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调研与思考(县0

时间:2022-04-03 10:43:00

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调研与思考(县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一次将中国的目光聚集农村改革发展。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大量男性外出务工,妇女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就东海县而言,农村女劳动力占在家劳动力的65%,如何把这些妇女组织起来,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成为当前基层妇联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日,我们就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农村妇女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进行了调研与探索。

一、我县农村妇女的现状

我县共有23个乡镇(场)、346个行政村,农户总数296000户,总人口112万人,其中女性人口53.65万,占48%。现有农村劳动力52.3万人,其中女性劳动力23.8万人,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尚有富余劳动力30万左右,目前妇女劳动力已占剩余劳动力的65%,成为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为了充分了解妇女需求,明确妇女工作的重点,县妇联在全县广泛开展万名农村妇女问卷调查活动,深入到13个村组130户农家走访,从文化水平、经济来源、技能培训、维权服务、妇幼保健等方面了解农村妇女的生产生活状况、精神文化需求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情况。专题召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座谈会,组织部分乡镇党政负责人、妇联主席以及村妇代会主任座谈,就如何加强妇女培训,提高妇女素质,充分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我县农村妇女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得到提高,特别是我县畜牧、蔬菜、果品等优势产业的不断壮大,给妇女提供了增收致富,施展才华的平台。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优农惠农政策的出台,也为农村妇女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和保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广大妇女成为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劳动力。如:我县无公害蔬菜、特色种植、畜禽养殖等特色支柱产业中,占农村劳动力65%以上的农村妇女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以妇女为主要劳动力的种养业已经成为这些乡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村妇女地位正逐步提高。

2、涌现出一大批产业致富女能人。近年来,通过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各级妇联的积极引导,许多农村妇女走出家门闯市场,成为当地甚至附近县市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她们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舞台上,展示出了农村妇女特有的风采,让人们看到了农村妇女发展存在的巨大潜力。如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吴典珍,从一把剪刀起家,经历多年的风风雨雨,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在镇区创办了全县第一家裁剪技校和服装加工厂,培训输出3000多名农家女到南通、张家港、常熟等二十多个市区服装厂务工,现拥有固定资产近300万元。

3、新型女农民队伍不断扩大。新农村需要新农民,为提高妇女自身素质,县妇联联合各相关部门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妇女群众学文化、学技术,为她们走现代化致富道路打开了思路。仅2008年,就组织10000余名农村妇女参加“阳光工程”、“新型女农民培训工程”。培训学习使妇女群众不断增强了机遇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和竞争意识,转换了她们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维模式。

4、农村妇女生活方式不断更新。新农村提出的“乡风文明”的标准,引导农村妇女不断更新以往的生存方式。她们以村为单位,开展娱乐活动。目前我县80%以上的村庄有集体文化活动,50%的村经常组织活动,以妇女为主的“业余文艺队”、活动站(点)180多个,几乎遍布乡镇的各个村,培养妇女健身骨干3600余名,她们自编自导文艺节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给生活增添了现代感,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5、农村妇女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党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还有我县近年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关爱女孩”行动得到进一步落实,兑现了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扶助金每个农村家庭每年600元等,为农村妇女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很保证。同时,随着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村妇女的生存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如我县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改水收益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女性所站比例”等50多指标中已提前达到或超过《东海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6-2010)》目标,占目标总数的96%。

二、我县农村妇女发展面临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妇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村妇女发展的脚步在放开,但阻碍妇女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同样也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进取意识不强,导致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一是根深蒂固的小农心理仍然有一定影响。如今党的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一定改善,“小富即安”的心理有所抬头。一些农村妇女满足于吃饭穿衣,手中稍有余钱。一些地方打麻将、打牌等歪风盛行,部分农村妇女农闲之余,乐在其中。二是认为“女不如男”,低估自身能力。调查表明,农村妇女同意和比较同意“男人能力天生比女人强”比例为32.5%,认同男性主导一切,依赖心理较重,参与发展的要求不高,投入精力有限,制约她们的发展。传统文化要求女性“主内”,承担哺育孩子,照顾老人等家庭责任,“主内”的质量如何,是衡量女性价值的唯一标准。如今,农村妇女受此传统文化影响仍然较大,数据显示,55.2%的农村女性同意和比较同意“男性以社会为主,女性以家庭为主”,在缺乏新的角色定位或定位尚未扩展的情况下,大多数农村妇女满足于自家经营和操持家务的小视野,参与村委的会议、培训、表决等事务均由丈夫做主,严重制约自身的发展潜能。当前农村“农业女性化”、农村留守妇女增多的现象,就是这种传统分工的直接表现。

2、整体素质偏低,制约了她们发展的上限。由于受传统观念、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高等教育学费负担过重、高等学历妇女流向城市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农村妇女知识和能力的欠缺,也使得她们对自身的期望值也较低。据对10098名18-50岁妇女调查显示,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093名,仅占20.7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8005名,占79.27%,中老年女性中还有一定比例的文盲和半文盲,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她们在农业现代生产中的作为。素质偏低使农村妇女面对高速发展的生产技术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特别是缺少职业技术技能,使得妇女群众仍然很难走出土地寻求生存的新职业。她们缺乏适应城市发展的一技之长,即使想出去,进入城市劳动市场的可能性比较小,进城后找不到工作的比率较大,由于缺乏技能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流向城市所付出的职业发展代价也比较大。

3、组织化程度不高,使农村妇女经济发展空间狭窄。近年来,我县农村妇女新经济组织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农业结构、农民收入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但还处于起始阶段,组织规模较小,发展不够完善,功能较弱,个别质量不高,使新经济组织缺乏凝聚力和生命力。我县妇女参加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比例还不到20%,与占农村劳动力65%的农村妇女劳动力相比,妇女经济组织的覆盖面还不够广,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4、发展资源短缺,影响妇女在经济发展中的“造血功能”。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热情高,一旦涉及到发展项目,资金问题便成了绊脚石。一方面,由于农村男性主导的传统和妇女自身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农村妇女无法获得对家庭的土地、财产的支配权力,无法决定家庭生产、投资等重大事项。同时,农村妇女主内导致的社会关系资本的缺乏,又让农村妇女无法主动争取外界的帮助。另一方面,由于城乡二元的体制分割,专门针对农村妇女发展的扶持政策短腿,农村妇女难以得到必要的资金、技术、信息、基础设施等资源,如享受不到政府针对城市失业、下岗人员的优惠政策和相应补贴,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以及低租金的经营场所等,这些都形成了强大的阻止农村妇女发展制度性障碍。

三、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解决农村妇女发展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将带来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变革,广大农村妇女只有置身这场变革之中,成为新时代的主体,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身发展问题。对此,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妇女发展,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政策优先,强化资源维权服务、同时在扫除妇女观念障碍,增强发展信心,提高发展能力等方面做文章。

1、改变妇女陈旧观念,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当前乡村妇女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强烈变革的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对于农村妇女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谁抓住了机遇谁就有收获。作为农村妇女要想走出小天地,必须要适应变化万千的社会形势。改变她们,需要社会各界的宣传和鼓动。同时,还要打破传统观念对妇女的束缚,积极参与村庄的民主管理,扩大农村妇女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关心、关注和支持女村官的成长,充分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使她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2、全面推进农村妇女知识化,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核心就是要培养出新型农民。据全国妇联专题调研组调查结果显示,有近50%的农村妇女希望政府“对妇女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素质”。妇联组织应该积极抓住广大妇女想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的新特点,大力组织开展各种培训,不断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一是大力开展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培训,增强她们发展现代农业,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二是积极开展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三是加强健康、法律、子女教育等知识培训以及思想意识、文明习惯养成培训;四是加大对农村妇女骨干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她们的示范带动作用。

3、建立妇女经济联合体,拓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空间。我县农村妇女参加合作经济组织比例低,建议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实施“妇代会+协会对接计划”,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能手+农户”等合作模式,推广“妇联+协会”、“女能人+协会”等工作形式,妇联要着力引领妇女参加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建立起能够代表妇女利益的妇女经济组织,将妇女组织的功能与农户利益紧密地联系进来,带动农户发展项目,引导农村妇女走专业化、集约化发展道路,使她们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真正撑起“半边天”,促进妇女迈上市场经济轨道,向企业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有利于拓展妇女参与经济活动的领域。

4、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提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质量。当前农村传统的生活习惯、居住方式与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改善农村妇女的文化环境、文明环境、居住环境,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目标。一是繁荣群众文化。实践证明,以妇女为主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普及性强,参与面广,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妇女为主体、以家庭为单位的文化活动,清除封建迷信、等陋习,活跃农村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用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风尚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二是建设和谐家庭。大力开展“学习在农家,美德在农家,富裕在农家、和谐在农家”主题实践活动,以家庭的文明进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三是保护生态家园。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绿化、美化、净化庭院与村庄是妇女的优势,以创建绿色生态家园活动为载体,引导农村妇女走出家庭,参与改水、改厕、改路、改沟、改圈的“五改”和饮水干净、街道干净、庭院干净、居室干净的“四净”生态活动,改善和美化农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在共同优化、携手维护环境的过程中走科学、和谐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