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材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3:28:57

义务教材

义务教材范文篇1

一、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

(一)强调素质教育

本册教材的编写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为依据。通过本册教材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体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统一

本册教材思想内容丰富、充实、语言文字训练扎实、有序。

教材通过讴歌革命传统,表现革命前辈的献身精神,赞颂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介绍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刻苦学习、钻研科学、热爱自然、破除迷信等内容,教育学生立志改造自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作贡献。通过表现诚实善良、热爱劳动以及遇事动脑,全面地看问题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在语言文字训练方面,注意体现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在低、中年级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听、说、读、写训练。通过识字、词句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其独立识字能力和理解、积累、运用词句的能力。通过六个重点读写训练项目,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继续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全册安排四次听说训练内容,注意把读、写与听、说训练结合起来进行。

本册教材还重视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体现在课文类型设计和课文内容上,而且体现在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之中,把认识事物的能力同语文能力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提高观察、思维的能力。

本册教材的编写,注意体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和谐统一,为老师教书育人提供凭借。

(三)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为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本册教材采取了多种措施,主要有:围绕读写训练重点,设计语文基本功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在阅读和作文的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习读书方法,加强预习指导等。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阅读能力,与教科书配套,编写了自读课文《槐乡的孩子》,供学生独立阅读。

二、教材编排的主要特点

本册共有24篇课文。看图学文2篇,讲读课文16篇,阅读课文6篇。其中新选课文6篇:《卢沟桥的狮子》、《在希望的田野上》、《鱼游到了纸上》、《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高梁情》、《圆明园的毁灭》。教材按组编排,共7组。教材编排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以篇的训练为重点,继续编排读写训练项目

在低中年级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开始进行篇的训练。围绕篇的训练,本册教材安排了6个读写训练项目:“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注意积累材料”、“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写文章要有中心”。这些读写训练项目体现了篇的训练重点。大体上可分为三步进行。读的训练方面,从读懂一篇课文的内容,到能体会内容所表达的思想,再到能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写的训练方面,从注意材料的积累,到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再到写出的文章要有中心。这些训练项目联系密切,读写对应,要在教学中突出这些训练重点,落实这些训练重点,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系统的训练。教材第2~7组安排了重点训练项目,每一组教学都要紧紧围绕本组重点训练项目进行。并注意使前面的读写重点项目的训练在后面的教学中得到运用和巩固。

(二)每组教材注意体现训练过程

本册每组教材仍然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导读”。安排“导读”的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要求有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读一读即可,不必做过多的讲解。第二部分是“课例”。“课例”又包括“预习”、“课文”、“思考·练习”。预习的要求在四年级的基础上略有提高,主要要求学生预习时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圈画出重点难点。“课文”围绕读写训练重点,兼顾内容上的联系编排,每组有课文3至4篇,分讲读课文(含看图学文)和阅读课文。“思考·练习”安排在每篇课文之后,由理解课文内容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题目组成,讲读课文一般出4~6个题目,题目从教学的重点、难点出发,并注意和本组的训练项目相呼应,阅读课文一般出2~3个题目,只出思考题,侧重在理解内容,实践训练项目,理解词句。第三部分是“读写例话”。安排在一组课文之后,是重点训练项目的概括说明和归纳小结。第四部分是“基础训练”。是“字·词·句”、“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综合训练。这部分内容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各年级教学要求和全套教材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内容系统安排的,着眼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由导读到基础训练,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由上一组教材到下一组教材,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

(三)本册教材识字量为125个,分别安排在讲读课文和看图学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以课后生字条和书后生字表为准。课文中的生字(包括要掌握的和只要求认读的二类字)和多音字都随课文注音,生字用圆括号,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明。“导读”、“预习”、“思考·练习”、“读写例话”、“基础训练”的内容采取难字注意的方法,这里出现的生字与课文中的二类字不要求掌握,因而不在生字表和生字条中列出。

(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材中编绘了多幅插图,这些图画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理解课文思想内容、陶冶爱美的情趣等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教学要求

(一)本册教学,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川景物、建设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献身革命、一心为国家、一心为人民的可贵精神,受到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了解人民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工作、艰苦创业、热爱生活的品格,受到热爱劳动、立志建设祖国、献身四化建设的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具体生活的故事中,受到奋发向上、无私奉献以及科学知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

(二)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熟练掌握大写字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三)学会125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能用音序、部首的方法查字典,初步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并能比较准确地选择字义,有一定的查字典的能力。

(四)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能按要求把词语归类。注意积累词语。认识介词和副词。

(五)进一步提高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继续练习扩句、缩句,认识表示递进、假设关系的复句和排比句,练习修改病句以及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色彩。

(六)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按照要求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着重训练从内容到思想理解课文,培养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能力。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七)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理解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地复述课文。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八)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并适当展开想象,初步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练习按要求或自拟题目作文,能写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学写表扬稿。学习使用书名号和省略号。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教学提示

(一)看图学文的教学

看图学文由图画和短文组成,是将事物的形象和文字描述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课文类型。图画是短文内容的形象反映,短文是图画内容的生动描述。看图学文的教学,要注意从看图入手,看图和学文紧密结合。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学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培养观察、理解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本册的两篇看图学文《小站》、《泸沟桥的狮子》,是写景和写物的。教学时要充分发挥看图学文图文互补的优势,借助画面和文字描述,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受到美的陶冶。

(二)讲读课文的教学

讲读课文是课文的主体,在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是加强重点项目训练的主要凭借。进行讲读课文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重点训练项目体现了该组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侧重点。本册教材安排的6个重点训练项目,读写结合,循序渐进。这些读写重点训练项目,要通过讲读课文的教学使学生得到领悟。在有重点训练项目的各组,应以重点训练项目为核心组织教学。第一组没有安排重点训练项目,教学中应着重中年级获得的读写基本功的综合运用。

2.要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词、句、段的训练是低中年级教学的重点。在低中年级词、句、段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训练要求,是高年级词、句、段训练的客观需要,也是篇的训练的基本。进行本册讲读课文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经常给学生提供机会,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了解句与句、段与段的联系,给课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把词、句、段的训练同重点项目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朗读,是阅读教学最经常的训练,它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在讲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和情境,加强朗读的示范与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相互促进,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扎实的训练和提高。目前,讲读教学中教师的“讲”和“问”仍然偏多,学生“读”和“思”的时间偏少。要下大力气扭转这种状况,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

4.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讲读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动自学的过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导读和预习提示,认真预习课文,并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和引导学生就课文的思想内容、表达方法和重点训练项目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自求自得中提高理解能力,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指导乃至讲解。

此外,还要大力提高讲读教学的课堂效率。尽可能用最少的课时,使学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即每学一课都有所得,语文基本功都得到训练,语文能力都有所提高。

(三)阅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教材在第2~7组讲读课文之后安排了阅读课文,共有6篇。阅读课文属于半独立阅读性质的课文,它为学生把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进一步实践和运用提供了重要环节。教学阅读课文,要更加强调学生的自学。一般可参照课后的思考题组织学生阅读和讨论。放手让学生阅读,不要把阅读课文当成讲读课文来教。在阅读课文教学中,要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实践中,使学生对重点训练项目的认识得到深化。阅读课文在要求上同讲读课文区别比较明显:出现的生字,只要求认识,不要求“四会”,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求较低。因此,教学应突出重点,不应面面俱到。

(四)读写例话的教学

读写例话属于独立阅读课文的性质,它重在提示本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并兼有指导阅读和作文的任务。教学读写例话,应引导学生自己读懂,并从中受到启发。一般来说,由学生先读读例话,明确例话在读或写的哪一方面做了提示;再联系本组课文,特别是例话中的例文,将学生在课文教学中悟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带有规律性的读写方法;然后联系自己的读写实践,谈谈从例话中获得的启发;最后引导学生把这一认识运用于读写实践中。

义务教材范文篇2

一、本册安排的新的训练内容和要求

1.本册有22篇课文,其中看图学文2篇,讲读课文15篇,阅读课文5篇。有17篇是现行教材中的保留篇目,新选的5篇课文是《马踏飞燕》、《菩萨蛮·大柏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梅花魂》和《延安,我把你追寻》。这些新选的课文内容丰富,富有教育意义,体裁也多样。《马踏飞燕》介绍了东汉时期的一匹铜制骏马,配有这一珍贵出土文物的照片;《梅花魂》通过梅花的秉性,表达了海外华人眷恋祖国的心情;《菩萨蛮·大柏地》是主席写的一首古体诗词,“菩萨蛮”是词牌的名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七言律诗;《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赞颂延安精神的新诗。

2.本册课文编排以重点训练项目为核心,兼顾内容上的联系,分成6组,每组有3—4篇课文和1个“基础训练”。新安排的读写训练项目有4个:“分辨事物和联想”、“展开合理的想象”、“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分辨事物和联想”、“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侧重于读的训练,“展开合理的想象”、“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侧重于写的训练,读的训练和写的训练互相对应、穿插安排。这些训练项目都是在前几年读写训练基础上的深化和提高。

上述4个重点训练项目分别安排在第二、三、四、五组。这几组的课文都按照训练项目的要求编排,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注意落实训练项目的训练,每组课文后面有一篇“读写例话”,对该组的重点训练项目作概括说明和归纳小结,然后再通过“基础训练”中的阅读和作文练习对重点训练项目进行复习,使学生逐步形成能力。

3.本册教材继续重视预习能力和预习习惯的培养。每篇课文前面都有预习提示,预习要求比前几册略有提高,重点要求是通过预习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在预习中练习圈圈画画、作简单的批注。全册要求圈画、批注的有16篇,其中要求画出重点内容的7篇、要求简单写写预习后的初步感受的2篇。这样的安排,旨在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学习写会议记录,这是教学大纲规定的五年级的教学要求。学写会议记录安排在“基础训练3”,先通过实例和简单的说明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会议记录和怎样写会议记录,再让学生练习写一次会议记录。会议记录有简单记录和详细记录两种,简单记录只要记下讨论的问题和通过讨论形成的决议,详细记录要把发言人的发言内容全部记录下来。要求小学生学习的是写简单记录。

5.本册要求掌握生字100个,分散安排在2篇看图学文和15篇讲读课文中。这样,小学阶段的10册语文教材共计安排生字2,500个。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所学的生字应该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大部分会运用。

二、进行全面、系统复习的具体安排

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应该对小学五年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系统的复习,教材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复习作了具体安排,为教师指导学生复习提供凭借。

1.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复习。

每一篇新课文的学习,既可以获得新的知识、训练新的语文基本功,又必须运用过去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所以,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复习是语文复习的最重要的途径。为了便于教师利用课文指导学生系统复习,编写教材时,根据各篇课文的不同特点在思考练习题中有计划地作了如下安排。

(1)阅读理解能力和复习方面,安排了较多的理解词句、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的练习。

(2)说的能力的复习方面,安排了练习详细复述(复述“负荆请罪”、“武松打虎”的故事)、简要复述《齐天大圣》、创造性复述《黄河象》。

(3)写的能力的复习方面,安排了缩写《灯光》、续写《穷人》。

(4)常用字的复习方面,每篇看图学文和讲读课文的“读读写写”练习都适当增加了分量,使较多的常用字得到复习巩固。

2.通过“基础训练”安排系统复习。

全册教材共有6个“基础训练”,每个“基础训练”分“字·词·句”、“听话·说话”、“阅读”和“作文”四个部分。这几部分的具体内容,既注意体现本组的新的训练项目,又对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安排了系统复习。

(1)汉语拼音方面,复习了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书写规则、整体认读音节,练习读准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轻声,练习熟练认读音节。

(2)字、词方面,复习了辨析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和一词多义,复习了按音序、按部首查字典的方法和从字典中选择恰当的解释,复习了反义词和成语。

(3)句子方面,练习了缩写句子和扩写句子,用变换句式的方法复习了“把”字句、“被”字句、反问句和感叹句,用举例体会的方法复习了对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的认识,用填写关联词语的方法复习了几种常见的简单复句,还复习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修改用错的标点、修改表达不清楚的一段话。

(4)听话方面,安排的3次听说训练分别是:介绍自己喜爱的图画或邮票,讲自己最看不惯的现象,练习主持讨论会。这几次听话训练都是让学生练习即席发言,训练学生能当众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把大家的意见作简单的归纳小结。这是一个小学毕业生的听说能力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5)阅读方面,在6个“基础训练”中安排了6次阅读练习,系统复习了各项阅读基本功,主要有:查字典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结构复杂或含义深刻的句子、给自然段分层、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等。

(6)作文方面,复习了写简单记叙文和写常用应用文。6个“基础训练”中安排了3次写记叙文,分别是写喜爱的物、印象深的人和难忘的事;3次写应用文,分别是写建议书、读后感和写信。

3.在6组课文之后附了4篇供综合复习用的材料。

这4篇阅读材料是:冰心奶奶给小朋友写的信《三寄小读者》,歌颂孔繁森无私奉献精神的散文《高原红柳》,讲述乱砍树木就要受到大自然惩罚的寓言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介绍风向袋制作和实验过程的说明文《风向袋的制作和实验》。附这4篇材料,是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复习提供方便,减轻教师选择和印刷材料的负担。所附的4篇材料都编有练习题,练习的形式多样、复习的面比较广,既有侧重阅读理解能力和读懂词句、读懂自然段、理清课文条理、归纳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等,又有侧重表达能力的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写感想。如《三寄小读者》有一题“读了冰心奶奶信,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还有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动手进行制作和实验的,如《风向袋的制作和实验》有一题“按照文章介绍的方法做一个风向袋,再实际观察一下”。

4.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提供了2套综合练习题。

为了便于教师进行质量检测、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的实际再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我们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安排了2套综合练习题,也就是2套质量检测题。第一套与上半学期的教学内容有较多的联系,可供期中复习检测用;第二套综合性更强一些,可供期末复习检测用。这两套练习题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检测比较全面,有的是对课本上所学内容的检查复习,如听写词语、默写课文等;大部分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能否灵活运用。在“综合练”中还安排了一项听话练习:先认真听老师读文章,听完后回答问题。通过听后回答问题,检测学生听读文章是否认真、仔细,是否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在综合练习中安排这样一道题,目的是引起师生对听说能力复习检查的重视。

三、对使用第十册教材的几点建议

五年制小学五年级的第二学期已经临近毕业,搞好这一学期教学的关键是排除“应试教育”的干扰、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使用第十册语文教材,希望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正常的教育秩序,凭借教材进行教学和复习。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毕业班的老师为了帮助学生复习迎考,匆匆忙忙地把课文教完,留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复习,让学生做各种各样的练习。这样做,不仅影响了毕业年级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枯燥无味。我们编写五年制第十册教材的一个想法,就是希望改变这种违反教学规律的状况,使毕业年级和其他年级一样正常地进行教学。根据这样的思想,这册教材把新课的学习和系统的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一个小学毕业生在语文能力方面应该达到的各项基本要求,课本中几乎都安排了复习。所以,教师只要扎扎实实地按课本进行教学、认认真真地完成第十册的教学任务,也就带领学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复习。希望老师不要为了赶进度而提前结束课程,不要丢开课本另加许多其他的练习材料。

2.依据教学大纲,全面、准确地把握语文教学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对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都要加以重视,不可有所偏废。第十册语文教材中对听、说、读、写诸方面的教学和复习都作了具体安排,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一得到落实。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学各项要求的把握,必须也只能以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决不能跟着测试卷和各种练习册走。在我们所见到的测试卷和练习册中,偏离大纲要求的题目为数不少,例如让学生给汉字注音,这就超出了大纲的要求,大纲只要求“能够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再如让学生区分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甚至要学生写出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这些也都超出了大纲的要求。对小学生,不要求掌握语法、修辞方面的名词术语和有关知识,只要求通过具体的实例从感性上认识这些语言现象。所以,第十册教材对于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的复习,采取的都是引导学生具体感受的方式。在许多测试卷和练习册中,也有一些题目低于大纲规定的要求。例如,教学大纲中对小学毕业生查字典的要求是“能熟练地查字典,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而一般对查字典的考查,只是要求学生填出查哪个部、查哪个音序,这仅仅是考查了查字典的知识,并没有考查出学生查字典的实际能力。第十册教材对查字典的复习,采取的是实际操作的方法,要求学生动手查字典,查到要查的字以后再填写这个字在字典的哪一页、该选字典中的哪一条解释,而且还让学生比一比谁查得快。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准确地体现大纲提出的“能熟练地查字典”这一具体要求。这类例子还很多。希望教师在钻研和使用第十册教材时注意对照大纲、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各项训练要求。

3.注重指导学生自学自练,使学生在自学自练中提高语文能力。

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自练的过程。从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看,教师分析讲解多、繁琐提问多、学生自学自练少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这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各个年级都应注意克服这种弊端,在使用第十册教材时更应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因为在这一册中,新的训练点不多,主要是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复习。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练,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前几年学到的语文知识来阅读新的课文、完成新的作业。通过反复运用,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更加巩固和熟练。

教学第十册的课文,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布置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进行预习,在学生预习以后认真地进行检查;二是参照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布置学生自学理解,在学生自学理解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酌情加以指导;三是多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主要是各人自由朗读。教学第十册的“基础训练”,也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布置学生看清题目要求,试着独立完成;二是检查交流,并针对发现的问题酌情指导;三是督促学生认真订正、修改。

在指导学生自学自练时一定要讲求实效,不能流于形式,不能走过场。为此,要注意三点:一是教师提出的每一项任务都应明确、具体,使学生知道该怎么做;二是要让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读书、思考、做题目,能够从容地把课文读完、把题目做完,真正经历自学自练的过程;三是讨论交流时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同时也保护学生自学自练、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4.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尽力使每一个学生的每一项能力都达到标准。

义务教材范文篇3

在每册的讲读课文中,都有4篇看图学文。每篇看图学文都由一幅彩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看图学文,在学文上同其它讲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大体相同。另外,增加了观察图画,提出了培养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能力的要求。第五、六册的看图学文多是表现人物的,如,《晨读》《师生情》《的睡衣》《亲人》《艰苦的岁月》《八角楼上》《“绿色的办公室”》《小足球赛》;也有描写场面的,如,《放风筝》;还有描写景物的,如,《南京长江大桥》《荷花》。《艰苦的岁月》《八角楼上》《“绿色的办公室”》《的睡衣》,反映了革命领袖和革命前辈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作风,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晨读》《师生情》《亲人》《小足球赛》《放风筝》,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少年儿童的生活,如,勤奋学习、敬爱老师、关心他人以及丰富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成长为祖国四化建设需要的合格的接班人。《南京长江大桥》展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荷花》描述了一池美丽的荷花,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第五册的看图学文,有3篇是新选的,即《晨读》《师生情》和《亲人》。《晨读》通过对生活在山村的三个小伙伴专心致志地晨读的描绘,赞扬了他们珍惜美好时光、勤奋好学的精神。《师生情》描绘了三位女同学在病房门口踮脚向病房里张望的情景,表达了学生尊敬、爱戴老师的一片深情。《亲人》的画面上是:一位苗族老奶奶双手捧着汉族小姑娘的头,脸贴着脸,显得特别亲,充分表达了苗族老奶奶对照顾她的邻居小姑娘的感激之情。课文既赞扬了尊重老人、助人为乐的好品德,又歌颂了民族团结。

教学这3篇看图学文,看图,要指导观察顺序,可从景物到人物,特别要细致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合理想象人物的语言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学文,要着重理解表现人物动作、神态及思想感情的词句。教学可从看图入手,看图和学文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在其它讲读课文中,有的讲述战争年代的人和事;有的反映丰富多采的儿童生活;有的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反映古今成就;有的介绍科学家和科学常识……通过内容丰富的课文,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有理想、爱学习的教育,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讲读课文中除了故事以外,还有散文、诗歌、寓言、童话等等,体裁多样,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

下面仅就新选编的讲读课文作一些简单介绍。

《小摄影师》,选入五年制和六年制第五册。课文讲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工作繁忙,很少接见记者,却特许一个少先队员进入他的办公室,为他照相,充分表现了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尽管课文用了不少文字写小男孩,但一定不要忽视描写高尔基的词句。如,小男孩能来到高尔基面前;高尔基顺从地按他的吩咐去做;高尔基嘱咐秘书小男孩如果再来,一定放他进来。这些情节体现了高尔基对下一代的特殊感情,说明他非常热爱、关心下一代,而他关心下一代的实质,是关心祖国的未来。

《爬天都峰》也是五、六年制第五册的新课文,讲的是: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黄山的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终于一同登上了陡峭的天都峰。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词句,描写“我”是怎样爬天都峰的句子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是课文的重点,应着重指导学生理解。要使学生在理解词句、学习语言的同时,受到不畏困难、知难而上的教育。

六年制第五册的新课文《灰雀》,记叙的是革命导师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在公园里看见三只美丽的灰雀,非常喜欢它们。后来,他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他在和一个男孩的谈话中,意识到灰雀是被男孩捉去了。第二天,列宁发现那只灰雀飞回来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知错就改的孩子。教学中要抓住描写灰雀的语句,了解灰雀的美丽可爱。正因为如此,男孩才捉它来喂养,但这样做是不对的。还要抓住描写列宁和男孩语言、神态的词句,透过语言的变化了解男孩思想的变化,认识到男孩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课文结尾含蓄,既有韵味,又准确地表现了列宁喜爱孩子、维护孩子自尊的心态。

《千里跃进大别山》《雷锋日记二则》《画杨桃》,是五年制和六年制第六册的三篇新选的讲读课文。

《千里跃进大别山》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向大别山挺进。、邓小平在紧急关头指挥先头部队杀开一条血路,使主力部队顺利跃进大别山。教学时要抓住刘邓大军遇到了怎样紧急的情况,刘邓是怎样指挥部队杀出一条血路、跃进大别山的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的深意,并从中受到启发。《雷锋日记二则》入选了雷锋同志生前写的两则日记。其目的,一是通过阅读理解日记内容,学习雷锋的精神;二是借助这两则日记,知道日记的格式,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使自己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训练中得到提高。

《画杨桃》通过“我”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没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老师的肯定的故事,赞扬了可贵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在讲读中,要引导学生把“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搞清楚,因为这一点很重要,只有在那样的环境和条件下,“我”才会把杨桃画成这个样子。还要着重指导学生理解老师和颜悦色说的那段话,在了解每句话说的是什么以及句与句联系的基础上,弄懂这段话要说明的道理——事物是变化的,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从而读懂整篇课文。讲读这篇课文,不仅要重视抓住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使学生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五年制第六册的新课文还有《“我不能忘掉祖国”》和《五彩池》。前者通过少年宋庆龄在美国留学期间发生的一件事,反映了她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充满理想和希望。“我不能忘掉祖国”,集中表达了少年宋庆龄时刻思念祖国,无限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抓住宋庆龄针对一个美国学生的话所作的发言,理解她讲的每一句话,体会这段话主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后者在读者面前呈现了四川松潘藏龙山那里的五彩池的神奇的景象,描绘了五彩池的样子、池水绚丽多彩的颜色,说明了造成池水五光十色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自然景观的喜爱。教师要凭借上述两篇课文提供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六年制第六册还有一篇新选的讲读课文《三棵银杏树》。课文描述了“我”家的三棵银杏树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突出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反映了银杏树给我家带来的种种欢乐。要抓住上述重点,理解词、句、段,认识银杏树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从而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三年级的讲读课文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第五册前半册的讲读课文全文注音。这样做,既体现了与低年级教材的衔接,又体现了从全文注音向难字注音的过渡。教师要充分利用前半册提供的条件,要求学生一方面借助拼音阅读(读准尚不认识的汉字的字音);一方面逐渐学习主要阅读汉字的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再看上面的拼音)。这样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边阅读边思考。此外,还要利用教材提供的条件,指导学生读准轻声,正确地读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

二、继续重视识字。五年制第五、六册,每册要求掌握300个生字。六年制第五、六册,每册要求掌握280个生字。总之,三年级识字任务仍比较重。教学中要结合阅读,认真指导学生识字学词,努力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识字的高质量,特别要重视结合识字学词,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识字方法、步骤可以灵活多样,但有几点是共性的: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联系课文中的词句理解字义,在读音、释义时兼顾字形,做到字的音、形、义相结合,要鼓励学生用较大部件识记生字,并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识了字,要在读写中反复运用,做到学和用相结合。

三、词句训练仍是教学的重点,并着手进行段的训练。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讲读教学中,词和句的理解始终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三年级是低年级的继续,更应重视理解词和句。在课后“思考·练习”中,词和句的训练比重大,形式多。词的训练形式有:读写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比较有没有这个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联系句子理解词语,选词填空,用词造句等。句的训练形式有:听写句子,填空再读句子,比较句子,照样子写句子,说说句子的意思等。其中,理解词和句是词句训练的重点。教师要凭借“思考·练习”并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适当补充理解词和句的提问和练习,以便把词和句的训练落在实处,使学生以读懂词和句为基础的理解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四、义务教育教材从中年级开始设读和写训练的重点。三年级的训练重点有两个特点:一是除五年制第六册以外,均不在目录中标明,也不编排“读写例话”,主要用渗透的办法——在“基础训练”的阅读短文之前和作文要求之中,分别渗透读或写的训练内容。教师备课时,要注意了解渗透在其中的训练重点,并在该组的讲读教学中有所体现。二是训练重点从词和句方面入手,如“怎样理解词语”“用词要准确”“读懂每一句话”“把句子写通顺”。从中体现对低年级词和句的训练的归纳和小结,并为段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接下来,再安排有关读懂自然段,把一段话写清楚之类的体现段的初步训练的读写训练重点。教学中,对训练重点,既要注意有意识地在讲读教学中渗透,又要注意起点不要太高,要从词和句起步,搞好同低年级训练的衔接。

义务教材范文篇4

在每册的讲读课文中,都有4篇看图学文。每篇看图学文都由一幅彩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看图学文,在学文上同其它讲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大体相同。另外,增加了观察图画,提出了培养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能力的要求。第五、六册的看图学文多是表现人物的,如,《晨读》《师生情》《的睡衣》《亲人》《艰苦的岁月》《八角楼上》《“绿色的办公室”》《小足球赛》;也有描写场面的,如,《放风筝》;还有描写景物的,如,《南京长江大桥》《荷花》。《艰苦的岁月》《八角楼上》《“绿色的办公室”》《的睡衣》,反映了革命领袖和革命前辈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作风,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晨读》《师生情》《亲人》《小足球赛》《放风筝》,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少年儿童的生活,如,勤奋学习、敬爱老师、关心他人以及丰富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成长为祖国四化建设需要的合格的接班人。《南京长江大桥》展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荷花》描述了一池美丽的荷花,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第五册的看图学文,有3篇是新选的,即《晨读》《师生情》和《亲人》。《晨读》通过对生活在山村的三个小伙伴专心致志地晨读的描绘,赞扬了他们珍惜美好时光、勤奋好学的精神。《师生情》描绘了三位女同学在病房门口踮脚向病房里张望的情景,表达了学生尊敬、爱戴老师的一片深情。《亲人》的画面上是:一位苗族老奶奶双手捧着汉族小姑娘的头,脸贴着脸,显得特别亲,充分表达了苗族老奶奶对照顾她的邻居小姑娘的感激之情。课文既赞扬了尊重老人、助人为乐的好品德,又歌颂了民族团结。

教学这3篇看图学文,看图,要指导观察顺序,可从景物到人物,特别要细致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合理想象人物的语言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学文,要着重理解表现人物动作、神态及思想感情的词句。教学可从看图入手,看图和学文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在其它讲读课文中,有的讲述战争年代的人和事;有的反映丰富多采的儿童生活;有的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反映古今成就;有的介绍科学家和科学常识……通过内容丰富的课文,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有理想、爱学习的教育,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讲读课文中除了故事以外,还有散文、诗歌、寓言、童话等等,体裁多样,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

下面仅就新选编的讲读课文作一些简单介绍。

《小摄影师》,选入五年制和六年制第五册。课文讲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工作繁忙,很少接见记者,却特许一个少先队员进入他的办公室,为他照相,充分表现了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尽管课文用了不少文字写小男孩,但一定不要忽视描写高尔基的词句。如,小男孩能来到高尔基面前;高尔基顺从地按他的吩咐去做;高尔基嘱咐秘书小男孩如果再来,一定放他进来。这些情节体现了高尔基对下一代的特殊感情,说明他非常热爱、关心下一代,而他关心下一代的实质,是关心祖国的未来。

《爬天都峰》也是五、六年制第五册的新课文,讲的是: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黄山的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终于一同登上了陡峭的天都峰。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词句,描写“我”是怎样爬天都峰的句子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是课文的重点,应着重指导学生理解。要使学生在理解词句、学习语言的同时,受到不畏困难、知难而上的教育。

六年制第五册的新课文《灰雀》,记叙的是革命导师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在公园里看见三只美丽的灰雀,非常喜欢它们。后来,他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他在和一个男孩的谈话中,意识到灰雀是被男孩捉去了。第二天,列宁发现那只灰雀飞回来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知错就改的孩子。教学中要抓住描写灰雀的语句,了解灰雀的美丽可爱。正因为如此,男孩才捉它来喂养,但这样做是不对的。还要抓住描写列宁和男孩语言、神态的词句,透过语言的变化了解男孩思想的变化,认识到男孩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课文结尾含蓄,既有韵味,又准确地表现了列宁喜爱孩子、维护孩子自尊的心态。

《千里跃进大别山》《雷锋日记二则》《画杨桃》,是五年制和六年制第六册的三篇新选的讲读课文。

《千里跃进大别山》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向大别山挺进。、邓小平在紧急关头指挥先头部队杀开一条血路,使主力部队顺利跃进大别山。教学时要抓住刘邓大军遇到了怎样紧急的情况,刘邓是怎样指挥部队杀出一条血路、跃进大别山的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的深意,并从中受到启发。《雷锋日记二则》入选了雷锋同志生前写的两则日记。其目的,一是通过阅读理解日记内容,学习雷锋的精神;二是借助这两则日记,知道日记的格式,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使自己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训练中得到提高。

《画杨桃》通过“我”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没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老师的肯定的故事,赞扬了可贵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在讲读中,要引导学生把“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搞清楚,因为这一点很重要,只有在那样的环境和条件下,“我”才会把杨桃画成这个样子。还要着重指导学生理解老师和颜悦色说的那段话,在了解每句话说的是什么以及句与句联系的基础上,弄懂这段话要说明的道理——事物是变化的,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从而读懂整篇课文。讲读这篇课文,不仅要重视抓住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使学生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五年制第六册的新课文还有《“我不能忘掉祖国”》和《五彩池》。前者通过少年宋庆龄在美国留学期间发生的一件事,反映了她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充满理想和希望。“我不能忘掉祖国”,集中表达了少年宋庆龄时刻思念祖国,无限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抓住宋庆龄针对一个美国学生的话所作的发言,理解她讲的每一句话,体会这段话主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后者在读者面前呈现了四川松潘藏龙山那里的五彩池的神奇的景象,描绘了五彩池的样子、池水绚丽多彩的颜色,说明了造成池水五光十色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自然景观的喜爱。教师要凭借上述两篇课文提供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六年制第六册还有一篇新选的讲读课文《三棵银杏树》。课文描述了“我”家的三棵银杏树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突出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反映了银杏树给我家带来的种种欢乐。要抓住上述重点,理解词、句、段,认识银杏树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从而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三年级的讲读课文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第五册前半册的讲读课文全文注音。这样做,既体现了与低年级教材的衔接,又体现了从全文注音向难字注音的过渡。教师要充分利用前半册提供的条件,要求学生一方面借助拼音阅读(读准尚不认识的汉字的字音);一方面逐渐学习主要阅读汉字的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再看上面的拼音)。这样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边阅读边思考。此外,还要利用教材提供的条件,指导学生读准轻声,正确地读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

二、继续重视识字。五年制第五、六册,每册要求掌握300个生字。六年制第五、六册,每册要求掌握280个生字。总之,三年级识字任务仍比较重。教学中要结合阅读,认真指导学生识字学词,努力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识字的高质量,特别要重视结合识字学词,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识字方法、步骤可以灵活多样,但有几点是共性的: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联系课文中的词句理解字义,在读音、释义时兼顾字形,做到字的音、形、义相结合,要鼓励学生用较大部件识记生字,并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识了字,要在读写中反复运用,做到学和用相结合。

三、词句训练仍是教学的重点,并着手进行段的训练。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讲读教学中,词和句的理解始终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三年级是低年级的继续,更应重视理解词和句。在课后“思考·练习”中,词和句的训练比重大,形式多。词的训练形式有:读写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比较有没有这个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联系句子理解词语,选词填空,用词造句等。句的训练形式有:听写句子,填空再读句子,比较句子,照样子写句子,说说句子的意思等。其中,理解词和句是词句训练的重点。教师要凭借“思考·练习”并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适当补充理解词和句的提问和练习,以便把词和句的训练落在实处,使学生以读懂词和句为基础的理解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四、义务教育教材从中年级开始设读和写训练的重点。三年级的训练重点有两个特点:一是除五年制第六册以外,均不在目录中标明,也不编排“读写例话”,主要用渗透的办法——在“基础训练”的阅读短文之前和作文要求之中,分别渗透读或写的训练内容。教师备课时,要注意了解渗透在其中的训练重点,并在该组的讲读教学中有所体现。二是训练重点从词和句方面入手,如“怎样理解词语”“用词要准确”“读懂每一句话”“把句子写通顺”。从中体现对低年级词和句的训练的归纳和小结,并为段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接下来,再安排有关读懂自然段,把一段话写清楚之类的体现段的初步训练的读写训练重点。教学中,对训练重点,既要注意有意识地在讲读教学中渗透,又要注意起点不要太高,要从词和句起步,搞好同低年级训练的衔接。

义务教材范文篇5

在每册的讲读课文中,都有4篇看图学文。每篇看图学文都由一幅彩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看图学文,在学文上同其它讲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大体相同。另外,增加了观察图画,提出了培养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能力的要求。第五、六册的看图学文多是表现人物的,如,《晨读》《师生情》《的睡衣》《亲人》《艰苦的岁月》《八角楼上》《“绿色的办公室”》《小足球赛》;也有描写场面的,如,《放风筝》;还有描写景物的,如,《南京长江大桥》《荷花》。《艰苦的岁月》《八角楼上》《“绿色的办公室”》《的睡衣》,反映了革命领袖和革命前辈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作风,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晨读》《师生情》《亲人》《小足球赛》《放风筝》,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少年儿童的生活,如,勤奋学习、敬爱老师、关心他人以及丰富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成长为祖国四化建设需要的合格的接班人。《南京长江大桥》展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荷花》描述了一池美丽的荷花,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第五册的看图学文,有3篇是新选的,即《晨读》《师生情》和《亲人》。《晨读》通过对生活在山村的三个小伙伴专心致志地晨读的描绘,赞扬了他们珍惜美好时光、勤奋好学的精神。《师生情》描绘了三位女同学在病房门口踮脚向病房里张望的情景,表达了学生尊敬、爱戴老师的一片深情。《亲人》的画面上是:一位苗族老奶奶双手捧着汉族小姑娘的头,脸贴着脸,显得特别亲,充分表达了苗族老奶奶对照顾她的邻居小姑娘的感激之情。课文既赞扬了尊重老人、助人为乐的好品德,又歌颂了民族团结。

教学这3篇看图学文,看图,要指导观察顺序,可从景物到人物,特别要细致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合理想象人物的语言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学文,要着重理解表现人物动作、神态及思想感情的词句。教学可从看图入手,看图和学文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在其它讲读课文中,有的讲述战争年代的人和事;有的反映丰富多采的儿童生活;有的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反映古今成就;有的介绍科学家和科学常识……通过内容丰富的课文,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有理想、爱学习的教育,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讲读课文中除了故事以外,还有散文、诗歌、寓言、童话等等,体裁多样,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

下面仅就新选编的讲读课文作一些简单介绍:

《小摄影师》,选入五年制和六年制第五册。课文讲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工作繁忙,很少接见记者,却特许一个少先队员进入他的办公室,为他照相,充分表现了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尽管课文用了不少文字写小男孩,但一定不要忽视描写高尔基的词句。如,小男孩能来到高尔基面前;高尔基顺从地按他的吩咐去做;高尔基嘱咐秘书小男孩如果再来,一定放他进来。这些情节体现了高尔基对下一代的特殊感情,说明他非常热爱、关心下一代,而他关心下一代的实质,是关心祖国的未来。

《爬天都峰》也是五、六年制第五册的新课文,讲的是: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黄山的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终于一同登上了陡峭的天都峰。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词句,描写“我”是怎样爬天都峰的句子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是课文的重点,应着重指导学生理解。要使学生在理解词句、学习语言的同时,受到不畏困难、知难而上的教育。

六年制第五册的新课文《灰雀》,记叙的是革命导师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在公园里看见三只美丽的灰雀,非常喜欢它们。后来,他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他在和一个男孩的谈话中,意识到灰雀是被男孩捉去了。第二天,列宁发现那只灰雀飞回来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知错就改的孩子。教学中要抓住描写灰雀的语句,了解灰雀的美丽可爱。正因为如此,男孩才捉它来喂养,但这样做是不对的。还要抓住描写列宁和男孩语言、神态的词句,透过语言的变化了解男孩思想的变化,认识到男孩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课文结尾含蓄,既有韵味,又准确地表现了列宁喜爱孩子、维护孩子自尊的心态。

《千里跃进大别山》《雷锋日记二则》《画杨桃》,是五年制和六年制第六册的三篇新选的讲读课文。

《千里跃进大别山》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向大别山挺进。、邓小平在紧急关头指挥先头部队杀开一条血路,使主力部队顺利跃进大别山。教学时要抓住刘邓大军遇到了怎样紧急的情况,刘邓是怎样指挥部队杀出一条血路、跃进大别山的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的深意,并从中受到启发。《雷锋日记二则》入选了雷锋同志生前写的两则日记。其目的,一是通过阅读理解日记内容,学习雷锋的精神;二是借助这两则日记,知道日记的格式,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使自己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训练中得到提高。

《画杨桃》通过“我”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没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老师的肯定的故事,赞扬了可贵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在讲读中,要引导学生把“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搞清楚,因为这一点很重要,只有在那样的环境和条件下,“我”才会把杨桃画成这个样子。还要着重指导学生理解老师和颜悦色说的那段话,在了解每句话说的是什么以及句与句联系的基础上,弄懂这段话要说明的道理——事物是变化的,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从而读懂整篇课文。讲读这篇课文,不仅要重视抓住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使学生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五年制第六册的新课文还有《“我不能忘掉祖国”》和《五彩池》。前者通过少年宋庆龄在美国留学期间发生的一件事,反映了她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充满理想和希望。“我不能忘掉祖国”,集中表达了少年宋庆龄时刻思念祖国,无限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抓住宋庆龄针对一个美国学生的话所作的发言,理解她讲的每一句话,体会这段话主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后者在读者面前呈现了四川松潘藏龙山那里的五彩池的神奇的景象,描绘了五彩池的样子、池水绚丽多彩的颜色,说明了造成池水五光十色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自然景观的喜爱。教师要凭借上述两篇课文提供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六年制第六册还有一篇新选的讲读课文《三棵银杏树》。课文描述了“我”家的三棵银杏树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突出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反映了银杏树给我家带来的种种欢乐。要抓住上述重点,理解词、句、段,认识银杏树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从而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三年级的讲读课文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第五册前半册的讲读课文全文注音

这样做,既体现了与低年级教材的衔接,又体现了从全文注音向难字注音的过渡。教师要充分利用前半册提供的条件,要求学生一方面借助拼音阅读(读准尚不认识的汉字的字音);一方面逐渐学习主要阅读汉字的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再看上面的拼音)。这样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边阅读边思考。此外,还要利用教材提供的条件,指导学生读准轻声,正确地读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

二、继续重视识字

五年制第五、六册,每册要求掌握300个生字。六年制第五、六册,每册要求掌握280个生字。总之,三年级识字任务仍比较重。教学中要结合阅读,认真指导学生识字学词,努力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识字的高质量,特别要重视结合识字学词,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识字方法、步骤可以灵活多样,但有几点是共性的: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联系课文中的词句理解字义,在读音、释义时兼顾字形,做到字的音、形、义相结合,要鼓励学生用较大部件识记生字,并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识了字,要在读写中反复运用,做到学和用相结合。

三、词句训练仍是教学的重点,并着手进行段的训练

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讲读教学中,词和句的理解始终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三年级是低年级的继续,更应重视理解词和句。在课后“思考·练习”中,词和句的训练比重大,形式多。词的训练形式有:读写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比较有没有这个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联系句子理解词语,选词填空,用词造句等。句的训练形式有:听写句子,填空再读句子,比较句子,照样子写句子,说说句子的意思等。其中,理解词和句是词句训练的重点。教师要凭借“思考·练习”并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适当补充理解词和句的提问和练习,以便把词和句的训练落在实处,使学生以读懂词和句为基础的理解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四、义务教育教材从中年级开始设读和写训练的重点

三年级的训练重点有两个特点:一是除五年制第六册以外,均不在目录中标明,也不编排“读写例话”,主要用渗透的办法——在“基础训练”的阅读短文之前和作文要求之中,分别渗透读或写的训练内容。教师备课时,要注意了解渗透在其中的训练重点,并在该组的讲读教学中有所体现。二是训练重点从词和句方面入手,如“怎样理解词语”“用词要准确”“读懂每一句话”“把句子写通顺”。从中体现对低年级词和句的训练的归纳和小结,并为段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接下来,再安排有关读懂自然段,把一段话写清楚之类的体现段的初步训练的读写训练重点。教学中,对训练重点,既要注意有意识地在讲读教学中渗透,又要注意起点不要太高,要从词和句起步,搞好同低年级训练的衔接。

五、教材十分重视读和说的训练

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朗读、默读、背诵和复述。特别是朗读和默读,是阅读的基本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教师要不折不扣地按照教材的要求,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

义务教材范文篇6

初中语文义务教材(人教版,下称“义务教材”)使用已三年了。认真地总结教材编排的体系和特点,认真地总结使用情况,这对于扎实抓好语文教学工作,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义务教材编排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记叙、说明、议论三大文体为主干的结构体系,建立了以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为中心的新的结构体系。在教材体系的安排、单元内容的设置、课文的选择、阅读训练的程序设计等方面都颇具匠心,很有新意,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三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地感到,只有认真地研究教材,依纲据本,才能扎实抓好语文教学工作。

义务教材的编排,有以下一些特点:

1.教材编排方式的阶段性义务教材的编排,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阶段性。

第一阶段:第一册,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分类组织单元。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语文的运用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

第二阶段:第二至四册,课文按照记叙、说明、议论二种表达方式组织单元。

教学要求:联系生活,着重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的吸收和表达能力。

第三阶段:第五、六册,课文按照若干种实用体裁组织单元。教学要求:培养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增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这三个阶段中,语文基本训练始终是主体,并且体现了互相承接、逐步递进的训练程序。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也应依据大纲要求,根据义务教材的特点,按阶段逐步递进地抓好抓实。第一学期为第一阶段,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能力;第二、三、四学期为第二阶段,着重培养学生记叙、说明、议论的能力;第五、六学期为第三阶段,着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和文学欣赏的能力。换言之,第一阶段,应做好与小学相衔接的训练工作,并初步训练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二阶段,具体训练学生掌握三种表达方式,并在训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第三阶段,需要进一步进行二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训练,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总之,把握了教材编排上的特点,就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综合(初步)到分解(几种表达方式)再到综合的教学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科学安排好教学工作。

2.单元编排的多样性和单元内容结构的层进性

义务教材的编写,突破了按文章体裁组织单元的单一模式,注意了单元编排的多样性和单元内容结构的层进性。如,有利于学生理解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的按生活内容组成的单元;有培养学生掌握文章写作基本规律的按表达方式组成的单元;有按实用体裁和文学体裁组成的单元,有按题材组成的单元等等。单元编排的多样性,使教材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单元内容结构的层进性则表现在每一单元内容结构的依次安排上:单元提示——讲读课文(多附汉语知识)——自读课文——作文或听说训练(均附知识短文)?——语文活动。?大体形成一个由吸收(阅读)到表达(写或说)、由教读到自学、由课内到课外的层层递进的教学程序。这样的编排,使单元既成为教材的要素,又自成系统;使“单元”可以发挥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健全学生心理、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等多种功能,取得整体的综合效益。

根据教材的以上特点,教学中要增强大纲意识,过程意识和调控意识。要认真地钻研大纲、吃透教材,根据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单元和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有科学性和层次性。教学中要以优化教学目标和优化教学过程来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认真进行反馈调控工作,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要认真研究单元内容结构安排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和探索由教读到自学,由吸收到表达、由课内到课外的教与学规律,充分发挥单元整体综合效益。

3.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义务教材将读写听说能力的训练分解为若干训练重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有计划、有系统的安排,汉语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基本课文涉及有关重要作家和作品等知识方面有其序列;在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的方面有其训练的程序。其教学内容编排的层次性充分体现了重视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的原则。教材将阅读训练主要安排在课文的练习中;听说训练有的分散,安排在课文的练习中;有的集中,安排在每册课文的两个单元中;作文训练分片断作文训练和整篇作文训练,安排在每册课文的六个单元中。义务教材注意处理好分散与综合,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层次分明。

教读课文后边的练习,也同样体现了层次性。第一层次,“理解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和语言含义。第二层次,“揣摩·运用”:“揣摩”,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一步,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和语言文字反复咀嚼、推敲,进而体会文章比较深层的涵义,分辨出语言运用的比较细微的差别。第三层次,“积累联想”:“积累”,主要指积累语言的材料,如字、词、句以及精彩的段落,以默写以及其他一些训练手段来落实。

义务教材范文篇7

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执行新大纲就是要牢牢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方向。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4个方面。

长期以来,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应试教育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初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为了提高升学率,片面追求高分,各级学校大搞题海战术;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领导压教师,教师压学生,各科之间挤抢时间,把学生变成了“考试机器”,而学生的健康却被严重地忽视了。据统计,城市初中毕业生的近视率达50%~70%。

因此,与原大纲相比,新大纲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许多调整,适当降低了对概念、理论的要求和化学计算的难度,拓宽了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知识及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工农业生产、材料、能源、环境等)的内容。这无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二、突出公民教育的内容

什么是合格公民必备的基本化学知识?新教材作了认真考虑,删去了原教材中物质的溶解过程;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单质、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等10多个知识点,大量增加了体现公民教育的内容。

增加的知识有煤、石油、天然气三大矿物燃料和“绿色能源——酒精”;几种常见的盐、农药和黑火药知识;常见金属及合金的应用;金属元素与人体健康。既增大了教材的可读性、实用性,又增强了弹性及各类学生对它的适应性。

在学生实验方面,增加了分子运动;从KClO3制取O2的残渣中回收MnO2;水样和土样酸碱性的测定;晶体的制备;几种常用有机物的鉴别;用废干电池锌皮制取ZnSO4晶体等。提高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产的能力。

三、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新教材注重结合化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我国钢铁、煤炭、石油等工业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新设的铁一章,从我国古代钢铁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谈起,并附有我国古代冶铁图和近半个世纪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的数值,说明了西汉的“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章还增加了钢和铁的冶炼、钢和铁的区别等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内容,突出了时代的需要。

四、增强环保意识

新教材用较大篇幅阐述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应该指出,化学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化工生产和产品使用过程中又向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三废污染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环保教育应从两个方面着手:

义务教材范文篇8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年秋季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教基[20*]15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教基厅[20*]15号)精神,现将*省20*年秋季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下发的教学用书目录包括《*省20*年秋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目录》(课改年级使用目录,以下简称《课标版用书目录》)、《*省20*年秋季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非课改年级使用目录,以下简称《大纲版用书目录》)和《*省20*年秋季中小学地方课程教学指导用书目录》(课改年级和非课改年级共用目录,以下简称《地方教材目录》)。

二、20*年秋,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各年级和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年级(包括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一、二、三、四、五年级,市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一、二、三、四年级,县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一、二、三年级)均必须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起始年级和非起始年级的起始学科在《课标版用书目录》中选用,非起始年级各学科和非起始学科仍使用原选定的版本教材,不得更换其他版本;从20*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一年级将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必须选用新课程实验教学用书,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用书目录另行印发;小学和普通高中非课改年级仍使用大纲版教学用书,根据《大纲版用书目录》选用。严禁选用本文印发的教学用书目录以外教材,更不得使用境外教材。

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的选用要求

1、根据教育部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的选用工作要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以市为单位进行。各市要在吸收所辖县(市、区)有关人员参加的基础上成立中小学教材选用委员会,委员会应由教育行政、教研人员、中小学骨干教师、校长和家长代表组成。

2、要进一步规范对教材选用工作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民主、公开、公正的教材选用制度。教材选用委员会要认真阅研教材,全面考察教材质量和使用情况,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认真分析、集体审议的基础上,投票决定各学科教材的选用意向。

3、各市要为本市各县(市、区)起始年级和非起始年级的起始学科教材填报2个选用意向(未填报第二意向的,省教育厅将代为确定)。省教育厅根据各市上报的选用意向,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和我省实际情况作必要调整,最后确定各实验区实验教材选用结果。

4、为在多样化的基础上保持我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相对统一,各市在确定选用意向时,每个省辖市在本市范围内原则上每学科选用一个版本;考虑到农村和城市及不同区域教育实际状况以及部分学科特点,每学科可以选用2种版本。

5、每一学科教材版本一经确定,在使用过程中不得中途更换其他版本的教材。如所选教材的确不适宜本地区教学实际,经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重新选用其他版本教材。

6、在选用综合性学科教材时应注意,选《历史与社会》且未选初中《科学》的,应同时选用初中《自然地理》,并不再同时选用《历史》、《地理》;选初中《科学》,不再同时选用《物理》、《化学》和《生物》;选用《艺术》,不再同时选用《音乐》、《美术》。

7、小学体育与健康未编新课标学生用书,各市应为学校和教师选订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版本由各市自行确定。

8、为配合新课标七、八、九年级历史教学,中国地图出版社和星球地图出版社分别编制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七至九年级实验教材历史地图册,配套人教版、华东师大版、北师大版、岳麓书社版七至九年级历史教材使用,供我省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课程改革实验年级选用。各地可到当地新华书店订购,在选用时务必注意与本地区所使用的历史教材版本相配套,并只能在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图册和星球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图册中选用一种。

9、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教材选用意向后,要如实认真填写《20*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选用意向表》,经市教育局盖章后,务必于4月14日前报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并同时报送一份用Excel文件格式编制的电子文件。

四、非课改年级教学用书的选用要求

1、非课改年级20*年秋季小学教学用书目录按农村、城市的五年制和六年制分别列出,各市、县应按所属地区类别在目录中选用。

2、凡教材有黑白版、彩色(双色)版两种版本的,农村小学选用黑白版教材,城市(含县城镇)小学可根据实际情况任选一种。

五、地方课程教学指导用书选用要求

除国家课程以外,各市、县应按*省中小学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地方课程,并在《地方教材目录》中按规定为所有中小学课改实验年级和非课改实验年级选用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我省地方课程教学指导用书。严禁在目录之外选用未经审定的地方教材。

六、为加强中小学教学用书管理,降低教材价格,深化教材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提高中小学教材质量和服务质量,经国务院批准,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要求,我省从20*年秋季开始对中小学教材出版和发行工作试行公开招标。发行中标单位将获得*省20*年秋季?20*年春季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材的总发行权,根据教育厅印发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向各市、县组织义务教育段中小学教材征订工作。请各市、县教育部门予以积极配合,待中标结果公布后,向发行中标单位填报义务教育段中小学教材的选用品种和订购数量。未中标单位一律不得在我省义务教育段中小学校组织中小学教材的征订。

七、为保障农村家庭贫困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中央财政设立了专项资金,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各地免费教科书的版本和品种数必须与非贫困家庭学生保持一致,并不得收取农村家庭贫困学生教科书费用。

义务教材范文篇9

这套初中语文教材吸收了原教材的合理成分,并参照国内外编选语文教材的经验,有所创新,是一套色调鲜明的新教材。由于它是在原教材基础上产生的,为说明它的特点,有必要将其与原教材作一些比较分析。

语文教材主要有综合型与分科型两类。我国传统的语文教材都是综合型的,即将知识体系、训练序列和课文三部分编入一套教材里,又有按文体分类、年代顺序和训练要求三种不同的编排方法。近代语文教材又基本上按文体分类或训练要求组成单元的方法编选课文。50年代中期,我国学习苏联经验,编选了一套《汉语》和《文学》的分科型教材。所谓分科型教材,是根据语文知识和训练体系将语文教材分编为几种。实行分科教学,知识系统、完备,各成体系,便于教学,也有明显的优点。

1978年以前,我国中学语文教材都是全国统一的。这种做法不能适应各地发展的不平衡和要求的不相同,也不利于教改实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开展各种教材和教学的研究与实验,一些学校和教育研究机关编选了一些实验教材,有综合型的,也有分科型的;分科型教材一般分为“阅读”“写作”和“汉语知识”三种。统编中学语文教材吸收了各种实验教材的优点,也分综合型和分科型两种,即“初(高)级中学语文课本”高、初中各6册和“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课本(试用本)”《阅读》和《作文·汉语》各6册。

综合型初中语文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以读写训练的要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体例分单元编排。读写训练主要通过课文(每册30课)体现,是教材的主线;语文知识贯穿其中,编写成短文,是教材的副线。

分科型初中语文教材《阅读》和《作文·汉语》配套使用。

《阅读》课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作文·汉语》课本的“说写训练”配合。课文篇数多(每册平均40课),分讲读和自读,文言文与白话文混合编排,练习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

《作文·汉语》课本包括“说写训练”和“汉语知识”两个系统。“说写训练”包括“作文训练”和“说话训练”:每次“作文训练”由作文知识、例文、作文范围和作文指导四部分组成,每学期6次;“说话训练”即口头作文,要求进行成篇的讲话练习,每学期围绕一个中心训练2—3次。“汉语知识”编为44篇短文,包括“语汇”“语法”“修辞”。语法知识按新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编写。

这两套语文教材吸收了建国以来语文教材编选的经验,受到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都不能适应义务教育的需要,有明显的不足:

1.为适应升学教育的需要,原教材不能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知识更新慢,反映经济建设实际的内容薄弱。但义务教育要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上级学校培养后备生,因此,教学内容要扩大,要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2.为适应封闭性教学的需要,原教材课文教师要篇篇讲,作业学生要题题做,因此课文和练习都受到一定“量”的限制,影响学生开拓视野和开发智力,也适应不了义务教育建立开放式教学体系的要求。

3.由于对语文教学整体结构认识不够,教学内容没有超出智育和德育的范围,教学方法停留在传统的“读写讲练”上,因此,原教材没有为开发智力、审美教育提供充分的条件,特别是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4.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着重培养书面语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但是,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口语的运用在现代生活和工作中更为广泛、重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几经修改,虽已明确提出语文训练包括口语即听说能力的训练,原教材也相应增加了一些口语训练的内容,但没有形成完整的训练序列。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实行“一纲多本”,即在同一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分编为多种,通用的包括“教读本”和“自读本”,还有适合不同地区需要的地方教材。教读本供课堂讲授使用,配套发行“教师教学用书”。这是一套综合型教材,在总结教材编选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原教材的优点。

它吸收了原综合型教材的如下优点:

1.从语文学科的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出发,以语文训练为主干,把教材的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建立起一个整体教学结构。

2.重视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性和序列性。语文知识贯穿于读、写、听、说训练之中,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密切结合,既联系了课文和学生实际,各个部分又有自己的体系和序列。

3.重视通过练习培养能力,练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富于启发性。

它又吸收了原分科型教材的如下优点:

1.教学内容容量大,课文多,教读本每册30—40课,还有配套的、篇幅相当的自读本。

2.作文训练线索分明,目的明确,梯度合理,一次一个中心,前后形成系列。既重视口头作文,又重视书面作文;既重视片段练习,又重视综合练习;既重视写作训练,又重视修改训练。形式多样,配有例文,紧密联系了课文与学生实际。

3.白话文和文言文混合编排,文体特点和表达方式的应用更加突出。

但是,新教材在吸收原教材优点的基础上,从义务教育的需要出发,教学内容更为扩大,知识层次增多,练习份量更重,又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1.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合理顺序。总体结构改变了以文体为主的安排形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册要使学生认识语文的运用与生活的关系,培养观察、分析生活的能力,培养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第二、三、四册在继续培养观察、分析生活能力的同时,培养积累、运用书面材料的能力,依次侧重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的吸收和表达能力。第五、六册培养综合运用观察得来的材料和书面材料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和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了体现各个阶段的要求,第一册按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第二、三、四册按文体和表达方式,第五、六册按实用体裁和文学体裁组成单元。

2.大量增加适用性强的内容,突出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从第二册起,系统安排了各类应用文教学,第五、六册则重点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

3.重视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突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这套教材,听、说、读、写都有各自的训练内容和序列,围绕阅读训练的要求,分散在各个单元和课文中,使各训练序列既自成体系,又互相配合。

4.语文基础知识改变了编写短文的形式,结合课文的提示、练习和注释介绍,有利于与读写结合;同时,每册都有附录,系统归纳本册有关的语文基础知识,供学生复习,不作课堂讲授。

教师要掌握好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必须转变几个观念。

第一,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这套教材既有整体性、综合性、又有科学性、序列性,目的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语文教材的封闭体系,沟通语文和其他学科,沟通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沟通课内和课外,建立一个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开放系统。因此,掌握这套教材,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要处理语文知识系统和能力系统、教师教读和学生自读、课堂教学和课外语文活动之间的关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指导他们更广泛地学习和运用语文。

第二,“过去教科书只有一本,凡是编入教科书的都要教给学生。有所遗漏,教师就会被认为没有尽到责任。这几乎成了多年的通例,必须打破这个观念。这一回,教科书不只一本,而且用于课堂上讲授的一本,内容也有许多层次,不要求全部由教师教给学生,相当一部分要由学生自学。课文分教读和自读,练习分必做和选做,自读课文后的练习尤其可以灵活处理。厚厚的一本书,要求教师讲授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教师教学用书》“说明”)教材编者十分强调这一观念的转变,给教师教学以相当的自主权。因此,教师一定要处理好自己掌握“一桶水”和教给学生“一杯水”!的关系,处理好教读和自读的关系,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要求,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内容。使用同一套教材,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要求可以有所区别,这有利于联系实际,改变“一刀切”的做法。一般地说,对接受义务教育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实用性强的知识可以多传授,实用能力要着重培养;对接受义务教育后准备继续升学的学生,知识面可以宽些,理论性可以强些。对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和班级,内容不要过深,要求不要过高;对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和班级,内容可以深些、宽些,要求可以多些、高些。但无论对什么学生,都要重视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方法,教师不要什么都包下来,一定要改变保姆式的教学方法。

第三,教材的总体结构要求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因此,要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读写轻听说的教学思想,改变重记忆轻理解、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之外,要特别重视实用能力的培养。过去,中学生不会组织整理材料,不懂基本实用文体的格式和要求,适应不了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需要,常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并不是因为知识高深,能力复杂,而是因为重视不够,缺乏训练。使用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固然不能放松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但是,语文训练必须全面,实用能力必须加强。只有这样,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才能落到实处,协调发展。

要学好、用好义务教育教材,除了转变观念外,还要掌握好教材的组织结构系统。

这套教材的组织结构,从纵向看,包括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四个系统和一个培养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系统;从横向看,各种知识和能力相互配合,通过单元形式体现出来。

四个知识和能力系统是:

1.阅读训练:它体现每个单元和课文的基本教学要求,主要通过课文的教读、自读和练习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课文为中心,根据教材的总体结构来安排,是总体教学内容的具体化。要求具体,有一定弹性;既有总体目标,又有合理梯度。例如,第一册着重培养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以及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课文就按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革命生活、自然景物、经济文化生活、科学世界、想象世界的顺序组成八个单元。为培养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安排了生活的启示、反映生活要渗透感情、认识和理解生活、文章与生活的关系等教学内容;为培养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又安排了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反映生活的各种表达方式等教学内容。第二册以训练记叙能力为主,兼及说明、议论的起步,认识表达方式的交叉现象。课文包括七个记叙文单元和一个诗歌单元。教学内容安排了记叙的要素、顺序、详略,中心和材料,记叙和描写,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说明和议论中的记叙等,体现了第一册“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的深化和提高,反映了语文学习螺旋上升的客观规律。

2.作文训练:根据总体结构的训练目标,按照各册的教学要求,安排在各个单元和课文中。作文训练包括片段练习和全篇训练,片段练习安排在课文练习中,全篇训练每学期6次。每次作文根据该册和单元要求提出一项具体目标,例如,第二册着重培养记叙能力,六次作文依次要求:交代清楚记叙要素,注意记叙顺序,围绕中心自动检索,根据中心确定详略,叙述结合描写,记叙中穿插议论。每次突出一个重点,前后连贯,序列鲜明,最终形成综合能力。

3.听说训练:包括随机训练和集中训练。随机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在课文练习里安排一定的内容。集中训练每学期两次,每次突出一个中心,与作文训练交错进行。例如,第一册要求“说话要大方,口齿要清楚”和“要说得清楚、简洁”;第二册要求“说话要有中心、有条理”和“说话要连贯、严密,学习听记”。不难看出,听说训练的要求与作文训练的要求基本一致。

4.语文基础知识:包括现代汉语知识、文学知识、文章知识和读写听说知识。基础知识不再采用短文形式,在课文提示、练习、注释中介绍,通过教读和自读理解,通过练习运用。短文形式有利于知识系统化,但不利于与课文结合,与读写听说训练结合。改变短文形式后,为弥补知识分散的缺点,每册课本都编了附录,指导学生系统复习本册所学知识。

5.除知识能力系统外,这套教材还有一个培养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训练系统,这是以往教材忽视了的问题。教会方法、培养习惯、也是培养能力,但不是单纯的语文能力,而是学习其他知识和从事各项工作必须具备的综合学习能力。例如,第一册要求培养学生掌握勾画摘录词语、查字典词典、学习圈点批注、做摘抄、列提纲、做分类资料卡片、做读书提要等学习方法,养成边读边思考、注意提出问题自求解决的学习习惯。这都体现了这套教材重视培养自学能力的特点,它的要求也分散在各个单元中,每个单元突出一个重点。

使用这套教材,要处理好上述五个知识能力系统的相互关系。五个方面的要求融合在各个单元中。每个单元由单元提示、课文和作文训练或听说训练三部分组成。

单元提示主要介绍课文,提出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体现了各种知识和能力系统的配合,尽可能一致。例如第二册第一单元阅读训练要求掌握记叙的要素,作文训练就要求写记事性文章,交代清楚六个要素,学习方法着重培养学生默读。

课文分教读课和自读课,约各占一半。

教读课由教师讲授,课文前面有学习重点和预习提示,后面有练习。预习提示根据单元要求和课文的重点难点,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和要求学习利用工具书查检的字词。练习包括课文练习和基础知识练习,全面体现各训练系统的教学要求。练习形式多,份量重,分必做和选做。课文练习有三个层次:(1)理解分析——着重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2)揣摩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推敲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妙处,进行读写听说训练;(3)记忆联想——巩固、扩展学习成果,熟读背诵,抄录词语警句,选取与课文有关的文字材料和课文比较,以加深理解和开阔视野。基础知识主要是现代汉语知识,先对有关知识作简要阐述,然后安排适量练习。

自读课由学生自学。课文前面有自读提示,后面有练习。课文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也可以安排让学生课外阅读,自读提示中所提的问题不要求学生回答,练习由学生自己选做。注释从简,有的词语要求学生自查工具书解决。自读课文,教师可以作必要的提示、检查和讲评,但不能包办代替,主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作文训练与听说训练交错安排,每册八个单元安排六次作文、两次听说训练。作文培养书面表达能力,听说训练培养口语的吸收和表达能力。二者训练目标一致,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作文提示或听说训练提示,介绍有关知识,提出训练要求;作文例文或听说预备活动(根据听说要求进行分解训练);参考题目。

每个单元的组织结构,下列图表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

每个单元都包括图中所述三个部分,有的单元后面还安排“语文活动”。“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性活动,每学期一个中心,在课外组织。例如,第一册的“语文活动”是写字比赛,要求“字要写得清楚、匀称、整洁”。开展课外语文活动,是突破封闭或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教材作了一些安排,但教师不必受其限制,可根据实际搞得更为丰富多彩。

义务教材范文篇10

我委教研室还及时主动与省市教研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联系,在寻求指导、帮助的同时,也把教学第一线老师的意见、建议反映上去,使教学行政领导机关及时得到来自实践中的信息反馈,使上情下达,下情上通。

我们深深感到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关于九年义务教育方针政策是贯彻执行九年义务教育教学的思想保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是多么有战略眼光的决策。教育者应当有要求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感,让学生胸有大志,这不是空话、套话,而是教师们的切身感受。

义务教育正是为实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一宏伟战略目标而制定的国策,它的性质是公民素质教育。为实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以下称义务大纲)”是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的。化学义务大纲一开始就指出:“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指导思想,切实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如上所述,我们体会到:学好政策,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使用好新教材的前提和关键。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义务教育不是只为培养少数尖子学生服务,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注意培养“两才”(学习人才、普通劳动者型的建设合格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偏爱优等生、忽视中差生的弊端。

我们的目标既然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围绕新教材所进行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自然就是在努力完成提高国民素质这一艰巨而宏伟任务。立足点正确了,思想基础建立了,具体的落实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认真学纲,深入领会大纲,使新教材的实施得到保证

新大纲制定得十分切合实际,内容具体而翔实,便于教师实施。每个初三化学老师对新大纲的学习不是读一遍就可以完成任务的,不仅要通读、细读,更要结合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去学,才能把握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对于新旧大纲中有所改动的地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常常是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要认真领会,要充分理解义务大纲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是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最终要求,教师若按照大纲,结合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用螺旋上升式的教学思想,制定每章每节的目标,并达到各项目标,最终完成义务教育任务并不难。这里要强调一点,学纲,研究大纲是每个教师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任务,不学纲、不钻研大纲是不可能用好新教材、把握好教学的尺度的。新大纲对每部分知识点都点明了教学要求,这就是对这个知识点的考试和评估要求,也就是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将必然成为今后编写教材的依据、教学的依据、考试的依据和教学评价的依据,从这点上讲,不重视大纲的学习是万万不行的。

在这里我们一再强调对大纲的学习,正是由于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的老师对此不甚重视而大声疾呼的。

我们也感到在学纲、钻研教材的同时,作为教师一定要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才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绪言部分,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初步概括地告诉学生化学学的是什么,其作用如何,应当怎样学,介绍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最基本的概念,教师一方面要领学生跨进化学的门槛,另一方面要为以后的学习铺路、搭架子,其结构是从学生常见的物质世界引入门,进而说明物质世界的宏观存在,物质的多样性及物质世界永恒的变化,新教材中常用提出问题、启发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这给教师和学生中搭起了一座座互相沟通的桥梁。绪言部分的实验比统编教材多,现象更明显,更具有直观性、代表性,教材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实验一步引出了物质性质、物质变化等概念后又进一步归纳出有关物质组成等多方面的结论。这一编排非常符合初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这部分对概念、对知识的论述,大多是宏观的,给学生留有余地,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将对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一步步完善、深化,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急于求成,而要一步一个台阶,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终达到教学要求,这方面我们的老师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如提前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用语,联系实际让学生尽快掌握化学用语等。

二、研究大纲,钻研教材,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在使用新教材,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大纲为纲,结合学生实际,以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来定教学进度。

由于各校生源不尽相同,学生的原有基础不同,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选择恰当的教法,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掌握好教学进度,最终达到大纲对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要求,这是从大的方面进行因材施教,具体到每个学生也还有因材施教的问题,这在后面还要论及。

2.把思想素质教育贯穿在初中化学教学始终,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

这方面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一般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1)注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国情、省情、市情,大讲化学事业在解放后突飞猛进的发展。甘肃有着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和发达的冶炼工业,兰州是一座现代化的化学工业城市,自然有不少可讲的实例、可参观的场所,教师在讲课中常联系,合成橡胶、化肥、炼铝冶铁等工业生产实际,内容更生动、形象,学生们也爱听并容易接受。

(2)注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环保问题自然要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尤其在兰州这样一座发达的化工城市,有着结合实际进行环境意识教学的良好基础,能较好地让学生把社会环境、社会需求、社会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结合起来,同时,让学生不妨算算国家的人均资源帐,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有点危机感还是有好处的,他们长大承担国家建设重任时会更加爱惜资源,爱护环境。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要注意从化学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化学知识教育的结合点,使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知识之中,切忌为思想政治教育而教育,使二者成为两张皮。

3.正确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力包括诸多方面,对初中生来说,主要有:学习、掌握、理解、分析、归纳、综合、演绎大纲所要求的初中化学知识的思维能力(这里也包括了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能用所学化学知识理解和处理有关涉及化学信息的问题的能力)。

还应注重培养初三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尤其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人人动手做实验,个个动脑想办法去完成实验。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与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老师及时给予正确引导,这有益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素质教育的观念尚未牢固地树立起来,部分老教师留恋旧教材,还是觉得统编教材更系统,讲得更透彻一些,使用了多年的统编教材更顺手一些,时不时的、自觉不自觉地又按统编教材的系统上课。

2.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牵制,担心考试试卷会出现自己没有讲到的已删减了的内容或选学内容,因此,该舍的不敢舍,该略的不敢略,把大量的时间挤到总复习中去,影响了对主体教材的讲授,也不敢大胆创新使用新教材,课时自然感到紧张。

3.部分实验还是没有做到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对“练习”、“初步学会”的层次把握不准。

四、建议

1.进一步深入学纲(对附录也应重视),切实领会大纲精神。因义务大纲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并没有按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和顺序编排,而是按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等四大块编排的,因此,建议教师在备课时,在教材和教案中相应章节的位置注明大纲的要求层次,并由此而定教学目标。

2.对照大纲,充分领会编写者对全书、各章、各节的编写意图,掌握初三化学的知识结构,教学中方能高屋建瓴。

3.继续改善设备,强化实验,强化对实验过程的指导,真正做到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即使学生做错实验或做得不成功,也要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写出报告,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改进的办法,最好再重做一次,鼓励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4.我委所属各中学的初三学生大多数将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教师们更要注意因材施教。新教材中的常识性知识并非不重要,而是受学生接受能力、时间的限制不能展开,那么对准备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可结合新教材中的常识性知识、选学内容适当拓宽、加深一些,但一定要把握好量和度,尽量不要加重学生负担。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志趣,在活动中发现化学“小苗子”,可适当给点“偏食”,以利于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不可放松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的辅导,可恰当运用掌握教学法或成功教学法教学,使他们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这样也就可望实现大面积的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