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3:45:50

精细化管理论文

精细化管理论文范文篇1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精细化管理主要是在基础管理上对其进行深化,是对基础管理的创新。精细化管理对于学校品牌的塑造十分有益,目前大部分学校均为品牌教育,尤其是高职院校,其特点为面向社会,向社会输送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不败之地,体现学校品牌的优势。高职院校采取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管理效益,利用精细化管理,保证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实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数据化、标准化以及程序化。

二、构建精细化管理信息分析与收集系统

高职院校要想实现精细化管理,需建立健全的信息分析与收集系统。目前,我国信息机制发展不健全,信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些因素都会对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水平产生影响。根据我国实际状况,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分析与收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获得有效资料,确保信息资料真实性。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决策在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能做出高效决策,信息分析与收集系统的构建十分必要,这样才能使决策服务于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发展。

三、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微格化”管理

在高职院校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微格化”管理,是建立在经济化管理基础上,主要目的是明确管理环节与管理责任,对管理目标与现状进行全方位分析,梳理教学管理流程,根据制度化、数据化、标准化以及程序化角度设计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使得组织管理高效运行。按照学校年度工作的整体安排,准确掌握管理关键环节,梳理教学管理工作的主干,综合分析后,编制学校每学期教学管理工作的进程表,将学校各个部分横向联系与教学管理环节时序性之间建立纵横交叉表格,其中的参与者需要根据时间顺序履行职责、完成任务。在进程表中,需要将负责人、具体时间以及工作内容等项目体现出来,具有一定的节奏性与计划性。对上课、业务学成绩评定、上课、辅导等教学活动实现微格化管理,使得教学管理工作高效运行。

四、建立健全教学精细化管理体系

为了提升教学精细化管理有效性,学校中的教学管理人员需要科学分析教学精细化管理,构建具有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体系。同时要将各个责任人的主要职责明确,构建完善的教学精细化管理考核制度与检查制度,制定符合教学需要与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对精细化管理体系进行不断完善,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教学精细化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除此之外,为了将教学精细化管理工作彻底落实,在高职院校中,需要成立教学精细化管理部门,保证教学精细化管理工作实行过程中能与各个部门相互监督和协调。这一部门的主要工作人员均为学校中其他部门人员,保证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公开、公正与公平,这是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体系完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五、采取科学有效教学精细化管理应用措施

在高职院校中采取精细化管理,需要广大师生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密切配合,学校需要预先制定教学精细化管理的相关考核计划,根据所制定的计划对师生采取精细化管理,对于这一管理模式师生需要积极的配合,只有校领导与师生之间团结协作,这样才能使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实现最大化,实现双赢。采取科学有效管理方法,是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效率的关键。只有提升学校管理效率,才能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教学管理方法是成功管理的重要工具,一个学校如果缺少有效管理手段,其发展前途堪忧。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方式有很多种,其中以目标管理方法、平衡计分卡、管理分布考核法等比较常见。高职院校的精细化管理方法不能单一,应将一种方法设定为主要方法,其他方法为辅助,这样才能将各种教学精细化管理方法优势综合,避免过于片面性。此外,制定合理教学精细化管理计划,能提升精细化管理工作效率,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计划,对不同专业采取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管理手段,这样才能确保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从根本上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应用。

六、学校文化积极向上,加强对教学精细化管理应用

学校文化对于学校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在人的发展中文化有着重要作用,积极的文化能对人们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积极性是可以互相影响,长此以往,学校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反之,学校师生如果一直处于消极文化氛围中,长期下去学生积极性差,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建议高职院校要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只有师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与工作环境中,师生才会支持学校的决定与政策,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切实落实精细化管理工作。

七、不断提升教学精细化管理人员素质

高职教学

强化其服务职能

精细化管理论文范文篇2

1.1规律性护理

规律性护理方法,是指管理精细化、具体化、程序化、规章化、有序化、规范化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化。按照规律性化护理方式,有利于精细化管理,将管理方式与实际工作联系到一起,在做好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将管理延伸与扩展。规律化将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充分凸显,具体问题落实到相关部门,做到责任到人,问题到户,从而保证工作有规律地进行,确保工作的质量[3]。护理工作是医疗的重要部分,护理工作环节多,每一个环节就是一个细节,加强护士工作中细节思维的训练,使护士形成细节意识,目前护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参予人员多,且环节多,一个细微的环节出现差错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4]。

1.2注重服务细节

增强患者归属感骨科老年高龄患者多,大多数患者都是在原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的基础上再加上骨折创伤及大手术的打击,所以护理的难度相当大。某一细节稍有疏忽就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对患者造成生命危险,故工作是否细心细致,关系到患者安危和手术治疗的成败,故护士能不能做到主动关心患者,细心地观察患者的早期、微小疾病的变化,为患者赢得最佳的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的生命,才是我们护理工作最终目标。所以护理效果与护理工作的精细化密切相关,护士不仅要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同时将护理工作个体化,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体现同感心,设身处地的考虑患者的感受,从而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既让患者感觉亲切感,又让患者感觉到归属感,对患者的康复有显著意义。

1.3建立关爱链

建立关爱链要将日常护理与感动护理相结合,通过感情护理,使医生、护士与患者这三者之间形成关爱链。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让患者接受患病的事实,在入院其间接受和配合医护的治疗,减少抵触和消极、焦虑等不良情绪。感动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耐心、爱心、关心相结合,使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享受到更贴心的服务。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觉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爱心。我院实行“入院一壶水”的护理政策,入院时为患者打好一壶开水,使患者感觉到来自医护人员的亲情。日常护理与感动护理相结合,形成了立体关爱网络,即能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也能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日常护理工作,使各个节点联动,将感动护理关爱覆盖治疗过程[5-6]。

1.4人文护理管理

人文护理管理为将护理质量有效提高,形成优质的护理服务。人文护理的要点是加强护理的环节控制,将精细化优质护理落实到各个病区。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针对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心中的不良情绪,对患者进行教育。通过宣传手册的发放、宣传栏、组织病患交流,来提升人文护理,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7]。在人文护理同时加强护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分层管理制。

1.5提升护理质量

加强内部管理,形成制度,责任到人。定期监管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对于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分析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从主观、客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责任组长按照管理制度定期对相关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为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监控内容包括管控病情、生活护理、健康教育等相关护理内容[8]。病情较重的患者安排优秀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确保每一名患者每天每班都有一名护士负责。每一位护士上班前到床边行交接班,进入病房前先敲门,先向患者问好,再向患者作自我介绍,夜间也要落实责任人,实现全方位优质护理。

2结果

2013年6月我院施行精细化管理,自主设计问卷调查表明患者满意度呈逐月上升的趋势。以2013年6~12月为例,患者的6月满意率为95.3%,7月为96.3%、8月为97.4%、9月为97.6%、10月为97.1%、11月为97.3%、12月为98.0%;2014年1~6月满意率分别97.5%、98.9%、99.1%、99.4%、99.6%,99.8%,在2013年6月~2014年5月实现零投诉,无护患冲突。

3小结

精细化管理论文范文篇3

保护企业资金安全首先成为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威胁到企业安全生产和命运的风险因素时刻存在着,因此必须通过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将威胁企业生存的风险因素降到最低,为企业发展筑起“防护网”。精细化管理的第二个目标无疑使为企业创造收益,精细化管理一方面能够提升企业服务品质,降低成本,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各项管理领域的触碰和涉及,站在财务管理的高度对企业进行管理,将增值项目提炼出来,为企业创收,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这既是精细化管理之根本,也是财务管理的最高境界。

二、我国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一)财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我国一部分基层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于缺少相关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单位又缺乏系统培训,经验大都来自多年的本职工作,即使有培训,公司也只是注重对他们进行会计核算部分的培训,没有进行经费预算、会计信息综合分析等业务培训,从而失去了整体培训的目的,造成业务素质跟不上时展。再来就是,有些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固定,相互之间调动频繁,导致单位会计队伍不稳定。而更严重的是在企事业单位内部,人情帐,关系网复杂,有些会计人员碍于面子和人情,擅自扩大财务开支范围,导致最终结算超出预算能力。于是很多单位就出现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账目,造成国家和人民财产严重流失,导致财务管理形同虚设,失去了本该具有的意义。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企事业单位虽然也制定了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够,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目标的实现。如说单位办公用品采购置办时,没有做好验收和登记工作,也没有在工作中贯彻落实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所以造成物品信息登记不全,单位资金流失严重等情况的出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财务上不必要的浪费。

三、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财务管理的具体途径

(一)强化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为了保证企业财务的有效推进和企业财务管理的灵活性,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到具体的财务管理中,这就是上文所提到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实现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模式,首先需要技术手段的投入和应用。在21世纪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信息数据的共享,必须依靠信息标准化这一强大后台,如果缺少信息标准化的支撑,长此以往不仅会使数据流动趋于停滞,还会对企业的正常发展造成阻碍。所以说,对企业整个财务过程的实时监控,必须扩大信息采集面,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财务采集、处理与反馈系统,对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财务综合分析数据库。所以说,离开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一切数据的收集和整合就难以实现有效分析和利用,财务管理工作精细化更是纸上谈兵。

(二)完善企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

在精细化财务和管理目标中,全程预算作为重要一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有必要进行全程参与和监督。逐步建立一个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方向的预算体系,同时,这个体系要对企业经营各环节进行全程覆盖,进一步调动企业组织内部生产活动,从而加快实现企事业单位总体目标和任务的达成。由于全面预算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地掌握企业资金的具体流向,实现资金的灵活管理,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面控制。因此在具体的工作分配中,要做到以下几点工作:第一,要由财政管理部门牵头,选拔专门负责人担任组长,在生产、技术、人力、销售、后勤等多部门的配合下,成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进行各项预算事务的管理;第二,要以业务预算为基础,根据企业或单位具体实际,制定相应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将提高利润作为目标,对现金流进行重新编制,形成覆盖全公司或单位所有岗位和部门,没有任何“盲点”的业务管理流程,真正做到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第三,要在“实际控制”原则的领导下,对预算目标进行分解,保证层层落实,并通过相关考核政策的制定,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保证按时按量完成发展计划;第四,除了要加强过程监控外,还要加强对事后监控的力度,做到企业财务运算前、中、后各个环节的全程控制。与此同时,还要对企业财务指标的设定、现金流量的控制和会计报告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反馈。

(三)加大企事业单位执行成本投入

执行成本一直是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必须要加大考查力度的重要指标。但是实际情况是,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在刚被引入我国时,一些企业为了过分追求精细化,忽视了运营效率等一些重要问题。所以说,财务管理精细化目标的实现,不能太激进,太机械,要一步一步按照相应程序来,否则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没有实现,企业还将为此付出不必要的人力财力。也就是说即使相应程序和目标是实现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基石,但是还要有规范化和细致的执行方案与之相配套。企业的财务管理首先需要规范化、制度化来夯实基础,但是在其他领域,例如业务扩展领域和其他合作部门中,要充分考虑到制度执行的成本,以免陷入繁琐冗杂的流程性漩涡中。因此财务管理的精细化需要在“大财务”战略框架内,破除部门壁垒拓展职能范围,为企业运营活动提供精确的信息,以信息化手段推进精细化管理,同时要充分考虑执行成本,不违背效率原则。

(四)加强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所谓内部控制体系,就是在对企业财务风险有效认知的基础之上,对风险隐患做出正确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对风险进行规避,而这点正与精细化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必须要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行,防止风险的发生。因此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相互依赖、相互推动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准确把握企业经营控制节点这一共同之处,采取具体有效的规范性措施,规避风险,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实现。

(五)促进ERP信息交换平台的建立

现代化企业顺利发展的前提保证之一就是要建立ERP信息平台,精细化的企业财务管理也需要这个平台的大力支持,这样不仅能够帮助财务人员摆脱繁琐的日常核算工作,减少工作人员任务量,为以后的决策打好基础。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使财务管理人员的时间和大量精力投入到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上,将企业的管理成本降到最低。并且,实施ERP能够使财务数据得到集中化管理,提高企业对市场反省的速度,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要将企业资金整合之后加入ERP信息交换平台。单位和企业要在规定期限内以最快的速度变质具体的资金流动计划,经财务部门审批之后才能够投入系统。这样就真正实现了资金的自动检索控制,真正将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运用到实处;第二就是对客户信息的细化和完善,ERP系统中对每个供应商和客户都有详细的信息,一方面提供了细分市场和客户群体的依据,另一方面为资金的回笼提供了信息保障,减少企业欠款风险。最后就是要对获利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利保障。ERP系统中还开发了产品获利能力分析功能,通过报表迅速实现各产品盟利情况和各销售代表销售油品及创造利润情况的查询,使销售代表考核统计数据更快速、更简捷,领导决策更精准,争取决策“零失误”。

四、结束语

精细化管理论文范文篇4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供电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精细化管理是一道必须要迈过的坎。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就是企业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对其生产流程、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的过程,以实现组织结构专业化、工作方式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员工职业化。

二、供电企业推行精细化营销管理的重要意义

作为供电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精”是精确,是高水平的工作标准要求;“细”是细节,是管理的过程和措施。其实质是在“精”字上提要求,在“细”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做文章,将管理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人人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时时都管理。

(一)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供电企业持续和谐发展。

从我们地方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看,员工总量有余,而人才的有效需求不足;安全生产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安全意识达不到安全生产状况的需要,生产经营形势十分严峻。而陈旧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则是影响供电企业深化管理、加快发展的主要问题。客观上就要求供电企业必须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提高全员管理意识,想得周到,做得细致,才能不断地推动供电企业持续和谐向前发展。

(二)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整体执行能力。

要做强企业,推进企业节约和谐发展,必须做到规范企业运作、明确管理目标、细化管理单元、改进管理方式,确保管理高效到位,提升企业运作的效率和效益。离开企业团队的协作配合,没有较强的执行力,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推行精细化管理必须强化执行力建设,必然要提高企业整体的执行能力。

(三)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市场竞争力。

目前全国电力市场正在逐步建立,电力体制改革将不断深化,对供电企业来说,在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面前,需要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堵塞管理漏洞,从生产和营销各环节的细微之处入手,通过全过程、全员、全部要素的控制,建设资源节约型供电企业,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供电企业开展精细化营销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企业形象。

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供电企业要在能源市场上捍卫自己的一席之地,首先要树立以形象开拓市场的观念,与客户建立并保持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用电关系,努力饯行“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方针。

(1)提高电能质量。如果商品没有好的质量,供电企业实现优质服务及树立企业形象更无从谈起。所以,电能质量的好坏是对外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前提条件。(2)追求优质服务。优质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中不仅包括直接面对客户的营业窗口,还包括电网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故障抢修等一系列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都关系到服务质量。(3)提升企业形象。引导广大电力职工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逐步完善各项便民措施,给客户发自内心的真诚服务,多渠道地提高客户对电能的认识和对供电企业的了解,不断提升供电企业服务形象。

(二)精细化管理要重点抓好班组管理。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班组精细化管理是供电企业管理的重点。首先减负增责,一是优化班组的工作流程,二是精简工作内容,突出主要责任。其次,供电企业主要领导和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班组,详细了解班组的实际工作情况,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代替手工报表、台账、记录;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班组作业流程进行跟踪研究,优化作业流程,提高班组工作效率。再次,供电企业还要制定长期的职工培训计划,对班组长进行以提高沟通能力、班组管理能力和业务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同时,对生产岗位一线员工,按照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中等职业技术水平考试和岗位综合能力评价。

(三)开拓用电市场。

(1)通过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终端客户用电效率,提高电力系统设备利用率,落实电力节能减排等,做到节约用电、合理用电、经济用电,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抓住重点建设项目,实现新的用电增长点,实施可替代能源竞争,加大对电能安全、洁净、便利、经济等优势的宣传。(3)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是平衡电力供需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优化电网运行方式,转移用电负荷,提高电能使用效率,是电力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加强电网建设。

电能质量是电力营销的基础保证。要以用电需求为基础,适度超前发展电网,满足客户对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的要求。

充分利用市政建设、电网建设和业扩工程等契机,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做好配电网络和设备治理的整体规划,例如,近年城网改造和户表轮换,改善了电网结构,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五)利用价格政策。

(1)加强用电业务管理,正确划分用电性质。以业扩工作为营业工作的龙头,保证电价分类准确、电量收费正确无误,做好各专业之间基础资料的衔接工作,严格执行电价政策。(2)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调节作用,实行分时电价移峰填谷,鼓励督促大工业用户利用分时电价的优惠政策发展生产。(3)采用有效手段,保证电费回收。加大电力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依靠各级政府、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回收电费。

(六)提高营销管理。

(1)以利润为中心,推进企业管理进程。在营销工作中量化经济指标,提高供售电量、降低线损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一年上一个台阶。(2)加强绩效考核,完善并推广考核机制,推进管理创新。通过实施分级管理,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完善考核体系的同时,要使各专业与之有机的结合起来,带动公司各层次考核机制的完善。

(七)引进高新技术。

在营销系统推广新技术、新概念,提高营销管理现代化水平。在推广的过程中要积极稳妥,以先进实用为准则。要充分利用当前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设和完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做到决策科学化、缴费银行化、管理集中化和考核制度化。以科技为先导,积极推进营销管理现代化进程。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运用现代精细化管理替代粗放式的管理已是大势所趋。电力营销的开展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建立起适应买方市场需要的新型电力营销理念,实现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精细化管理论文范文篇5

一、房地产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客观环境分析

(一)宏观政策环境

当前,土地供应日趋紧张,国家采取进一步的紧缩调控。“管严土地,看紧信贷”,房地产开发的两大命脉——土地和资金均被纳入了国家宏观调控的范围。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当前一些地区仍存在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过快,供应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突出问题。总之,房地产行业已经到了一个微妙关头,行业竞争的激烈,国家管理的严格,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加强,以及配套设施和服务质量的有待提高,对每一个房地产企业来讲都是严峻的考验。

(二)市场环境

随着土地批租制度的逐步市场化,以及房地产企业主体的多样化,房地产行业开始由过去的政府垄断为主转变为市场多元化发展,过去的“统收统购”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过渡到注重提高产品的性价比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房地产市场整体集中度将提高,部分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房地产企业过去的“小、散、乱”格局将被打破,逐步走向“大、全、新”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房地产项目开发从购买土地、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到竣工验收,建设周期短则1-2年,长则3-年。对开发过程的管理,不能只是简单的粗放型管理,而是需要细节上的成本管理。竞争越激烈,行业利润率就越低,对成本控制的要求就越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力求结算收入最大化,实际成本最低化,以求得项目最佳经济效益,成为房地产行业管理的关键。

二、房地产企业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

成本领先策略是实施精细管理的首选方案之一。只有通过精细管理系统,贯彻“会计核算为基础、资金管理为中心、成本管理为重点”方针,建设真正的集中式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才能实现对项目资金活动、业务活动的实时决策、监控和支持。同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项目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制度,对资金、成本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有效控制成本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一)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项目经理负责制

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项目经理负责制,就是要做到:以项目作为公司发展的基本支撑点,通过对外拓展项目,实现公司的规模化发展;以董事会领导下的项目经营管理责任制作为项目的基本管理模式,项目基本经济指标围绕先进、效益、可行、可控等方面加以落实,最大限度地保证项目经济效益;以责、权、利科学平衡的原则有效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为项目的科学运作和有效拓展奠定基础。采取相对集权的决策模式,精简组织结构,对各组织层级的职责进行重新界定;总部重新授权,比如项目定位的决策权、对土地的判断和获取的决策权,以前在项目部,现在归到公司总部;项目管理过程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管理模式转变,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大的问题由总部决定,细节问题由项目经理负责;机构设置以董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以总经理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机构下设综合管理部、财务审计部、总工室等职能部门和以事业部为组织形式的若干业务部门。

(二)实行财务集中化管理

过去实行的财务分权管理制,弊端主要表现在:(1)公司总部难于及时动态地掌握各项目部的财务运营状况以及资金使用情况;(2)各个项目部之间仅靠财务报表的方式反映财务信息,缺乏详细、准确的管理手段.总部不能及时地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造成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因此,经营层应将战略决策权、投资融资权、人事权、资金调度权、资产管理权等重大决策权进行集中管理。通过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使管理者能够实时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项目进行实时监控。

(三)全过程成本控制

1.以合同管理为突破口深化项目成本管理。建设项目是施工企业效益的源泉,项目管理作为施工企业的成本中心,管理的好坏,特别是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强化合同管理是促成成本管理扎实运行的有效手段。

2.项目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企业有序运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企业发展规划需要有计划性,预算管理就是计划性的一种体现。项目预算的重点是项目支出的预算管理,即根据项目预算控制每一笔项目支出是否在预算范围内。在对项目进行精细预算的基础上,财务人员按照项目预算对项目成本进行实时控制;各级主管在其权限范围内可以获悉每个项目的信息,使各级管理者能够掌控项目、规避风险。实施预算管理是实现成本领先战略的重要保障手段。

精细化管理论文范文篇6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后勤精细化管理就是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是一种“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育人品德在学校后勤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其目的是,把平时看似简单、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做好.这就要求每位后勤工作人员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在日常工作中,做任何一件事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使每一项工作都成为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因此,在目前条件下,推行后勤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把后勤的各项管理工作做细、做精、做实,以达到节约资源、提升学校品味、提高师生幸福感、推进幸福校园建设的目的.

2实现后勤精细化管理必须完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在实行后勤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组织架构要清晰、有序,既要有宏观的规章制度,又有要细化的工作手册.制订政策、制度要科学化、精细化、完整化,全校宏观制度的制订要与国家、政府层面的政策相一致,且要与全校各个部门的制度不冲突.如果各部门之间的规章制度不明确,甚至相互矛盾,就可能产生管理无序、扯皮、推诿、内耗等现象,使领导头痛、管理人员烦恼、员工抱怨、工作效率低下.要根除这些管理顽症,一是组建适应学校后勤发展的组织架构;二是清晰界定各部门的职责;三是把各个部门的职责细分到各个岗位,并制定《岗位职责指导书》.制订《岗位职责指导书》时切忌“千岗一面”、大同小异、泛泛而谈,要结合后勤工作业务流程,专业、具体地描述岗位的工作权责,实实在在地指导不同岗位的员工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只有这样,后勤工作人员才能在具体工作中处处为对方考虑,才能提升师生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幸福感,推进幸福校园建设.

3实现后勤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在规范过程管理

要在对后勤工作调研的基础上,量身定做精细化管理方案,包括精细化管理调研、精细化管理策略、规划设计、精细化职能管理、精细化管理实践,制订的方案要切实可行.精细化管理实施过程中要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后勤管理部门要按照“事事搞标准,处处严要求,工作无差错,小事不放过”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使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工作日清日结,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反复检查并归纳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后勤管理人员要抓落实、抓执行,提高后勤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全面实现工作目标精细化、工作任务定量化、工作责任明确化、工作过程流程化、工作制度标准化、工作运行经济化,即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事情定量化、定量的事情信息化.规范过程管理,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推进幸福校园建设.

4以人为本实践后勤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论文范文篇7

1.制造企业员工成本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在一般情况下,制造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主要由企业会计部门,或者有企业财务专员负责,而企业最基本的成本产生个体,即企业员工则被排除在成本管理之外,久而久之,使得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逐渐降低。并且,企业没有建立起对员工的成本责任考核制度,进而使得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2.制造企业财务成本信息管理系统有待完善

制造企业财务成本信息管理系统不够健全,无法满足企业成本管理的需求。以制造类的中小企业为例,当前大部分中小制造企业财务成本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依靠财务管理软件,或者是在财务管理软件的基础上运用ERP软件进行管理,这两者的管理侧重在核算方面,而在成本预测、成本偏离分析以及成本控制方面,企业并未给予重视。另外,因财务成本信息没有形成明确的管理目标,则无法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管理指标,导致收集到的财务成本信息数据混乱,进而使财务成本信息管理系统缺乏有力支撑。

3.制造企业生产周期长导致财务管理滞后

制造企业产品生产加工的周期较长,进而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滞后。以制造业生产机械设备为例,大型盾构机、挖掘机的生产周期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甚至有的需要半年时间。且在制造生产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往往会不同原因要求返工改造,由于责任不明确,使得生产无法继续,进而给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带来难题。

二、改进制造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具体措施

制造业的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企业管理者、企业会计部门和企业财务专员之间的管理活动,同时也涵盖了各个生产工艺流程、各个企业职能部门以及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因此,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每一位企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企业必须建立长效的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核算制度,在成本精细化核算的基础上进行成本精细化分析,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成本管理预算指标体系,同时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分析反馈机制。

1.建立长效的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制造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必须先强调“以人为本”,即以企业员工为中心,让每一位员工都能积极参与到成本精细化工作中。企业需要建立一套长效的员工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让企业全员都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并借此将成本精细化管理方案落实到每个个体,使之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的一个有机环节[2]。一方面,企业要健全和完善管理者和员工的培训制度,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管理者和员工增强成本管理意识,从思想上改变管理者和员工的成本管理观念,为实现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员工监督机制,明确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职责,责任到人,对不利于企业进行财务成本管理的行为要予以问责,严肃处理,从而增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成本管理的执行力度。

2.建立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核算制度

制造企业在增强了管理者和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后,需要建立一套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核算制度,针对企业各个生产工艺流程及各个职能部门自身所具有的的特点,对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管理和营销成本,财务支出等费用进行可控费用分解。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能通过可控费用分解管理成为财务成本的管理员与统计员,将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成本费用反馈到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并向企业财务部门申报,再由企业财务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财务准则进行分类汇总,最后完成财务成本管理的精细化核算[3]。

3.在成本精细化核算的基础上进行成本精细化分析

只有在企业完成财务成本精细化核算的基础上,才能开展成本精细化分析工作。据相关研究表明,企业单纯依靠财务部门完成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效率很低,因此,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不能纯粹依靠企业财务部门来完成,必须由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协作完成。企业需要在信息管理平台上建立财务管理综合分析数据库,各个职能部门都能够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向财务分析数据库上报或获取财务成本管理信息。通过这样的数据库平台,可以让企业各个职能部门都能通过获取的数据信息及时了解本部门在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企业员工能够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沟通交流,加强了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为企业后续财务成本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4.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成本管理预算指标体系

制造企业实现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条件是拥有一个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预算指标体系。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成本管理预算指标体系,离不开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财务成本数据,企业只有对各个职能部门的财务成本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以及分类汇总,才有可能构建一个完善的企业财务成本管理预算指标体系[4]。在企业健全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财务成本管理预算指标体系后,需要考虑成本费用预算指标是否能作为可控费用分解到企业各个职能部门,这项工作同时也是实现企业成本精细化控制的关键所在。企业需要与各个部门负责人签订成本费用责任书,让各个部门负责人都能肩负起管理本部门可控预算成本费用的责任,并将此作为考核奖惩依据。

5.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分析反馈机制

精细化管理论文范文篇8

1.1方法

2013年1月起对MDRO实施精细化管理,实行多学科协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并完善管理监测流程,要求微生物室检测到MDRO后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自行设计的“MDRO调查表”对目标性监测的病例进行病历调查和床旁调查。数据主要来源于电子病历系统和医院感染管理系统,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分离病原体、是否开接触隔离医嘱、是否为医院感染、是否上报等情况。同时,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连续两年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在医务人员不知情的前提下,按照统一设计的表格和观察方法,根据统一的要求和定义,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比较2012年和2013年(精细化管理前后)MDRO医院感染情况。

1.2统计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MDRO医院感染情况

2013年共分离MDRO191株,其中医院感染70株,占36.65%,低于2012年的48.44%(6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MDRO医院感染报告率和接触隔离执行率

2013年医院感染报告率和接触隔离执行率分别为80.00%、70.16%,高于2012年的32.25%、28.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手卫生依从率

2013年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75.86%,高于2012年的4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精细化管理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集成平台;医疗设备管理;自动化;智能化;可视性;可控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其在诊疗和科研活动中表现出强大支撑力,医疗设备的作用和地位也日益提升[1]。医疗设备的临床使用和实时维护需求持续增长,运行成本随之上升。国务院、卫计委相继出台《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办法》,以及《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规,要求对医疗设备从研发到使用的全过程监控、建立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等措施,全面加强对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等各方面的严格监管。然而医院现行设备管理模式无法实现涵盖设备运营管理和医院资产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无法满足政策法规对设备管理的高标准、严要求,同时也无法满足医院对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考核。本研究重点分析传统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精细化管理系统改造目的及建设的重点内容。

1传统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医疗设备的管理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要求从设备的需求到最后报废全过程实施管理[2]。从早期手工模式过渡到现在的信息化管理方式,从手工模式的台账转变到数字化信息,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各大医院都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努力和探索,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1设备“账物难符”。设备入院投入使用前都会贴上一个全院唯一的标签,该标签是设备的身份认证。随着设备的使用,标签的磨损等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设备难以认证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部分设备丢失,难以做到所有设备的盘点。1.2难以掌握设备的配置和利用。管理层对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很难掌握到客观的数据,设备的运行时常、诊疗收入、诊疗人次以及设备的支出等数据很难由医学工程科直接获得,临床科室上报的数据质量又存在很多问题,对医疗设备的合理配置带来很大难度。1.3难以进行设备经济效益的考核。医疗设备的收入和支出由相关科室上报纸质版或电子版信息,信息汇总后统一录入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中,这种工作模式,记录缺陷、记录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以及时效性等问题多有存在,造成了设备经济效益难以考核。

2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改造目的

经过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对与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已经运行稳定,对系统的覆盖面、系统的定位及系统的价值提出新的需求。医学工程科站在全院设备管理的角度,与信息科、设备所在的各临床科室共同参与,从管理者、使用者、系统实施多方视角出发,立足于一体化架构的思想和先进的通信技术[3],对系统进行改造。改造除将范围扩展到各专业专科设备,除实现信息的贮存及使用情况的记录外,还应充分利用已有数据让系统具备可靠的决策能力。系统改造之一,将逐步实现与设备的无缝链接,直接获取设备的各种信息,自动完成部分记录,逐步解决设备相关信息的时效性、完整性及缺失等问题,逐步建立起科学、高效、信息畅通的设备管理模式。系统改造之二,逐步建立起与设备使用相关、设备考核相关的固定参数,根据设备参数和设备运行的情况自动计算设备的各项支出等数据。系统改造之三,“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将管理思想贯穿到本次改造的全过程,依托已经建立起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系统的交互能力,利用已有数据资源,构建规范、多角度、闭环的设备管理。

3建设重点内容

3.1医疗设备标签电子化实现终身管理。射频识别技术、条码/二维码技术等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设备的移动管理、远程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和途径。传统标签的弊端日益凸显,“找不到设备”“认不到设备”等问题多有存在,设备盘点更是一大难题。引入金属电子标签,将其内置在医疗设备中或装订在医疗设备表面,为医疗设备建立电子户口。电子标签通过条码技术可实现非接触式信息采集,采集到的信息与设备管理系统中对应的信息实现唯一关联,实现设备的精准定位,终身管理[4]。3.2利用数据中心实现科学合理的设备效益分析。目前医疗设备信息管理中大多是静态指标,缺少动态信息,无法实现对大型设备的实时跟踪数据和在线分析。设备信息的监控也还局限于静态数据流,对于设备的跟踪及维护等管理缺少专业的信息监测,系统决策支持和动态维护难以实现。随着医院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医院信息系统(HIS)实现了与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影像、病理、心电图等系统的有机整合,实现数据对接,自动获取设备的诊疗情况和相关收入,已初步建立围绕HIS的数据中心。设备的使用时间、诊疗人次、诊疗收入等数据可以通过数据中心直接获取,利用客观的数据对医疗设备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以及使用率分析等。同时设备基本信息中维护有设备的采购价格、设备对于水电气等条件的要求及使用情况、设备所占用的场地费用和人员费用、计量费用、日常保养费用(包括损耗性备件的更换或者补充等费用)、维修次数及维修费用支出等。综合所有相关数据实现医疗设备的综合分析。综合分析不仅能够对历史数据进行处理,而且对设备的当前使用情况也可实时获得,从而保证医疗设备的高效利用。3.3有数据支撑的资源配置管理。医疗设备,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和优化是医院的重要任务,要实现优良的资源配置管理,首先对设备进行科学、翔实的效益分析。改进后的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医院设备效益的精细化管理,指标全面、客观,能够快速、及时地掌握医院当前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为设备的配置提供客观的要素,以支持配置决策活动。医疗设备的管理,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标准高、规范严[5]。通过数字化、集成化、自动化、一体化的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做到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和设备的使用率,使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转,确保患者和医院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佳斌.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13):180.

[2]殷鹏宇.浅谈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8):142-143.

[3]张璐璐,田乔.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2):128-131.

[4]欧学颖.RFID技术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6):117-118.

精细化管理论文范文篇10

就园林景观的建设而言,其内容繁杂、环节较多、涉及到的部门也较多。因此,想要确保绿化工程顺利展开,必须推动管理向着精细化发展。同时,很多园林景观都处于城市中心,为降低建设影响,也就必须做好精细化管理。此外,该类管理十分仔细,每项程序都需认真执行。园林养护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治理,进而使其整体效果进一步得到呈现。此外,园林建设实现平稳而健康地发展,不仅可以减少城市中有害物质,还能对环境进行装饰,实现舒缓人们心情、减轻其工作压力。

二、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对景观影响

(一)土壤管理的影响。土壤是苗木生长所必须的,其能够给植被提供各种必需养分。由于各地土壤环境存在差异,对植被土壤的选取需要依实际而定。因此,要实现园林管理的精细化,第一步便是对土壤进行管理。该工作主要是对土壤酸碱度、营养成分和湿度等进行调节,进而使其满足各类植物生长需求,对其长势不断优化,避免土壤的问题使植被营养不足或出现病虫害等情况。尤其是对于外来的植物,需要对其土壤要求更加精确地把握,进而提升成活率。对土壤进行管理相当重要,若其生长环境合适,植被才能更好地吸收氧气、养分等,从而保持更好的生长状态。(二)养护技术的影响。在园林精细化的管理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养护技术。只有其养护水准不断提升,才能使管理工更进一步。例如,在对植物进行栽种时,一方面要及时松土,另一方面需要合理地进行施肥。在植被生长时,需要对土壤环境实时地检测,要做好土壤的排水以及抗旱等工作。再如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该项防治工作需要以各类植物特性为基础,不断优化防治技术,在管理方面必须进行有效规划,对病虫害相关的技术设计进行实时更新,进而提升防治效果。(三)修剪的影响。园林绿化的养护工作中,对植物进行修剪十分关键。为保持其生存空间保持连通,养护人员在修剪时,要对病虫害的枝条、枯枝和烂枝等等进行剪除。养护管理更为精细化,可以将植物景观的活力、美感等进行充分呈现。这不单可以合理地对植物营养、空间进行分配,还可以使其获得更多光照。此外,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修剪,在提升植物自身美观性的同时,还能提升园林整体美感。总之,养护必须具备管理计划,要将管理与实际集合,进而提升养护质量。

三、强化养护管理精细化的对策

(一)完善养护体系和管理方略。对养护管理相关体系进行制定、实施,实现管理精细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进行养护工作时,必须严格遵照养护顺序执行。各类植物在特点、生长需求方面都不相同,这便要在养护前期做好准备。要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养护体系、管理方式,使植被能够得到较好生长环境。此外,养护人员应熟悉养护顺序,例如选种和育苗、种植与浇灌、修剪和除杂等等方面。此外,在预防虫害时,必须以植被生长的周期和规律为基础来进行调配管理,不断改善土壤环境,进而提升养护质量、效率。(二)优化养护技术。科技发展推动着养护技术的进步,更多先进养护、管理技术应用至园林建设当中。为推动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必须对养护技术进行优化。要以植物管理实际要求为基础,在设备、技术方面实现实时更新。例如,在修剪植被时,养护人员要从植物种类出发来合理地进行修剪时间的选取。比如对于松柏而言,必须防止其水分的渗出,可以在其休眠阶段进行修剪。此外,在预防虫害方面,需要结合季节来选取合适、有效治理方式。对养护技术进行优化,可以提升养护管理的效果、质量,有利于园林景观效果的进一步发挥。(三)强化各类养护管理间的联系。园林养护的精细化管理系统性、完整性都较强,在养护时只有前一养护工序完成才可进行下一项养护工作的实施。在对绿化进行养护时,养护人员将植物特性与先进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养护质量。此外,由于养护环节间的关系较为紧密,必须从土壤的管理到后期修剪养护的各项环节认真执行。只有把各养护环节落实,才能进一步提升园林建设的统一性,提升园林景观的效果。(四)强化养护人员认知程度。养护管理主要针对植物而言,所以养护人员必须对各类植物习性进行明确,这样才可更具针对性地进行养护。因此,养护人员应对植物品种、生长规律和类型等进行掌握,要充分考虑到气候状况等因素,若养护工作错过最佳时节,很容易对植被正常生长造成影响。植物养护最佳时间为春、夏季节,此时植物处在生长较快阶段,养护人员应摘除多余枝叶,从而促进其吸收养分的效率,帮助其快速生长。此外,对虫害的防治尽量选择冬季,因为该季节害虫基本处在休眠阶段,其繁殖相对缓慢,从而提升防治的效果。因此,强化养护人员认知程度,可以推动养护管理向着精细化发展。例如,把松科类、塔型这两类植物放在一起种植,可提升养护效果,并让人产生肃穆、庄严的的感觉。还可以把凤尾丝兰、棕榈放于一起,让人有一种身处热带风景中的感觉,提升景观效果。

四、总结

总之,要想推动园林建设快速发展,必须重视养护的精细化管理。该项工作较为漫长、复杂,有关单位在养护时必须以植物本身规律、气候状况等因素为基础,不断完善养护体系和管理方略,对养护技术进行实时优化,强化各项养护环节间的关系并不断提升养护人员认知程度,进而确保养护质量的提升,将园林景观在改善环境、推进城建进程的作用进行发挥。

参考文献:

[1]张文才.园林养护中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