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点5篇

时间:2022-06-27 08:23:09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点5篇

第一篇

2014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政府依法行政的工作要求,围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心工作,加大依法行政推进力度,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政决策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率,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着力完善法治政府建设保障措施,促进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一、加大依法行政推进力度

1、完善依法行政工作制度。修订完善依法行政工作的相关制度,以落实评议考核办法为切入点,严格落实我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重点对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性和不当性进行审查认定、责任追究,强化责任分解,强化量化考核,强化层级监督。

2、推进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对照《市法治城市创建任务分解表》,认真制订本年度我局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有序推进。

二、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

3、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程序。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起草、论证、审核、工作程序,对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管理,并按规定及时报送备案。

4、切实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定质量。对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和内容进行审查,着重对新设立非许可性审批、责任主体虚化以及评比达标表彰等内容进行把关。对重大及专业性较强的事项,广泛听取和吸纳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基层群众的意见、专家学者的建议。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5、加强规范性文件清理评估。完善规范性文件实施评估体系和制度,明确评估的主体、对象与范围、内容与标准、方法与程序,保证评估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制度化。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与适时清理相结合制度,对须评估的规范性文件应及时清理,经评估后认为不应继续执行的,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三、加快转变依法行政职能

6、完善行政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听证制度、合法性审查制度、集体决定制度、责任追究等制度,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水平。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加强重大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估工作,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适时科学调整和改进决策。严格执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依法追究责任。

7、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认真落实市政府“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要求,完善行政审批各项工作制度,加强行政审批工作人员培训和管理,做到法律文书准确、案卷完整规范,确保依法审批、按时办结,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

8、深入推进信息公开和网上服务。充分依托门户网站等信息公开渠道,将不涉密文件信息及时向公众。规范运行机制,搭建互动平台,提高业务办理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交换的及时性。根据行政审批清理情况,及时更新权力库数据,同步调整内外部流程。完善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程序、规范文书格式,确保受理、办理、答复等各个环节依法合规和答复内容规范严谨。进一步完善保密审查和监督保障等措施,探索建立行政执法投诉和执法结果公开制度。加强门户网站建设,畅通投诉监督通道,增强咨询服务功能。

四、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运行

9、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程序建设,重点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进行规范,明确事项和权限,细化工作流程,保障程序公正,统一执法文书,规范案卷管理。积极推行重大行政处罚“审前听述”制度,制定操作规范和相关格式文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相对人权益告知制度。对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处罚裁量权办法进行修订,落实行政许可裁量权规范在全系统内推广实施工作,逐步推动行政裁量基准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开展行政执法典型案例指导和评析研讨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执法过程中的疑难复杂及共性问题。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升级信息系统。建立完善行政执法风险评估和防范控制机制,有效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和行政执法效能。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资格管理,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

10、切实开展行政指导工作。按照省、市开展行政指导工作的意见,认真抓好行政指导工作,将行政指导与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刚性管理手段充分结合,明确工作步骤与责任,完善行政指导工作机制。对行政权力事项要进行梳理,确定行政指导重点事项与内容,提升行政指导效能。要坚持行政指导“五项原则”,通过政策辅导、工作提示、行政建议、警示告诫、案件回访等方式,充分发挥行政指导在行政管理和执法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效能和水平。

11、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程序,适时对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等执法行为开展案卷评查,加强执法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水平。完善行政案件监督审查制度,开展重大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复议决定备案审查工作。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行政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情况的评议考核。针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重点热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项行政执法检查,采取各市(区)交叉互查、量化考评等方式,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健全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保证办案质量。

五、着力化解行政争议和社会矛盾

12、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关于全面开展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通知》要求,健全行政复议组织机构,落实行政复议经费和办案人员、场所、条件等各项保障措施。切实执行行政复议办案程序、行政复议应诉统计分析、疑难案件集体讨论等制度。加强复议文书管理,提高行政复议答复和行政复议决定书质量,推行说理性复议决定文书。进一步加大行政复议调解和解工作力度,坚持将调解和解贯穿于行政复议全过程。

13、充分发挥行政调解的重要作用。落实行政调解工作责任,规范行政调解工作程序,进一步完善争议纠纷调解的申请、受理、调处、回访、统计、立卷归档和信息报送等制度,确保行政调解工作规范运行。进一步加强劳动监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行政复议和劳动关系协调的调解工作力度,建立案前、案中的调解工作程序,实现行政调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完善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

14、积极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完善行政应诉备案、重大行政应诉案件专报、行政诉讼情况反馈、行政错案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注重内部协调配合,重大疑难案件开展集体讨论,对专业性较强或比较敏感的案件,积极配合人民法院,努力通过调解、和解等手段,依法妥善化解行政争议。进一步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制度,确保出庭应诉率达到100%。

六、深化普法依法治理

15、继续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咨询活动。要按照“六五”普法规划的总体部署,创新形式,继续开展各类形式的宣传咨询活动,通过网络、媒体、上街设摊咨询、上门宣讲、印发宣传资料,参加各种法制宣传月、周、日等形式的活动,大力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要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12333”电话咨询热线的作用。

16、加大对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源干部的培训力度。要以服务企业、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以《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及我市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新政策为重点内容,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人群以及不同需求,采取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培训形式,对全市企业人力资源干部进行法律法规和实务操作培训,提高用人单位对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和守法的自觉性。

17、做好领导干部、公务员述法工作。加强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管理工作,把法律知识学习纳入公务员日常学习计划,定期组织专业法和新颁布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和考试考核。根据市委组织部、市公务员局、市依法治市办公室有关文件精神,年终做好局系统领导干部、机关公务员的述法工作,包括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法律知识、宣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个人遵纪守法等情况。

七、加强依法行政保障措施

18、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健全法制工作领导和责任机制,明确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牵头抓,各职能处室具体落实的领导和责任体系。强化对法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定期研究推进法制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解决法制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9、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以提高人力资源保障系统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法治观念为重点,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用法的制度和机制。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工作,通过集中培训、专题培训、以会代训、案例研讨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20、强化考核评议机制。将法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推进,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健全考核评议制度,科学设定考评指标,完善测评方法,对工作优秀的部门和地区给予通报表扬。

第二篇

2014年,全市劳动关系工作总体思路和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的部署,积极推动《劳动合同法》、《省劳动合同条例》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以深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做实工资集体协商、工资分配调控和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为重点,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立企业工资支付分级预警机制,推动全市劳动关系工作健康发展。

一、开展评比表彰,总结创建经验

1、开展评选表彰活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泰政发[2014]157号),市协调三方组织审核“市级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园区)、十佳和谐企业”候选名单,将表彰的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园区)名单通过各地协调三方组织成员单位门户网站和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提高公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提请市政府表彰市级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园区,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牌,并给予“十佳和谐企业”奖励。

2、认真总结创建经验。各地选树典型宣传先进,打造和谐劳动关系明星企业;以国家、省和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创建经验为内容,开展不少于6场报告会的巡回演讲活动;强化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和工业园区创建与劳动监察诚信企业评价活动的互动,不断扩大创建活动影响力。

3、培育部级和谐园区。努力在培植部级和谐劳动关系园区上取得突破,指导符合条件的园区积极参与创建申报。重点加强对海陵和靖江两个省级园区的指导,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和申报工作,努力打造成部级和谐劳动关系样板园区。

二、推进集体协商,选树示范典型

4、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依法规范履行工资集体协商的组织领导、指导、审查、监督的职能。继续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春季和秋季集中要约”活动,加大重点企业监督检查力度,有效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建议函”制度,督促双方及时开展协商。各地要认真核查企业工会建制数,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建会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率94%以上的目标。

5、扩大集体协商覆盖范围。大力推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进一步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覆盖企业数力争比去年增长10%,并不断提升工资集体协商质量。加大对签订集体合同的指导力度,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的特点分类制定综合性和专项集体合同示范文本,并在大型企业试行分级集体协商制度。

6、推广集体协商示范典型。积极挖掘工资集体协商典型事例,并认真总结和宣传。通过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巡回演讲等活动,宣传推广工资集体协商示范典型经验,逐步改变企业经营者思想观念,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

三、合理宏观调控,提高工资水平

7、健全企业工资增长长效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落实和完善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预测预警等基本制度,实现工资增长对消费的拉动。结合本地支柱产业、特色行业的特点,扩大行业工资指导线范围,及时企业薪酬信息,释放积极的工资政策信号。

8、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会同财政、国资委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开展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工作,核算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不断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政策,改进完善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的具体办法,合理确定全市国有企业不同行业负责人工资水平。

9、建立企业工资支付分级预警制度。积极推广农民工“一卡通”以及高港区用人单位欠薪预防和处理的工作经验,加强调研分析,制定全市企业工资支付分级预警机制实施办法。提请市政府适时出台《关于建立市企业工资支付分级预警机制的意见》,明确政府建立工资支付应急备付金制度、特殊行业的工资保障金制度和企业工资支付的分级预警制度。

四、规范劳务派遣,保障合法权益

10、依法维护劳务派遣职工合法权益。向劳务派遣企业和用工单位全面推行劳务派遣劳动合同参考文本,积极推进行政建议书、劳动监察建议书和仲裁调解建议书制度,帮助劳务派遣企业规范用工管理。按照《劳务派遣暂行规定》(部颁第22号令)的要求,对劳务派遣企业履行劳动合同、用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情况进行监督,引导企业依法维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1、规范劳务派遣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在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和年度核验等工作中,劳动关系、劳动监察等内部业务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审核劳务派遣单位的用工、参保等情况,指导企业严格执行劳务派遣规定,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并将核验结果和监督情况载入企业信用记录和劳动关系守法诚信档案;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行动,整顿违规经营的劳务派遣企业,规范劳务派遣企业管理和行为。

12、提高劳务派遣企业自主管理能力。积极鼓励和引导各地成立劳务派遣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管理,条件成熟时成立全市劳务派遣行业协会。同时,积极指导行业协会建立劳务派遣单位资质信用评价体系,向公众劳务派遣单位的信用情况。

五、加强统计调研,强化队伍建设

13、准确把握当前工作形势。主动适应国家改革发展要求,坚决执行市委四届六次会议明确的促进发展举措,围绕年度工作需要,深入基层一线和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研和快速调研,强化对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的预警预防。积极开展座谈交流,共同分析研究劳动关系运行形势,对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14、努力提升统计调查质量。通过修改完善《劳动工资政策执行情况企业调查问卷》统计指标体系,会同统计、国资、工会、工商联等部门,探索将国有企业和劳务派遣企业等纳入到企业薪酬调查和劳动工资政策调查范围,利用劳务派遣行政许可、集体合同审查和特殊工时审批网上运行平台,提升统计调查工作质量。

15、全面加强队伍能力建设。通过邀请高层次专家学者上课讲学、举办新法新规培训班等方式,对基层劳动关系协调员、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进行普遍轮训,继续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资格制度,逐步做到建立名册、持证上岗。严明纪律,抓好作风和效能建设,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打造一支风清气正、廉洁高效劳动关系工作队伍。

16、创新创优协调工作机制。立足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全力服务转型升级,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思路和方法,注重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破解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难题,重点探索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规范劳务派遣行为等热点工作。加快推进独特的和谐劳动关系文化体系建设,寻求构建有益于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不断将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六、夯实业务基础,力推靠前服务

17、继续推进一体化流程。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新法新规,继续完善劳动用工(合同)备案与社会保险申报等业务一体化联动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努力提升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质量。积极指导用人单位科学合法签订劳动合同,重点规范小微企业和劳务派遣用工行为,提高中长期劳动合同尤其是农民工、劳动务派遣工劳动合同签订率。

18、规范运行“两审”业务。在各地行政审批网上办事平台中加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事项,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审查备案、集体合同审查(工资集体协商)、企业裁员审查、特殊工时审批、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审批等审查(审批)基础业务工作网上受理、审查(审批),实现劳动关系信息系统全市一体化的目标,全面提升业务经办能力和服务水平,维护企业和广大职工合法权益。

19、全力实行靠前服务。坚持靠前服务,加大《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普法宣传的力度、广度和深度,继续向广大企业、职工和群众开展“送法律、送培训、送宣传、送服务”的“四送”优质服务。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网站开辟“规范劳动用工、维护公平正义”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专栏,集中宣传新法新规特别是劳务派遣相关规定,做好新法新规的实施工作。

第三篇

一、总体工作思路

2014年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扣“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紧紧围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心任务,强化联动举报投诉平台建设,一手抓维权维稳,一手抓指导服务,大力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推动“两网化”管理发展升级,全面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效能,有效维护和促进全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二、主要工作目标

(一)联动举报投诉平台运行。全市举报投诉录入数全年不低于2600件,年内举报投诉动态录入率100%,案件按期运行率98%,年内咨询信息录入数不少于1.4万件,一级网格平台运行率100%。

(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均主动监察用人单位不少于80户,全市年内书面审查用人单位不少于1.2万户,书面审查率不低于80%,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纳入信息系统管理。

(三)劳动保障监察网格业务。全市年内新增或更新信息的用人单位不少于1.5万户,入库用人单位信息采集率不低于90%,每一网格简单劳资矛盾纠纷全年调处数20件以上,调处成功率不低于60%,全市网格年内指导服务用人单位不少于1万户,网格内用人单位劳动关系预警与应急信息全部录入。

(四)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建设。全市劳动保障专职监察员持证在岗率不低于95%,劳动保障兼职监察员、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持证在岗率不低于90%,全市劳动监察中队实体化建设率不低于50%。

(五)12333政策咨询服务。年内人工接通率不低于70%,咨询服务满意度不低于80%,年内全省12333服务质量测评市本级在90分以上、各市(区)在80分以上。

三、重点工作举措

(一)强化联动举报投诉平台建设,切实提升维权效能

1.推进联动平台平稳高效运行。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工作理念,深入推进联动平台建设和运行,提升工作人员对联动平台的熟悉程度和使用频率,着力在提高录入率、按期运行率、办案质量三个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联动平台运行的常态化、精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平台在一级网格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向二级网格延伸,二级网格运行率不低于50%。

2.提升联动平台案件运行质量。以平台运行监控为抓手,全面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突出案件全过程质量管理,强化对案件全流程的监测及办案人员履职情况的督查,坚持案件审批网审与书审同步,推进和保障平台中的所有案件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时限规范运行。健全监察机构内部以及层级之间的监督,加强对平台运行情况的日常监测和结果考核,组织实施案卷抽查活动,确保所有案件在平台规范运行和顺畅流转,促进平台运行质量不断提升。

3.开展联动平台标准化建设。按照省厅联动平台建设规范要求,组织实施联动平台标准化建设和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实现统一对外标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服务标准。着力提升平台基础建设、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工作作风,促进人员、经费、硬件设备配备等难点问题的解决,推进平台高效规范有序运行。

(二)突出重点监察和联动执法,进一步加大监察执法力度

1.组织实施专项执法检查。针对不同时段违法行为的特点,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一季度组织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打击非法职业中介和各类欺诈行为;二季度开展劳务派遣职工权益维护专项整治;三季度组织开展高温期间专项检查,落实高温季节劳动保护措施和待遇;四季度组织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2.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强化劳务派遣等重点领域专题调研和日常巡查工作,切实保障劳动保障新法新规的全面实施。依托联动举报投诉平台案件信息,结合各地、各行业劳动用工特点,组织实施建筑、造船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专项整治,切实解决若干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劳动维权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完善社会保险稽核查处机制,逐步实行委托中介机构实地稽核办法,建立与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移送联系制度,加强对各市(区)社会保险稽核工作的指导与督促。

3.强化联动执法机制建设。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建立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大要案联合挂牌督办制度,加大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建立劳动保障监察与工会组织劳动法律监督协作机制,共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坚持多管齐下和正面引领,大力开展维权宣传、用工指导和政策咨询服务活动

1.开展维权执法重点宣传。坚持开展送法送政策、在线访谈、广场咨询等形式的宣传活动,创新宣传载体,将宣传工作做到劳动者身边。对劳动者重点宣传联动举报投诉平台所提供的高效维权渠道,加大对典型违法侵权行为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组织开展订单式、主题式培训研讨活动,对用人单位重点宣传劳动保障新法新规、用工风险隐患和防范措施,不断提升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管理水平。

2.推进劳动保障诚信建设。强化守信激励机制,完善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制度,组织开展对已有诚信示范企业的回头看活动,积极培育省级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建立健全覆盖面大、征信渠道广的用人单位守法诚信档案。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实行重大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制度,建立“欠薪黑名单”和“劳务派遣黑名单”制度,根据企业诚信等级和失信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监管措施,实现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信息与社会信用监管信息联网、资源共享,切实提升信用监管效能。

3.深入推行行政指导工作。将行政指导贯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全过程,在案件查处过程中针对用人单位违法原因,通过劳动保障监察建议书方式给予指导,力争所有行政处罚、行政处理案件全部下发建议书。建立监察员挂钩联系企业和定点帮扶制度,组织开展经营困难及关停并转企业调研走访活动,加强对使用劳务派遣工、农民工较多企业的指导力度,发现用工风险隐患的,及时发出预警提示函,引导企业依法用工。大力开展行政调解工作,坚持自愿调解、全程调解的原则,推动和促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达成调解协议,促进劳资矛盾快速化解、劳动者权益及时兑现。

4.提高12333政策咨询服务水平。进一步改进12333政策咨询服务质量,着力在服务态度、服务规范、沟通技巧、政策业务等方面全面提升咨询员的服务水平,促进人工接通率和咨询服务满意度的两个提升。

(四)加大监察中队实体化建设和网格业务开展,推进“两网化”管理提档升级

1.进一步夯实“两网化”管理基础。以基层平台建设薄弱地区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和落实网格管理工作职责,改善“两网化”管理工作条件,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在联动平台举报投诉案件全面运行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日常巡查、专项检查、诚信管理、书面审查等各项监察业务工作的网上运行,实现监察业务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

2.加快监察中队实体化建设。按照“专职机构标准化,监察中队实体化,协理员队伍专职化”的要求,加快推进监察中队实体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监察中队实体化建设标准,组织开展监察中队实体化建设达标活动,推动各地进一步充实人员、加大经费投入,有效解决基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体系相对薄弱的问题。继续加大示范网格创建力度,结合“两大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坚持重点突破、难点攻坚、以点带面的工作原则,年内再创建一批省级示范网格。

3.全面落实六项网格业务。依托联动平台,全面开展网格内举报投诉接待和矛盾纠纷排调处工作,进一步提高调处效率效能,促进调处成功率不断提升。针对劳务派遣工、农民工等特殊群体,以及船舶修造、小微型加工制造、租赁型等重点企业,组织开展网格内法规宣传、监测排查等活动,重点帮助规模较小、未配备专职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企业规范用工管理,及时报告劳动关系运行情况和各类预警信息,促进网格内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五)提升执法能力和作风建设水平,切实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建设

1.着力提升监察员执法能力。适时组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员、协理员业务技能竞赛等活动,在监察员、协理员队伍中大力营造“重业务、比能力、求进取”的良好氛围。继续抓好监察员、协理员资格培训,加强监察业务工作指导,围绕新法新规实施、案件事务办理、联动平台操作、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办理等内容,组织开展研讨交流,评选优秀案卷,促进监察员业务素质和办案能力的提升。

2.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基础。巩固规范基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专项行动成果,进一步推进阳光执法,完善执法流程,完善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进一步夯实、细化、量化自由裁量标准。按照“五个在一线”工作法要求,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员深入基层、联系基层、服务基层的工作机制,适时组织开展调查研究。依托网格化管理和维权中心、联动举报投诉“两个平台”的运行,实现半小时维权服务全覆盖,满足劳动者快捷维权需求。

3.加强监察队伍作风建设。坚定不移践行“亲民爱民为民”理念,认真开展全国人社系统窗口单位作风建设专项行动,落实执法业务、职业道德、廉政纪律“三项规范”,畅通社会监督渠道,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实行责任倒逼机制,引导监察员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克服抵触或畏难情绪,促进队伍作风明显改善。

第四篇

一、总体思路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实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职业服务向情感服务转变、从一般性服务向特色服务转变”为工作目标,组织开展以“牵手夕阳·关爱退休人员”为主题的系列公益活动,重点抓好退休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组织网络建设、营造关爱退休人员社会氛围等中心工作,探索机关事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法,努力打造符合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备人社工作特色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

二、主要目标任务

1、全市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100%;

2、退休人员档案接收率100%;

3、退休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率100%;

4、部异地协助认证信息系统数据上传率100%;

5、退休人员周期免费健康体检率100%;

6、组织实施6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专项公益活动;

7、组织开展退休人员文体活动20次以上;

8、进一步巩固培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点。

三、工作措施

(一)深化“一项创建”,提升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1、深入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工作。贯彻落实省厅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工作,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措施办法,明确创建重点。各地要设立创建专项资金,在巩固现有省级示范点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扩大示范点覆盖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二)实现“两个确保”,夯实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基础

2、确保退休人员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零差错。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机制,规范待遇认证流程,强化社区日常认证工作,杜绝社会保险待遇冒领现象,确保社保基金安全。积极协调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建立社会人口死亡信息共享、定期通报备案制度和退休人员待遇领取与死亡人口信息比对机制,实现退休人员生存状况动态化管理。

3、确保退休人员活动场所建设到位。根据市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退休人员活动场所建设的意见》精神,按照布局合理、实用性强、功能相对齐全的要求,进一步加大退休人员活动场所建设力度。在不断完善设施、扩大功能的基础上,着力强化管理服务,确保退休人员活动安全,努力使退休人员活动场所成为满足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展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成果的重要载体。

(三)推进“三项创新”,打造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新亮点

4、开展退休人员志愿互助服务。组织开展以“老有所为、关爱他人”为主题的退休人员志愿互助服务活动,为身体健康、热心公益事业、有一技之长的退休人员搭建展示自我、发挥余热的服务平台。探索建立退休人员“爱心帮扶档案”,提升退休人员互助服务工作水平。

5、完善退休人员自管服务网络。进一步优化退休人员自管组织的建立、运行机制,完善自管组织架构,制定人员选聘制度,明确自管组织工作职责,延伸自管组织服务内涵,落实自管组织工作经费,有效提高退休人员自管服务网络的建设水平。

6、推进退休人员公共服务创新。开展关爱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系列活动,通过建立报刊、图书阅读服务点,文体活动辅导点,退休人员讲堂等形式,丰富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探索建立退休人员健身活动示范点,通过制定统一管理标准,定期邀请专业老师培训,因地制宜发展退休人员晨(晚)练点,在引导退休人员到示范点参与活动健身的同时,接受公序规范,做到健身、文明两不误。

(四)突出“四个重点”,增进社会化管理服务退休人员幸福感

7、组织实施新一轮免费健康体检。结合退休人员的需求与愿望,进一步完善我市退休人员第六轮免费健康体检的组织实施工作,科学安排体检时间,适度增加体检项目,稳步提高体检费用标准。建立退休人员健康档案,探索实施健康体检后续服务。

8、切实做好退休人员走访慰问工作。充分发挥和依托基层人社平台作用,进一步落实退休人员新办手续必访、重大节日必访、重病住院必访、病故必访及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必访的“五必访”制度。稳步提高退休人员走访慰问补贴标准。

9、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全市组织开展以“2+2+N”模式的退休人员文体活动,即在全市组织开展2次、各市(区)自行开展不少于2次退休人员文体活动的基础上,支持鼓励街道(乡镇)开展有特色、有影响的退休人员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开展市最美退休人和关爱退休人员单位“双十佳”评选活动,展示我市退休人员风采,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彰显正能量。

10、提升退休人员大学办学水平。进一步完善退休人员大学各项规章制度,结合退休人员需求合理增设培训课程,积极引导学员之间开展互帮互学和自我管理,在学员中营造积极乐观、健康向上、乐于奉献的学习氛围。组织骨干学员开展进社区、进福利养老机构演出等活动,展示学员风采,扩大退休人员大学社会影响力。市退休人员大学组织开展“千名退休人员免费学电脑”公益活动。

第五篇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执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规范性文件审核和上报备案制度》,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报备、清理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切实履行法制工作机构审查把关职责,采用“规”字号文号,按规定报备,依法予以公开。

2、推进重点规范性文件出台。抓紧修改完善相关规范性文件,主动协调部门支持,确保全年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才引进等方面规范性文件出台。力争《工伤保险管理办法》、《工伤预防工作暂行办法》、《关于调整市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支付项目的通知》、《关于市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参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的通知》、《关于对部分失业人员给予特别扶助的办法》以市政府或者市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出台。

3、健全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公布制度。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与适时清理相结合制度,对须评估的规范性文件应及时清理,经评估后认为不应继续执行的,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二、有效规范行政行为

1、完善行政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听证制度、合法性审查制度、集体决定制度、责任追究等制度,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水平。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加强重大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估工作,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适时科学调整和改进决策。

2、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完善行政审批各项工作制度,加强行政审批工作人员培训和管理,做到法律文书准确、案卷完整规范,确保依法审批、按时办结,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

3、全面实施依法行政信息公开制度。公开的信息包括:依法行政的各类方案、规划、制度以及有关督察、考评结果;行政决策的事项、依据和结果;起草制定重要法规草案、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过程中的有关信息;法规规章政策规定、办事方法和服务程序;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管理权限、程序、法定条件、标准、办理时限等执法信息;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法定依据,收费主体、项目、标准;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公开的事项等。

三、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1、规范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案件收受、登记、办理、合议、会核、报批、发文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和文本,依法开展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适时组织全市系统办案人员开展业务学习和案例研讨活动,推动提高办案质量。按时报送年度、年中行政复议和应诉案件统计报表、案件统计分析指标报告。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要依法积极应诉,按规定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证据和相关材料,精心准备答辩材料。对于重大行政诉讼案件,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负责人要主动出庭应诉。建立重大复议诉讼案件报告制度,各地如有败诉案件,应在复议决定书、法院判决书收到之日起15日内将案件结果和有关情况上报市局政策法规处。

2、开展行政执法检查。针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重点热点问题,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专项行政执法检查,采取各市(区)交叉互查、量化考评等方式,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3、完成行政执法证换证工作。按照市政府部署,开展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换证工作,组织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确保行政执法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按期领取行政执法证件,全部做到持证上岗,提高行政执法行为的整体质量。

四、深化普法依法治理

1、继续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咨询活动。要按照“六五”普法规划的总体部署,创新形式,继续开展各类形式的宣传咨询活动,通过网络、媒体、上街设摊咨询、上门宣讲、印发宣传资料,参加各种法制宣传月、周、日等形式的活动,大力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对广大公务员、用人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劳动者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服务对象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在推动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社会风尚形成上取得新进展。

2、加大对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源干部的培训力度。要以服务企业、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以《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及我市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新政策为重点内容,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人群以及不同需求,采取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培训形式,对全市企业人力资源干部进行法律法规和实务操作培训,提高用人单位对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和守法的自觉性。

3、做好领导干部、公务员述法工作。根据市委组织部、市公务员局、市依法治市办公室有关文件精神,年终做好局系统领导干部,机关公务员的述法工作,包括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法律知识、宣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个人遵纪守法等情况。

五、加强调研和落实保障措施

1、加强政策调研。建立调查研究工作机制,制定年度调研工作计划,根据工作重点、热点、难点确定调研课题。建立政策调研表彰激励机制,开展调研成果评选活动。积极推动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调查研究服务决策的科学性、时效性和针对性。要加强对国内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动态的收集和综合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法制信息工作,组建一支由各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局各处室、单位参加的法制信息员队伍,及时报送法制工作信息。

2、加强法规工作机构自身建设。进一步健全市、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充实人员力量,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健全工作制度,改进工作作风,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加大政策法规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力度,组织人员积极参加上级组织开展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政策法规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切实履行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顾问职责。

3、强化组织领导和考评监督机制。将政策法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推进,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健全考评制度,科学设定考评指标,完善测评方法,对政策法规工作优秀的部门和地区给予通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