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转向开放的历史教学路径

时间:2022-08-20 04:00:54

封闭转向开放的历史教学路径

当今的教育体制改革在不断地深入,通过现代的科技手段来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育的主要目标。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满堂灌”的传统课堂教学授课方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的地位,最后的结果是学生对历史课觉得枯燥乏味,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高中历史课的学习,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采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激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唤醒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教师,需要在多样化的环境中和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探究问题实质,在历史史料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求知态度,在现实的对比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笔者采用的主要的方法是:

一、延展教材,拓宽学生知识领域

新课程改革以专题的形式使新教材在编排体例上突出历史学科体系趋于完整。对于历史概念与知识点,进行了高浓度的压缩,如教材中对于历史事件和现象,在发生的因果与过程上做了较多的文字叙述概括,对于历史性概念与结论的解释,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在理解上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对于上述现象,需要教师在内容上去搜集材料来补充。如高一历史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一课,简述了辛亥革命的主要历程;让学生认识到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但是对于这部分知识点设计的内容相当多,教师需要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需要在教学中有序地将知识点进行整合。笔者坚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的讲述,结合学生在初中阶段对辛亥革命知识基础的实际,讲述革命团体的建立、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和各地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做了准备。说明制定纲领和建立政党的必要性,同时通过美国总统对于三代中国人的评价的史料来评价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最后形成一个小论文性质的内容,与大家交流讨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重组,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推动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一方面建立了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另一方面大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重点、难点对教材内容的大胆取舍与课外材料的补充,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无形中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为借助史实的讲解

低碳环保问题与和平与发展等问题是现实的社会新闻热点、焦点问题,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与社会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联系。历史教学最终是为现实服务的,笔者借助社会现实热点与高中生的生活实际,找到历史教学与现实社会的切入点。高中历史新课标中突出指出历史的借鉴功能和育人功能。即“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

如,笔者在讲述新人教版高三下学期历史《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一课时,由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笔者结合新课标及本课知识在历史体系中的地位,将古代经济重心的南迁问题确定为教学重点,确定古代四大经济区域的特点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为本课的难点,详细地了解农业经济的特点。单纯地摆出上面的问题,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笔者借助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巧妙地将社会上的现实问题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多媒体资料的展示,引导学生联系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发展概况,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区域经济及特点,找到历史与现实的切入点,优化教学设计,使学生成为历史和现实的主体,在课堂学习中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现实,自主地从历史课中寻找到准确的答案。

总之,我们要将历史教学与社会上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用历史观点为现实服务。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