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局纪检监察工作要点

时间:2022-01-06 11:00:49

规划局纪检监察工作要点

一、强化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

1、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局属各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章,认真开展维护党纪、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继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要以十七届中纪委七次全会和市纪委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为主要学习内容,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大力加强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促使规划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深入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参加省、市举办的廉政教育培训班,把培育廉洁价值观念贯穿于规划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进一步筑牢广大干部职工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局属各单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的安排布署,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核心,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与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服务人民群众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开展好第十三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在宣教月活动中,要紧扣时代主题,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在着力抓好正反典型教育、重点岗位针对性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规划网站、简报、参观廉政教育基地、上“廉政党课”等多种形式,加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力度,切实提高教育效果,真正将“宣教月”活动落到实处。

3、切实抓好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建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自觉把惩防体系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贯彻实施之中。按照教育、制度、监督和惩治并重的职能,围绕规划管理工作重心,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细化工作内容,明确工作责任和工作任务,确保权力行使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确保规划管理各项工作任务目标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全面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1、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修订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省《实施办法》、《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度检查考核办法(试行)》。按照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和“一岗双责”的原则,局属各单位要坚持党风廉政建设总体安排与具体工作实际相结合,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确定的任务落实到规划管理业务工作中去,做到领导干部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

2、加强责任分解和检查考核。局属各单位要认真执行《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和《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细则》及《局属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评分表》等各项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规划业务工作同研究、同布署、同检查、同考核,把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一个干部职工,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与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做到明确责任、量化标准、奖惩分明,增强全体干部职工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纪违法受追究的责任意识。

3、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认真执行《市规划局服务承诺责任追究制度》和《市规划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有关制度,如发现有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不力,以致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的,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严格追究有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责任。各单位要定期将责任制执行情况向局党委、局纪委报告,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上报。把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治庸问责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依法执纪,将一切不廉洁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从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加大专项治理和清理力度

1、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继续抓好办理“一书两证”、建设工程放线、验线、规划验收、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审查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和治理、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工作人员监管不力、索贿受贿、失职渎职案件。深入推进“廉政阳光工程”,加强规划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

2、继续深入治理“三公一金”顽症。一是要集中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专项治理,认真落实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用车的配备使用,完善和落实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和经费预算制度,进一步推广公车标识制度。二是认真执行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格公务接待经费预算管理,严肃查处用公款大吃大喝和以参加会议、学习、培训、联谊活动等名义用公款请客送礼的问题。三是进一步深化治理公款出国(境)人数和经费支出。四是继续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推动完善防治“小金库”滋生的长效机制,切实管住管好公款,从源头上防止“小金库”等问题的发生,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认真执行中央有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

3、进一步加大执法项目的清理力度。认真清理执法项目,规范执法行为,建立健全执法信息公开、时限承诺、结果查询等制度,坚决纠正在执法中滥用职权、办事不公、假公济私、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等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四、认真处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切实加大查办案件的工作力度

1、加强信访举报工作,拓宽案件线索来源。坚持以规范信访接待和处理为重点,建立健全来信来访登记制度,公开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畅通信访反映渠道,认真接待、受理、查办信访举报,分析排查不稳定因素和带有倾向性苗头问题,同时要认真做好《行风热线》工作,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积极营造信访举报的良好环境。

2、把办案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不断加大查办案件的工作力度,认真梳理所掌握的信访举报和案件线索,做到信访举报件件有落实,反映问题事事有回音。同时根据信访举报线索,重点查处利用审批权、执法权等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案件;严肃查处发生在党员干部中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的案件;对腐败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决不姑息,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

3、严格办案程序,提高办案质量。要严格依纪依法查办案件,加大对信访案件的调查核实,不断提高信访举报的查办能力和水平。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执行《案件质量标准规范》,严格办案程序,确保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执纪到位。

五、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构建合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局系统各单位要紧紧围绕作风纯洁和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核心,继续抓好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一是要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切实解决少数党员干部思想不纯、作风不实、自律不严等问题。二是围绕端正“四风”工作,下大力气改进文风、会风、话风和事风,切实做到发短文、开短会、讲短话、简办事,扎实推进“三短一简”的贯彻落实。三是继续抓好治庸问责,继续执行“禁酒令”等制度,坚决纠正庸、懒、散、软之风,对在工作中吃、拿、卡、要、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下等行为,一定要问责到位,追究到底。四是要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奢靡享乐,切实加强对公务消费行为的监督,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六、加强监督,规范权力运行,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

1、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继续推进“十个全覆盖”源头治腐工作。局属各单位要继续深入推进“十个全覆盖”源头治腐工作,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围绕岗位廉政风险防范和权力运行,加强对“三重一大”为重点的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询问和质询、廉政谈话等党内监督制度,加强对干部职工工作纪律和组织纪律的监督检查,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进一步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

2、着力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执行《关于对配偶子女均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严禁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为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在就业、投资入股、经商等方面谋取不正当利益,严禁违反规定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严禁用公款或利用职务之便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及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严肃查办违规接受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问题,治理违规建房或多占住房、买卖和出租经济适用房或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问题。

3、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工作,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工作。一是要按照“三集中、三到位”工作的要求,充分发挥电子监察系统平台作用,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在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主动接受公众的监督。二是紧紧围绕全市规划工作发展目标和党的建设总体布署推进党务工作,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力为立足点,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防止和纠正“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等问题,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三是以落实群众知情权为重点,公开规划工作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结果等,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系统各单位(科室)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监察局和局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恪尽职守、扎实工作,积极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努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严格规划审批等各项管理,严格依法行政,坚决维护党和政府的权威,坚决维护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为城乡规划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