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商业银行危机管理制度构建

时间:2022-03-09 08:32:00

股份制商业银行危机管理制度构建

一、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1、面临内部制约因素

(1)现行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存在较多的不足。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责任和组织架构。首先,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大部分银行未设立独立的专业化部门承担操作风险管理和分配资本职责,更多的是依靠非独立专业部门牵头负责或由各个专业条线内部控制在全行范围内,往往没有形成针对操作风险的统一的政策标准,各职能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协调,操作风险管理处于分散割裂状态。总分支行制下的直线职能制削弱了内控力度,各级负责人横向权力过大,为操作风险的发生提供了空间。其次,风险管理的治理结构和组织架构不够科学。一些银行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决策执行体系的构造不合理等问题,董事会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战略决策和全局控制的职能相对薄弱。总体而言各商业银行的各级授信部门和稽核部门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垂直和独立管理关系,风险管理的职能比较分散,缺少对某一层面的风险进行集中管理的机制,风险管理的部门设置、业务流程、岗位职责仍然存在不少违反内控原则的情况。组织结构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由于各商业银行有不同的风险管理模式,所以建立合适的组织结构模式特别重要。最后,风险管理考核尚未占据应有的地位。不少商业银行往往是将风险控制水平指标与其他指标相割裂,简单地考核业务量、业务收入和市场份额等指标。并且由于缺乏内部评级法基础,考核很难体现各分行、各类业务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非预期损失的概率和大小,无法计算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长效风险管理的机制难以真正形成。例如民生银行对申请授信的客户进行内部信用评级,并以此作为信贷审批的重要依据。在数据集中管理方面,民生银行也走在全国同业中的前列。该行率先采用全国数据大集中的模式,将全行所有业务的数据处理集中在总行,为业务拓展与风险管理奠定了基础。

(2)风险管理文化存在不足。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独特的企业文化为挖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了必要的内部环境和基础。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崭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培养、造就一批风险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是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措施。而现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念比较落后,存在片面强调业务发展和片面强调规避风险的两种倾向。在风险管理的范围仍以信用风险为主,对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重视不够。在风险管理的方式上缺少全过程和动态的考虑。在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上,则认为风险管理仅仅是管理部门和稽核部门的责任,缺少全员风险管理的意识。民生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追求核心理念方面强调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将通过有效信用风险管理保证资产质量放在重要位置上,围绕信用风险管理核里念营建信用风险管理文化,民生银行在信用风险文化营造的目标方面描述中强调要让制造风险的人在行里抬不起头,人人痛恨。民生银行的人本文化激发了人的创新冲动,使民生银行在金融产品、营销模式、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方面获得了超常跨越。围绕“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的经营理念,买方付息票据、信贷资产转让、保险业务、集团网、外汇票据买断、本外币~票通等一系列创新的金融产品被民生银行推出,这些金融产品都具有明显的民生特色。

2、外部环境分析

(1)政府政策。政府政策带来的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所在的国家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风险。这类风险相对于银行来说属于不可控的风险,它分为四种风险:其一,法律风险,即表现为法制环境不健全;与银行经营相关的直接或间接的法律不完整、不配套或不细化;有些法律条文之间、法律与政策、规定之间相互矛盾,使得商业银行在实际工作中遭遇种种困境,比如抵押品变现受偿、债权回收等诸多方面难以受到法律的保护,导致银行打赢官司而难以收回债权,出现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有法难依的现象。其二,管制风险。是指国家改变管理行为与条例,从而使商业银行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使商业银行产生风险。其三,经济风险。是指国家的经济运行周期变化或经济结构变化对银行产生的风险。主要是由于信贷企业不适应国家产业结构政策的调整,对市场反映迟缓、产品更新换代滞后、科技含量差等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造成产品挤压,资金严重滞留,无法偿还商业银行贷款本息,形成银行信贷风险。其四,竞争风险。是指在金融市场上各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引起银行客户的流失,造成银行利差收入巨减,降低银行收入,增大金融风险。

(2)市场监管。首先,因利率和汇率的不利变动,其资产相对于负债可能会发生贬值,银行因此将承担相当高的利率风险。当今商业银行网络银行的全天候、无边界的特l生,使银行经营者更倾向于从事跨国交易和国际业务。当汇率变动时,可能使其资产负债项目出现亏损,因而使网络银行面临更大的汇率风险。其次,在传统银行中,因欺诈、差错、无力提供产品或服务,或在保持竞争态势以及管理信息当中形成的交易风险会对银行收益和资本造成现实和长远的损失。最后,银行在经营决策出现失误或决策执行不当时会对银行收益和资本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不良的市场发展环境和不完善的市场监管体制是市场交易风险的又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方向

1、银行内部建立健全风险防范系统

(1)设置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主要是系统性风险指标和非系统性风险指标。非系统性风险指标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信用风险可以用两个指标来监测:一个是呆账贷款率,即:呆账贷款额/贷款总额X100%,其警戒线是2%;一个是呆滞贷款率,即:呆滞贷款额/贷款总额×100%,其警戒线是5%。流动性风险的监测指标是备付金比率,即:总资本/存款总额X100%,其警戒线是7%。资本风险的监测指标有二:一是资本充足率,即:总资本/风险资产X100%,其警戒线是8%;-是核心资本充足率,即:一级资本/风险资产×100%,其警戒线是4%。经营风险的监测指标是各项资金损失率,即:损失额/某项资金额X100%,其警戒线是10%。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各种政治、经济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可能在整个金融体系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包括利率风险、政策风险和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的监测主要通过计算机模拟模型系统来进行,包括净现值分析、利率风险动态分析、资产负债净持有期分析、规划模型、模拟或幕景分析等。汇率风险包括结算风险、转换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种,其监测指标有:外汇储备占短期债务的百分比,警戒线为100%;经常项目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警戒线为6%;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警戒线为40%;本币升值或贬值率,警戒线为±20%。

(2)完善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首先,要建立风险内控组织,选派高素质人才充实内部的稽核审查队伍,实行稽核系统垂直领导制,以加强权力的制衡和约束。对主要负责人和重要岗位从业人员的权利运用、行为规范和职责履行要进行动态监督,防止越权和违规操作。其次,要建立客户的信用的等级评估制度,从借款人的品德、能力、资本、担保品、环境和连续性等方面,来分析借款人的信誉,测定其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了解其债务结构和偿债能力,以此作为贷不贷或贷多少的依据。再次,要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缺口管理,通过一系列资产负债比例指标来对资产和负债进行监控,根据期限或利率等指标,将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分成不同的类型,然后对同一类型的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差额进行分析,实行合理的搭配。最后,要推行国际通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法,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五类,根据所能获得的风险信息来判断扣除风险损失以后的贷款当前价值,根据风险贷款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来度量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程度,并据此来计提专项呆账准备金,以便化解已经得至别的风险。

2、加强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建设

建立与完善风险评级体系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风险评级能为商业银行提出一个统一的风险量度的标准。评价体系的最终结果或者通过一个级别,一个分数,综合反映出银行的状况,为认识银行的风险情况提供基础。风险评级能为银行提供综合分析的框架。综合分析的框架是一个将银行各方面的经营情况融合成对银行风险评价的过程,帮助监管人员认清了银行状况,也帮助监管人员建立起银行分析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风险评级的结果是监管机构配置监管资源的基本依据,掌握商业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状况,更好的实施监管。具体的做法是:首先,应全面收集商业银行的各项信息。其中包括非现场监管报表及分析报告,商业银行提交的年度计划、经营状况、审批申请等有关商业银行经营与风险情况的文件和材料,国内外评级机构对商业银行的评级情况,媒体对商业银行的报道等等。其次,要审真地开展银行分析。评级人员根据取得的信息,对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状况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为保证评级结果的客观性,应建立评级复核工作制度和评级讨论工作制度,并对评级结果进行反馈。最后,应合理确定对银行的监管措施并开展持续监管。评级结果应当作为风险处置的依据,对于不同机构,应根据其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监管意见。然后根据监管的意见和结果开展监管。

3、加强外部环境的建设,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

为了形成高效的风险监测系统,应该加强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和社会监督。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要变事后检查为事前预警监督,变合规性监管为审痪性监管,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准入制度、金融风险报告制度、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公告制度以及资本充足条件审查、清偿能力管制、贷款集中程度限制等一系列金融监管制度,扩大金融监管范围,完善金融监管手段,提高金融见过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监督,应该有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资信评估事务所按照国际通用的审计准则,对各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风险程度和经营绩效,以提高金融活动的透明度。必须加强对相关人员培训。通过内外部培训结合,“走出去、请进来”,全面提升银行职员的业务素质与创新意识。培养一大批适应业务增长需求的专才,尤其是外语好、熟悉国际业务,掌握高科技手段的国际化人才。成熟和高效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础保证,是形成竞争机制的前提。同时也能形成对经理人的自我约束、外部监督作用。良好的职业素质的培养,使经理人能够诚信契约、任人唯贤,最大限度地降低因人造成的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