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11-29 05:45:00

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为全面了解我县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深入研究与时俱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根据县委部署和要求,4月初至5月中旬,县委组织部成立调研组,分四个专题对我县农村、企业、社区社团和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主要采取走访、座谈、发放调查表、面上分析等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共走访党员干部群众289人,召开各类座谈会35个,参加座谈人数258人,发放调查问卷1150份。通过调查,基本掌握了我县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重点了解了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并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基本情况

到2002年底,全县共有基层党组织907个,其中党委建制的52个,党总支建制的28个,党支部建制的827个。基层党组织中,乡镇党委16个,行政村党组织169个,企业党组织296个,街道社区(居委会)党组织38个,机关及各类事业单位党组织215个,产业协会等其他类型党组织11个。全县共有党员18549名,其中农村党员8285名,企业党员3652名,社区党员1686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3720名,流动党员等其他类型的党员1206名。近几年来,县委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来抓,坚持夯实基础与不断创新相统一,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分类指导与争创特色相配套,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载体和抓手,采取有力措施,使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有力地推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农村,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和基层组织集中教育整顿;以“三级联创”为载体,实施了以争创“六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为主要内容的星级评估动态管理;全面启动了以提高村干部素质为重点的“素质更新工程”;以配强班子为目标,认真抓好乡镇、村两级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以整合资源为目的,有效实施乡镇、村区域调整和农村基层组织设置调整;以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推行民情日记、全程办事、党务政务公开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农村基层组织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有力地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在企业,加大了选派党的工作员力度;采取多种灵活形式抓组建;开展了先进基层党组织与非公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使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党的力量进一步壮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影响力明显提高,基本完成省委提出的“三年两目标”任务。在社区,实施了社区居委会格局调整;开展了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加社区建设和服务活动以及县级机关部门与社区结对共建活动;公开选拔和下派了一批社区居委会干部等,使我县社区框架初步构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基本建立,社区功能逐步强化。在机关及事业单位,经常性地开展机关思想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开展了规范化支部创建活动,机关党建工作水平不断规范和提高。在党员队伍建设上,开展了“实践‘三个代表’,争当时代先锋”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示范户、先锋楼和党员责任区活动;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党员百分考核制度,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二、全县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党的十六大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这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对照十六大精神和省、市委要求,对照县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我县基层组织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基层组织的体系和格局不够完善。

党的基层组织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农村、企业、社区、社团、机关、学校等几大块的党建工作相互联系,削弱了任何一块,都会影响基层组织建设的全局,而同一领域的基层组织也应该是一个科学、严密的体系,并且要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格局。从我县基层组织的体系和格局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基层组织设置与有效发挥党组织功能不相适应。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党组织作用和功能的发挥,影响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进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这一问题和矛盾在农村和社区党组织建设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党员队伍的结构变化,使农村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党支部、以生产组为单位设立党小组的传统建党模式和“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的单一管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一是行政村区域调整后,村级区域特别是中心村规模成倍扩大、社会事务更加繁重、党员人数急剧增加,村党支部已难以适应领导新村改革发展及担负起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据统计,全县169个行政村中,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上的村就有31个,其中党员人数在100人以上的村有6个,在全县已占了近1/5的比例;二是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各类新经济组织如产业协会、专业经济合作社的兴起,一些农村优秀人才中的党员正在从村党组织管理格局中慢慢脱离出来,他们跨出了行政村区域的限制,以产业的分类而集聚,村党组织逐渐放弃了对他们的教育管理;三是农村党员从业结构的多样化,使处于不同阶层、不同类别的党员开展活动的方式以及发挥作用的途径有所不同,村党组织难以实施分层分类的个性化教育。尽管前段时间,我们通过试点对农村基层组织的设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升格了9个村党委和村党总支,组建了2个协会党支部,使农村基层组织的设置有了新的突破,但全县面上的实施还不够广,一些配套的工作运转机制尚未健全。在社区,尽管已初步形成“镇党委—街道党委—社区(居委会)党支部(总支)”的格局,但街道党委由于没有专门定职、定编,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明显不到位,街道党委管理社区党支部的模式与镇党委直接管理的模式纯属“换汤不换药”。

2、新领域中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显得薄弱。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迅速发展,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了极其重要的比重。同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社区和社团组织在城市化建设和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按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求,新的单位和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始终不留“空白点”。但是,在这些新的工作领域中,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党建工作还相当薄弱。在非公企业,通过近三年的扎实工作,党组织的覆盖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党员数量有了一定的增加,党建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已基本完成了省委提出的“三年两目标”任务。但是,前几年的组建工作重点主要放在职工50人以上的企业,从全县非公企业总体情况来看,党组织的覆盖面还不高,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党组织的组建率还相当低。据统计,全县非公企业党组织数占非公企业总数的比例仅为12.3%,党员总数占非公企业员工总数的比例不到4%。同时,前三年的工作也主要集中在组织覆盖上,党的工作覆盖还远远没有到位,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或者没有党员的企业,党建工作可以说还是空白。另外,由于企业党员流动性大等一些不确定因素较多,已组建的企业党组织稳定性较差,随时可以出现“边建边瘫”的现象,这对我们壮大非公企业中党的力量提出了严竣的挑战。在社区,以三大镇为重点的街道社区(居委会)党组织已基本建立,但由于组建时间不长,工作基础相对较差,机制不健全。同时,由于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主体意识不强以及社区干部能力素质低、工作经验欠缺等方面的因素,制约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在新社团组织,党建工作更显薄弱。据统计,全县仅民政局登记注册的社团就有59个,但没有一个社团建立党组织,党建工作要覆盖这一阵地,保证社团的健康方向,任务还十分繁重。

3、开展党建工作的物质保障基础还不牢固。扎实有效地开展党建工作离不开物质基础的保障和支撑。从我县情况来看,这一问题还比较突出,基层组织建设的经济后盾还不牢固。在农村,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相当差,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下,“有钱办事”以及“有钱办大事”这一“老大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一直遏制着基层组织建设。据统计,全县169个行政村,人均可支配资金在50元以下的薄弱村有13个,占7.7%,其中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有7个,已成为典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这些村连村干部报酬和办公经费等村级基本运行经费都难以落实,更谈不上有精力和实力去抓党建工作,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明显削弱,有的甚至处于瘫痪状态。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受到企业经济的影响和业主的制约也十分明显。凡是经营状况较好或业主重视的企业,党组织的组建情况就比较好,经费基本有保障,党组织开展活动比较正常。反之,经营状况较差或者业主不重视的企业,党组织难以组建,即使组建了也难以从经费等方面保证党组织开展正常的活动。在社区,尽管通过县拨款、镇配套以及县级部门与社区共建结对活动等措施,落实了一部分资金用于社区建设,但由于社区基础较差、自转功能不强以及缺乏按市场化运作来兴办经济实体的能力等因素影响,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还较低,党组织开展活动的经费难以保障。

(二)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不够有力。

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和与时俱进的观念对自己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进行认真的审思,放松了自身建设,致使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1、部分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战斗力不强。一是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高。目前,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普遍存在学习自觉性不强、学习制度不落实等问题,整天忙于事务,放松了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的学习,理论层次不高,业务不精通,特别是既懂经济又懂党务的复合型干部更少。二是领导方法和领导水平欠缺。部分领导班子执行党内制度缺乏,特别是在发扬党内民主、执行民主监督方面做得不够,逐渐失去了党员群众的信任;部分领导班子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的意识和精神;部分领导班子作风不深入,联系党员和群众少。三是班子配备结构不合理。有些基层党委对支部建设不够重视,把一些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同志安排到支部班子中去,存在应付和凑数现象。调查中发现有一家企业支部书记由业主的私人驾驶员来担任。

2、党组织的活动方式有待改进。在多种经济成份同时发展,利益分配多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党员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呈多样化趋势,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大大增强,面对这种形势,有的基层党组织感到束手无策,不能顺应形势的变化来改进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方法。一是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一些基层党组织不能正确把握党员的思想脉搏和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都是采取开开会、学学文件、读读报、组织讨论等正面灌输形式,枯燥乏味,时间一长,党员就慢慢地失去了兴趣。三是时紧时松,缺乏经常性。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全年的活动没有一个系统的安排和科学的计划,随意性很大,上级组织有布置时抓一抓,没有任务就不活动。调查中发现,有的支部一年只活动1—2次。四是不注重结合,缺乏有效性。有的基层党组织没有紧密结合中心工作开展活动,而是就活动搞活动,搞单打一,严重脱离实际,使党组织活动失去了生命力,效果不大。

3、党员管理工作不到位。一是党员发展工作不到位。近几年来,全县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的速度明显偏慢,力度不大,特别是行政村党组织,由于农村优秀人才的外出经商务工增多等原因,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趋势于萎缩,给党员发展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少数村党组织已多年未发展党员,从而导致农村党员严重老化,村党支部班子后继乏人。据统计,全县行政村中,5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支部有16个。99年以来,全县共发展新党员只有1409名,平均每年发展352名,明显低于上级按党员比例对我县提出的每年发展500名的指导性指标要求。同时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发展新党员时,不注重质量,凭关系发展,致使一些像非公企业“家庭化支部”的出现。二是党员日常管理滞后。随着党员从业结构的变化,有的基层党组织没有应对新的形势及时调整党员的管理方式,而是仍然采取“一锅煮”的方式对党员实施“一刀切”的管理,特别是对下岗职工、离退休和流动党员缺乏针对性的管理办法,想不出有效的措施,听之任之,使相当一部分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党员找不到组织,组织找不到党员”的情况时时发生,从而影响了党员作用的发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三是党员“出口”渠道狭窄。调查中发现,除机关党支部外,其他行业的基层党组织普遍没有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开展两年一度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即使搞了评议,也是讲情面多讲原则少,你好我好大家好,评议走过场,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更小。据统计,90年以来,全县共评出不合格党员95名,处置56名,每年处置的不合格党员不到0.05%。有的党员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不交纳党费,不过组织生活,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就很难被清除出党员队伍,严重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纯洁性。

(三)党建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1、党建工作的目标机制不够健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基层党组织过分注重了经济建设,相对忽视了党的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一定程度存在。在制订党建工作目标时,没有与经济工作目标同步考虑,同步实施,而且党建工作占整个单位工作考核的比重较低。在考核时,有的基层党委把支部党建工作考核情况索性搁置一边,以经济工作来衡量整个单位工作的好坏。

2、党建工作领导机制缺乏合力。一些基层党委和党支部在抓党建工作时,明显存在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不到位,党建工作光靠几个党务工作者在抓,工作形不成合力。同时,基层组织建设的内涵很广,一些党务工作者想把各项工作都做好,但有余而力不足。辟如说,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光靠党委组织部门去抓,是不可能抓出大的成效的。

3、党建工作落实机制比较疲软。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抓党建工作时只停留在开会、发文件等工作布置上,抓落实不到位,所谓的平时检查、督促只是发发通知、听听汇报,检查工作走过场。年终考核与干部的使用、奖惩和经济利益挂钩不紧密,考核结果只是“路边花”,只能起到装点门面的作用。

4、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相对滞后。一是工作指导滞后。一些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委不注重工作总结提炼,不善于认识和把握党建工作的规律,不能对党建工作形成规范性的意见,盲目做工作,工作指导滞后。二是工作创新载体少。一些基层党组织只能适应被动的应付,上面布置什么做什么,而不能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单位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工作载体少、抓手少。三是工作难点突破少。一些基层党组织不能或不敢去面对和突破一些新的热点难点问题,畏难思想严重,办法点子不多,当然成效也不明显。如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农村党员严重老化、外资企业中党建工作渗透、社团党建及疏通党员出口等热点难点问题上始终没能取得新的突破。

三、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在新形势下,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抓住重点,主攻难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在统一思想认识、完善工作格局、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和改进工作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一)强调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把基层组织建设放在大的背景和更加突出的位置去思考。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全县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出发,从基层和基础着眼,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要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统领地位,把握灵魂,自觉增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基层组织建设的坚定性;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围绕主题,自觉增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责任感;深刻理解与时俱进的思想,掌握精髓,自觉增强推进组织工作不断创新的时代感。要努力克服重经济轻党建的偏废思想,克服党建工作是软任务抓不抓不重要的无所谓思想,克服党建工作抓不出成效的畏难思想。具体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达成共识:

1、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政治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最充分最广泛地调动和凝聚一切积极因素为之奋斗。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切实履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积极运用组织力量,实现党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2、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组织需要。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广大群众是通过基层党组织了解党、认识党的。群众往往从党组织的工作和周围党员的表现来评价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到基层党组织是否有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能否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关系到能否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因此,只有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切实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才能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3、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是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县委十届十三次全会扩大会议提出了今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总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7%,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较大幅度地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要实现这些目标,迫切需要组织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基层、植根群众,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组织保证作用。

(二)把握组织工作的系统性,把基层组织建设放在更加完整的格局中去运作。

1、系统配套,着力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进行新的架构。

当前,要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影响力以及因地制宜、适度推进的原则,以农村和社区为重点,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进行积极探索和改进。

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目标要围绕建立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结合,动态调整,覆盖整个农村的党组织设置新格局。一是纵向到底。要形成乡镇党委——中心村党总支(党委)——行政村党支部的垂直组织网络。乡镇党委通过中心村党总支(党委)起到对行政村党支部的辐射作用,调整乡镇党委的管理幅度,增强乡镇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二是横向到边。就是要增强农村党组织对各个领域、各种组织的领导和控制力,扩大辐射面,增强影响力,做到哪里有新单位、新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三是纵横结合。要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努力做到党组织与经济组织同步设置、同步转轨、同步运转,新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做到哪里,始终不留“空白点”。根据以上格局要求,我们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①对部分村党支部适时升格。进一步总结前段时间我县试点的成功经验,对党员50人以上和100人以上的行政村,原则上升格为村党总支或村党委,升格后的村党总支(党委)隶属于乡镇党委领导。村党总支(党委)下设若干党支部。下属党支部设置要尽可能打破居住区域界限,按照党员从业结构来设立传统农业、特色农业、个私经济(含商业)、老年党员、综合等3—5个支部。产业结构单一、区域较集中的村,仍可以党员居住区域为单位设立党支部。下属党支部书记一般由村党总支(党委)委员兼任。②组建跨行政村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产业比较发达、产业中党员人数较多的乡镇,可在该乡镇范围内,依托产业协会或专业经济组织,按党员从事的产业如早元笋、青虾、畜禽等,建立产业协会党支部,以利于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开展各类组织活动,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协会或专业组织党支部隶属于乡镇党委领导。③重新划分党小组。要根据各党支部的设置和党员的从业情况,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作用类同和党员自愿的原则,可以同样按照支部设置的方式对党小组进行重新划分,也可以按照党员发挥作用的不同划分为带头致富组、政策宣传组、治案调解组、老年娱乐组等,使党小组开展活动更有较强的针对性,广大党员也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特长较好地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和时代特色。在调整农村基层组织设置的同时,要及时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重新制订各类党组织工作职责,明确任务,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确保新设置的党组织功能的发挥。

对社区,要着重理顺组织管理体制。一是要按照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建立“县委——镇党委——街道党委——社区党总支(支部)”的三级管理模式,以街道党委管理为主;二是要根据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对街道党委升格为副局级单位,由县委和镇党委双重管理,以镇党委管理为主,实行定编、定职、定权,提高街道党委的功能;三是按照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原则,对党员人数较多的社区党支部升格为社区党总支。

2、突破难点,化大力气提高新领域中党的影响力。

(1)立足巩固,扩大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建工作覆盖面。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乡镇党委要巩固“三年两目标”成果,继续重点抓好职工100人以上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和职工50以上企业发展党员工作。同时,把工作重点及时转移到职工50人以下的非公企业以及外资企业中来,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要认真贯彻浙组[2003]1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把党的工作覆盖到各个企业。具体可以乡镇、街道以及行政村、社区、开发区、工业园区、专业市场、行业协会等单位党组织为基本覆盖单位,在全县实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全覆盖。

(2)健全机制,切实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要着眼于打牢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抓紧抓实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突出抓好社区领导班子建设。通过民主选举、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机关下派等途径,把那些政治素质好,熟悉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员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来;要加强教育培训和管理,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整合社区组织资源,健全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3)拓宽领域,抓紧做好新社团组织的党建工作。新社团组织党建工作是我县基层党建工作一个全新的领域,也是最薄弱的一块工作。我们要认真抓好省委《关于加强新社团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试行)》的贯彻落实,重点抓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尽快建立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覆盖面。在去年和今年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做好在新社团和中介机构中党组织的组建工作,对专业工作人员或从业人员中党员人数符合建党组织条件的,一律要按规定建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县委或镇党委也要指派或明确党建工作联络员,负责做好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二是明确新社团党组织职责,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按照新社团的不同特点,制定各类社团党组织的职责,明确任务。

3、夯实基础,保证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1)以扶持经济薄弱村为重点,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当前,要抓住“先锋工程”建设这个契机,以扶持薄弱村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新的突破。一是认真制订集体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规划。要认真摸清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以及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积极寻找新的发展路子,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二是广开门路,多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具体可以通过盘活集体存量资产、兴办三产、合理开发本地资源、招商引资、有偿服务等途径,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同时要加强村级集体资金的管理。三是要加大对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对集体经济薄弱村,要重点进行政策扶持、资金扶持、工作力量扶持。要帮助村引进开发性项目,减免有关税收和其他费用;县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村级开发和村干部的工资报酬;要落实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县级部门进行结对帮扶,从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为村里提供帮助。同时,县委和乡镇党委要安排得力的干部到薄弱村帮助工作。

(2)以规范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为抓手,落实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必要的经费。首先,企业党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以“作为”换“地位”,争取业主的重视。其次,要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以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求得活动经费的正常运行。建议县委抓紧出台《关于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对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地位、职责以及党组织活动经费列支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明确,使党组织开展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第三,要因企制宜,多渠道落实活动经费。对经营状况好或业主重视的企业,每年可从企业中列支一部分相对固定数量的经费;对经营状况较差或业主不重视的企业,可以通过乡镇党委下拨一点、企业列支一点的办法解决;对以工业园区为单位建立联合支部的企业,在协商的基础上,可按照一定比例,向各企业分摊解决。

(3)以增强社区的自转功能为着力点,切实加大社区建设资金投入。一是县、镇财政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前两年县财政拨款、镇配套以及县级部门结对共建的基础上,今后的几年里,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县委、县政府要出台规范性的文件、政策,把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列入行政经费预算。县、镇财政可将政府用于绿化、环保、市政等方面的专项经费相应拨给社区,实行“条费块转”、定向支出。二是按照“因区制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鼓励社区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和服务性经济组织,形成依托城区、拾遗补缺、形式多样、经营灵活的社区经济特色,逐步增强社区的自转功能和社区党建工作的经济后盾。三是建立社区建设发展基金。可通过政府财政拨款、社会募捐、个人捐助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建立社区建设发展基金,以保证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机关党组织要教育在职党员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加大对社区资金的捐助力度,县里对机关在职党员的捐款数量可以确定一个最低的额度。

(三)突出组织功能的关键性,积极构筑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平台。

1、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一是要重育。要加强对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健全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二是要精选。抓住换届契机,采取“三推双考”(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和文化知识考试、组织考察)等形式,引入竞争机制,把一些素质好、能力强、群众信任的同志选配到领导班子中来。三是要严管。要推行规范化管理,用严格的制度约束干部;要强化考核,提高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做到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

2、切实改进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一要增强针对性。组织活动的内容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党员的思想工作实际,增强针对性,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使活动内容能入耳入心入脑。一是与加强党性修养相结合。要把准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思想脉搏,围绕他们所思所想,针对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疑点和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二是与提高党员能力素质、解决党员实际问题相结合。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拓宽视野,更新劳动观念,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党员致富、帮富能力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企业党组织要把提高党员业务技能、更新就业观念、促进企业发展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社区党组织要把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调动党员参加社区建设和服务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机关党组织要把增强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和服务本能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三是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支部活动要紧紧围绕本单位本系统的工作生产实际来开展,才能有意义、有价值。二要体现时代性。随着党员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这就要求活动把理论灌输与形象教育结合起来,把单向灌输与双向交流结合起来,把常规教育与电化教育结合起来,把学与做结合起来,把推行民主科学管理与组织活动结合起来。可以运用网络手段,建立网上支部、网上学校,开辟网上课堂,及时对党员宣传教育,并辅之以定期交流研讨,严格的考核等措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三要注重实效性。要充分考虑党员的差异性,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党员所处的工作环境和岗位的不同来开展活动。一是小型。以党小组活动为主,这样人员易集中,活动内容更有针对性,效果好。二是分散。可在保证活动质量的前提下,按照“三定三不定”的原则,即定标准、定内容、定活动次数,不定时间、地点和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既能节约时间、人力和物力,又能保证活动的时效性。三是分类。可以根据党员行业等不同类型,先进、后进等不同层次,以及新老党员等不同情况,分类活动,有利于提高实效性。四是业余。就是尽量不占用工作和生产时间,这样既不影响中心工作,又能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3、强化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一是要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坚持质与量并重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把党员发展工作列入支部任期目标考核内容,严格考核。特别是对多年未发展党员的支部,要进行重点督查和通报,强化支部书记的责任意识;要认真制订发展党员工作规划,继续落实发展党员“三册”(入党积极分子名册、培养考察名册、新党员名册);要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从源头上保证新党员的质量。二是要加强党员的日常管理。要坚持“”、党员学习、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加强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同时,要根据党员的年龄、文化程度、专业特长、行业特点等进行合理分类,对机关单位党员、事业单位党员、生产一线党员、干部党员、普通党员、在职党员、无职党员等等,制定出不同作用标准和量化考核办法。要着重加强对流动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的组织管理,使各类党员始终处于党组织的监管之下。三是要疏通党员出口。要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党员意识、先进意识。同时,以此为契机,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加大处置不合格党员力度,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四)注重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党建工作新机制。

1、不断优化融党建工作、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于一体的目标机制。建立健全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体系,必须把不断优化目标体系放在首要位置。不论是制定班子建设目标、后备干部培养目标、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目标、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还是制定经济发展目标、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等,都要本着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两个建设一起抓、两个目标一起订、两个规划一起作、两个成果一起要”的原则,横向上突出目标体系的整体性,把经济建设、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纵向上强调目标运行的连续性,做到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目标同步下达,措施同步到位,考核同步进行,奖惩同步兑现,充分发挥目标体系的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和激励功能。

2、建立健全层次分明、责任明确、上下贯通的党建工作领导机制。基层党建工作既是一项基础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只靠一个部门是不可能做好的,要成立专门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综合协调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能作用,打整体战,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体系和执行体系。县委要建立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抓党建工作,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可设在县委组织部。在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和具体指导下,实行分工负责,涉及到哪个部门分管的工作,由哪个部门负责,形成党建工作办公室专门抓,各相关部门配合抓,协同作战,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3、逐步完善监督与激励有机结合的工作考评和推进机制。上级党委对基层党组织任期目标和党员年度目标的进展情况,要切实抓好督促检查,采取工作例会、座谈会、协调会、经验交流会、明查暗访、情况通报等形式,强化督查,月小结,季检查,半年初评,年终总评,搞好检查验收。要合理制定考核标准,要充分考虑到影响目标完成的各种因素,尽量以量化的形式,突出考核的可操作性。如乡镇党委一定要把农村党员的发展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情况,以量化的方式列入村党支部任期目标考核内容。要注重考核的经常性,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起来,制定一些阶段性的考核计划,便于随时掌握目标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目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把考核结果与奖惩对接起来,把完成目标的优劣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充分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要依据信息控制原理,健全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信息网络,及时进行反馈,以便修正和调整目标管理的内容与运行,使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始终良性运转。建议县委进一步完善乡镇、部门党建工作责任制,继续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责任。

4、着力建立基层党建工作创特色、求突破的创新机制。一是抓试点引路。针对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些难点、热点和重点问题,要通过试点引路的方法,进行重点研究和探索,以求在某些层面取得突破,用于指导工作。二是抓示范辐射。基层组织建设面广量大,任务繁重,工作中要突出重点,农村、企业、社区社团、机关、学校等各个领域中都要抓好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引导和辐射作用,推动面上工作。三是抓总结提高。要及时总结试点及基层党建工作中的新鲜经验,找出工作规律性并形成理性认识,强化理论指导作用,不断推进组织工作上水平,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