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厕所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02 04:04:00

公共厕所建设调研报告

不注重厕所卫生的国家和城市没有文化和将来,这是四年前中国官员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一次世界厕所大会给出的答案。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已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城乡的环境越加符合现代文明标准。公厕作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基本设施,是任何地方必备的特殊公共设施,必须在城市发展及其规划中得到相应的发展和完善。试想当一个外出人员或游客在繁华路段、临街地方突然“内急”而找不到公厕,那会是何等尴尬,会对这个城市产生什么印象。公厕的建设与管理是政府公共事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国计民生,其设施档次、保洁质量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文明生活方式以及公民素质。

1全国公共厕所现状调查

一项来自零点调查与远景投资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公厕少难以满足需要,公厕卫生条件差已是城市居民的普遍反应。而*、*则在全国31个城市中被评为最不方便上厕所城市的前两名。本次调查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针对全国31个大中小城市的3434名常住居民进行了入户访问。

(1)餐店厕所比公厕有用

经营场所内的洗手间本来不算正式的公厕,但很多城市都要求经营场所的厕所对外开放,作为对公厕不足的一种补充。此次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准公厕”由于数量多,比较容易找,已经反客为主成为人们出门在外如厕的主要选择。人们在外面上厕所使用过商场、商店内厕所的比例最高,达到57.3%,其次是快餐店内的厕所(42.9%),然后才是公园或旅游景点内(40.6%)以及大街上(33%)的等真正意义上的公厕。不过“准公厕”受经营时间和经营地段的限制较大,会给外出人员带来不方便。

(2)公厕数量少卫生差

数量少、卫生状况差仍是公厕的两个大问题。调查结果显示,42.8%的受访者认为公厕数量太少,排在公厕问题的第一位;30.4%的受访者认为公厕卫生状况差,排在公厕问题的第二位。另有27.1%的人认为公厕分布不合理,导致局部区域公厕数量更少,23.5%的人认为等待时间过长,好不容易找到了公厕,又不能马上使用,只能望厕兴叹。

(3)女性如厕等待时间长

此次调查中有29.1%女性受访者反映如厕等待时间过长,而男性受访者中反映这个问题者比例只有16.7%。由于生理上的差异,女性如厕需要的时间较长,占用的面积也较大,因此在一些比较先进的国家,公厕的女厕部分要比男厕大一些,以便男性和女性在公厕的使用上达到平衡。而中国的公厕一般男女厕同等大小,甚至男厕位多余女厕位的现实存在,于是女性等待的时间也就更长,在一些公共场所经常可以见到女性排队如厕的现象。

此次调查中还针对全国31个城市如厕难易程度以及卫生状况进行了排名,便利程度最高的前八位城市分别是:绵阳、牡丹江、宜昌、保定、天津、宝鸡、沈阳、长沙;大家反映最不方便上厕所的八个城市分别是:*、*、南京、郑州、大连、上海、北京、兰州。

(4)民意时评:关于公厕的感慨

以上关于公厕的民意调查,让人感慨者有二:一是*、*竟然在“最不方便上厕所城市”的排名中分居前两位。*、*是没有钱建公厕吗?显然不是。说到底还是有关部门的不重视。在现实中,城市的发展却偏偏不重视或忽略公共厕所的建设。这里还有一个观念的问题:公共厕所虽为人所必需之物,但人们普遍认为如厕涉及个人隐私,因此,公共厕所的建设就被隐匿到了城市建设的后台。

如果城市规划决策者们能够深入群众,真正体会到那些整日在街上奔波的人们内急时找不到厕所的痛苦,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发现,进入“最不方便上厕所城市”排名的多为大城市,北京、上海同样名列前茅,而被认为上厕所较便利的城市则多为中小城市。大城市比中小城市更不注重公厕建设,这实在令人费解。

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应该注重细节,每做一件事都要调查研究,用数据说话,这样设计出来的东西才能更加人性化。男女厕所等大,设计者根本用不着思考,虽然表面上看似公平合理,实际上并不科学,然而习惯上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但是要打破常规,将女厕扩大,设计师就要拿出有说服力的数据,要先调查该处经过人群的男女比例,收集男女如厕平均用时及占用面积等参数,最后才能计算出男厕和女厕合理的大小比例。我想很多设计师懒于做这样的算数题,便放弃了改变传统的想法。

2公共厕所的规划与设计

(1)公共厕所规划

我国1990年4月1日实施的《城市规划法》从法律的高度明确了基于生活便利性的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并从制度上强制性保证其用地和实施应不受侵占或变更。《城市规划法》第二章第十五条规定:“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第三章第二十七条规定:“城市旧区改建应……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功能”,同时在第四章《城市规划的实施》中强调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公共厕所作为重要的市政环卫公共设施应严格按此原则进行规划控制。

1994年2月1日施行的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中将市政公用设施列入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的范畴,并指出“配套公建的规划布局和设计应考虑发展的需要……应符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该规范规定了与不同规模的居住区相配套的公建指标,如居住区级(3万人~5万人,1万户~1.6万户)每千人至少应配备460m2~820m2的市政公用设施(含自行车存车处),每1000户~1500户设一处公共厕所,公厕宜设在人流集中处,每处用地规模至少60m2~100m2,建筑面积宜为30m2~60m2。

实际上,我国政府向来重视公共厕所的规划问题。在《城市规划法》施行之前,当时的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现为建设部)根据(84)城科字第153号文的要求,责成北京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负责编制了《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并以部标准(编号为CJJ14-87)颁布,于1988年6月1日实施。总则中特别强调“公共厕所是城市公共建筑的一部分,是为居民和行人提供服务的不可缺少的环境卫生设施,在制定城市新建、改建、扩建区的详细规划时,城市规划部门应将公共厕所的建设同时列入规划”(第二章《公共厕所的规划》第一条)。在城市的广场和主要交通干道两侧,车站、码头、展览馆等公共建筑附近,风景名胜古迹游览区、公园、大型停车场、体育场(馆)附近及其它公共场所,新建住宅区及老居民区等位置应规划规定数量的公共厕所(第二章《公共厕所的规划》第二条)。公共厕所在主要繁华街道中的间隔距离为300m~500m,在流动人口高度密集区的间距宜小于300m,在一般街道的间距以750m~1000m为宜,未改造的老居民区的公共厕所服务范围为100m~150m,新建居民区为300m~500m(第二章《公共厕所的规划》第三条)。该标准甚至严格规定公共厕所外墙面3m以内的空地属于公共厕所用地,不准侵占(第二章《公共厕所的规划》第五条)。

一个处处为民提供便利、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城市才是真正美的城市。而要建设一个真正美丽的城市就必须从类似于公共厕所规划等一类“小事”做起,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做起,这些都贯穿了规划编制、实施、监督的各个方面。

(2)公共厕所设计

在建设较大规模的公共设施时,应制订基本构想,做好事前调查,听取相关人员以及使用者的意见,然后在具体设计时,把使用者的意见反映出来,最后进行详细的建筑图纸设计。

①事前调查

公共厕所的利用人群是不特定的,而且数量较大,容易被认为哪里的厕所都一样。由于所在地点不同,使用者的层次和要求是不同的。设计时,要对建筑物的设计、便器数、男女比例、行动不便者的照顾、附加功能、保洁等一些必要因素及所处地点和利用状况加以考虑。

首先,要对建造厕所的地点及周围的状况进行调查。如果是改建旧厕所的话,就要调查一下现有厕所的使用情况、一天中的使用人数、男女老少的比例。从公厕的使用者以及周边居民处直接听取意见,了解公厕哪些方面感到不方便、有何问题、希望做何改进等。从进厕道路、公厕防范犯罪等方面调查厕所地点是否合适。

其次,有必要调查周边公共厕所以及公共设施的厕所使用情况及配用设备。如果附近设施的厕所清洁且能放心使用,那很可能没必要再建一个厕所。

如果可能的话,希望这样的调查不仅仅是有关负责人参加,也可邀请当地居民和清洁人员一起进行讨论,共同参与实施。

②基本构想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基本设计。在设计之前,最好对基本构想进行总结,如果是小设施的话,可以将构想和设计同时进行总结。

(a)首先根据使用情况,总结出便器数量和设备的概要。如果女性使用者比较多的话,可能有必要更改男女便器的比例。如原《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CJJ14-87》3.2.1条: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男、女蹲(坐)位设置比例以1:1或3:2为宜,可以从中看出是男厕位大于女厕位的。新的规范《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3.1.8条:根据女性上厕时间长、占用空间大的特点,增加了女厕的建筑面积和蹲(坐)位数。厕所男蹲(坐、站)位与女厕蹲(坐)位的比例以1:1~2:3为宜。独立式公共厕所以1:1为宜,商业区以2:3为宜。从中看出女厕位是大于男厕位的。类似于这种考虑以人为本,更科学的标准修改,在新公厕设计规范中还有很多。

(b)从使用者的状况及居民的意见里总结出来的问题点,在新厕所里一定要加以改善。黑暗、给人印象不好、小孩害怕而不想使用、出入口成为死角而给人不安的感觉,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必须加以处理。相对上述问题,使我们想到新厕所要明亮、设计上要被小孩所喜爱、稍微调整一下布局使得其尽量没有死角。或者,在居民管理地区的小公园里的厕所,应考虑把它设计成方便居民清扫和管理的厕所。相反,在使用者比较多、恶作剧和破损可能性比较高的地方,有必要把重点放在预防犯罪上,另外也必须使用牢固的设备。

(c)建筑物的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个厕所的好坏就能影响到整个公园的印象,所以要充分听取周边居民的意见。在设计图纸之前有必要先理清设计要点,把握设计特征,明确设计意图,对设计要素进行归纳。

(3)基本设计

应依照基本构想进行具体的基本设计。在建造厕所时,器具和设备显得非常重要,所以也要听取使用者的意见,总结细节的内容。例如,便器的大小、水阀的接头、内部装潢和外墙的材料、其它器具及零件等这些相当细小的方面都可能会在老人、残疾人和儿童使用时造成问题。从保洁和清扫来看,这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①建筑外观造型

公厕通常都建在人群比较集中、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以方便公众使用,保护环境卫生。因此,公厕自然占据了公共环境中一定的位置。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公厕建筑学和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公厕建筑除考虑建筑本身的美观实用外,还应考虑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相互融洽的效果。公厕的外观应与其所处的环境(如大城市、小城市、乡村、风景区、民族村寨、公路旁等)及当地的人文景观相一致,以达到环境的整体效果。

②公厕的规模

公厕的大小,应视使用的人数和频繁程度来确定。在大城市的人流集中地(如火车站、大集会场所等)宜修成楼层式,一般为两层,一层女用,另一层男用,这样可以节省占地面积,又能容纳较多的人同时使用。而在小城市、乡村、民族村寨、风景区、公路旁则修成单层中、小型厕所。

如此归纳下来的内容就要表现到具体的图纸上去了,可能的话,也可请建筑事务所制作一个简单的模型。如果需要,还可制作一个与实物一样大的隔间模型,让座轮椅的人体验是否使用方便,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公共厕所的细小器具和设备很容易出问题,所以在这个阶段应尽量多听取使用者的意见。

*市政府去年开展四城同创,下大力气解决公厕难问题,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新、改、扩建200座公厕,在全市主次干道上,新、改、扩建50座一类公厕。在内部设施材料选用上确保地面防滑、洗手方便。在设施配置上,充分考虑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按照国家有关公厕规范和设施标准进行建设,解决群众入厕难的问题。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一些棘手的问题。下面列举出来希望能够给其他地方城市在建设公厕过程中一些经验与启示。

3关于公厕建设的建议

(1)用地的矛盾。当今城市用地非常紧张,要想在寸金的城市土地中挤得一个位置建厕所很难。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就我所参与和了解到的是规划部门对公厕的建设规划力度不够,城管部门建设出来的公厕很多都无证。要解决此问题不是一两个部门能解决的了的,我想可能还得由城管环卫、规划、园林、建设局、财政局等多部门的协作才能完成。

(2)公共厕所厕位的问题。公厕改造过程中我们不光要讲求公厕整体外观,也更应该注重细微处。如我们往往谈到公厕,就说道我们*市有多少多少公厕,按照更科学的说法应该是更细,平均多少人拥有一个厕所蹲位,按照厕所蹲位来统计更科学合理,因为公厕规模有大有小。特别是我们在改造公厕过程中要注意,未改造之前的公厕可能是沟槽式的,蹲位数相对多些,按照公厕建设(新公厕规范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更人性化,更舒适)的规范改造后,按照独立式的改造,蹲位很有可能就会减少。因为我们曾经有过因为旧公厕改造后厕所蹲位减少给周边群众入厕带来不便的教训,特别是老城区的公厕。按照规范来改造后可以达到几类公厕的标准,不按照公厕标准,只考虑厕所蹲位,以后卫生城市检查,公厕建设标准不达标。如不多增加新址建设公厕,而是就原有公厕改造,那么我们公厕的建设相对于老百姓如厕难问题的解决还有一定的距离。

(3)公厕水电问题。还有公厕水电问题也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在以往据我了解知道的公厕内的电基本上是没有通过供电部门报装电表的,一般往往就近从路边路灯线接入,而大家都知道路灯只是晚上才开的,所以以前我们有的公厕白天没有电,晚上才有电,这种现象也不足为怪。现在我们的公厕经过改造后如果不报装电表的话,问题就来了。我们有的公厕按照公厕建设标准安装的是感应式洁具,只有接电后才能感应,如果白天没有电,晚上才有电的话,那就意味着白天不能使用,晚上才能使用,那公厕建设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还有即使公厕按照要求报装了电表,如遇电网改造检修停电,那我们那些装有感应式洁具的公厕不是不能使用了吗?红外线感应式洁具方便是方便,也很现代,但是一旦突遇此类情况,这个应急措施有没有?或者在我们技术人员看来是否有必要全部上感应式洁具,还是一座公厕感应式和不是感应式的洁具有个比例设置?公厕水的问题可以说是公厕的头等大事,按照新的公厕建设规范要求,公厕化粪池须要求离公厕外墙5米远,而我们本来就找一处地建公厕很难,还哪有空地让你做距离公厕外墙5米远的化粪池?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公厕建设者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