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价管理调研汇报

时间:2022-05-24 07:55:00

农村物价管理调研汇报

农村物价工作是落实党和政府农村工作政策的重要环节,是物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是一个直接面向农民,工作难度大,条件艰苦的前沿阵地。因此,加强农村物价管理,建立综合立体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物价监管网络,保护广大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重要课题。是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较快发展,201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426192万元,按上年价格计算,增长9.34%。农民的科技意识、商品经济意识得到了较大提高,与生产、生活有关的价格问题成为他们日常谈论最多的话题,农村的物价管理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试图对我县农村物价管理状况的分析,探索加强农村物价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农村物价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我县价格主管部门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富农政策,如推进实施城乡用电同网同价、认真贯彻国家义务教育“一费制”收费政策、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强监管控制农资价格上涨、清理整顿涉农价格和收费、实行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等等,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随着价格改革的不断深入,物价工作在工作职能、工作范围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大多数商品价格逐步放开,基层物价部门直接管理价格的职能越来越弱,直接管理商品价格的品种范围急剧缩小,比重不到10%,物价部门的定价主体转向了市场,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调节。目前,绝大部分商品价格,包括农村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基本上已转换成市场定价。国家定价品种减少以后,价格管制也有了较大的松动,物价工作受到了严重挑战,做好基层农村的物价管理工作任务艰巨。

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全县65万人口,14个镇,240多个行政村,85%的人口分布在广大农村。按国家现行的管理体制设立的县级物价部门,经几轮机构改革后,目前在县发展改革部门挂牌,人员编制少,面对点多面广的农村市场,在抓好城镇的物价管理的同时,要管好农村的市场物价,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有的同志认为,当前物价工作机构不健全、体系不完善,队伍不稳定,因而工作难有作为。面对点多面广的农村市场,物价监管工作步履艰难。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物价工作在组织机构设置、管理力度、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无法跟上形势的要求,加上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缺少足够的管理力量,乡镇农村的物价管理基本上处于“断档”状态。我县曾经在五个较大集镇设立的物价助理员由于种种原因已在几年前自行取消。农村市场价格管理一直是物价管理工作中较为薄弱的环节,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农村各类经营网点分布分散。半农半商的经营方式较为普遍,管理和经营方式落后,经营者法律观念淡薄,对物价政策更是知之甚少;二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缺位和不到位现象,价格政策宣传服务工作滞后;三是农村物价工作基础薄弱,由于人手少,面对点多面广的农村市场,物价部门监管鞭长莫及。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由于受国内国际需求变化以及部分商品有效供给不足的影响,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县粮、油、肉、蛋、菜、气市场价格频繁波动,尤其是粮油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涨,猪肉价格上涨幅度为甚。价格的异常波动给广大农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些问题的产生固然与市场大环境、大气候有关,但不能不说与农村市场引导乏力,管理薄弱有直接关系。

正因如此,当前在农村市场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价格问题,一是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现象得不到彻底根治,大多数农民仍然望医兴叹。各种涉农乱收费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价格违纪行为还时有发生;二是一些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缺乏有效的引导机制。由于农民缺少准确及时的农产品价格信息引导,广大农民在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面前显得束手无策。三是农资价格涨幅过大,价格监管不到位。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在一定程度上部分抵消了直接补贴、免征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四是农村市场价格秩序混乱,价格监督管理力量薄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不断提高农民收入都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加强农村物价管理刻不容缓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围绕“三农”问题,调整农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完善基础建设,全县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十七大报告又再次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促进农业继续稳定增长,关键是要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是农业生产、农业投入的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如果没有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不可能有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更不可能实现全县经济的腾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作用日益明显,农民的种植养殖意向不再受行政干预的影响,而主要是取决于价格、成本和收益。价格问题已成为一个与农民利益最直接也是农民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农产品价格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农村的资源配置;党的农村价格政策是否落实,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市场价格秩序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农村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发展。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生产的原材料主要来自本县的农副产品,农村稳,全县社会就稳,农业兴,全县经济就兴,所以,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价格收费问题,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针对县农村物价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加强县镇村物价管理网络建设、加大工作力度已不容迟缓。

三、加强农村物价管理对策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高瞻远瞩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适应潮流深得民心的历史选择,更是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社会结构的基层,农民是工农联盟的基石,只有把“三农”问题真正解决好了,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的物价管理工作是矛盾和机遇并存,困难与出路同在。我们只要认清形势,找准工作位子,农村物价管理工作定会有路子可走。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县的农村价格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要进一步把价格管理、监督和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广大农村,切实改变目前农村基层价格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的状况。

1、围绕“农”字做文章,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农村。基层价格主管部门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围绕如何支农、兴农、护农问题,积极探索拓展农村市场监管领域的各种有效工作方式,切实维护农村市场的价格稳定,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服务和服从于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想政府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忧农民之所忧,干农民之所需,以认真、负责、求实的精神帮助农民解决与价格有关的问题,努力提高物价干部队伍的威信和战斗力。

2、以县价格主管部门为依托,在乡(镇)设立群众性的价格监督组织,在村聘请价格监督员,形成县、乡(镇)、村三级价格监督网络,全方位覆盖农村市场。针对当前物价管理机构只设在县城以上,加之人员少,力量薄弱,经费不足,难以顾及点多面广的农村市场的现状,必须尽快在镇建立价格管理监督站,有条件的乡镇,还可以在行政村聘请义务物价监督员。建议国家在这方面应自上而下统一口径,形成统一步调。同时农村各种形式的价格监督组织的建立,其地位、作用、职能和任务,应通过立法的程序予以确定。

3、加强和改进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提高价格服务深度。要做好对农产品成本、收益的常规调查和直报调查,做好对农户种植意向、品种调整、农资购买情况、农户存粮售粮情况的专项调查,做好农村市场价格的监测和反馈工作,重点加强对农民关心的地域性农特产品价格的监测,为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控体系、帮助农民合理调整生产结构发挥作用。针对农村市场信息不灵,农民市场知识较贫乏这一现状,物价部门要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农产品生产的信息引导,分析掌握农产品价格运行的实际情况,并提出意见建议。认真贯彻落实“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农业工作方针,帮助农民把农业搞上去,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平抑农村市场物价。

4、加强建章立制工作,建立健全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按照“巩固、完善、调整、提高”的原则,进一步做好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对涉农价格和收费行为监督的力度,完善收费单位内部监督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规范涉农价格与收费行为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5、加强对涉农价格和收费的监督检查。加大农村价格监管力度,加强农村市场价格秩序的整顿,把减轻农民负担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项任务来抓。改革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农村经济的发展更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农民群众经济收入比城镇居民低,对物价波动的承受能力比较弱,因此,加强对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服务价格检查,对安排好农民群众生活,促进社会稳定的意义更为重要。要进一步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涉农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加大对各种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农民群众举报的乱收费、乱涨价问题,及时查处,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对农民反映强烈的教育收费、药品价格等热点问题,要及时清理整顿,维护农村市场正常的交易秩序。要充分发挥价格社会监督作用,通过“12358”价格举报电话,及时受理、查处群众举报案件。

6、积极开拓产品市场,搞活流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的市场价格形成,必须以公开、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前提。鉴于当前农村市场交易规则不健全、欺诈顾客、假冒伪劣、质价不符的现象,必须加大农村市场建设工作力度,一手抓产品市场的培育和建设,一手抓流通组织和管理制度的制订,按照布局、结构合理的原则,有计划地在主要商品集散地,建设具有一定规模效益的专业市场,以扩大商品流通,降低流通费用,并逐步建立完善农村市场管理制度和运行规则,规范交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