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教学质量影响分析

时间:2022-06-07 09:11:40

中职电子教学质量影响分析

1影响影响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原因

1.1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办学的监管、调控不够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从并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随着生源的日渐减少,职业学校生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加上一些地区的初中学校改为中职学校,能招到学生为硬道理。至于地方需要培养多少、什么规格的电子专业学生,考虑不多,学校是否符合招生电子专业的师资、设备条件,政府的监管不力。从目前看,大多数职业学校都开办电子专业,一些县级市、县甚至有五、六所职业学校开办电子专业,年招生千人以上。注册入学、职业教育的大众化对提高公民素质却有好处,但由于这种普及到目前为止仍然停留在量,而没有进展到质的层次,教学质量低下、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突出。

1.2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不尽合理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初中级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所以,中职学校教育应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一技之长,具备在相应岗位上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同时,为保证学生科持续发展的需要,也应培养其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转岗、晋升、继续教育和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现在的不少学校,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高职院校相差无几,专业结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新严重滞后行业需求。从实际情况看,电子专业可以涵盖许多不同的教学内容,而且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器件、新技术不断更新,给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内涵,中职学校应根据学生就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求情况及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计,避免出现一些与实际脱节的课程、空讲理论不解决具体问题的课程,避免出现定位过高、内容偏深、教材偏旧的课程。

1.3教育质量的管理与监控机制缺失

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薪酬普遍与课时挂钩,教师少、课时多,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机制跟不上,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不可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教师薪酬、评优、职称晋升的影响不大,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的积极性不高,备课不充分、上课不认真、与学生互动反馈不及时等现象时有发生,不少教师只考虑根据授课计划按部就班地说教,不考虑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1.4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和学风建设薄弱

中职实现注册招生后,不少学校举全校之力,动用一切社会资源,采取各种招生手段,抢拉生源,最终学生数量增加了,但教师缺口大、实训条件跟不上,同时,学生班主任、辅导员短缺,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形同虚设,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课堂教学不认真听讲,实训课程不独立操作,学生到课率和辍学率随年级的增长双双快速走低。

2提高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建言

2.1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地监控和保障,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中等职业学校在完善、优化电子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把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上升为学校战略,确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学生大型作业、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质量标准,顶岗实习质量标准,教师授课质量标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标准,教师听课要求等,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和评价规则,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机制,促进教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要建立教学质量责任制,完善教学督导工作,让校教学督导组充分行使教学质量的监控权,适时检查教师执行教学规范的情况,并将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要切实把教学督导检查情况、教师随堂听课情况、学生对任课老师的评价情况、教师公开课情况等纳入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考评体系中,与薪酬挂钩,以制度管理和激励政策为基本要素,充分发挥综合质量考核的杠杆作用,最大程度地激发全体教师投入课程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认真抓好专业系部的工作,选好专业带头人,充分发挥其在专业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2.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业务能力、治学态度、为人师表和授课方法对教学质量起着根本的作用。中职学生大多存在文化基础差、行为习惯差的问题,教师尤其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心尊重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行为,要采取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给指出来,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善于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设思维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状态,对学生的认知形成积极的干预。教学中要积极运用项目教学、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手段,让学生乐意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要强化学生实际技能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要完善教师到电子企业实践的工作机制和考评机制,充分依靠学生就业企业和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拓展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建立起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稳定渠道,加快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型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

2.3加大课改力度,推进教育改革

电子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构建与电子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运行机制,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和转型发展服务,为电子行业初中级技能型人才需求服务。要结合电子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课程体系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构建适合学生未来就业与发展的多专业方向的专业平台。电子专业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未必学校所有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一样的工作,学校可根据当地电子应用企业的实际情况,开设诸如汽车电子、微电子、电气自动化等专业方向,或通过开设相关选修课来满足学生多方面学习需求。二是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结合学生就业基地岗位需求,形成以项目驱动为主体的模块专业课程体系。项目驱动可从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训环节两个方面来体现。每一个项目都可以是一个实用的电子技术应用的实例,完成这个项目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可以进行分解,教学过程就是要实现项目分解内容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传授。完成项目分解的内容,实际应用项目也将随之完成。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能将所讲授的理论内容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课程学习的目的、用途以及开发的方法,提升职业能力。三是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积极尝试“校中企”“企中校”办学模式,把实践教学环节训练更多地与电子企业的实际生产结合起来,实现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提升的双赢。四是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打破学年制管理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要求,积极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五是评价方式改革,打破传统学业评价方式,尊重学生智能差异,推进以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重、师生评价和学生实习单位评价并存的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

作者:汤进工作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