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资源优势整合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22-02-02 09:02:00

司法资源优势整合经验交流材料

“*区法律进社区联系制度”整合了该区公、检、法、司各部门司法资源,以辖区17个乡、办为单位,分别从区公、检、法、司、律师事务所选派一名中层干部及一名专职律师组成17个工作小组,将工作组成员照片、姓名、职务、职责及联系电话公示上墙,同时每月到社区开展一次活动,并通知社区义务法制宣传员一起参加,把政法工作向社区延伸,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为高效、更为便捷的法律服务绿色通道;架构完善社会治安群防群治防御体系;宣传和组织社区居民增强社会治安防控意识和措施;及时听取社区居民对政法机关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政法机关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预防和减少涉法上访;及时受理和化解辖区居民在日常生产、生活、经营中出现的突发案情或矛盾纠纷,创造和谐平安稳定的社区环境。可以说,“*区法律进社区联系制度”找准了“法律进社区”和“创安工程”的结合点,切实发挥了便民、利民的“民心工程”作用。用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石惠忠同志在动员会上的话说,《*区法律进社区联系制度》充分体现了我区政法系统广大干警誓为全区创造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良好环境的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了我区政法各部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充分体现了我区政法干警坚持“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良好作风。该区法律进社区联系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工作机制完善,形成了区抓乡、办事处,乡、办事处抓社区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区法律进社区联系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对各乡、办事处、联系小组的工作进行领导督促;以乡、办事处为平台,分别设立联系小组,辐射各乡、办的社区(村),由乡、办事处对社区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二是职责明确,每个乡、办由政法书记担任责任人,由司法助理员担任联络员,每个联系小组设小组长,分工负责,由乡、办事处责任人根据社区(村)需要拟定工作计划、安排社区(村)组织活动;由小组长负责协调组员根据计划开展工作;联络员负责日常工作联系和工作资料的收集、汇总、上报,确保了法律进社区活动的有序进行。三是整合力量,开展有集中、有分散的法律服务活动。将该区联系制度与我市义务法制宣传员进社区活动进行整合,各办事处在制定工作计划时,结合市工作计划(每年每个社区至少开展两次大型的法制宣传活动)进行安排,在通知联系小组开展工作的同时,通知相应社区的义务法制宣传员参加。义务法制宣传员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自行安排活动。四是将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融入乡、办事处的创安工作中,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矛盾纠纷、成立法制学校、选择典型案例到社区开庭、开展法律援助现场办公、入户散发资料等形式,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维护辖区社会稳定,积极打造“平安*”。“*区法律进社区联系制度”启动以来,我区各乡、办都结合辖区实际,大胆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推动了“法律进社区联系制度”的不断深入。如:花果办事处将法律进社区联系制度与社区义务法制宣传员工作整合在一起,由办事处拟订《花果园办事处“法律进社区”工作方案》,并根据社区居委会和社区义务法制宣传员的工作实际,制定了《社区义务法律咨询活动安排表》,办事处将根据社区的实际需要结合《安排表》,组织联系小组和义务法制宣传员到相应的社区开展活动。按照安排,今年将在11个社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22次。同时实行签到制度,因公不能参加活动的应向责任人请假。由于制度落实、措施得力,花果办事处法律进社区联系制度开展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到目前为止,已有6个社区开展了活动。西湖办事处将法律进社区与创安工作紧密结合,成立了西湖办事处流动人口法制学校。西湖办事处是贵州省委机关所在地,辖区社会稳定工作责任重大,近年来,辖区外来流动人口作案已占辖区发案率的67%,成为一个辖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办事处充分利用法律联系制度工作组和社区义务法制宣传员的法律资源优势,找准载体、大胆创新,成立了西湖办事处流动人口法制学校这一创安载体。法制学校由办事处政法书记任校长,联系制度西湖工作组组长任副校长,联系小组成员、义务法制宣传员任法制辅导员,根据办事处的安排,分批不定期为辖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上法制课,以期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降低辖区发案率,积极创建“平安*”。9月1日,法制学校正式开课,给所辖的120名外来务工人员上了一堂题为“与朋友谈法律”的法制课,受到了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一致欢迎,正如学员代表在开学典礼上所说:“这是党委、政府为我们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的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沙冲法律服务所在“法律进社区联系制度”启动之前即采取了“制定三个服务内容,建立四个责任制度”,在社区开辟一个相对稳定的法律宣传和法律服务阵地,并制定了“法律服务进社区”联络法律工作者安排表,积极主动地走在了各乡办之前。启动之后,沙冲法律服务所推出新举措,协助办事处制作了“法律服务便民卡”5000份,由法律服务所通过辖区13个社区将便民卡发放到每户居民家中,居民足不出户便可得到服务组的免费咨询解答服务。油榨办事处积极开展法律进社区工作培训会,由义务法制宣传员深入社区、指导社区法制宣传、为群众义务提供法律帮助,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司法所、法律服务所还出资为辖区16个社区安装了法律服务宣传牌,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和宣传资料,解答群众法律咨询。油榨法律进社区联系小组决定,每月第一周星期一为法律服务接待日,接受辖区群众咨询,调处矛盾纠纷,解决涉法问题。二戈办事处是将法律服务公示栏制作出来的较早一家,现已全面铺开。据回龙社区陈主任介绍,从公示栏挂出之时起,来她这里询问有关事务的居民已近30人。据了解,二戈办事处成立了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机构,对所辖10个社区居委会法律服务进社区组织机构、工作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每月5日、20日两天作为社区法律服务接待日,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接待、回复来信来访群众,认真组织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活动。我区从公、检、法、司抽调出来担任法律进社区联系制度法律服务小组的干警不辞辛苦,开拓创新,积极工作,切实担负起了深入社区,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宣传国家法律法规的职责,切实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9月2日,二戈寨法律服务进社区联系制度工作组及时调处了一起因辞职保安打伤居民引发的矛盾纠纷,使一起即将激化的矛盾纠纷在和平气氛中得到及时解决,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得到保障。今年7月初,贵州铁路自备车检修服务公司大修厂的杨秀国等8名职工与单位发生劳务纠纷。为讨要所欠工资,他们按照公式栏的提示与服务组的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并得到工作组成员对索回工资法律途径的详细讲解,使他们对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了更多了解,对以后用法律保护自己更有信心。经服务组人员到该单位进行调解,他们与单位之间的劳务纠纷圆满解决。四方河村一民户,因宏立城房地产商征用其土地,其家庭成员由于土地分配问题引发了家庭纠纷,并发生打斗。联系制度工作组得知情况后,带领法律服务所的工作人员到四方河村了解情况。经了解,因该村民户家庭成员众多,在牵涉到土地继承问题上一直未能达成协议,加之其父在继承人的确定上多次更改,造成子女间的不和。了解情况后,工作组告诉他们一定要按法律法规来分配土地,不应该依个人喜恶来决定继承人。通过工作组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该村民户内部达成了协议,一起因土地问题引发的家庭矛盾纠纷在一周内终得平息。谷峰粮油批发市场居民楼内,十年来,因4楼下水道长期漏水,影响到3楼的正常生活。3楼住户多次到居委会和城管反映,但该对方一直对居委会和城管要求其进行修缮的劝说置之不理。今年8月中旬,3楼住户听说法律进社区联系制度可为辖区居民解决纷争,便找到工作组人员反映情况,并向工作组透露,如果再得不到有效解决,将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工作组同志非常重视,一面到其家查看情况,一面到双方单位了解情况。通过了解,得知双方的生活都比较困难,打官司肯定会增加其家庭负担。工作组多次找到双方当事人,从他们的实际生活出发,晓之以理,建议他们通过调解方式解决问题。9月初,工作组组织其双方单位、双方当事人、居委会进行座谈、协商,通过协商,双方达成了由4楼住户对其下水道进行修缮的协议,一场历时10年的漏水纠纷终得解决。蔡关村村民与贵州工学院因土地征用问题引发纠纷并发生堵路,致使贵州工学院教学秩序严重受到扰乱。得知这一情况,联系制度工作组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劝解村民不要采取过激行为,引导他们通过合法渠道解决问题,并将该情况向区政府反映,现已引起区政府的重视。该区法律进社区联系制度由于宣传力度大,切实贴近社区、服务群众,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也吸引了一些想为社会做一点实事的自愿者。家住遵义路办事处解放社区的吴红江同学(贵州大学法律系大三学生),在看到联系小组在社区开展的法律服务咨询活动后,主动打电话到司法局要求,作为一名自愿者参加联系小组的活动,为社区群众提供后法律帮助。*区法律进社区联系制度开展两个多月来,目前已初见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各乡、办均建立起法律服务公示栏,接受群众法律咨询286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8起,法律进社区联系制度真正搭建起了沟通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成为一件便民、利民的“民心工程”,受到辖区群众的交口称赞。目前,*区法律进社区联系制度引起了省、市、区领导的极大关注,省司法厅、市司法局领导多次来电询问联系制度开展情况,兄弟部门也多次到*区考察、学习、交流,法律进社区联系制度作为*区开创的新鲜模式也即将在全市铺开。实践证明,*区在加强与区政法系统各机关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联系中,创新思维,不断推出贯彻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其可行性在实践中也得到了有力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