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时间:2022-12-09 08:18:0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多年来,我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层次不断提升,队伍素质不断优化,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但是我区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办学质量与*作为淮安主城区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距离,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成为义务教育发展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维护我区儿童少年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教育方针,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上来,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加快教育强区建设步伐。

2、工作目标:按照“政府指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规划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发展。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区中小学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经费投入、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等高位均衡,为义务教育阶段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均衡的条件,创造均衡的机会。

二、实施教育现代化,创造教育均衡发展条件

3、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根据老城区改造、*新区建设等城市化进城加快的需要,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合理高效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十一五”时期,适当调整和撤销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新建*新区中小学校、钵池山小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易地新建崇华小学等教育重点工程。

4、加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按省级实验小学、省级示范初中标准进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要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使城区小学达到省、市实小的办学标准,初中达到省级示范初中的办学标准。新开发的住宅小区要按照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配套建设义务教育设施。

5、以信息化为抓手,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十一五”期间要建成*教育信息中心和覆盖全区所有学校的*教育宽带城域网;进一步扩充教育信息资源库,开发多媒体课件管理平台,整合全区优秀教师开发的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在“校校通”基础上,实施“室室通”、“班班通”工程,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

三、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奠定教育均衡发展基础

6、建立健全优秀教师引进培养机制。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继续推行“引进与培养并重”的方针,完善教师的引进、培养和管理机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为抓手,着力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名优教师培养工程”、“农村学校教师稳定工程”;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实施优秀骨干教师奖励制度。

7、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强化对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全面深化以“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教师工作绩效考评档案、师德考评档案和业务考评档案;加强对教师业务能力和师德素养的考评,用严格的制度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和师德表现。

8、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优化学校领导班子结构,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坚定、思想解放、清正廉洁、有教育管理能力的年轻领导干部;选派有经验的教育行政干部、校长到到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担任领导,逐步提高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管理与考核。

9、开展师资交流。积极实施“三百工程”,鼓励教师流动,使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知识扎实、基本功过硬、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到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任教;引进教师向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倾斜;评定和晋升职务,优先考虑具有在农村学校任教、支教或送教经历的教师;逐步提高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教师在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表彰奖励中的比例,努力改善在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工作的教师待遇。

四、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10、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地位。进一步加强班集体建设和法制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机制、新路子,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1、加大课程改革实施力度。积极创造条件,保证所有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课程,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所有学校都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得挤占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等课时。要按照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要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各种措施对学习困难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努力使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五、创造特色教育,丰富教育均衡发展内涵

12、发挥优质学校示范辐射作用。坚持优质学校内涵发展,薄弱学校优先发展,全面提升义务教育整体实力。优质品牌学校既要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又要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队伍管理和教育科研方面发挥示范作用。要积极创造并充分利用优质学校的品牌和优势,加强与薄弱学校的紧密联系,带动全区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13、开展特色学校创建。鼓励学校积极创新,办出特色、办出个性,大力倡导并积极构建学校之间的竞争激励机制,激发学校的内在动力,促进学校致力于内涵发展,在创建品牌、构建特色上下功夫。各学校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社会发展给*教育提供的机遇和提出的挑战,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背景下确定特色学校建设的目标。

六、落实各项政策,做好“济困助学”工作

14、落实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巩固“无流生县(区)”创建成果,确保无一名学生因贫辍学。认真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免学杂费工作;建立有效机制,继续做好“育才助困”工作;落实“土地换社保”各项配套政策,对*新区参加“土地换社保”农民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施教区内学校就读实行“两免一补”。

15、认真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到指定的公办学校就读,与施教区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并按有关政策减免学杂费。加强对接受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读的公办学校的扶持和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解决进城务工农民托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七、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均衡发展经费

16、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资金。进一步增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能力。保障教职工工资、生均公用经费和学杂费减免费用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完善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对财政超收的部分要按相应比例安排教育支出,依法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坚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资助学,确保地方教育附加和人民教育基金全额用于教育发展。

17、加大对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的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要切实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的要求,在经费投入上对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采取倾斜政策,地方教育费附加和人民教育基金要优先用于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改造;加强对各项教育经费的统筹,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的投入,通过设立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建设专项资金,做到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建设资金优先安排、重点保证,同时逐步化解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债务。

八、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领导

18、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党政领导亲自抓义务教育均衡化建设的领导体制。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义务教育均衡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切实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及时研究解决涉及义务教育均衡化建设的重大问题。

19、强化对义务教育均衡化建设的督导评估。加大督政力度,重点监督基础教育投入行为,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工作。建立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督导制度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督导制度。加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20、营造义务教育均衡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大力营造有利于推进教育均衡化建设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积极推动全区上下形成关心、重视、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各部门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本部门的重要工作职责,同心协力,研究制定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各派、工商联、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所有公民都要关心和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