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高新区调查时发言

时间:2022-03-08 09:01:00

领导在高新区调查时发言

同志们:

在全省“两会”刚刚胜利闭幕不久,我们就来到高新区地税局调研,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来了解春节之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征求企业对地税工作的意见建议。二是来看望一线的干部职工,了解基层地税部门如何贯彻落实省局的工作部署。刚才,我们走访了博微新技术有限公司、笛卡传媒等企业。在座谈会上,同志们作了很好的发言,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在去年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刚刚闭幕的全省“两会”上,对2012年的经济形势作了预测与判断。总体来看,今年的经济形势十分复杂严峻。从国际层面看,今年将有可能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最不稳定的一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可能恶化,美国债务评级可能被进一步下调,全球贸易战和汇率战将频繁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与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给世界经济增长增添了不稳定因素。从国内层面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比较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的形势严峻。从我省层面看,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约束增强、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问题,目前已出现了经济增速减缓的迹象。从地税收入来看,1月份全省地税部门共组织入库各项收入100.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93.9亿元,同比增收22.2亿元,增幅为31.0%,增长势头较好,但这有去年年尾部分税款未入库的因素,相比去年1月份56.7%的增幅则有大幅度的回落,全省地税收入形势不容乐观。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更要沉着应对、攻坚破难、勇于进取。目前,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省“两会”精神,以会议精神统领地税工作,紧紧围绕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的主要目标,以及“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优生态、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主线,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力争在组织地税收入,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社会和谐上有新作为、新突破、新贡献。各级地税部门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高度关注经济税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高度重视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研究、早准备、早着手,牢牢掌握经济税收工作的主动权。要时刻绷紧组织收入这根弦,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加强税源监控,提高征管质效,抓好税款入库,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实现首季“开门红”,为完成全年收入目标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全省财税工作会议(地税分会)上,我们提出了今年地税工作的总体要求,强调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突出依法行政、征管创新、纳税服务、队伍建设、作风建设五个重点。这五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旨在全面提升地税部门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推进这五项工作,重点在基层,关键在落实。我们系统有一万多名干部职工,70%以上在基层,70%以上的地税工作也是由基层来承担与完成的。可以这么说,基层工作的成效直接决定了全省地税工作的成效。当前,地税工作任务繁重,基层地税部门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深刻领会省局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锲而不舍地抓落实。在工作中要善于结合实际、富有创造性地把上级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做虚功、不兴伪事,努力把省局的要求变成具体的实践,把程序规范变成工作的遵循,使每一项工作有筹划,任务有部署,执行有措施,效果有检验。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服务企业的问题。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效益的好坏决定了经济运行质量的高低。同时,企业就是税源,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大家一定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当前,受经济形势的影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迫切需要我们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一方面,我们要大力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些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体现了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潮流,承载着江西跨越发展、绿色崛起的重大使命,虽然目前尚处于成长初期,但未来发展的潜力巨大,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我们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千方百计为企业减负增效,全力培植和鼓励它们做大做强,组推它们发展成为各自行业中的“龙头”。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社会稳定之基,创业创新之源。我省中小企业数量多、范围广,实现了全省65%的税收、70%的经济总量、85%的就业、90%的工业增加值、95%的新产品和自主创新项目,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我们要深入了解这些中小企业(特别是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情况,充分发挥地税部门点多面广、信息渠道广的优势,为它们提供高效的税收政策服务,帮助它们规避市场经济风险,让众多中小企业由小至大,不断健康成长,应当坚决杜绝为完成任务而“挖地三尺”、“竭泽而渔”等短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