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论文10篇

时间:2022-09-07 03:40:10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论文10篇

第一篇: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研究

1南通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南通基本形成优质粮油、精品园艺、生态畜牧等特色农产品集群,优质粮油形成了“黄金”“龙顺”等名牌产品;精品园艺形成了观赏苗木、盆景、盆花等基地,打造了通派盆景等;生态畜牧初步形成了高商品率的瘦肉型猪、优质苗猪、优质禽蛋、白羽肉鸡、海门山羊和地方良种家禽等基地,推出了以狼山鸡、海门山羊和江海土猪为代表的“通农三宝”,但缺乏有效的品牌整合。近年来,南通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加强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进行农产品网上展示、网上交易。南通农业信息网“市场行情”中增设“供求信息”子栏目。

2影响南通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

南通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大多无准确数量指标,难以准确定量分析。笔者通过对南通涉农企业、农民种养大户、农户经纪人、大学生村官等,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了调查,经专家指导,整理分析,得到南通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因素,采用结合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层次分析法,分析南通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实现定量化决策。结果得出:对农产品电商意识、采用平台交易、交易主体信息化水平、客户满意度、农产品物流、宣传推广、网络销售份额、农产品电商模式创新等因素对发展南通农产品电商影响较大。

3国内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经验与借鉴

3.1国内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经验

3.1.1国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经验

美国农产品电商销量全球第一,真正实现了信息共享、在线交易、订单农业等。第一,基础设施发达。美国农产品生产区域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高。并且交通运输发达,包装、储运、冷链等技术完善,实现了信息化。第二,社会化程度高。在农产品电商各环节都有大型农商联合体、合作社、或经销商等提供服务。第三,科技发达。发达的科技使农场主可利用其收集大量数据处理分析,服务农产品电商。第四,政府积极引导。与日韩等分别签订“电子商务联合声明”,出台一系列电商法律法规。政府通过网络定期农业信息,指导生产经营管理。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对农场主技能培训等。日本农户经营规模较小且分散,农产品商品率高,农产品电商作用极大。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农产品物流体系完善,农产品流通主要场所为农产品电商中心,配备了完善的农产品物流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第二,农协发挥积极作用,农协集中分散农户,为农户提供指导、农产品信息、销售、物流配送、经济支持和法律援助等服务;第三,农业标准化管理制度,《关于农林物质标准化及质量标识正确化的法律》监管在日本销售的农产品;第四,农产品电商模式多样,既有综合性网上超市、大型综合网上交易市场,又有专门的农产品网上商店和农产品电子交易所,可供选择。韩国农产品网络交易逐年显著提高。第一,信息基础设施发达,宽带普及率居全球第一,农业信息化水平高。第二,农业信息建设主要机构是农林水产省的农林水产信息中心,运维费来源于政府预算。第三,为农民上网制定优惠措施。农民上网费,白天比市话便宜30%,晚上比市话便宜51%,农林水产信息网为农民免费提供。

3.1.2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经验

上海——创新经营模式,应用科技创新与高效配送平台。上海农产品电商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在于:第一,成功的盈利模式,如中国优质农产品电商B2C领域佼佼者“菜管家”,追求健康安全的生活,将有机绿色农产品送达高端消费者;第二,科技创新在农产品电商领域广泛应用,通过触屏、手写等方式农产品等;第三,“网上点菜”根据各类农产品的不同特性,分别采用冷藏、冷冻、常温等方式进行仓储管理,妥善包装和运输,利用网络跟踪配送,一小时内送达。阳山——创新平台、建立新型合作社与农产品支撑体系。广东阳山农产品电商取得成功,除搭建了农产品电商综合平台外,主要还在于:第一,引导农产品电商集聚发展,规划建设农产品电商物流产业园,建立农产品电商运营平台;第二,建立新型合作社打造农产品产业链,解决农产品生产、标准、品牌、物流和售后服务等农产品电商关键节点;第三,建立农产品支撑体系,创建农产品品牌“阳农牌”,对农产品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编制农产品信息二维码,建立农户网络身份证。此外,积极探索与第三方企业合作,建立园区农产品分检中心和冷链,完善与农产品电商相适应的物流支撑体系。

3.2国内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经验的启示借鉴

国内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经验表明,政府的支持、涉农组织的发展、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农产品的标准化的加强以及品牌化的建设等,有效促进了农产品电商的发展。

3.2.1政府的支持

尽管近年来我国以及省市各级政府对电商的发展以及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诸多政策和法律法规,但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南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较落后,有关农产品电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需要政府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规范电商市场秩序,加强南通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保障农产品电商发展的资金支持和人才储备,为促进南通农产品电商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3.2.2涉农组织的发展

发展涉农组织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能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改变其小生产的弱势地位,保护其利益,在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销售、配送中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他们可以凭借其实力,搜集分析并共享信息,建立或选用合适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为成员提供技术指导、农产品信息、预测价格、在线洽谈、在线交易、物流配送等服务。

3.2.3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完善

健全农产品物流体系能有效促进农产品电商发展。近年随着苏通大桥、崇启大桥、沪通铁路大桥、吕四港等的建成使用,南通虽实现了大桥、大港梦,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海路、航空取得较好发展,拥有水、陆、空相配套的立体交通网络,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取得长足进步,但冷藏、保管、加工环节仍显不足。农产品冷链物流急需发展。要实现南通农产品电商又好又快发展,迫切需要农产品物流技术和物流设施的大力支持。

3.2.4农产品电商模式的创新

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产品电商模式。一方面,针对城市白领工作者紧张忙碌的工作特点,开展农产品电商,通过高效物流配送,把农产品从田间直销到消费者,保证农产品新鲜度;另一方面,针对普通用户,通过专业合作社、经纪人的形式进行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大型农产品超市的集中销售。并集聚物流、信用、支付、质量监控等资源,形成农产品电商生态圈。3.2.5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开展电商交易的农产品是信息化、虚拟化的,需有统一规格,以便农产品信息编码和消费者浏览。但由于农产品生产分散,农产品难统一标准。可以在开展农产品电商前,对农产品分拣、分级、包装、加工,并统一标准,方便给农产品做信息编码。同时,强化品牌意识,打造农产品品牌,可采取农产品“抱团”打品牌的方式,形成集成品牌,借助品牌营销促进农产品电商发展。

4对南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建议

4.1加强培养交易主体的农产品电商意识

加强培养南通涉农企业、种养大户、农户经纪人及专业合作社等交易主体的农产品电商意识。南通的电子商务发展总体水平还未与经济大市的地位相匹配,很多农产品电商交易主体更是受思想制约,对开展电商的主观意识不强。因此,平时要注意加强对交易主体的培样,从思想上改变他们对电商的认识,使其认识到电商带来便利,培养其开展农产品电商的意识,加强电商知识宣传和普及,引导其接受和运用网络,开展农产品电商活动,这样才有发展南通农产品电商的原动力。

4.2政府引导支持农产品电商,拓展网络交易平台建设

政府充分发挥其在农产品电商中的调控作用,加大对电商政策和资金等支持力度,制定好农产品发展战略,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可加强扶持与农产品电商相关的创新型企业,加速改革创新;加快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为农产品电商提供产业支撑;落实农产品电商发展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农产品电商的扶持、奖励、培训以及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国家扶持信息化建设和电商发展的政策,采取以奖代补、专项补助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农村电商产业基地、电商运营服务体系和电商人才培训工作的扶持;重视并加强南通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搭建适合南通的农产品电商平台。鼓励和促进综合性电商服务商与其他专业性农产品电商服务商合作进行农产品电商平台开发和建设。同时整合原有第三方平台,形成南通农产品电商在多平台上规范有序生态发展的良好局面。鼓励督促涉农企业、种养大户、农户经纪人、专业合作社等交易主体选用合适的平台开展农产品电商。

4.3加强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的培训

加强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的培训,培养南通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不仅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他们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意识。利用各院校、培训机构等场所,对南通农产品电商交易主体进行网络信息、电商等相关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信息化水平,尤其是电商专业技能,使其能搜集与网络信息,指导其开展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提升南通农产品电商应用水平;同时,给予优惠政策,引入高校电商专业毕业生或其他电商专业技术人员,助力南通农产品电商发展。重点培训农村知识青年、大学生村官、家庭农场主、重点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负责人,培养一批既掌握电商技术、又懂农产品特性的农产品电商领头人。定期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常态化收集涉农企业和农户的学习需求,坚持“实用、实际、实效”原则,真正做到培训内容与需求一致。注重培养他们树立“客户至上”服务意识,提升客户满意度。紧紧围绕市场导向,始终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己任,以客户为中心,质量为重点,在线提供客户满意的农产品和服务为宗旨,切实提升南通农产品电商客户满意度。

4.4创新南通农产品电商物流,完善其体系

大力构建电商与实体流通相结合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体系,促进农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政府出台鼓励政策或措施,如针对农产品物流的高成本,可以引入政府补贴制度,并建立农产品绿色通道,减免费用,降低市民购买农产品的经济负担等。重视物流信息化,构建并实施物流云包括公有云和私有云。积极引导第三方物流发展,建立多元化物流配送模式,同时,建立大宗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中心、采购中心、储存中心和分销中心,充分发挥南通靠江靠海靠上海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引导扶持、做大做强像“通农物流”这样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加强其专业化、信息化建设。要重视对于像海安大公山羊市场、如皋花木大世界、如东紫菜交易市场、海门实成农产品批发市场、启东吕四水产品批发市场等的专业批发流通市场,加强电商物流的建设。其中,对生鲜农产品,还应加强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投入,提高冷链物流技术,着力完善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体系。

4.5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营造良好商业氛围,提升网络销售份额。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各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通过开辟专题、宣传栏,推介农产品电商优秀网站和典型案例等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农产品电商优秀企业和典型人物,营造“互联网+”下南通农产品电商的良好舆论环境,宣传推广南通农产品电商,不断扩大我市农产品电商工作的影响力,让大家接受网络销售方式,并自觉诚信,按照“一村一品一店”格局,打造南通特色农产品,重视农产品特色、差异加工及包装设计,深挖农产品文化内涵,实现品牌有效整合提升,着力打造网络品牌,提升网络竞争力,推进电商示范县和电商示范村建设,形成南通农产品电商发展的良好商业环境,最终达到提升网络销售份额的目的。

4.6创新南通农产品电商模式

创新南通农产品电商模式,发展P2C、P2G2B或P2G2C、M2C等电子商务,同时加强涉农组织建设。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农产品电商模式,开展农户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农户对政府或(经纪人)合作社对企业的电子商务、农户对政府或(经纪人)合作社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生产厂家(涉农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可通过经纪人、专业合作社等涉农组织,集中分散农户,共享信息,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为农户在产前提供信息指导、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培训,产中提供病虫害防治,产后提供搜集和农产品信息、加工、包装、线上交易、仓储、配送等专业的技术和信息服务,也可拓展农产品市场空间,开展定制化服务,发展“订单农业”,这也解决我市农产品生产规模小、销售分散等问题,为农产品电商提供支持。

作者:张琴 单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第二篇: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模式探讨

一、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现状

(一)农产品流通信息的共享率低且传递不畅

近年来,虽然农业部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全国的大中型商业企业基本上完成了联网或者搭建了企业网站平台,但是经过调查却发现,重复建设、信息分散、信息滞后、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内容质量低下、信息查询及获取不便等问题依旧存在。这就会造成农产品市场的供求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批发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进而致使我国的农产品流通只是被动接受市场自发性的调节。

(二)给予农民的信息服务力度不够

目前,虽然涉农机构都搭建了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但现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这些信息网络平台在乡、村一级出现了断层,加之农村的信息化团队尚未切实建立健全,还不能对农产品市场的交易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统计、综合分析和及时等工作,造成所农产品的市场信息严重滞后且质量较低,不能切实有效地起到市场信息应有的指导和服务功能,造成广大农民获得信息的难度和成本升高而实际效果却下降。同时,由于大部分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掌握信息较少、缺乏市场经济意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经常难以很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对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筛选能力不足。因此,无论是所做的决策还是农产品的流通都有很大的盲从性,盲目跟风的现象还是时常发生。

(三)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不足且农产品流通渠道有限

原本应该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民,在现实中却难以切实承担起市场主体的角色。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基础是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生产,统一组织程度低,而分散、细小的生产模式也限制了农产品的交易方式。另外,农民的观念素质、经营理念和经济实力也都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所需“成熟市场主体”的要求,因此,农民一般很难与产品销售区域构建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进而获得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另外,农民在准确获取市场信息、有效利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标准并得到相应指导等方面也都存在一系列的难题,这导致了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信息阻断现象的产生。不成熟的市场主体以及有限的产品销售渠道很难承担和消化无限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这就使农产品的销售陷进“因规模小而销售难,因销售难而无法增加规模”的恶性循环中。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模式分析

(一)电子广告模式

电子广告模式是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的初级模式,是一种为农产品企业进行网络宣传,强化其广告效应,为农产品实物交易提供服务而不进行实际交易的模式。该模式具有覆盖面广、广告时效性长、实现方式灵活、互动性强、制作简单、费用低廉等优点。但这种模式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进行网站的建设和日常管理、维护,因此,对参与者有很大的限制,只有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农产品企业才能参与,并不适合我国农产品市场参与者的主体普通农户,另外,这种模式受到百度、谷歌等大量搜索引擎的挤压,自身的生存空间已经很小,发展前景很不乐观。

(二)网络直销模式

优点是能给买卖的双方都带来较好的收益。卖方的收益主要体现在推销和广告投入的费用下降,在维护好传统销售渠道的基础上有效打通网上销售渠道,以较低的成本打开新的市场。买方的收益主要表现在可以获得详细的商品信息、实惠的价格、便捷的购物、多样的选择等方面。这种模式下也有一些不利因素:一是该模式一般为卖方驱动,对买方来讲,交易的安全性、便捷性以及购物过程中产品的可选择性等都是由卖方来控制,这就使得该模式下不能有效代表交易双方的利益;二是宏观的网络环境和网络用户对网购的偏好情况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一流通模式的发展。因此,综上而言,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模式的投入成本较高,对于广大的普通农户来说,一般很难负担的起,另外这一模式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进而产生规模效应后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优势,而目前我国分散性大、规模较小的普通农户根本不具备这一条件,只能依靠有规模、有实力的大企业才能很好地推动这一模式的发展。再者,仓储物流、网络支付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也是普通农户无法解决的。因此,这种模式目前并不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具备广泛的适用性,不适合广大农户参与。

(三)网络信息平台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以专业化媒介的身份为平台用户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农产品市场、价格、政策和客户等方面的信息。优点是有效降低了农产品企业搜集相关信息的成本,且因参与用户众多,客观上分担、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这种模式在农产品市场流通中得到了一些市场参与者认可和使用。这种模式只是为了实现农产品的网上交易提供信息服务,并不进行具体的农产品销售,实际的交易都是在线下开展的。但这种模式也有不足,它仅仅实现了信息流的高效传递和畅通,而缺失了与之配套的物流和资金流,未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有效统一起来形成“三流合一”,这使普通农户在使用该平台时必须通过其他途径寻找物流和资金流,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该模式的便捷性,发展前景不好。

三、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模式建立和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充分发挥其积极导向作用

将电子商务环境充分应用于农产品的流通过程,需要依托一定的信息基础配套设施,同时它也需要诸如信息网络、市场经济和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等多种繁杂的社会资源的支持。要做到这些,仅依靠农户和企业的力量明显是不足的,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整体规划和引导全局的作用,尤为重要的是要制定并施行利于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平台搭建和发展的优惠政策,尽量减少甚至消除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障碍、明确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策略和必要的政策支持、提供良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环境。要想让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平台具有一定的品牌化和标准化特色,只能在政府部门的支持、推动下,大力推进相应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工作进程,进而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电子商务品牌发展和产品营销策略,使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平台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在电子商务背景下构建农产品流通网络

“小规模、大群体”是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普遍特征,具体体现为参与主体的种类繁多、分散性强、层级不高、组织化程度较低等。因此,应积极构建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的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的流通网络,通过农村合作组织将原本比较分散的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机连接起来。这些农业合作组织一般都比较了解农村市场和农户的需求,当前应以此为依托,逐渐将其转变为农村最大的农产品流通组织机构,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利用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平台收集和推送各种农产品实时供求信息,并综合运用多种网络资源平台,形成一个由上而下并全面覆盖农村的完善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平台,促进农产品市场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等参与者实现广泛的信息交流,最终推动农产品交易流通模式的根本变革。

(三)加大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力度

农户的积极参与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平台能够正常运转的基本前提,但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其受教育程度一般较低,难以很好地运用电子商务流通平台开展营销活动。因此,我国当前应当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方案,积极培养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掌握必须的理论技术知识、熟悉网络营销策略的新型农民。经过培养的新型农民应能够深入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电子商务理论和网络信息技术,熟悉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操作使用,可以在网络上获取所需要的各类信息资源,并能在相关的农产品网络流通平台上进行相应的农产品交易。政府部门应积极为农民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制定并施行相关的优惠政策,并大力引导大学生下乡,有效开展电子商务的示范和推广活动,进而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工作。

四、结论

综上,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的最终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一项集复杂性、综合性、长期性于一体的长期工程。因此应积极做好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平台的搭建工作,切实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力度,选择优质且安全性高的农产品,做好配送中心的精细加工和包装等工作,争取做到整个交易过程中各流程的无缝对接,并根据市场需求现状,制定合理便捷的配送方案,开展有效的产品营销工作等。另外,还需要积极制定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推广工作方案,即由政府部门提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税收、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大力提高农产品流通行业的信息化程度,鼓励和扶持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部门还应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构建和有序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作者:张鑫 单位: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1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概述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近年发展迅速,资本的积极进入和用户生活方式的转变让农产品电子商务特别是生鲜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60%的“90后”平均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在3h以上,并通过手机来购物或处理日常事务[1]。受过更好的教育且相对富裕的“80后”和“90后”逐渐成为我国中产阶层的重要成员,这就要求电商企业在用户体验方面持续创新以满足新的购物需求。另外,互联网巨头和社会资本在O2O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大量的资金和流量让新的O2O农产品电商企业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有了更多的试错成本;鼓励了更多创客精英涌向O2O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助推了我国生鲜电商特别是生鲜移动电商的发展。目前,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商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但是普遍存在商业模式单一和用户体验差的问题。核心商业模式趋同,自营产品和物流配送系统的模式成为主流;配送模式方面,生鲜农产品的配送,有时效性强、质检要求高、运输损耗大等问题,传统的物流配送方式已经渐渐无法满足市场需要,急需更加专业有效的物流模式。冷链配合快速安全的运送,将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未来的必备条件[2]。随着冷链运输以及一系列作为O2O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商行业发展土壤的其他基础服务和基础设施行业的发展,O2O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在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将会越来越多,整个行业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的意识也将被逐渐唤醒。

2目前生鲜农产品电商主流发展模式与“百菜帮”对比分析

2.1目前O2O领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分析

目前,占主流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包括4种类型:B2B、B2C、C2C和B2B2C。但是,物流服务、在线支付、网络能力以及诚信等问题对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新型的O2O电子商务模式应运而生[3]。在O2O领域,又有很多种创新型的商业模式,仅在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商领域,已经涌现出顺丰优选、沱沱工社和天天果园等优秀企业。其中顺丰优选依托自身强大的物流背景和冷链运输经验搭建生鲜配送平台,物流仓储的经验使其具有天然的优势;沱沱工社主要侧重“有机、天然、高品质”生鲜的垂直销售,定位高端消费群体,凭借雄厚资本优势整合资源,抢占市场;而天天果园80%产品为进口水果,自建仓储和冷链系统,主打产地直供模式。尽管这些企业在商业模式上侧重点不同,但是行业仍面临着产品本身特殊和配套基础服务跟不上两方面的挑战。产品本身方面,生鲜农产品保鲜要求高、地域性强、标准化低,价格浮动大和毛利率低等特殊属性对于电商企业来说要求较高,从品控、运输、包装到配送的环节稍有纰漏就会影响用户体验;配套基础服务方面,生鲜电商需要冷链运输,而目前主流的快递物流巨头中,只有顺丰的冷链配送服务相对比较完善,配送品质相对较高,但是价格对于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来说非常高,服务成本与品质保证的矛盾在目前显得尤为明显。相比之下,本研究团队研发的“百菜帮”是一款基于O2O模式的生鲜移动电商APP,主要以菜品食材为营销产品。“百菜帮”的用户主要定位为80后家庭主妇群体,可以提供“在线学厨艺,食材送到家”的服务,用户可以通过视频以及图文信息在线或者下载学习菜品烹饪方法,并且可以一键购买菜品全套食材,享受同城快速配送的服务。商业模式方面,在O2O模式基础上提出“自媒体社群+电商”的构想,农产品有机组合,并且以“菜品”为单位销售,更加有趣、方便。在经营模式方面,采用和有机农场合作生产的方式,所有农产品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物联网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对于解决移动电商作为运营商对生鲜品质难以把控的问题起到关键的作用。除了与有机农场的合作外,在仓储物流方面,百菜帮充分信任成熟专业的仓储物流合作伙伴,采用“合伙制”,分区外包仓储及配送服务,同时加入物联网全程监控。采取这样的品控和物流模式,让“百菜帮”变得很“轻”,从而能够更好地专注对产品的创新和对用户体验的提升。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商的商业模式基本框架趋同,只是侧重点各有不同,大多数企业资金雄厚,整合资源能力强。但是,也正因为这些企业自建物流仓储,需要强大的现金流,而生鲜农产品本身毛利不高,如果没有庞大的客户群,没有达到足够大的规模,产品的变现能力就不强,难以持续盈利,因此,资金原因成为导致其发展缓慢的因素之一。由于这类企业作为运营商缺少生鲜农产品生产方面的经验背景,难免会造成其产品质量上出现良莠不齐的状况,品控问题也是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百菜帮”的商业模式是在电商基础上加入了物联网技术和社群概念,为整个电商商业模式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2.2目前O2O领域农产品电商用户体验研究

2.2.1UI设计根据百度百科的说法,UI即User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泛指用户的操作界面,UI设计主要指界面的样式,美观程度。而在实际使用中,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则是一个好产品的重要指标。优秀的UI不仅让软件符合用户的审美和品味,还要让软件的操作变得舒适、简单、自由、充分体现软件的定位和特点。目前,移动电商领域追随苹果公司的脚步,在UI设计上以扁平化风格为主,但随着时间推移,扁平化设计风格太过单一、故事性差的缺点也暴漏出来,对于生鲜农产品本身的生活感和亲切感很难生动地表达出来。基于生鲜农产品自身的特点的UI,需要整个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商行业不断进行探索。“百菜帮”的UI设计思路主要根据生鲜农产品本身的特点,采用简洁朴素的设计风格,整体页面构架借鉴了视频网站的格局,使内容展示更加生动;同时结合了社交网站的功能区设计,使“百菜帮”的交互性更强。基于以上的设计使“百菜帮”作为一款农产品移动电商APP,具有了丰富的内容属性和生动的社交属性,避免了纯电商产品的枯燥,能够提升顾客的用户体验。

2.2.2用户生活情景分析

目前生鲜农产品的互联网销售大多以有机农产品和进口生鲜为主打产品,由于冷链运输成本居高不下,所以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基于这种情况,其消费群体一般为都市白领或一些相对富裕的中产阶层家庭。以白领群体为例,在生鲜产品中对水果的消费居多,而收货地址很多是所在公司,这就说明这一群体食用网络购买水果的地点很可能在办公室,所以美观包装和实用的设计会让移动电商的用户粘度提高。基于用户生活情景的贴心服务必然会赢得用户的口碑。“百菜帮”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百菜帮”针对用户在生活中常常会因为不知道做什么菜品而烦恼的情况,增设“摇一摇”功能,用户摇晃手机就可以获得5个菜品,这5个菜品是根据用户的饮食数据计算得出,这一功能很好地体现了如何根据用户生活情景提升用户体验。

2.2.3配送机制分析

目前,O2O模式下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由于产品保鲜要求高,配送时间紧等原因导致产品配送半径有限,本地化的同城配送成为主导的配送方式。目前规模领先的生鲜电商均采用自建仓储和冷链物流配送的方式保障产品的新鲜品质,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对仓储物流的把控相对比较容易,对生鲜农产品的配送管理也更加系统,但是,其耗费成本巨大的问题也成了让很多创业者对于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领域望而却步的因素之一。与自营模式不同,百菜帮采用“合伙制”的物流配送合作机制,分区分块外包给专业的仓储物流团队,既能够保证配送质量,也可以进行系统化管理。不过,目前冷链运输在快递物流企业中只有顺丰初具规模且成本较高,冷链运输的高成本问题仍是限制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商发展的因素之一,也是百菜帮等一系列没有能力自建仓储及冷链配送系统的中小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结语

通过对整个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O2O模式下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行业由于产品特殊性在仓储管理、物流配送、产品保鲜等方面的要求都相对较高,导致产生的成本大幅提高,再加上目前行业内领先的企业为了尽量保证产品品质,而不得不使很多包括配送等服务环节都进行自营管理,使企业对资本更加依赖,如此的商业模式使企业很难迅速扩张;企业普遍在用户体验的设计上缺乏创新性,不能够在符合产品属性的基础上体现服务个性。对照来看,“百菜帮”在模式创新和用户体验升级方面做出了大胆地尝试,当然,在实践中仍有诸多不足亟待解决。本文以“百菜帮”这一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实践角度为O2O模式下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实例和假设,希望能够助力整个行业的精进。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技术的升级和仓储物流领域的进步,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的未来充满光明。

作者:焦香淋 薛明轩 吴奕霖 茹佳辉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第四篇: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体系研究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产品却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卖难”问题,而现在日益兴盛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电子商务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它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及平台,积极开展多种农产品生产、营销及流通等活动。与传统的农产品商务活动相比,农产品电子商务有效地消除了时空障碍,买卖双方直接在网上见面,这样农产品流通环节就减少了,有关的宣传费用也能节省下来,农民因此也能增收。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相关理论分析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概念

农产品电子商务主要指农产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引入电子商务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及手段,并经过农产品物流及电子商务系统等策略进行联盟,构建起一种适合农产品进行网络销售的营销体系。农产品生产及贸易中使用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消除传统农产品生产、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的时空地域限制等问题,且也能极大减少农业生产户及农产品经销商的交易成本。电子商务平台因为没有地域限制,因此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可以在全球世界范围内进行,这样农产品企业将会有更广泛的销售空间,能够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二)农产品流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特点

第一,农产品的增值幅度较大,农产品运送至配送中心后,物流配送中心通常会对农产品进行一系列加工处理操作,例如保鲜处理、包装、清洗等,这样能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第二,农产品流通对技术及物流设备要求较高,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流通也存在如下问题,农产品在防疫、冷藏及保鲜设备等方面要求都较高。农产品多数含水量较高、保质期较短,因此容易腐烂变质,物流配送面临着如何长时间维持其价值及生命的难题。第三,使用电子商务消费的消费者多数都是一些个体如家庭、企事业单位等,这些个体较为分散,这就增加了农产品配送的复杂性。物流配送中心应合理、科学地规划农产品的配送路线,提升配送效率,而且配送过程中应附带良好运输工具及先进保鲜技术。第四,农产品物流配送还涉及到客户满意度问题,物流配送中心应充分考虑时间窗问题,尽量做到及时配送(周倪俊,2013)。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一,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够健全,我国现在在农产品流通领域还没有建立起现代化流通体系,农产品产供链环节较多,使得农产品交易成本增加;而且我国全国范围的立体交互式物流体系还没有形成,农产品产销地距离较远,产品运输途中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流通过程中的农产品损耗严重;我国储藏保鲜设备也比较落后,常常采用常温物流,尚未建立完整的冷藏体系,导致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损耗较严重。第二,农产品产地发展落后,一方面农产品产地的物质基础比较薄弱,一些地区受到发展限制,还没有实现村村通网络,农民年收入较低,无力购买电脑、传真机等硬件设备;一些地区教育水平比较落后,电子商务知识、农产品业务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农产品不能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真正地销售出去,农产品生产户通常情况下只能通过网络了解农产品市场情况,并不能使用这个平台进行农产品贸易。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含义及实施意义分析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含义

电子商务应用于农产品主要是指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农产品销售,改变了传统的线下面对面销售的方式,电子商务借助网络技术及物流配送体系开展跨时空销售,这种销售交易方式不需要双方单纯依靠面对面形式开展,电子商务还能使农产品在短期内销售至全国各地,这样就能有效减少中间比较繁琐的程序及费用。农产品电子商务是一种现代化运营模式,电子化、网络化信息流及商流等是其基础,农产品企业进行物资配送或提供其他服务都需要依靠这些。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电子商务比较成熟时期,电子商务带给全球物流业更多的发展与进步,农产品物流也受其影响,并且朝着信息化、自动化及网络化等方向发展。

(二)农产品实施电子商务的意义

1.促使农产品市场的信息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电子商务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应用,促使农产品生产及营销信息沟通的“零时滞”,有效化解农产品交易中的风险。农产品实施电子商务也能使消费者受益,消费者要想获取产品信息,只需上网查询即可。然后分析信息获得自己中意的农产品,这种网络手段能够使信息更及时、迅速地传送至世界各地,农产品企业及农民也会得到比较全面、有效的市场营销信息情况,在以后的种植、加工及销售方面都能做出比较正确的决策,这样就减少了囤积或者是信息不对称等现象,经济损失也会减少。

2.农产品实施电子商务之后有效减少,贸易成本也会随之减少。农产品企业实施电子商务之后,在搜寻信息方面就能有效节约成本费用如陈列成品费、议价询价费等,信息不畅导致的成本风险也能够有效降低。农产品贸易在电子商务交易规则下,能够更程序化、自动化,从而使人为干预及人工成本大大减少(詹杰,2014)。

3.有利于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扩大。农产品的生产地通常情况下分布都比较广,容易出现某些地方农产品过剩问题,而电子商务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打破了时间与地域性限制,重新建立了条块分割的市场格局,区域性市场限制被冲破,农产品企业通过互联网延伸其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范围,给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全新的方式。电子商务交易方式也帮助中小型农产品企业获得更多更好的市场机会,帮助企业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增加利润份额,其在扩大农产品规模等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采取网络销售,还能极大地提高宣传力度,寻找挖掘出更多潜在客户,产品交易范围也随之扩大,供应商及顾客数量也会变多。农产品要想调节好生产及市场矛盾,应及时地沟通交流,分析市场需求开展生产工作,这样能较好地防止农产品出现结构性“卖难”问题。

4.有效地降低了农民交易及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也有利于农民增收。农民将自产的农产品进行销售时,常常面临着较大的市场及自然双重风险,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不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电子网络交易平台为农民销售农产品,农业生产中其他相关环节也能得到有效改善,农民流失的利益会相对减少,农民这样就能增收。电子商务平台下,农民通过电子通讯设备或互联网进行信息的交换共享,不仅降低了信息成本,也使得信息平台为农民通过网络寻找交易对象提供了机会,使其摆脱传统交易中被动处境的地位。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情况分析

农村网民占比较小而不能较好地认识电子商务。我国农村网民总的来说不多,2010年时有1.25亿,但是与我国网民总数相比,还是较少的,与全国总网民相比,所占比例为27.3%,网民在农村发展速度明显慢于城镇。农村农民因为缺乏相关网络知识,因此不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有用的农产品销售信息,也缺乏分析筛选所获取信息的能力,更不会将农产品相关信息在网络上,总体来说,农村互联网增长速度还是比较缓慢滞后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较小且总体业务水平低。我国农产品虽然逐渐地建立起电子商务平台,但是普遍都非常小,网站的信息质量差,信息分布不均匀,信息基本在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分布,小城市及城镇因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信息封闭,能够利用完善的电子商务网站非常少,真正利用起来的电子商务网站也很少,即使有一些电子商务网站,主要也是对本地农业或领导宣传、服务的,农产品交易服务真正开展数量极其少(罗蓉,2014)。农村缺乏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农村的教育水平及质量也比较落后,加之其经济发展缓慢,很难吸引那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也不重视,缺少及时、准确地向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农产品信息的专业型人才。

四、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议

(一)做好物流资源整合工作

物流配送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关键,要想更多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及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发展,应建立全国性的综合交通枢纽或者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工程项目的建设速度。首先是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建立,这条通道范围应十分广阔,这样相关费用就能较低。其次是积极扶持一些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发展,对其给予资金、政策等的倾斜与扶持,再次就是做好农产品的外包装,有效提升农产品的保鲜程度(辛玲,2015)。

(二)使用高效的物流配送模式

农产品企业规模小、配送能力弱时,农产品物流配送最好使用第三方物流形式,这样能较好地促进企业积极发展自身优势业务。因为生鲜农产品具有较高独特性,在当前农产品物流发展背景下,传统农产品配送方式已经不再适用,最好发展起综合物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方式,等企业发展规模壮大时,可以建立自己的物流基地,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更有效地利用物流信息。

(三)改进完善农产品加工生产服务组织的建设

企业要想更好地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及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应积极建立农产品物流园区,做好连锁超市的建立发展工作,积极努力争取建设全国性规范统一的农产品“绿色”通道,促进我国流通领域的农业发展工作(曹小英等,2015)。充分调动农产品生产者、中介及加工者等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其中,促进农产品加工生产服务组织的建设。

(四)推动农产品物流技术创新与标准化

我国农产品当前物流发展水平还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阶段,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保鲜技术,相关农产品企业应对农产品物流保鲜技术进行积极创新,并认真积极地研究,避免农产品运输途中出现腐烂、变质等现象,从而影响其使用价值(冯健,2015)。农产品交易及服务标准的统一标准化,能够有效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标准统一化进程。

(五)结合实际情况创建农产品在线交易平台

农产品电子商务应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刚起步规模较小的农产品供销商及企业进行农产品交易时,可以选择淘宝或是一些综合性较强的电子商务网站,这样能有效节省农产品供销商及生产者的成本及精力;但是规模较大的供销商企业则可以选择另外一种电子商务交易方式,可以自建网站开展在线交易,从而更快更好地建立企业的独立品牌。总之,要想更好地实现农产品的最高价值,需要找到高效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及物流配送体系,因此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本文首先阐述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理论知识,其次分析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体系的内涵及意义,然后在分析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状况及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体系经营模式基础上,提出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作者:杨伟强 单位: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第五篇: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路径探讨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概述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概念。农产品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在农产品行业领域当中的应用,亦是借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所实现的农产品宣传、销售与推广等一系列的营销过程。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细分来看,其发展通常情况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网上宣传、网上营销和网络信息化覆盖。宣传阶段主要是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来扩大农产品的影响力,通过对农产品的详细介绍来达到更多目标受众对此的认同,为销售的顺利开展打好提前量。网络营销阶段就是通过对农产品信息的有效宣传来同用户之间构建起良好的关系,促进销售。此阶段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应用相对于单纯的宣传来说具有更高的成本。网络信息化的覆盖,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的整合应用,具有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所有农产品业务流程的实现都是基于此系统运行,并通过供应链的完善来有效增强农产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真正意义也据此实现。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类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类型,一般可归为两类,一类是以农户为单位的主体,另一类就是生产经营农产品的企业。相比之下,农户电子商务的经营主要包括对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而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则是要在树立起品牌效应之后进行的服务于以营销为目的的企业销售所有流程,以此来实现农产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意义以及必要性

关于电子商务的优势,目前已有无数研究成果,但将其应用于农产品行业领域当中,亦随之体现出特殊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有利于通过信息服务的完善使生产与交易风险有效降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的信息在经济市场当中始终呈现出不对称的现象。而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与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深入的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覆盖范围已经蔓延至各个角落,因此为农产品信息的普及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对于农户来说,不仅能够利用互联网获取到农产品的价格等基本信息,更能够借助网络的优势学习到更为先进的农产品种植、生产等等技术,并为销量的提升打开更为广阔的门路。农产品的销售同其他产品一样,均需要于市场当中节约成本、控制价格并规避风险,而诸多方面均能够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实现,因此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直接过渡到了集约型,农产品得以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二)有利于通过营销渠道的拓展打破传统营销模式的固有界限。农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相应特点的体现,包括保质期短、存储要求高等等,因此,就农产品的营销范围来看,不可能将其卖至全球,也就是说营销范围要相对狭窄。农民对产品的销售,长期以来都是依靠盲目跑市场,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一直都是阻滞农户农产品营销的一大障碍。电子商务平台的实现,为农产品的信息传递提供了空间,在充分拓展营销渠道的同时,直接打破了传统营销模式的束缚,实现了二十四小时无间断营销。同时,在移动互联时代,只要有网络,便能够进行交易,物流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进步。

(三)有利于通过流通环节的压缩直接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传统的农产品流通需要涉及诸多的环节,中间商较多,农产品流通的成本大大增加,农产品的价格也就因此层层叠加,对于农民的收入会引起较大的影响。电子商务模式实现了农民与客户的直接沟通,中间环节直接被压缩,流通成本的降低也就从侧面提升了农户的增收。

(四)有利于通过农产品营销竞争力的提升接轨国际化现代营销模式。电子商务的应用,能够为农产品营销的供应链进行整合,农户直接在互联网上了解并农产品相关信息,既能够为自身技术水平的更新提供支撑,同时又能够借市场影响力的提升来巩固农产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并通过对各个流程的逐步完善来适应现代的国际化发展之需。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电子商务发展受限。此问题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城乡发展的差异性方面。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便开始迅猛增长,与此同时凸显出的一个问题便是农村发展的落后。网络覆盖率于农村发展的限制,导致很多农村的信息闭塞程度相当高。即便是近些年向城市转移的农村人口越来越多,也依然难以避免这样的一个现状,那就是农民的特点决定了该群体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弱,电子商务意识也就更难以形成,缺乏对网络的信任感和应有的认识。思想观念意识的限制致使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并不高。

(二)政策体系不健全,缺乏标准化保障。当前农产品流通途径的不规范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其顺利开展势必需要更多地依赖于政府的扶持,然而相关部门对此的重视程度却并不高,专门针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政策依然没有完善建立。不仅制约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更阻碍着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化发展步伐。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安全隐患威胁着农产品企业的商务信誉。电子商务的优势已经无须赘述,农产品电子商务亦是需要基于网络来实现,这样的交易环境虽然能够有效节约成本提升效率与收入,但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便是风险概率的提升。正是因为交易双方素不相识,所有业务的沟通都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因此也就需要更多地在彼此之间建立起充分的信任。但就农户而言,很多都无法提升自身在电子商务平台当中的商业信誉,因此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与此同时,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与技术水平的限制,为网络病毒的肆虐也带来了更大的安全隐患,电子商务的顺利开展也就困难重重。

四、创新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思路

(一)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培养农户的电子商务综合能力。基于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大前提。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政府应当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逐步树立起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意义与必要性的全新认识,并积极鼓励农村大范围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对此,应当对电子商务工作不断细分,以提升农户或企业的商业信誉为出发点,通过制度的完善来保证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最大程度创设出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以减轻交易主体的各种顾虑。另外,就是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以村为单位,落实“送科技下乡”政策,还可以吸引大学生参与进来,通过转变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来提高参与度。

(二)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以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可靠保障。所有事物的开展,在当前的法治社会当中都需要以法律体系作为保障。电子商务平台本身不同于实体交易平台,因此难免存在着诸多的不可预知风险,而良好环境的创设,势必需要更多地依赖于法律的保障。对此,出台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政策则成为必要之举。针对电子商务,国际当中已有《电子商务示范法》,但我国的电子商务相关法律却依然在当前停留于探索阶段,并不系统,这也就使得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不会有太高的安全感。

(三)保证农产品质量并推动电子商务的国际化发展电子商务虽然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销售手段,但从其内涵上看,电子商务就是一种思维形式,决定着农产品销售态势的最重要因素还是农产品本身的质量。因此,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顺利发展必须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能够不断提高。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农产品所面临的国际竞争态势愈演愈烈,农产品质量更直接关乎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脱颖而出,必须要以高质量来不断强化农产品的生命力。进而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以不断扩大产品的影响力。

作者:田沛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商学院

第六篇: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前景分析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指以农产品为中心发生的一系列电子交易活动,它是供应链金融在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应用的一种形式。

1中国现阶段的农产品电子商务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同其他农产品电子商务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据美国农业部调查,2013年接通网络和将网络用于经营的农场比重分别上升到68%和41%。虽然欧洲农产品电子商务起步比美国晚,但其发展速度却非常快。

2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主要面临的问题

2.1受传统观念束缚严重。我国农村的教育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致使他们眼光比较狭窄,思想比较保守,对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认识不清楚,对网络在各个领域的前景认识不清晰,对农村发展电子商务这种看得见摸不着的商务形式缺乏足够的信心,并且传统的生产和交易方式已经在他们心里根深蒂固,这是使农产品电子商务难以得到推广应用重要因素之一。

2.2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近年来,虽然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网络仍不够健全,在农村上网成本比较高,而且目前电脑不像手机那样普及,从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2.3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水平较低。一是收集和分析信息主要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方式进行,而且用以传播的软硬件设备欠缺,信息化程度偏低。二是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缺乏。由于农村相较城市经济条件差、环境恶劣,导致部分擅长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子商务管理的人不愿去农村发展。

2.4农产品的非标准化。在交易中,买方有知晓产品信息的权利,农产品都应有保质日期和生产日期等信息。然而在传统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绝大部分农产品都不符合这个要求,消费者在购买前不能准确得知这些信息,因此农产品的这种非标准化大大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开展。

2.5我国基层政府不能强有力地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他们对网络的认识不足,操作熟练程度较低,政府机构人才、观念较缺乏,因此在电子商务开展过程中不能将职能发挥到最大。

3内江市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内江较多地区存在“卖难”问题。与此同时,部分地区也存在着“买难”的情况。由此可见,农村市场信息供给和沟通存在严重的问题。随着农村市场化程度逐步发展,农村生产经营企业对于信息有更多的需求。当然,内江地区在农产品电子信息化方面也有不小的进步。近年来,内江农产品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目前平台基础构架已形成,已在内江建成6个农产品集配中心,2个销地市场专销区,10个社区配送体验店,已与全国8家大型农批市场达成了意向合作协议,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亿多元,加快推动了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实现互联网与传统市场、线上与线下联合发展新型态势。依托中国大宗农产品数据化智能供应链平台———农融网,内江在成都蒙阳雨润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融网专销区完成了多批次从产地到销地批发市场的大宗农产品对接。另外,2015年11月28日,“内江农产品市场对接会”隆重开幕,本次会议旨在通过与各大批发市场加强互联互通,搭建起我市农产品走向大市场的快速通道,促进农产品产销有效对接,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4农产品电子商务带来的“福利”

4.1提高市场竞争力。凭借发达的信息和网络,将经营分散、自销能力弱并且规模小的农民组织起来一起进入市场,大大的增强了风险抵抗能力和农产品销售能力,同时降低了对传统中介的依赖。

4.2降低了农产品流通的保鲜、时间和运输成本。生产者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迅速、准确、直接的了解市场动态需求,从而生产出适销、适量的农产品,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产品过剩而导致超额的储藏、运输、加工及损耗等成本。同时,去除了中间商的环节,大量缩减农产品流通环节,提升商品和信息的流动的速度,减少了时间成本。

4.3拓宽了农产品流通领域。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全国各地的交易者之间可以进行零距离的沟通和交易,拓宽了农产品贸易市场环。

4.4提高了交易和运输的灵活性。避免了传统的交易和运输方式,电子商务带来了更加灵活、方便、快捷的交易和方式。

4.5打破信息闭塞的局面。电子商务网站经常会提供各类信息,这比“人传人,口传口”的信息来得及时且丰富,这会使用户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在各个方面得到满足。

5结语

总而言之,电子商务在农产品中的市场开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有信息共享、优化的供应链、运营成本低等特点。但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阶段无法直接代替传统业务方式,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探索和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然而,在世界信息化和网络化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电子商务是大势所趋,它将促进农村信息流通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全面的繁荣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创新,推广供应链金融在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应用。

作者:敖丹 陈晓明 张利强 单位:内江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

第七篇: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产销问题及对策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现有产销模式

(一)农产品“电子菜箱”模式

2012年,在武汉新兴了一种蔬菜零售方式,后有学者将其称为“电子菜箱”模式。这种模式采用“电商+冷链物流+智能终端”。在日常生活应用中,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通过物联网了解农产品,选择自己中意的货物,在网上提交订单并支付,由供应商及物流中介进行冷链配送,消费者当天收货。不但保留新鲜度,对于消费者而言简单易行,对于农户而言,销售渠道更加广阔,减少了中间商等成本,使供应商和消费者均获得利润,具有极大的现实发展价值。

(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商城模式

随着现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对于高品质生活水平的要求更高,也就是为人所普遍认可的品牌效应。例如,提到红枣,第一印象就是新疆盛产的和田大枣;提到牛肉干,就要首选内蒙的草原牛肉,等等。应着手于“顾客就是上帝”这一消费理念,不断地以满足顾客的要求为理念,进行物质生产及销售。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商城是国内首家经国家认证通过的以地理标志为特点的网上商城。商城作为中间媒介,服务于产品的生产者即生产经营者和终端消费者,提供广泛而全面的线上销售服务。

(三)“6网联动”模式

湖南怡清源茶叶有限公司是安化黑茶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是集茶叶科学研究,茶树种植基地建设,茶叶的采集、加工、包装、销售,中国茶文化、茶思想传播于一体的大型农产品上市企业。通过探究其农产品的销售策略,“6网联动模式”在其公司运作的过程中的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该公司通过网络工程师为自己的公司建立官网,进行公司文化宣传与经营,使消费者直接通过互联网终端了解该公司的信息及进行消费;在淘宝网上开设网店;在天猫网站中开设属于旗舰店;在京东商城开设旗舰店;1号店开设其网店;网下在城市各处开设旗舰店。多管齐下,既满足了新时期的互联网群体,同时也没有忽略市场中的直接消费人群。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现有产销体系问题

(一)生产和市场脱节严重

我国农业作物的种类丰富多样,但因社会及经济发展等因素,导致产销通路不完善。造成当地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和相应的企业所具有的优势资源并不能合理地转化成商品市场价值优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正朝着现代化农业方向转型。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物联网的高速普及,在这种技术支持的背景下,各地特色农产品的产销将被电子商务引领到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在农产品的发展过程中,受历史以来“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影响以及对农产品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认识的不足,农产品物流目前发展水平比较低。农产品物流具有量大、频率高、点多、涉及面广、季节性强以及易耗性等特性,决定了农产品物流在具体运作中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比较低下,存在诸如基础设施薄弱、产销环节脱勾等相关问题,较严重,同时也是我国目前各地农产品产销比较典型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小生产、大市场”。我国农产品组织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农民单兵作战,生产的小生产与销售的大市场难以有效形成对接。各地普通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各大批发市场等的支撑和带动,产销方式停留在农产品一家一户,典型的推动方式,不能满足消费市场的实际需求。农户在生产前没有同需求商签订供销合同,无法与电子商务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加上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不完善,使得农民不能及时客观地掌握市场信息,最终加大了农产品流通环节的风险。

(二)商品定价能力差

山东金乡生产的大蒜举世闻名,被誉为“大蒜之乡”,但其受到跟风现象的波及,根本达不到所能取得的最佳优势经济价值。也就是说即使金乡对大蒜的生产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然而并没有实现对大蒜价格的掌握,而是价格随着自然定律跟风波动。简而言之,就是高产价低、低产价涨。而我国农民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分析能力较差,社会动态信息获取渠道狭隘,容易盲从,跟随市场价格进行投产,落后于经济变化的节奏。跟风种植,导致供过于求,价格降低的同时,滞销现象难以及时解决,储存手段不得当,将影响大蒜的品质。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不仅仅影响经济收益,还会使消费者对该地理特色品牌失去相应的购买欲望和购买信心。反之,由于今年的价格偏低,明年继续投放大蒜生产的小农户群体必然减少,将导致供不应求。如此循环往复,严重阻碍了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价格的剧烈波动造成的合同纠纷和违约问题严重,损失巨额投资的商户及农民家庭屡见不鲜,因而科学可持续的指导方法和正常的信息渠道和指导十分必要。

(三)农产品供求信息高度不对称

在“小生产,大市场”这一现象为背景的条件下,产品供求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闭塞是阻碍农业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通过互联网为媒介,为农产品的产销搭建一个联通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平台就显得尤为必要。互联网产销平台能够搭建起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直接、透明、对称的信息通道。互联网的联通,有利于实现农户的种植机械器具化,农业化肥使用科学合理化,工业用品选购标准化,还能通过网络联合采购,降低成本,为农户及企业经营者省下一定的成本。同时,信息的真实对称传播,有利于农产品生产者及时准确了解市场需求、价格波动等的信息,也为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渠道。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产销策略建议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健全的企业与农民之间的流通组织机构,能否将农产品供给组织化并规模化。现阶段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问题就是物流,尤其是对特色农产品的电子商务而言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农产品在时空上均有较高要求。

(一)整合产业链,构建农产品产销机制

要求电子商务企业与其上游农产品种植生产及加工企业进行有效的产业合作,形成联动的产业合作。这样可以使生产更加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在保证品质如一打响自身品牌的同时,保障了销售渠道的顺畅。产销中间环节还涉及到农产品的进一步深加工,电子商务企业应与相关深加工企业进行合作,将其整合到销售联盟这一主体中作为中间环节。合格的电子商务企业具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及目标市场定位准确,在销售产品的选择及其深加工企业的联动合作上,形成长期合作的战略性伙伴关系。可以进行排他性合作,形成产品品牌为媒介的产销同盟体,也可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创建一些子公司来维持双方利益。

(二)多渠道联盟资源,共建物流运输体系

首先,在特色农产品产销联盟的基础上,加强电子商务企业和加工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依托加工企业建立仓储基地,提供储存保证。再进一步双方共建“仓储+供货配送”物流中心。将来源于产地的特色农产品经过加工、包装后进行就地存放,并同时向其他目的地提供配送服务。有利于缓解单方企业投资压力,减少运输成本,利于货物及时储存,保证其优良品质等。其次,着眼于电子商务企业之间,通过同行之间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进行合作共建,形成“共享型,流通型”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主要行使的功能包括货物集中、货物分选、配货、装箱、配送发货及运输等系列功能,储存及再加工作为其补充环节。共同投资可以减少资本投放,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本创造最多的收益,同时责任可以共同承担,避免出现问题难以解决的尴尬局面。最后,根据电子商务公司企业特点或根据特色农产品自身的特点,可以选择第三方销售配送。

作者:郑红明 单位: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第八篇: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1青海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意义

1.1促进青海农村经济发展,助推脱贫。目前,青海有贫困人口52万,占全省人口的12%,且城乡差异大。将电子商务应用于青海农产品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在经济买卖中的地位,使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而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1.2改善农产品供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青海,农户往往为自家种植的蔬果找不到销路,很多就地贱卖,而城市里的农产品价格却都普遍昂贵,供求信息不对称使得农民和消费者都受到了损失。通过互联网则可以及时了解各地市场,促进产销对接,同时也可以为农民提供农产品需求预测信息,让他们有计划、有目标的生产。

2制约青海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

2.1农村物流系统不完善

青海农产品中,鲜活产品和乳制品的运输需要较高条件的冷链物流,其他特色产品也会在包装、运输、仓储、装卸方面有一些特殊要求,而且物流强调订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青海物流产业起步较晚,第三方物流不发达,加上青海地广人稀,地貌多样,交通设施不完善,农业人口,尤其是畜牧业人口较为分散,所以,鉴于对成本的考虑,很多物流公司都不愿下乡,而农产品收购公司由于缺乏专业性,收购成本更高,这些都阻碍着青海农产品的流通。

2.2农村信息建设不完善,网络覆盖率低

目前,网络信息的建设基本掌握在三大电信运营商手中,考虑到成本与建设难度,对于青海西部与南部的一些贫困、自然条件差的地区,运营商往往是望而却步。青海农村的网络覆盖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据《青海统计年鉴2015》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青海农村互联网宽带接入普及率仅为1.5%。信息设备的缺乏严重阻碍青海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2.3人力资源缺乏

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这不仅需要有一般的业务操作能力的人,而且平台的维护要求有专业的知识和技术。青海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他们对互联网的认知和应用能力较差,这又是一个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3青海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就目前青海农业生产现状来看,要想利用电子商务来发展农产品,必须要依靠一定的中间组织。

3.1P2U2B

P代表个体农户,U代表农业社会组织,诸如农村供销社、农业协会以及其他一些农民组织,B代表农产品销售或加工企业。在此模式下,农业组织利用自身的团体优势,可以筹集一定的资金,招纳相关人员,建立本区域的农产品网络服务站,然后借助第三方电商平台来运营或者直接建立自己的网络营销平台。服务站应及时在平台上本地区农产品供给信息,关注整个农业市场动态,通知农户作出相关的耕种调整。农业组织代表整体农户,在线上或线下同相关企业进行谈判,为农民谋取公平合理的销售价格。农业组织也可以采取预售的方式,接受客户的订单,然后分配给个体农户,这也可以说是B2U2P。通过电子商务的便利性,建立具有地理标志的特色品牌农产品。农业组织可以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引入第三方认证机制,使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农业组织在P2U2B模式中起到了调节生产、促进销售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就不容易出现盲目耕种、难买难卖的局面,切实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3.2P2G2B

G代表政府。同样,政府在这里扮演了中间人的角色,除了投入资金、人才来建立服务平台并在网上进行洽谈以外,还可以通过政治合作来促进青海农产品“走出去”,建立并宣传青海特色农产品品牌。同时,政府根据国家农业政策或者所接受的外部合作订单,从宏观上对全省农业生产进行调整。相比于农业组织来说,政府具有更加强大的资本人力资源和公信力、影响力,因此,有了政府这个强大的后盾做保证,青海农产品销路会更加通畅。

3.3P2B2B(C)

C代表消费者。此模式是由一些农业大公司主导的,这些企业通常具备一定的规模、资金、技术以及品牌优势。这些公司与一定地区的农户签订协议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以合理的价格定期组织收购农产品,并为农民提供信息,甚至组织农户进行标准规模生产。然后企业与其他企业进行线上线下交易(即P2B2B),也可以将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即P2B2C)。

3.4P2B2C延伸至O2O

上述P2B2C模式可以进一步延伸出O2O模式,这种模式更适合于青海省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大公司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在线下开办实体店,顾客在网上下单后,可以选择物流配送,也可以自己到实体店取货,或者顾客在实体店看中商品后,通过扫描秒二维码或进入网上店铺进行网上支付。另外,在实体店举办一些体验活动,教消费者如何通过产品的外观、气味、形态等去辨别产品好坏及真伪,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保护市场。线下实体店不仅是为了多招揽顾客,其更大的作用在于“体验”,从而有效减少线上销售的客服沟通瓶颈,也可以通过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来改善产品及服务。

4突破青海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瓶颈的对策

青海整体物流水平不高、农村经济落后、农村基础建设差、牧区偏远辽阔的现状决定了政府要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4.1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并充分发挥其优势

青海应该增加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偏远地区交通顺畅,能够与外界取得较好的联系;政府应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引进物流人才,研究物流技术,帮助物流企业发展并鼓励其下乡,那么农产品企业在进行收购时,就能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进行运输。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专业优势,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并保证了农产品在运输途中的质量,使农产品能够及时新鲜地分配到各大市场。对于一些偏僻陌生的地区,物流公司可以聘请当地人来进行装运,因为他们更了解当地的地形、路线,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运输风险。在农村,尤其是地域广阔的牧区建立仓储、转运地设施,有效地储存暂时无法运输或销售的农产品。

4.2健全农村网络信息设施

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运营商建设农村牧区,例如:对运营商的下乡业务进行补贴或减免税政策,为缺乏条件的农村提供电子设备与技术人员。同时,成立一个专门的调查小组,不定期地对那些电子商务服务点进行考察,这样是要保证那些服务点真切地为农民服务,防止这些服务资源中断、烂尾。

4.3打造青海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军品牌

首先,制定有特色的产品主题,结合主题设计店面。然后,研发或收集科学的、具有青海特色的产品制作及食用方法,在网上店铺中向消费者宣传推荐,而且将其成简单轻便的小册子,在实体店或在配送产品时附赠给消费者。再者,通过微博、微信进行“粉丝营销”,增加与新老客户的互动。并且鼓励客户在各个平台发表评价、分享体验,借顾客拉拢顾客、宣传品牌,并及时了解不足之处,提升自我。这不仅培养了忠实客户,也为那些模仿者设置了壁垒。以上所述展现了青海农产品要通过优质独特的产品、人性化的服务以及体验式的消费理念来打造强有力的电子商务品牌。

5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信息经济时代的黄金时期,城市电子商务的发展成果大家有目共睹。现在,一场农村电子商务的革命刚刚兴起,青海应抓住机遇,利用电子商务,充分发挥自有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的优势,促进青海农村经济发展。

作者:王倩倩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青海大学

第九篇: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1张掖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发展电子商务,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方面张掖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态势较好。截至2015年底,张掖市依法登记注册的电商企业共有100多家,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开设网店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活动的企业及经营户800多家,2015年张掖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5000多万元。另一方面,张掖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截至2015年底,张掖市4G网络覆盖全部乡镇,光纤通村率达95%,新建成蔬菜冷链设施16家。淘宝特色中国张掖馆于2015年正式开通,这是甘肃省继陇南馆后又开通的第二家特色中国地级馆,也是河西走廊唯一开通的一家淘宝特色中国馆。

2张掖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目前张掖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由于受到张掖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传统农业发展思想根深蒂固等因素影响,张掖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还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

2.1交易主体对农产品电子商务认识不足

当前,张掖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对农产品电子商务还缺乏足够认识。首先,截至2015年底张掖市乡村人口70.52万人,占常住人口数的57.81%,乡村人口比重大,由于农村地区教育水平不高,造成大部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对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缺乏足够的认识,对电子商务与他们增收致富的关系存在质疑,这就大大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普及。其次,有些偏远农村地区,农民也没有条件及时的通过互联网收集和农产品信息。再者,部分涉农企业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和商机缺乏合理的预测,片面的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风险大、投资收益周期长,这些不利因素都阻碍了张掖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2.2农产品物流体系尚不健全

农产品易腐烂、易受冻、储藏难等特点增大了运输的难度和成本,限制了流通半径。同时随着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的心理预期提高,物流配送的时效性,低成本要求也越来越突出。而现阶段张掖市农产品物流网络不够完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和辐射范围较小,在农村农产品运输依然以分散的自营运输为主,冷链技术水平较低,农产品损耗率较高,使得网销农产品难以到达远途目的地。虽然近年来张掖市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是平时缺少维护保养,造成很多农村地区公路路况差,使用寿命短。

2.3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匮乏

将传统农业和电子商务相融合升级,关键在于人才[1]。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需要多层次、综合型、实践型、复合型的人才,既要精通网站维护等相关计算机技术,同时还能够掌握相关经济管理知识,进而分析出农产品产销信息。张掖市各地基层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文化程度也相对偏低。由于张掖市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相对较低,高等院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因经济条件限制,愿意到农村工作的更是寥寥无几,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人才问题成为张掖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3促进张掖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为了加快张掖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采取一些措施。这些建议既有针对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提出的参考,也有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提升农产品品质、市场知名度提供的建议。

3.1培养和引进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

虽然近年来张掖市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网民数量有所增长,但是农村网民对互联网的应用还很单一,只有少数农民在互联网查询与农业生产技术有关的信息。人才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发展张掖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力度。一方面建立由政府、行业协会、农产品电商企业、各类院校等为主体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通过邀请电子商务专家、专业教师或联合省内外高等院校委托培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专业指导,调动农民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农产品交易的积极性。鼓励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共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吸引相关高层次专业人才来张掖发展。

3.2加快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

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商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要把张掖农产品的品牌做大做强,首先要大力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加快发展农产品包装化、标准化和销售策略,因地制宜的开展农产品“地标保护”、“绿色”、“无公害”认证,打造一批名优特和市场认可度高的农产品品牌。其次,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当尽快引导广大农民加快执行国家的有关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重量标准和包装规格等标准体系,对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进行质量检验,为实现农产品的电子交易奠定基础。再者,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主动研发、改良农产品,建立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追溯体,增强消费者购买信心。

3.3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

农产品物流是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张掖市政府对农村地区交通设施大力建设的基础上,一是立足张掖市物流产业现有优势和基础,积极整合物流资源、优化物流配送布局,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构建从乡村到城市的集网络、仓储、运输、配送为一体的物流链条,打造“互联网+”高效物流运营模式。二是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改建、新建大中型保鲜库,购买冷链物流车,推动发展牛羊肉、食用菌、高原夏菜等鲜活农产品物流产业,建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三是持续完善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行政村物流配送点一体化、全覆盖物流配送格局,打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构建快捷、高效、覆盖城乡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

4结语

从2010年起,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连续4a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张掖市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提出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思路。因此,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给张掖市农产品流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农民收入增长,优化产业结构起到了支撑作用。

作者:周弘毅 王百玲 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第十篇:农产品电子商务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随着国家政策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倾斜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咸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在规模、电子商务物流方面发展迅速,已初具规模。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加快农产品的流通、农产品和企业需求对接,解决农产品滞销具有重要意义。咸阳市电子商务发展虽然迅速并且初具规模,但是在人才、产品认证、平台搭建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咸阳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咸阳位于西安的西部,具有较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在发展物流方面具有成本低的优势;同时咸阳具有丰富的物产;另外,咸阳信息化发展也位居陕西省前列。地缘优势、物产丰富、信息化发达为咸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咸阳市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模式,打造以互联网为载体连接农户和消费者一条龙的产业链。目前已建成的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有咸阳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咸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咸阳市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同时武功、泾阳、泾阳等县也建立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机构,咸阳市的秦都、渭城两区也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建立了服务机构。

三、咸阳农产品销售存在问题

1、咸阳市农产品网络销售缺乏引导

各级政府对电子商务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长期以来,受传统影响,缺乏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正确认识,宣传引导力度不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南部的武功县、兴平市、泾阳县、礼泉县、三原县、北部的旬邑县对发展电子商务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有一定的规模,相对比较集中,而其他地区的电子商务没有较大发展。

2、政策扶持力度仍显不足

2015年4月咸阳市政府《咸阳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5-2020)》出台后,武功县、彬县、泾阳等县区也相继出台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彬县财政、泾阳财政每年分别列支500万元,750万元作为电商发展专项资金,彬县邮政储蓄银行设立电子商务信贷基金500万元,推动支持电商发展。武功县县政府财政拿出500万铺底资金用于电子商务启动。但现实中很多电商企业仍然缺乏起步资金,导致企业开局比较困难。虽然在淘宝开店是免费的,但是为了引流却需要投入较多的网络推广费用,而网络推广成本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占比较大,一般要占到商品交易额的5%-10%。因此,虽有政策扶持,但是仍显不足。

3、咸阳市名优产品网络销售缺乏品牌优势

电子商务交易要具有一定的品牌和特色,网上开展农产品交易,各企业、合作社都是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有限,同此品牌和特色也是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产品品牌多,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创市场品牌优势不明显。旬邑县苹果50万亩,挂果面积38万亩,产量52万吨,涉及大型苹果经营企业12家,产品品牌也有12个。品牌地域性强,如礼泉的肖山御石榴、建陵烙面、骏马蔬菜,兴平辣椒、大蒜,泾阳云阳蔬菜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特色产品,在我市和我省有一定的影响,但走出省外知者寥寥无几,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少。品牌优势制约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咸阳市农产品网络销售对策建议

1、对农产品电子商务进行统一规划和引导,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目前电子商务在咸阳市的发展呈现出各地区不均衡的现象,武功县、兴平市、泾阳县、礼泉县、三原县等县发展较好,而其他县的电子商务并没有较大的进展,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对农产品网络销售进行统一的引导和规划,具体包括举办农民的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农产品网络销售知识普及等活动,促进每个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均衡发展,从而带动咸阳市农村经济发展。

2、在政策方面多一些经济扶持

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中搭建平台等技术操作相对简单,而且花销较少,后期花费主要是引流、推广和物流环节,随着物流公司数量的增加和销量的增加,物流成本也会随之降低,因此农产品网络销售环节的花费就在引流和推广环节,这两个环节是电子商务环节中较为重要而且花费较大的环节,另外,农产品需要进行认证,认证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政府可以在农产品网络销售过程中多给予一些经济扶持,让更多的农民可以“用得起”网络进行农产品销售。

五、总结

咸阳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虽然初具规模,并且武功县等地发展较好,但是和南方一些地区相比仍然比较落后,政府、社会、高校应多关注我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在经济政策扶持、人才输送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我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稳健发展。

作者:张焕 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