与交流,增强其感性认识与理性研究,提升理论水平,改变思想观念,丰富工作方式与手段,提高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以全国首次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为契机,鼓励广大社区专职工作者踊跃报考,明确要求各社区(村)确保一名人员参考,为社区拥有更多的取得相应专职资格认证工作人员提供基础保障。截止目前,全区分别有35人取得了助理社会工作师和6人取得了社会工作师的资格证书,为社区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加强与兄弟市区的横向联动,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社区建设等工作的宝贵经验,拓展工作视野,大胆实践,培养和提升其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水平。二是深入推进“服务进社区”活动,增强社区专职工作者服务能力。2008年,区委、区政府从构建具备锡山特色、功能完备、覆盖全体居民的社区服务体系总体目标任务出发,全面推行了“服务进社区”系列活动,确定了以“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自助互助服务、党建服务”为主的四大服务体系,制定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三年目标任务,对目前社区承接的服务工作进行全面梳理与筛选,建立了政府公共服务运作机制。积极探索了便民利民服务、自助互助服务的有效开展途径,社区通过开设司法援助、健康咨询、家政服务、群防群治等服务内容,对社区专职工作者工作职责、服务环节、服务流程、办事时效等进行明确,不断加强了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服务理念与服务能力,发挥了基础性的协调作用。

——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地位、待遇得到逐步提高。在推进社区建设的同时,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政治、经济待遇。在组织上区、镇(街)两级千方百计为社区专职工作者提供了建言献策、教育培训的机会。通过挂职锻炼、外出深造等途径推荐能人贤士进区管后备干部培训队伍,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热情;经济上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逐年调整了社区专职工作者福利待遇,并逐步扩大了为社区专职工作者缴纳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人员范围,为社区营造了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问题

纵观我区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总体而言在社区建设和服务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毋庸讳言面对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工作领域越来越广的新形势、新变化,我区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在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创新意识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

——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结构与社区建设工作的需要不适应。虽然我区在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多措并举,优化和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但不难发现,我区的社区专职工作者整体队伍结构存在诸多不平衡性。一是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呈现出年龄在45岁以上人员居多,35岁以下的新生力量相当薄弱;二是知识结构良莠不齐。目前,尽管区委、区政府培养或引进了部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但现有社区专职工作者总体上学历、水平较低,而且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三是人员结构单一。目前,我区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基本是以社区(村)两委会班子成员为主,招聘进入的人员为数不多,且各种职位存在交叉任职现象,老中青梯次结构断层脱节,普遍缺乏社区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尤其是社区党务工作者严重缺乏,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难以发挥。

——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身份认同模糊与社区建设工作需要不符合。根据《居委会组织法》和《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社区居(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同时又是城乡基层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区专职工作者,既不是企业职工,也不是事业单位的职工,更不是机关公务员、国家干部。其直接后果是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难于解决,导致晋升机制的缺失,由于劳动关系不明确,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资及其劳保、医保、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工资待遇的调整等等,都缺乏相应的劳资依据,难以形成统一的工资制度。现有的体制使得社区专职工作者很难获得职业认同,难以激发起他们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高涨热情。

——社区专职工作者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社区建设工作需要不相吻合。目前,由于现有的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偏低,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致使他们至今仍是沿用的行政性、指令性的管理方式,以服务群众为主导的软性管理方式未真正走向前台,难以应对和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物质文化需求。实践情况表明,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应对社区发展形势准备不足,能力不强,创新意识淡薄,创新手段单一。

——社区专职工作者工作负担、工作经费和工资待遇与社区建设工作需要不相匹配。近年来,随着区委、区政府对社区建设的重视,对社区建设的投入也逐年增加。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从2006—2008仅三年,仅区公共财政就投入680万元,加入镇(街)的财政支持,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待遇也得到相应的改善,但是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社区所负担工作任务日益加重。据不完全统计,社区目前承接着政府部门的条线事务就有低保、征地拆迁、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卫生、综合治理、统计、残疾工作、妇女工作、老年工作、双拥、征兵、民兵工作、精神文明、环保、文体、调解、青少年教育、社区矫正、劳动保障、统战等大小事务100多项,且硬性考核多,台帐资料繁,工作强度大,经费保障却是杯水车薪。社区繁重的日常工作经费开支远远得不到保障,入不敷出的工作现象普遍存在。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资待遇虽有调整,但目前工资档次差距小,权、责、利不对等的收入水平和缺乏良性的激励奖惩机制,与周边地区相比差距较为明显,远远吸引不了社区专职工作者从事社区事业的需愿。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区目前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发展状况与客观存在的制约因素,笔者认为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长期规划,建立健全一系列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长效管理机制,从机制与体制上寻找突破,通过健全和规范管理体系及操作程序,不断扩充与壮大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规模,逐步优化和提升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

——建立健全选拔任用机制。一是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规范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的“入口”。对新招聘的社区专职工作者,组织部门、人事部门、民政部门须严格规范笔试、面试、考核、聘任等法定民主程序,优先录用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并颁发相关部门核定的资质证书;对现已在岗的工作人员,相关部门要组织系统的教育培训,可根据对象类别分类实施培训,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也可结合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进行,面向社会各类人群,鼓励大家积极报考应聘,并整合社区现有岗位工作人力资源,把分散在方方面面的社会工作力量统一集中,结合进一步培育各类社区民间组织和志愿者队伍,不断充实社区工作“第三力量”。二是建立健全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出口”机制。对在规定时间内未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现职人员或连续两年年终考核评议不称职的,由所在镇(街)实行离岗教育,经教育后表现无改观,应予以解聘,并建议按照相关法律程序履行有关解聘手续,疏通“出口”。

——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健全与完善社区教育培训制度是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完善培训制度。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落实,根据锡山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落实人员职责,明确培训主体,把握培训重点环节,排除各种消极因素,顺利推进工作。二是创新培训载体。充分依托辖区内有利资源建立教育培训基地,挖掘市场优质资源,与相关高校挂钩共驻共建,提高培训师资、规范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可通过组织培训、以会代训、学习考察、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专题讲座、实践锻炼等多种途径,强化培训工作质量,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培训成效。三是明确培训重点。根据社区建设工作的时代要求与工作特点,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以职业资格证为抓手,着重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沟通协调能力、策划活动能力、组织实施能力、掌握运用现代办公手段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宣传鼓动能力、调解矛盾能力、应变能力等,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与手段,增强运用专业化知识开展服务的技能,不断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本领。四是落实保障培训经费。社区培训经费应有区、镇、社区(村)三级共同承担,社会募集作辅助补充的方式筹措,各级党组织不得任意截留或扣除,原则上还要考虑尽可能不加重基层社区的经费负担。

——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一是广泛开展各类业务大练兵活动。各级党委政府应积极开展不同层面的业务竞赛,通过举办社区专职工作者论坛、经验交流、业务能力竞赛等形式,培养社区业务骨干,塑造现代社区专职工作者群体形象,并对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应适当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二是不断拓展社区专职工作者成长空间。要积极制定相关政策,不断研究开发社区专职工作者岗位,明确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领域与配备要求,并积极推行公推竞岗的方式,鼓励社区专职工作者走上领导岗位。同时应积极选送社区优秀人才进行继续教育,对于工作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社区工作者应开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选拔通道,积极倡导社区专职工作者通过自身努力,提高社会地位、职业威望,赢得社会广泛的尊重。

——建立健全考核约束机制。一是规范和细化工作职责。结合不断发展的社区实际情况,对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作职责进行定位、分解,出台规范化制度,落实岗位职责,确保岗责相称。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实际、易于操作的社区工作者晋升、奖惩制度;完善相应的年度考核机制,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模式;公开考核结果,优胜劣汰,畅通“出口”,形成动力与压力并存、激励与约束相联的社区专职工作者考评体系。

——建立健全待遇保障机制。社区专职工作者按照“以岗定薪,以绩定奖,按劳取酬”的原则,可参照事业单位技术类别确定相应的工资标准,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应由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奖金、补(津)贴及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构成。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可根据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作职务、工作年限、工作实绩确定其相应的职务等级工资待遇,进行合理分级分档,并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年收入自然增长机制。社区专职工作者须按有关规定参加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女工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投入,改善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办公和服务条件,激励社区工作者努力为社区建设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