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教规范考察报告

时间:2022-02-27 05:26:00

农村职教规范考察报告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精神,全面了解我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促进我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让农村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市政协决定由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农村职业教育情况”专题调研组。6至7月,市政协副主席郑映德带领调研组先后到、、、西盟等县,实地调查走访当地的职业高级中学、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乡初级中学,察看办学条件、实验教学基地等设施,听取了县政府职业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召开校领导班子和教师座谈会广泛听取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建议。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专题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目前,全市有普通中专学校4所,技工学校1所,职业高级中学11所,民办中专1所,民办职业学校1所。总占地面积1536.5亩,资产总额20636.14万元,在校学生11654人,教职工1128人,共开设专业36个。这些学校中,卫校、思茅职教中心为部级重点学校,财校、林校、技校、职中为省级重点学校;、、职中为省级示范性学校;宁洱、孟连、镇沅、西盟职中为省级合格学校。全市建成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05所,独立建制学校17所,达到省级示范性成技校的12所,合格成技校32所,能开展培训工作的学校74所。各级职业学校基本能坚持面向社会,服务“三农”的原则,抓好农科教结合、长短结合、产教结合,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发挥“人才培养、科技推广、信息服务”的作用,有效带动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加强校企联合,互利互惠,采取走出去的办法,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的学校直接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和数量,签定培养合同,主动调整课程设置,制定教学方案、实习计划,让学生学得懂、用得上,增强就业能力。

职业高级中学也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大胆改革办学,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模式,加大合作办学力度,尽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并根据我市发展较快、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几个产业,积极开展培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主要通过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进行实用技术推广培训,巩固扫盲成果,实施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以贫困劳动力为对象,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实现稳定转移,就业增收为目标,强化培训与转移相结合,精心组织安排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转移前的引导性培训75634人次,今年转移后培训3422人,培训后就业5302人,初步实现了为农村教育和“三农”服务。市技术学校也加大培训力度,技能培训显著,年至年期间,共开展了茶艺师、厨师、美容、美发等69个工种的技能培训52908人次(农民工12070人次)。全市持有职业资格证书34347人,其中:初级工14560人,中级工17087人,高级工2465人,技师235人。农村初级中学也积极渗透职业技术教育,通过组织专家编写种植、养殖方面的乡土教材,免费提供到农村初级中学,让部分不能升学的初中毕业生学到“一技之长”,增强了自身素质,扩展了就业渠道。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

从我市情况看,职业教育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看仍然是我市教育事业的一个薄弱环节,总体发展不平衡,投入不够,师资不足,大部分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办学规模小

目前职业教育的学校与毕业学生数比例来看,我市职业学校的学校数少,招生少,班级少,仅有普通中专学校4所,技工学校1所,职业高级中学11所,民办中专1所,民办职业学校1所,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在校学生11654人,每所职业学校规模平均647人,高中在校生23155人,比例约为1:2,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比规模小、比例失衡。数据显示,年我市初中毕业生有32118人,录取到普通高中的有8980人,录取到市属中专、县职业高中的仅4682人,录取到省属、外地州中等职校的500人,合计录取14283人,还有17835人约占55.5%的初中毕业生毕业后既没升学,也没再接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而有的县职业高中每年100人的招生指标都难以完成。

(二)办学条件差

多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学校没有固定的地方财政拨款,专业设施简陋陈旧,没有实训基地,校舍、教学用房都十分困难,影响了学校发展。如卫校长期租用部队用房,职中办学23年来,只有一栋综合教学楼,学生宿舍属于危房,无公共澡堂、食堂,教学设施简陋。职中由于报读学生多,校舍严重不足。多数学校没有实训场地,教学设备设施陈旧老化。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由于无经费投入,三分之二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不少学校仅存一块牌子。

(三)教师队伍弱

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数量较少,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市属中专学校专业课教师缺口较大,县职业中学教师大部分由中小学转岗来,文化课教师有余、专业课教师匮乏。职业教育教师学历达标率仅56.81%,低于普通高中教师32%,职业教育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仅为15%,全市双师型教师仅有96人;教师素质不高,教师大部分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的,还不能适应职业教育专业性强的要求,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四)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为部门、行业办学,条块分割,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学校专业设置存在重复,资源配置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整体规模小、效益低,仅市就有三所专业基础设置相同相近的学校。如职中校舍不足,减少招生,而隔壁的教师进修学校却教室闲置;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各自为阵,放任自流,学校间为抢生源,恶性竞争。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基础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的观念弊端,加上目前高等教育的扩招与就业机会的缩小所带来的择业、就业形势压力,我市职业教育,特别是针对农村的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远未形成全社会的共识。职业教育未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考核范围;从社会观念看,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程度普遍较低,大多认为职业教育是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没有看到职业教育所能带来的巨大收益增长力;从地方政府看,不少领导仍将职业教育置于整体教育的附属地位,对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缺乏了解,认识不到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的巨大拉动力。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

中等职业学校隶属关系复杂,制约了整体发展。我市中等职业学校隶属关系复杂,牵涉部门较多,政出多门,各自为阵,没有统一的行政管理和质量监督,难以做到对中职学校的有效统筹管理和资源整合。

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农村初级中学渗透职业教育管理不到位。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大部分没有单独的编制,挂靠在乡中心小学或乡中学,没有进行独立的管理,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农村初级中学渗透职业教育阻力大,发展不平衡,相关管理配套政策没有落实,学校缺乏专业技术课教师、生产实习基地以及发展经费。

(三)经费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是地方财政仅拨付教师工资,学校发展资金严重不足。许多职业学校的校舍改建、设备扩充等硬件设施扩充资金以及基本运转资金,基本靠上级专项资金的核拨和自筹资金解决,加重了学校自身负担,学校发展困难。如卫校申报为部级重点学校,地方财政没有对其投入资金扶持;职中、镇沅职中多年来校舍简陋,县级财政没有给予资金投入改善;职中因校舍不足,无法实现扩招目标。

二是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未按规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根据国家、省的有关规定,各地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调研中发现,两项教育附加拨付职业教育的经费基本上没有落实到位,影响了职业学校的发展。

(四)教师队伍不适应职教发展的需要

随着近年来职业学校设置专业、课程的增加,专任教师总体数量明显偏少。专业水平也难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许多教师边学专业边教学生,自身专业动手能力较差,很难保证教学、实践的开展。特别是缺乏既能教专业理论课,又能教专业实际操作课的“双师型”教师,导致了教学质量整体水平得不到提高,学校很难创立专业精品和特色、品牌,因而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源得不到保证,没有生源,专任教师也没办法留住,形成了恶性循环。

(五)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就业服务指导不到位。各种就业信息匮乏,招聘和应聘沟通渠道不畅,各级劳动保障、人事、教育部门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力度还不够;双证书制度执行不力。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要求毕业生同时拥有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的双证书制度没有普遍执行;就业准入制度不完善。先培训后就业的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单位、企业不按国家就业准入制度用工,导致劳动就业市场混乱。许多初、高中毕业生不愿接受职业技术培训,而直接外出就业或本地就业,进而引发职校生源危机,加上大学毕业生都就业难,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学生厌学情绪蔓延,导致许多初中毕业生不愿意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加重了职业中学招生困难,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规范发展。

三、建议

针对我市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为进一步发展我市职业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对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

提高认识,统筹协调发展。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公民素质,把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而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力度,全面发展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的能动作用。

我市一方面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问题不断凸现;一方面劳动者素质低,全市技能人才仅占从业人员的16.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8%,技师占从业人员的1.3%,大大低于全国、全省的百分比。无论是建设中国茶城,发展我市支柱产业,还是脱贫致富,构建和谐,都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较高素质的劳动者。而职业教育起着基础性、关键性、前瞻性的作用。某种意义上讲:我市今天的职业教育就是我市明天的经济。

(二)加强领导,统筹职业教育的发展

全市各级政府要及时研究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市政府成立市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县(区)政府也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协调力度,着力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统筹规划,统一领导,从市到县形成整体合力,全面推进我市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深入研究我市情况,结合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目标以及省人民政府确立的职业教育发展“七大工程”的实施,对我市发展职业教育提出明确发展目标,制定总体规划,作出合理布局。

(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对职业教育的职责,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作为主要干部进行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切实接受各级人大、政协的检查和监督。要进一步完善专项督导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地、各行业、有关主管部门的办学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逐步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办学机制,面向产业、面向农村、面向市场,合理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培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把提高学生实际能力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强化对学生的培训,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实习、就业、服务一体化办学格局。

(四)加大投入,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大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有关政策。各级政府要优化教育支出结构,相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逐年增长,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提高职业教育经费在本地区教育经费支出中的比例,保证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逐步增长。各地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企业要严格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至2.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用于职工培训。”这一政策,确保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办学的路子,吸引社会资金扶持职业教育发展。按照“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的方针,制定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多渠道、多形式兴办职业技术学校;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多元化的投资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努力形成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新机制。

3、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我市农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职业学校生源缺乏,主要原因是许多学生家庭贫困,帮助这些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既能体现社会公平,也能保证职业学校生源。要认真贯彻国家、省关于资助贫困学生的各项政策。大力实施助学金制度、优秀学生奖学金制度等多种资助制度,建立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减免学费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切实落实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按年人均15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的政策。

4、一是确定职业学校的改扩建项目,多方面争取资金;二是建设实训基地,根据我市的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各县职业教育的特点分重点、分专业建设必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增强学校实践和实训环节的教学能力;三是增加专业教学设备设施,改善办学条件,为中等职业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五)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按照资源统筹使用、体制便于管理、机制适应市场、教学立足实用的原则,着力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

1、进行布局调整。以市为中心,以骨干学校为核心,合并一批专业设置相同相近的学校,进行优化合并、优化专业学科建设,保证学校规模,减少资源浪费。把思茅卫校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努力构建与市场需求、劳动就业、人才培训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全市各县本着跨县协办、优势互补的原则,统一协作办学。以市为中心,采取区域覆盖形式统筹发展职业教育,将县市职业学校进行专业分工,协作办学,邻近的一个或几个县联合办学,同类学校的专业设施、师资使用都可相互调节使用,发挥优势互补作用。

3、理顺乡、镇成技校的管理体制。由乡(镇)政府直接管理,教育行政部门配合,相关各专业站、所协同,开展培训,作为职业教育的补充形式,发挥其作用。

(六)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增加职业教师编制。人事部门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发展较快的职业学校按师生比核定教师编制,并试行按工资总额进行包干,便于学校按专业需要聘请教师,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教师所占比例。

二是扩大职业教师进入渠道。从待遇、政策各方面积极鼓励专业针对性强、有一定操作技能大学毕业生到职业学校任教。

三是对现有教师进行再培训。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当地有关部门指定本地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和相关配套措施,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多渠道扩大专业教师培训,并把接受培训教育的学时数和到企业实践的情况作为教师升职、晋级的必要条件。努力完成规定的职业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七)建立健全职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政府统筹领导,整合本地劳动力市场,督促各级劳动保障、人事、教育等相关部门积极做好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为职校学生提供相关就业信息服务、推荐就业、帮助联系就业等服务。

贯彻落实学历证和资格证的双证书制度,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全面落实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使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职业(工种)的,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属于一般职业(工种)的,应当优先从取得相应职业技术学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时,必须注明职业资格要求。劳动保障、人事、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加强农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