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研究

时间:2022-09-20 08:49:40

新文科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新文科建设,旨在突破传统文科的教育模式和思维定式,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学习的机会,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立完善的新文科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该文首先对新文科的特征做出了介绍,然后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新文科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新文科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新文科;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也纷纷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应课程体系。新文科人才培养通过学科重组、文理交叉,促进了多学科的融合与创新发展,其本质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新文科建设,加强新文科人才培养,必须全面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建设新文科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新文科的特征

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1]。2021年,教育部公布了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建设在我国正式开展[2]。与传统文科相比,新文科具有显著特征:一是战略特征。新文科人才培养要站在战略高度,以培养时代新人为主要任务,要强化价值引领,服务于国家层面的全面深化改革[3]。二是创新特征。新文科是对传统文科的优化和升级,是对人文社会领域的突破和创新,是不断调整和发展的。三是融合特征。新文科建设要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来培养新时代人才[4]。

2应用型本科高校新文科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2.1新文科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新文科人才培养的基础

新文科是在传统文科基础上通过文理交叉重组,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学习资源,也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为实现教学培养目标、培养高质量人才而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质量管理的系统,具体包括教学目标体系、课程设置体系、师资力量体系、教学评价体系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新文科人才培养,不能在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进行,需要促进专业优化升级,注重各学科课程的交叉融合,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促进人才质量的提升[5]。

2.2传统的文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已经不再符合新时展需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而在传统的文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下,各学科之间具有明显的划分界限,更加注重专业培养,学科建设的任务清晰,缺乏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通。因此,传统的文科教学很难培养跨专业综合型人才,这种模式已经不符合新时展的需要。

2.3是转变传统重理轻文观念的保障

新文科人才不仅要具有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通过跨专业融合教育,获得批判性思维和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组织管理以及协调社会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培养文理融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能够逐渐转变传统重理轻文的观念,促进文科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新文科人才。

3应用型本科高校新文科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路径

3.1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与新文科人才培养的融合

新文科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总体目标是培养时代新人。具体来讲,新文科建设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6]。这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课程思政建设是一致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新文科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实现新文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就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与新文科的融合。将新文科人才培养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就要积极推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新文科培养的是应用型,综合型人才,课程思政教育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和课程性质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不仅要注重与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融合,更要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实践课程当中[7]。新文科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是相通的,要充分利用课程思政的价值塑造和道德培育功能,实现新文科建设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达成新文科建设培养时代新人的总体目标。

3.2优化课程设置体系

新文科背景下的课程设置体系,要以能力本位理念为基础,进行专业优化,实现课程质量提升,打造适合新文科教育变革的课程体系,培养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一方面要夯实基础课程,如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类的基础课程,为跨专业学习奠定基础[8]。另一方面要在培养计划中设置核心课程,发展新兴学科,实现学生的常规就业。还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跨专业理念下,构建立体化的选修课程组群,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工科与文学融合的新媒体课程、医学与文学融合的生命伦理学课程、农业与文学融合的农业经济学课程等,培养学生跨专业的应用能力。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进一步丰富学科内涵,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明确,从而有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3.3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力量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起关键作用。在新文科背景下,以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要做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选拔工作,既要有理论教学的能力,也要有实践教学的素质,重点选拔那些具有实践经验背景的教师人才[9]。其次要强化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以新文科培养目标为导向,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并寻求与地方优质企业的合作,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最后,要促进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教师提供跨学科跨专业培训学习的机会,提高具有跨学科学历或教学背景的教师人员比例,形成不同学科教学的联动,打造骨干群体。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动力,满足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

3.4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教学融合改革

在新文科定义当中,各专业课程的重组和融合,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的,为学生跨学科学习提供条件,充分说明了信息技术的基础作用。新文科推动了传统文科的优化升级,实现了从专业分割到交叉融合的转变,迫切需要教学的融合改革。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新文科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教学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模拟实践,能够实现情景再现,为实践教学搭建实验平台[10]。在新文科建设中,大数据思维和分析能力尤为重要。要注重提升学生大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从而跨越学科边界,打破传统文科思维定势。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教学带来了慕课、微课等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也进一步丰富了新文科教学,全面推进了新文科建设。

3.5推动国际化办学进程

无论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建转型,还是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提出,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不长,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原则下吸收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就要加强国际间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推动国际化办学,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11]。《新文科建设宣言》明确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新时代文科人才。国际化是新文科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在专业设置、师资配备、办学模式、管理制度上与国际接轨,促进国际间高校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国际交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提高新文科建设水平。

3.6新文科人才培养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新文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根本任务决定了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应用型本科院校新文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也要围绕学生发展来进行[1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应该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新文科建设要培养学生跨专业学习的能力。二是从优化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等入手,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学习。基于此,推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变革,也成为新文科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

3.7推动产教融合式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的综合人才,在新文科背景下,要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教学新模式,构建协同育人的教育机制。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也是校企之间的深入合作,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变革对复合型文科人才的需求,培养优秀新文科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动产教融合式教学改革,一方面要创新培养模式,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技术变革的新趋势,关注专业技术发展的新动态,重视行业企业对新文科人才的市场需求,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现产业链和教育链的有效对接[13]。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校企共建,打造校企合作联盟,积极对接当地特色产业,打造特色新文科。通过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岗位对接”为培养目标的特色学科,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平台,实现产业需求与新文科人才培养的精准对接[14]。

4结语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要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新文科人才培养,就要重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要实现高层次培养目标,就必须积极构建具有世界水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应用型新文科人才。

作者:杨佩月 李运方 乔颖 单位:河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