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究

时间:2022-09-28 11:06:39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究

[摘要]在信息不对称、金融结构、金融资源配置二元特性、信贷配给等条件下民营企业会陷入融资困境,而利率市场化将使这一难题有所缓解,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有了一定积极作用,包括提高金融机构贷款积极性、拓展融资渠道、促进银行业务创新等方面。本文对如何借助利率市场化潮流进一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字]利率市场化;民营企业;融资

一、民营企业融资约束成因

党的报告指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指出了光明前景。然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成为困扰民营企业的一个重要难题。据2013年公布的《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报告及亚洲实践》表明,其中有4%的民营企业表示他们的借款成本在6%~10%,剩余的40.6%的民营企业则认为他们的借款成本超出10%。有40%的民营企业甚至需要要向银行支付超出基准利率2倍的高额溢价,由于存在信贷配给,有些民营企业即使愿意支付高额的溢价也不一定能够得到贷款。这表明外部融资约束是我国面临民营企业的难题。(一)信息不对称。在完全的金融市场环境下,企业内部资本和外部资本能够相互替代。但是在资本市场不完全的环境下,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企业内外部的融资成本存在差异,进而形成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信贷市场会发生逆向选择效应,进而可能发生道德风险,提高违约概率,使得银行贷款供给减少造成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民营企业外部融资成本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企业规模,规模越大的企业融资成本越低,融资约束越不明显。民营企业本身的财务信息披露程度等“硬信息”非常有限并且透明度不高。民营企业体量小、有的民营企业有商业欺诈行为、缺乏信用理念、无法提供有效抵押物,这些原因的叠加使得银行更加倾向于将贷款发放给有足够抵押物、财务健康透明的大企业,由于民营企业本身的原因所引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导致他们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早在1930年左右,英国政府出具的报告就指出,资金供给方不会按照民营企业的需求来提供贷款,这就会形成“麦克米伦缺口”。其实,这个缺口不仅存在于英国,在国际上也经常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出现缺口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宏观经济原因又有微观运行因素,其中信息不对称是其主要原因。而此时,民营企业存在融资约束的实质便是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银行信贷配给问题。所以,银企之间的信息越是对称,对于缓解财务约束效果就越好。(二)金融结构。世界银行经济学家Beck认为:金融整体发展水平对于缓解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金融体系和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民营企业所主导的行业模块将会具有更好的成长性。林毅夫(2009)提出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其中的观点就认为每个时期特定的金融结构会随着每个特定经济发展阶段而动态演变。报告中强调,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对引导广大民营企业保持定力,坚守实体经济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事实上能够匹配实体经济需求的金融结构才是最优的金融结构,最优的银行业结构就是以区域性的民营银行作为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主体。林毅夫(2001)指出,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建立是以高度集中的大银行为主的,同时在我国民营金融机构不健全和完善的情况下,会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银行的充分竞争会有效地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并且会缓解民营企业的信贷风险。民营企业的“软信息”对于体系庞大复杂、信息传递链条长的大银行而言,想要识别企业好坏的成本是很高的,同时对于大银行而言它们也没有这种激励去识别。(三)金融资源配置二元特性。我们国家长期存在着不均衡的二元经济结构,我国经济体系分化出国有经济体系和民营经济体系。金融体系也被划分成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的二元市场。这种“歧视”的二元结构直接造成了金融资源的分配不公。基于这种国情,通过政府的隐性担保、利率管制和信贷规模控制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的银行信贷资源会极大地向国有企业倾斜,民营企业获得融资的难度比想象中要大。由于金融二元市场歧视的存在,民营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金融市场进行融资。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信息不透明、无法提供抵押导致其在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难度加大,给非正规金融提供了机会。但是民间融资缺少监管,放贷利率高会导致民间融资成本上升。另外,我国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给民营企业融资带来了负面影响。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难以成为民营企业主要信贷来源,融资成本高、运作不规范的弊端只能使民间金融成为正规金融的一个补充角色存在。(四)信贷配给。学术界普遍认为民营企业由于自身拥有的资产少,以及诚信问题,银行对民营企业会实施信贷配给。由于我国存在着信贷配给,从而银行指定的利率会低于市场均衡利率,因此一部分借款者将会被配给出局。在利率管制的政策条件下,提升利率会明显地减弱原先受到银行配给者的融资约束。因此,在管制利率的大背景下只需要提升利率水平就能减小企业的信贷配给。民营企业受到信贷配给的概率要显著大于国有企业,主要原因是因为国有企业的规模普遍大于民营企业,信贷配给与企业规模呈现出反向关系;金融市场化的推进有助于企业获得贷款,当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时,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得到缓解,会减小民营企业受到信贷配给的概率,从而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根据传统信贷配给理论的分析,贷款利率的提升将会产生逆向选择效应,虽然银行的预期收益会增加,但是那些高风险的企业将会增大违约的概率导致银行还贷率的降低。利率调控的前提是银行应该根据企业的资质不同而实行差异化利率,这也是优化企业贷款质量的关键一环。合理进行贷款抵押品设定,并増加对信贷人员贷后的监管是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有效方法。

二、利率市场化给民营企业融资带来的机遇

(一)银行间竞争加剧,有利于增加各银行的信贷供给。利率市场化,银行的存贷利差被逐渐缩小。如果存款利率上限放开,银行为了保证原有的存贷利差必然会提高贷款利率,会失去一些已有客户,风险较高的民营企业成为银行次优选择,这样等于给了民营企业融资机会。另外,银行间竞争加剧,又必然会把贷款利率下调,这样民营企业融资贵的问题也会缓解。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依靠市场份额的经营模式将难以持续,不得不从重视规模扩张转向重视资产定价,民营企业类客户逐渐得到重视。在处于利率管制时期,银行自主利率定价受限,金融机构间的资金价格波动以及对存贷款利率的定价并不能反映市场供给与需求,导致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消极。在利率管制情况下,银行的信用风险溢价无法反映出来,因此,在追求稳定收益的想法驱动下,大型企业会更受青睐,使得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变得异常困难。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能够获得更多的自主定价权利,资金的配置显现出更多的活力,资金价格方面能够更加充分真实地反映。金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保持盈利能力,民营企业成为最多的关注对象,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利率浮动更加地具有弹性,浮动利率可以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从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民营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积极性会变得更大。在利率还处于管制时,央行制定的准备金率对所有规模的银行是统一的,这使得民营金融机构在信贷扩张方面会有一定的顾虑。另外,由于存贷款利率受到严格的限制,使得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无法为其授信,因为难以贴补民营企业潜在高风险的损失,尤其不能根据民营企业的特性灵活调整信贷政策,民营企业贷款更加艰难。利率市场化后,在存贷款利率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大型银行相对于民营银行会比之前更容易争抢到大客户,这就推动了民营银行更加专注做民营企业的业务。另外一方面,对于大型金融机构来说,由于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他们的客户源也会越来越倾向民营企业,由于民营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融资更加的专一,产生了鲶鱼效应,为了保持住市场份额与盈利水平,使得大型金融化构也会更加的重视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这些变化有利于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二)利率市场化推进银行业务创新。利率市场化会导致银行存款利差减少,为了保持自身收益,银行会扩大信贷业务规模,但是扩大规模的同时,存款的不断增加便是关键,银行的存款业务也会更加多样化,这就会加剧银行间存款业务的竞争,传统的以利差为利润来源的盈利模式不能满足现在市场化的需要了,由于利率不断放开,银行的竞争会将主要盈利关注点放在中间业务上。利率市场化能够促进金融业的创新,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与产品,发展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强化服务手段。因此在激烈竞争的时代,仅仅依靠价格是不够的,应该在服务水平方面加大创新,在服务创新上,最主要的就是要运用灵活的机制创新信贷融资金融产品,因为金融产品是银行与民营企业的重要纽带,通过金融产品连接民营企业,才能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银行为了积极拓展民营企业客户,可通过差异化的营销,为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客户提供不同需求,例如信用卡贷款、小额储蓄存单、资产证券化等一系列金融产品,这些贷款业务能便利融资,降低成本,能够让民营企业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金融产品进行融资,结合自身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资金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三)利率市场化扩大了民营企业融资产品的选择范围,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利差收窄,银行会通过差异化战略、产品服务创新来争取客户,因此一些新的融资产品将会不断涌现。民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融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补上民营企业抵押担保品不足、财务信息不全面等劣势,民营企业也能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计划与资金运用计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利率市场化与金融市场的加速发展相关。利率市场化改革影响着资本市场,能够使得资本市场良性发展,利率市场化与资本市场相辅相成,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在国家推行利率市场化的同时,需要资本市场的配合,成熟的资本市场才能顺利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所以应采取措施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利率市场化的深化,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会得到极大的优化。利率市场化不是简单地放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利率的市场化会形成资金自由定价机制,并且是在风险与收益较为对等的前提下,这样一方面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丰富的金融资源,另一方面,利率自由化后,资本市场上的参与主体会不断增加。金融价格的不断波动会刺激发展资本市场的新型金融产品。较长时间以来,民营企业的融资都过多地依靠金融机构,对于资本市场的融资少之又少,但这种过多的依赖会一方面使得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升高、融资的效率相对低下,另一方面也会使得民营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金融机构的议价能力相对会变弱,民营企业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进而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实现资本市场多元化的层次结构。(四)利率市场化可以有效遏制非法借贷。由于利率管制,我国经济生活中事实上形成了银行利率及民间借贷利率的双轨制。实行利率市场化以后,高风险的民间借贷市场空间将会受到正规金融的挤压,非法金融现象将会受到市场的遏制。市场化的利率不会偏离社会平均利润太多,从而不会导致过多的民间资本涌向民间借贷市场,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同时,民营企业对地下钱庄等非法融资机构的依赖将会降低,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支持的机会会增加。取消利率限制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都将大大降低。

三、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民营企业的融资策略

(一)完善大型银行服务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由于大型银行资金实力强,在科技创新与风险管理方面更加突出,因此引导大型银行服务民营企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化,大型银行为了保持自身盈利水平会在战略方面进行调整。政府应顺应这种趋势,完善大型银行服务于民营企业机制。继续加大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力度,推出新型货币工具,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鼓励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另外,由于民营企业稳定性差,针对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借贷问题,政府可考虑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的补偿机制,完善专项财政资金,对积极为民营企业贷款的大型银行进行适当的补偿。(二)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信贷资金。这一方面导致不少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因为抵(质)押、担保等原因而不能及时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造成银行信贷规模持续增加,金融体系缺少足够的弹性,风险防范压力增加。民营企业应充分利用融资市场多元化快速发展,积极探索股权融资、上市融资、债券融资等,改变高度依赖银行信贷的单一融资状况,缓解融资难问题。政府应帮助那些成长性好、有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借助创业板市场实现直接融资。其次,要使一些民营企业通过企业股权交易,及时筹集资金。同时,引导一些资信良好的民营企业进入债券市场,支持它们融资融券。(三)改善民营企业信用环境。民营企业必须进行信用再造,改革信用制度和金融制度,成为必然的选择。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围绕民营企业信用展开的,而他们主要进行风险管理,因此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民营企业的信用水平。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建立民营企业的征信体系,逐步改变政府和银行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民营企业各个方面经营活动的透明度,运用存款保险制度,进行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扭转操作”,提高金融效率,解决和缓解信用不对称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促进民营企业良好发展。发挥资本市场的并购和重组功能可以提高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把最优秀的生产力以资本为纽带,注入到中小企业,打造经济升级版。(四)大力支持发展民营银行。在商业银行体系中,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仍占垄断地位,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银行没有形成气候。我国商业银行以服务国有企业为主,其贷款投向集中在国企。而我国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由于民营银行体系尚不发达,其融资需求依然难以得到满足。因此,政府应引导和鼓励民营型银行健康发展,消除政策壁垒。民营银行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为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同时,发展民营银行将产生“鲶鱼”效应,促进多元化、多层次竞争格局的出现,为银行业改革注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促进均衡发展的金融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

四、结语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但从国际经验看,“逆向选择”问题也会存在于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加大金融风险。这需要政府加强监管或通过政策手段来弥补市场的不足。在深化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大度完善市场机制,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加强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方式,完善相关政策体系。

作者:卢剑峰 单位:渤海大学金融与商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