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0:29:05

文科

文科范文篇1

关键词文科物理文理融合科学素养一、引言我们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是许多新技术的基础。理、工、农、医科大学生需要学物理是没有问题的,文科学生是否也要学物理呢?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引出了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融合这一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的时代是科学和技术的时代。科学技术以极高的速度发展,从而推动着社会飞速地发展,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不仅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强大手段,探索宇宙和微观世界及人类自身的前沿研究,改善我们日常生活的工具,并且它们已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的思想方法,各种观念和思潮,都必须以科学为依据。一个民族,只有普及科学知识,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崇尚科学,才能告别愚昧,自立于今日世界的民族之林。文科大学生虽然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不是科学技术方面的,但是同样应当受到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物理学作为研究自然界最普遍规律的科学和最成熟的自然科学,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最直接的,物理学的方法是科学方法的典型代表。今天的许多社会问题和政策问题都与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今天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成为一项有组织、有计划、需要尽全国之力来进行的工作(如20世纪美国的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等,以及我国的三峡工程),用的都是全国的纳税人的钱,那么,对这些计划和工程的意义、价值,公民便不能不过问。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已经赋予了人类巨大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正确地掌握科学技术应用的方向,以有益而非有害的方式使用这种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海森堡被德国纳粹要挟来研制原子弹,海森堡以各种理由拖延研制时间,使得德国战争贩子没有掌握原子弹的制造技术,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这个故事说明了在具备有科学精神的同时还要以人文精神为支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不可分割。再例如,对核能和克隆人的争论,目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伦理问题。用好了科学这一武器,它将极大的造福人类,否则对人类的破坏将是毁灭性的。这些社会问题的出现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都与科技密不可分。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公民,可以不了解这些问题的技术细节,但是对于一些方向性的问题,应当有自己的见解,不可以一切都留给专家和政府。这是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素质。这就需要公民接受科学教育,具备起码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对我们正在做的事有所了解,因为无知和盲目地使用一种巨大的力量必然会带来灾难。原子弹的爆炸和使用已经显示了这种威力。我们的教育要转变为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目标应当是使公民具有科学素质,接受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了解科学的价值和功能。对于公民的科学素质教育,物理课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说对于文科学生学习一些自然基础课也很重要,正如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所指出:“为了避免出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危机,当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是消除现代文化中的两种文化——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隔阂”。而作为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之一的物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验性都很强的学科,所以文科学生学习物理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开设文科物理课的意义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持大胆的质疑精神,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敢于提问,例如伽利略就是对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理论提出质疑,通过理想实验否定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错误论断,为牛顿的经典力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哥白尼就是通过质疑地心说开始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统治人们思想几千年的以地心说为核心的错误观点。其实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就是后人对于前人理论的继承和创新的过程,逐步由相对真理逼近绝对真理的过程。通过物理学家研究工作的具体实例,学生可以感受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的方法。(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实验起了重要的作用,科学的假说正是通过实验的检验才成为真理,并具有指导性的作用。物理学是从实验中产生的,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总是进行科学实验。伽利略的单摆实验和斜面实验为研究力学规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和电解定律,以及欧姆定律的建立,无一不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的。文科学生基本上没有实验课这一环节,在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安排一定的学时数用于学生的实验环节,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中获得教益,从而有助于他们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提高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物理实验体会物理实验设计之精巧,通过观察物理现象,亲身感受我们生活的大自然各种现象之美,进而养成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在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自然的美和自然科学的美,体会自然的伟大和自然科学家的伟大,体会探究的乐趣。(三)扩充知识面。以物理学为基础的自然科技渗透到人们生活学习的每一个角落,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深,我们要看电视,打手机,上网,坐飞机......。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现代高科技的前沿问题许多都囊括在了基础物理的研究领域之中。通过力学知识的学习我们就能对天上,地上的各种宏观低速的物体的运动有所了解,大到天体星辰,小到小小子弹的运动问题都可以解决;通过电磁学我们可以了解各种通讯工具的工作原理,对于天空的电闪雷鸣再也不会感到恐惧。所以对文科学生来说,应当也非常有必要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必要对现代科技,特别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科技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对他们将来从事的工作会大有裨益。(四)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复合型人才就是指掌握了不同专业知识的人才,这些人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会更得心应手,不同的专业背景使他们分析问题时考虑的会更全面,这些人类似于通才。竺可桢先生做过13年的浙江大学校长,对高等教育有许多真知灼见,通才教育就是他的重要主张之一。1936年,他走马上任,第一次召开校务会议就提出大学各学院一年级不分系的建议,进行讨论,目的就是避免学生过早地进入专业学习而忽视基础,最后决议成立一个公共科目课程分配委员会。为了加强数、理、化、国文、英文等基础课教育,他要求“第一等的教授”亲自到教学第一线。他而且鼓励学生跨院、跨系选修课程。在他的倡导下,那个时代的浙江大学,理工科学生选读唐诗宋词,文学院学生选读微积分、地学通论、物理等课程都不是什么罕见的事。他本身作为杰出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在中国古典文学、历史等方面都有很深的修养,否则我们就无法想象他在气候研究、物候学研究中常常将古诗词信手拈来、恰到好处。他常常说,大学教育主要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辟基本的途径,提供获得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批判的和反省的精神。因此基础学科要比细密的专业知识更加重要。(五)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认真的做事的态度。文科学生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而物理学中所运用的逻辑推理方法,各种实验方法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代表方法,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脚踏实地的严谨工作态度,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实验过程中的一点点地疏忽就会导致完全错误的结论,甚至得不到任何实验结果。比如有的学生在做光学实验时,开始的等高共轴调节没有认真地进行,那么后面的实验就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做完实验后学生自己总结说:“真是细节决定成败”。物理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经过物理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细致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是非常有用的。三、课程内容设置现在有一些学校已经尝试开设文科物理这一课程,当时该课程的开设方式,内容设置仍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怎样开设文科物理课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仍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科学生在高中开始就实行了文理分科,学习物理的时间很少,而且有一些学生之所以选择文科专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数理化等自然学科成绩不是太好,针对部分文科学生的理科基础较差这一情况,要求文科物理课程不能像理科物理课程那么专那么深,文科物理教材不能成为理科物理教材的缩写。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避免过于深奥的数学推导,应该重点讲授物理的研究方法、物理学史的内容以及物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其它研究领域的应用,并且要有一定的时间进行物理实验课的学习。我们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学基本概念的人文涵义,如物理学发展史和物理学中的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意义等问题。2、与物理有关的社会问题,如能源、环境、武器等方面的问题。3、高科技和现代化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4、开设形式多样的实验课,我们给学生观看了有趣的物理演示实验;带领学生参观中国科学院,感受科学家的实验方法;以及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等。根据学生课后反映,文科物理课开阔了眼界,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参考文献

1.方兴安.文科物理实验开设的实践与思考.物理实验,2004;24(7):21~23

2.郭亦玲.物理学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31~434

3.吴宗汉.文科物理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文科范文篇2

关键词:中文科技期刊;新媒体运营;期刊集群;科技传播

1.中文科技期刊主动传播意识差

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最权威的传播平台和渠道。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重出版、轻传播”,编辑部更关注内容建设,过度聚焦期刊的影响因子等评价指标,却忽视了科研成果的新闻属性[1],低估了科技传播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性。这使得大部分科研成果往往生产后就“躺”在期刊里,处于“休眠状态”,并未很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建设。同时,这样也会使科技期刊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即期刊社会影响力弱—吸引不到优秀稿源—期刊影响力持续下降。根据2019年度参加年检的期刊数据统计,仅有46.35%的期刊注册并运营了官方微信公众号,10.97%的期刊开通了官方微博账号。由此可见,我国很大一部分科技期刊对内容传播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还远远不够。近几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迅速,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快速攀升,而相比英文期刊来说,中文期刊发展非常缓慢。经调研分析,我国英文期刊编辑部普遍将“宣传推广”放在工作的首位,十分注重内容的有效传播,并充分借助国内外期刊宣传展示平台推广期刊优质内容。而主要面向国内读者传播的中文期刊仅将“宣传推广”列于编辑工作中的第4位,对期刊承载的学术传播工作的投入远远不够。[2]因此,为了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在国内甚至国际的社会影响力,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使科研成果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大众看到。[3]加强中文科技期刊和新媒体的融合,用公众能够理解的方式宣传期刊发表的文章,就是科研成果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这对我国科研成果的快速落地和民众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中文科技期刊新媒体运营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对中文科技期刊的传统传播方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丰富了中文科技期刊的传播渠道。国外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起步较早,他们常借助Twitter、Facebook、Mendeley等社交媒体进行科研成果传播。国内期刊对新媒体平台建设的投入也正逐步加大,常用的宣传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期刊官网,近两年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也成为中文科技期刊吸引青年受众,提升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凝聚力的新阵地。[4]不同的新媒体平台都有独特的内容风格和特点,面向的受众和传播效果不尽相同。目前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在新媒体平台运营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推送内容单一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新媒体推广的内容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仅将纸刊内容进行简单的搬运[5],这也是我国大部分科技期刊新媒体平台的做法,这种形式并没有考虑到新媒体平台碎片化的阅读特点,很难被非专业受众接受,尤其是理论性很强的学术文章,若直接将原文进行推广,根本起不到内容的宣传推广作用,长此以往,反而让读者对该期刊望而却步,造成读者的流失。二是将原文改写成基本保留原文结构的层次分明、观点鲜明的短篇缩略型文章[6],有一部分期刊采用了此种方式,但改写后的内容结构仍未脱离原文的描述逻辑,题目通常也保留了原文标题,对于非专业领域读者来说不够引人入胜,无法快速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是将原文核心内容、作者团队、实验过程等以视频或音频形式呈现和推送,使内容跳出文字局限,更加活泼生动,但目前尚存在视听内容的文本不够丰富、趣味性和科普性欠缺等问题,国内只有很小一部分期刊进行了这种尝试。

2.2呈现形式死板

科技期刊出版正逐步进入全媒体阶段,融合文字、图片、动画、音视频的图文并茂的内容,可以大大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国外出版界充分认识到通过视听内容能使受众快速地了解研究动态与科学价值,因此他们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制作不同的视听内容。但我国绝大多数中文科技期刊还是采用纯文字和图片表述的方式进行传播,这种方式很难让非专业领域的读者准确地领悟文章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价值,无法实现科研成果的大众传播。短视频由于能将“晦涩难懂”的内容以视频、动画等更直观、更容易被读者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逐渐被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关注。这种形式可以降低知识接受的门槛,让更多的非专业领域读者以直观、有趣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了解最新科技成果,同时也利于大众媒体的传播,可以进一步提升科技期刊的受众范围。但目前我国中文科技期刊领域的优质短视频账号不多、视频内容较少、粉丝数量相对较低,视频平台的运营能力和积极性还有待提升。[7]

2.3运营能力薄弱

我国科技期刊呈现“小、散、弱”的特点,绝大部分科技期刊是单刊独立运营新媒体平台,受人员编制、内部经费的制约,普遍缺乏独立的、专业的新媒体团队,《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统计显示,我国71.06%的期刊没有新媒体工作人员,69.39%的期刊没有新媒体经费的投入。大部分科技期刊新媒体平台由期刊编辑兼职负责,给编辑带来了很多额外工作量,消耗了太多时间和精力,此种形式难以持久。[8]此外,编辑在新媒体内容生产和推广宣传方面往往也缺乏经验,不知如何将专业性强的科研文章改写为活泼生动、引人入胜的宣传材料,而且大部分新媒体平台只是注重内容推送,并未深入分析不同平台用户的人物画像、推送内容与阅读量和转发量的关系等,生产出来的新媒体内容无法深入用户内心,这也是我国中文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影响力不高的重要原因。大部分科技期刊新媒体都流于形式,很难做大做强。3.发展建议真正被作者认可、受读者欢迎,能在服务国家科技创新中发挥有效作用,应该是中文期刊争创一流的方向,而有效传播在这个过程中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的新媒体传播能力。一是应根据自身的期刊定位、语种类型、内容特色等运营新媒体平台。首先要考虑是否每种科技期刊都要使用新媒体的问题。比如对于文章理论性很强的学报类期刊,发表更多的是前沿算法研究,学术性和预研性较强,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读者群体相对稳定,且不利于碎片化阅读,笔者不建议花太多精力在新媒体运营,收效甚微;或者不必将所有刊登的内容都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广,可考虑选择几篇优秀文章,将晦涩难懂的理论和算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描述,并与实际生活结合,集中精力精心策划新媒体内容,起到的宣传作用可能更大。其次要考虑选择哪种新媒体平台的问题。比如,医学类科技期刊更应注重面向大众传播医学成果与医学知识,其刊登的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能更适合借助短视频“快、广、交互”的特征进行传播。最后,要考虑如何加工原文内容,使其更引人入胜。比如,可结合热点话题或现实应用,提取关键词语,以悬念性或结论性的形式改写题目,吸引读者点击阅读的同时,也便于利用人工智能搜索引擎算法的平台发掘和推荐,从而实现信息的精准分发和高效传播;当然,还要注重提炼论文的核心内容,结合现实生活,增加科普性和趣味性,也可考虑融入相关的新闻、评论等,使读者获得更多相关信息。二是应提高视听内容生产能力,扩大期刊社会影响力。实用性强或技术突破类的论文内容通常受众群体较广,建议采用丰富的手段和技术进行呈现,达到直观、生动、贴近实际的效果,扩大读者范围。国外期刊大力推广视听内容,并借助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进行传播,增加内容曝光度,提升期刊的社会影响力。比如,Wiley推出了视频摘要与短视频两种形式:视频摘要的时长为2~3分钟,简短地阐释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主要面向专业受众;短视频的时长约为1分钟,面向非专业受众,主要阐述研究成果对相应领域的贡献。科技期刊视听化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视听内容可以被理解为科技期刊的科普品牌的延伸。近几年我国一部分中文科技期刊也开始注重视听内容的生产,并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宣传,但从数据来看,我国中文科技期刊优质的抖音账号、视频内容较少,缺乏权威性和号召力。就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办刊条件和人力资源情况,笔者建议要综合考虑自身期刊定位、文章特点、服务对象和人力物力成本等情况,采用有声幻灯片、动画、专家讲授视频等合适的形式呈现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核心内容,并根据视听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进行推广传播,注重“精”,而不是“多”。三是应重视科技期刊新媒体集群建设,注重集约发展与资源整合。目前,我国单刊新媒体平台鲜有做得特别好的,究其原因,一是新媒体人员匮乏,二是运营资金不足。期刊集群化是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目标的重要方向,搭建统一的期刊资源服务平台和新媒体传播平台,实现刊群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已成为期刊集群化发展的新路径。笔者建议同一刊群应设立独立的新媒体部门,并制定新媒体人员考核和激励机制,集中精力重点打造一个代表集群或者某学科领域的泛学术新媒体平台,比如联合微信公众号,集中集群内单刊推荐的优质内容、领域内的前沿动态信息等,使集群与单刊、单刊与单刊之间共享粉丝,形成聚集效应。集群新媒体平台还可以提供核心期刊查询、分区查询、会议查询等功能,打造虚拟学术社区,使其不仅是宣传工具,还是查询工具和信息交流工具,增加用户的依赖性。此外,具有一定运营实力的期刊集群,也可考虑吸引相同或相近学科领域、人力物力欠缺、独立运营的非集群单刊进行新媒体合作,比如建立微信公众号矩阵或联盟,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单刊减轻新媒体运营的成本和编辑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对于新媒体期刊集群来说,更多的数据资源可以快速提升集群新媒体平台的权威性和号召力,是一个双赢的方法。

结语

服务科技创新是科技期刊的首要责任,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的科技素养、助力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更是科技期刊义不容辞的责任。科技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快速、广泛地传播科技创新成果是科技期刊安身立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我国中文科技期刊新媒体运营的现状和困境进行了分析阐述,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建设和运营中文科技期刊新媒体平台的方式方法,以期与同行们共同探讨。未来,笔者还将从学术期刊的新媒体内容尤其视听内容加工、新媒体平台宣传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新玲,谢永生.国外顶级学术期刊《Nature》新媒体应用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7(4):75-76.

[2]王维朗,郭伟,黄江华,等.学术期刊编辑职业认知度及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1):55-64.

[3]周楠,张颖,唐果媛,游滨,孙涛,冉明会.科技期刊新媒体研究进展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1):83-90.

[4]郑泉.媒体融合时代提升科技期刊精准传播能力的对策与思考[J].编辑学报,2020(2):188-190.

[5]郭伟.学术期刊融合新媒体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J].编辑学报,2018(2):137-140.

[6]万志超,杨松迎,王志鸿,王青.微信公众平台与期刊文章相关栏目的内容设置探析——以《电力系统自动化》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9):1017-1021.

[7]宋启凡.学术期刊抖音短视频平台的发展与探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365-371.

文科范文篇3

21世纪是科学与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一个民族只有普及科学知识,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尊重科学、崇尚科学,才能告别愚昧,才能挺起胸膛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学生是国民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科学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国民的科学素质水平。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中等教育培养模式还不够完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摆在面前:学生在高中阶段便分文理科,文科学生除数学学科外,几乎不再接受其他自然科学教育,从而导致进入高校之后,文科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普遍较低。因此,提高文科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应是我国高校文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领军学科,是整个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兼有哲学的概括性、抽象性,数学的逻辑性、严谨性以及实验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同时培养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那么在高等院校文史、管理、财会、语言、艺体等文科类专业开设基于物理学的科学素质课程,是提高文科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和方法。2011年8月,国务委员、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让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使公民科学素质再上新水平。刘延东强调,公民科学素质是落实科学发展的有力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坚实基础、衡量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而高等院校是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教育的最佳场所之一。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已开始在文科类专业开设基于物理学的科学素质教育课程,这一举措将有利于提高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会起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文科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

进入21世纪,面对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快速变化,思想文化错综复杂的高度融合,科学技术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为适应社会需求,跟上时代步伐,作为文科大学生,应具备如下基本科学素养。1.必备的科学知识在西方,一些社会学家和物理学家提出这样的观点:如果一个人未读过莎士比亚的著作会被认为没有教养;但是一个人如果不知道牛顿、爱因斯坦的理论,却被看作没有文化。进入21世纪以来,以物理学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技术渗透到人们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个角落,对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更加宽广和深刻。现代高科技的许多前沿问题和应用领域,如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激光技术、纳米技术、核能技术、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等,很多都囊括在基础物理的研究领域之中。因此,在文科物理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学习、理解一些基本物理知识。如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基础知识,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的基本观念,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光的波粒二象性等。特别是对引领21世纪发展的高新科技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对他们将来从事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2.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往往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有同感,他们在学习期间不仅要向导师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导师如何工作、如何思考、如何处理实际问题等,这种思维方法上的训练是最为关键的。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或物理定律的发现,还是物理基础理论的创立和突破,都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是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在文科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物理学中蕴含的丰富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如模型方法、类比方法、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理想实验、科学假说、数学建模方法等,传授给学生,并努力让学生应用这些方法,去正确分析、理性判断和初步计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以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3.执着的科学精神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不仅包含物质的结构和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同时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无穷的智慧,闪耀着科学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光辉。古今中外的著名物理学家,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所表现出来的求实精神、献身精神、怀疑精神、创新精神,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虚、谨慎、诚实、合作、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以及他们对人类、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等,都是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在他们身上完美结合的体现。因此,在文科物理教育中,应注重树立学生现代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具有科学的成败观和探索科学疑难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坚韧不拔的科学品格和人文关怀的优秀品质。4.较强的创新意识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或许只是一种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文科物理教学中,通过了解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成长成才的经历,让学生们体会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神和创新欲望,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持大胆的质疑精神,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理敢于提问,培养学生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使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向旧观念挑战,从而培养学生较强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变革对创新人才的要求。

三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

文科范文篇4

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数学教育在理工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数学工具,理性思维,数学文化,审美情操,终身学习。当然最重要的作用还是作为工具,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服务。数学教育在文科人才培养的作用,我们认为不应仅仅以掌握工具为目的教会学生解题,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因此,针对文科数学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践立足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传播数学思想,介绍数学文化四维一体的文科数学教学的新思路。

1问题与对策

我们首先给出文科数学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问题1对数列极限,函数极限,无穷小,函数连续性和间断点,函数导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认识。高等数学知识结构严谨,系统性强,概念抽象。基本概念是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体现了重要的数学思想,并且对理论有着指导作用,而概念往往很抽象,如何正确的理解它,认识它的本质,甚至来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策1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去解释表达抽象的概念,对相关的典型选择题,判断题剖析,注重反例的作用。反例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初学者的学习中作用非常重要,教师要认识到反例在文科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性,一个具体的反例胜过你大量的解释,可以立刻消除学生思想上的困惑。问题2重结论不重背景,重知识不重思想,重计算不重推理的方式。许多教师也满足与教会学生辨别类型题,照猫画虎的解答类型题,考试也几乎全是计算题。但是这种做法教给学生形式的东西居多,本质的东西较少,学生学到的是照葫芦画瓢的术,而不是数学思想。学生由此可以应付考试却难以提高数学素养,培养辩证思维,逻辑思维的能力。对策2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不同的现象引导学生总结问题的本质,从中提炼出重要的数学思想,并且让数学思想贯穿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视几个重要定理的推导和应用。例如闭区间连续函数的性质,微分中值定理等,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注重逻辑推理,在应用中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高。

我们需要有意识的锻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特别是在运用构造法证明时还原思考过程,让学生形成认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否定———再认识———再解决螺旋式的思考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问题3学生对具体函数的性质,具体方法掌握不住。对策3结合多媒体和数学软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形象直观的认识重要函数及其性质,甚至可以再现具体方法的实现过程,例如微元法求旋转体体积。问题4学生有对数学的恐惧感,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许多文科生数学基础差,高中阶段就对数学避而远之,会对大学阶段继续学习高等数学产生抵触情绪。对策4注重课堂前5分钟,在讲授新内容的时候把相关的历史人物,知识背景做一下简单介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可随时穿插一些数学文化和典故,让学生保持一种轻松积极地的态度学习数学。

2案例分析

下面是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四维一体的文科数学教学新思路的两个典型案例。案例1定理有限个无穷小的和是无穷小。这个定理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是需要强调前面的限定词有限个。这就会使得有很多同学有疑问:这个限定词不能去掉吗?首先,有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值得肯定的,说明他思考了。那么我们遵循这个思路去掉这个限定词,结论就是:无穷小的和是无穷小。提问:这个结论和定理有何区别?互动:对比很明显,后面结论的前提更广泛,这个结论若成立不仅可以推出定理而且还会有什么推论?这时就会有同学立刻反应:无限个无穷小的和也是无穷小。很棒!到这一步,很多同学明白了,关键就要看这个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那么定理中的那个限定词就得去掉。可定理中既然有那就说明这个结论是不成立的。提问:为什么不成立?哪位同学可以证明或者解释一下?互动:这时可以让同学们讨论一下。同时老师可以提示一下在证明否定性命题或说明某个结论不成立通常有力的办法就是举反例。尽管找到无限个无穷小的和不是无穷小的例子对于文科生来说有些困难,但是整个分析过程体现了数学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养成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最后给出反例:limn→∞(1n+1n+…+1nn个)=1其实当把这个反例呈现给学生时,学生恍然大悟,反例很简单。整个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数学的逻辑去思考和推理,让学生养成一种理性的思维习惯。如果我们将这种方法贯穿于整个课程中,不仅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考方式,而且会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临问题时能够理性分析。案例2定积分的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定积分计算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这个公式也给出了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联系。如果只给结论不给证明的话学生就会觉得难以理解。如果给出证明,过程并不简短,需要让学生保持足够的专注度。怎样能使学生对这个公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们可以对历史上关于牛顿和莱布尼茨到底谁先提出微积分的争议做一个简介,学生也就明白这个公式命名的由来,自然就对公式的证明有了兴趣。这样课堂效果就会很好,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并掌握这个公式。这个过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对数学文化产生兴趣。首先要求教师要对相关的历史知识和背景要学习了解,整个课程中这样的机会并不少见,这也对教师的数学素养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同时给学生介绍了数学的历史知识,为他们了解数学文化提供的一扇窗。

二、总结

文科范文篇5

1近代西文科技期刊存在的态式

1.1中、西文合刊。《国立武汉大学理科季刊》《东吴学报》《图书季刊》《电机工程》等。我国近代中、西文合刊的科技期刊,大都选用前半部分中文、后半部分西文的编排方法,也有少量是中、西文混排(这种期刊的西文论文份额往往比较小)。期刊中所用西文也首要为英、法、德文,且大多数为英文。在表1所列刊物中,有两个刊物值得注意:《麻疯季刊》(TheLeperQuarterly)和《同济医学月刊》(Tung-ChiMedizinischeMonatsschrift)。其他中、西文合刊的刊物,其间文论文与西文论文的内容是不相同的,而这两个刊物,其间文内容与西文内容相同。《麻疯季刊》前半部分为中文,后半部分为英文,内容根本相同。而《同济医学月刊》,德文与中文内容不光相同,并且彻底同步:左半栏是德文,右半栏是德文的中文翻译。1.2中、西文分刊。《清华学报》(TheTsingHuaJournal),1915年由清华校园清华学报社兴办,分为中文和英文两个版别距离出书。1915年至1919年出书的前4卷中,1,3,5,7期为英文版,第5卷的2,4,6,8期为英文版。其他各期为中文版。该期刊1920至1923年停刊,1924年复刊时,由于有老师和学生认为“清华学制,名为中西偏重,而实则偏重西文,故学生中文日薄西山”[7]而中止了英文版。1927年,该刊又改变为中、英文在同一期前后合排。1.3西文专刊。我国近代首要的西文专刊如表2所示。除了表2中所列刊物,我国近代西文专刊还有《国立清华大学理科陈述》(英文)、《我国物理学报》(西文)、Yunnania(英文)、《科学记载》(英文)、《我国科学通讯》(英文)等。《我国生理学杂志》(ChineseJournalofPhysi-ology),原则上可用中、英、法、德文字书写,但实际上,除已故会员的中文列传,该刊所发论文悉数是西文,且绝大多数论文都是用英文写成,因而将该刊列入西文专刊。《我国数学学会学报》(Jour-nalofChineseMathematicalSociety)也是如此。我国近代西文专刊,根本都隶属于北平研讨院和中央研讨院两大研讨院以及其时具有国际水平的几个学会安排,比方我国地质学会、静生生物查询所等。其所刊发的论文,代表了我国近代各科学范畴里的最高水平,为我国科学界及我国科技期刊赢得了必定的国际位置。1.4合刊到专刊的转化。《中华医学杂志》(TheNationalMedicalJour-nalofChina),1915年11月创刊于上海,由上海中华医学会编辑出书,中、英文合刊;1931年,中、英文分刊。1932年,《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和《博医会报》兼并,成为影响深远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正式定名为TheChineseMedicalJournal。《化学工程》(ChemicalEngineering),1934年创刊于天津,由我国化学工程学会兴办。第1期即为中、英文合刊。1935年,为了便于国际沟通,进步学术位置,决议用英文宣布论文。但此后该刊所发论文并不满是英文,有些期次中还有必定量的中文论文。因而,该刊从合刊到专刊的转化并不彻底。

2近代西文科技期刊存在的原因

文科范文篇6

刚走出校门的我对外面的世界当然是充满着好奇和向往。从大学校园生活直接步入社会,需要你去接触的不再是那些熟悉的面孔,换之而来的是各行个业的人。对他们的了解要从头开始,如何去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如何去和一个人沟通,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你去探索和解答。但是最重要的是切记“人心叵测”,外面的世界固然很诱人,而它不再像校园生活那样单纯了,所以你要时刻留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每一件事,处理好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每一件事,同时搞好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与同事,与客户,与海关,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通过在学校的知识积累和交际方面的经验的积累,我相信我一定能够成功的。也许正是我的自信,使我向往外面的世界,勇于去接受现实的考验。

实习之初先熟悉工作环境了,在办公室看同事如何的工作,跟他们一起办手续,看他们都需要去哪些地方。其实我觉得在工作的一开始,我是从复印资料开始做的,帮同事复印一些资料。其实看起来很简单的,但是里面有好多需要你去掌握的。至少你要记得哪些资料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还有需要的份数。随后在看了几次如何装订和盖章后我就开始尝试着自己来装订了,这个时候我又充当了一名装订和盖章的角色了。虽然工作很简单,但能够帮上一些忙,感到很开心。然后,就是学习一些实际的国内的收发货,刚开始的时候,很糊涂,很多操作都要细心。收货时要注意很多细节,要不出错了那可就麻烦大了。收货后,就要做一些相关的记录。在联系到买家之后就要发货了,这当中都有很多知识要去学习。还有一点就是做进口了,查商品编码,做单据,核对单证,联系司机……很多的前期准备,让我感到这份工作很有挑战性。以前在学校基本上对单椐很熟悉了,所以操作起来也就相对容易些了。有带我的同事的指点,我很快就掌握了。

通过实习我体会到在工作中,首先,一定要做个勤学好问的人,只有这样你的业务才能够熟练和精通;然后,就是要积极好动,多和带你工作的同事帮忙,多付出就会有多的收获的;最后,最重要的就是搞好人际关系和塑造自己的形象,因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你是要经常和人打交道的,尤其是像我们从事报关工作的,与人的关系处的好,而且自己的形象也不错,那就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受到欢迎的。

在实习当中通过对业务的操作,从中也发现很多的不足。以前在学校里学的只是理论上的东西,和实际的操作有很大的差别的。就报关单的填制就可以知道的。海关总署只是制定了统一的标准,而具体到每个海关,就有不同的规范了。进出口商品如何规范申报,是我们在办理通关事务时经常遇到的难题,虽然报关单填制规范对报关单中各项的内容的填报作了具体的规定。但对于不同的商品来讲,海关在归类,审价和监管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相应的商品申报规范也是不同的,而某项商品的名称,规格型号具体应该如何申报,海关总署并无相应的规定,各地海关目前也无统一做法。因此,我们如何对海关提供具体的商品的申报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当中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了,要把这些已经掌握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文科范文篇7

本次活动为期2天,全场一共分为5个组(分别为:创赢队、芳龄十八队、杠上花队、太阳队、乌鸦队),为大家奉献了一场无与伦比的知识盛宴。各代表队队员精神抖擞、口号响亮。为了增加本次培训活动的趣味性,过程中准备了很多的小游戏,比如踢毽子、转圈打乒乓、三人组合跳绳、抢水瓶等,每个小游戏都设置了小礼品,调动了各位参与者的积极性,活动中,博文科技的成员们都积极响应,体现了团队的凝聚力。

此次培训,对企业的核心问题得到进一步证实,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做了详细的探讨,同时在营销管理中与认同相关的方面总结了几点:

第一点:你无法决定你的销售人员面对客户时的沟通状态,你可以用管理手段让他拜访到客户,可是你无法用管理手段管到他与客户沟通什么,然后这行为的重要性却在销售中占到60%的比重,所以,团队的认同感,是否有共同的思想观、价值观是一个营销团队是否有强悍的战斗力决定性要素。

第二点:洗脑工程占营销管理的50%,这个结论犹如被点破天机的感觉,使很多行为有了充实的理论依据。

文科范文篇8

【关键词】文科高等数学;金课;在线资源;在线教学

1.背景与现状

2018年9月召开的新时代全国教育大会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6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对大学生要有效“增负”,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真正把“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同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将“金课”的标准归结为“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二是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三是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能够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出来。挑战度是指课程要有一定难度。《文科高等数学》是高校文科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数学公共课课程,对培养文科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数学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文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无用”的论调一直存在,关于文科学生是否应该学习高等数学也存在着争议。就笔者所在的省属地方性高校来说,《文科高等数学》课程主要是面向法学、外语、中文以及国际交流类专业的学生开设。课程的开设也曾经历过反复,有一段时间新的培养方案取消了该课程的开设,之后根据学生培养的整体情况以及毕业生的反馈和社会需求等综合考虑,又恢复了该课程的开设。笔者认为,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是必要也是必须的。一方面,学习数学对提高文科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导能力大有裨益,而这些能力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中都不可或缺;另一方面,随着新高考制度的改革,文理科学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信息技术的发展融合,也使得不同性质的学科间的结合日益紧密。已故的苹果(Apple)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曾说:“科技是手段,人文是归宿。只有将科技与人文结合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为的将文科、理科硬性的割裂开来显然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文科高等数学》课程开课情况上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教学内容上存在着分量偏少的情况,这也间接导致了“教师不会讲、不敢讲”、学生学习不深入的问题;其次,由于教学内容的简化导致了相应的学习资源单一、薄弱的情况;另外,由于在线资源的缺乏,也影响了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开展。针对文科高等数学国内已有学者注意了这些问题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讨论,参见参考文献[1]。本文中,笔者结合所在的地方高校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探究基于在线教学资源建设的文科高等数学“金课”建设实践。

2.课程建设实践

在文科高等数学课程建设过程中,笔者所在课程组首先对各文科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细致的研讨,另外在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积累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组合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在线教学资源建设为基础、积极开展在线教学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同时辅以配套的考试考核方式改革的课程建设总思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为目标,进行了有自己特色的文科高等数学“金课”建设的尝试。1)优化课程内容文科高等数学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课程涵盖的内容广度大,但深入度不算太高。比如,主流的几本文科高等数学的教材中,教学内容基本都涵盖了高等数学(准确的说是极限和微积分部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内容,并且高等数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讲授的内容与高中阶段学生所学内容重合度较高。正因为文科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相对简洁,更需要注重联系实际,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课程组首先确定文科各专业必修的基本教学内容,继而根据不同的专业优化组合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应用性和模块化教学。比如,针对法学专业的学生,由于概率论在证据学、犯罪心理学等方面的应用,则加强了概率论部分内容的教学。针对国际交流、新闻类专业的学生,则对线性代数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强化。2)加强在线资源建设课程组注意到,学习文科高等数学另一个瓶颈问题是适合文科学生的学习、练习资源相对较少。无论是理工类学生的学习资源还是习题资源都难以完全契合文科专业学生的学习目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方案。考虑文科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课程组利用学校在线教学平台以及学院开发的手机APP学习平台,对所有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进行上传,节省了教学学时,扩大了教学容量。另外,增加、完善了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教学视频。特别是按照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录制短小精湛的授课视频,极大方便了学生课后的复习和巩固。手机APP学习平台上,课程组教师录制了习题解答过程以便学生随时点击浏览,实现了学生碎片化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利用在线课程建设的平台,配置了相关的参考资料,提供网络资源,扩大了学生知识面。3)强化在线教学模式改革课程的学习中,掌握课程内容的知识是主要的,但课后的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方式的同时,也要建设好课后在线测试、作业解答及学生答疑等。为此,我们,充分发挥了手机APP技术的优势,围绕教学内容,定期安排手机在线测试,并对学生测试的结果进行及时汇总、反馈,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学生和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作业提交、批阅、学生互问互答和教师答疑等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上积极采用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配合度,效果显著。4)注重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课程组积极尝试文科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主要措施是降低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提高在线学习与测试环节以及日常学习探究活动成绩所占比重,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我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更好的体现数学学科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影响。

3.结语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在在线资源建设和在线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我校文科高等数学“金课”建设已初见成效。学生课上、课下的教学过程参与度明显增高,学习效果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距离教育部“两性一度”的金课建设标准尚有差距,比如,如何进一步提升适合专业特点的课程挑战度;在“金课”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上如何改变学生较为安静和批评度不够等问题。另外,对于参与“金课”建设教师的绩效考核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要切实加大力度,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随着各类保障措施的不断完善,课程组将积极顺应时展潮流,加强学习,继续总结经验,深入探索金课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

参考文献:

文科范文篇9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多元价值取向日益深入发展,这在客观上迫切要求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务必自觉地在信仰建设领域有所作为,会真体会职业要求和使命担承,充分发挥信仰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的伟大征程中,不失时机地谱写人生理想信念的华美乐章。(一)应对世界范围内多元价值取向对当代青年理想信念严峻挑战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持续激荡的趋势深入发展,鲜明预示国际范围内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和主导权的斗争势必愈演愈烈。对于刚刚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由于正处在逐步从世界边缘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重要历史关头,因此更加需要高度重视应对国际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一切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尤其应当郑重告诫广大青年在面对日趋严峻的意识形态斗争局势时务必保持头脑清醒。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深刻指出:“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国内各种矛盾和热点问题叠加出现,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一刻也没有放松,这些都对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综合看,当代青年面对着深刻变化的社会、丰富多样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思潮,更需要在理想信念上进行有力引导。”[3]23由此可见,高度重视和切实推进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使其发挥理论骨干作用和信念引领功能,确为时代所必需。首先,应充分认识加强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具有重要时代价值,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风向标之一,它事关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在高校阵地的进展及成败,在事实上有助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推进铸魂育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伟大使命的时代新人,在客观上必然要求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充分发挥思想建设和信念引领的骨干作用。他们更能接地气地触摸高校青年的心灵脉动、有效传导青年的真诚愿望,加强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助益粉碎种种“西化”“分化”图谋,坚决防范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论”“过时论”“无用论”等错误论调在高校思想建设领域的滋生蔓延,切实消除不良影响,最大限度防范对高校师生原本纯净思想灵魂的恶意侵袭。其次,不应忽视极少部分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对信仰建设存在困惑与迷惘。他们由于长期遭受西方不良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严重背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想和行动,这些迫切需要足够警惕并严加防范。此类来势汹汹、势不可挡的风险挑战,正在从反面警醒必须在多元价值背景下有力推进信仰建设。2019年4月,在纪念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4](二)在多元价值中充分彰显核心价值取向,助力高校文科青年教师谱写理想信念人生华章的必然诉求。当代中国社会价值发展的显著特征,是价值取向多样性与价值导向一元化共存于同一时空境遇,价值取向多样性与价值导向一元化两个维度的境遇特征对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造成了深层次的双重制约和影响,呈现双重时代效应。首先,多元价值取向在现实性上为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时代境遇和推进契机。伴随新时代多元价值取向的深入发展,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获得了多样化的选择、比较和鉴别的理论背景和发挥空间。与此同时,价值多元化对高校文科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造成不容忽视的负面冲击:一是,冲淡高校文科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主题的聚焦度和凝结力,导致对其建设主题重要性与紧迫性的漠视或低估。二是,削弱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有竞争力和感召力,弥漫于校园文化建设氛围中的多样化甚至鱼龙混杂的价值取向,倘若对其引导不力则势必弱化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效力。三是,销蚀网络空间中部分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坚定信仰建设的自觉性与自控力,多元价值取向充斥网络空间,容易抹去马克思主义信仰魅力和强烈建设诉求,严重弱化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自主自觉意识。其次,价值导向一元化要求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在多元价值取向境遇下获得更多机会开展不同性质信仰的发展规律和建设理念的交流互鉴,以切实增强一元价值导向境遇下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历史根据与实践智慧,增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思想自觉和实践自觉。立足新时代多元价值背景寄望青年,亟须重视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倡导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信仰建设。在纪念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4]千方百计推进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激励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为国家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然使命和重要职责。(三)匹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发展战略安排,强力牵引社会公众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价值多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社会现实生活交织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于是,社会公众信仰建设必须面对两种共存的社会境遇,一种是价值多元化深入发展的境遇,一种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境遇,二者共同针对公众的信仰建设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首先,价值多元化深入发展对公众信仰建设产生着双重影响。一方面,多元价值取向突出地表现在人们的价值选择自觉或不自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以及易变性。整个当代中国社会日益呈现鲜明的多元多样价值追求图景,其精神底蕴和动力支撑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价值观念追求的积极转变;另一方面,价值多元化深入发展对社会公众信仰建设产生负面影响,表现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激荡和交融。原有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受到了严峻挑战,一些原本十分清楚的价值观又受到了质疑,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比以往更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深刻性,不少人的思想观念出现困惑、迷茫乃至盲从,导致理想破灭,产生信仰危机。”[5]7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发展战略安排,客观上需要通过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加以规范及引领。伴随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势深入发展,不仅已经对于部分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产生不容低估的严重影响;同时还必须看到,社会公众受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他们在信仰建设领域原本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可能继续累积和强化,比如近年来弥漫在社会公众思想舆论领域中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等庸俗信仰建设论调极可能在借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情况下更加流行。面对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有必要进一步夯实公众信仰根基,共筑公众信仰长城,鉴于此,应充分认识发挥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思想引领功能和信念导向价值适逢其时。进入新时代,《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刻指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党员占百分之五十五以上,党员做先锋、做示范,群众就会跟上来。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努力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当好表率”[3]109凡此,无不深刻指明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生动表达党和国家对加强多元价值背景下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殷切期盼。

二、多元价值背景下推进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实践路径

面对新时代多元价值背景,结合高校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必须在审慎分析重要性紧迫性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实践路径。(一)立足国际视野强化责任担当,自觉应对风险挑战,积极化解信仰危机。当今世界,西方文化霸权依然在国际舞台上耀武扬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在多元价值背景下,争夺意识形态斗争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党和政府、国内学界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界以及高校文科青年教师自身应当自觉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作为。第一,党政机关应充分重视立足国际视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激励引导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要从宏观指导上为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保驾护航,教育引导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坚定维护党和国家政治建设的理想信念,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教育引导他们严阵以待,应对来自西方社会的信仰风险与挑战,积极化解或显或隐的信仰危机;激励高校文科青年教师的在信仰建设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教育引导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出于职业使命和生理心理特点的需要,充分意识自身责无旁贷。为配合新时代多元价值下推进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党和政府还应及时出台利好政策措施,比如在课题申报方面出台更具指导性、可操作性的便利条件,适当降低门槛,让那些有志于信仰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高校文科青年教师获得更便捷的国际国内交流机会和条件,增强他们贡献才学、服务社会以及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激励他们明确责任担当,助力完成高校立德树人使命,为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做出贡献。第二,国内学界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界应更加自觉立足国际视野,为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和政治自觉献计献策,保驾护航。要发挥学科专长,分析思考怎样立足多学科多门类推进多元价值背景下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大胆鼓励和引导高校文科青年教师理性正视国际范围内信仰建设形势和任务,激励引导他们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满怀热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强烈责任担当意识主动关注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进而为国家思想建设和信念引领贡献才智,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界应主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相关理论论著和实例材料,借助视频资料、坊间交谈等途径和方法激励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切实助力他们坚定信念,砥砺前行。第三,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和理论骨干,应自觉维护党和国家主导信仰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在纪念100周年大会上深情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4]应自觉葆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气节与理想信念。大胆理性剖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进步作用,同时冷静规避其内在本质和阴险目的,全面利用发挥好国际交流、访学进修的良好机会,跟随国际信仰建设的前沿,又立足改革开放四十年反思,让信仰建设更加厚重坚定实现自身信仰建设成效的笃实提升。(二)坚守本职岗位充分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价值引领爱岗敬业,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又是信仰建设的实现途径。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应自觉爱岗敬业,充分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信仰建设的价值引领。第一,不为多元价值取向所迷惑,坚持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自身马克思主义信仰。首先,努力按照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深入进行思想沉淀和反躬自省,在信仰建设方面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细致探究如何以实际言行研究探讨处理多元价值取向与一元价值导向辨证关系,突出倡导核心价值观对信仰建设的价值引领,通过内心探求和外化践行统一,追求本真信仰,力促自主自觉成长为传承民族精神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先锋战士,实际关注价值多元化背景,又切实满足党和国家一元价值主导的价值诉求。第二,激励引导青年学生在信仰导航和精神榜样方面主动寻求高校文科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纪念10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4]青年学生在求学生涯中难免遭遇程度不同的信仰困惑,而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与青年学生年龄相仿,身心发展相似度较高,具备先天优势和便利条件为青年学生提供信仰导航和精神榜样。第三,鼓励和引导高校青年师生开展信仰对话,共建信仰共同体。加强师生信仰对话与情感交流,努力做到:一是教师自身要抓好理想信念建设,以坚定理性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撑和职业操守,在教学工作中自觉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并以理想信念意识关注研究教育教学最新动态;二是在课堂内外创造条件帮助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关注和研究有关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等相关主题的文献资料和重要网站,比如学习强国APP、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等;三是建议学生参考分析有关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主题的系列经典著作,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经典研读与提升信仰作为平时作业的重要形式,激发学生研读信仰建设相关论著的巨大热情。(三)着眼服务公众充分发挥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榜样和示范效应,切实增进和强化多元价值背景下信仰建设的公众引领效应在纪念100周年大会上号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4]第一,自立信仰建设标杆,自塑信仰建设形象。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在信仰建设问题上严于律己,进一步牢记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中央指示精神,坚持不懈地将自身打造成为理想信念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先锋战士与理论骨干,为服务社会做好相关准备,特别是着眼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条件下民众的信仰使命担承,自觉理性发挥作为知识精英的思想建设功能与信念引领价值。第二,对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信仰建设问题注重现状调查研究与分析。内容可以包括调研多元价值背景对民众信仰诉求产生的影响、民众信仰建设目前关注哪些热点、面临哪些理论困难、现实阻滞因素、基层民众对破解困难和阻力有何意见和建议、基层民众有无结合时展需要的信仰建设设想以及民众有哪些正在谋求的创新性信仰建设路径与方法等。这些问题都应当成为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了解民情、关注社会、牵引信仰建设的重要使命,需要开展深入实地的调研,力图从中寻找更接地气、更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信仰建设理念和举措,以便全力增进对社会公众的信念牵引功能和示范引导价值。第三,构建长效联动机制,持续深入总结与反思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一方面,应当充分肯定前辈们的突出理论贡献和实践探索,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党早期领导人如青年、陈独秀等曾自觉追求并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大众化的伟大历程。继而,以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将其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全过程,在客观上为当时的广大青年才俊的信仰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发挥正确思想引领价值。的《》、《青年运动的方向》等理论文章,强调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愿意且在事实上实行与工农民众相结合,这不仅为当时有志青年指明了信仰建设的正确方向,而且对于当前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具有思想引领价值及实践指导意义。另一方面,立足新时代多元价值背景,为捍卫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破解各种迷思和误解,尤应激励广大高校文科青年教师要在总结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基础上,进行结合实际的深刻反思,主动不断扩大信仰建设的公众引领途径和范围,倡导利用新时代新媒体等多样化平台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相关网络链接,热情发表对时局的独到见解,领时代之潮流,敢于发时代之先声,充分展示新时代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作为先进知识分子和精英人才引领风尚、塑造灵魂的独特魅力与信仰风采。

参考文献:

[1]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2]罗国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4].在纪念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N].人民日报,2019-05-01(02).

文科范文篇10

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现象的存在,物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从我们的宇宙到我们生活环境中,无时无刻都发着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例如:1、冬天时为什么我们身穿化纤面料容易起静电,为什么再抓铁质物品时会被“电”到。这是由于摩擦起、气候干燥常常导致身体积累静电。2、朝霞和晚霞五彩缤纷十分美丽,它们是这样形成的呢?那都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4、保温瓶为什么可以保温,怎样才能让它为物体保持温度久一些。不灌满保温瓶应该保持温度时间最久,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等等这一系列生活常识。这些简单的生活物理知识文科学生未必知道它的原理和理论知识,通过物理实验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不仅开动学生思考的马达,也让学生更好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现象的分析中去,使学生不但对大自然产生了以前没有的敬畏和尊重,也有了对大自然探究的好奇心,很多实验现象会让学生们惊叹,同时也让他们疑惑:它是怎样发生的?它的原理是什么?这正给了学生进一步探索自然奥秘和科学知识的动力,并能运用所学习到的物理知识,积极发现并处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物理世界的奇妙,并且明白致用才是学习物理的目的。许多文科生认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貌似都是截然不同的研究领域,认真了解物理之后,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着许多可以借鉴之处。例如;熵在经济中的应用一样,例如经济专业课《资源环境经济学》上,提到“能量流动和物质利用的不可逆性。熵值越高,系统的稳定性越差,系统消亡也就越快。因此,从维系整个系统长期平衡和可持续利用角度来考虑,也有必要减少自然资源开采,节约利用自然资源”,实际上熵的概念来源于物理学中的热学第二定律,通过实验更能加深对这个定律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这句话的理解便迎刃而解了。通过学习物理实验加深了文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完善学生思维方式。在这一点上,物理学的研究思维比社会科学的研究思维显得更加严谨、细密。这种思维的训练无论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还是工作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21世纪,科学技术推动我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科技技术让我们过上了崭新而又美好的生活。生物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先导的新技术来势迅猛,科技成果应用无所不在,人类社会进入到了科技就是生产力的时代,人们享受着科技的成果同时也该受到科技产品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品质生活,但是有些人一面享受着现代科技的产品,一面贬低科学成果。迷信、伪科学、反科学还是非常的盛行,从思想上侵蚀和危及我们的正确的世界观,削弱我们的道德思想,败坏社会风气。我们只有了解科学,提高个人的科学素养,才不会被他们欺骗,摆脱愚昧的束缚。近年来,许多邪教等邪恶势力勾结在一起,沆瀣一气,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目前,校园迷信也不可小视,近年来,不少数大学生热衷于星座算命,星座决定命运的说法。用星座来分析自己本月的运势,是否适合出行,是否适合出什么颜色的衣服,用星座分析同学老师的性格这样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他人是否合适交朋友,甚至用星座“预测自己的是否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等等。通过物理实验的亲自动手,可以让学生看到很多在实际生活中被使用的原理性试验,并且发现事物的规律,进一步了解人类通过知识不断的积累,认识水平不断的提高,在一场场的科技和社会变革中逐渐走向文明,薪尽火传,从原始的茹毛饮血一步步走到现在的信息化时代,学生会意识到个人在这历史长河中真像沧海一粟一般,应该更加的关注自身的因素,崇尚科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努力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境界。

二、文科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设定

文科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与理科生的大学物理实验有很大区别,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是对理工科学生进行实践性、科学性、应用性科学实验工作的一个基础课程,为理工科学生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在学校内提高理工科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较好途径。而文科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文科大学生的科学素质,通过实验教学,训练学生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尊重客观事实、勇与批判的科学精神。要合理设定文科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文科生的物理实验课程应该有别于理科生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培养目标上在教学内容处理上,理工科物理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物理学相关基础要扎实,课程的逻辑性强、数据采集和处理精度高,技能性要求高,但对文科学生来说,物理实验教学只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物理的基本知识,通过实验获得最基本的实验知识,了解实验的步骤和具体要求,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并且从实验中得到推理和分析实验的技能,文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上,应该选择一些生动、形象和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的实验内容。打破原来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科书的教学模式,按照文科学生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的需要,根据文科学生的思维特点,由浅入深的安排实验课程,通过实验主要培养学生实验仪器准确的操作,了解当下科技的最新成果,物理实验课是对文科专业大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较好的课程。通过对物理实验的操作,可使文科专业的大学生提高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并且认识到尊重客观事实、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在文科专业的同学当中普遍对物理实验没有兴趣,积极性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的实验教学内容太深奥,缺乏生活性,对学生的生活没有任何帮助,我们应该结合文科学生的思维,实验教学的内容要侧重于物理实验的趣味性的,与生活紧密的联系的,能够解决学生在生活中有疑问的物理现象有帮助的实验;另一方面,在教学当中多增加一些演示实验,多媒体等辅助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物理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同学们学习物理在我们生活科技、军事科技中的作用,让大家认识到物理课的重要作用。

三、文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演示实验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物理演示实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有利于增强文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启发学生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演示实验来展开教学。除部分携带方便的实验由教师随堂演示外,还可安排专门学时让学生走进演示实验室,观看较为大型的实验演示。鼓励学生参与动手实践、探求科学奥秘,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动手做一些实验。教师精心地为每个实验设计探究性思考题,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引导学生从理论性探究、实验性探究、改进性探究、拓展性探究、应用性探究等方面展开实验的科学探究,让他们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从中树立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教学手段上,生活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将物理科学的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生动的生活案例来展现物理科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从中学到物理知识,使物理课程变得亲切、有趣,富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将生活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常见的物理现象、生动的物理案例,通过图片、动画、视频录像、科教片插播等方式,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增强课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