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长三角地域经济一体化实施方案

时间:2022-01-05 09:47:00

推动长三角地域经济一体化实施方案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2008年9月7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去年12月15日在xx宁波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进一步明确了长三角区域合作新的机制框架和新一轮重点合作事项,又标志着长三角区域合作从逐步探索进入到一个全面推进的新时期。长三角地区发展已站在新起点、进入新阶段,深化区域合作,积极加快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已成为发改委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长三角区域合作的主要工作

2009年是长三角区域合作新机制正式运行的第一年,恰好我省作为轮值主席方,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新的协调机制、新的制度安排、新的机构设置、新的专题合作、新的合作范围,特别是需要携手应对金融危机,共同推进长三角合作进入“深水区”。我省切实发挥xx作为牵头方的组织、协调作用,会同xx市、xx省和xx省的同志认真贯彻宁波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主要领导座谈会确定的重要事项,积极推进和落实长三角合作与发展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制度建设,积极推动长三角合作与发展工作规范运展。重视长三角两省一市和xx省相互间的工作联动,围绕常设机构建设、专题组筹建、主要会议安排等重大问题反复磋商,共同研究起草有关制度文件,协商确定年度工作计划,确保长三角合作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经过认真筹备,今年先后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一是8月15日在无锡召开了常务省(市)长参加的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总结交流和检查落实长三角合作与发展工作进展情况,通过了《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和《长三角地区重点合作专题组工作制度》,为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和促进“协调层”高效运转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11月27日在苏州召开了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重点围绕贯彻实施国务院长三角《指导意见》以及即将出台的长三角规划,就进一步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区域统筹力度,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明确了新一轮合作方向和重点,通过了《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若干重要事项》。

(二)拓展合作范围,探讨合作形式,初步构建泛长三角合作框架。根据国务院长三角《指导意见》的精神,稳步推进泛长三角合作,由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间的合作扩大到两省一市和xx省的合作。在“先易后难、逐步介入”的原则下,积极探索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机制和内容,从今年开始xx省参加了长三角区域合作有关活动,并重点在交通、能源、科技、金融等四个方面与长三角地区开展了合作,以后视情况再逐步增加其他领域的合作。

(三)完善合作机制,健全工作机构,切实加强长三角合作与发展工作。根据去年主要领导座谈会纪要中建立“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三级运作合作机制的要求,长三角两省一市和xx省抓紧筹建了相关机构,成立联席会议办公室,并在省(市)发改委内设立长三角办,专门负责推动长三角区域合作工作,承担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同时,为了加强省(市)内长三角一体化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有效协调重大合作事项及各专题组工作,根据各自情况建立健全了推进长三角合作的领导协调机制,xx省成立了常务省长担任组长、政府分管秘书长和发改委主任为副组长的长三角合作与发展协调小组。

(四)细化合作事项,明确重点任务,协调推进长三角各重点专题组合作。根据主要领导座谈会提出的调整设立十个重点合作专题的意见,长三角两省一市在整合原有十个合作专题、四大合作平台和六个合作调研专题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环保、信用、社保、金融、涉外服务、工商管理等十个重点专题合作组,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交通一体化、能源供给保障、信息共享、创新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平台建设、信用“长三角”、金融业联动发展、异地就医管理服务协作、电子口岸实体平台建设、公平交易执法等一批重点合作事项。

(五)加强统筹协调,协同出台重大政策,有效促进区域联动协调发展。抓住长三角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进一步加大区域统筹力度,增强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配合国家发改委进一步修改完善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与此同时,根据国务院《指导意见》对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新目标、新定位、新要求,注重突出国家要求、我省特点、一体化导向及可操作性,组织编制了我省贯彻国务院《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在实施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加强与上海、xx的联动和协调,在时间进度和内容上力求保持一致,注重区域重大项目、政策和措施的对接。11月24日,省政府以苏政发[2009]146号文印发了实施方案。

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的成效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长三角地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指导意见》明确的目标任务,抢抓机遇,深化合作,进一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区域一体化发展呈现良好局面。

(一)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力度加大。围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统筹推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以客运专线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高速铁路网建设,上海虹桥交通枢纽、南京南站枢纽、杭州东站枢纽、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工程等区域综合运输枢纽建设进展顺利。高速公路联网项目稳步推进,沪苏、申嘉湖高速公路和崇启大桥建设加快。高等级航道建设改造取得明显成效,芜申运河顺利开工建设,苏南运河“四改三”航道整治工程预计到今年底累计完成总投资的21.6%。能源基础管网建设成效显著,舟山六横3000万吨煤炭中转基地建成投产,苏南成品油管道开工建设,川气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和lng项目核准动工,“皖电东送”734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今年1—10月累计向沪、苏、浙两省一市输电306亿千瓦时。

(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明显加快。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公共平台项目,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畅通。区域科技资源共享体系日趋完善,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进一步健全,区域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运行。围绕艾滋病防治、乙肝治疗、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加强联合攻关,建立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以沪苏浙三地技术交易市场为依托,加快构建长三角网上技术成果交易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转化。完善长三角地区水和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合作开发区域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初步实现了环境监测数据的互通和共享。

(三)重大政策协同对接取得实质性进展。联手推进多项区域重大政策协同对接。社会保障体系政策加快融合,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失业保险关系异地转移、工伤康复定点资源互为开放等方面政策逐步统一规范。环保领域政策对接初见成效,联合制定长三角地区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及评价标准,共同完善区域环境经济政策。信用服务机构互认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信用管理部门联合“长三角地区备案互认信用服务机构名单”,共同承认信用服务机构的备案资格,支持服务机构跨省、市开展业务。票据市场制度对接进程加快,金融部门联合印发《长三角地区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促进商业信用票据化工作实施方案》,共同签署《票据承付自律公约》,推动了长三角地区金融服务一体化。

(四)区域联合行动和执法机制初步建立。认真组织实施国务院《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全面落实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召开的省部际联席会议精神,共同实施一批工业污染源治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态清淤、网围养殖清理等重点治污工程,进一步加强太浦河等跨界河流的综合整治,建立蓝藻预警和打捞机制,强化联合执法检查,有效促进了太湖水质好转,太湖湖体富营养化状态由中度转为轻度。切实加强区域大气污染控制和危险废物区域联合监管,协商建立区域重大环境事项应急协商机制,跨省市环境污染纠纷得到了有效处置和妥善解决。工商行政执法合作成果进一步扩大,建立了公平交易执法协作机制,消费者权益异地保护救济制度正式实施,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条件、时限和方式得到统一规范,重点驰名、著名商标保护名录库基本建成,初步实现了工商执法服务一体化。

三、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点

今年以来,长三角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已经初步遏制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势头,呈现出趋稳向好的积极变化。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4%,xx省增长12.9%,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对全国经济发展发挥了较好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但是长三角地区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主要是外贸进出口持续下降,企业经营比较困难,财政收支压力加大,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加,就业形势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要进一步认清当前形势,坚定信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全力以赴巩固经济向好局面。同时,要进一步认真落实苏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精神,加大统筹力度,携手应对各种挑战,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构建现代区域产业体系,增强产业竞争能力。主动利用当前经济形势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压力,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对长三角地区赢得发展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立足于长三角区位特点,抓住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和环保等新兴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积极培育战略支柱产业;坚持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差别发展,鼓励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关联度大、知名度高的产业集群;利用xx、xx全域进入长三角以及xx积极融入长三角的有利时机,抓住xx沿海开发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合理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强力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和皖江开发,拓展长三角发展空间。

(二)共同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增强区域发展支撑能力。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高标准、高要求,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强各交通运输方式之间、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之间衔接协调为重点,促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长三角新型快速轨道交通网,推进高速公路的联网衔接,以长江xx段12.5米深水航道建设为重点构建长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网络;优化能源结构和区域布局,积极推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的利用和核电建设,启动沿海地区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构建区域能源安全体系;加快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互联网络交互中心的互联互通,推进电子口岸、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一体化建设,努力实现长三角信息资源共享。

(三)联合建设创新型区域,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区域创新资源整合,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共同申请建设部级长三角自主创新综合试验示范区,探索促进区域自主创新一体化的政策措施;围绕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推进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联合共建区域重大科技平台,大力提高科技基础资源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大力推进区域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展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强产业研合作基地建设,实现重大产业技术的突破和系统集成。

(四)协同推进“绿色长三角”建设,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区域产业政策和能源政策、环保政策的衔接,对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率先实行国际先进水平的能耗、物耗、水耗等标准;继续坚持环保优先方针,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认真落实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继续加大太湖综合治理力度,促进太湖水质持续改善;加快建设江海河湖防护林、绿色通道等重点林业工程,构建区域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建设长三角环境保护合作平台,完善区域联合监管、监测预警、信息共享等污染联防、联治机制,研究推进排污权交易和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五)构建统一开放的区域大市场,增强区域发展新活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性统一大市场建设步伐,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畅通,共同优化长三角地区的市场环境。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加强相互协作和支持,早日实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无障碍化、资金跨区域流动、金融服务项目跨区域开展、金融服务监管无障碍化;共同完善涉外服务平台,尽早实现长三角地区电子口岸互联互通,研究制定统一的区域涉外服务标准和规范;建立工商一体化联动机制,营造长三角地区统一的市场准入环境、执法环境和法治环境;以信用制度建设为核心,开展信用信息共享标准化研究,实现信用信息的“无障碍交流”。

四、进一步深化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建议

进一步推进长三角改革开放、实现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重点是要增强整体优势,关键是强化区域一体化理念,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在更高层次上优势互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要紧紧抓住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难得的重大机遇,把握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开拓创新,发挥优势,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上深化长三角区域合作。

(一)以贯彻实施《指导意见》和长三角区域规划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的内容。国务院长三角《指导意见》的出台为长三角地区实现联动和谐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性机遇,而且依据《指导意见》编制的长三角区域规划,全面描绘了长三角地区未来发展的蓝图,是长三角地区未来一个时期发展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下一阶段,长三角合作的重点要转移到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和共同推进长三角规划的实施上来,协调推进和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围绕长三角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抓紧研究准备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和搞好省市发展规划与长三角规划的衔接,加强重大政策和保障措施的研究与沟通,加强跨区域重大项目的研究和衔接,加强规划和重大项目实施的协调与配合,共同推动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实施。

(二)以重点专题合作为突破口,进一步拓宽区域合作领域。加强组织协调,着力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环保、信用、社保、金融、涉外服务、工商管理等重点专题合作。根据新的情况、新的形势,重点围绕国务院《指导意见》、本省(市)实施意见和长三角规划明确的目标、任务,加强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拓宽专题合作范围。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制度等层面的沟通、协调与对接,在更广领域、更深层级、更高水平上考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协商解决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三)以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为保障,进一步提升区域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在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的形势下,要加快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结合机构改革,加快建立健全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暨长三角办以及各重点合作专题组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充实人员,细化制度,确保务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管理区域经济的新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构筑一批区域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探索泛长三角合作机制,有效推进泛长三角合作。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以市场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加强对现有不同层面区域合作机制的协调,搞好各合作平台的衔接、贯通和联动,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