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方案

时间:2022-03-16 03:16:00

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方案

为提高我市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金融在服务“三农”经济发展方面的助推作用,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等部门〈省农村金融服务“十二五”全覆盖规划纲要〉的通知》(政办发[2012]4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按照“重基础、优环境、抓关键、带整体”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全市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产品供给和金融生态建设工作,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二、工作目标

以打造农村金融服务品牌为引领,按照“两年打基础、五年全覆盖”的工作步骤,围绕金融网点全覆盖、信贷支持“三农”全覆盖、金融生态建设全覆盖、金融服务供给全覆盖等目标,确保在“十二五”期间,全市建立起普惠制、低成本、便利性、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体系,满足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对金融服务多样性、多层次的需求。

(一)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农村银行网点10家,达到67家,其中,2013年前新增6家。

(二)加大市域信贷投入。“十二五”期间,全市存量存贷比每年提高4-5个百分点,2013年达到60%,2015年达到70%。存款增量部分主要用于“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

(三)提高农村支付结算便利化程度。具有小额现金存取和转账功能的转账电话逐年增加,2013年达到每村17户,2015年达到每村34户;全市ATM机和POS机乡镇覆盖面保持目前100%的水平。

(四)扩大“三农”保险覆盖面。十二五期间,水稻、能繁母猪和“两属两户”农房保险覆盖面达到100%;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覆盖面达到50%;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承保率达到80%。

(五)有效提升证券、期货服务“三农”水平。2013年,全市参与农业期货的农村经济组织达到3个,2015年达到5个。

(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十二五”期间,全市信用乡镇占比达到100%。

三、工作措施

(一)加大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力度,推进农村金融知识全覆盖。一是组织金融部门广泛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重点加强信贷、利率政策、支付结算、假币识别、残损币兑换、征信、投资和保险等金融知识的宣传。二是编印发放金融机构信贷政策和信贷产品宣传册,利用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金融知识,提高农村居民对金融知识的知晓度。三是通过发动大学生“村官”参与农村金融知识宣传培训等方式,探索建立农村金融知识宣传的长效机制。

(二)合理布局金融机构网点,推进农村金融体系全覆盖。一是鼓励并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在中心乡镇和新农村社区、中心村的网点布局力度,拓宽服务网络。二是积极支持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商业银行改制进程。三是加快市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步伐,重点在信贷资金配置、信贷营销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努力探索独具特色的大型银行服务“三农”新模式。四是努力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村镇银行1家,小额贷款公司资本金增加到5000万元以上。五是积极争取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枝江开设网点,充实全市金融体系。六是加快保险公司农村服务网点建设,提高农村保险机构覆盖率。

(三)加大全省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示范县(市)创建力度,推进农村支付服务全覆盖。一是加大农村支付手段的推广宣传力度,在乡镇所有银行网点建立支付结算服务站,有效提升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方式业务。二是继续完善“公众事业缴费+涉农补贴+银行卡+农户”的“枝江绿卡村”模式,加强邮政储蓄银行与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财政、电力、社保、医保、住建、计生等部门联系,全面拓展服务领域,真正实现农民补贴“一卡通”。三是大力推广发行市农行“金穗惠农卡”,利用其国家惠农补贴、新农保、提供小额贷款等特色功能,使“涉农补贴+小额贷款+新农保+银行卡+农户”的金融服务模式惠及全市农村。进一步放大“金穗支付通”功能,稳步实施小额现金支付不出村的“村村通”工程,切实满足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居民基本金融服务的需求。四是推广市农村信用社“惠农一本(卡)通”业务,建立“粮食直补+家电下乡+农村低保+银行卡+农户”模式,将财政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五是做好支付风险防范工作,打造平安支付环境。通过建立银行卡受理机具巡检制度,加强设备监控与维护,确保自助服务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有效维护支付服务秩序。六是保护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开展农村金融服务承诺活动,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及时调处损害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纠纷。

(四)切实增加“三农”信贷投入,推进信贷支农服务全覆盖。一是建立健全信贷投入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奖励办法,将考核与“三农”信贷、存贷比挂钩,激励市域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的信贷投入。二是发挥金融机构融资合力,加大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度。大力推广“农户贷款互助担保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行业协会+联保基金+银行信贷”、“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社员联保+银行信贷”等贷款模式,努力提高贷款满足度,支持农村合作组织、农村小企业及农户扩大再生产和发展特色种养业。进一步完善“信贷+保险”合作模式,充分挖掘林权、土地、水域、房产、农机具、订单、应收账款等农村经济资源抵押功能,开发新的信贷产品,满足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资金需求。继续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支持大学生“村官”引导农民发家致富。

(五)发挥国库服务惠农便农功能,推进国库服务全覆盖。一是加快推广财税库银税收电子缴库横向联网系统,“十二五”期间,实现乡镇覆盖率100%,并不断提高上线缴税(费)在缴税(费)业务总量中的比例。二是积极开展涉农财政补贴资金国库直拨工作,完善国库直接支付模式,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出口退税、农机购置补贴、良种补贴等资金直达企业和农户。三是规范银行国库行为,提高国库资金拨付效率。四是积极开展个人刷卡缴纳社保费业务,探索优化养老金发放等业务办理流程。五是深入推进国债下乡活动,增加农村国债销售网点,不断提高农村地区国债销售量。

(六)优化人民币流通环境,推进人民币管理全覆盖。一是建立健全现金监测分析制度,提高现金投放回笼预测准确率,加强现金调度,保障现金供应。二是增加农村残损人民币兑换网点,加大原封券投放力度,提高农村地区流通人民币的整洁度。三是狠抓农村地区人民币反假工作,将人民币反假工作纳入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体系,积极推动反假工作站建设,增加农村金融机构货币真伪鉴定网点,加大打击假币犯罪力度,坚决遏制“假币坑农”犯罪活动。四是扎实开展“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制度执行力”主题实践活动,提升货币金银工作质量和风险防范意识。

(七)加快“三农”保险发展,推进“三农”保险全覆盖。一是巩固发展水稻、能繁母猪、“两属两户”农房及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努力提高保额标准。二是大力推广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积极探索农民大病医疗保险、农户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三是有效利用银行、邮政资源,探索跨行业合作的“三农”保险新模式,不断创新“三农”保险产品和服务。四是加大对农村企业、农业合作化组织的保险服务。五是进一步提高“三农”保险服务水平,降低保险定损理赔门槛,确保投保农民小灾小损及时得到补偿。

(八)发挥证券期货服务“三农”功能,推进证券期货管理全覆盖。一是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引导其规范运作,尽快达到上市条件。二是加大对农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参与农业期货市场的服务力度,拓宽大宗农产品市场信息传播渠道,方便农村经济组织、农户及时了解和使用期货价格,积极探索发展“农户+股份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涉农企业+期货公司”模式,支持农户、农村经济组织、涉农企业利用农业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管理风险,实现规模经营和稳健经营。

(九)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全覆盖。一是深化信用县市、信用乡镇、信用企业、信用社区创建活动,促进农村信用主体不断增加、信用环境不断改善。二是加强农村信用信息采集和运用,引导各金融机构将征信系统查询权限下放到乡镇网点,推动农村信用信息共享。三是积极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活动,加强农村青年信用信息的采集和运用,引导涉农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的信贷支持力度。

(十)健全完善银行、保险金融统计体系,推进金融统计全覆盖。健全完善银行、保险金融统计体系,大力推进金融统计法制化、标准化建设。组织银行、保险金融机构切实加强对社会融资总量的统计、监测,认真分析辖内融资总量与经济发展的匹配情况,努力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确保金融向实体经济提供合理的融资量。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推进枝江市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的各项措施和方案,指导、协调各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工作方案,成立专门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强检查考核。市政府将把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纳入信用乡镇考评范围和金融贡献奖考核指标,切实加强工作督办和考核力度,对为全市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对推进工作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