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义教均衡发展工作意见

时间:2022-03-27 02:43:00

推进义教均衡发展工作意见

为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扎实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全市义务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根据《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教基一[2012]1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政发[2012]16号)精神,现就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宗旨,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均衡配置师资、经费、设施、设备等教育资源,统一学校管理、统一资源配置、统一规划发展,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逐步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二、基本原则

㈠结合实际,注重科学。结合本地教育实际,依据教育现状,考虑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因地制宜,大胆探索,科学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取得协调和谐发展的成果。

㈡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政府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统筹义务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义务教育与学前教育的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㈢政策倾斜,治薄扶弱。采取合并、改造、重点帮扶等措施,加快薄弱学校的改造,尽快解决区域内教育不均衡现象。

㈣注重内涵,办出特色。不仅要关注学校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相对均衡问题,更要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充分调动薄弱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课程,创新制度,促进每一所学校办出特色,为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提供条件。

三、发展目标

以“教育要惠及广大群众,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推进教育质量一体化、师资配备均衡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力争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达到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规范化、师资配置均衡化、教育管理精细化、教育评价科学化、教育质量优质化。

四、政策措施

㈠深化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1、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投入政策。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60%的规定。调整和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对农村教育和薄弱学校给予倾斜和支持,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发展费足额征收,并按规定用于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和教育捐赠项目资金,支持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和资金的统筹。将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纳入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在实施改水、改厕、改气、道路建设项目时,要把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纳入其中。要充分考虑城镇化进程等因素,合理布局学校校点,明确永久性保留学校、过渡性保留学校和撤并学校。要统筹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国家和省部署的工作任务,加大统筹各项工程建设的力度,优先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设施不配套、村级小学办学条件简陋和学校围墙、厕所、食堂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要严格监督学校建设的施工质量,确保符合抗震设防和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3、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完善“校财局管”相关办法,加强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的编制管理,做到预算编制到学校、到项目。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建立义务教育经费项目及其执行情况的定期公告制度。

㈡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1、切实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全面落实“领导班子配备、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改善、教学研究指导”“五优先”政策,采取独立改造、强弱合并等方式,完成薄弱学校改造任务。

2、全面实施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调整城区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结合城市发展趋势,采取强弱合并、高标准新建等方式,彻底解决城区学校规模小、地域空间受限、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规划建设一所城区寄宿制学校。

3、加快义务教育办学设施标准化建设。制定学校建设标准,加快校舍、设施、设备建设进程,争取在2-3年内使辖区内学校建设全部达标,保证同一区域内中小学生学习条件相对平等。

㈢统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1、推进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综合考虑农村学校规模小、成班率低等特点,适度调整乡镇以下学校教职工编制核定标准,合理核定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统筹使用全市中小学间教师编制,促进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教师资源配置大体均衡。城镇学校之间、城镇学校与农村地区同类学校之间的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应保持相对均衡。

2、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管理办法。逐步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的行政级别,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由教育行政部门选拔、任用并归口管理。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任期制,校长每届任期3-5年,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2届的校长原则上要进行交流。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校长队伍建设,有计划地从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选派管理干部充实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领导班子中。有计划地选派农村乡镇学校校长到城区学校挂职锻炼。

3、改革完善教师的补充、交流和培训机制。改革教师招聘制度,今后义务教育学校新进教师主要从服务期满的资教生(特岗生)和免费师范生中招聘录用。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配备,在有合格师资来源的情况下不得“有编不补”、“有岗不聘”。建立完善城乡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明确教师交流的年限、范围和方式,鼓励城镇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定期到农村学校支教。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学校按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通过系统培训、专题教育、岗位培训、自我教育等形式加强教师的专业修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倡导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职业精神,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切实保障和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按照国家和省政策规定应该享受的工资和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待遇,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扶持力度,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中,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可适当提高;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时,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予以适度倾斜。

5、建立城乡学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建立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联合办学、资源共享机制,可实行一所学校、多个校区、教师交流、管理一体的模式,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鼓励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共建共享,实现教师统一调配、统一备课、统一考评。

㈣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开好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行初中毕业体育考试制度和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大家唱、大家跳”集体合唱、校园集体舞活动。

2、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坚持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妥善解决中小学生“择校”问题。进一步合理确定每所公办学校就近接收学生的范围,不得采取考试或者变相考试等形式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进一步完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考试制度。

3、深化评价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学校、学生、教师、教学四位一体的评价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和成长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逐步建立教师发展评价体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完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素质教育导向机制,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4、切实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有关政策,进一步治理学校乱收费行为。学校应当按照随机原则合理编班,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并按照国家规定设置班额,有效解决“大班额”问题。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和教师不得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或者减少非考试科目的课时,不得利用假期、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集体补课,不得动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力量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

㈤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

1、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水平,全市所有农村小学配备计算机教室、卫星教学收视系统、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农村中心小学和村完小配备卫星教学收视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光盘。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确定保留的教学点,配备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光盘,基本普及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手段。

2、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水平。搞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工作,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全部掌握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技术。要积极研究和探索“三种模式”教学方式,实现学科课程与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整合。

㈥实施义务教育关爱工程

1、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建立由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对在校的留守儿童,学校要建立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完善学校教职员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机制。办好留守儿童托管、服务等机构,让留守儿童在校外也能得到社会的关爱。

3、建立和完善扶贫助学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的助学政策,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4、大力加强特殊教育。从教育经费投入、教学设备采购等方面扶持特殊教育学校,保证特殊教育学校达到《省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5、进一步抓好学校后勤保障工作。继续以“菜篮子工程”为抓手,提高学生饭菜质量及后勤保障水平。规范教育内部市场管理行为,坚持学生自愿原则,切实为学生服务。

五、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老河口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统筹指导、部署推动。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制定相关措施,依法履行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相应职责。市教育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及时总结推广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