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南向大通道建设定位德宏大发展战略

时间:2022-07-14 03:53:00

推动南向大通道建设定位德宏大发展战略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区域合作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外在表现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快了与东南亚、南亚经济联盟国家之间的合作进程。*年中国领导人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年10月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中国政府宣布加入《东盟友好条约》,并与东盟签署宣布建立“西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已经全面启动。与此同时,与南亚国家关系也在不断加强,特别是与印度改善了关系,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这一切外交举措,表明了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和面向印度洋的战略布局已经形成。

*州地处我国大西南、亚洲三大区域板块——大中华经济圈、东南亚联盟经济圈、南亚联盟经济圈的结合部。随着我国与东南亚、南亚的关系加强,实施南向战略,*州特殊地理位置显得越来越来突出。无论从长远的观点看,还是从现实的紧迫性以及地缘政治的角度讲,制定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目标和平台,从而加快实施连接云南与缅甸的国际大通道建设,不仅对加快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与南亚联盟的合作至关重要,而且对有效应对世界能源政治变化至关重要。

一、实施南亚大通道战略是中国面向21世纪的战略选择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地缘政治和区域战略的取向上,选择全方位开放、多渠道、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利益和推动全球化进程。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发挥自己在区域合作中地区大国的作用,实施南向打开陆上国际大通道战略,这是中国面向21世纪的战略选择。

东南亚、南亚是发展中国家中经济充满活力的地区。自年起,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以平均15%的幅度增长。中国成为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也在不断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区域合作和区域贸易向着更快更大规模发展,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地缘政治战略的需要和多渠道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资源需求和市场需求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洋已成为群雄争斗的目标。中国是距印度洋最近的大国。中国与南亚、中东、西亚、非洲、欧洲发展经济政治关系,印度洋是必经之地。目前我国通向印度洋的通道仅有经马六甲海峡的一条海上通道。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能源的需求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从年起,我国由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成一个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问题,也是国家对外战略中不可忽略的头等问题。我国进口的原油主要是从中东和非洲进口,而且主要是海上运输,据统计,*年从中东进口原油4636.51万吨,占原油进口量的50.9%;从非洲进口2218.2万吨,占原油进口量的24.3%。两者合计占75.2%。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从这两地进口的原油都要经马六甲海峡。据测算,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约60%驶往中国,其中绝大部分是油轮。因此,只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战略石油通道,就可以随时威胁中国的能源安全。而今台海局势紧张,南海之忧,菲律宾开发油气染指南沙;越南南沙旅游,意在资源;美图谋马六甲海峡等等,形成了我国经济安全“海峡困局”。石油运输海上通道安全变数越来越大,迫切需要研究新形势下的国际通道战略和出海通道安全。因此,打通大西南陆上出海通道,南向印度洋,突破“海峡困局”,成为中国21世纪的战略选择。

二、*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

*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国土面积11526平方公里。全州三县两市一区,除一个县外,其它两县两市一区与缅甸接壤,山水相连。国境线长503.8公里。地理位置十分显要,是连接三大经济区、南向印度洋(直距600公里)的战略结合部和经济大走廊。

1、*是我国与两亚连接的重要门户,是陆路边境对外开放的最好方位

从区位优势分析,*州位于三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和三大市场的交汇地。是我国与东南亚和南亚合作中独具优势的大西南重要门户。从地理条件上分析,有三条理由足以证明*是我国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上对外开放条件最好的方位。第一,从北方开放,经黑龙江出境连接俄罗斯向欧洲延伸,经第一座亚欧大陆桥到圣彼得堡有14000公里,路途遥遥,人烟稀少;第二,从西北方向开放,经新疆出境穿过中亚、西亚第二座亚欧大陆桥,新疆到欧洲的鹿特丹港运距也有13000公里左右,所经地区人口少,“市场”容量小,且受到“三股”势力的不利因素限制;第三,从西方向开放,西藏与南亚印巴次大陆之间有喜马拉雅山阻隔,能通行的少数几个出口海拔也在5000米左右,受制于自然条件和经济规模。而从西南方向开放,从昆明出发沿公路一天即可到达相邻国家的边境,且地理、气候条件优越,边境口岸、对外通道可以“全天候”利用。尤其从*出境经缅甸连接两亚、南向不到1000公里就可到达印度洋、安达曼海和南亚次大陆,由此,可以看到*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十分显著。

从对外开放角度分析。我国以往主要面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以沿海为主的亚太战略、欧洲战略受到挑战,特别是“马六甲困局”的警示,21世纪的亚太战略、欧洲战略应以海洋和陆地相结合,必须让海上通道及陆上通道同时参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化。*处在我国陆上通道参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

2、*是确保我国未来石油传输安全的重要战略要地

从能源地缘政治角度分析,进入21世纪,能源竞争进一步成为国家之间竞争与冲突的重要根源。在所有的能源类别中,石油是全球消费比例最高的能源。目前,世界石油消储区形成了以北美、亚太、西欧为主的世界石油消费区域构成格局和以欧佩克等为主的世界石油储产量区域格局。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区,亚太地区位居第二,西欧第三。这三个地区占世界石油消费量的近80%,其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2%。世界石油的消费区域结构与资源区域的构成严重错位和失衡,全球围绕油气资源的争夺将会更激烈,也使对原油进口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面临更大的压力,世界能源中心同时也成为各种政治力量争夺的焦点。当今,从北非的马格里布到波斯湾,从波斯湾到里海,从里海到外高加索,再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能源聚集地带。这个巨大的地理带蕴藏了65%的世界石油储量和73%的天然气储量。专家把北非—波斯湾、里海—俄罗斯称为“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而围绕着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又形成了两环世界能源需求圈,第一环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和欧洲大陆;第二环包括北美、南美、撒哈拉以南非洲、南太平洋地区。在世界能源需求圈中。从能源需求未来发展趋势及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的关系上考虑,亚太地区显得尤为重要。据预测,*年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将超过北美,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区。因此,亚太地区称为未来的“世界能源需求心脏地带”。我国作为亚太地区大国和石油消费进口大国,必须确保从供应心脏到需求心脏的安全运输通道。*州不仅处在两环能源需求圈的中心腹地,而且是在从“需求心脏地带”通往“供应心脏地带”的战略要冲。

从经济安全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在石油的需求大幅度提升。我国目前石油储备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远。中国和平崛起,只有解决好能源供应问题,才能确保成为经济强国。世界上任何国家崛起,稳定的能源供应是首要条件。对中国而言,马六甲海峡是海上石油生命线。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区,进口原油运输五分之四要通过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与中国经济安全息息相关。马六甲海峡问题的复杂化随时可能威胁中国的经济安全。规避这种战略能源运输风险,建立连接云南与缅甸的国际大通道,已经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而*是必经的要道和通关口岸。

三、南向国际大通道战略及建设方案

1、马六甲海峡风险加剧,南向大通道建设刻不容缓

20世纪80年代始,美国积极推行“两洋战略”(太平洋、印度洋),以图掌握全球16条海上要道,马六甲海峡是美国多年来志在必得的一个战略要地。如今以反恐名义摆到桌面上搞所谓《区域海事计划》,提出将向马六甲海峡派驻海军陆战队和特种部队。据分析,美国的战略意图大体是:第一,美国在马六甲海峡立足,使俄罗斯海军打消重返越南北部湾基地的想法;第二,马六甲海峡毗邻中国,是中国的南大门和重要能源供给线,马六甲海又与台湾海峡、南中国海相距较近,而只要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就将永远成为中国崛起的“绊脚石”。第三,美军进驻马六甲海峡,将使印度海军难以向太平洋一侧发展;第四,美国在马六甲海屯兵,还将使日本不得不继续服从于美国。由此可以看出马六甲海峡的潜在问题日趋复杂化,我国的石油运输“生命线”面临严峻挑战,开辟新的石油安全运输线刻不容缓。大西南陆上通道,连接云南与缅甸的国际大通道建设是不可多得战略选择。

2、滇缅陆水联运通道建设

滇缅陆水联运通道从昆明经大理、保山、瑞丽至缅甸八莫港,再沿伊洛瓦底江南下经曼德勒港至仰光港。这一条通道包括高等级公路、口岸枢纽、中转站、水路和出海港,全长2192公里。其中昆明至八莫陆路910公里,八莫港至仰光水路1280公里。目前这条通道从昆明至瑞丽陆路已有等级公路,瑞丽至八莫有便道可以通车。八莫至仰光水路分段分别已有500吨级800吨级船舶和轮船通航。通道在中国境内已有较好的陆上运输基础,缅甸境内水路也有较好的通航条件和理想的港口建港基础,是一条包括高等级公路、口岸枢纽、中转站、水路和出海港在内的陆水联运通道。该通道的开辟既可促进滇缅经贸合作,又可为大西南提供由瑞丽经伊洛瓦底江直达印度洋的出海通道。从昆明经伊洛瓦底江陆水联运通道终点仰光港至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较昆明至我国沿海各港口绕马六甲海峡至上述地区缩短3000公里。中缅双方从1996年始,已开始联合考察、堪测设计,提出一整套报告和文件以及会议纪要,但由于中途变故被搁浅。

3、昆明—仰光高等级公路建设

从昆明至仰光的滇缅公路全长1800多公里,是中国大西南与东南亚和南亚发展经贸关系的又一重要通道之一。目前,这条公路中国段从昆明至瑞丽长747公里,是320国道干线上海-瑞丽的末端,也是云南中国段最大的交通主动脉。目前除保山至*200余公里尚属二级路面外,其余段基本实现了高等级化。缅甸段从仰光到曼德勒也已是高等级公路,但从曼德勒-腊戌-木姐段需要改建。滇缅公路是中缅两国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产物。战时是我国获取国际援助的重要通道,战后又是加强两国传统友谊、开展经贸活动的重要运输线。加快完善和完成改建扩建这条友谊桥梁通道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政治经济意义。

4、泛亚铁路西线建设

泛亚铁路西线走向为昆明-大理-保山-瑞丽-缅甸腊戌-曼德勒-仰光-毛淡棉-耶城-泰国南多-帕依-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泛亚铁路西线东起我国长江之口上海港,西经缅甸伊洛瓦底江三角州东侧的仰光港后,穿经泰国、马来西亚,终点为新加坡。该线国内段,大多已建成铁路网,需要新建的路区段少。国内线有沪杭、浙赣、湘黔以及成昆铁路,昆明-广通-大理等段共3000公里。国际段缅甸境内有仰光-曼德勒-密支那1166公里。国内段只需新建大理至瑞丽的552公里,国际段只需修瑞丽至腊戌195公里,共新修747公里就可以从昆明到仰光铁路全线通轨,并从缅甸耶城与泰国的班塔纳区段连接,即可与马来西亚铁路接轨直达新加坡,投资少、见效快。此外,泛亚铁路西线由缅甸曼德勒向西可达印度,经局部完善后可延续至伊朗、土耳其、希腊穿越欧洲腹地至达大西洋岸荷兰王国的鹿特丹港。泛亚铁路西线建设开通,将形成新的第三座欧亚大陆桥,前景十分广阔。

四、泛亚铁路西线建设的意义及方案选择

1、泛亚铁路西线建设的意义

为改变我国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的原油经马六甲海峡单一运输风险,我国政府一直在寻求石油来源多元化,开辟确保我国石油供应安全保障的新战略,先后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签署了购买石油和修建输油管道的协议。但这两条管道的修建近来遭到了美国和日本的严重干扰,而且俄罗斯对我国的崛起一直怀有戒备之心,中俄安大输油管道方案被冻。依靠俄罗斯和中亚石油实现石油来源多元化的外部阻力很大。据测算,就算安大线和中哈石油管道建设顺利,从俄罗斯和中亚进口的石油也达不到进口需求的一半。从中东和非洲进石油的绝对量仍比目前要大,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的石油供应安全仍是举足轻重。避开马六甲海峡,开辟寻求新的替代性运输方式及运输通道仍然是个重大战略课题。

2、泛亚铁路西线建设的主要方案

目前国内探讨避开马六甲的替代运输方案主要是“克地峡运河”、“海陆联运陆桥”和“泛亚洲石油大陆桥”三个方案。

①克拉地峡运河方案。克拉地峡北连中南半岛,南接马来半岛,是泰国南部的一段狭长地峡,地峡以南约400公里地段均为泰国领土。该方案就在克拉地峡开凿一条运河。修这条运河就可不必穿过马六甲海峡,直接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进入太平洋的泰国湾。运河一旦开通,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程至少可缩短1200公里,大型轮船可节省2~5天时间,这对航运严重依赖马六甲的国家是件大好事。但该运河的开辟需要5~10年时间,耗资280亿美元,而且克拉地河的开通对一向受益于马六甲海峡的马来西来、新加坡等国的利益造成巨大冲击,在东盟内部形成新的矛盾和冲突,也会严重影响中国与马六甲海峡两岸国家的关系。其中最关键的是泰国政府没有足够的经费来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开工建设,而泰国南部穆斯林聚居的五个府长期以来闹独立,运河预案刚好将这五个府与国土主体隔开,可能导致国家分裂。基于这些因素,泰国政府提出折中的“海陆联运陆桥”方案,实际上就是否定了克拉地峡运河方案。

②海陆联运陆桥方案。该方案是在克拉地峡修建公路、铁路和输油管道。但该方案要求物资和石油重复装卸,公用油轮要增加一倍,该方案对我国并不合算。实际上“克拉地峡运河”方案和“海陆联运陆桥”方案还是解决不了与马六甲海峡同样的问题,因我们担心马六甲海峡实际上是担心美国卡脖子,但改道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为美国在泰国的梭桃邑、乌塔保、曼谷也有驻军。

③泛亚洲石油大陆桥方案。泛亚洲石油大陆桥方案是目前准备修建泛亚铁路进行石油运输。这是一个前景比较看好的替代运输方式。通过此方式,石油运输不仅能够完全避开马六甲海峡,而且便利,省时、省费,非常经济。只要我国进口的石油在安达曼海寻找一个有铁路的港口卸载就可以顺利运入我国。毫无疑问,仰光港就是现成的和最好最合适的港口。但泛亚铁路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方案,三条方案只有西线具备这个条件。而东线、中线没有这个条件,东线要经由几个国家,特别是中越关系复杂,而中线运距长,同样要经过几个国家,从安全的角度看很不利。尤其是辅之干输油管道建设,就更谈不上了。因此,西线方案无论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战略安全的角度讲都是最适合和最好的选择。

泛亚铁路西线的建成将形成与地缘经济关系紧密联系的国际区域经济大动脉,形成中国进入印度洋的最近通道和与西亚和欧洲的经济交往便捷的交通运输线,构成沟通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及亚欧大陆的交通运输网络,将降低我国从中东和非洲进口原油经马六甲海峡的单一风险。经比较,由昆明至瑞丽出境,经曼德勒至仰光的陆路运程2415公里,比昆明经广州绕马六甲海峡至仰光的运程7066公里缩短4651公里;从昆明经缅甸、泰国至新加坡5500多公里,比经广州、湛江出境至新加坡缩短运距3000多公里。由上海经昆明、大理、瑞丽至仰光的大陆桥总长度为4840公里,比绕马六甲海峡至仰光大陆桥缩短运程约3000公里。

五、正确定位*大发展方略

1、*在中缅关系、经贸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是我国大西南的重要门户,不仅是连接三大经济区的交汇地点,而且是连接云南与缅甸国际大通道、南向印度洋的经济走廊和关键枢纽环节,所处的地位在中缅两国关系、两国经贸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维护中缅两国的传统友谊健康发展,首先巩固好、发挥好*这块桥梁和纽带非常重要。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在中缅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重视充分发挥*特殊的地缘关系和人文背景,增进两国边民的友好往来,巩固中缅两国的世代友好关系。*在中缅关系以及在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和南向印度洋的发展战略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必须站在时展、历史和现实的战略高度,重视发挥*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同缅甸的友好合作,积极推进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区域合作,南向印度洋战略合作争取主动权。

自古以来,中缅两国亲仁善邦、共饮一江水,“胞波”情谊深。老一代两国领导人精心培植的传统友谊,政治互信基础,虽经几度风雨,特别是缅甸政府几经动荡,中缅关系一度受损,但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根基牢固,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未受破坏。当前影响两国关系因素固然来自外部势力的干扰,但两国边境存在一些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的影响不能忽视。加强中缅关系事关重大,发展经贸关系优势互补、加强双边合作利国利民,建设连接两国的国际大通道将给两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但当前缅方对大通道建设犹豫不决,特别是中缅陆水联运通道建设方案最先是缅方提出来的,但后来经两国联合考察组共同考察、堪测设计、万事俱备,只差签订协议,缅方却突然变故。泛亚铁路西线建设方案,缅方采取消极态度,不积极、不支持。我认为关键的问题是缅甸对我国发展崛起强大产生担忧和顾忌,要消除这些心理障碍,工作重点在边境、在*。

*不仅仅是开展两国边民商贸活动、人员交往、维护两国传统友谊等传统意义上的桥梁和纽带,而且是开展更高层次的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共同融入世界经济伙伴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资源需求和市场需求,连接云南与缅甸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势在必行。全面提升*的战略地位,大力支持和重视*加快发展是消除缅方心理障碍的关键一环,也是用和平崛起的战略和理念影响缅甸,带动缅甸共谋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充分发挥*对缅关系的特殊地位,树立和平合作、共谋发展的形象,尽快启动连接两国国际大通道建设,使两国关系、经贸合作适应新的形势发展新要求。

2、发挥*区位优势,定位*发展方略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东北与中国毗邻,和云南*山水相连,城镇相接,村寨相依,田地相间;西北与印度、孟加拉国相接;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是连接东南亚与南亚的必经之地,也是我国进入印度洋的捷径,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缅关系在我国周边关系特别是东南亚、南亚之间的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它国家不可比拟。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缅甸作为东盟成员国之一,地处连接南亚与东南亚两大板块的战略要冲,又是我国通向印度洋出海口的最便捷的陆水通道。缅甸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在陆地构成了我国构筑周边安全地缘战略依托东南亚和南亚两大板块的结合部黏合剂,在海上可成为我国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向东可经安达曼海监控和影响马六甲海峡的态势,掩护我国南海地区维护我国的正当利益;向西可经孟加拉湾直下到被称为世界海权“心脏”地带的印度洋,建立并保障我通向中东地区和非洲战略资源供应通道,通过我国在印度洋的存在,实现对大国行为的影响。当前,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加强和深化中缅关系是我国实施“两亚”和南向战略的关键和任务。

*要适应新形势下中缅关系的发展,必须立足贯彻“睦邻、安邻、富邻”、“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外交政策,全面推动中缅睦邻友好关系和推进和平崛起战略,打造中缅友谊桥梁,连接“两亚”,南向印度洋的发展平台。为构建这一发展平台,*州委州政府提出了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基础、调整结构、建立支柱、打造品牌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和发展措施,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地缘政治需要出发,将*建设的目标放在多功能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枢纽中心进行战略规划和战略建设。构筑包括通道、信息、经济、贸易、旅游、科技、文化、生态与环保、金融、能源、产业、禁毒和友谊等功能齐全、系统完善的发展平台。

—通道功能。以大通道战略为主线,推动“昆明-*-曼德勒-仰光”国际大通道经济走廊、政治走廊建设,促进这一承载多功能经济效应,提高*的综合发展能力和对内对外吸引力、影响力的战略工程建设步伐。

—信息功能。开创经济走廊信息化建设,实现*-缅甸信息走廊与“电子东盟”接轨,以适应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以信息化推动*内连外接的良性互动。

—经济功能。依托*的区位优势和特色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构建开放型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创建沿边开放经济增长带,构筑内连外接的贸易、加工、仓储、交易中心平台。

—贸易功能。以外贸兴州为动力,加快*以中缅贸易为托,黏合三大市场,构筑中缅、中印、中孟贸易的中转站和集散中心。

—旅游功能。以旅游活州为开拓,开拓*-缅甸-印度-孟加拉国际旅游网络建设,提升*旅游多功能和国际化建设。

—科技功能。以科技兴州为核心,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促进次区域经济合作,使经济走廊科技化。

—文化功能。充分利用*民族文化优势,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充分利用中缅历史文化背景、两国传统友谊和民族情结发挥*民族“歌舞之乡”、“孔雀之乡”的丰富内涵,扩大外延,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具战略深远意义的多元文化发展,承接中缅、中印友谊桥梁,为黏合三大市场服务。

—生态环保功能。高度重视和建设生态环境,为建设和实现美好家园保障绿色物质基础;为建设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园艺园林绿化城市体系创造条件。加快实施美好家园战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人士到*旅游、居住、开拓事业,促进次区域经济合作和经济走廊建设。

—金融功能。建立中缅两国金融关系,加速两国间各种贸易结算便利化,确保两国货币兑换汇率。

—能源功能。在加快实施连接云南与缅甸国际大通道建设,积极推动铺设从仰光到昆明的输油管道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能源运输的同时,大力开发*电力资源,实施州电外送和参与联网西电东送,构建能源走廊经济体系。

—产业功能。发展经济,改善各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是边疆稳定民族团结以及中缅关系良性发展的基础。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面向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加工业和工业加工园区建设。要以生产开发、产业开发辐射和带动两国边沿不发达封闭地区各民族摆脱贫困。加强两国间国际产业发展合作。

—禁毒功能。*是全国全省禁毒工作的主战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与缅甸罂粟种植区金三角相近,流入境内的占全省的40%以上(云南占全国的40%以上),大宗案件占全省的40%以上,危害严重。多年来,*各族人民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禁毒抗灾,堵源截流,持续斗争,年均抓获各类案件在1230起以上,缴获2301.835千克以上,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健康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承受着极大的牺牲和灾害。要以维护中华民族的健康安全的利益出发,高度重视*的禁毒工作,建立完善的禁毒机制,探索与缅方的合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危害根源,为全面推进中缅经济合作门路开道。

—友谊功能。充分利用*这块地理、人文环境,构建中缅友谊走廊,促进中缅两国民间交往、文化交流,通过共建友好纪念馆、民族文化馆等软硬件建设,广泛传播友谊,架设起中缅合作、连接“两亚”、南向印度洋,连接中东和非洲,西向西亚连欧洲的桥梁。

通过上述13大功能的优化组合和协调发展,提升*的综合发展能力,以适应中缅两国关系发展需要,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需要,适应“两亚”关系和南向战略需要。

六、加快大西南国际大通道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地区经济合作,沟通中国东南亚和南亚三大市场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国内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下,加快大西南通道即连接云南与缅甸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势在必行。几年来虽然缅政府始终认为中缅两国友好,缅甸离不开中国。但是在连接两国国际大通道建设,建立更深的经济、贸易关系等方面举棋不定。其中主要原因是缅军政府受“中国威胁”论影响,一方面担心与中国加深经济贸易合作,对其政治基础和生产关系受冲击,动摇他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受担心国门大开导致资源流失等等狭益意识左右,对两国经济贸易合作、建立更进一步的经济关系产生影响,导致有利于两国人民共谋发展,共享利益的连接云南与缅甸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始终未能提到协定日程。当前,缅甸的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对于加深中缅两国关系,强化双边经济贸易等多领域的合作有利。缅政府国际上受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和政治打压,需要我国在外交上支持、经济上扶持。现阶段是我国抢占缅市场,在地缘政治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的最佳时机。近来,缅政府主动提及连接两国大通道建设的事宜,今年4月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访缅期间,与缅方签署了21个协议。其中一项就是缅甸腊戌至木姐铁路可行性考察换文,为两国大通道建设奠定了基础。5月份,*州贸易考察团赴缅考察时,双方交换了大通道建设事宜。启动大西南陆上通道即连接云南与缅甸的国际大通道建设的时机已经来临。我们要抓住机遇,切不可丧失机遇,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站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高度,发展战略性的中缅关系。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实施区域经济合作,加快沟通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过程中更多的重视缅甸的地位和作用,加大两国间的经济政治交往,包括项目建设援建等多领域的合作。尽快启动协作谈判机制,达成协议,加快实施大通道建设。

2、云南省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在实施中国即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云南省先行先试计划中,首先考虑和安排连接云南与缅甸的国际大通道建设项目。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更深层次的审视云南国际通道建设战略,调整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规划实施行动方案,为连接云南与缅甸的国际大通道建设项目迅速摆到议事日程,创造条件,促成中缅两国国际大通道建设项目尽快达成协议,抓紧和优先启动泛亚铁路西线方案。同时在加快完成泛亚线路前期工作的同时,本着先易后难,铁路、公路、陆路、水路并举的原则,迅速启动开工滇缅公路(320国道)高速公路,保山-*段建设工程建设。

3、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云南省,尽快就铺设从仰光到昆明的输油管道和在*境内或在其它适合的西线所经州市建设中型或大型炼油厂进行可行性研究。

4、*的发展与中缅关系重大,与“两亚”战略和南向战略攸息相关,建议省和国家应从国家地区战略、地缘政治战略角度进行考虑,在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上作为区域合作的前卫工程和工作进行统筹规划,重点实施。

5、*是我国大西南国际大通道的重要门户和陆上开放的前沿阵地,建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应对*的发展重点支持,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城市化建设和口岸体系建设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6、加强*与缅甸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问题、艾滋病问题、边境国际犯罪问题,包括地下经济、贸易逆差问题等等都是中缅两国特别是边境地区共同应对的问题,建议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解决。同时,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和专项资金安排。

改革开放以来,*是云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桥头堡、试验示范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世界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所处的位置不仅是云南乃至大西南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而且成为全国对外开放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前沿阵地,成为南向走向印度洋的前沿阵地,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石油安全的保障线。*年是中缅两国在*州芒市举行边民联欢大会50周年,*州委、州政府将举办旨在加深两国边民的友好往来和和睦相处,巩固中缅两国现已存在的传统“胞波”友谊的纪念活动,进一步塑造中国和平友好的形象,以此增强中国在东南亚、南亚的影响,在国内外的影响,推动“两亚”和南向战略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