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产业化探究

时间:2022-05-24 02:54:33

民间艺术产业化探究

产业化民间艺术产业是艺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化是历史的必然。然而,我国民间艺术产业化进程中依然存在着政府部门监管管辖力度低、原有形态保留欠缺产业意识、国际交流时艺术资源利用不完全、艺术产业化建设路径单一以及缺乏民间艺术的独到性和创新性等问题。因此,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应强化政府部门核心领导力量、树立民间艺术发展的产业意识、提高民间艺术资源的综合应用度、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和打造艺术产业化品牌等途径,以促进民间艺术产业化稳健可持续地发展。

一、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历史必然性

(一)民间艺术产业化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产业化是政府保护和促进民间艺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基于艺术产业化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从中获悉,政府部门在保留和传承民间艺术时,试图通过艺术产业化这一特殊发展路径实现民间艺术的良好保护。这也就意味着,民间艺术产业是政府机构重点保护的产业对象,理应在建设过程中实现物质条件和人文条件的双重满足。一方面,政府机构意识到民间传统艺术对中国古代文化传承和延续的重要意义,指出要通过艺术产业化发展,实现民间艺术的良好传递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维护;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机构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物质效益提升,而是试图通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向繁荣[1],实现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综合建设,因此,民间艺术产业作为政府机构重点保护的产业对象,就会得到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还会通过必要的资金扶助,实现良好的沟通往来,以真正满足艺术产业化建设的需要。产业化是民间艺术保留其原有形态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建设的不断推进,民间艺术逐步呈现多种形态方式,不仅包括传统民间艺术的古典美,也涉及现代民间艺术的时代感,部分民间艺术甚至实现了传统古典美与现代时代感的融合,形成了多边综合民间艺术形式。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部分民间艺术已经逐步流失了原有形态,因此,艺术产业化-193-作为民间艺术原有形态保留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自然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艺术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拉大,使得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能够以整体的形式面向广大群众。这样的综合运作模式,使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历史性和时代性,而无需为了时代感的营造去除传统历史要素,此时民间艺术的原有形态保留得到较有力的扶持和辅助,实际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自然不容小觑。产业化是民间艺术进程中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间交流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经济贸易往来,而是试图通过民间文化交流的方式,实现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和汇聚。而艺术产业化建设作为促进国际间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一方面,艺术产业化发展使得单个的民间艺术个体能够整合成较为有力的艺术整体,由此汇聚较大的文化力量冲击国际市场,并进一步实现国际间民间艺术的文化交流与文化消费[2];另一方面,艺术产业化发展促使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得到更多的关注度和重视度,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国际间民间文化交流的行业和工作,其时展效益自然是较为乐观的。(二)民间艺术产业化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部门。而就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发展现状看,民间艺术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在进行艺术产品或服务交易时,往往需要由交易双方进行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多边认定,并以此考量民间艺术品及民间艺术实际的综合价值。而艺术产业化的发展,将进一步拓展民间艺术经济效益与文化教育的融合,实现独特的产业链建设,并成为该区域内产业建设的新起之秀。因此,民间艺术产业作为推进经济文化效益融合的特色产业,在时展进程中有着吸引更多人群关注和重视的历史必然性。

二、民间艺术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民间艺术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部门监管管辖力度低、原有形态保留欠缺产业意识、国际交流中艺术资源利用不完全、艺术产业化建设路径单一以及缺乏民间艺术的独到性和创新性五个方面。(一)政府部门监管管辖力度低。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和市场机构理应依据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实现宏观调控与微观调整的协调[3],以真正保证艺术产业化发展实现规范化和有序化。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政府部门尚未对民间艺术产业化进程做出必要的监督和指导,政府部门的实际监管管辖力度相对较低,这使得艺术产业化发展的相关秩序不容乐观。从政府部门目前的监管情况看,在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初期,政府部门仅仅是对艺术产业化的艺术整合做出了政策指导,使其能够通过政府政策和政府资金的双重支持,实现多种民间艺术的整合,促进经济的繁荣与昌盛。但在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步入稳定时期后,政府部门对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核心监管却没有相应做出进一步更新。(二)原有形态保留欠缺产业意识。尽管艺术产业化发展促成了民间艺术原有形态的保留,具有较为重要的艺术传承作用,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艺术产业化发展对于艺术本身原有形态的保留,却欠缺一定的产业意识,艺术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仍然是较为严峻的。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艺术产业化建设中对于民间艺术原有形态的保留,仅仅针对不同艺术本身做出相应的形态维护,忽视了艺术产业链整体的产业意识[4],因此,大多数民间艺术只能在短时间内维持固有形态,却无法形成长期有效的保留效用。而在经济发展视角下,各种民间艺术的开发没有形成连贯性和整体性,这使得产业意识缺失的现象愈加严重。由于产业意识的缺失,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滞后现象已然是愈加严重。(三)国际交流中艺术资源利用不完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从传统的经济贸易交流上升到经济文化双向交流,其实际的交流价值在固有基础上有了迅速提升。综览当下的国际交流形式,无论是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产品,还是从国外引入国内的科技技术,都呈现出极为优越的交流意义。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艺术资源的利用并不完全。对于资源流出方而言,中国在建设独特的艺术产业链时,忽视了艺术资源的高效利用,而是单一地采取传统手段将国内民间艺术传承到国外,其实际收效不容乐观;而对于资源流入方而言,国际大国在接受中国民间艺术时仍然采取了传统的西方思维,忽视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这使得他们对艺术资源的品读能力并不能达到预期水平,资源利用率自然也相对低下,提高国际交流艺术资源利用的完全性成为当下中国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四)民间艺术产业化建设路径单一。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要想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共同繁荣并不是一件易事,相反,要实现经济文化效益的融合,需要多部门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努力构建多位一体的建设路径和建设模式[5]。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建设路径单一,并不能有效满足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呈现的客观需求。在国内市场中,不同顾客对民间艺术的消费需求不同,但艺术产业化建设却采取了相同的建设路径,使得不同消费需求无法在同一艺术市场中得到满足;而在国外市场中,尽管艺术产业化建设努力尝试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和交互,但在具体实现时,中西文化的融合程度仍不能满足一时产业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仍然容易出现因艺术产业化建设路径单一而导致的产业运作受阻现象。可见,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都需要根据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实现建设路径的拓展和延伸。(五)缺乏民间艺术的独到性和创新性。艺术产业化发展是中国经典文化要素实现国际市场流通的重点渠道,因此,民间艺术的传承手段和传承方式理应顺应时展潮流做出必要的变动。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延续却缺乏必要的独到性和创新性,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相对受阻。在艺术产业化建设初期,人们尚未意识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交互作用,仅仅采取了一般的产业建设模式,这使得艺术产业化中民间艺术的传承只能在小范围内实现沟通和交流。而在艺术产业化建设后期,人们开始关注虚拟经济的发展需要,却由于时间的局限性和滞后性,造成民间艺术创新的可能性大幅度锐减[6]。因此,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仍然受到较多阻碍因素的限制,应当采取合理的改善措施加以优化和创新。

三、新常态下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路径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解决民间艺术产业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强化政府部门核心领导力量、树立民间艺术发展的产业意识、提高民间艺术资源的综合应用度、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和打造艺术产业化品牌等途径,以促进民间艺术产业化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一)加强政府“看得见的手”对民间艺术产业的领导和管理。在经济新常态下,应该加强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对民间艺术产业的领导和管理,使之能够有更高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从政府政策角度看,政府部门应当根据经济新常态发展下艺术产业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制定出具有实际效益的产业化运作政策,保证民间艺术产业这一特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借助政府优惠性政策的重要推动力实现宏观调控下的有序发展[7]。而从政府资金角度看,政府部门应该调出必要的运作资金,保证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多种民间艺术能够在资金链运转不断裂的前提下,实现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应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方式,从高校中调集一部分艺术人才实现产业化发展的人力资源补充。此外,建议各级地方政府设立民间艺术创作专项资金或基金,加大对民间艺术创作生产的投入,加强对其前期宣传及后续推广的保障。(二)树立民间艺术发展的产业意识。从中国民间艺术产业化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民间艺术在进行产业化发展时,已然由于产业意识的缺失而面临着较大的现实困境。因此,在后期运作过程中,要想实现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规范化和有效化,就应该树立民间艺术发展的产业意识,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民间艺术产业化运作模式。一方面,民间艺术产业化建设的负责人应当形成艺术发展的产业意识,在民间艺术逐渐呈现产业化建设前就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产业意识的培养[8]。另一方面,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艺术产业的产业意识也应当根据产业链建设发展需要做出必要的革新和优化,一般来说,是由民间艺术产业链建设的相关负责人根据产业链建设的实际发展状况和发展需要,归纳出具有实际效益的产业发展新意识。(三)提高民间艺术资源的综合应用度。自中国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进程不断推进以来,民间艺术的资源利用率高低,已经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然而,从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当前情况看,无论是资源流入地还是资源流出地,都由于民间艺术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而出现了资源浪费现象。在后期运作过程中,要实现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有序化,就应推进民间艺术资源的综合应用,保证民间艺术能够在长时间内永葆活力。在前期整合民间艺术资源时,民间艺术产业化的负责人应当多渠道获取艺术资源,并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汇编整理;而在后期发展时,对于民间艺术资源的利用,应该采取多渠道挖掘的方式,使得民间艺术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都能得到充分挖掘,以真正实现民间艺术资源的多边应用,促进民间艺术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四)进一步推进传统艺术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尽管在艺术产业化的进程中,传统产业要素与现代产业要素应当以规范合理的形式达成共赢,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传统艺术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却较为薄弱,并不能满足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客观需求。在后期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产业的有效融合,应通过全方位解读的方式,了解传统艺术的艺术真谛,把握传统艺术传承和发扬的根本要义,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传统艺术与现代产业的交互点分析,得出艺术产业化进程中传统艺术呈现自身价值的新对策。而当传统艺术与现代产业出现相互矛盾的状况时,应当以辩证统一的观念和态度,分别考察传统艺术和现代产业的优劣势,并采取折中的方式做出综合考虑,保证传统艺术与现代产业的融合能够真正实现全面化和综合化,减少因传统艺术与现代产业融合不当而造成的艺术产业化发展受阻现象。(五)努力打造民间艺术产业特色品牌。从中国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来看,尽管艺术产业化发展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延续的重要手段,但在具体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的渠道和路径过于单一,欠缺一定的特色和创新。为了实现中国民间艺术产业化又好又快地发展,应当打造艺术产业特色品牌,实现艺术产业化的创新和优化。在前期筹备阶段,应当参考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选定合适的发展任务并分配给不同的行业部门,使得各部门在建设艺术产业化进程中能够各司其职;而在后期运作过程中,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则应在已经具备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前提下,打造艺术产业特色品牌,实现产品品牌本身以及产品品牌深刻内涵的优化和完善,以真正增强经济新常态下艺术产业化发展的独到性和创新性。同时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加强重点民间艺术网站建设,善于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载体,促进特色民间艺术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

作者:蒙莉 雷金星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砥.民间文化资源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秦皇岛为例[J].人民论坛,2012(11):172-173.

[2]张彤,韩俊武.民间艺术资源产业化路径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人民论坛,2011(20):214-215.

[3]关红.试论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民间艺术的产业化发展[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4(4):84-88.

[4]张中波.论民间艺术产业化的系统要素[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25-132.

[5]程芙蓉.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语境下的经济价值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5(4):181-184.

[6]汪海燕.经济学视角下民间艺术一般产业化发展研究——以安徽美术为例[J].江淮论坛,2015(3):149-152.

[7]张娅妮,张琳仙.创意经济背景下民间艺术产业化类型及价值分析[J].经济问题,2015(7):85-87.

[8]张娅妮.我国民间艺术产业开发模式浅析[J].经济问题,2014(1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