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学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10-16 16:32:24

智慧医学教育

智慧医学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智慧校园;模式;医学教育

党的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2018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2018年1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规划(2018年-2022年)》提出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教育治理新模式。这些都为“互联网+”下高等医学教育的模式创新提供了方法和路径。

1传统医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从课程体系设置上看,医学各专业学生始终按照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医学专业课、见习、实习的线性顺序进行。(2)从教学模式上看,大多数教学仍采取黑板+PPT+教材的传统方式,以老师讲解、学生背记为主。(3)从考试评价上看,绝大多数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强行记忆上,以一张试卷评价考核学习,学生的能力经常被忽视。

2互联网与高等医学教育的可能结合点

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化、人工智能化、共享经济化和虚拟现实化”都能够实现高等医学教育模式创新。具体来说:(1)互联网+课程。将传统医学教育课程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使课程理念、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发生全方位系统变革,实现线下传统课程到线上信息化资源的变身。(2)互联网+教学。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互联网方式,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变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辅助、服务学生学习,从单向“满堂灌”向注重互动的“翻转课堂”转变。(3)互联网+学习。互联网环境下,学生不再受校园、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只要连接网络,就能随时随地开展学习,真正实现了时空上的互联网+学习。而且远程培训的兴起,也使师生终身学习变成了现实,这对医学专业生尤为重要。(4)互联网+评价。互联网应用于教育评价特别是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育评价,将带来两方面的变化:一是评价依据的丰富,另一方面变化是评价应用的便捷。“互联网+教学”背景下的教育评价正在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多样化、智慧化方面大步迈进。

3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医学教育模式创新

针对以上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医学教育要在教学形式、知识获取途径、更新、实时获得、虚拟训练和智能化、网络化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我校的智慧校园,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各类应用服务系统,把校园中的各信息“孤岛”联为一体,实现了智能化、数据化、网络化为一体的新型校园系统。其特点图1。(1)网络互通性。有线网、无线网、局域网和视频监控网等多种类型的网络覆盖整个校园,构建了校园教学、管理互联网,为医学教育模式创新提供了强大硬件支撑。根据制度安排和层级划分,教师、学生通过认证了身份的“自己”,接受各类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快速、准确地访问网络资源,获取自己所需要信息。(2)智能感知性。智能感知既是智慧校园关键的信息采集终端,也是最基础的部分。通过利用传感器、二维码、视频采集、GPS定位等,动态感知和实时监测校园环境,借助互联网、物流网等技术将捕获信息传递给支持平台,并结合大数据分析完成数据统计及趋势分析。(3)数据共享性。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云存储等技术,信息中心收集、处理和存储各类共享数据,为各部门、二级院系提供标准的信息资源存储、信息系统运行和信息资源服务。利用大数据分析,收集、汇聚、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数据,利用多媒体制作等技术,建立、管理与共享各种资源库。努力建设网络精品课程、网络公开课、在线开放课程等共享资源。(4)可视性教学。目前,模拟仿真医学教学已被广泛应用。学校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学校、医院、实训基地间建起了远程医疗教学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临床常见病、少见病的分析及诊断,为学生提供检查、介入治疗模拟训练、重复训练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感受和体验接近真实的医疗环境,对于提高高等医学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5)互动性学习。借鉴国内外各种在线学习平台功能和架构设计,借助互联网、多媒体制作等技术,搭建起来的在线课程(SPOC)学习平台,实现师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跟踪、评估、发送、管理等,有效地促进了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开放、共享在线课程学习平台,“教与学”不受时空上的限制,实现了随时随地可学,动态学习诊断与评价也逐步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借助在线互动教学平台,我校目前已初步形成一个开放包容、资源共享的教学体系。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个性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2018-04.

[2]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规划(2018年-2022年).2018-11.

[3]石少敏.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系统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7(08).

智慧医学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线上教学;生物化学;教学评估

生物化学是医药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前沿性、实践性等特征,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能力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2]。但是生物化学课程内容繁杂,概念抽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低下等情况。目前,我院生物化学课程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随着慕课的兴起,我院也在积极尝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但从未采取过完全线上教学的方式[3-5]。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施,为进一步促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院生物化学教学团队通过精心准备,展开了以智慧树学习平台为载体,腾讯会议、QQ群为辅助的生物化学课程线上教学,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此次教学任务。下面以2019级全科医学专业班级为例,简要介绍线上教学具体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及教学效果评估情况。

1线上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1课前准备

本次线上教学选用的是智慧树学习平台,上课前,教师先在平台上创建课程,学生通过搜索课程号进入课程,同时建立QQ学习群,便于资料和师生交流。开课前三天,分别在智慧树平台和QQ学习群开课通知,同时上传本次课程的学习资料,包括电子版教材,录制好的小视频,并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例如在讲授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这一章时,教师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自己搜寻答案。

1.2线上教学

正式上课前半小时在QQ学习群中签到手势,然后在智慧树平台开启签到模式,督促学生进入平台签到并准时开始在线学习。上课时,根据课前思考题带入课程讲授,为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我们在每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后,引入几道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对于练习题的选择,可以是选择题,可以是案例分析题,比如在讲维生素这一章时,提供案例:患儿眼部不适,从亮处到暗处视物模糊,偏食,吃菜少尤其不喜荤食,请学生诊断病因。可采用点名、抢答、投票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结束前10分钟,对本次课程所学内容进行梳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轮廓。同时进行课堂答疑,及时解答本次课程中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加深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在课程开始时采用EV软件对本次课程的讲授过程进行录屏,课后在QQ群中供学生课后复习。

1.3课后互动

课后及时本次课程视频并布置作业,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通过智慧树平台中的学情分析功能,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个性化评估和指导。对于共性问题,在下次课进行集中解答,此外,在QQ群中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实现与学生的实时互动。

2教学效果评估及意见调查

线上教学完成后,对2019级全科医学专业1~3班共106人进行问卷调查,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以了解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线上教学的总体满意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最后统计出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结果见表1。

3线上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3.1网络平台建设,刻不容缓

网络平台的功能和稳定性是影响线上教学最主要的因素,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智慧树平台出现过登录不上、直播画面停滞、黑屏、教师说话有回音、不能提交作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现问题时,通过在QQ群及时沟通、更换平台等方式解决,但更换平台后,互动方式受限,无法像智慧树平台可以实现点名、投票、弹幕提问等互动。此外,我们也尝试采用错峰上课的方式避免网络拥堵,比如提前10分钟上课,但也收效甚微。因此,网络平台建设刻不容缓。一方面,平台设计人员要尽快解决网络卡顿等问题,及时修补漏洞,丰富在线教学资源,优化用户体验;另一方面,教师要进一步熟悉各个平台,必要时可切换使用平台,尽量保证不拖堂、不影响教学进度。

3.2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线上教学缺乏传统课堂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师生之间有一定距离,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更容易出现溜号、疲倦等现象。如何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是授课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教学内容设计更为重要。授课教师应将生物化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切入点,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及职业荣誉感。如在讲授PC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这一章节时,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当下热词: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原理是什么,它是如何让病毒无所遁形的,以此为切入点引入PCR技术原理的讲授,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以致用。

3.3积极交流,树立信心

远距离的沟通有时比近距离的面对面交流更有成效,这是因为在课堂交流时,往往需要短时间内组织好语言,保证条理清晰,还要在众多学生面前进行表达,这些压力会使一些学生因为胆怯选择闭口不言。而在线沟通基本上是通过文字进行,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距离远了,反倒更有信心了。表现最明显的是那些平时班上比较安静的学生,在直播教学的弹幕提问环节,能积极地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教师预留的10分钟问答时间经常不够用,许多问题只能待课后在QQ群中继续解答。同时在线上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学主导者,而是变成了像朋友一样可以和学生交流互动、畅所欲言的帮助者。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积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及时解答学生问题,在拉近彼此心理距离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结语相比传统教学,线上教学仍是新兴事物,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此次生物化学课程线上教学的整体效果令人满意,但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线上教学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将线上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超,任丽莉,肖建英.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9):7-9.

[2]黄卓烈,黎春怡.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及双语教学方法的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0(5):176.

[3]师岩,张春晶,宁小美,等.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3):119-120.

[4]张春晶,李林,赵正林,等.基于慕课和翻转课堂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0):41-43.

智慧医学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随堂测验;雨课堂;生理学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机体生命活动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重要医学基础课。生理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石,其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医学生的培养质量[1,2]。生理学内容枯燥且抽象,机制复杂,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学习难度大,因此生理学也是医学院校教学难度最大的课程[3]。例如,循环生理学章节是历年生理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该章概念众多、内容抽象、机制难懂,使大部分医学生望而生畏。随堂测验是一种教育界公认的有效检验方法,该法可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4]。通过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随堂测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教学效果[5]。但是由于传统随堂测验需印制试卷、监考和批改试卷,这显然会增加教师工作量;另外传统方式不能即时对学生测验情况进行反馈,所以导致传统随堂测验应用受限[6]。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开发的智慧教学工具,它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PPT和微信,能够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全程的“全景式”记录、分析。雨课堂习题应答系统能在测验结束后立即得出测试结果,其中包括完成情况、测试成绩分布和每道试题具体答题情况[7,8]。雨课堂的上述优点可以解决传统试卷随堂测验的问题。为了提高生理学教学效果,本研究尝试将雨课堂习题应答系统引入循环生理学教学,以期为今后改进和完善生理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昆明医科大学55名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循环生理授课时共进行5次随堂测验,每次3道题,每题1分,即每次随堂测验满分为3分。随堂测验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每题答题时间为1分钟。将随堂测验题目插入循环生理授课PPT,当上课讲授至相应知识点时以雨课堂习题应答系统即刻测试题,学生使用手机微信雨课堂参加随堂测验,答题结束后,通过雨课堂自动批改试题功能显示答题结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或百分比表示,采用GraphPadPrism5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

2.1随堂测验分数分布情况

临床医学专业循环生理学共进行5次随堂测验,学生测试具体得分情况如图1所示,5次循环生理随堂测验平均分分别为(1.090.95)分、(2.150.76)分、(2.400.66)分、(1.910.84)分和(2.110.90)分。将5次随堂测验成绩相加,然后折合成百分制,学生循环生理随堂测验成绩分数段频数分布情况(见图2),其中及格率76.36%,优良率16.36%。

2.2随堂测验试题质量分析

循环生理随堂测验试题难度(P)分布如图3a所示,其中,容易题共有7道,占总数46.67%;难度适中题共有5道,占总数33.33%;难题共有3道,占总数20.00%。试题区分度(D)分布如图3b所示,15道考题中有6道题区分度优秀,占总数40.00%;1道题区分度良好,占总数6.67%;5道题区分度尚可,占总数33.33%;另有3道题区分度差,占总数20.00%。5次随堂测验单独和汇总难度、区分度如图4所示,试题总平均难度0.64,总平均区分度0.31。图4循环生理5次随堂测验难度、区分度

3讨论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随堂测验可以有效体现和适应这一双边互动要求[4]。通过随堂测验,学生可以当堂强化所学知识点,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师通过随堂测验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课堂教学效果,然后通过反馈调整教学方法,达到进一步完善教学任务的目标[9]。研究发现,将随堂测试引入课程评价之后,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使让学生更重视平时学习,而且还可以加强师生交流,方便教师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另外,随堂测验还可以为期末考试整体试卷质量把控提供参考[10]。本研究学生第一次随堂测验成绩偏低,课后与学生交流得知,可能是由于不适应雨课堂习题应答系统所致。第二次至最后一次随堂测验成绩提升且较为稳定,表明学生逐渐适应基于雨课堂的随堂测验形式。此次循环生理学随堂测验总难度系数0.64,表明试题难度适中;总区分度0.31,表明试题区分度良好,随堂测验成绩真实可靠。传统教学方式很难实现随堂测验,一方面教师需要做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如考试出卷和印刷,另一方面还需在批改、分析及总结方面花费许多时间[11]。诸如雨课堂、问卷星等智慧教学工具解决了传统随堂测验的难题。雨课堂习题应答系统具有使用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当用于随堂测验时不需印刷和批改试卷,从而节省大量教学人力、物力;当测验结束后雨课堂自动评卷,学生即刻看到随堂测验成绩;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看到测试题正确率和各个选项被选情况,并通过投屏与学生共享,方便对学生进行答题情况反馈。总而言之,通过基于雨课堂的随堂测验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学习,而且还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生理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庭槐.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徐燕.浅谈生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5,3(2):65.

[3]米鍇,边燕,姜博奥,等.生理学期中考试成绩和试卷质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9):171-172.

[4]徐娜,周小兰,李菲,等.基于互联网的递进式随堂测验在本科护生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8,25(11):6-8.

[5]刘建兵,郝建卿,崔小华,等.随堂测试在医学细胞生物教学中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5):348-349.

[6]杨昕.“问卷星”在医学选修课随堂测验中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33(4):452-454.

[7]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5):26-32.

[8]张峰强,高翔,张红洋,等.大学物理随堂教学效果评价实用方法[J].大学物理,2021,40(5):55-59.

[9]宦梦蕾,崔晗,周四元.药学专业药剂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2):99-100.

[10]毛孙忠,雷康福,张伟,等.医学生物化学课程试行“随堂章节考试+期末考”考核实践与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2):1884-1886.

智慧医学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新医科;自我决定理论;智慧教学;学生为中心

为推进“健康中国2030”建设,医学已进入整合医学(新医学)时代,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新医科”人才培养体系[1]。“新医科”是指从人的整体出发,将医学及相关学科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有机整合,并根据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等方面进行修正、调整,使医学成为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的新体系[2]。要实现从治疗为主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覆盖,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大健康新理念,在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今天,对医学教育及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从生物医学教育模式向以“医文、医工、医理、医X交叉学科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转变。所有学科专业都在加速交叉融合,学医不只是“就医论医”,防病治病也不只是医学的事。与“新工科”等其他体系建设交互推动,建立生物医学科学平台,培养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同时全面整合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方兴未艾的新型医学领域,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科”教育新体系正在形成[3]。培养能够适应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革命和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变革、能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未来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卫生健康行业智能化等对医学教育提出新要求[4],是每个高等医学院校面临的艰巨任务。“新医科”背景下高等医学教育模式正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数学作为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目前的教学形态、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具体表现为所授内容偏理论、轻应用,教学手段单一化,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等。落实素质教育,加快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是中国当前医学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如何在新医科背景下实施教学改革,实现智慧教学,值得探究。

1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学和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中国医学院校的数学教学远落后于时展和要求。教学理念一直以“学科为本”: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重视教材灌输,轻视方法改进;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环节。数学作为基础课,其教学忽略了数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且学生也把数学仅作为大学课程学习考核,没有真正体验到数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其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造成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缺位”[5]。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习,无法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也无法树立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机器人手术、基因测序、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等在悄然改变着当今医学的发展[6]。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已经对医学人才的数学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医学和数学相互渗透,使医学中定性化的科学问题能定量研究,能更加有效地探索医学科学中物质间量与量的规律性关系,向定量、精准、可控制和可预测的方向迈进,并派生出像生物医学工程学、智能医学工程学、新医科智能医学工程学等新型学科[7],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正面临新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DeciEdwardL和RyanRichardM等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theory,SDT),该理论认为人类行为产生及发展与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归属感需要相关,强调个体在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重视个体主动性与外界环境影响的辩证关系。自我决定理论既强调内在动机,又关注外在动机是如何影响内在动机[8]。自我决定理论的分支———有机整合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可以通过支持学生自主、胜任、归属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来增强学习动机、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保证学生学习效果;但是,当前医学院校讲授高等数学课的教师大部分毕业于数学专业,缺乏相关医学知识,需及时补充,需要将医学知识和数学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对所学专业的作用。而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必须树立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如何渗透到医学科学研究与实践中的观念,必须具备数学和医学学科及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此,教师要转变现有教学理念,树立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意识,补充与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其次,要借用各种教学平台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9]。

2改革教学内容,融合医学知识

2.1根据教学实际,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关系学生学习动机行为大小的直接影响因素。当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能力知觉和自主感时,学习动机就会加强。目前,医学专业数学课程学时数有限,为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必要的基础知识,需要根据医学院校特点优化教学内容: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让学生在体会到数学思维过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应用价值。尽管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材含有极限、导数、定积分等知识点,但多数概念浅显、理论不完善,与高等数学内容有一定差距,使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困难,授课教师应该根据学情对高等数学内容作适当的删减和补充,做好与中学数学知识前后的衔接[10]。对中学学过的内容可以采用复习法、专题练习法,对没学过、难理解的内容采用重点讲授。要以实用为标准,多结合医学实例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比如在导数概念内容融入药液进入机体血液后,如何计算血药浓度下降过程中随时间的下降速度,使学生对导数概念在医学中应用有了初步认识,觉得数学不再枯燥乏味,反响很好。另外,要立足于后续课程的应用,敢于简化与后续课程关系不大的内容,如重点让学生明白概念和公式的使用,尽量避免繁琐的定理证明和公式的推导,让学生理解怎样使用、怎样解决实际问题即可。

2.2利用数学建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模型是连接数学与医学实际问题的桥梁,是学生数学理论知识与数学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11]。在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中融入数学建模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建模对医学实际问题及其内在规律进行合理假设,简化、抽象、提炼成数学问题,并对其进行求解,将结果经过证明、推导,对实际问题进行解释、验证及预测。如定积分概念看似抽象,其实与测量正常人血液胰岛素的平均浓度、脉管稳定流动的血流量等具体医学问题密切关联。当下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内和国际的医学研究者都用数学模型预测了疫情的拐点、感染人数等。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建模方法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在当今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提供了大量有广度和深度的教学空间,只有这种空间设计策略才能支持和帮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深度学习。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学习不再是阶段性行为,而是贯穿一生的主动行为[12]。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要有一种内在的心理需求驱使。当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外部支持时,学习的可能性就会极大增强,并会形成内在驱动机制,就会愿意或尝试开展学习行动。开设生物数学和数学实验课,让学生在学完“医用高等数学”课程后及时利用相应的数学软件包进行运算或演示,开展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13-14]。在教学中依据生物数学知识点的规律和层次关系设置整体框架结构图:先由教师依据结构图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和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遗漏知识点或教学盲区并加以修改,逐步达到完善的生物数学知识体系架构,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洞察力和创造力及数学表达能力奠定基础。每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就是对在校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契机。近几年,学校每年都给在校学生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在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CMCM)取得了部级二等奖、省级一、二、三等奖等若干奖项。实践证明,数学建模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3改进教学方法,使其更加立体化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Rogers在1951年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他认为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会学习”[15]。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山西医科大学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自我提升、团队合作、临床思维等“m-active”模式。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课程体系,高等数学课程是其重要的基础部分,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至关重要。改变现有教学方法,真正把学生的学作为教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强化和促进这一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收获知识,感到学习的快乐,努力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16],需要授课教师精心设计和打造。教师要改变以往单向信息传递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除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工具外,需将互联网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形成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学习通平台智慧教学工具作为媒介,协调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媒体的广泛交流,使信息系统呈多元化、网络化的多向传递。逐步构建一种多角度、全方位、多向信息交流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打造互联网时代数学教学的新形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要设计具有高度投入和主动学习特征的学习活动。教师应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合理把握教学情境的入口坡度和问题梯度。入口的选择应在学生“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上,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果子,使学生的思维强度出现“临界状态”,激发其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教师要善于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出问题,揭示矛盾,激发学生不断探求的欲望。教师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采用学生主讲、教师补充的翻转课堂[17],此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学生在准备讲课的过程中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其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升;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模式[18]是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总结分析。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思维特点,课堂设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最后向“已知区”转化,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超星学习通投屏手段显示学生的正确率、参与率和选题比率,改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提升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使其产生学习责任感,促进学习价值内化。此时,学生进行的就是深度智慧学习[19]。

4改变评价方法,建立更加全面的评价体系

智慧医学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生理学;雨课堂;对分课堂;教学改革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它阐明了机体各种正常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产生机制以及机体适应内外环境所进行的调节,是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后续课程以及临床课程的理论基础,是所有医学生必修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是以教师为主体、讲课为中心的一种传统教学法。传统讲授法确保了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但是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不利于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与新时代所需求的现代化创新型医学人才是相悖的[1]。因此,需要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升生理学课堂教学效果。

1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

大数据时代下,智能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养具有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实践创新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医学人才,构建预防、保健、康复和治疗四位一体新型医学教育模式,是新时代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推出的教育学习软件,是智能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智慧教学平台,是一款基于微信和PPT的新型智慧教学平台,将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并能对教学全周期数据进行分析[2]。因其操作简单方便备受高校教学工作者的欢迎。雨课堂采用智能化教学的方式,实现课前推送、实时答题、多屏互动、答疑弹幕及学生数据分析多项功能,同时还融课件制作、课件推送、课后测试、自动任务提醒等功能为一体,帮助教师和学生通过互联网实现教学一体化的全新教育模式。课前预习+实时课堂+课后测试全程教学活动的采集,以全周期量化数据辅助教师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节奏,并能精准实施个性化教学,极大促进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让师生教学融合更紧密,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笔者对本校2019级护理学本科生就线上教学所使用的教学平台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9.76%(n=251)的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平台是雨课堂,其次是QQ群(32.27%)、学习通(1.99%)、腾讯会议(5.98%)、慕课视频(0%)。

2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的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在形式上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一部分)留给教师讲授,另一半(另一部分)留给学生进行讨论[3]。对分是讲授与讨论的有机整合,不是简单的讲授+讨论,它是全新的教学模式,从如何教到如何学,从作业布置、课堂管理到效果评价,与传统教学都有根本性变革。对分课堂把教学刻画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和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也可以简称为PAD课堂(PADclass)[3,4]。这三个基本流程具体实施包括四个环节:①教师讲授:教师先讲,充分而不过分的引导。②学生独学:独立思考,各人理解,形成成果。③小组讨论:解决低层次问题,凝练高层次问题。④师生对话:教师答疑,解决高层次问题。根据讲授与讨论之间间隔时间的长短,对分课堂又分为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两种形式。当堂对分是在一次课堂上,实现教师授课、学生当堂自学和讨论全过程的教学方式,在重难点不多、知识点相对较容易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这种方式。隔堂对分是在第一次课教师完成讲授,学生课后自学,完成“亮考帮”作业,在第二次上课时进行小组讨论和师生对话。在重难点较多或者内容比较散乱的章节,教师可以采用这种形式,给学生充分的独学消化的时间[4,5]。对于学生的独学过程,教师无法衡量其学习的程度和效果。对分课堂将学生独学知识的程度总结为一项全新的作业,称为“亮考帮”:学生在听课、读书、完成常规作业后,要总结出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欣赏的内容,称为“亮闪闪”;把自己弄懂了但是认为别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用来挑战别人,称为“考考你”;把自己不懂、想要了解的内容也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讨论的时候求助于同学,称为“帮帮我”。“亮考帮”把学生独立学习的结果分出了三块,即最大的收获、学懂的知识、不懂的问题。每位同学独学之后都要带着“亮考帮”进入下一个讨论环节,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独学的效果。

3雨课堂+对分课堂在生理学中应用实例

3.1当堂对分在生理学中应用实例

我们将雨课堂平台与对分课堂相结合,应用于我校2019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部分班级(181人)。以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为例,该内容为一次课2学时完成,可以进行一次当堂对分教学。教学内容: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教学重点:O2与Hb结合的特征;教学难点:氧解离曲线;课程安排:①课前通过雨课堂煤气中毒视频资料,学生观看视频,思考煤气中毒发生的原因以及与本节内容的相关性。无需对课本内容过多预习。②课堂讲授20min:教师先讲授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提出重难点内容。③课堂学生独学内化阶段20min:每位学生看书自学,形成自己的“亮考帮”作业。④课堂小组讨论阶段15min:独学完成后,前后排同学自愿形成小组(4-6人),讨论解决低难度问题,形成小组的“亮考帮”作业。⑤小组成果展示阶段15min:小组代表展示“亮考帮”作业,其他组同学可以提问或解答。利用雨课堂平台,小组“亮考帮”作业可以直接投稿至教师授课PPT,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代表汇报更加便捷。⑥教师总结10min:小组互相解答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来解决,同时教师对本节内容概括总结,分析预习视频煤气中毒发生机制以及如何预防此类事件,注重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⑦课后通过雨课堂平台复习测试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2隔堂对分在生理学中应用实例

以心脏的泵血功能为例,该内容为一次课2学时完成,但是内容较为抽象复杂,课堂自学内化时间有限,所以设计为一次隔堂对分教学。教学内容:心脏的泵血功能;教学重点:心脏泵血各个时期心室压力、容积等变化特征;教学难点:心脏泵血的过程;教学对象:本校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课程安排:①第一次课,课堂讲授20min:教师先讲授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提出重难点内容。②课后时间,教师通过雨课堂心脏泵血视频资料及心脏病相关资料。课后,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知识框架及雨课堂视频资料自主学习本节内容,形成个人的“亮考帮”作业。③第二次课,课堂小组讨论阶段20min:每位同学带着自己的作业,随机组合讨论,解决低难度问题,形成小组的“亮考帮”作业。④小组成果展示阶段20min:小组代表展示“亮考帮”作业,其他组同学可以提问或解答。利用雨课堂平台,小组“亮考帮”作业可以直接投稿至教师授课PPT,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代表汇报更加便捷。⑤教师总结20min:小组互相解答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来解决,同时教师对本节内容概括总结,进行爱护心脏、预防心脏病等知识拓展。⑥课后通过雨课堂平台复习测试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3雨课堂+对分课堂在生理学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体系

对分课堂将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体现在“亮考帮”作业,通过雨课堂便捷式评分系统,教师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批阅所有作业,同时反馈给学生。为了提高批阅的速度和对学生的肯定,“亮考帮”作业分为三等:只要完成即得3分,较认真完成得4分,认真完成并提出有创新的观点或问题得5分。对于每次的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教师都要及时批改并反馈给学生。学生的作业能得到教师肯定,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为线上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生理学课程最终成绩包含平时成绩(30%)+课程结束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评价体系又分三个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课前主要包括预习资料观看、预习作业完成情况,占平时成绩的20%,课中到课率、课堂讨论发言参与度占40%,课后“亮考帮”作业及课后测试占40%。雨课堂+对分课堂全程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行为,这些教学数据使得印象化的形成性评价由单纯的主观经验转变为全面客观数据,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精准、互动式教学提供了可能。3.4雨课堂+对分课堂在生理学中应用结果对分课堂将大量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但是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按照教师的要求独立学习并按时完成“亮考帮”作业。起初有些同学不太配合,但是在讨论环节,如果没有充分准备就会出现没有发言权的现象,所以会被小组其他同学逐渐带入讨论中,这些同学下次就会充分学习后再参与讨论。也有一部分同学因为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总结出自己的“亮考帮”作业。对这些同学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经过几次的练习,大多数同学能够很好地完成“亮考帮”作业,并且会有同学提出非常有意义的问题。从问卷调查看,90.06%的同学都对这种教学改革很满意,81.88%的同学认为对分课堂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85.08%的同学认为对分课堂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88.95%的同学认为对分课堂有助于提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雨课堂+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及展望

对分课堂将教师从重复讲授课程内容中解放出来,但是并不表示教师可以轻松了,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课堂中,教师每节课都按照教学内容去讲授即可,但是对分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短时间内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高度凝练的语言陈述出来,同时还需要把控课堂讨论环节,在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上能及时给予讲解,在讨论主题明显偏离教学内容时能及时引导,并且因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对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明显提出更高的要求[6,7]。同时,在大班人数较多的授课情况下,对分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需要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才能确保全体同学的参与。对分课堂能否取得成功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需要学生配合教师的教学节奏。在内化学习阶段,学生要认真自学,而不是漫不经心的磨时间,完成“亮考帮”作业也需要认真对待,切不可马虎交差。而这又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完美的教学效果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在实施雨课堂+对分课堂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如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时、不同学情,对分时间必定不同。如临床医学类学生的基础较好,可以增加自学讨论的学时,而一些非临床类的专业,可以减少自学讨论的学时,所以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对分课堂的教案和对分学时。另外在授课班级人数不同时,对分的选择也有区别,如人数较少的班级自学效果更好,更适合当堂对分,当堂讨论会顾及每一组同学。而人数较多的大班级自学效果难以保证,更适合隔堂对分,并可以将小组讨论也放在课后,让学生自由完成,课堂上给更多小组发言的机会。雨课堂+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既保证了教师对课堂的主导性,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优质课堂,更注重学生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讨论中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客观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情、不同学时,制定合理的雨课堂+对分课堂教学大纲,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养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暨明,罗自强,冯丹丹,等.对分课堂在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7):514-517.

[2]李敏,王静,王海华,等.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生理学智慧课堂[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11:42-44.

[3]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4-5.

[4]权彦,田咏华,吴鹏飞,等.对分课堂-一场划时代意义的教学改革[J].科技风,2019,5:21.

[5]马力,张琼声.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22:107-109.

[6]杨榆玲,钱源,杨芳,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大课堂教学中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9):753-755.

智慧医学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智慧教学;翻转课堂

1引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用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过程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生命学科,是医学院校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桥梁[1]。其知识面涵盖较广,理论复杂,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且内容抽象,加之理论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难,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缺乏热情与兴趣、无法完全内化课程知识,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故如何将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接受,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成为目前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似乎已不足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变化带来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变革。随着“互联网+教育”体系的发展,智慧教学接踵而来。智慧教学是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运用交互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搭建的网络教学平台。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以此实现智能教学和高效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动态学习过程记录下来并实时分析反馈,实现师生之间深层互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以提升学习效果[2]。而信息化的智慧教学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内外的时间重新调整,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们试图将智慧教学与翻转课堂有效结合,使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深度融合,构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创新课程体系,以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1智慧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通知,提出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其核心意义在于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改进教学理念与模式,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水平[4]。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基础医学教育刻不容缓,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超星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逐步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笔者所在的学校,已将超星学习通移动教学平台应用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中[5]。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信息技术充分融入教学过程,在教与学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学习通平台提供视频、PPT课件、图片、图书、动画等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方便了教师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化技术的灵活运用为课堂上组织签到、抢答、提问、讨论、分组、投票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课后,教师通过平台布置作业、讨论话题、推送在线测试等,让学生在课后对学习内容理解内化,重点难点充分掌握,使课堂学习得到延伸和扩展。同时,智慧教学使教师借助平台的大数据统计、分析及反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得精准教学、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

2翻转课堂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是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逆序创新,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颠覆和重构,是对传统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将“先教后学”转变成“先学后教”。这种创新使学生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同时完成知识的内化,极大地改善了学习效果[6]。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微课、慕课、思维导图、课件等学习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在课前借助学习资源完成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自学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将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梳理重点,解决难点,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内化效果。课后,教师根据课堂学生讨论及学习情况,将重点难点反馈给学生,供学生自我复习和巩固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并反馈给教师,促进形成性评价。因此,以学生为中心是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教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引导者,学生则由被动接受信息的听众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的主体[7]。翻转课堂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融合智慧教学的翻转课堂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设计

智慧医学教育范文篇7

1.1宏观因素教育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改革步伐缓慢、经济发展区域失衡、文化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我国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发展。

1.1.1医学教育定位及培养目标偏离,人文医学教育制度不健全目前对医学生的培养往往只重视医疗技术方面,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医学教育的定位不明确,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医学教育混为一谈,认为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也就是开设一些基础性课程,如文史哲、艺术欣赏等,完全背离我国医学教育的实质。

1.1.2我国教育重理轻文,人文医学教育未得到重视长期以来,重理轻文成为医学教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这样虽然培养了医学生的理解、概括、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但忽视了开发医学生的意志、兴趣、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现阶段的医务工作者,既要有过硬的医学技术,又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

1.2微观因素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同时也离不开本身的教育观念、体制、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1.2.1教育观念体制落后调查研究显示,53.03%的学校其人文医学教育的阻力主要是教育部门重视不够、教育观念落后、教育体制改革缓慢;51.62%的认为人文医学教育的最大阻力来自学校决策者;进一步分析发现,53.48%的认为来自学校决策层的阻力,是他们在观念上认为人文医学教育不重要,46.5%的认为他们认为很重要,但认为教育体制改革太麻烦了,不易做到。这些数据说明,教育观念、体制是影响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1.2.2经费投入不足经费的不足使人文医学教师外出进修的机会少,影响着与其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水平的提高与人文医学的发展。

1.2.3师资力量缺乏由于人文医学属于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点,对教师也有特殊要求,一些院校虽然主观上希望多开设一些课程,但因师资缺乏不得不放弃,师资力量不足是影响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1.2.4医学生自身重视不够现在青年学生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对社会现象,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新闻媒体的话说得更为严重,如“传统文盲”、“价值认同偏颓”、“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失衡”等,导致他们对人文课程缺乏必要的重视。

2必要性分析

2.1强化人文医学教育是医学发展、医学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当前党和国家提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无疑将极大地促进高等医学院校人文医学的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医学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发展、医学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2.2强化人文医学教育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迫切要求高等医学院校除了要对医学生进行生物医学教育,使其掌握精湛的医疗技术外,还要对医学生进行人文医学教育,提高其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

2.3强化人文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能力的要求如果医学生仅仅凭借自然科学的理论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往往只重视患者的生物属性,忽略患者的社会学属性,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由此我们认识到创新人文医学教育模式,强化人文医学教育,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注重医学生德性和智慧的培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当今医学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强化人文医学教育的路径

3.1转变人文医学教育理念,明确人文医学教育目标医学院校开展人文医学教育,政策导向和观念转变是很重要的,因此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人文医学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使教育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医学生的成长。明确具体的人文医学教育目标,是开展人文医学教育的指引,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照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所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所强调的医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标准(医学职业态度、行为和伦理;交流技能;具有人群和大卫生观及相应能力;具备信息管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确立我国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具体目标,为顺利开展人文医学教育提供保证。

3.2改革和完善人文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医学课程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三大部分组成,人文医学教育要持续贯穿其教学全过程,形成较为完整的人文医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主要有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法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以及医学社会学等。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学中传授人文医学知识,专业课教师应当具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开展实践教学,扩展人文医学教育的途径。

3.3改革和完善人文医学教育形式在人文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尽其所能采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外阅读、写作训练甚至是角色扮演等,改变人文医学课程大班授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采取以案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形式,以及交互式、小组讨论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情景分析的能力。将社会实践纳入理论课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对医学生的期望,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认识社会的能力,激发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使命感。

3.4改革和完善人文医学教育考核机制在考核中贯彻全程化原则,自始至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考核。首先,在考核的时间上实现全程化:即从入校学习的那天起,将考勤、当堂发言、论文撰写、教学活动和期终考试等教学环节都纳入考核范围;其次,在考核的空间上实现全程化:不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考核,也包括社会实践场所的考核和平时表现的考核。

智慧医学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卫校;智慧课堂;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与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基本实现了电子白板在课堂上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教学是教师传达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所在地,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发源地。课堂教学不仅是简单的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而智慧课堂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更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是能够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应采用模拟演示、情景再现等方式将教学知识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融会贯通。

1中职卫校中的智慧课堂教学重要性

中职卫校就是中等医学教育学校,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行业中比较特别的机构,同时也是培养医疗卫生服务人才的教育学校。卫校要对学生的见习方面给予支持,并建立一支专业性极强的临床教师团队,而中职卫校的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们树立卫生观。中职卫校中的智慧课堂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还是一种追求价值的理念所在,能够不断地激发中职卫校学生的学习、思考与创新能力。卫校中的智慧课堂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完善学生医学理论基础作为终极的目标,同时也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并开发智慧的能力。因此,智慧课堂提出了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水平等条件的重要要求,要求教师在教与学的传递过程中,展现自身的教育能力与蕴涵的知识水平[1]。智慧课堂的成立是实施智慧教育的中心要点,也是一种智慧环境诉求。想要培养中职卫校中学生的智慧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意识,就要通过构建智慧课堂来实现教育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手法。目前,我国在教育上比较重视,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虽然现在的信息技术已经在慢慢融入课堂教学中,但一些比较传统守旧的教育方式和本质问题仍然存在,课堂教学的形式还是以“教习课本知识”为主。由此可见,构建智慧课堂的重要性。

2信息技术在中职卫校智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就是将信息技术引入常规教学中。通过采用多媒体器材来辅助教学,可以创造出一个远程但真实的教学环境,这样还可以充分地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2]。与此同时,通过多媒体中的图形、文字、声音、影像等特征,以生动的情景再现的方式,将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医学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能够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创新和探索的新型教学环境,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教学知识简洁全面的进行讲解,并通过课后对学生的沟通,来及时有效对本节课进行反馈。2.1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教学情境在。传统的教学中,没有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概念,也很难做到教学情景再现的能力。而将信息技术运用在中职智慧课堂中,就会很自然地将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知识,通过比较直观地且真实地方式传达出来[3]。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教学情境中的“情”是以情感沟通的方式来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而“境”就是对学生进行认知性学习的手段之一。在教学中,只有将知识与情境相结合,才能将知识更好地传达出来,也能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并展现出学生该有的活力积极学习的一面。2.2教学中的教学互动。在传统的医学教学过程中,实验课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只单纯的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的一方,完全忽视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4]。但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整个的教学中,无意识地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互动意识,在学习中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并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观察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2.3构建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在应用信息技术的中职卫校智慧课堂中,构建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之间进行有效地交流与沟通,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熟练掌握,并有利于促进整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具有节省板书时间、促进教学进度、增加教学内容的特点[5]。但在教学中也要掌握分寸,不能全程播放影像进行教学,也要给学生们留有思考的时间,并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对该节课所讲解的医学内容进行融会贯通。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有效地调节教学进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事先做好学生在课堂所要思考和讨论的内容,并在学生们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其中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2.4注重课后的教学反馈工作。在中职卫校的课堂教学中,智慧课堂是以信息技术与教育内容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现如今的教学热点就是,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智慧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的方式就是以智慧课堂的本质加上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作用相结合,所开展的新型教学模式[6]。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学生们的课后练习来对教学方式进行反馈,这样就可以随时了解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起到改善问题和促进学习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学生们的反馈,让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并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是否存在问题。因此,教学反馈工作对教师与学生进行具有指导与纠正的重要意义。2.5通过教学的活动方式来改善学习的重难点。通过信息技术在中职卫校智慧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将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再现,并将整个单元的知识建立起知识体系,以直观地方式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与体验,而整个单元的活动设置可以将教师准备的相关医学内容提前交给学生,并告知学生整个单元的重难点都有什么。同时可以将单元活动所提出的医学问题交由学生来进行呈现,其中包含课本中的医学理论知识、医学知识运用的技能等,从而突破医学教习的重难点。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卫校智慧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只有充分地了解在中职卫校学生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不断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才能实现智慧课堂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出既有优秀医德医风、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以及符合当今社会所急需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卫和.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60.

[2]熊希璐,张欣.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70-171.

[3]杨登学.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81-82.

[4]刘蓓.浅谈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72.

[5]李雷.新课改下中职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68-69.

智慧医学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医学机能实验技术;教学;医学人文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苛刻的医疗环境对医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应有的医学科学知识和医术外,还要求有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善于医患间的沟通交流。因此,在医学教育中,教师除了讲授专业知识外,还要注重医学人文素质的教育,如职业素质的形成和自身素养的提高,掌握与患者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技能。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在医学机能实验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引入医学人文教育的效果,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提升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这一课题。

1当前我国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状况

当前,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还处于探索时期。虽然多数医学院校已将人文学、社会学与医学教育相结合,把人文学与医学相重叠的部分作为教育的核心,开设了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及医学法学等课程[1]。但医学人文教育还应包括哲学、文学及思想政治等多个人文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强调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仍有许多医学院校把一般人文学科与医学人文学科混为一体,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少、教学形式单一,一般采用大课室理论讲授,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缺少实践教育,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作为考查科来考核,考核形式随意,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再加上医学专业课程多,教学任务重,教师缺少医学人文教育背景,从而导致医学教育重专业理论,专业知识难以与人文相结合。另外,医学生绝大部分是理科生,人文基础比较薄弱,人文知识不够、语言表达及沟通协调能力不理想,缺乏审美眼光,理想抱负小,自身综合素质较低[2]。文理分科、分化断层、医学教育专业化等导致培养出来的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不够理想。另外,受传统医学教育的影响,在医学生培养方面注重理论知识、医学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医学人文素质的提升。由于社会发展对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外,还需要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鉴于以上种种情况,目前迫切需要在医学教育中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2医学机能实验技术教学活动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医学机能实验技术是我校医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生理学、药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内容的整合,为一门实验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教学方式主要以实验为主导,应用整体动物或其组织或器官进行实施教与学,通过对机体的生理机能及致病因子、药物引起的机能变化进行实验观察,探讨各种生理机能活动及其异常变化的规律和机制,理解药物对机体机能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医学生整个专业学习生涯中,本课程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早期铺垫和促进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系统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医学机能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增长学生医学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的综合能力,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建立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提高获取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等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校医学机能实验主要是进行活体实验,操作对象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如青蛙、家兔、小白鼠等,面对这些生命,学生在完成教学操作中,除了要求掌握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升他们的医学人文素质,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3机能实验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探索

3.1课前准备。3.1.1教师自身医学人文素质的准备将医学人文素质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的关键是先要提高教师对医学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3],教师只有提高自身人文素质,才能在讲授中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提升医学人文素。质。提高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不仅弥补了人文教师的不足和人文课时有限等问题,还可以实现人文教育向专业知识的横向渗透[4]。专业教师更应该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只有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影响到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此外,我校重视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建设校内医学人文教育基地,定期开展教师人文素质教育培训班,组织教师前往包公祠、阅江楼、广州黄埔军校等校外人文教育基地开展教育活动。我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科研处、党委办公室、团委办公室等多个部门协作,共同提升教师的医学人文素质,提高教学质量。重视教师双师型人才的培养,鼓励相关教师考取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职业指导师等相关的资格证书,鼓励师资去行业中锻炼,优化医学人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5]。3.1.2课程的准备。在开学之初,授课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制定教学计划,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除了编写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外,更要注重学生态度目标的制定,使医学人文素质在课程教学任务中彰显出来。课前一周,教师通过智慧职教平台或者随身课堂平台或微信、QQ群等信息交换平台,把教学大纲、相应课件、相关视频发送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零散的时间在电子移动设备上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时间地点不再只局限于课堂上。在课前,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也引导学生对医德医风问题进行思考。3.2课中实施。医学机能实验传统上为讲授法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示范操作后再由学生进行操作[6]。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学习主动性差,依赖性强,遇到问题难以独立解决,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于我校随身课堂平台或者智慧职教平台,主要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学生是中心主体,教师起引导的作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指导。在翻转课堂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除了强调实验操作规范外,还侧重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第一次授课时,引导学生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尊重生命的价值观,正确树立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在此后的每次教学活动中,根据授课内容,适时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如在哺乳类动物基本操作技术其一内容是麻醉,如何做到麻醉家兔过程减少痛苦,教师要强调以下几点:①根据实验时间长短选择适宜的麻醉药(此时,教师要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是,在外科手术前,医生要预计患者手术时间选择适宜的麻醉药,减轻患者的痛苦)。②控制给药量,要根据家兔的体重给药,避免多抽吸药物,节约成本,减少浪费(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临床工作过程中,要避免过度开药、过度用药,合适用药,节约患者的医药费用,减轻其经济负担)。③麻药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注射,给药过程中要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静脉血管因反复穿刺造成的损伤,减轻家兔的痛苦(此时融入的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是在给患者治疗过程中,要动作轻柔,操作技术过硬,减轻患者的痛苦,此时更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从精神上减轻患者的痛苦)。在机能实验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外,还侧重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提高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实事求是精神,严禁篡改实验数据,严禁剽窃他人实验结果。我们主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借助随身课堂或者智慧职教平台,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PBL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指导。在每次实验结束后,每个实验小组选派1名同学,报告本组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将各组结果汇总、比较并讨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医学机能教学过程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学习并进一步理解理论课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医学人文知识。通过动物实验,承载着生命,模拟了医患情景,启发医学生对医德医风重要性的思考。3.3课后的反思。在每次课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对本次课进行反思总结,启发学生对医学人文素质的思考,此外教师还对学生存在的疑惑进行解惑。3.4课程考核。本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只注重学生操作考核,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考核。在以往的操作考试过程中,学生曾出现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考试而粗暴对待动物的现象,比如家兔在麻醉过程中因耳缘静脉注射不成功导致药物外渗引起家兔疼痛尖叫而缺乏对动物的关爱,继续进行考试操作。在本探索中,我们既要考核操作技能,又要考核人文素质。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70%,终结性考核分数占30%。形成性考核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完成相应的预习报告;课中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出勤,仪表仪态,学习态度,实验用品的准备,团队分工协作情况,沟通能力,实验操作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果考核,手术器械的清洁维护,实验废物处理等多个方面,课后的考核包括实验小组组长撰写实验总结、小组成员互评,实验报告。所有教学内容结束后,要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考试,包括操作技能考试及职业素质考核,考试前进行诚信教育,在考试过程中杜绝替考、弄虚作假行为。3.5教学效果。把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到机能实验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满意,一方面是课程考核成绩理想,无不及格者;另一方面,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从依赖老师解决问题转为自主解决问题,分工合作精神、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学生反馈通过本课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室友关系更加融洽,生活中更懂得关心他人、体谅他人。由此可见,在机能实验技术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

4医学人文教育由教室内延伸到教室外、实习基地中

人文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课堂教育的结束,并不代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就完成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不能忽视医学人文素质的形成,伴随着人格、修养、气质等人文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特点,需要长期的引导与培养[7]。我们不仅在授课过程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更把素质教育延伸到课外,乃至实习单位中。学校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党委办公室、团委办公室、实习就业办公室等多部门联合,多举措,共同提升学生医学人文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医学人才。每学期定期举办人文教育讲座、活动,利用校园网、广播、宣传栏大力宣传人文知识,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如每学期初党委书记给学生开讲思政第一课;李力强教授为学生开展“大医精诚”专题讲座;邀请原校长梁琼芳教授为学生们做“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再做专业人”、“从医患关系看医学人文教育”、“红色经典文化———一位老革命家的故事”、“审美修养的培养与艺术欣赏”等专题讲座;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为学生做“医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等专题讲座;邀请礼仪教学老师为学生们做“医学礼仪与社交礼仪”等专题讲座,邀请其他专家教授做历史、文学、音乐欣赏、医学技术新进展等专题讲座[8]。我校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建医学人文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把医学人文教育由校内学习延伸到校外实习中;此外,我校实习就业办每年邀请校领导及辅导员到实习单位去了解实习情况,宣讲相关实习注意事项及医学人文教育。

5讨论

5.1医学机能实验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大大提高了医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医学机能实验技术是把生理学、药理学及病理生理学实验内容的整合后形成的一门实验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学生除了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技能外,还要养成高尚的医德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以适应当前医疗环境的需要。医学机能实验技术以活的动物或人体为研究对象,承载着生命,模拟着医疗环境,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医学人文教育,启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面对着活体的生命,要有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尊重生命,还要富有仁爱之心,人文关怀精神,不虐待实验动物,尽可能减轻实验动物的痛苦。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间的沟通、分工合作,团队协作,从而顺利地完成每一项操作。在课程结束考核操作的过程中,与该课程第一次上课比较,学生的沟通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团队精神有了极大的提高,人文关怀素质显著提升。5.2医学机能实验融入医学人文教育,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了独立思维。在医疗工作中,医学生面临着独立一人值班的情况,传统的教学,忽略了医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在医学机能实验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时,先自己找原因,再寻找同组成员的帮助,若问题仍然不能解决的,最后才寻找老师帮助。以往的实验教学,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差,出现学生问题多,教师忙不过来的情况。在本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让学生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这样,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独立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一举多得。5.3医学机能实验融入医学人文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思维。医学机能实验课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出现个别组的实验操作失败,导致无实验数据,学生利用其他组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来撰写实验报告,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应予摒弃。在本次机能实验教学活动中,融入了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未发现用他人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的行为。在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以后工作中,避免出现篡改医疗病历等虚假行为。总而言之,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工程之一,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出适应当前医疗环境需要的具有精湛医疗专业技术和高尚医学人文素养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相,陈俊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3):453-455.

[2]王夏强,周逸萍.浅论医学人文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3):384-387.

[3]程刚,班博,李佳保,等.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视野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8,41(1):13-15.

[4]史敏,马怀芬,王敏,等.在医学教育中融入医学人文——以组胚课教学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4):536-539.

[5]刘文沃,张少华,郑恒,等.高职高专医学人文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45):96-98.

[6]胡晓凤,尚曙玉,李静,等.翻转课堂在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导刊,2017,(11):127-128.

[7]林晓平,樊娟,余立华.基础医学实验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参透[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11):903-905.

智慧医学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教学质量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采用各种实验方法研究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的一门课程。目前国内该课程的教学仍是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教师“满堂灌”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不理想[1]。为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合理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2]。近年来,随着智慧教学工具的迅速发展,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种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3]。我们以《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为例,开展混合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技术主干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与探索,以期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皖南医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7级58名本科生为实验组,男26人,女32人,年龄(20.53±4.18)岁;2016级65名本科生为对照组,男29人,女36人,年龄(20.49±3.98)岁。实验组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照组实施传统式教学。两组授课教师均相同,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3人。副教授负责课程整体设计、任务分配、协调物资技术保障,讲师负责教案撰写、课件制作、答疑互动,助教负责习题编写、网站维护等。两组学生性别构成、教育背景、教师配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研究方法1.2.1教学活动设计依据《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教学目标,合理安排线上教学内容,针对线上教学的特点、教师的素质条件以及教学条件的可能性制定教学策略,包括导入式问题情境、诊断过程中学习情境等激发和鼓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采用传递、引导、示范、情境等教学程序,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检验假说到运用巩固、总结提高让学生全面掌握新的知识。1.2.2教学资源选择以《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第一版(电子版)为核心教材,依托雨课堂平台(ht-tps://www.yuketang.cn/web),向学生提供教学大纲、每章节的教学PPT、视频、习题等,并拓展其他内容如病例讨论、测试答疑等。1.2.3教学课程设置教师借助雨课堂平台在线教学计划和授课进程,引导学生利用线上资源开展每章节内容的深入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启发式思考和在线讨论,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线下授课则是对线上课程知识点的梳理,进行重难点讲解、问题探讨、经验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学生学习反馈,及时补充、调整线上教学内容,完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1.2.4教学实践内容基于雨课堂教学平台,建设《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在线课程,包括理论知识、病例讨论、阶段测试、扩展资料等,课题组教师根据各自承担教学任务制作相关教学资源。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将概念性、常规性内容设置为线上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配合教师讲解,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实施线上理论课40学时、实践课24学时;将讨论性、操作性内容设置为线下教学,采用PBL、CBL模式围绕问题展开研究,2学时/次,12~15人/组,联系前期线上学习内容,凝练并讲解重难点和核心知识点,引导学生主动整合各教学环节,强化并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实施线下理论课10学时、实践课36学时。1.3教学效果评价《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考核内容分为线上和线下考核两部分。线上考核及评价手段包括课堂在线理论测验、在线读片测验、调查问卷等。线下考核及评价手段由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组成。教学活动结束后,两组学生均进行期末考试和问卷调查,期末考试包括理论题(70分)和技能操作题(30分),对所获成绩数据进行加权并统计分析,形成综合判断得出结果。问卷调查则是于课程结束后在实验组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58份并全部收回,调查内容包括线上教学资源评价、课程设置评价、教学效果评价、线下重点回顾等。通过总体评价反馈进行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调整,教学过程和内容的修改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等。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教学效果教师在实验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比如讲到血液凝固章节时,教学目标是掌握凝血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因此本教研组设计了案例“凝血因子的江湖”。课前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线上授课时各位同学把预习内容做成PPT发表在讨论版块,有的同学将所有凝血因子分门别类并标注各自在血液凝固中的绝技,整个凝血过程的描述非常完整。而有的同学仅提及凝血过程中有哪些凝血因子,功能及机制描述地不够全面和深入。在线讨论时,回答不完整的学生通过其他优秀学生的案例能弥补其不足。最后,通过教师针对该节内容进行线上线下系统讲解,学生结合自身案例制作体会,不但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能解决相关临床问题。这种教学方式烘托了课堂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良好。2.2理论与技能操作成绩比较实验组总成绩、理论考核及技能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3问卷调查91.38%学生对线上教学资源非常满意和满意,87.93%学生对线上课程设置非常满意和满意,84.48%学生对线上教学效果非常满意和满意,82.76%学生对线下重点回顾非常满意和满意,见表2。

3讨论

2018年10月,教育部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改促进学生学习,积极依托智慧教学工具,构建线上线下混合的立体式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对于信息量大、抽象且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教学效果不理想,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不高,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习效率较低。雨课堂作为一种含有丰富教学资源的智慧教学工具,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4],学生可借助该平台及时获得课程相关资源。基于雨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让学生提前预习,主动查阅资料、浏览文献并带着问题进入在线课堂,通过虚拟仿真等新技术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5],同时线下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融入了PBL、CBL模式[6-7],紧紧围绕线上教学内容进行相关案例分析和交流互动,促使“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8]。在本次教学实践中,不论是理论考试还是技能操作考试,实验组成绩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调查结果也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学习效果更好。在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本团队成员收获了以下几点经验:首先,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方法,能够制作和更新网络教学资源,将教师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其次,课程设计和授课方式的转变是核心,课程设计是基础,教师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更新整合知识点,设计出符合线上教学要求的精品课程,不但要发挥好教师引导、启发、监督教学全过程的作用,还要充分调动学生作为教与学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授课方式是表现形式,教师需适应视频录制的线上教学方式和互动交流的线下教学方式,使课程内容优化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学习忙碌起来。最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也反映了该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少数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感觉一般或不满意,原因在于该教学模式需要在线花费较多时间,缺少全过程监管,部分案例与临床联系不紧密,网络信号有待改善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下一步将加强课程设计,通过集体备课补缺补漏,不断完善这一教学模式。总之,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引入《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向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更加迈进了一步,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明显改善教学效果[9]。目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尚在实践过程,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积累经验,不断探索该模式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佳佳.课堂教学模式转变问题探究[J].黑河教育,2021,4(4):28-29.

[2]张璟.预防医学传统教学模式向慕课教学模式转变途径的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6):1-2.

[3]楼天灵,卢培苗,叶剑尔,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探索———以“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4(25):185-188.

[4]韩莹,杜国利,周钰.“雨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1):102-105.

[5]蒋露芳,熊海燕,朱献忠,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虚拟仿真教学应用需求分析[J].预防医学,2021,33(4):422-423.

[6]王红梅.PBL、CBL联合应用于医学检验教学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9):16-18.

[7]庞森.PBL模式教学在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中教学效果的探究[J].广东化工,2019,46(11):241-242.

[8]闫宝龙,梁韶晖.《医学寄生虫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及应用[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1,39(3):37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