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社会保障计划

时间:2022-09-16 09:03:00

劳动社会保障计划

2008年全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严格按照市、区工作部署和要求,进一步促进就业,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切实维护劳动双方的合法权益,突出抓好劳动保障民生工程,为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龙子湖区发挥重要作用。

主要目标是:全区城镇新增就业48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00人,其中“4050”人员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年末农村劳务输出总量3000人,其中当年新增100人;年末城镇居民医保6.3万人,各项社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200人,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率90%以上。

一、贯彻法律,落实政策,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文件精神,把促进就业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和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坚持就业优先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

1、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就业和社会保障主要目标任务列入区政府考核体系,下达到各目标责任单位,并逐级落实目标责任;建立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逐月通报制度,强化监督考核管理机制。

2、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做好国家法律规定与现行政策的衔接。全面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职介补贴、培训补贴、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拓展政策扶持范围,推进政策叠加使用。年末全区小额担保贷款累计发放额不少于50户、100万元。区就业再就业资金的投入不少于30万元;加强就业资金的专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积极抓好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大力实施“创业扶持工程”,引导、支持和鼓励城乡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进一步加强创业园、(街)建设。增强“孵化”功能。完善创业政策和服务体系。强化培训、创业指导、项目支持、跟踪服务等措施,改善创业环境,提高创业成功率。完成农民工创业培训880人,免费职业介绍1000人。发挥典型示范的引导作用。总结、交流和推广创业促就业的工作经验,表彰创业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4、努力做好帮扶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健全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机制,继续实施“消除零就业家庭行动计划”、“再就业百日帮扶”、“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社区530工程”等活动,逐步建立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的长效机制。实施“稳定就业行动计划”,提高就业稳定性。

5、加快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区、街(乡镇)居(村)三级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完善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完善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等就业服务体系、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和困难群体就业援助体系。整顿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强化统一管理职能,规范职业介绍市场秩序。

二、组织做好“劳动保障民生工程”工作

1、推进“阳光再就业工程”系列活动的组织实施。把2008年作为“公共就业人本服务年”,以统筹城乡就业为重点,以帮扶困难群体就业为难点,以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为手段,聚集社会之力,共同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2、完善“银发帮扶”和“零就业家庭就业帮扶”对接工作。以移交社区的鳏寡孤独、病残特困退休老人为重点,根据其需求,提供生活家政、健康护理等服务,并以此开发更多的社区“银发”岗位,托底提供给“零就业家庭”成员,建立“零就业家庭”成员稳定就业的长效机制。

3、强力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采取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广泛发动等有效措施,完成城镇居民参保任务。协助市劳动保障局改进和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征缴和待遇支付办法,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

4、完善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发放办法。理顺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来源渠道,探讨建立市级统筹、社会化发放制度

三、坚持城乡统筹原则,切实做好农民工各项工作

1、认真落实农民工就业服务政策。推进城乡一体、统一开放、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消除就业歧视。组织开展“2008春风行动”,为农民工免费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加大转移就业工作力度,强化有序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开展创建“充分转移就业乡村”活动,重点帮扶转移就业农户,确保至少有1名家庭成员实现转移就业。

2、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险。在农民工中开展“签约参保”行动,教育引导农民工和督促用人单位主动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及时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参保工作。

四、依法做好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深入推进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依法受理和裁决各类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热情接待和及时处理好群众来信来访,不断净化和理顺劳动用工环境和用工秩序,维护好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全面提高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劳动保障基层基础建设。开展“劳动保障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年”活动。进一步加大街、居、乡镇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力度,实现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站)管理服务水平标准化、规范化;建立健全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所,并逐步向行政村延伸;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为群众提供满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