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工作会的讲话

时间:2022-11-14 04:52:00

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工作会的讲话

很高兴受邀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的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在此,我想向从事中小学整体改革工作、促进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各位专家、学者,特别是第一线的校长、教师表示崇高的敬意。这次学术年会的主题是有效学校,我想就是要研究在新形势下,在新的发展阶段,发挥中小学学校应该发挥的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想借此机会表达三个意思。

一、要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中小学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了解基础教育的发展阶段。

从总的来说,经过五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的新的飞跃,我们的基础教育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就是从基本普及向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发展的新阶段,这里面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标志:

第一,就是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明确,从国家战略发展来说,教育处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又是处于重中之重的重要地位;

第二,在公共财政支持的基础上,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基本确定,得到完善,省级统筹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

第三,在本届政府下,西部地区的“两基”攻坚即将完成,其标志是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能上学,这样的历史任务即将完成;

第四个标志是新一轮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告一段落,学校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农村和边疆地区的学校面貌有了新的改观;

第五个方面的标志就是素质教育的推进,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和全面的展开,学校面貌和整体的教育质量正在发生深刻而积极的变化。

第六个标志,基础教育的各项事业在新形势下,有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教育普及率有了新的提高。举几个数字,小学的入学率从*年的99.1%到现在的99.3%,基本上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能上学,*年初中的入学率是88.6%,到现在的97%,高中从42.8%到59.8%,高校从*年的12.5%到毛入学率22%。

我们研究学校教育的有效建设的时候,要考虑到和了解我们基础教育正处在一个从基本普及到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上,我们研究中小学的发展。

二、是在在新的形势下,要发挥学校拥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就要研究和应对当前面临的,也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概括起来有这样六个方面: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提升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国民素质。温饱之后,从家庭来看,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头等大事——教育,孩子是摆在了首先的重要位置,这一代人,往往寄托着几代人的希望!同时,在当今的条件下,民众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的一个前提也处在教育上,我们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是通过教育手段来实现的。从未来来看,社会生活的提高,物质的、精神的、生活的提高和改善也依赖于受教育的程度,所以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说,要求我们发展好基础教育。

第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整体提升我们的人力资源。现在,我们面临的背景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国际的产业分工的发展变化和形成的新的格局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目前来看,我们虽然在总体实力上有很大提高,但是我们现在的人力资源仍然不能够很好的支撑增长方式的转型,和国家的竞争力的快速提升,现在我们国家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8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至少三年以上。所以,创新型人才的不足、杰出人才的缺乏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普九”之后普高的问题和普及学前教育的问题也历史地提到了我们的日程上来,所以基础教育同样要为国家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作基础性的贡献。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国十三亿人口,八亿在农村,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4%。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们要培养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应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这需要我们的中小学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要开拓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功能,特别是要转变主要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的模式,为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服务。

第四个挑战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以更加要求我们注重基础教育的公平和公正。社会公平的基础和体现是教育,社会公平的价值的延伸和体现也在教育公平,所以特别是我们提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是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体现,是公共教育、公共教育政策的一个出发点。

第五个方面的挑战是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深化基础教育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一个课题要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第六个方面,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要求我们科学地规划基础教育的发展。未来十五年,我们的发展从整个九年义务教育的学龄人口来说可能要下降,但是仍然维持在1.7亿,其中西部地区大概在1亿左右,占60%。所以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普九”的任务,难度还很大,我们是规模很大的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第二,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将转移到城镇,其中一部分是由中西部转移到东部,可能在教育学龄的人口上,西部可能要有所下降,而东部可能要有所上升的趋势。所以面临的难题是对现行的教育资源的布局和现行的教育管理制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研究学校的有效的教育也要研究和应对我们面临的挑战。现在我们应该确立这样的观点:我们的基础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前所未有的社会环境和新的形势,所以我想表达的第二个意思就是研究有效的教育,要应对和研究我们面临的挑战。

三、在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中小学应该有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是要适应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

从中国的文化传统来说,学校教育、教育应该是明确的,

但我们特别强调的是,在新形势下,新阶段,你是不是能够发挥你还应该发挥的作用。这就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所以,我们要研究有效性第三点表达就是要适应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现在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面对的是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那么基础教育也是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什么样的机遇期呢?就是在政府主导下,在公共财政优先保证下,怎么能够更好的体现基础教育的全民性、公益性;怎么更好地注重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内涵发展;怎么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是重要基础性。重要基础性在政府主导,公共财政保证下,我们怎么更好的体现基础教育应有的作用,把它发挥出来。

从目前来看,我们的整个基础教育的体系,特别是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两基”攻坚这个情况来看,我们还带有突击性、带有不稳定性。要从带有突击性和不稳定性的基础教育的体系巩固发展成为稳固的、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化的、标准化的、规范化的发展,比如说相对稳定的制度环境、比如说稳定的经费来源和发展支撑、基本的办学条件、相对规模的学校管理,规范的学校管理制度、合格的教师队伍、基本的教育质量,都要在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上推进,从而保证到做到在学生身上就是从人人有学上,到人人上好学。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合格学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完整的教育的发展。

所以在发展内涵上,我们从量的发展为主要任务到质的提高为中心,在发展重点上从硬件建设到软件建设为主到软件建设为主,特别是学校的管理制度建设,不光是管理,是整个制度建设。从争取外部关心、外部政策和投入,逐步过渡到注重教育教学和内部管理;从发展机制上,我们从多渠道的筹集教育经费,其中很大程度上通过收费和捐助逐渐过渡到依靠公共财政来支持;从发展形态上,从单一的教育的供给体制也要向公办、民办共同发展,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满足日益增长的整个教育的需求和选择;从教育发展阶段上,从传统的精英模式要向大众教育,面向人人的教育。最近,总理在北师大与免费生座谈时,提出了穷人的教育,原来是讲穷人的经济学,到现在是要讲穷人的教育学,面向人人的平民教育,因此从未来趋势上,我们基础教育有五个发展趋势:第一是优先发展,第二是均衡发展,第三是内涵发展,第四是协调发展,第五是规范发展。优先发展就是要把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锦涛同志在和优秀教师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对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什么叫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总书记讲了三个方面,第一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当中,首先优先安排教育的发展;第二在财政资金上优先保证教育的投入;第三是在公共资源上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因此,我们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在巩固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整个教育里面,处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有几个任务必须完成:我们首先要完成“两基”攻坚的任务,到*年底,我们还有四十个县,还不能完成“普九”,这些地方当然都是边远山区,高原荒漠地区,“普九”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难度很大,所以要重点支持四十个县的“普九”攻坚任务的完成,第二就是对已经完成的广大农村地区的巩固问题。刚才我们说到由于受当时的历史条件的限制,很多地方“普九”都带有突击性,所以整体水平上来说是低水平的,是不全面的,是不巩固的,现在还面临什么问题呢?比如,初中辍学率的问题,教育教学仪器、图书馈乏的问题,按国家规定开不齐课程的问题,达不到教学要求的问题,学校的寄宿设施,还短缺的问题,初中大班额的问题、还有“普九”欠债问题,这些,都是影响发展的,特别是现在有些地方,初中学生的辍学率还居高不下,现在虽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以后,有些学生回流,经济问题减少了,但是有些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增加了,所以,怎么能够让初中的学生进得来,学得好,留得住,也是面临的重要挑战,所以要优先发展,把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

均衡发展就是要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的公平公正问题,如果说白的话,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所以国家在均衡发展方面,更加强调注重农村、民族边远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关注城市薄弱学校的发展,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受教育的问题使得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区域内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以有几项工作我们是要做的,也是“十一五”规划里面明确的,一个是制订标准。就是说如果要均衡发展,国家就要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各地也有相应的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趋势的这样一种本地区的合格学校的标准。第二个方面,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特别是在区域内的均衡发展问题,硬件不行的,要分开限期改革;软件不行的要整体改革;领导和管理不力的,要逐一会诊和指导,同时要加强信息化方面的运用,依法设置公共资源,按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不办重点校和班,教师定期流动,高中阶段招生名额的均衡,这些经验,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同时要扶持弱势群体来接受义务教育,特别是对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开展监测,建立预警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这是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就是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重要位置。这里面有这么几个观点,我们要明确,第一个是要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基本的办学理念,那么我们特别明确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重点抓三个环节:一个就是学科的融入,一个是社会实践,一个是校园文化。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够有效的来实践德育为先呢?就要在各门课程中体现德育的要求;同时,要重点在社会实践问题里面有所突破。最近,我们正在跟国务院的有关部委研究把国家的一些资源作为一个模块,把我们新的课程,我们教育教学的各方面有些点是需要可以在实践当中进行,而比在学校里面更好的这些点找出来,形成一个对接,现在,好多国家部委找我说这专题也要进学校,那个也要进课堂,而我们的课程,确实容量有限。我们就想,你别过来,我们要出去,我们能不能用你的设备资源、凭你的优势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的积极性也很高,所以我想我们最后要形成三个东西:一个就是这种社会资源的经济的标准;一个方面是它这个资源里面的优质资源,同时你这个资源里面还应该为我教育服务。你要做一些调整,我的学生能够去实践,你可不可以有一个我们学生可观赏的走廊,你的车间里面是不是能够让学生动手,包括技术人员的讲解,那么第二个方面我们要形成我们的实践方面的教案。我们有些实践活动老师放羊了!对不起,现在我们要把每一个环节上的教育目标和方式都要形成要求。第三个是形成可操作的手册,我们学校的老师怎么到实践基地去?实践基地,国家投入的资源怎么接待师生。应该形成这样一个氛围:凡是国家的资源和国家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有责任来为我们的教育服务,来实现中央八号文件提出的,全党、全社会共同来关心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这个良好局面。同时,我们也在跟发改委和有关部委正在研究解决一费制之后带来的社会实践的经费问题和我们的校长、学校负完全安全责任的瓶颈问题和制度问题,来推动社会实践,真正把党的教育方针,教育与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从实践到理念来整个地推动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和新课程理念,有效的衔接。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点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重点抓好课后的各种综合改革课外活动,重点抓好我们的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让学校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一表一景都能够形成教育的正向体验。从人的成长规律来讲,首先认知,我们的大量时间在课堂教学里面,它应该有所体现,当然在实践中,去内化、去体验,围绕周围的氛围,也是正向的指向才能够达到教育目标。所以我们应该把德育工作和整个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作为一件事情来抓。在考虑德育工作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教育教学的管理各个环节怎么体现,在抓教育教学管理的时候,就要考虑我这些措施到底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同时,我们在这里面,推进课程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还有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了。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与教育质量相关的工作机制和工作纪律,还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最近,我们也运用了远程教育工程在全国四十万中小学和一亿多学生中开展形势教育课,我们也想把优质的教育资源怎么能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得到运用。

第四个发展是协调发展,推动各项事的发展,比如说关注特殊教育的问题,那么现在我们随班就读,加大学校建设,30万人口以上的学校还需要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我们还有一个普高的发展问题,现在是要控制在两千四百万人这样一个发展规模,东部地区可能要相对减少,西部地区要扩大,另外,扫盲的工作,这些,都要协调发展。

第五、规范发展,就是加强学校的管理和安全问题,一个是依法办学,一个是坚持义务教育的公益性,一个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特别是严格的教学秩序。还有一个就是中小学安全工作,建设和谐校园,把安全放在第一,要科学细致的预防,要有效的管理和教育,来有效降低事故。

所以我们今年研究学校有效教育的问题,我想就要充分的体现和落实好基础教育的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协调发展和规范发展,来推动基础教育有更大的、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更新的发展,来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我们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