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蹈融合下舞蹈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4-26 09:15:56

音乐舞蹈融合下舞蹈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舞蹈教学必须遵循自身的本质与客观规律,充分认识到音乐与舞蹈独立又统一的关系,认识舞蹈借助音乐进行发声,而舞蹈是音乐形体展示的内涵,主动探析音乐与舞蹈融合的意义,了解现代高校舞蹈教育与音乐教育的具体开展情况,借助音乐与舞蹈融合的原则展开分析,探索高校舞蹈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音乐舞蹈融合;高校舞蹈教学;改革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逐渐丰富,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高校也在积极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开展舞蹈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复合型舞蹈人才的培养中,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是培养人才的契机,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高校只有紧抓这一点,加强对舞蹈与音乐内在关系的认识,并采取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实现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才能有效推动高校舞蹈教学改革。

一、音乐与舞蹈融合的意义

(一)音乐与舞蹈融合,能够更好地帮助舞蹈表达

舞蹈本身是多种艺术形态融合的呈现,舞蹈展示的过程中对音乐、文学、美术等艺术依赖较高,可以说这些艺术形态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不可分割,艺术家在创作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只有将不同的艺术形态进行协调、融合,才能展示出舞蹈的艺术之美,从而为观众带来美的体验,净化观众的心灵。而在这些不同的艺术中,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舞蹈与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二者借助彼此的融合,能够将舞蹈中的情感展示出来,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感染。因此,结合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看出,经典的舞蹈艺术作品离不开经典音乐的完美融合,音乐在舞蹈展示过程中所发挥出的作用不可小视。基于此,高校教师在舞蹈教学的改革创新实践中,只有不断的积极强化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才能使得舞蹈教学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不仅仅能够更好地感受舞蹈中的情感表达,而且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借助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将舞蹈作品之美展示出来。

(二)音乐与舞蹈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舞蹈学习效率

高校在舞蹈教学的改革创新中,需要有效地借助音乐与舞蹈的融合,进而能够极大地促进舞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舞者在表达舞蹈内容的过程中,舞蹈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节奏和韵律美,如果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音乐的引导和辅助,学生直接对舞蹈的动作进行练习,学生融入舞蹈作品的难度会直线上升,展示出的舞蹈也缺乏生动和美感。因此,高校教师只有借助音乐与舞蹈的融合,让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跟着节奏进行舞蹈作品的欣赏与学习,并通过实践来展示舞蹈的魅力。[1]在拍子舞蹈训练中,教师借助音乐的融入,代替刻板的打拍子,让学生在音乐的辅助下练习,逐渐形成自己的乐感和舞感,学生在舞蹈演绎的过程中,自动就能借助音乐对舞蹈的节奏等有所认识,进而展示舞蹈作品,教师的工作量大为减少,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激发,高校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升较大。

(三)音乐与舞蹈融合,有利于实现音乐与舞蹈共同发展

在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创新中,高校教师授课时会结合时代和社会的需要、高校的实际情况、教学安排和学生相关的能力进行舞蹈作品的创作。而在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不论是艺术家创作还是高校教师创作,都需要音乐的融合与辅助,借助音乐串联肢体语言,让舞蹈的表现力更加丰富、感染力更强。在经典的歌舞剧《歌剧魅影》中,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恰到好处,高校教师在舞蹈教学改革创新中应该积极吸取其中的精华,加强舞蹈与音乐的融合,促进音乐与舞蹈实现共同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进步,舞蹈作品规模区域大型化,简单的肢体语言略显苍白,而融入了音乐的舞蹈更加富有感染力,这在《红楼梦》中就表现得较为明显,借助音乐的凄凉感,帮助观众融入舞蹈动作中,感受林黛玉心中的悲凉与绝望。因此,高校舞蹈教学应该顺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在教学改革创新中强化音乐与舞蹈的融合,从而促进音乐与舞蹈实现共同发展。

二、现代高校舞蹈音乐教育的情况

(一)高校音乐教育情况

在现代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对音乐教育有着两个方向的分歧,一部分研究学者强调自律教育理论,一部分研究学者强调从属教育理论。在自律音乐教育理论中,将音乐艺术形态阐释为独立属性,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单纯地进行音乐本身的教育,而不需要附属于其他形式的教育;而从属音乐教育理论则认为音乐的存在是为了提升个体人格和素养的完善而存在的,其本质是为了德育与智育的发展而开展的,其本身不具有独立性,只具有附属的特性。而在现代教育和社会大众认知中,对自律音乐教育理论较为认可。在高校的教育中,尽管社会对音乐教育较为认可,但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其所受到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常常被忽视,而在素质教育的改革创新中,其自身发展也是随着外界的关注高低而产生波动,其又显示了自身附属的特性。[2]现阶段,高校音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面对以下困难:第一,在对不同高校的音乐教育教学走访调研中发现,不同高校音乐教育开展的情况差异较大,一部分高校对音乐教育较为重视,相关的资源投入较大。比如说,完善音乐教育教学课堂的硬件设备;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与学习,以提升音乐教育教学形式、内容;基于上述积极完善措施的落实,使得这部分高校的音乐教育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各个方面发展较为良好,音乐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显著提升;而另外一些对音乐教育关注低的高校,对音乐教育相关的资源投入不足,如资金、师资、器材等,不仅没有履行好向社会培养输出合格专业人才的社会使命,同时还导致了对音乐教育教学相关课程内容的研究滞后。第二,高校在音乐教学的开展中,管理不够科学,教师教学缺乏目的性,教师教学中更偏向于自己擅长的内容,对其他方面涉及较少,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而音乐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技能性,对高校教师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制约。第三,许多高校在音乐教育中,对音乐的进一步深入化研究和探索关注度不高,相关的课程也没有进行优化和调整,而是直接采用了大众化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就直接阻碍了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高校舞蹈教育情况

当前,我国舞蹈教育人才较为匮乏,这与高校舞蹈教育开展晚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这就增加了舞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难度。舞蹈教育教学中缺乏创新课程的研究,许多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中,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联系不够紧密,二者分割较为明显,普通学生专注于科学学习,艺术生专注于艺术学习,二者互不相交,学生尽管在自己的领域中能够有所建树,但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则增加了较大的难度。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此不以为然,认为科学教育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严谨性、理性和科学性,而艺术内容往往是感性、抽象的,二者较为矛盾,但在看见二者的矛盾时,还应该充分认识到科学教育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开发有着积极作用,而艺术教育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逻辑层次,只有二者共同作用,才能够有助于帮助高校提升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效率。高校在舞蹈教育教学中缺乏创新,与相关的教育联系不够紧密,失去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最佳契机。同时,高校在开展舞蹈教育中,在完成基本的舞蹈技能学习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加强艺术相关内容的学习,为学生增添艺术底蕴,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然而在实际的高校舞蹈教育教学实践中,相关任课教师对学生舞蹈技能和素养关注度较高,相关的人文教育不够重视,从而使得舞蹈艺术与生活相脱节,背离了舞蹈艺术的生活属性,不利于学生舞蹈的长远发展。许多高校在舞蹈教育教学中,更加重视舞蹈作品的理解与展示,忽视了学生在舞蹈中的自我感受,从而使得舞蹈作品的演绎缺乏灵性。最后,许多高校在舞蹈教育的开展中定位不够清晰,课程主要以选修为主,辅助性较为凸显,使得舞蹈教育教学无法得到快速的发展。[3]

三、音乐舞蹈融合的原则

(一)肢体语言与音乐节奏共鸣

舞蹈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舞蹈动作的练习中,为了追求动作的规范和标准化,会对一个动作进行长期、反复、大量的练习,整个训练过程较为枯燥,对学生的身心压力较大。单独的舞蹈动作掌握难度较低,学生基本都可以完成,但当将其串联成舞蹈,学生对于舞蹈动作之间的转化、衔接、节奏等无法精准把握,学习难度较大。而在舞蹈教育中,韵律舞是学生基础的学习内容,学生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的律动,整个舞蹈练习过程较为和谐,教师只有借助音乐的融合,才能够营造出放松的舞蹈教学氛围,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全身紧绷的肌肉得以放松,身心融入舞蹈动作中,极大地提升了舞蹈教学的效果与效率。另外,高校教师在舞蹈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舞蹈训练内容,选择节奏性较强的音乐,让学生能够快速抓住乐感和舞感,从而将自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充分演绎出来。[4]

(二)注意分层设计

舞蹈在表演的过程中,舞蹈的难度除了与舞蹈本身的肢体语言有关之外,还与音乐中的节奏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舞蹈作品的分析中常常发现,舞蹈越复杂美妙,其中的肢体语言表达难度愈高,而为其伴奏的音乐节奏就更加紧凑。高校教师在音乐舞蹈融合的教学改革实践中,要主动对舞蹈作品进行分析,结合学生自身的舞蹈素养,选择适合的音乐开展教学。教师在针对初学舞蹈学生的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基础舞蹈本身都较为明快,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其中练习,从而降低学生学习舞蹈的难度,巩固学生舞蹈基础,激发学生对舞蹈的热爱。而对基础较好的舞蹈生教学中,可以融入节奏紧凑的音乐让学生不断探索练习,最终促进学生舞蹈与音乐素养的提升。

四、借助音乐舞蹈融合,推动高校舞蹈教学改革

(一)确定教育教学目标

舞蹈艺术本身就是借助肢体语言、音乐等方式展示生活中人们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其内容和艺术形态在带给人们美好体验的同时,还能放松人们的心绪、调节人们的情绪,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净化人们心灵的同时,推动人们精神境界的提升,最终促进整个人类社会健康发展。高校在舞蹈教育中,应该以此为教育目的,借助音乐与舞蹈的融合,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提升自己的舞蹈技能,学生借助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舞蹈学习。高校在舞蹈教育中,要围绕着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探索工作,借助大量不同种类的音乐融入,在丰富舞蹈教育内容的同时,学生在不同音乐的感染下,对舞蹈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练习过程效率更高,舞蹈教学效果提升明显。另外,高校借助音乐的融合,能够激发学生创作舞蹈作品的欲望和灵感,学生在反复琢磨练习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舞蹈技能,还实现了舞蹈作品的创新解读。最后,教师在舞蹈与音乐的融合教育中,在重视学生舞蹈技能提升的同时,借助音乐的融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舞蹈的韵律和节奏,学生舞蹈动作更加有张力,动作表达更加丰富、娴熟,整个舞蹈富有感染力和灵性。

(二)改进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高校舞蹈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对教育主体的关注度不高,往往简单地采取舞蹈内容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需接受相关的舞蹈知识的熏陶即可,关注教师对舞蹈内容的细节讲解,学生在舞蹈学习中主动性受到了压制,相关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最终缺乏对舞蹈的创新性。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只能一味地参照教师教学的内容,对舞蹈形体动作进行记忆和模仿,学生对舞蹈作品内容理解较为肤浅,缺乏自己的体悟,不利于学生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在舞蹈教学改革中,应该借助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由的空间中,在音乐的引导下对舞蹈作品进行探索和实践,增强学生的舞蹈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舞蹈相关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学生留够探索舞蹈作品的时间,借助音乐的融合,让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中反复练习、摸索,体悟舞蹈中的精神世界与内涵,从而促使学生的舞蹈与音乐素养共同发展。[5]高校教师在教学改革自主学习培养实践中,应该重视自身的教育教学作用,重视自己的辅助功能,在学生探索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主动纠正学生舞蹈动作的偏差,借助各种手段加深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感悟,主动引入人文教育的相关内容,为学生增添文化底蕴,促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并在音乐与舞蹈的融合下,充分展示舞蹈的魅力。总而言之,舞蹈与音乐既有各自独立的属性,又能在融合中促进彼此的发展,更好地展示艺术作品之美。高校在舞蹈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主动对相关内容进行探索,从而促进舞蹈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芳.浅析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改革与发展[J].戏剧之家,2021(19):131-132.

[2]潘舒.浅谈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2):122-123.

[3]何苗.高校舞蹈形体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研究[J].尚舞,2021(6):74-75.

[4]朱捷.高校舞蹈与音乐融合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研究[J].北方音乐,2020(15):189-190.

[5]汪茜.加强音乐舞蹈融合,实现高校舞蹈教学改革[J].艺术品鉴,2019(35):255-256.

作者:李沁岩 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