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中原始思维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时间:2022-01-19 09:38:21

民间艺术中原始思维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摘要:每个时代都很丰富,但是每个时代都会自作多情,对别的时代要么看不起,要么太看得起。原始时代与当代相隔遥遥历史长河,细究过往每个时代对其的述说,评说纷繁各异。对原始时代中所产生的“原始思维”更是如此。那么当代设计又应该如何斟酌对待“原始思维”呢?对此我的态度类似梅格斯在《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中提到的:“如果我们了解过去,我们将能更好的地继承美的造型和有效的传达文化遗产。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个遗产,我们将会日益陷入无脑的商业主义泥坑。而商业主义似鼹鼠的目光,当它向前掘向黑暗时,忽视人类价值的需要。”的态度。

关键词:原始思维、民族艺术、当代设计

一、原始思维概说

“原始”这个词的范围,在学术界一直有着极大的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它指遥远的古人没有开化的蒙昧状态,更包括今仍然存在的某些不发达的民族和落后且被外界影响极少的部落。一些学者则认为它指血缘关系在远古氏族部落中所保留的程度。而列维.布留尔则说:“在人类中间,不存在为铜墙铁壁所隔开的两种思维形式____一种是原逻辑思维,另一种是逻辑思维。”所以本文论述的原始思维一定程度主要是指与现代逻辑思维不同的原始思维,也就是“原逻辑思维”。当然这种原始思维与现代的逻辑思维的关系既不是对立的,也不是互相否定的,他们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关系。原始思维相关理论有1871《原始文化》里,“人类学家之父”爱德华.泰勒爵士凭借丰富的考古学的材料和田野考察的经验创造的“万物有灵论”;有进化学派詹姆斯.乔治.弗雷泽1890年写下的《金枝》;有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中世界第一提出的“原始思维”,(他也提出了“集体表象”,“互渗律”,且“互渗律”的概念已被学术界普遍接受);有恩斯特.卡西尔所著的《神话思维》提出的神话思维也是原始思维的不同称呼,两者之间的特点具有共同性;有列维.斯特劳斯于1962年在《野性思维》提出的进一步的从潜意识的范围来研究原始思维的理论,他倡导改用“野性的思维”来描述原始人的思维意识。(他在分析了此类思维方式的完整性与具体性特征后,得到原始思维与科学思维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一种科学,两者应该具有同等的地位的观点);在中国也有相关的研究,如李景源的《史前认识研究》和邓启耀的《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等。总之就是在十九世纪存在认为原始思维就是类似人类现代儿童的思维状态,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一个从幼儿到成年的逐渐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的观点。这种观点曾一度盛行但是经过漫长的岁月考证人们逐渐意识到那显然是错误的。不过用这种通过比较的方式来认识原始思维却是有必要的。回顾原始思维的相关理论我们会发现原始思维并不是简单的与现代逻辑思维的逆向的,低级的存在。它有着丰富的内涵意义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二、特殊国情下丰富的原始思维遗存

我国国情独特,经历了原始社会,而且广阔的地域上有相当数量的地区因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导致交通封闭不便,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使得文化的本原性得以保存。原始思维也因此得到较好保存。这在我国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地区尤为显著。同时又因我国包容的民族政策,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往来,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我国特有的思维系统模式。即我国的民族艺术成就的璀璨繁华其实是大家所熟知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和不可忽视的原始思维互相交融,相互影响的结果。我国民族艺术下的民间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顽强的生命力,一定程度上在典型的原始思维的影响下,在百姓的不断继承与丰富创造的过程中,在民间求全、求真、求善、求美的审美观念的驱动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视觉思维模式和造型体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像今天我们看到的民间剪纸、刺绣、年画,瓷器就是这样的情况。它们上依然延用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如民间剪纸中常出现用于驱邪除灾的“虎食王者”;用于久兩求晴的“扫天婆”;对虎抓臀娃娃生命树(甘肃镇原);六畜兴旺(墙花陕西安塞)等。当然说到原始思维的遗存不能不提到的是“正面律”。它指表现人物时,正面的眼睛放在正侧面的头部上,而正面的肩胸上半身,正侧面的腰部双腿双足可以更完整的看到或者表现肢体的连接与构造,形成一种不合常规的超现实形象。当今的剪纸作品也常发现其身影,如《马吃草》,作者就将在大树下的放牛娃剪成了三面娃,而将马儿剪成多头马,并使侧面形象与正面形象相重合。这种幻觉形象使主观与客观,现实与虚构巧妙地结合起来,表现了多点透视的四维、五维心理时空,把抽象的时间和空间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性的显现。

三、民族艺术中原始思维度对设计的创造性开发

从原始思维密切联系民间艺术转到原始思维与设计的联系,我想先提下马克.第亚尼在《非物质社会》中指出当今社会,设计已经成为结合艺术世界和技术世界的“边缘领域”。在以往的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中,当人与机器发生关系时,总是“工具理性”或“计算理性”占主导为克服这种片面性,一向作为“工具理性”之典型表现得设计领域一反常态越来越追求“一种无目的,不可预料的和无法准确测定的抒情价值”,大量设计是“种种能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这就意味着,在当代社会中,设计产品正在迅速地与艺术产品靠拢,设计过程正在与艺术创意接近。人们正在证明或已经证明,设计应该被认为是一个技术或艺术的活动,而不是一个科学活动,设计……似乎可以变成过去单方面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之间的一个基本的和必要的链条或第三要素,总之设计与艺术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失,一个二者之间对话的“边缘地带”迅速形成。这就要求当今的设计师比任何时候的设计师们除了设计专业素养还需要具备强硬丰富的艺术修养。而包含于艺术之下的我国民族艺术因我国特殊的国情使其保留着深厚的原始思维的影响,所以于我国当代设计师而言学习了解原始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我认为民间艺术中原始思维度对对开拓设计思维的维度具有相当的重要性。思斯特•卡西尔说:“原始人不用现代人逻辑而理智和实践的态度认识自然,而是用不高级的眼光了解自然。”虽然此有些偏激,但他却点明原始思维是属于交感的,不为纯理论也不为实践的,是一个整体,而且呈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人在自然界中并没有高尚独特的地位,人和植物和动物是一个等级的。第二个方面,不同领域,界限是流动可转化的,界限之间不是不可逾越的。指出人的自我意识还没有觉醒,人和外界的事物是一个统一体,“万物有灵观”的影响下人们是用互渗观和“同情”,而以更低层次的眼光看待自然,他们以己度物,以类比的、拟人眼光去想象、猜测其他生物的活动,对植物、动物产生一种感情转移的“物我同一”.这种移情的结果,使其眼中都是有生命的,有情感思想的对象,都是洋溢着生命之气的事物.而我认为这正是设计创意所需要的其中一种思维的维度。如中国艺术精神集中体现者《庄子》的根本思想就认为“突显和天地万物互相感觉的“大情”,才构成艺术精神中的“共感”,于是有(《子.应帝王》)中“物我不分,物我同一”的心态,至今影响到中国人感悟自然。它实质就是原始思维中“原始万物有灵观”的“以己度物”的心理认识规律和认识方式和在此方式上形成的审美“同情观”,也正是与自然通感和谐的结果。当然它也决定了在很多的讲述过程包含了相当成分的想象与虚构的成分,这样宗教性的虚构,本质上就是诗性思维,就是艺术创作活动和设计创造的过程。中国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如《西游记》、《山海经》,《封神榜》等。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都开始进入反思环境危机中,为应对资源危机问题方面设计做出了相应反应。于是产生了生态设计,生态设计。设计强调的“人是自然的立法者”逐渐转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与中国传统文化里受一定程度上原始思维影响产生的如“天人合一”,“兼本万利”的自然观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所以今天当尼采掷地有声的向世界宣布:“上帝已死”后仍然有如日本现代园林设计中的“林中之声”,设计师已不是单纯的将它当成一个园林来设计。而是将它当作与自然神灵,诗意沟通的重要媒介来设计。也才有今天中国水立方,无锡节能环保大厦,广州珠江新城等一批优秀的绿色设计建筑。

四、总结

总之我国由于其特殊的情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除了存在类似西方的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外,我国部分还存在和其他东方国家一样却又有区别于其他东方国家的,根植于我国自身本土文化上的原始思维,成为我国文化的特点。这种原始思维为非物质社会带来的艺术和设计边界模糊的问题找到很好结合点,为关系民族艺术的设计找到更多的灵感和更多的创造性可能。

作者:张琳秋 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法)马克.第亚尼著;非物质社会[M].Y艺术设计ishus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