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治安整治意见

时间:2022-02-07 03:38:00

农村社会治安整治意见

“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村治安稳定关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经验证明,只有先解决好农村治安(稳定)问题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和谐社会构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改革不断深入,农村社会发展特别是治安工作已经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省县为例,目前,农村社会治安虽整体趋于平稳,但一些社会治安隐患仍不同程度存在),农村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为此,笔者拟结合长年从事农村公安派出所工作的实际,对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谈一管见。

一、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问题

是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县,又是山区大县、农业大县、移民大县,部级贫困县。全县65万人口中有近60万生活在农村。因此,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具有普遍性和相当的代表性。当前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各类案件居高不下。近年来,发生在我县农村的各类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盗窃、诈骗、伤害等侵财、侵权案件频发,甚至强奸、杀人、纵火等暴力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以七甲坪镇为例,对比年与年各类案件,发案率明显呈上升趋势,案件主要以故意伤害案,殴打他人,诈骗钱财,盗窃现金、耕畜以及开设和地下“”等案为主。另外,因邻里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甚至民转刑案件也呈上升趋势,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伤害他人案件呈多发性,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安全。七甲坪镇7-8月就先后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和一起故意伤害案,犯罪嫌疑人均为精神病人,类似案件在其他乡镇均有发生。耕畜被盗,诈骗钱财,精神病人病态作案(不负刑事责任),这些案件侦破难度大,民事赔偿难,群众损失严重,有些案件几经努力虽被侦破,但造成的损失均无法挽回,严重影响农村的治安稳定。

(二)民间矛盾纠纷凸显。法制社会建设让农村群众法治意识明显增强,人文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绝大多数农村都地处偏远山区,农村人口文化素质长期普遍较底,法律意识仍就较为淡薄,邻里纠纷、债务纠纷、婚姻纠纷时有发生,因种收农作物、排水灌溉、坟地、宅基地、路基边界等引发的矛盾和冲突也屡见不鲜。仅七甲坪镇每年上述矛盾纠纷就高达100余起。有的纠纷造成组与组、村与村之间集体闹事,甚至发生群体性械斗事件,这些矛盾纠纷群众诉求高、化解难度大,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群众往往采取群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影响极坏。一些群众间一发生矛盾就到处喊社会闲杂人员出面以暴力威胁手段来解决,一些群众“官位”思想重,遇事不走正当途径而是到处找关系打招呼,给办案机关无形中增加工作压力,影响社会公正,这些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

(三)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当前因征地、拆迁、集镇改造建设、交通道路建设、重点工程建设、圩堤水渠建设以及坟地、山林权属引起的纠纷比比皆是,这些纠纷都直接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纠纷一旦化解不及时、方法失当,或者说触及诸多群众利益,如移民等历史遗留问题,往往就引发群体体事件,或静坐集访,或堵塞交通甚至围堵攻击政府、企业。近年以来就发生了移民群众冲击五强溪电厂事件、4.1荔溪坟山事件、7.22大桥堵塞事件等影响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同时由于群众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一些腐败现象都造成群众心中的政府公信力减弱。这样,当农村一遇征地、拆迁等工程建设,一些群众就把其当作发财致富之路,特别是牵涉到一些“历史用地”的权属问题时,往往故意刁难,满天要价,动辄上访,不达目的不罢休,与政府对立。

(四)以及迷信活动等遗毒复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中央各种惠农政策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全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部分群众农闲时往往聚众,赌资不断加大,参赌人员不断增多,有些农村居民户内、商店逐渐开起了茶馆,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并诱发其它犯罪活动。近来年,尽管公安机关不断加大的打击力度,查处了一批涉赌和开设人员,但面对诱惑,仍有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以开设或从事地下“”赚取高额的利润,而一些群众妄图一夜暴富,使得不法分子有广泛的市场。另外,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算命测字、抽签卜卦等封建迷信活动骗取群众钱财,近年来已经屡见不鲜。同时,农村精神文化的缺失让“”、“门徒会”等邪教组织活动有了机会,已呈日益猖獗之势,他们宣传煽动手段越来越多,反侦查伎俩越来越强,反动性质越来越明显。近三年来,县公安局打掉的“”、“门徒会”等邪教组织骨干就高达32人。

(五)“打工家庭”新生问题日益显现。当前外出打工仍是我县农村主要收入来源。七甲坪某村总人数800余人,出去务工就达300余人,凉水井镇某村一组中年家庭20余户,每户至少有一人外出务工。广大农村大部分中壮年涌向沿海城市打工,有的夫妻结伴而行,常年在外,家中留守的都是老弱幼小,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在遭到不法分子的侵害时,有的不敢反抗和及时报案,给后期的案件侦破带来了难度。一些青少年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和约束,容易提前走出校门,容易受害或者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即使在校,也常违规违纪。夫妻双方异地相处的,则容易造成夫妻间感情疏远,产生隔阂,出现伦理道德问题。夫妻间情感矛盾引发的纠纷近年大幅攀升,极易家庭破裂,为此引发的仇杀、斗殴比比皆是,形成农村不稳定因素,逐渐占居重要位置。

二、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成因简析

(一)党政工作重心转移,抓经济的重视程度要远高于抓社会治安。就全县而言,目前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主要是抓经济发展,对如何抓好社会治安稳定工作考虑的相对较少,甚至还存在社会治安就是“公安机关一家抓”的思想认识误区,只要一有矛盾和纠纷出现,动辄就调遣公安机关警力处置。殊不知,有很多矛盾解决的难度非常大,特别是土地征用、房屋拆迁、道路建设等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矛盾,解决的手段又不在公安机关,一旦处置不好,即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群众逆反和抵触情绪增长,不稳定的因素也随之增加。同时,由于党政主要领导的不重视,进而乡镇整体治安力量减弱,乡镇综治、司法机构不健全,职能职责不完善,形成了群众有事只能找民警的窘局。乡镇各站所部门之间缺少联系,互相推诿,乡镇治安力量大大减弱。一些乡镇主要领导重视社会治安工作不够,平时不检查督促,无奖惩措施,工作流于形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制度和措施未能充分落实到位,大多数乡镇干部深入基层时间少,对调解纠纷等工作敷衍塞责,无法适应农村治安形势的需要。

(二)基层组织松散,治安防范乏力。现在绝大多数农村保障机制不健全,村级干部的待遇较低,很多村干部不愿再干吃力不讨好的事,治调委等基层治安组织处于瘫痪状态。有的村名义上有治保组织,但由于工资待遇底、考核奖惩没有落实,导致治保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加之自身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受宗族、乡情等因素影响,在工作中不敢管,也不会管,对一些民事纠纷不能组织调解,对各类治安信息不能及时掌握,发挥不了治调委的作用,治保组织形同虚设。少数村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经商上,对辖区治安问题视而不见,对村里各类纠纷采取推、躲、拖、压的措施,甚至是不理、不问、不报,甚至有些的地方村级政权把持在一些农村黑恶势力手中,村干部当起“太上皇”,如此一些问题必然不能及时发现处理,影响了农村社会治安的稳定。

(三)警力严重不足,公安派出所力量单薄。县公安局仅有警力395名,配备比只有万分之五强,距全国警力配备万分之十三相距很远,就是距全省万分之八的水平也欠。就是这些警察中,还有32名因病、借调等不在公安工作岗位。以七甲坪镇为例,地处省三市交界地区,地域广、范围大,离县城远达160公里,辖区人口近5万人,而派出所仅有警力7名,承担着辖区内社会治安和交通、消防安全管理等职责,严重不足的警力与日益突出的社会治安形势极不相适应。闭塞的交通等现实造成办案成本高,民警往往疲于奔命,顾此失彼,无法从繁重的工作中腾出时间来搞基础工作,更别提研究探索适合本辖区社会治安的新路子、新方法。而且在职责任务异常繁重的同时,民警工资福利待遇却很低,一些民警长期超负荷运转,身心疲劳不堪,造成部分民警工作消极应付,积极性不高,很难实现新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公安工作创新的需求。

(四)群众法律意识淡薄,防范意识不强。当前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仍然普遍偏低,法制观念淡薄,平时不重视学习,学习条件也有限,一些群众根本不知法、不懂法,对何为民事诉讼赔偿、怎样走法律程序等等维权方面的知识根本不了解,对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也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一旦发生有悖自己意愿的事情就到处上访,把上访当作解决问题可行方法,或者找关系、托门子,让“讼棍”有机可乘。他们不愿走正常途径,也不知道怎样走正常途径,造成政府防不甚防,影响极坏。同时农村治安防范力量薄弱,农民防范意识欠缺,防范能力低下,导致盗窃、诈骗等侵财性可防性案件居高不下。

(五)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滞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国扶县的现实让乡镇农民平均收入仍很低,很多农民生活仍挣扎在贫困线的边缘,打工成为主要收入。然而涌入城市的农民工大多文化较低,又无一技之长,即便找到了工作,也是劳动强度大,条件比较差的工种,得到的报酬相应地也较少,工资待遇底,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和仇富心理。同时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回家后,心理上、情感上容易受挫,又不安心贫穷的生活,妄图以等形式追求一夜暴富,常常聚众,开设,污染了社会风气。加之农村保障制度滞后,导致一部分人心理失衡,铤而走险,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给农村社会治安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三、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出路探析

(一)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治安稳定工作。农村地区的稳定对新农村建设的稳步前进至关重要,事关全局的成败。“三农”问题是历届党委政府非常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难题。“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县、乡(镇)两级党委政府可以说是农民的主心骨,因此,党政主要领导要把维稳工作和经济建设摆在同等的位置上来,深入落实党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一是认识要提升。各级政府务必要充分认识到“稳定压倒一切”的极端重要性,高度重视农村治安稳定工作,要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应当将治安管理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并作为提拔的依据。二是保障要跟进。要加强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投入必要的综治经费,保障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三是责任要到位。要坚持主要领导干部维稳工作负责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层层签定责任书,乡镇各执法机关应正确利用行政执法手段,整顿农村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特别是对于村级基层政权,地方党委政府一定要高度负责,坚决要让能代表民意的先导性人物担任主要领导,确保基层治安事有人管。关键是奖惩必须兑现。

(二)坚持综合治理和严打方针不动摇。一是政法特别是公安机关应当坚持“严打”不松懈。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各类案件一经发现,必须严查,决不姑息,要加强对重点人口的管控,对违法犯罪特别是带有倾向性的的必须坚持露头就打。工作中,要继续加强整顿“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强对“”、“门徒会”等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的打击,及时揭露利用算命测字、抽签卜卦等封建迷信活动骗取群众钱财的事件。二是要进一步充实基层政法警力。着力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关注民警身心健康,搞好从优待警的工作,提高现有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向动力要警力。三是要抓好协作。着重加强基层综治、司法、法庭等职能部门建设,形成三调联动机制,通力合作,互相联动,发挥合力作用,认真履行职责,以及时调处各种农村矛盾纠纷,做到“事有人管,诉有人应”,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工作中,要认识到“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注重社会资源的可持续挖掘和利用,向整合要警力、向科技要警力。要组织、调动和引导广大农民参与防范,增强农民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要抓好治保会、联防队、巡逻队等防范性组织建设,加强指导和督促,落实经常性的各种防范措施;派出所要加强警力覆盖,在夜间、逢赶场(集)期间做实巡逻防范,并把巡逻的重点摆在集镇;要加强外来人口、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的管理,掌握其活动情况,从中发现违法犯罪的线索;要逐步探索在完善人防网络的基础上,加强技防建设,在村建立警民联防工作站,以社区警务室为基础,发挥社区民警作用,充分动员各种可供利用的治安防范资源,整合各种治安要素,做好治安防范工作。

(三)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政组织建设,对农村的发展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对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进行高标准的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离适应农村的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要完善村级政权,关键是要发挥作用,重点要抓好治调委建。一是要落实保障。从经费上有力保障,落实待遇,健全保障机制。二是要加强村支两委队伍建设。抓班子,带队伍要出水平,提高战斗堡垒作用。要选任政治思想好、工作认真负责、能力强水平高、善于排查矛盾纠纷的同志担任治调委主任,做到小事能处理,大事能把握。三是要坚持村务公开。充分发挥村民民主监督,村民代表大会监督,让村支两委基层政权切实掌握在群众手中,坚持考核奖惩,公开落到实处。

(四)积极正确引导群众上访,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对于非正常访特别是已经违法的上访要按照相关法律追责,体现法律严肃性。当前县由于不正常上访诱发一连串不稳定因素,加强对群众上访的正确引导迫在眉睫。一是要区别上访的性质。因势利导,对群众呼声,政府机关要努力做到耐心听诉,有求必应,严禁规避责任和推诿。二是要加强法制宣教。将法制宣传与引导群众依法上访相结合,大力宣传《信访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了重信重访、非正常上访事件等现象的发生。三是要建立长效机制。要革除固有的旧体制,尽快建立起一套适应新时期能解决县域实际的各类群众诉求问题的有效机制,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政府机关要依法公正地处理好上访问题,对那些无理上访、缠访、缠诉以及利用上访蛊惑人心、煽动闹事、破坏社会秩序的群体性事件要坚决依法予以处理到位,以妨效尤。

(五)多措并举丰富农村精神文明,提高综合人文素质。社会治安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要进一步遏制和减少农村违法犯罪,促进农村稳定,关键要治本。一是必须提高群众整体素质。要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法制教育,不留死角、盲区。各级政府应坚持普法教育下基层,下村组,定期开展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制意识,提高群众自我约束力,使群众逐渐能自觉认识到通过合法渠道有利矛盾纠纷的解决,并积极推进新文化运动,让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占领农村市场。二是要积极倡导公德。不断培养农民遵守社会文明礼貌和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及时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大力加强道德伦理教育,用文明的思想占领农村思想阵地,遏制腐朽思想和社会丑恶现象的蔓延和发展。三是要注重青少年的品格培养。孩子问题最揪心,也最难办。因此,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青少年不断增多无人引导教育的实际,要成立专门的工作力量引导和教育农村青少年树立和时代相适应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是要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让学校教育、法制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六)又好又快发展农村经济,以共同富裕促进整体稳定。制约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归根结底表现在一个“穷”字上。沿海和发达农村地区经验表明,社会高度富裕在很大程度上能为稳定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如华西村模式就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社会主义水平,稳定和治安问题就不用费心劳力,非正常访更已经淡出人们的生活。因此,各级政府要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进而促进农村稳定。一是要建设服务性、节约性、廉政政府。把精力放在为社会稳定、经济建设服务上来,增加投入,发展农村集镇和小城镇建设,加强交通、能源、保障等基础建设。对干部利用职权侵害群众的事件要严肃查处,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音符。二是鼓励发展乡镇特色企业。吸引外资,发展适宜当地发展的经济产业,要鼓励群众自主创业,政府应当给予政策支持,技术支持。如可尝试大力发展养殖业、畜牧业、旅游业,政府积极搭班子、结对子,寻找销路出口。三是积极开辟其他增收途径。要结合县情实际,引导农民思维开放,以增加就业新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富裕新农村。如此,“三农”将不是问题,农村稳定也就无需再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