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主体作用交流

时间:2022-11-28 02:28:00

农村党员主体作用交流

一、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主要做法

县委落实农村党员主体地位的做法,主要是开展了以“教育培训常态化、身份职责公开化、议事决策制度化、监督评价立体化、关爱服务人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化建设”。

推行教育培训常态化。一是坚持定时间培训。建立“党员培训日”制度,村党支部结合实际,每月确定一天为“党员培训日”,在开展好“”的基础上,加强党员的教育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二是坚持定内容培训。在年培训总量不少于60学时情况下,围绕提高党员主体意识和政策理论水平,着力对党员进行科学发展观、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政治理论教育;围绕全县獭兔、果业、蚕桑、生猪、劳务等优势产业,加强实用技能培训;围绕党员需求遴选课题开展培训。今年来,全县大力实施“党员素质提升工程”,整合再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资源,组织党校教师及农业、畜牧、蚕桑等专业技术人员77人组成11个组,分片区深入乡镇、村举办了十七大精神宣讲56场,开展了獭兔、果业、生猪等专题知识技能培训230余场次,受训农村党员18000余人次。三是坚持定方式培训。村党支部充分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远程教育站点、产业示范基地开展培训的同时,采取邀请专家巡回授课、组织涉农部门技术人员下乡讲课、乡镇党委成员和联村干部到村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围绕产业发展和扶贫开发等,全县建立了6个技术培训基地,还建立了乡镇党委委员轮流到村上党课制度。

推行身份职责公开化。一是挂牌亮身份。为亮明党员身份,村党支部结合各自实际,统一制作印有党徽和“共产党员户”字样的匾牌,采取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大会等方式集中授牌并将其悬挂于党员户家门。二是设岗明职责。坚持“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的原则,各村根据实际,分别设置了思想政治、公开监督、公共事务、经济发展等4大类18个基本岗位,对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三是履岗树形象。村党支部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中,采取帮助制订计划、开展岗位竞赛等方式,为上岗党员指路子、教方法、解难题,激励、引导其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实行党支部委员联系上岗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双联系”制度,定期不定期对无职党员履岗情况进行评议并公示,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评议会,评议结果作为是否继续上岗和年度民主评议、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推行议事决策制度化。一是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坚持对重要情况在党内优先通报,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精神等在党内先传达,需作决策的重大问题在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的实施在党内先动员。二是健全党员定期点题制。在每月第一周,由党员入户收集社情民意,做好所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的整理工作,每月底定期召开民情联系情况汇总会,由党员对村内热难点和群众所盼所怨事项进行“点题”,党支部根据党员点题情况确定决策议题。三是健全决策党员首议制。对村“两委”班子任期目标的制定,党员发展、转正,后备干部培养,党内评先选优申报,贫困党员的评定帮扶等党内事务以及本村发展规划、公益事业建设、重大财务支出、村规民约的修订等村级重大决策事项,都先召开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议事会进行一事一议,充分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在集中论证、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解决方案。凡属党内事务,通过召开党员(党员代表)大会,票决通过后予以实施;属村务重大事项,经党员(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再按规定程序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实施。

推行监督评价立体化。一是规范党务公开。各村采取设立党务公开栏和党务公开监督岗、设立党务公开监督举报电话等措施,增强公开实效。二是坚持动态质询。出台《党员动态质询办法》,建立党员动态质询制,党员可通过书面、口头或5人以上集体联名等形式对村级重要事务决策执行情况及村干部履职情况进行质询,并实行当面或一周答复制。三是开展定期评议。每半年由乡镇党委组织一次党员公开评议活动,由村“两委”向全村党员报告工作,接受党员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年度目标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并向社会公示。

推行关爱服务人文化。一是健全党内帮扶机制。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党员关爱服务体系,坚持“优先纳入农村低保、优先技术培训、优先资金扶持”原则进行党内帮扶。二是健全服务党员机制。建立健全党员服务中心、进一步规范党员接待室、党员阅览室、党员多功能活动场所等阵地建设,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流动党员、外出党员留守子女和留守老人的关爱,着力解决流出党员家庭的生产生活困难。三是认真开展走访慰问党员活动。坚持定期走访与随时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做到生病住院必访、家庭有困难必访等“十必访”,及时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让党员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取得的成效

通过“五化”建设,县委在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的实现途径上作了有益探索,有效破解了制约党内民主发展的瓶颈,以基层党内民主的深入推进带动了基层人民民主建设。

增强了党员主体意识,在发挥党员先进性上取得了新成绩。通过村党支部为农村党员挂牌、设岗,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和系列党内关怀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同时,通过建立“党员培训日”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有效提升了党员素质,提高了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能力。在抗震救灾中,县里涌现了主动请缨到重灾区参与救援的公安、消防、卫生等众多党员群体,许多党员到抗震救灾一线参与救助工作,涌现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通过进一步完善党员点题制、首议制、动态质询制,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在村务决策中的作用,村“两委”变“命令”为执行和服务,保证了决策的民主和科学。

激发了加快发展的意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实现了新进展。由于党员的民主权利得到了根本保障,党员的主体意识得到切实增强,党员主体地位得到有效落实,广大党员关注发展、支持发展、投身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创造力得到了极大发挥。村干部在工作中敢于挑难事,有的往返仪陇、南充、阆中寻找致富门路,有的求助上级主管部门、走家串户发动集资筹款,修路建校。据统计,自开展尊重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工作以来,全县870个村共收到党员对新村规划、产业培育建设性意见建议达430余条,使基层党组织在谋发展、抓落实上,目标更加科学、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扎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