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意见

时间:2022-01-18 11:32:00

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意见

一、指导思想

优化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党组织设置方式,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为扎实构建吉林省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主要原则

1、注重服务大局的原则。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必须与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相统一,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要求相吻合,与农村社会管理和文明建设需求相一致。

2、注重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区域特点、“两新”组织产业和规模状况、党员人数和职业分布等因素,做到科学有序适时合理设置。

3、注重突出作用的原则。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必须有利于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履行党员义务、享受党员权利、接受教育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4、注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原则。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必须注重党组织和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注重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认真听取群众呼声,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夯实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5、注重统筹兼顾的原则。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要着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要就组建组织而组建组织,要将经济开发区、产业集中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和“两新”组织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情况统筹考虑,切实做到优化设置,实现整体推进。

三、设置形式

1、村级党组织。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村屯规模和党员人数变化,及时调整优化村级党组织设置。一般情况下,党员100人以上的村,或党员虽不足100人,但村属企业、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社较多、发展较好,经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批准,报市委备案,可以成立村党委;党员50人以上的村,或党员虽不足50人,但村属企业、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社较多、发展较好,经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批准,报市委备案,可以改设村党总支。

在村党委或党总支以下,可根据商业网点及农产品加工点等网点布局和各类农民组织的发展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党支部;对农村年老体弱的党员,可单独设置老年党支部,组织管理和开展活动,可与老年体协和老年人协会对接。

2、产业、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党组织。

对已形成一定规模,在产、供、销等环节联系比较紧密的农业产业,可依托产业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各类行业协会可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把一定范围内从事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商贸等行业协会的会员中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行业协会党组织;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联合生产基地和农户中的党员,建立龙头企业党组织;对从事农产品产、供、销服务,规模较大的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可把业务相近的合作户中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专业合作社党组织。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党员群众的意愿,可打破地域限制进行优化设置。跨村设置的产业、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党组织,隶属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领导;跨乡(镇、街)设置的产业、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其党组织可隶属产业集中地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也可隶属市相关部门党组织;对一些规模大、党员人数多、发展前景好的协会或合作社,要密切跟踪培植,条件成熟可设置党委,但事前需向市委组织部申报,事后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3、劳务输出人员党组织。外出党员相对集中的乡(镇、街)村,可在外出务工党员集中地建立临时党组织,由市、乡(镇、街)党组织领导,也可委托党员务工所在地党组织领导,或者由乡(镇、街)党组织和市委在外出党员相对集中地成立的流动党员党工委双重领导。

四、重点环节

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严格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党组织设置的原则、条件和程序。新建立的党支部的领导班子,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规定,通过选举产生。

1、严格按党组织设置规定程序运作。要按照逐级审批的原则,认真履行党组织设置的呈报、审核和批复程序。跨地域、部门、行业设立或调整党组织的,要由为主一方所在地的上一级党组织审批。

2、科学确定党组织隶属关系。按中央规定原则上以属地管理为主。在确定具有一定的规模、活动范围或党员管理区域、跨行业的党组织隶属关系时,要尊重新成立的党组织的意愿,可由批准其成立的党组织管理,也可由市委与有关方面协商确定其隶属关系,隶属关系务必在成立党组织的批文中注明。

3、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按照有利于发挥党员特长、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个人自愿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对暂时不愿将组织关系转入新建党组织的党员,可将其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村党组织,向其所在的新建党组织转移临时党组织关系,接受村党组织和新建党组织的双重管理。企业“两个置换”后,解除劳动关系、下岗和离退休党员可以将党组织关系转入所在地村党组织。解除劳动关系、下岗和离退休职工党员人数较多且居住地较集中的,可在居住的村建立党组织。

4、积极稳妥优化党组织设置。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工作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具体工作中既不能一哄而起,草率从事,也不能求稳怕乱,应付了事,要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增强党组织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

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员队伍分布状况及思想动态,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在充分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认真制订具体落实意见,尤其是针对组织设置调整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五、具体实施步骤

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是一项政策性强、牵涉面广的工作,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深入调查摸底,制定方案。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要摸清本乡(镇、街)、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情况、产业结构分布情况、集中居住区分布状况,以及这些领域党员的从业岗位、个人特长等基本情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部门工作需要,采取党员个人意愿与组织安排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制定党员归属和组织设置方案,并按照各类别党组织标准要求,本着“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原则,于7月底前,将所辖范围内符合组建条件的各类别、各层次企事业单位适时组建,组建率要达到90%。

2、严格履行程序,配齐选强班子。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按照逐级审批的原则,认真履行呈报、审核和批复程序。村党委、党总支的设置,由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审批,报市委组织部备案;“两新”组织党委、总支、支部设置由属地党组织审批,逐级备案,择优选配文化程度高、“双带”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两新”组织负责人、致富带头人中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党组织书记难推选的,可选择乡(镇、街)和主管部门下派的优秀人才担任党组织书记。

3、建立规章制度,促进作用发挥。党组织设置调整后,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要及时指导新设党组织建立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理清工作思路,并组织对新建党组织书记进行培训教育,促使其尽快进入角色。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地开展组织活动,充分发挥新设党组织在农村基层中的凝聚、带动作用。

六、几点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党的农村基层执政基础、促进科学发展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真正把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强化农村基层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并把实施“三项工程”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科学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

2、营造氛围,统一认识。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要广泛宣传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这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工作思路和有关要求,形成浓厚的工作氛围。要根据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及群众的思想疑虑,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认真总结农村基层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新做法,不断提高规律性认识。要加大对典型的宣传力度,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开展。

3、注重调研,稳步推进。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是全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要组织有关人员深入调查研究,立足自身实际,对所辖村各相关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制订工作方案,尤其是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改进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早预见、早谋划、早研究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