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和妇幼保健安排

时间:2022-08-02 11:20:11

基层卫生和妇幼保健安排

一、继续巩固完善基层医改成果

1.加大督查和指导力度,确保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皖政办〔2011〕61号)贯彻落实。开展政策调研,全面掌握政策实施效果,出台指导政策。全年组织实施1-2次督导,适时召开基层医改现场会。

2.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和运行机制,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机制,努力化解历史遗留债务,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3.加强村卫生室管理和指导,完善和落实村卫生室及村医补偿政策,加快建立村医准入、退出和养老保障机制,确保乡村医生队伍稳定。

4.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大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力度,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药品统一采购、零差率销售工作。联合发改委、物价组织药品零差率销售检查,督促制度落实。加大督查力度,规范基层药品集中采购行为。

二、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扩大新农合覆盖面。积极探索筹资方式改革,继续稳定参合率,做到参保尽保。开展新农合政策调研,外出学习筹资新模式,召开新农合领导小组会议1-2次。

2.加大宣传和动员力度,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充分利用主流媒体、政府网站、宣传材料、宣传栏等方式向参合农民宣传新农合政策,展示新农合经办队伍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貌。

3.指导县区完善新农合补偿实施方案,提高新农合补偿待遇。进一步提高住院报销比例,力争政策性报销比例平均达到75%左右,净报销比例平均达到55%以上。提高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可报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比重,缩小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与实际报销比例之间的差距。

4.进一步提高重大疾病补偿水平和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根据基金承受能力,进一步扩大重大疾病病种覆盖范围,并提高重大疾病报销比例。在完善门诊总额预算和一般诊疗费支付机制的基础上,适当提高门诊费用报销比例。

5.严格落实控费措施,控制住院率和次均住院费用合理增长,确保新农合基金运行安全。

6.制定完善措施,强化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监管。一是加大定点医疗机构暗访力度,每季度开展一次暗访行动,重点查处套取或变相套取新农合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把民营医院定点资格准入,规范民营医院依法执业行为。开展2次新农合定点机构病历评审,督促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服务和收费行为。

7.加强新农合管理能力建设,提高新农合管理水平。落实中央财政新农合管理能力建设项目,开展市、县级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管理和经办人员政策培训。加强村卫生室管理,实行药品统一管理和配送,财务统一管理和单独核算,确保门诊统筹的村卫生室健康发展。

8.巩固完善新农合基金支付方式改革。逐步完善市、县级新农合定点医院按病种付费、门诊统筹总额预算管理机制,开展新农合基金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支付总额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新农合慢性病鉴定及费用报销工作。

9.落实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两保合一”工作机制,推进工作正常开展。完善信息通报制度,强化目标考核。定期通报新农合运行质量指标和县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信息。不定期通报年度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年终严格按目标指标考核评价。

三、全力做好卫生民生工程

1.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及时制定2012年卫生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分解下达任务,制定工作行事历,并与县区卫生局签定目标责任书。

2.加强沟通协调和服务工作。经常保持与上级部门和市民生办纵向沟通联系,积极为县区民生工程和各项目负责人搞好服务。

3.加大工作调度和督查力度。每月至少召开1次调度会,下发通报和致县区政府1封信,必要时对工作落后的县区采取约谈制;全年至少督查3次,对落后县区加大督导频次。

4.加强政策宣传和信息上报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做好政策宣传和信息上报。

四、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抓紧部署,明确201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任务。

2.明确分工,落实各级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职责。强化协调和配合,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与效益。加强宣传,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

3.继续强化培训和指导,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制度,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规范服务,提高质量,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取得实效。

4.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信息互联互通,重点提高健康档案的利用率。

5.强化监督,规范经费使用,加强绩效考核,力争每季度下旬开展1次督查。

五、着力抓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

1.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切实加强中心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开展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

2.巩固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和文明卫生创建成果,适时启动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

3.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逐步推广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

4.着力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开展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示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创建活动。全市创建5个示范中心卫生院、10个示范乡镇卫生院、100个示范村卫生室。

5.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和对口支援工作,转变服务理念,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突破口,引导病人主动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6.加快县区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构建覆盖城乡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卫生信息化网络。

7.完善内涵建设,继续开展示范社区卫生服务区和中心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生团队,推行网格化管理和家庭医生制度。力争全年创建1个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市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8.完善能力建设,全力做好社区卫生人员培训工作。按照省卫生厅统一部署,全力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预防保健人员、注册护士、管理人员及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

9.继续开展社区卫生宣传活动。通过开展社区卫生宣传月、有奖征文活动等,进一步宣传社区卫生服务,让更多的群众认识、了解社区卫生。

六、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管理水平

1.全力做好全省2012年妇幼保健机构建设现场会承办工作。

2.强力推进县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组织县区妇幼保健所所长外出参观学习,提升市县区妇幼保健管理和指导能力。开展2009-2012年县级能力建设总结、评估。

3.加强妇幼卫生服务技术队伍建设。开展大练兵活动,举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婚前医学检查、儿童保健和信息统计人员培训班,强化管理人员和妇幼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

4.继续实施“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民生工程。争取婚前医学检查率达80%以上,完成农村孕产妇分娩补助任务,力争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达100%。

5.继续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推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农村生育妇女补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妇幼卫生三网监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项目实施工作。

6.加强妇幼卫生服务技术管理。开展规范化孕产期保健门诊、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提升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水平,努力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加大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力度,争取筛查率达到80%。组织全市助产技术服务质量检查,规范助产服务,启动爱婴医院复审,坚决遏制剖宫产率上升趋势。

7.强化妇幼卫生服务考核与督查。认真开展妇幼民生工程、公共卫生、三网监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及淮河流域出生即出生缺陷项目的督导;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努力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继续做好孕产妇死亡评审,进一步降低可避免孕产妇死亡率;开展县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

8.完成两纲监测指标体系。加快妇幼卫生信息化步伐。举办妇幼信息统计培训班,各县区全部启用妇幼保健信息化管理系统,力争完成市妇幼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部门的妇幼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强化监管,提高妇幼卫生服务和信息管理水平。

9.抓好妇幼卫生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妇幼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