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业对外贸易发展计划

时间:2022-11-02 07:05:00

商贸流通业对外贸易发展计划

一、总则

商贸流通业及对外贸易发展规划是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体系中重点专题规划之一。通过规划,明确商贸流通产业及对外贸易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和总体部署,引导商贸流通业及对外经济贸易健康、持续、有序发展,开创“十一五”期间商贸流通产业及对外贸易发展新局面。

(一)规划范围与重点

规划范围是全县辖区。重点是县城、龙水镇组团城市以及其他重点镇的商业模式、布局结构及服务功能。

(二)规划期限

**年——2010年,展望2020年。

(三)规划依据

——《**县贸易局商贸流通“十五”计划》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

——《**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四)规划原则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把握以下规划原则:

1、系统分析,整体设计;

2、结合县情,突出特色;

3、前瞻谋划,持续发展;

4、各业共生,协调推进。

二、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发展现状

1、“十五”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五”期间,是我县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流通现代化水平快速提高,流通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经济效益持续向好的五年,为“十一五”商贸流通产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提升创造了条件。一是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9.96亿元,年均增长12%;商品销售总额为3.98亿元,年均增长11%;其中:批发零售额为16.40亿元;餐饮业实现3.09亿元;商贸业从业人员达到16万人,占全社会的16.3%。二是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快速提高。“九五”期间,我县现代流通业开始起步,“十五”以来,以连锁业、超市、商业步行街、现代物流和信息化商业为代表的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到**年,连锁经营店铺达到37个,面积2.1万平方米,实现连锁经营达2.3亿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1.5%。大型超市4个,商业步行街**、龙水各一条,农贸超市一个。三是商品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到**年全县商业设施面积达198.47万平方米,比“九五”期末增加了190%,城镇中心商圈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购物环境逐步优化,以商业大厦、商业步行街北环路、龙水金都广场、五金旅游城、西部金属交易城等一批独具特色、各具风格的专业特色街成为城镇商业的亮点,全县亿元以上批发市场成交额实现24.5亿元,其中,8大市场成交额达到18.8亿元,龙水五金旅游产品辐射10多个省区,200多个县市;出口创汇达到500万美元。四是商贸流通企业改革逐步深入。“十五”期间,全县商贸流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安置职工630人,化解债务4000多万,确保了行业稳定和社会稳定。五是市场监测调控职能进一步加强。全县设立了4个直报监测系统(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特殊内贸行业),对600多种商品进行统计监测,并重点对成品油、食品等12种生产生活必需品实行周报和日报监测制度,保证了信息畅通,调控及时。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商贸流通和对外贸易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二是商贸流通和对外贸易缺乏活力,竞争力不强。八大市场的培育和管理有待完善,农村市场开拓不力,流通现代化水平较低,消费环境有待改善,龙水五金市场聚合辐射能力尚需提升。三是商贸流通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其他产业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四是商贸企业管理水平低,管理方式落后,人员素质差;五是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还不够明显,主要是区位优势不明显,无大工业支撑,城镇人口相对分散,购买力低,商贸流通和对外贸易企业规模小。

(二)发展条件及趋势

有利条件:(1)“十五”期间商贸流通业及对外贸易发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2)国家“十一五”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科学发展观的实施,变投资拉动为投资、消费共同拉动经济增长方式;(4)成渝经济区的确立;(5)城镇化率的大幅提高;(6)旅游业的迅猛发展;(7)交通便利的优势和潜力等都将有利“十一五”期间各项任务和目标顺的利完成。

发展的趋势:(1)参与国际国内大循环的意识加强;(2)三个层次的商业服务网络逐步完善;(3)商贸流通规模日趋扩大;(4)传统的商业经营方式向现代经营方式快速转变;(5)商贸业与其他产业的依存度更高;(6)市场监测调控体系、商业信用体系、市场法制监管体系等日趋完善;(7)商贸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区域特色逐步呈现;(8)政府对商贸业的管理手段和重视程度大大提高。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商贸流通业及对外贸易进一步“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关键时期,是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的重要关口时期。总的来看,“十五”期间,我县商贸流通业及对外贸易发展成绩喜人,为“十一五”时期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商贸流通业及对外贸易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体制创新和对外开放,是“十一五”发展根本动力。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采用新思路、新举措推进“十一五”我县商贸流通产业既快又好,全面发展。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开拓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扩大消费为主线,以深化商贸流通体制改革为动力,推进传统商业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传统流通格局向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转变;坚持发展商贸流通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建设有形市场与发展无形市场相结合,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与搞活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相结合;加快市场法制监管体系、市场监测调控体系、商业信用体系等三大商贸流通市场环境工程体系建设,促进市场繁荣与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市场监测调控相结合,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和增强区域聚合辐射能力。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把我县建成立足成渝,联动西部,统一开放,众商云集,以旅游、观光农业、五金产业为特色的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商贸中心之一。到2020年,**县商贸业将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十一五”主要经济指标

到201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37亿元,每年增幅13%,其中:批发零售额实现30亿元,每年增幅12%;餐饮业实现7亿元,每年增幅18%;商贸业从业人员达到18万人,每年增幅3%;商业设施投资建设新增3亿元,每年增幅15%;出口创汇达到1000万美元,每年增幅4.6%。随着社会消费的上档升级,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到202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将实现140亿元,比2010年翻两翻。

四、发展的主要任务

从我县商贸流通业现状出发,考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建立高效畅通的商贸流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精心培育现代流通市场体系,努力扩大内需,带动县城、乡镇和农村市场繁荣;广泛采用信息化建设,努力改善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客观环境;改革商贸流通业大发展体制,建立诚信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加速资源、人才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大力促进商业结构升级、结构合理化,加速商贸流通业的资源整合,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布局主要依托宝(顶)邮(亭)路沿线,中(敖)万(古)路沿线构筑两条"黄金商业带”。依据对我县目标市场的分析和商贸业发展模式,建立以两条商业带为主脉,以县城、龙水镇、邮亭镇和万古镇商贸业为核心,各中心镇、建制镇商业为基础的**商贸流通体系,重点抓商圈、旅游商业、市场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对外贸易等五个方面的建设。

(一)商业网络

县城、龙水镇组团城市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县经济发展进程的标志,组团城市的商圈建设,可以反映**县商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在此应侧重发展全县的标志性商业,除满足本地居民的需求外,还要辐射周边地区居民的集中购物和较高档次消费的需求。

——在县城、龙水镇着力培育步行街、建材(家装材料)、餐饮业、机电通讯产品、风味小吃(小百货)夜市等特色商业街;以连锁、加盟等大型超市为核心的商贸购物中心;

——在全县建设24个街镇乡连锁超市,242个村社便民店,全面推行和实施国家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信福”工程。加快农村商贸网点的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上挡升级,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在社区按照300米半径的标准建设便利店、折扣店。

——在龙水、邮亭分别建设五金产品和粮油食品为主的物流中心。

——是在龙水建立五金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二是在邮亭镇建立**渝西粮食物流中心。最终形成以五金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粮食物流中心为主,以盐业、卷烟配送站为辅构筑物流配送网络。

同时,有步骤地引进县外、市外、境外商贸企业,入驻**,发展仓储式卖场,大型零售商场,促进新型业态发展和商业经营管理上台阶。大力发展现代营销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发展连锁店、超市、便民店、专卖店、专业店、加盟店、仓储式销售,大力推行物流配送,稳步推进电子商务。构筑未来“十一五”商贸流通体系。

(二)旅游服务业

旅游商业系统是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服务的生活服务子系统,大力发展旅游商业对我县商贸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县有宝顶石刻、北山石刻、龙水湖、玉龙山森林公园等著名景观,发展旅游景点商业本着“保护环境、适当集中”的原则,选择适宜地点建设旅游商业中心区。完善旅游景点商业设施和功能,提升旅游景点商业的吸引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1、积极打造宝顶镇旅游商品城、城南旅游商品一条街。依托我县五金系列产品、石雕系列产品为代表的**旅游商品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高,工艺不断更新,宝顶冬尖、笛女酒、工艺纸伞、工艺折扇、竹雕、根雕、竹席等传统的工艺优势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在宝顶石刻景区、城南着力培育门类齐全、品种繁多、重点突出、特色显著的旅游商品购物中心;

2、大力发展特色餐饮业。在引进县外知名的连锁店、加盟店的同时,依托县内烤全羊、荷花鱼、邮亭鲫鱼等特色菜品和系列美食,高、中、低档应有尽有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县内企业提升品牌和档次,形成独具特色的与旅游大县相匹配的美食文化。

3、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业。着力改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全力推进大邮路农家风情一条线、南北山及龙水湖农家乐的上档升级,培育出一批星级农家乐;努力培育旅馆业、美容美发业、洗脚业、文化娱乐业,规范从业人员的的行为,提高其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市场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区域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全县农产品集散功能,与各街镇乡的集贸市场共同构成农产品流通网络,重点在大邮路、大铜路建蔬菜、水果批发市场,铁山镇建黑山羊批发市场;

二是依托本县房地产业的发展,重点在县城、龙水镇建设培育大型的建材批发市场;

三是以五金产品快速增长为契机,发展培育龙水五金交易市场。重点在龙水镇建立和培育中国西部五金产业原材料供应市场和五金产品集散基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五金产业原材料供应市场和销售基地;五金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五金制品研究中心;五金产业信息平台。

四是建设培育龙水渝西机电产品交易城。

五是大力推进以“农加超”“农改超”为主的改造全县的农贸市场并上档升级。建立农产品集散地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体系(“信息服务”工程)最终形成以农副产品市场、各类专业市场以及特色市场为主体的比较完善的新型市场体系。

(四)再生资源回收

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以实现绿色商业、环保商业为目标,以保持全县碧水青山的秀丽景观为主旨,规划将其分为两级--再生资源回收站和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再生资源回收站是再生资源回收系统的基础性设施,规划建设成为单独的商业设施,而赋予各社区商业中心、小城镇商业中心再生资源回收功能。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是再生物资的集散地,回收站回收的资源都归集到回收市场进行处理,本着便于集散、不影响地区整体面貌和不破坏周边环境质量的原则,在县城和龙水镇远离人群、地价适宜、交通便利处选址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同时,搞好绿化美化。

(五)对外贸易

支持有优势的企业到境外发展,多途径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切实采取措施,到2010年,培育出5至10家拥有品牌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生产和流通企业。拥有150户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权。出口创汇达到1000万美元。到2020年达到出口创汇1亿美元。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高效协调机制

加强流通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流通产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流通产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贸易局,负责跟踪、督促、检查各项工作任务和政策的落实情况。建立部门联系协调制度,逐步理顺全县流通产业管理体制。加强流通产业统计工作,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及时、全面采集流通市场信息,为实施宏观调控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效服务。

(二)改善流通产业发展环境。

规范行政许可,简化审批程序,实行“告知承诺制”,提高审办效率。放宽企业登记冠名和设计、咨询、中介、翻译等组织经营场所登记条件。逐步实现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水、电、气同价。继续推进“菜篮子工程”,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公安、交通等部门可对生鲜食品及重点流通企业的货运车辆提供可行、便利、有序的运输环境。市场监管要避免重复检查。查处对企业进行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行为。

(三)加强政策法规及标准化体系建设。

强化商品市场、化学危险品、散装水泥、生猪定点屠宰等重要商品和行业的执法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认真贯彻实施流通行业设施建设规范和服务质量标准,加速传统业态及流通方式的改造,提升市场的水平和档次。引导流通企业推行技术标准、工作规范、管理规程、工作模式、质量控制体系。

(四)完善流通产业工作支撑体系。

加快职能转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从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坚持依法行政,建立专家咨询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建立健全流通产业行业协会,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管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经纪人在行业发展、行业自律、技术培训、业务交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市民评议流通产业工作制度,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五)加快高素质现代流通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流通产业人才培养规划,加强流通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注重流通产业人才的引进。开展流通产业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不断提高流通产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加强流通产业职业道德和诚信工程建设,组织开展“重诚信”活动,形成诚实经商、放心消费的良好社会环境。

(六)大力招商引资,扩大商贸流通领域

改善交通和环境条件,构筑平台,对大型超市、物流中心等重要商业项目的建设、国内外知名商业开发商和零售商业集团来足投资实行优惠政策。严格执行县及县以上各级政府支持商贸流通业所规定的财政支持政策、税收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土地房管支持政策和规费支持政策。

(七)建立商业设施建设准入制度

严格执行商业设施建设、运营的市场准入制度。新建、改建居住区要实行小区配套商业设施"与住宅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把商业配套设施建设纳入整体规划,经主管部门论证后,办理相关手续。对新建和改扩建的各类市场、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设施,由主管部门实行前期论证,之后办理其他手续。大型社区商业中心、3000平方米以上商业设施,必须由具备必要资质的开发商在规划指定区域内建设;通过招投标等形式,引进具有高品质运作能力的企业进行经营。

(八)组织实施

本规划由政府流通主管部门组织督促实施。同时建立由流通主管部门牵头的,相关部门和街镇乡参加的协调联席会制度,切实搞好规划的落实。流通主管部门负责规划实施的最终检查和验收,保证规划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