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司法防范措施

时间:2022-07-17 04:55:13

未成年人犯罪司法防范措施

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给社会的安定和谐带来严重的危害。近年来,中小学生犯罪案件不断增加,未成年人犯罪又表现出了新特点:群体性和暴力性。造成这种现象有其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根源。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增加,除了自身问题外,还包括其他方面,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现就这几方面原因进行分析。

(一)家庭原因

独生子女数量增加: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大大缓解了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压力。这一政策导致了独生子女的数量不断增加。人是一种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动物,当以个体的形式出现时,通常希望被他人理解、尊重,渴望平等的沟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没有同龄人可以与他们进行交流。在社会聚合本能的支配下,这些未成年的独生子女很自然地聚合到一起。离异家庭教育的缺失。单亲家庭中长大的独生子女容易有心理上的不满足,从而发展成畸形性格。他们往往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经济进入改革开放阶段,全国经济水平普遍上升的同时,也造成了东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大部分务工人员涌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劳动力非正常化的市场流动造成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如很多不发达地区的未成年人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年岁过大,无力管教,致使他们缺少家庭教育,许多未成年人犯罪后,司法机关因找不到合适的监护人而束手无策。

(三)校园教育的弊端

应试教育体制存在着两方面弊端:

1.为了升学率,给学生的压力过大,课业负担沉重,没有正常的劳逸结合,让他们产生了厌学、逃学的情绪;

2.学校把教育重心都放在了专业课程教育上,忽视了思想品德和法制学科的教育,对学生处事、生存能力关注甚少,降低了未成年人自我预防犯罪的能力。

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措施未成年人犯罪率在近年来不断上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当今十分重大的社会问题。预防措施的有效应用可以大大减低犯罪率。

(一)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青少年时期受到的教育和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今后的成长、生活影响巨大。青少年发生违法犯罪的行为,主要是因为缺乏法治观念和是非观念,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正面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规范他们的行为,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合法的、合乎道德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抓好未成年人法制教育。

(二)社会、家庭和学校齐抓共管

家庭方面。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的同时还要强化家庭的教育职能。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父母的道德品质都对孩子的一生起着巨大作用,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行为的标杆,尽到教育子女的义务。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庭教育可以做为第一道防线。学校方面。学校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教书的同时还要注重育人。对后进生、问题生要开导、教育、关心,不能把差生推向社会犯罪的边缘。对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爱国教育给予适当关注,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方面。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科学教育等。对已经犯过错误的青少年,对他们不要有歧视,减少重新犯罪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法从严打击残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恶势力。坚决摧毁,取缔、清查淫秽色情和有严重政治问题的出版物,坚持依法行政,从重从快惩办犯罪分子,净化社会环境。

(三)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司法保护力度

司法机关要依法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各种损害未成年身心健康的各类犯罪行为,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同时,还要加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开展法制教育、警示教育活动,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护法。

三、总结

未成年人犯罪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存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任重道远。未成年人正处在人生的发展时期,他们在心理上不成熟、可塑性强。大多数的犯罪青少年有着不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社会、家庭应该积极参与到教育当中,尽职尽责地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做到预防和打击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