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风险规律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

时间:2022-07-13 11:47:52

加强风险规律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及国际贸易争端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情况下,管控风险生存发展是企业现实而紧迫的问题。风险管理需要对风险规律有深刻了解和准确把握。风险规律作为客观存在现象,其产生发展是有条件的。研究风险规律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注重专业化、案例数据积累与风险工具的创新应用。同时在也要注意在当前技术条件下风险工具存在局限性,避免对风险工具的过分依赖,以及认知与选择偏好等风险规律的研究误区。

关键词:风险管理;风险规律;提升;误区

1风险与风险管理

从日常生活到经营管理乃至国际经贸关系中,无时无刻都存在风险。如何定义风险目前没有统一说法,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发起人委员会(COSO)对风险的定义就不尽相同。而学界研究更是众说纷纭。根据2006年国资委印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就企业而言,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通常把企业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一般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社会文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内部风险包括战略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等。以能否为企业带来收益等机会为标准,也可将风险分为只会带来损失的纯粹风险以及可能会带来损失或收益的机会风险。传统风险管理通常将风险与损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主要侧重管控纯粹风险,以避免和减少损失为主要目的。全面风险管理则着眼于兼顾纯粹风险与机会风险,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出发,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决策、处置以及其它一系列管理控制活动,排除潜在危险、消除不确定因素、把握机会,最大程度减少损失、降低成本、创造价值,保障企业正常有序的生产经营活动,确保企业持续经营和稳定赢利,实现企业目标,给股东、员工、商业合作伙伴乃至相关公众、市场以稳定安全的收益或者预期。因此,风险管理是围绕企业总体目标,通过完善组织治理与流程再造,优化资源配置,采取相应措施识别、研判、处置风险,趋利避害,确保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2加强风险规律研究

2.1风险具有客观规律性

风险作为一种客观现象,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风险的存在、形成、发生等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部分风险企业可以事先识别,大多数风险企业无法事先识别,因此风险本身表现为一种不确定性。但整体而言,风险的发生都是有迹可循的,在不同的时间或空间维度,会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规律性。如企业外部风险中最常见、变化最频繁的市场风险,从企业个体、微观角度看,市场风险的发生是随机的,具有偶发性和不确定性,但从企业所在行业乃至所处经营环境的整体、宏观看,市场风险是有周期性的,是有规律、先兆可循的。企业的产品价格与销量、原材料价格与供应链、合作伙伴资信情况、资金成本、人工成本等受制于市场变化,而对市场变化整体影响最大的是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根据经济学的研究,从40个月左右的基钦短周期、9-10年的朱格拉中周期,到50-60年的康德拉耶夫长周期波动,就是对几百年来国家或国际社会经济活动从高涨、低落、萧条、复苏周而复始现象的一个规律性的研究和认识。置身其中的企业无不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技术风险则根据企业所处不同行业领域而各有特点,但技术进步总体看依然是有规律可循,如有关集成电路芯片的摩尔定律。企业面对的其它外部风险相对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而言则更为直观。如政治风险,政局是否动荡、执政党是否更替比市场风险表现的更容易观察。法律风险、社会文化风险除瘟疫等情况外,大多都是明确而在先的存在。就企业内部风险而言也同样在不同程度上具有规律性。战略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直接取决于企业治理、管理与经营状况。如在运营风险中,最重要的安全风险管理领域就有著名的墨菲定律和海恩法则,揭示了安全事故都是有先兆和规律可循,因而需要见微知著、严防严控。

2.2风险发生的规律条件

对企业而言,风险种类众多、表现不一,而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并不是所有的风险最终都会现实发生。风险是一种可能性,风险成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条件,不但决定于风险本身的内部根据与外部条件,也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内外部因素。首先,从外部、客观因素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孤立存在、封闭运行的,必然会受到外部经营环境和经济周期的影响,因此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也和外部经济环境一样,具有周期性和规律性。其次,从内部、主观因素看,企业是有人参与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风险的积累和显现有一个过程,人对风险的认知识别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小的风险会不断地累积,同时累积着的风险又会成为更大风险的引发条件,因而风险积累和爆发,也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规律性。当企业外部风险运行的周期性与内部风险积累的周期性相重叠,就极易形成内外部风险的叠加和共振,会因为企业内部或外部出现一个或多个诱因,引起风险压力集中释放,爆发成为现实的风险,甚至接二连三的爆发风险,直到相关风险积累的动能释放完毕,或者作为风险承载主体的企业受到严重损失无法再承受风险为止。在此情况下,涉险企业必然会痛定思痛,加强管理和风险防范,企业又会开始一个管理严格、运营平稳、风险受控的时期。但随着人员的更替,企业治理模式、发展战略、运营模式等的调整变更,新的风险开始滋生,如果企业放松对风险的监管,新的一轮风险也会再次形成、累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在快速发展时期,业务扩张、资金开闸、授权宽泛、监管放松———风险积累、爆发。在收缩恢复时期,严格管控、业务收缩/清理、资金关闸/回笼、授权上收/集权———风险隔离、规避,平稳运行、绩效回升,快速发展、业务扩张……这种在一定条件下风险周期性的发生和转换,存在于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是企业风险管理和防范的关注重点。

2.3风险规律研究提升要点

2.3.1汇聚专业优势提高研究能力

风险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可能性,其规律性由风险自身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是通过各种不断变化的外在现象来表达的风险隐蔽、稳定的内部联系。而这些外在现象,有的是从正面直接表现风险本质的真相,有的则可能是从反面折射风险本质的假象。假象的存在无疑会增加研究者研判风险规律的难度,有时甚至会以假乱真,将风险研究引入歧途。即便把握住风险规律的真相,风险规律仍然还有层次之分,就如同事物的本质有初级本质、二级本质不断深入以致无穷一样。因此,对风险规律的研究,需要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一是要选择有专业、有经验的研究者;二是研究者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研究能力和认识水平,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识别出风险规律的本质特征,提高风险规律研究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2.3.2注重风险案例数据收集积累

如前所述,风险规律作为风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是透过外在现象表现出来,有真有假、有深有浅。每一个风险现象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程度揭示着风险规律。当这些风险现象数量比较少的时候,对风险规律的揭示相应就少,反映出来的情况就比较片面和肤浅,对风险规律的研究就较为困难。反之,当这些风险现象数量比较多的时候,对风险规律的揭示就多,反映出来的情况就比较全面和深刻,对风险规律的研究就比较有利。因此,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风险规律的研究就要特别注重风险案例和相关数据的收集积累。作为个体的风险资料数据积累越多,作为整体的风险规律就显示的越清晰明确,分析和研判就越准确。

2.3.3探索风险工具应用与创新

随着传统风险管理演进到科学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越来越注重工具研究及应用。无论是风险的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从风险评估到风险管理等方面,越来越多的风险工具被创建应用起来。风险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对相应风险的识别、监测、分析、预警,能够在给定的范围内进行信息共享,帮助企业确定风险大小和紧急程度,并根据企业风险偏好与风险承受度,提示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对风险进行分类分级管控。一些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风险工具,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减少风险管理中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更加客观地反映并提示风险及其相关事件或要素,更有助于达到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在引入借鉴国内外现有风险工具的基础上,企业要从自身目标愿景、发展战略、治理模式、管理架构、风险偏好等情况出发,结合业务特点与流程规范,探索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与需求的风险管理工具,有针对性地有效管控自身风险。

3避免风险规律研究误区

3.1不可知论

即认为风险作为一种不确定性,其发生具有随机性、偶发性,形式千变万化,因而风险规律是不可捉摸的、难以认识的。即便风险有一些规律,但由于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此哪怕是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情况,在实际管控中也不具有可操作性。虽然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其现象表现形式变化多端,但归根结底还是对风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直接反映。风险现象在个体偶发、随机分布的情况下,整体会呈现一种规律性的分布或者波动。本质都是透过现象来展现的,一般规律蕴含在个别现象之中。如果无法确定某一风险的规律,有可能是对该类风险相关数据资料积累不多、知之甚少,也可能是分析能力、研究方法需要提高,还有可能是路径选择、工具应用或者风险规律研究的方法不完善、技术不成熟,这些都可以通过做出相应的改变来推进对风险规律的研究。对风险而言,只有还没被认识的规律,没有不可以认识的规律。

3.2唯工具论

风险工具在风险研究及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很多风险工具也被广泛应用。ISO31010就介绍了许多风险评估技术工具。在风险量化分析工具方面,国内也引进了诸如DecisionToolsSuite,@Risk等一些建模软件。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明确了风险承担、规避等七种风险管理策略工具,对企业风险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特别是一些比较适合于计算机程序的风险量化分析工具,在机械设备方面的风险评估效果比较明显。但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到,风险工具也有很多局限。比如较为流行的数学建模,其适用的条件就很苛刻,变量选取相对简单,对复杂情况难以反映。数学模型参数赋值的选取输入受人为的影响较大,其结果是否客观科学也常常存疑。而且很多风险工具本身对风险最大的变量———人———及其影响因素没有考虑或考虑不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有人参与的、有人的意识的活动,物质生活条件不同于自然科学实验,无法简单、完全地复制。历史虽然经常再现,但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自己。如当前金融市场中的量化交易,从市场反应看,同样也存在追涨杀跌的情况。风险工具对风险管理有积极的帮助促进作用,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但同时也受到当前技术条件等发展状况的制约。因此,对待风险工具要积极探索尝试,可以借助依靠风险工具,但绝不能依赖。

3.3选择偏好

在风险管理中,风险偏好是企业根据自身战略等情况对风险的选择及承受度。风险偏好有利于确定企业风险承担及管理的边界。风险管理可以有偏好有选择,但风险研究要尽可能避免偏好和选择性研究,尤其不能有经验主义、先入为主。风险研究要注意正反两方面证据资料的收集,既要收集正面的、有利的案例和数据资料,也要注重收集反面的、不利的案例和数据材料,因为二者都是对风险规律的客观反映。反面案例数据的甚至更有利于印证反证风险规律研究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只收集自己想要的,或者支持自己观点想法的数据资料,甚至从结论出发而不是从客观数据资料出发,预设结论再找证据自圆其说,往往会导致风险研究中的确认偏差(ConfirmationBias),甚至会产品与实际完全相反的结果,不但无法真正掌握风险规律,甚至还会误导风险管理,使风险研究本身变成了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1.

[2]胡希宁.当代西方经济学概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3]邹玉梅.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1,(17).

作者:赵雄 单位: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