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深化法制理念工作计划

时间:2022-01-04 04:14:00

司法局深化法制理念工作计划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全会、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全国全省司法厅(局)长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发展、生态建设、枢纽建设,以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为工作主线,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构建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制宣传、班子队伍建设四大工作体系,为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周年。

(一)不断深化“三项重点工作”。

要深刻认识到全面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司法行政发展的重大机遇。“三项重点工作”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与司法行政工作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抓住了“三项重点工作”,就抓住了当前司法行政工作的根本,找准了司法行政事业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对于解决长期困扰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推动司法行政事业全面发展进步,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要深刻认识到全面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党委政府的共同责任。“三项重点工作”既是政法系统的工作,也是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的重要一环。要坚持把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作为司法行政机关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的重要载体,把司法行政职能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放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框架中来推进。要深刻认识到全面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必须全系统动员全方位参与。司法行政机关在理念、机制、方法、作风等方面与当前深刻变化的形势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基层司法行政机关还存在人员紧缺、工作基础差、履职能力不强、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需要我们牢牢抓住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机遇,全系统动员,全方位对接,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坚持把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与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统筹做好各项司法行政业务工作,大力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全面发展进步。要深刻认识到全面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必须转变观念。司法行政工作服务对象和工作领域十分宽泛,社会性是司法行政工作的本质属性。要清醒认识到司法行政工作既是机关工作,也是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社会化、群众化工作。必须转变观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即:执法理念根本性转变,树立调解就是执法,调解就是办案的新理念;业务指导思想根本性转变,整合系统资源推动司法行政工作一体化;工作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工作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

1、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的过程。要发挥司法行政在排查、疏导、化淤、防范矛盾纠纷中的独特功能,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难。

一要加强源头治理。充分发挥普法依法治理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中的治本作用。要认真总结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探索工作规律,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立足我市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六五”普法规划。坚持普治结合、以治为主的原则,将依法治理和“六五”普法有机结合,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目标考核为抓手,构建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法治建设工作体系。要突出党在推进普法依法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保证法治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相适应,同步协调发展。要突出普法依法治理的实效性,紧紧扣住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国家对社会的有效治理,把普法工作落到实处。当前重点围绕服务经济加快发展、服务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开展专项法制宣传。要全面深化地方、行业、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紧紧围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工作,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依法治理。

二要健全完善机制。全市司法行政机关要围绕化解矛盾纠纷,建立统筹机制。整合包括司法行政干部、法律服务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骨干在内的精兵强将组成攻坚小组,将任务落实到人,打造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力军。建立由资深律师、专业人士和调解能手等组成的调解专家库,把社会治理资源纳入党政管理体制。要强化完善衔接机制,建立规范高效的工作制度,健全协调联动、信息沟通和效力衔接制度,与各部门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把轻伤害、交通肇事等多发性犯罪案件和部分过失犯罪案件作为“检调对接”的突破点;建立完善人民调解与公安派出所接处警的衔接互动,实现人民调解与治安调解无缝对接;针对医患纠纷多发问题,要建立第三方参与的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要解决突出问题。在“三案攻坚”上下大功夫,用化解重特大矛盾纠纷来展现司法行政工作业绩。对排查出来的重大纠纷实行领导包案调处;对特别重大、需要相关部门协作调处的纠纷,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整合社会力量调处。按照上级提出的矛盾纠纷层级化管理的要求,每一级调解力量受理纠纷后,至少要调解三次,才能向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移交,确保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化解。要做到上下级司法行政机关联动,合力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实现化解矛盾纠纷的高端化。

四要提高工作水平。认真学习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水平。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考核评价内容和方法,将司法行政机关化解矛盾纠纷数量作为办案数单独进行统计。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规范人民调解组织形式、工作流程、运行机制和协议书的制作。发挥法律服务工作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专业优势,在调解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公证、司法鉴定等手段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加大对重大敏感案件律师辩护工作的指导力度。搭建平台鼓励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各种形式的调解工作,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2、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一要大力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建设。评估机制已于今年1月1日在全市试行推广,我们需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一是继续抓好技能培训。各县(区)司法行政部门要分级分类加大培训力度,在培训中增加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等内容,进一步扩大培训范围,提高培训质量。培训不能空洞无物、徒有形式,必须要推进引导司法行政干警对该机制整体工作进行一系列思考,促进其不断完善。要创新工作载体,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多种形式,利用飞信、邮件、QQ群等年轻人喜欢的交流方式开展联系互动、技能练兵。二是碰撞思想,深入总结。全市司法行政部门要在实践中深入调查研究、总结提炼,根据基层实践需要和市委、市政府对形势发展变化后的新要求,广泛征求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碰撞思想,深入分析发现的问题提出科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丰富其内涵,力争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和使用。三是以“机制”试行为着力点,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大调解”体系中的磨心作用。将评估机制提出的“有诉必受,按事分流,单诉人调,复诉联调,类别管理,分级化解,动态评估,综合研判”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实现三调互补、有机衔接、多元化解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和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矛盾纠纷。

二要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充分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加强部门协调与配合,保证矫正对象及时、顺利进入社区,防止脱管失控。建立健全落实社区矫正经费保障机制,争取将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完善教育改造措施与方法,促使其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针对其不同的犯罪类型和风险等级,探索分类矫正方法,严格管控措施,防止重新违法犯罪。要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生活指导、心理疏导,重点做好“老、病、残、少”人员的协调安置工作,解决其就业中的实际困难,为其回归社会创造条件。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社区服刑人员接收、管理、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统一文书格式,加强档案管理,确保国家刑罚依法规范执行。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在确保有专职人员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社会工作者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立专群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三要认真做好安置帮教工作。要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数据库,将安置帮教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渠道。通过开展技能培训、鼓励企业招聘、引导自谋职业、扶持自主创业等方式,千方百计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实现就业。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帮助将符合低保、“五保”、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刑释解教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要完善和落实帮教责任制。制定个性化帮教措施,采取接对帮教、分类帮教、跟踪帮教等多种措施,提高帮教效果。建立回归社会评估机制,对已经完全融入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不再作为帮教对象。必要时可以选择回归社会后成功创业、回报社会贡献突出的刑释解教人员巡回宣讲,发挥示范作用。

3、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执业

要以铁的决心维护纪律的严肃性、权威性,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切实提高执法执业公信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一要扎实开展执法执业大培训和岗位大练兵活动。加大对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培训力度。深化“中国特色社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警示教育,进一步提高法律服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和执业水平。要坚持定期分析干警和法律服务队伍的思想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队伍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纠正执法执业偏差。

二要着力健全规范执法执业制度。完善“一加强、两结合”管理体制,继续争取党委政府对法律服务工作的领导。重点是推动党委政府听取律师工作的专题汇报,研究解决律师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要树立行业协会的权威,明确职责,加强协调,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引入社会评价指标,完善法律服务失信监督惩戒机制。将治安管理处罚记录、信用记录、社区评价等指标纳入申请执业人员的品行审查。将个人及执业行为评价、信用记录等指标纳入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年度检查考核,加大失信行为披露力度和惩戒力度。

三要把服务群众贯穿于执法执业活动全过程。认真开展一次群众观点再教育,切实解决群众感情问题,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要把执法执业活动变成服务群众的过程,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开门评议、回访信访当事人等形式,针对群众反映的执法、执业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自查自纠,进一步提高公证廉洁执法、执业水平。

(二)全力促进加快发展、生态建设、枢纽建设。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开展“法律服务助推经济加快发展专项行动”,构建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体系。一是努力服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大力宣传法律服务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搭建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融入党委政府大局的工作平台。推进“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理念,通过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来提高公共管理和宏观调控的专业水平。二是努力服务保增长调结构。围绕全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开展专项法律服务工作,鼓励和引导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介入、全程跟踪,随时提供决策建议,解答相关法律咨询。进一步健全法律服务推荐机制、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依法经营、规避市场风险、改善经营环境和开展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进一步开拓创新业务领域,大力加强涉外经贸法律服务工作,帮助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大力加强法律服务人才培养,改变我市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匮乏的现状。鼓励开拓非诉讼业务和高端法律业务,提高高端业务的覆盖面和比重。三是努力服务强农惠农。“三农”问题事关社会发展全局,全市司法行政机关要把服务“三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开展“法律服务进村入户”活动,积极推动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向农村延伸,为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综合改革等提供法律帮助。四是努力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有效发挥法律援助在党委、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中的作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将法律援助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断提升法律援助物质保障能力。要加强窗口建设,提升服务效果,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深入推进“1+1”法律援助志愿者活动,力争三年内实现法律援助志愿者覆盖全市。要切实履行法律援助监管职能,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开展案件质量评估试点工作,严格经费管理。

(三)大力加强“四大建设”。

1、加强司法行政科技建设。要切实发挥科技进步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大力提高司法行政工作科技水平。加快推进政法共建共享信息化平台建设,政法专网建设力度,不断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软件系统,实现矛盾纠纷信息网上录入、调处化解流程网上管理、综合研判结果网上反映、执法执业质量网上考核;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提高运用信息手段进行决策、组织、管理和指挥的能力。

2、加强司法行政工作专业化建设。专业化是一项职业、一个行业独特价值和鲜明特色的重要标志。切实加强专业化建设。要在全系统大兴讲专业、讲业务、讲办案的风气,要充分借鉴利用各地司法行政系统在三项重点工作中取得的各项成果,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我市司法行政业务规范和标准体系,使每一项业务工作都有可供遵循的统一标准,都有必须熟练掌握和严格操作的“规定动作”。根据各项业务的性质、特点和标准,制定相应的考核程序和专业化考核指标,用科学的考核评价推进业务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要实现从知识型培训向能力型培训的转变,把业务骨干和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培训重点,把学习培训与提拔使用相结合。通过推进工作的标准化、专业化整合资源和力量,锻造一支能打硬仗、专业素质高的队伍。

3、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一要大力加强经费保障工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一定要强化办案意识,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广泛宣传司法行政机关办案职能,科学确定办案(业务)成本,加大办案经费保障力度。二要大力加强司法业务用房建设。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确保司法业务用房建设纳入各级政府投资计划,统一建设。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新建、改建、购置等方式,完成司法行政部门业务用房建设任务,使司法行政整体形象得到明显改观。市、县(区)司法局长要敢于揽事、找事、干事,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争取党委、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的高度重视,积极协调发改、国土、规建、财政等部门给予支持和帮助。目前,市、县(区)司法局的项目报告已上报省发改委,天全县司法局的第一批项目资金省财政已拔付到帐,各县(区)要继续做好后续各项工作。三要大力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在司法所硬件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的基础上,推进司法所机构正规化、干部队伍专业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所务管理制度化、业务工作效能化建设,全面提升司法所工作水平。针对乡镇司法所缺编问题,要采取协调地方编制、反聘退休人员、招募义工、志愿者等多种方式尽快充实人员。

4、加强班子队伍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进司法行政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把创先争优活动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通过重温入党誓词、重读红色经典和召开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演讲会等形式,回顾党的光辉历史,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在全体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要从思想深处解决为什么入党、为什么奋斗、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做好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工作相结合,把树典型与选拔、培养、使用干部相结合,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激励全系统争创一流业绩,建设一流机关,打造一流队伍,彻底解决职能散、队伍弱、协作意识差等突出问题。二是强化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积极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深入开展创“四好班子”活动,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增强班子团结,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和落实干部监督管理各项制度,扎实做好干部协管工作,与县(区)党委共同选拔好、管理好、使用好司法行政系统领导干部。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深化反腐败惩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明查暗访、内部巡视、述廉评议、诫勉、问责及谈心谈话工作。重点抓好主要领导干部和人财物管理使用等方面的管理,把从严管理干部要求落到实处。三是全面落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各项任务,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司法行政干部队伍。大力推广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办法,提高选人用人质量。探索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做到好中择优、优中选强。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工作力度。注重从基层司法行政机关选拔优秀干部到上级司法行政机关挂职锻炼。全市司法行政机关不仅要积极做好系统内部交流轮岗工作,而且要大力向外推出干部。领导干部要从政治上关心干警,精神上鼓舞干警,工作上爱护干警,生活上体恤干警。建立困难干警职工帮扶机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干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