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时间:2022-12-15 05:06:00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因素对外界事物的感知缺乏必要的理性认识,当面对来自外部或自身的压力时,感到无所适从,其行为往往偏离道德与法律的规范,自觉或不自觉地走上犯罪道路。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是全世界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笔者在自己工作所在地福建省将乐县深入调研后,认为未成年人犯罪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侵财化性质突出。相当部分未成年人受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思潮影响,将盗窃、抢劫作案当成获取钱财的手段,以满足自己的挥霍和享乐欲望。如:未成年人杨某因无钱玩游戏机,先是向别人借贷,后因无力偿还,窜到邻居邱某家盗走现金1600元;更令人咋舌的是,未成年人曹某等人两个月内在将乐城区溜门入室作案竟达10余起,直到被民警抓获才追悔莫及。

(二)暴力化程度加剧。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以盗窃居多,杀人、抢劫、强奸等暴力性犯罪也时有发生。一天晚上,陈某、熊某两名未成年人在将乐城区将过路行人杨某两人挟持到某巷子内,以言语威胁和搜身的方式抢走受害者身上现金100余元;有一天,未成年人王某等人在将乐水南桥头与刘某发生口角,随后王某等人携带菜刀、东洋刀及啤酒瓶等追砍对方,导致受害人刘某轻伤。

(三)外来化犯罪多发。由于外来人口流动频繁,居无定所,一时又找不到活干,生活困难,导致一些外来未成年人以偷盗为生。2002年1月至2003年9月,将乐县公安局共抓获外籍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18名,占总数的18.2%。外来未成年人胡某和刘某有一天窜到将乐城区一家石材店,乘店内无人之际,盗走抽屉内现金4800元、手机一部。

(四)低龄化趋势明显。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将乐县公安局查获的未成年人作案成员中,13岁以下的有19人,占总数的19.2%。将乐民警通过巡逻布控,在城关抓获涉嫌盗窃摩托车案件4起的未成年人王某、温某、邱某,他们中年龄最大的15岁,最小的仅11岁。

(五)团伙化倾向突出。近年来,团伙犯罪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据了解,这些团伙成员大多数是有劣迹的未成年人组成,他们沆瀣一气,相互勾结,共同犯罪,并且胆大妄为,不计后果。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将乐县公安局查获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三人以上团伙作案的就达17个65人。2003年2月,民警通过调查,抓获杨某、温某、董某三名未成年人,经查,这个团伙涉嫌撬盗卷帘门入室作案22起。2004年4月10日在将乐县发生的一起未成年人聚众斗殴案参与人数多达30多余人,其中12名未成年人被检察院提起公诉。

(六)女性犯罪有所抬头。女性未成年人在犯罪方式上出现了由过去与男性合伙作案的依附地位发展为现在的独立作案。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将乐县公安局共抓获3名未成年女性犯罪嫌疑人,占总数的3%。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不良因素侵蚀。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容易产生高消费盲目膨胀,追求物资金钱的欲望及腐朽思想严重侵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经济收入的差距加大,造成了青少年心理的不平衡,诱发青少年向往金钱物资,使得一些未成年人为获不义之财而疯狂作案。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无序性引发了人们思想上的某些混乱,当前社会上流行的哥们义气、好打抱不平、盲目崇拜"英雄"等,成为部分未成年人追求的时尚,致使一些良莠不分的未成年人观念扭曲。处于青春萌动期的未成年人,自控能力低下,好奇心和摹仿能力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走上邪路。那些不良影视、黄色书刊、有害网站等不健康的传媒宣传享乐主义渲染暴力凶杀色情等信息,严重误导了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原因之一。

(二)家庭教育失当。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可是,我们不然发现一个这样的事实,绝大多数少年犯的家庭环境号家庭教育均存在误区。有的家庭缺少温馨,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冷漠;有的家庭"内战"不断,孩子处在"硝烟弥漫"中,耳濡目染便形成一种暴戾怪异的脾气。有的家长或常年在外奔波忙生意,或沉迷于"筑长城",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与关心。偶尔念叨一两次,起不到教育作用。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纵容溺爱,甚至袒护包庇,致使孩子无所顾忌而步入歧途;有的家长教育孩子态度粗暴,方法单一,动辄训斥或打骂,久之,孩子的灵魂便无端地被扭曲了,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听不进家长的教诲而犯罪。此外单亲家庭的孩子犯罪更是不容忽视,这类孩子,有的是父母离婚、或者死亡、或者两地分居、或者母亲未婚先孕所生,他们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变的心理失衡,常常感到孤独、自卑、消沉这种被扭曲的心态会影响其情感、意识和品格的发展,并因此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加上缺乏长辈的引导往往误入歧途。

(三)学校教育失衡的影响。未成年人是在校生,应该承认我们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合格的,但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追求升学率,导致一些教师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冷落、歧视、体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这样一来,原本应该得到特别呵护的"特殊生",不但得不到关怀与帮助,反而受到排斥、歧视,久而久之,便产生悲观厌世、自暴自弃的心理,最后走上犯罪道路。

(四)从业能力的限制。一些未成年人没有接受完整的学校教育,文化知识贫乏,无基本的劳动技能。帮助打工,只能做一些体力活,报酬低,条件差,生活十分艰苦,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他们实施犯罪的催化剂。有的用工单位,违法招收童工,并且低薪使用,有的甚至以各种借口拖欠、扣发其工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涉事未深、是非辨别力差和缺乏自控力的未成年人,便将怨气转向社会,甚至实施报复,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一)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氛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关心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要从培养跨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真正把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为依法治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来抓。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保证未成年人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对家庭确有困难的未成年人,要想方设法利用社会力量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素质教育。家庭、学校、社会要切实抓好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尤其要在广大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和"四有"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学法懂法、用法守法,从而增强依法自我保护能力和辨别真伪、抵制诱惑的能力。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化教育网络,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等多种渠道,净化优化育人环境。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健全的人格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抵制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腐朽思想的腐蚀。要多举办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展览,展示现阶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特点、成因、成果等,让未成年人做到自省、自律。要组织学生参观监狱、劳教所,旁听有关案件的审判,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警示未成年人遵纪守法。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国家有关用工方面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广大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要认真检查、监督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法律和政策的落实,坚决打击制造、销售和经营各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多为未成年人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健康的活动场所,尤其要加强对"黄、赌、毒"的打击力度,净化文化和音像出版市场,电子游戏机室和营业性歌舞厅要禁止未成年人进入,此外,要加强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对失足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和帮教工作。要本着治病救人的方针,用真诚的爱心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要主动关心未成年人,特别是有不良倾向的未成年人,最大程度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帮教工作,针对迷途犯罪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教育改造难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帮助教育,对经过教育、改造回归社会和家庭的失足未成年人,要从学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给予关心、帮助,对失足未成年人要以宽容之心、关爱之心去对待帮助他们,让他们卸去心理包袱,痛改前非,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对他人有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贡献的有志、有为青年。

(五)强化学校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学生抓起,这是全社会的共识。学校要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加强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尊重学生人格,不体罚和歧视"特殊生"。中小学要聘任公、检、法、司人员担任法制副校长,帮助开展依法治校活动,协助学校建立健全治安、保卫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校纪、校风建设,建立治安室和警民联系制度,消除各种治安隐患。兼职法制副校长要定期为学生上法制课。对待违纪厌学的学生,要耐心帮助,要给他们进步的时间,改正缺点的机会,同时对他们的期望要适当,不能过高过严。

(六)强化家庭教育。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因为家庭和谐美满,家庭成员和睦相处,能够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教育孩子。尤其是离异或单亲的家庭,父亲或母亲更应该肩负起教育子女的义务,不能因为自身利益或情绪而迁怒于孩子,而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动向、愿望、要求,要多传授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劳动的技能,吃苦的精神。

(七)加强打击力度。对唆使引诱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关人员,必须给予严惩,对典型案件快侦快破,营造声势,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公安机关对有劣迹的未成年人要实施监控,特别是对"二进宫"、"三进宫"者要采取相应措施,做到打防结合。同时要发挥监管场所教育功能,做到精心管教,真情感化,重塑失足未成年人灵魂。要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对于监所内的未成年人,在管理方法上要区别于一般成年人的管理,要给予特殊的照顾,使他们增强改过自新的信心。

(八)加强用工督查。目前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已经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正逐步走上轨道。但对流动人口的准入,劳务市场的规范、私营业主的用工等方面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对不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督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建立遣送机制,负责将不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遣返原籍,杜绝用工方面的不规范行为,从而制止未成年人盲目外出。对外出打工人员,当地有关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把关,对不符合外出打工条件的未成年人,不得出具有关手续,更不得造假,使用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