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数据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06 04:17:00

导语:国税数据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税数据调研报告

随着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类税收信息数据日渐积累膨胀,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这些涉税数据信息,开展信息数据综合处理与分析工作,为税收业务管理工作和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已成为了当前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一、开展信息数据处理分析工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数据处理分析工作,就是通过对现有的大量各类涉税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加工及分析,以挖掘提炼出有价值的综合信息,为我们的税收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的一个过程。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随着《江苏国税信息管理系统》(STAIS6.0)软件的推广应用,金税二期工程建设的全面完成,以宽带网络为依托的大市数据集中的征管模式也已建立,各类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已遍布到税收管理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我省的税收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伴随着各大信息系统运行的同时,产生出了大量的涉税信息数据,由于当前几大系统的信息都已集中到省辖市局,这就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数据处理分析工作提供了可能,因此,现阶段开展数据处理分析工作的条件已十分成熟。同时,如果这些大量的涉税信息数据仅仅是作为系统运行的过渡性数据,而不加以深入的分析与利用,造成了人为的浪费,就不能真正为我们的税收管理提供更有效更高层次的信息。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水平,有必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这些涉税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与分析,充分利用所挖掘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为我们税收工作服务。

二、现阶段信息数据处理分析工作的现状

目前,在我们国税机关运行的软件系统主要有《江苏国税信息管理系统》(STAIS6.0)、金税工程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四小票数据管理系统、外资所得税管理等系统,这些软件系统几乎贯穿了我们整个税收业务工作,对这些系统所采集和积累的涉税信息数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一是登记基础类信息:纳税人的税务登记信息,金税工程发行信息,一般纳税人认定信息等。二是申报征收类信息:纳税人各类申报、报税信息、税款征收入库信息、欠税信息等。三是会统类信息:税收会计统计帐册、报表信息等。四是发票类信息:征管系统发票领购缴销信息、金税工程系统增值税专用发票发售、认证信息等;四小票(货物运输发票、废旧物资收购发票、农副产品收购发票、海关代征增值税专用缴款书)采集信息等、发票违章处罚信息等。五是税务稽查类信息:各类税收违法案件、查补税款信息、金税工程稽核协查信息等。六是退税信息:各类免抵退出口退税信息、其他退税信息。

这些信息数据在国税机关的各大信息系统运行及各类税收业务流转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税收业务的“血液”,税务机关通过采集、处理、运用这些信息来完成各项税收工作。根据对这些涉税信息数据的分析和利用的不同目的和要求,可分成三个层次:一是通过信息系统软件采集纳税人原始的、基本的涉税信息数据,并进行简单计算处理加以利用,以支撑整个税收业务及各大信息软件系统的运转,这是数据利用中最基本的功能;二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或征管辅助软件,对一些涉税信息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分析和加工,产生出符合一定条件和格式的报表,以及能够进行一些初步的数据查询与统计,这类数据处理分析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我们日常管理和工作的需要,属于浅层次的利用;三是通过专用软件或数据分析工具,对各系统数据库中的大量涉税数据进行系统地深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对不同的系统之间的各类业务指标进行横向及纵向比较,分析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内在规律,从而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数据,为税收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当前,我们的数据处理分析利用工作,大部分属于第一和第二层次的分析和利用,高层次的分析利用比较少,因此,在基本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的同时,应该着力于较高层次的分析与利用。

三、开展信息数据处理分析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加强领导与协调。由于数据处理分析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数据来源也复杂多样,另外,目前税收管理是按部门职能划分权限的,单个业务部门分管的税收数据是局部的、有限的,难以完成跨部门的、综合性的数据处理分析,仅仅靠一两个职能部门或技术部门是难以完成好这项工作的,它必须依靠各职能业务部门紧密配合,互相沟通和协调。因此,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统一思想,加强对数据处理分析工作的领导,成立专门的数据处理分析工作部门,进行统一扎口管理,并且要做好业务部门之间与技术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

(二)提高数据质量,奠定数据分析基础。数据质量是数据处理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数据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数据处理分析工作的成效。因此,必须严把四道关口,切实提高数据准确度:一是把好数据采集关,加强对纳税人的财务知识、税收业务政策的辅导与培训,使纳税人填制报送的原始纳税资料真实、完整、准确,确保所采集的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把好数据审核关,对纳税人报送的数据资料进行逻辑审核,并将有关数据与机内数相核对,发现差错及时调整;三是严把数据录入关,加强对一线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严格按操作规程熟练操作征管软件,确保征管数据录入准确,通过推行二维条码扫描、网上申报等方式进行电子数据录入,减少人工录入误差;四是严把数据检查关,运用人工和软件相结合的手段,对征管数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核对,及时发现错误数据和逻辑性差错的数据,并进行调整和处理,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为后一步开展数据处理分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涉税信息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开展数据综合处理利用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构建涉税信息数据库。由于目前在国税机关运转的涉税信息数据都分布在各个独立的系统中,各个系统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造成各个系统的数据不能进行综合分析和利用。因此,必须对现有各个系统中的涉税信息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对各个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加工、清理、过滤和提取,将各类常用信息数据按照适用于数据挖掘、分析和展现的方式进行重新分类整合,并运用数据仓库技术,建立综合涉税信息数据库,为后一步开展数据综合处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如何进一步开展信息数据综合处理利用工作

开展好数据综合处理利用工作,要以服务税收业务管理工作为导向,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自身实际需求,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实践和探索,在各个税收业务流程和环节中,广泛地开展好数据综合处理利用工作。

(一)坚持以应用为导向,提高信息数据处理利用效率。开展数据分析利用工作,必须坚持以应用为导向,所处理分析的数据必须为我们的税收业务管理工作服务,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开展数据综合处理分析工作,就是要在大量的涉税信息数据中加工提取最有效的,最直观的、能够最大程度满足我们需要的数据。为此必须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充分了解各类业务需求,从决策层、管理层到操作层,了解各个层次对数据利用的不同需求,了解在各自的工作流程和环节中所需用到的各类数据要求,并进行相对固定,需求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进行修正;二是对各类数据应用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对现有系统能够提供相关查询功能的,则可以通过现有软件进行加工提取,对现有软件不能提供的,则可以专门开发软件进行处理加工。三是对各类数据进行加工预处理。对一些数据可以进行加工预处理,形成固定的格式和表单,储存在数据库中,下次使用时可以直接调用,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信息数据处理分析工作。在做好各大系统运行工作的同时,通过开发专用的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开展数据处理分析工作。一是做好日常数据的监控与测评分析工作,通过开发《征管数据质量监控与测评分析软件》,加强对征管的基础数据和日常数据的监控与分析,运用软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全面检测和分析,对明显不符合常规的数据和逻辑性差错的数据及时进行提示,查出一些依靠手工无法查出的错误,提高了数据质量。例如通过对非正常户、停业户的税款和发票清理情况的分析和监控,及时发现管理上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二是加强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的关联和整合,现行各个税收业务软件系统相对独立,造成了各系统中的数据无法直接利用,为此,通过对各个系统的数据结构的分析,开发运用专用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关联分析和比对,及时发现问题,提高业务管理水平,例如我们开发了《票表稽核系统软件》,对大征管系统中纳税人申报的专用发票数据和金税工程系统中的纳税人报税数据进行提取比对,可以发现纳税人是否存在少报销售的问题。通过《“四小票”比对软件》,对纳税人货物运输发票和纳税人销售收入进行比对,可以发现是否存在虚开运费抵扣进项税额问题等。三是运用系统软件查询功能,或根据业务需求开发专门的查询软件,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统计口径,设置各类数据查询参数,运用公式对现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定期和不定期产生各类统计报表数据,及时为领导提供详细的科学的决策依据。例如,通过对本期销售收入、入库退库情况、税负率等数据的分析,并与上期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可以预测下期税收收入情况。

(三)完善分析方法,提高信息数据分析深度和广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开发和利用高效的数据分析软件,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水平,加强各系统数据之间的整合,建立相关的数据分析模型,提高数据处理分析的科学性、正确性。另一方面数据处理分析要有针对性,要紧密结合现行税收政策和业务,针对当前税收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加强重点企业和典型行业涉税数据的分析,注重全面分析与个性分析相结合,同时要根据政策和业务的变化,及时调整统计分析参数口径,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灵活分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提炼信息数据,为税收管理和税收决策服务。例如,可通过对各行业历年税收负担率数据的分析,科学地建立行业税负指标评析体系和行业税负预警机制,开展同行业税负分析和税收能力评估。通过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数据的监控和分析,预测税收收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