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图像叙事图本开发和运用

时间:2022-07-11 14:47:30

高校思政课图像叙事图本开发和运用

摘要:图像叙事是图像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有效方法,高校思政课图像叙事图本开发和应用的整个轨迹正是思政课程亲和力提升的过程,是高校思政课图像叙事研究的重点和根本落脚点。在大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论述高校思政课图像叙事开发和应用的路径,以期以图像叙事激活力、增动力,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丰富完善高校思政课图像叙事研究。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图像叙事图本;创新能力;立德树人

0引言

图像叙事是人类叙事的主要方式,指的是将图像作为叙事的主要载体进行叙事表达。因其在教育叙事领域所具备的独特价值功能,成为图像时代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有效配方。这就要求高校教育主客体做好思政课图像叙事图本的开发和应用创作,并使其服务于高校思政课教学。

1思政课图像叙事图本的开发理论

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思政课图像叙事图本开发和应用的整个轨迹正是思政课程亲和力提升的过程,是高校思政课图像叙事研究的重点和落脚点。思政课图像叙事图本开发的渠道主要包括“拿来主义”和学习创作两种。

1.1思政课叙事图本的“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即思政教育者根据思政教育图像叙事的内容对内容形象、立意深远和具有较强说服力的现有静态图片、动态图片、漫画故事、情景短剧、电影、短视频等,采取“拿来主义”的方法,按照不同课程不同授课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分类和查漏补缺,并将其运用于思政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当然,有研究基础的院校还可以直接分享使用往届学生学习创作的优秀作品,这可以带动更多优秀的有潜力的学生参与思政教育图像叙事的大军。实践证明,采取“拿来主义”来丰富完善思政课图像叙事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同时,强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图像认知。但其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在“互联网+”新形态的网络生态和图文快餐的语境下,现存的图像呈现出碎片化、个性化、多元性、多义性、泛娱乐化等特征,不具备学习研究的系统性、针对性,而且容易误导理论功底积淀不足的大学生群体在价值判断上断章取义,受到网络上历史虚无主义和一些不良政治企图的不法分子蛊惑,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因此,高校思政课必须主动出击。这就需要教师主导思政课图像的选择,通过层层严格筛选,坚定政治立场,严把政治方向,根据不同课程不同叙事内容,对图像进行搜集、筛选、整理、分类,使其具备一定的学科属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当然,高校思政课更要有所作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在手上,创新精神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悟出来的。新时代如何按照高校思政课图像叙事的内容开发更为系统化、具备更强针对性和亲和力的本土化教育图像叙事图本,从图像创作和叙事的源头上把控图像叙事的价值方向?这就涉及思政课图像叙事图本的学习创作。

1.2思政课图像叙事图本的学习创作

现代认知学理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质上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的认知过程[1]。因此,通过思政课图像创作和叙事的整个过程,使受教育者的身份角色实现从旁观者向作者转化,从图像解码向图像编码转化,从价值理论的接受者向传播者转化,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面积极的价值观,才是思政教育图像叙事的最终落脚点。教育者要引导受教育者在理性解码图像资源的同时,思考图像叙事的多元表达视角,并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根据思政教育图像叙事的主要内容引导教育主体从不同的视角展示思政课的知识理论和价值导向,强化其创新思维;在此基础上运用“思政+专业、思政+艺术”两融合的方法,通过“思政+专业”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结合,通过“思政+艺术”实现德育与美育的结合,通过思政课程价值塑造、铸魂育人实现真善美的融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管理部门的协助下,借助划分专业板块、相对固定教师、实施融合方法三大步骤,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前以图激趣、课中以图解文、课后图像创作三大阶段的图像叙事设计,创设图像叙事的特定情境,引导学生把思政课教材内容通过学习体验、图像构思和实践创作,按照不同课程内容进行图像化改编;在识图、读图、析图、绘图、用图的动态学习轨迹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实现知行转化。通过引导不同专业学生借助专业优势和特点进行创作,让学生在学习中用感官去感知,用大脑去思考,用创作去践行,学会学习,掌握学习,高效学习,将自己的思考和感知,真实、完整、准确、有效地展示和表达出来,实现学生情感和价值的融合统一。

1.3图像叙事图本开发创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思政课图像叙事图本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育图本的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合格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研究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教师需要在校方的协助下,组建教师之间的跨专业、跨院系指导团队:专业教师负责从图像叙事的专业技术领域指导学生;思政教师负责图像的立意、价值体系表达的准确度把握,以防止图像泛娱乐化,使图像叙事失去其本意。3)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借助图像来表达,图像在表达连续性的思想和严密的推理过程等方面还显得力不从心。这就要借助文本叙事的表达优势。4)课后学生创作的叙事图本,可以是动态图像或静态图像,可以是单幅图像或多幅图像,可以是插图图像叙事或漫画故事叙事,可以是章节图像叙事或专题图像叙事抑或问题图像叙事,教师要根据教材创作主题鼓励学生创作视角的多元化。5)不是学生创作的所有作品都具有一定的价值,教师需要对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进行筛选、整理、印刷,并借助媒体平台加大宣传,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获得感。6)图像叙事的复兴借助的是现代科技,面对图像景观的泛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在图像图本创作和使用的过程中切实提高对图像的理性辨别和板绘制图能力与技巧。7)在叙事上,图像叙事的表达可以采用图文、图声、图乐、图语等交互的方式,它们和图像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可催生教育主体在对图像所蕴含的价值观、理论的解码中,在与听觉、视觉、触觉与动觉的交互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情感和价值观的统一。8)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擅长绘画创作,因此一定要因地制宜。图本的文本叙事内容一定要源于教材,能凸显教材的内容、重点和目标。9)开发思政课图像叙事图本的目的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对图像叙事的需求和高校教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图本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创作图像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学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要避免图像创作的娱乐化和庸俗化,加大对优秀创作图像的示范和宣传。10)图像叙事构建的过程“学做”是关键,“创作和践行”是目的。创作是为了学得更深,悟得更透,行得更好。

2思政课图像叙事图本的应用

思政课图像叙事图本的开发和创作的目的是服务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在提高思政教育亲和力的同时,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

2.1高校思政课图像叙事图本可用于思政课的日常教学,贯穿于受教育者整个大学思政课程学习的全过程

高校思政教育图像叙事图本以高校思政课课程教材内容为依据,以创作和应用为目的,服务于高校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特点,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大阶段,最终引导学生把思政教材的内容通过学习体验、图像构思和创作活动,以不同的样式表达出来。图像叙事图本的开发、创作和应用是系统化的、可持续的、不断改进和优化的、不断完善和深化的,具备较强的亲和力、针对性和系统性,完全可用作思政公共必修课程的日常教学补充资源。

2.2可作为五门思政类公共必修课程的教辅资料,可作为学生课程入门的导读材料

思政课图像叙事图本的内容源于高校五门思政类公共必修课程的核心内容,但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联系生活和学生实际,根据创作的需要和艺术的表达,在还原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力赋予图像更丰富的内涵,更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和认同。除此之外,图本的创作者就是学生身边的人,这些来自自己周边的创作可以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积极去模仿、效仿、超越。另外,思政课图像叙事图本文本叙事内容源于教材,保证了其客观性,图像叙事表达短小、精悍,画面干净、简单、易于理解,这就使原本学理性较强、容易造成思政教育主体隔离的思政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使学生愿意读、想读、想创作。因此,将每学期思政课图像叙事图本作为思政课程的导读材料和教辅资料,其现实意义远远高于其本身的价值。

2.3可作为兄弟院校思政教学教改学习交流的重要资料和学生参与竞赛等活动的参赛作品

高校思政教学不但要强调应用,还要有用,让学生有获得感。思政课图像叙事图本的开发和创作不仅要自己看着欢心、用着舒心,还要通过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学习进行推广,促使思政教改的成果遍地开花,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效度。通过带领学生参与相关竞赛活动,增强学生参与图像叙事图本开发和创作的积极性与获得感,有效推进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

2.4可通过新闻中心、公众号进行推广、宣传,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图像叙事场域的形成,丰富思政教育图像叙事的图像域

对于在创作中产生的优秀作品通过公众号进行推广、宣传,提升思政教学的亲和力和学生的获得感,能有效推动他们在知行转化的过程中影响和带动身边更多的同学加入图像叙事创作和知行转化的队伍中,形成图像叙事的场域,丰富思政课图像叙事的图像域。

3结语

总之,图像叙事图本应用的前提是开发,开发的目的是应用。通过图像叙事图本开发和创作应用产生的强大亲和力和凝聚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意识的代言人和传播者,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用,守住思政教育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徐光寿,孔祥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转化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4.

[2]王静,崔红.教师创新实践的30个策略[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

作者:简爱 史晓眉 李雯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