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服务模式分析

时间:2022-11-23 09:33:55

手术室护理服务模式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为手术患者提高全程、无缝隙的优质护理,2013年6月~2014年5月期间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对比实施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后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差异经独立样本t或x2检验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推动手术室护理工作向前发展。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护理质量;效果评价

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是通过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转变护理观念、规范护理行为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1]。为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7月期间结合我院科室情况开展了特色化优质护理服务,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6月~2015年5月期间响应国家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号召,我院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收集80例患者入组,2013年6月~2014年5月期间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收集80例患者入组。我院有手术室16间,护理人员职称: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12名,护师29名,护士39名,共计84名护理人员。1.2方法。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前按照手术室常规护理流程与操作规范开展各项护理服务,2014年6月开始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为手术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前优质护理。制定术前方式制度,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术前方式技巧,自制术前访视卡,访视卡内容需参照术前方式目的、意义等,为不同科室、不同手术类型的患者提供个性化术前方式卡,在卡片上写明手术注意事项及祝福语,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及手术治疗的了解程度,树立手术成功的信心。②术中陪护。自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需全程陪伴做好细节护理工作,等候期间可播放轻缓音乐缓解或与患者交谈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心理状态。进行护理操作前告知患者获得患者支持和配合,同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合理摆放手术体位避免发生压疮。术后需仔细擦洗消毒剂、血迹等,保证切口敷贴干净,术毕协助患者穿好病号服并送回病房。③术后随访。术后需加强随访,待患者苏醒后向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密切观察伤口恢复情况。1.3观察指标。①自制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患者出院前完成满意度调查,评价指标包括仪表仪容、服务态度、语言、术前方式、心理护理、技术操作等,满意度等级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与不满意,治疗总有效率=[(非常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0%。②自制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评价量表,评价指标包括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健康宣教能力等,满分100分。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表示,两组或多组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2.2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手术室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对比3讨论手术室护理是医院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护理难点和重点,自卫生部在全国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需要主动探索和实践新型护理模式,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特色化护理服务[2]。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后,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士综合素质评分较实施前均有明显的提升(P<0.05)。实践表明优质护理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其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护理人员能够主动为患者提供帮助,如术前方式、术中陪护等,患者满意度也因此得到显著提升[3]。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取决于服务态度、责任心等,还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只有熟练掌握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沟通技巧、健康宣教方法等才能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综上,在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艳林 单位:湖北省枣阳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张妮,胡敏,王颖,等.手术室优质护理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愈合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114-117.

[2]程江萍.细节化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手术室安全管理与护理质量的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1):1545-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