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10-20 17:31:57

语言文化教育

语言文化教育范文篇1

要了解文化与语言的关系,首要解决的是文化的概念,文化涵义深广,与社会的物质、精神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笼统说来,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具体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语言、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由此可见,文化具有社会性和民族性,社会和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同文化的独特风格与内涵。

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鉴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紧密的关系,教师作为语言的讲授者在平时分工作中应该格外注意对以英语为语言的国家和社会文化的学习、理解、传授。我们虽然不能单纯地把语言视为一种交流工具,但不可否认,语言的交际功能是语言最重要功能之一,而我们的语言教学也通常会把交际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那么怎样才算是成功的交际呢?是不是学生只要掌握的词语的准确意义、用法、句法功能,能够说出符合语法结构的英语语句就算成功了呢?笔者认为,这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的交际对象,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如果我们的学生只懂得如何用英语表达,却对英语社会的文化了解甚少,那么在交际过程中即使我们的学生能够用英语准确无误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是难以避免误会的出现。举个众所周知的例子,询问英美人士的年龄是一种禁忌,在我们的文化中却不是很重视这一点,如果我们只告诉给学生询问年龄用“howoldareyou?”却没有告诉学生不能随便问英美人士的年龄,那么在实际的交际中就很可能出现尴尬的情景。可见,在语言教学中应该充分意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把文化教育与单纯的词汇、句法教学等结合起来,真正能够让学生学有所用。另外,这些年来的大学外语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当学生对英语语言国家存在误解或偏见,或者学生仅把语言视作交际工具时,学习兴趣会降低,语言水平也很难得到提高;反之,那些对以英语语言国家和社会感兴趣,更愿意了解和接受英语语言文化的学生,会对学习其语言具有更加浓厚的兴趣,随之而来的则是英语水平的提高。可见,语言与文化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重视文化教育。

三、文化教育的内容与教学形式

作为英语教师,不论讲授何种课程,针对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应该不失时机地进行英语文化教育。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开设专门的文化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有助于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英语文化学习,但绝不能把文化教育的任务全部交给一名教师、一门课程来完成;而对于数量更多的非专业的英语学习者,开设专门的文化课程就目前而言并不现实,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对学生的文化教育渗透到英语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种时机、手段、材料、设备等为学生介绍英语国家文化。本文要讨论的重点就是在公共外语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都包含哪些内容呢?这一问题离不开文化的涵义,即我们提到的“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语言、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由此可见我们语言教育本身就是文化教育,除此之外,关于英语国家的文化的教育应该涉及到以英语为母语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是希腊罗马神话、圣经故事、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知识、民间故事与民俗、节日、生活方式、影视文学作品等。文化教育的教学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首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多留心那些学生感兴趣的文化知识,从教材中的一个小的知识点,扩展出更多的文化知识。比如讲到了单词wedding,那除了讲解本词的意义“婚礼”,我们还可以为学生简单地介绍下英语国家的婚俗,可以选取一些传统的内容进行讲授,例如,“约会、求爱与订婚”的婚前三部曲,或者婚礼的形式,如世俗婚礼和宗教婚礼;也可以选取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婚礼誓词、抛花束或者撒米的习俗、结婚纪念日等。有时候,还可以依据教材和教学时间进度做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文化专题,以《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基础教程》第七单元为例,这个单元主要是介绍西方的节日,情人节、愚人节和万圣节,节日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那么除了课本内容,还可以介绍一些其他的节日,假设讲授这个单元时刚好是在12月左右,就可以给为学生介绍一下圣诞节的由来、习俗等。第二,鼓励学生独立进行文化学习。现代校园建设为学生带来了许多学习上的便利,不论是图书馆还是网络,都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识来源,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比如,在《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1》(全新版)中,第三单元以“探索”为主题,课文A《麦哲伦的疯狂》主要讲麦哲伦航海的故事,对西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麦哲伦航海并不是偶然事件,其中有很多的历史原因,也涉及到一定的地理知识,那么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查阅关于麦哲伦航海背景的作业,这样学生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了解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文化知识:大航海时代、奥斯曼帝国、文艺复兴、地圆说等等。第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扩展更多的课外知识,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丰富起来。健康有趣的影视作品、旋律优美的英文歌曲、内容丰富的报刊杂志、风靡全球的畅销书等,只要学生感兴趣,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先来谈谈英文报刊,报刊因其时效性和信息量大等特点,一直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一份难度与学生水平相当、内容新颖的报刊,是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工具,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阅读英文报刊,我们可以选取英语报刊的部分内容为学生导读,也可以推荐学生自己阅读。以2014年9月17日的《21世纪英文报》为例,其中有一篇文章名为“Festivitiesworld-wide”,文章主要介绍了英美国家的大学生是怎样举办聚会的,我们可以在为学生讲授大学生活时,加入此文章,介绍下英美国家的聚会,也可以在介绍各类节日时,与学生一起阅读这篇文章,比起单纯的文字介绍各类聚会,这种由英美人士写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说服力,也更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利用影视作品进行教学无疑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之一,我们未必一定要为学生放映一整部影片,更多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教学需要的一小段,比如前文提到的我们在为学生讲解婚礼时,就可以选择几段经典的婚礼片段进行欣赏;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选择适合学生观看的整部影片,通过影片赏析为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以经典影片《阿甘正传》为例,其中就涉及到大量的社会历史只是等,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从中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文化知识,更加深入的理解美国文化。

语言文化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全民终身学习;语言文化教育;语言文化意识

在终身学习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终身学习能够帮助所有学习者拥有时时处处都能学习的权利。语言文化教育所面向的群体正是所有学习者,只有当对所有学习者进行语言文化教育,其教育价值才能最大化体现。为了更好地提升语言文化教育的成效与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优化学生语言文化素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全面地把握终身学习时展的脉搏,更好地契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全方位构建语言文化教育体系,以此来更好地提升语言文化教育的整体质量以及整体水平。

一、语言文化教育的促进作用

终身学习是全体公民个人发展的需要,在学习群体及学习需求增长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化教育的积极构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公民的语言文化素养。比如语言文化教育能够引导人们学会礼让、谦虚,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充分注重礼仪教养等,这些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习者的语言文化认知,促使学习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史为鉴,以古人为榜样,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另一方面,语言文化教育还能够全面提升学习者的人文思想。语言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思想,这些人文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且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价值。语言文化教育是语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是将语言文化的宏观面传送给个体的途径之一。未来终身学习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求学习者能够进行不同语言文化教育的渗透,未来终身学习社会的语言人才,不仅仅要具有语言的自如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同时还要求是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的国际化语言人才。而语言文化教育能够培养和加强学习者的语言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文化适应能力。此外,在终身学习活动实践中,充分全面地融入语言文化教育,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各个层面学习者的学识修养,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学习者的文化认知,全面拓展学习者的文化视野。语言文化教育的构建,不仅可以促进学习者素质和意识的全面发展,提升学习者的核心修养,培养他们的语言文化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还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使得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事业锦上添花。语言文化的发展历史能让学习者学习到丰富的民族精髓,也能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语言文化教育是传播、传承、交流的途径,随着国家对语言文化传承的重视不断加大,积极构建语言文化教育愈来愈具有重要意义。

二、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

了解语言文化发展,加强语言文化交流是语言文化教育的重要教育目标,其中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实现其教育目标的基础。语言文化教育依赖语言文化的发展历史,如果不了解语言文化的发展历史,就不会意识到语言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更不必谈及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语言文化都经过历史的积累,都具有其长期演化的特征,因此语言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要遵循语言文化长时期形成的语言规则。另一方面,就是要依照语言文化的差异性进行适应性交际。此外,许多节日也是培养语言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各国都有与本国文化息息相关的节日,可以借助节日面向所有学习者进行语言文化教育,加强语言文化意识培养,宣传语言文化教育重要性。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为语言文化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语言文化教育是各国进行沟通交流的友好桥梁,因此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语言文化意识是语言文化教育的首要教育任务。学校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单位,政府应给予学校更多语言文化教育资源上的支持,帮助学校之间建立起语言文化教育交流的平台。良好的学习平台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有利于学习者的语言文化意识培养。语言文化教育的资源投入不仅仅限于传统学校,未来的社会是终身学习型社会,资源和教育需面向所有学习者,积极融合终身教育和语言文化教育,才能使两者的教育效果最大化。公民的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能促进语言文化教育传播,帮助国家提高国际地位。

三、语言文化教育政策的构建

教育政策法规体系是教育体系质量保障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最关键的保障。国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政策法规体系有利于解决政出多门、政策法规不配套的问题。语言文化教育政策制定是国家相关机构对语言文化教育所做出的肯定,政策的制定与颁布是国家和群众从法律上确保语言文化教育的地位,也是对语言文化教育的教育价值肯定。语言文化教育的整体政策由国家和政府领导与建设,整体政策不单指某一个方面的政策建设,也不是某个单一的政策,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政策体系,通过层层递进的法规政策强化和完善其规范作用。政策法规制定首先要构建一个总体支架性的蓝图,这种宏观规划必须由在地方范围的微观规划来修改增补;其次,应该周全地寻求对政治支持和公众支持方面的动员,而且各语言文化教育利益相关者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规划和实施阶段中来。政策法规应该具有一定灵活性,以便语言文化教育实施过程中留有修改的余地。为了保证语言文化教育政策法规的实用性,每一项政策法规的制定颁布都要经历一段长期的酝酿过程。语言文化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在做出决策之前需要通盘考虑语言文化教育政策的众多影响因素。地域文化差异便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制定政策时不应该随便地引进某种政策法规,也不应该未经仔细考察就随意放弃,应与国情相适应,并扩大政策法规的包容性,以便面对不同的地域语言文化差异能够灵活面对;兼顾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赋予地方政府对政策修改增补的权力,保障政策法规的实施。除此之外,国外的语言文化教育政策法规体系有其特殊的结构与范畴,有许多值得我们引鉴的地方。国家就必须从国际视野的高度,用动态的眼光来制定实施及评估语言文化教育政策,结合自身国情进行借鉴完善,建立中国特色的语言文化教育政策法规体系。

四、结语

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也意味着人才需求量的增加,语言文化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的构建不仅影响着语言人才培养,也加强了不同学习群体的语言文化意识。我们在探索语言文化教育与制定语言文化教育政策时,必须充分认识本国的语言环境,以及全球化的语言大环境;创造性借鉴他国的经验,不断调整本国的语言教育政策,以语言文化教育全面服务于国家战略,发挥其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大力提倡鼓励全民进行语言文化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文化强国。

参考文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冯广艺、张春泉2006《和谐社会与和谐语言建构》,《湖北社会科学》第4期。

陈国华2006《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的语言和谐支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王烈琴2013《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观及其对国家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外语教学》第9期。

赵世举2015《语言与国家》,北京:商务印书馆。张治国2017《新中国成立初期外语教育政策研究及其启示》,《外语界》第2期。

张治国2018《语言安全分类及中国情况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阿尔文·托夫勒1996《未来的战争》,北京:新华出版社。博纳德·

语言文化教育范文篇3

该书内容体系庞大,涉及的范围很广,不仅有对我国当前语言文学及文化领域的介绍和阐述,还有一些关于跨文化交流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其中穿插的还有一部分关于语言文学和文化教育教学理论及方法的论述。总之,该书既涵盖了我国在语言学研究领域内的热点信息,又涉及了一些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

论点鲜明,写作视角新颖,有着很高的理论价值,对语言文学和文化教育类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综观全书,该书在内容布局上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从前到后依次是:语言学研究篇、语言教育与教学研究篇以及中国文学研究篇、外国文学研究篇和中西文化与文化教育研究篇。该书分别从这五个方面和视角对语言文学和文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篇是语言学研究篇,包含了七个部分内容,先从索绪尔到德里达解读结构和解构的语言模糊性上展开叙述,进而是文本旅行与文本变异———兼评《骆驼祥子》的伊万•金译本,之后是论口译中译者主体性的适度发挥,然后是语言逻辑转换———英语口语的过程研究,接着就是语言测试的真实性与其他语言测试要素之间的关系等;第二篇是语言教育与教学研究篇,总共十七个部分,从前到后依次是英语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交际语言教学与语言测试的真实性问题、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词汇搭配教学研究等;第三篇是中国文学研究篇,分为五部分进行阐述,分别是点评不能代替系统的解析———“细读”吴激、蔡松年的两首代表词作、唐代著名诗人贾岛研究等;第四篇是外国文学研究篇,包含八部分内容,分别是从《甜蜜的悲哀》看萨林斯的人类学突破与学术关怀、双重欺骗与多重故事———解读赛林格的短篇小说《嘴唇美丽而我的双眸澄碧》等;最后一篇是中西文化与文化教育研究篇,这一篇涵盖了十二部分内容,分别是韩国儒家思想的变迁及其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中国哲学视野下的人性思想研究、人性的动态开放性与人性的升华等内容的叙述。通过对该书的分析,笔者大致了解了关于国内外语言文学和文化教育的相关知识,同样也对语言文学和文化教育的融合有了新的见解和看法。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学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主阵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文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就是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语言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语言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感悟,并向同学或者老师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或者是“成语英雄”等电视节目,帮助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语言文学的内涵,从而实现语言文学和文化教育的完美融合。第二,为了更好地实现语言文学和文化教育的对接和融合,可以将与语言文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作品作为专题放在语言教材中,这样有利于教师更加系统和有条理地对语言文学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地认识语言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从而实现文化教育和语言文学相互融合的目的。第三,强调诵读,体会语言的魅力。语言文学的直接载体是文字,而诵读就是掌握语言文学内涵的关键途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诵读形式,除了朗读、背诵还可以轻吟和低唱,通过诵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或诗词,让学生体验语言之美,感受文化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最终实现语言文学和文化教育的融合。

作者:王福椋 单位:河北美术学院

语言文化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外语教学文化教育背景信息

引言

我国外语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受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影响而偏重在语言形式的教学上,文化教育在外语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甚低。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逐渐加深,人们开始肯定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不可分割以及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本文重点论述外语教学过程中语言文化教育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英语语言文化简史及概要。

谈到英语语言文化,我们不可能不谈英国和美国。英国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萨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战后英国文学大致呈现从写实到实验和多元的走势。美国文学在`19世纪末就已不再是“英国文学的一个分支”。进入20世纪,美国文学日趋成熟,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学。战后美国文学历经50年代的新旧交替、60年代的实验主义精神浸润、70年代至世纪末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鲜明特色和特征。

英语的根源很复杂,包括拉丁语、日耳曼语、凯尔特语、挪威语等等,这样一种语言难免不会出现混乱。但它同时也变得更富有弹性,也更强大。在需要新词时,英语本身设置的障碍很少。出版商每年都要推出记录大量新创词的字典,而英语随时准备接纳它们。

目前,全世界有3.8亿人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大约2.5亿人将其作为第二语言;另外还有10亿人正在学习它;全球大约1/3的人口每天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接触到它;并且据估计到2050年,世界上一半的人都能比较流利地使用这种语言。它是全球化的语言,广泛应用在国际商务、政治和外交领域中;它也是电脑和互联网的通用语言。你会在罗马街头的广告上发现它;从东京的流行歌曲里听到它;在柬埔寨官方文件中读到它;德国的电视和广播中有它的专门节目;法国的商务学校教授它;波利维亚内阁开会时,它是主要的表达工具。诚然,这种在14世纪的英格兰只有“下等人”才讲的口语,已经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演变为全球通用的语言。

二、语言文化对人类文化发展所起的认知作用。

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元素,是对人生体验的文化表征。而文学作品又隐含对生活的思考、价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带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西方人经常使用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

英美文学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创造性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英语表意功能强,文体风格变化多,或高雅、或通俗、或含蓄、或明快、或婉约、或粗犷,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在英美作家的作品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英语音乐性的语调和五光十色的语汇,回味其“弦外之音”。

因此,开展外国文化研究,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了解外国文化,丰富我们的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有效提高外语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

三、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手段和途径。

首先在教材选编上应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同步发展。因此在语篇选取时要考虑那些语言精华的文学作品和介绍语言国家风俗习惯的语言材料。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文化愈益显得重要,教材中便可以选入一些反映深层文化的语言材料。

其次在文化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实用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语言文化教学,注解,实践,对比,融合等都是常用教学方法。

另外在课外补充上要下大功夫。教师要根据学生水平布置难度相当的外语原版读物任务,同时包括阅读心得,主题概括和课堂讨论等方式来巩固阅读效果。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有的要掠读,有的要精读,还有的就要反复咀嚼,以此来大量摄取语言文化知识,深层挖掘语言背景信息。

整个语言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教授学生学会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和环境去学习和了解语言文化。

结语

我们提倡跨文化交际的外语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和加强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求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未来社会的外语人才,不仅仅要具有外语语言的自如运用能力和外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要求是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的国际化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申,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许国璋,Culturally-loadedWordsandEnglishLanguageTeaching[A]。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语言文化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韩语教学;文化教育;渗透; 融合

韩语语言教学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和趋势,避免单一化的语言能力的培养,要立足于国际视野,关注韩语教学与文化教育的结合教学,实现韩语教学内容与文化教育的渗透与融合,注重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培育国际化的韩语语言人才,探索韩语教学与文化教育的融合路径,更好地提升韩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韩语教学与文化教育的关联性分析

韩国文化是韩语教学的前提背景,韩语语言与其特定的文化观念有极为密切的联系,韩语文化对于韩语的语言结构、语言交际模式、篇章修辞原则等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必须将韩语教学置于广泛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和学习,将文化教育渗透和融入到韩语语言教学之中,通过对韩语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了解韩国相关的文化,由下表我们可以看到韩语教学与文化教育之间的关联性。由此可见,韩语教学与文化教育有内容上的相关性,要重视韩国文化教育,实现韩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的有机链接,避免文化教育不完整、过于浅显的问题,并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二、韩语教学中文化教育渗透缺失的问题分析

在当前的韩语教学之中,存在重语言而轻文化的现象,导致学生的韩语学习能力难以提升,显露出韩语教学与文化教育渗透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1.教师的韩国文化知识面相对狭窄。在我国现有的韩语教学队伍之中,其学历大多是本科、硕士学历的中国教师,他们成为韩国文化、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主导者,然而他们的韩国文化知识面相对狭窄,缺乏对韩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认知,导致在韩语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文化教育的缺失。加之部分教师存在忽视文化教育的意识,在韩语课堂教学中缺少对文化教育的渗透,导致学生产生单调乏味的学习心理状态,无法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生成。2.韩语教学模式相对单一。韩语语言教学还大多采用“灌输式”的语言教学模式和方法,着重于对单词、语句、语法等方面的教学和练习,而缺少对韩国文化、传统习俗、社会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内容讲解,无法使学生意识到韩语教学的实用性价值,感觉韩语语言学习过于单调、刻板,逐渐丧失韩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韩语教学与文化教育的渗透融合路径探索

1.充分把握韩语教学与文化教育的原则。为了更好地实现韩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的渗透与融合,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关联性原则要将韩国文化作为韩语语言教学的前提背景,并通过韩语语言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韩国文化,增进学生对于韩国人的价值观念、文化思想、民族主义的认知,不可将两者割裂进行学习,并要注重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突显韩语应用能力的生成和培养。(2)科学性原则在韩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要注意文化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要保持教学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不能出现以偏概全、主观随意的现象,必须保持韩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的协同一致,寻求科学合理的文化语言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升韩语教学的有效性。2.合理调整韩语教学课程。要合理调整韩语教学的课程安排和计划,在一、二年级阶段注重对学生的韩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基础听力、会话水平。在三、四年级阶段注重对学生的韩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加强文学翻译、写作、新闻概况等方面的学习和了解。同时,要注意的是,在一、二年级的韩语教学之中,还应当适当添加韩国文化、文化与语言、社会语言学等方面的内容,将韩国文化、韩国概况的部分内容放到一、二年级阶段,使学生在入学初期即能够接触到韩国文化,并依照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3.实现韩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要在韩语教学中渗透和导入韩国文化,使学生了解韩国语言的文化背景,意识到汉语和韩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来说,要在韩语教学中实施以下方面的文化导入。(1)词汇文化导入在韩语教学之中,首先要从词汇入手,挖掘和提取词汇中内蕴的文化内涵,不仅了解韩语语言的表层涵义,还要深入体会其中内蕴的文化背景知识,感知韩语词汇文化。以韩语对话交流中常用的“什么时候吃面条?”为例,这一词汇的运用就包涵极其丰富的词汇文化,它反映出韩国文化的独特内涵,其真正的意思是向对方询问什么时候结婚,类似的词汇文化还有泡菜、年糕、海带、花图等,这些词汇都内蕴极其丰富而独特的韩民族文化特征,要在韩语教学中加以适当的导入和渗透,培育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2)话语文化导入韩国文化体现出极其明显和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和观念,在话语的表达之中也流露出这一话语文化特点,如韩语会将汉语中的“我的父亲”“我的老公”表达为“我们的父亲”“我们的老公”,这种文化现象与中国文化有极大区别,对此要注意加以区分,理解“我们”并非实指说话人或听话人,而是体现出韩民族强烈的集体意识和观念。(3)礼仪文化导入韩国文化也有其自身的礼仪,表现为社交礼仪、餐饮礼仪、饮酒礼仪等,并经常使用敬语法,在进行韩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礼仪文化的适时导入,使学生在掌握韩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韩国文化能力。(4)非语言文化导入在韩语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有语言交流而且还包括多样化的非语言交流,要充分认识到非语言交流是韩国文化积淀的结晶,加以关注和理解。如韩国人向长辈问候时要将双手置于自己的肚脐附近、并弯腰90o以示礼仪。4.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为了增强韩语教学与文化教育渗透的效果,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多媒体网络资源,让学生接触和观看韩语真实视频资料,通过角色扮演、韩语辩论、话剧表演等方式,学习韩语和相关的文化知识,了解韩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可以上韩国网站与韩国人进行交流、进入到韩资企业之中参与社会实践、到韩国旅游、文化研修或留学等,创设条件接近韩国文化,使韩语教学更具有时代感和真实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语言文化体验,较好地提升自己的跨语言文化交流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韩语教学要与韩国文化教育相链接和融合,在语言与文化充分渗透和融合的过程中,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和认识韩语及文化知识,转变传统韩语教学中的语言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模式,探索创新的韩语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韩语文化的学习和实践中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语言文化知识架构,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跨语言文化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娜.韩语教学中文化教育重要性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7).

[2]李淑红.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11,(12).

语言文化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奥地利;跨文化教育;启示

1跨文化教育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往发生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内容涉及国家、组织、个人等不同层面,同时涵盖民族、宗教、地区等不同维度,其高度、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国际学术界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逐渐重视跨文化类的学科研究。[1]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在以“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为主题的国际教育大会中提出了“跨文化教育”的理念。该书阐述了“如何承认不同文化局域的同等尊严”、“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之间相得益彰的联系”、“跨文化性及多重文化主义(Interculturality/Multiculturalism)”、“跨文化或多重文化教育(Intercultural/InterculturalEducation)”。[2]虽然该书并没有明确地对“跨文化教育”这一概念进行明确的定义和解释,但这是第一次在国际范围内公开提出跨文化教育这一概念,标志着跨文化教育即将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预示着跨文化教育模式将成为国际教育的主流模式。这一概念的提出,在国际教育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1998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大辞典》中,对“跨文化教育”进行了定义:(1)在多种文化并存的环境中,同时进行多种文化的教育或以一种文化为主同时兼顾其它文化的教育;(2)在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到另一个语言、文化、风俗、信仰和价值观都不相同的环境中去接受教育;(3)特别设置跨文化的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去适应非本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信仰和价值观的教育。[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发表的《EducationinaMilti-linguaWorld》一文中指出,在跨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全方面、多角度、系统性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和学习过程,其中包括:教学环境、课程安排、教学方法设计、语言环境选择、师生互动方式等,而不是简单地将跨文化教育当作一种“依附”在传统课程教育上的教育方式。例如,在教学方法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其中,教学环境的设计和语言环境的选择是顺利开展跨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因素。[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6年发表的《UNESCO.UNESCOGuidelinesonInterculturalEducation》一文中指出跨文化教育的两个内涵。其一,跨文化教育过程中,需要考虑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文化背景,平等对待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个体,秉承着“尊重差异、和而不同”的理念,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动,让受教育者真正地去认识自身文化的发展以及体会相邻民族文化间的文化共荣,最终达到不同文化间整合与升华。其二,跨文化教育是一种互动的教育形式,它以实现每一个受教育者积极、充分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为目的,促使不同国家、民族、地区、宗教、不同性别的人群互相交流、提高。所以说,跨文化教育是一种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人群发展和共荣的教育形式。[5]这两个内涵充分体现了跨文化教育核心理念和主要目的。综上所述,可以将跨文化教育概括为一种在复合文化背景下,以形成合理的跨文化意识为核心,培养尊重、开放、宽容和平的心态,坚持客观、无偏见的理念,结合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学生间的互相学习,从而增强人们在发扬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达到不同文化群体间的互相理解、尊重、提高的新型教育模式。[6]

2跨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教育的内容与传统的大学课程设置会大有不同。传统的大学课程设置更加关注与对于知识点的灌输和演示,而在跨文化教育过程中,主要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一种包容性的概念,帮助学生去理解、认识和分析目标人群的文化特点,倡导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共荣。在教学内容上则以跨文化沟通、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为主,例如自我意识的培养、复合文化知识体系的构建、跨文化交流的方法等一系列的管理组织。根据Watzlawick的观点,沟通是人际交往间的一种相互行为,这种相互行为在人对事物的理解和价值观上得以体现,[7]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建立在具备相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的,跨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帮助受教育者克服文化差异所产生的文化障碍。因此,跨文化教育的内容上不仅有跨文化行为互动的内容,而且包括组织行为、行为心理的基本知识。[8]跨文化教育的方法是根据培养目标和内容设置的变化而变化,形式多种多样。美国知名跨文化教育学家Forstamann和Gudykunst的研究结果指出,跨文化培训的方法可以分为文化特色教学法和文化特色实验教学法两大类。文化特色教学法,又可以分为文化特色教学和非文化特色教学法。文化特色教学法针对某一种特定的文化,介绍相关的历史、语言、文化、风俗、信仰等文化信息以及对该类人群交流沟通的方法。而非文化特色教学法指的是一般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文化特色实验教学法,又可以分为文化特色实验教学法和非文化特色实验教学法。文化特色实验教学法是通过模拟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展现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场景,学生通过模拟场景的切身体验和结合自身实际感受,进行跨文化适应性的探索和训练,并且在模拟场景结束后进行小组讨论,从之前的模拟实践中提炼出文化差异和寻找最佳解决方案。[9]

3奥地利跨文化教育的现状

3.1奥地利跨文化教育的现状。奥地利高等教育管理系统通过不同方法来管理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其中包括给移民提供跨文化教育、对所有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在奥地利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中,跨文化学习是一种“教育准则”,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所有学生的跨文化竞争力。移民群体的跨文化教育已经从最开始的对偶法和同化法进一步转为了综合法。对偶法的目的在保护学生的原有语言和文化,提供学习东道国语言和文化的教育机会。同化法集中在当学习东道国语言和文化时牺牲移民者的语言和文化的损失提供补偿。综合法是让移民融入到当地社会的同时不放弃自己本土的语言和文化,这种方法是伴随第一语言教学的学校同时产生的。奥地利跨文化教育强调文化间的互动性。奥地利的社会文化已经呈现出一种多元文化社会,各种不同的文化群体在生活习惯、语言、思维方式、文化、价值观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文化特性。奥地利跨文化教育是通过教育工作者将不同文化的群体集合在一起,促进不同文化群体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从认识差异、承认差异再到接受差异。在互动过程中实现各文化群体之间的和谐共处,文化共融。奥地利跨文化教育具有较高的普及性。奥地利跨文化教育的推广不仅仅在高等教育,在奥地利的中学、小学甚至是学前教育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开展跨文化教育实践课程。奥地利跨文化教育的多语言性。奥地利的官方语言是德语,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奥地利鼓励学生在积极掌握好德语的基础上,从小学习多门外语。在奥地利的中小学,就已经开设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中文等多门不同语言。同时,教师会对所学习语言的风俗、文化进行传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化以及学会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进行交流。[10]3.2奥地利跨文化教育的目标。在20世纪90年代初,跨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准则被引入奥地利的高等教育必修课程。跨文化学习没有作为特定的学科,而是作为推荐项目给老师把这些原则应用于所有学科。它的主要目标有:(1)探索文化资产(习惯、语言、习俗、传统、传说、神话、歌谣等)的本土和移民群体(特别是在地区与种族多样化的教室);(2)创造一个文化价值可以被所有学生体验和形成的学习环境;(3)引起文化差异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了培养鉴赏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4)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注重文化,语言和种族的多样性,为了解决民族-欧洲中心主义和种族主义;(5)培养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学生之间相互理解认识到共性和减少偏见;(6)为了注重双语和多语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使用他们的第一语言。3.3奥地利IMC克雷姆斯应用技术大学的跨文化教育课程。奥地利IMC克雷姆斯应用技术大学的跨文化教育课程采用了欧洲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通过对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跨文化教育的内涵、意义,督促学生参与到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中来。这些课程的主要对象来自与旅游管理、管理学、文学专业的学生。该类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进一步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文化的形成、特征、衍生,如何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中进行进一步的交流等。授课方式的安排更多的考虑让同学们参与到课堂当中,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同学们从意识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对跨文化理论概念进行更加真切的认识、体验,增加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对中国跨文化教育的启示

4.1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跨文化教育作为当今教育管理领域的热点之一,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影响因子,同时对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现实意义。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的情况,跨文化教育的实施有以下几个好处:加速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科研质量;树立学生的世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性,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因此,无论是从外部需求的角度,还是自身发展的层面上,我们需要坚持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并全面推进我国跨文化教育进程。4.2建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为了更好地将跨文化教育落到实处,给学生营造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建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是跨文化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建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一是要引进优秀的且有丰富跨国教育实践经验的外籍教师或优秀学者,通过“一人一测”的薪资激励机制,吸引海外优秀的专家学者,实现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和多样化;二是通过国际学术会议、教学方法培训等形式培养现有教师的跨文化教育理念和认识,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水平。4.3搭建国际化的沟通交流的平台。跨文化教育的实施过程,不应该是停留在书本上或局限于教室内,也不是简单地选派交换生或组织访学团,而是更多地与其它国家的高校、研究机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在平台上对跨文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分享和交流,给学生营造一个国际化、多元化的教育交流氛围。4.4细化跨文化教育的实施过程跨文化教育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我国高等教育过程中属于发展初期,学科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体系构建还有待提高,其中包括教材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本土化研究等方面。在学术界中讨论和研究的重点更侧重于跨文化语言交流及跨文化翻译,导致我国跨文化教育研究的内容略显单一,缺乏交叉学科的支持,如旅游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跨文化教育的学科建设需要加强与各学科间的联系及交叉实践,通过不断地去粗取精,才可以更好地将实践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5总结

语言文化教育范文篇7

1大学英语加强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1加强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由于社会文化不同使得世界各国人民的语言表现形式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在跨文化交流环境中,由于文化认知不足而产生的文化冲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根据科学统计,文化错误现象出现的频率要远远超过语言错误现象,并且语言技巧出现失误至多会造成词不达意,不能清楚地表达内心的想法,而文化错误往往会使跨文化交流双方产生严重的误解。只有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才能有效的避免这种因文化不同而产生的交流障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还能使学生对英语文化具备一定的认知。同时,加强文化领域的教学可以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学生英语表达技巧的提升。此外,将英语教学与文化教育相结合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1.2加强跨文化教育是新时代中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也在不断加深。在这种背景下,国际贸易顺利进行、国际事务的处理以及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相关人员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中国的国际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语言能力,还要充分了解国外的文化以及交往礼仪,才能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为了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教育,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渗透的力度,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根基。

1.3加强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人是一种社会型动物,每个人又拥有特定的社会角色,人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就必须使自身适应社会,不断加强自身对社会环境、社会活动以及自身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知,提升社会阅历,从而塑造适应自身的情感、经验、知识、能力,形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道德。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青年的社会交往对象以及社交方式都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跨文化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跨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有效的促进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

1.4加强跨文化教育是实现民族自立自强的需要

目前,中国经济在国际上仍旧处于弱势地位,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就必须不断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的经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交往也越来越频繁,面对异域文化,中国对于了解国外文化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跨文化教育一方面可以拉近学生与英语文化的距离,另一面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观。有鉴于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育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5加强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育可以加强我国对于发达国家先进教育理念的认知与了解,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进行创新探索,从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因此可以说,跨文化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进步关键性措施。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环境也在随之变化,多元化的发展使得人才培养必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跨文化教育的研究可谓意义重大。首先,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也会增加,国家对于国际型人才的需求使得高等教育必须重视跨文化教育。其次,跨文化教育可以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促进本国经济与国际社会的交流。英语是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工具,因此,必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跨文化教育。

2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现状

2.1教师缺少跨文化教育意识

目前,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师都没有海外留学或进修的相关语言培训及生活经历,对于英语语言的教学只停留于语音、语貌、语法、句法、篇章等方面的教学,教学内容多以考试所涉猎的内容为主,可以说应试教育的理念大于通识教育。由于缺少对英语国家文化和习俗的切身感知,导致其对教学中所出现的跨文化问题不是十分敏感,往往不会提及或一句带过,不会深入挖掘英语语言中存在的文化内涵,不能将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很好的结合起来,不能联系事实热点、社会信息将跨文化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不能透彻地分析两种文化存在差异的根源及应对策略。这种“重语言输入轻文化输入”的教学现象,导致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不强,教学效果不加,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等问题。

2.2教材中跨文化教育教学内容所占比重低

大多数高校英语教材的编写侧重于词汇、语法、句法、篇章、写作等方面的训练,内容紧密围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范围,应试教育的目的性强,没有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学实用性的要求。教材中涉及跨文化教育的内容相对较少,虽课文内容涉及相关的文化知识,但在课文之外未做扩展,没有进一步介绍跨文化的知识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忽略了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2.3大学英语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

国内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的主体力量以国内教师为主,且少有海外留学或进修背景;教学中能匹配英语外教的高校所占比例也不是高;学生第二课堂的英语活动也缺少跨文化教育的锻炼。因此,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导致了学生接触跨文化教育的资源有所局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解决,当学生真正面对跨文化问题时,会产生理解困难,无法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无法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3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

3.1平衡语言知识教学与文化教育

在进行语言课的教学时,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民族文化生活相关的知识也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了解认知语言文化的规则以及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的掌握一门语言。当前阶段,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于跨文化教育缺乏详细的规定,导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缺乏一定的指导,在英语教材中关于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因此,想要顺利的实施跨文化教育,就必须使英语文化教育与纯粹的语言知识的教学达到一定的平衡。首先,国家要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添加跨文化项目,为跨文化教学做出指导。在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技能的同时,也要强化培养跨文化教育。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有关跨文化教育的经验和成果,明确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英语跨文化教育内容,确保跨文化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持久性。以此为基础,可以在教材编写时添加一定数量的文化知识,切实落实跨文化教育,改善教材偏重语言知识的状况。其次,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认识到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的积极效用。高校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递者,同时也是英语文化的传播者,高校英语教师应不断学习有关跨文化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内涵,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树立中西方文化观念,客观公正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积极引导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识。最后,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要同时注重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集合起来,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共同提升。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能充分体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案例进行解析,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高校教师也可借助国外媒体,如报纸、新闻、电影等语言材料,将英语知识的教学同时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相结合,通过对比分析及延伸,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西方国家的文化及习俗,真正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3.2将跨文化教育与跨文化交流实践结合起来

想要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切实提升,不仅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中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加强学生文化知识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对此,教师集合教材中的课文阅读材料,有针对性的设计案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讨论分析。第一阶段:组织学生通过阅读熟悉案例,获取语言文化知识,提升阅读能力。第二阶段: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内容进行思考探索。第三阶段:组织学生开展分组讨论活动,对学生的辨识能力以及判断能力进行锻炼,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第四阶段,教师针对实践活动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精准。教师也可以进行情境模拟训练,挑选一个主题,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将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语境表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等形式拓展课外英语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学期兴趣为根本动力,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根本目标。比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电影,找出存在的差异,分析其根源及原因,找出将差异或矛盾缩小的办法。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寻找文化差异,有意识地感知,真正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3.3构建跨文化教育多维平台

由于跨文化教育不仅包含英语学科的专业知识,还涉及到了其他学科的知识,所以,可以通过构建跨文化教育平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高校可以对英语学科的课程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设置一些与跨文化交际有关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一个跨文化知识学习的课外平台,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高校的英语课堂还应积极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不断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切实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其次,在专业课程中渗透跨文化教育,将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整个大学教育中,更加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课堂及课外的跨文化教育确实有限,且英语语言的学习无法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求学过程。学生一旦结束了大学英语的学习,就会降低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别说积极主动培养跨文化知识了,因此在专业课中进行有关跨文化知识的渗透和讲解十分必要。例如,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就可以在讲授专业课时适当的渗透跨文化交际知识。再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一个专门为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提供服务的网站,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实现跨文化交际,激发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兴趣,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高校教师也可借助学校的网络课程平台,将其所整理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跨文化案例分析、优秀课件等资源到网上,使学生在课下也方便下载,共享学习资料。最后,高校可以通过与跨文化相关机构的合作,为大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机会,使大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不断锻炼自身的能力。跨文化知识的获取并不能仅仅凭借书本上的介绍和教师的讲解而真正获得,其实践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跨文化意识的养成必须要到实践中去。因此,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积极的参与者与主体者。

综上所述,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需要长期实践的工程,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真正实现高效、切实可行的跨文化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更应主动担负起改变现状的重任,教师只有为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才能有效的落实跨文化教育,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作者:国佳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

参考文献

[1]尹立颖.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工作探析[J].高教学刊,2015(11):34-35.

[2]刘珊珊.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渗透[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0):247.

[3]董兵.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培训,2016(8):159.

语言文化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职业院校;英语教育;文化教育;问题

一、现阶段职校英语教学中开展文化教育的问题

(一)教材的编排体现不出英语教学的文化教育特点。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下,英语的定位更多是一门外语,在职业院校的教育中也是如此。在具体的学习中,更多的是注重对于语言技能的学习,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处于缺席的现状,这在教材的编排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目前,我国的英文教材更多的是从英语的词汇、语法句式出发来编排教材。在教材中虽然也有一小部分的有关英语文化的内容,但只是作为语言学习的背景点缀其间。零碎、缺少系统化的内容组织,英语文化的内容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这对学生了解和学习西方的文化、英语的文化造成不利的影响。(二)英语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文化教育。在英语教育以培养英语语言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背景之下,大多数英语教师所接受的英语教育也只是语言教育,缺乏文化教育的内容。加上教师的教学以语言教学为主,重语言技巧的传授,自然在提高自身英语教学水平的过程中更加不会把重心放在提高自身的英语文化修养上。因此,目前的职业院校老师鲜有具备系统的英语文化教育背景,对于英语文化的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也就无法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的学习英语文化。(三)学校重语言教育轻文化教育。片面地重视英语语言教育,忽视英语文化教育是职业院校英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无关系。表面上看来,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并没有太显著的作用,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传统的英语语言技能和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能够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久而久之学校就会放弃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语言的渗透。而且,学校的英语水平测试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文化知识的考核比较少,这更加加剧了职业院校英语教育的重语言轻文化的现状。

二、改变文化教育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地位的措施

(一)改变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文化教育的比重。转变传统的英语教育中重语言轻文化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兼具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又了解英语文化的学生作为英语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首先,学校、教师和学生应该提高认识,对于在英语教学中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抛弃英语学习中单纯为了运用语言的功利性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修养为要求。其次,在教材的编排上进行改革,改变以往依靠词汇、语法、句式来进行内容编排的方式。应该把语言技巧和文化知识进行深度融合,把语言的教学融于文化教育当中。最后,在课程的安排上,除了传统的英语教学外,还可以安排专门针对于英语文化学习的第二课堂,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给学生灌输系统化的,全面深入的英语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英语文化。(二)变革单纯的传授语言知识的课堂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只注重英语语言知识和技巧学习的教学方式,要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其中深入挖掘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应该是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学习语言是了解他国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掌握了一门外语就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应的国家的文化知识。同时英语语言中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语言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相应的文化背景。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师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文化背景发掘出来,并有效结合语言教学一并传授给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就有实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切入点。比如“国家”在英文中可以用:country,nation,state等多个词汇来表示,多个英语单词可以用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与西方复杂的政治文化相关联,它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在西方国家,联邦制是很常见的政治体制,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州和邦是组成联邦国家的单位,因此英语中state才有国家的意思。这些词汇的背后包含着西方国家以及地区在政治制度上的特点,有着历史的渊源。给学生讲解这些文化背景知识,其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地实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的结合。

总之,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缺失是职业院校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通过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实现英语教育的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淑香;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入探究[J];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9期

语言文化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跨文化教育;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初探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各国间联系日益紧密,英语在国际合作和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否正确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文化模式已成为影响国际交往的关键因素。文化学习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学习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学生通过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习俗,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有助于促进语言学习。因此,在高职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运用跨文化教育策略,把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促进学生外语翻译水平的提高。

1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1)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教育的过程中,最根本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综合技能型人才,而随着外语人才需求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对异国文化有着深刻理解和把握能力的人才越来越急需,这决定了跨文化教育成为高职英语教学不可回避的课题。高职的语言教学不仅教会学生怎样来掌握一门特定的语言,更要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一种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运用其所掌握的语言学习技巧,来快速掌握其他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和传播工具,就高职的英语翻译教学来说,通过跨文化教育,揭示潜伏在语言背后容易引起误会和冲突的文化因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国外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语言规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2)顺应学生社会性发展需要跨文化教育与学生发展的最终目标不谋而合,社会发展正是在不同文化交往和碰撞中实现,注重跨文化教育,能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知,理解和包容能力,更有助于帮助他们形成合作、相互尊重的精神。在现代生活当中,随着网络技术的崛起于发展,人们只需要通过一台电脑、一部智能手机等工具,就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社会活动,例如学习、交流与购物等。这样虽然能在很大程度上便利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需要,但也会导致其与人际交流社会越来越远,并因此而导致其自身的社会性慢慢减弱。但是,当学生完成学业并走入社会时,社会性又是其所必须要具有的一项重要能力。而通过跨文化教育能培养学生从多元视角去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体系,让学生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和意见,接纳不同的立场,帮助学生学会敞开胸怀,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3)满足本土文化的发展需求对于人与人的交流来说,语言是其最重要的工具。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国外的文化知识,同时也能实现对本土文化的有效传播,也就是说,文化的交流有着明显的双向性特征。如果我们想要真正全面的融入世界环境当中去,就必须要将自己的文化充分地展现出来,才能实现对我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弘扬民族精神。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们更倾向于把我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先进技术推广并影响世界。因此,在进行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应积极运用跨文化教育,确保学生能够在对外国文化了解的同时,实现对本土文化的传播,让世界对于中国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与认知。

2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高职教师缺乏跨文化教育意识和视野虽然说在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大部分的高职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普遍存在着跨文化教育能力不强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师对跨文化教育的重视不够,部分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单纯进行语言知识讲授,只强调单词、语法及句式等基础的语言技能层面的重要性,而将语言形式与其使用环境孤立开来。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才能得到准确、充分地理解。因此,教师应重视跨文化教育,在教学中兼顾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讲授,使英语翻译教学获得实效。其次,是教师自身缺乏深厚的跨文化知识,跨文化教育意识较弱,较重视语言知识而轻文化因素,这样也就导致其在英语翻译教学当中,没有做到深入挖掘语言背景文化的内涵,难以实现对跨文化教育的有效运用。2)高职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薄弱长期以来,我国英语的教学受到考试体制的制约,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是为了通过考试来获得证书,并以此来为其日后的就业提供保障,这样的学习目的导致其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通常只是对考试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学习,而缺乏跨文化理解能力使得学生在运用语言过程中频繁出现语用错误,文化障碍凸显。此外,语言承载文化,理解文化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从本质上来讲,无论是句式、语法还是文化背景,汉语与英语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由于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其原有文化背景与英语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处于初级或中级阶段,其在进行翻译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其语言知识的有限性影响到对英语文化的自然关联和完全理解。3)跨文化教育模式存在弊端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逐渐将跨文化教育引入到英语翻译教学当中,但由于受到学校自身环境与条件的限制,再加上起步较晚,导致跨文化教育体系相对不够完善,使得高职院校的英语翻译跨文化教育模式还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具体包括:第一,跨文化教育内容的欠缺。跨文化教育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其在内容设置上,相对来说有所欠缺,未形成完整体系,许多教材与教学资料的系统性不足,使跨文化教育无纲可循,最终导致跨文化教育缺乏实效性。第二,是教学方式的不合理。目前,高职英语教师在进行翻译教学时主要还是偏重语法和句法解释,而忽略了文化背景因素的讲解,使学生对语言的文化背景认识模糊,制约了翻译技能的提升。跨文化背景知识学习意识的缺失最终使英语学习效果出现偏差,也使得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质量难以提高。

3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策略

1)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心态在进行跨文化教育时,应要求学生了解并尊重彼此的文化,以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彼此的差异,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对外国文化的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在学习国外文化的同时,不能盲目以其为标准,全盘否认,贬低本民族文化,应做到理解和接纳外国文化,而不是被同化。进行跨文化教育一方面为使学生深入学习其文化的精髓,促进翻译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使学生用所学外语更准确地介绍、传播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弘扬博大精深的母语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本民族,从而减少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误解、冲突。任何放弃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而去单纯学习外语的极端主义观点都是错误的。2)丰富教学材料目前,高职教材资源中有关跨文化内容不丰富,教材内容缺乏真实性和语境性,因此,高职教师当应选择贴近英语国家社会生活,历史文化背景的教学材料,贴近真实情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学习体验。具体包括:第一,在教材中增加有关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传统等文化知识的介绍,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促进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在实际的语言学习与运用过程中,避免文化误解。第二,教材当中应创设真实的交流场景,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才能更好地强化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并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第三,要在教材中进行中西文化对比,让学生深入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习俗的同时,对外来文化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3)提高教师自身的跨文化综合素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重要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领导者。因此,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高职英语翻译的跨文化教育质量,就必须要强化并提升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跨文化教育能力,具体包括:首先,教师应具备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和传授能力,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社会文化洞察力,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意识,树立正确的多元文化态度,提高对文化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其次,要求教师必须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文化修养,提高对英语翻译的教学和运用能力,重视自身的继续教育,不断学习优秀的外国文化,熟悉英语国家典型背景文化知识,掌握英语翻译教学的跨文化教育技巧,以此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4)创新英语翻译教学方式传统的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其所采取的通常都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方式,而在跨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学方式应多样化。如课堂中采取角色扮演法使学生在真情境中通过观察思考,自己发现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误解、冲突及语用错误,理解并避免那些由于文化的差异所导致的问题。课外通过定期举办有关英语文化或中英文化对比的讲座、英语演讲、英语歌曲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跨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其他文化的态度和移情能力。积极创设课外文化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利用多媒体信息渠道,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例如,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平台,定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并做好读书笔记,欣赏英文影视、歌曲,体验直观的英语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定期举办外语文学作品学习分享会,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感受中外文化的异同,弥补课堂文化教学的不足。作为教师,应积极拓宽教学渠道,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源,结合自身的教学条件,制作文化教学微课,具体可涉及英美文化导读及应用类的课程,如计算机英语,初级旅游英语酒店英语相关微课供学生学习。

4结语

英语翻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教育能加强学生对外语国家文化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通过英语学习,能够增强社会竞争能力。重视跨文化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能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学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理解教育策略——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J].中国农业教育,2013(6):57-60.

[2]肖立青.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因素的影响及应用策略[J].科教文汇,2015(6):167-168.

[3]熊亭玉.试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缺失[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95-97.

[4]师梦霞,李茹.基于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5-67.

语言文化教育范文篇10

1.1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文化教育已经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达成共识,即通过对社会文化事实的认识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了解来培养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大学英语中文化教育因素占教学比例逐年增加,这样使得人们更加重视融入文化教育因素的作用和特点。我国教育部也制定出相应的大学英语教训要求,其中提到大学英语的主要教学内容要放在技能运用、知识理解以及学习策略方面,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英语的交际能力。由此不难发现,语言与文化是相互影响的,掌握文化的前提是必须了解语言,而了解语言又需要建立在掌握文化的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

1.2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输导理论,该理论基础首先由美国科学家提出,即将文化教育的理论核心内容放在假说输导环节上,大学生通过接触高于自身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种语言输导,来提高自身对英语的理解程度。第二,构建理论基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既不属于主观思想,又不在客观事物的包含范畴内,所以需要学生通过自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达到构建的效果。该理论基础强调社会活动与交往在学生学习中的发展地位。

2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2.1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内在涵义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习俗、文化,并且每一种文化都能映射出与之对应的文化特点,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学习语言的基本技巧来发掘不同语言背后存在的文化差异。举例而言:在学学英语词汇过程时由于不同国家民族存在着不同的历史背景以及地理环境,导致培养出各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思想。汉语中的“气功”以及“八卦”等词在英语词典里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汇,而中国传统谦虚礼让的思想在西方人眼里则是虚假无知的表现等等。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知程度,以便于更好的理解英语,提升综合能力。

2.2文化与语言的关联语言不仅仅是人类表达的一种展现形式,更是一种传递思想的道具,语言表达受到宗教信仰、价值理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正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所谓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不单单只包含听、说、读、写的能力,更多的是强调自身交际文化的技能。语言的决定因素就是文化,文化的传递实则是物质与精神的交流,穿越文化的沟通是目前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教育便是在打破文化交际存在的障碍,让不同民族共同使用一种语言成为现实。

3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取向

3.1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思想大学英语教学目前已经成为输导文化教育的途径之一,文化一词也逐渐成为英语教学的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需要遵循文化准则,所处不同文化环境的人们思考方式千差万别,从而导致在叙述客观事实时存在较大的审视角度差异。大学英语教学想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英语,不通过讲解文化内涵的途径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即使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往往在肢体语言表达方面也容易出现失误的情况。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思想就是在培养学生如何说英语的能力,而不只是说什么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奠定夯实的基础。

3.2大学英语文化教育的范畴教师在进行文化教育时需要分阶段、分层次,文化教育程度需要随着大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提升而逐渐提高,与此同时文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也应有所增加。并且教师在英语教材选取方面也应该很据学生特点进行文化知识输导的取舍,以便提高教学的实际性和针对性。文化知识范畴主要包含一个国家的建筑风格、河流山川以及、服饰等普遍的物质事物,而文化交际范畴主要包含民族的表达特点、思维习惯等抽象概念。教师必须有效处理好两种文化的关联,合理控制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比例,以便于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的内涵。

4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4.1英语教学方式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师主要起到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所学知识的作用,而获取知识的多少实质上只取决于学生本身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能力。然而目前大多数学校英语教学方式都是通过老师讲解的途径,其中英语基础文化内容还是以注解法居多,教师只是将书本文字进行扩展,来达到英语课文中文化信息得到说明的效果。也有不少学校的英语老师组建小组学习体系,该教学方式表面上解决了教学中心的转移,实质则是英语教师的另外叙述形式展现。

4.2英语教学内容的问题文化教育具有复杂的特性,不同英语教师对英语文化都持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绝大多数教师将文化分成文化语言和文化交际,也有不少学者将其分成语义、语用以及语构文化等等,无论何种分列方式,教学内容的重点都是围绕英语文化展开的,然而西方文化中民族节日在逐渐超越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教师过于强调英语文化的先进思想,而忽略传统文化的必要因素是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

5针对目前文化教育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目前文化教育问题所采取的对策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应该培养教师具有基本的文化教学观念,从而逐步建立具有文化意识的教师团队,在二十一世纪,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更要具有母语与英语的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贯彻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相应英语教学部门还要加强教师的跨文化理念,可以通过开展教师文化培训课程来实现这一目的。其次,完善现阶段的教育评价体制,改变教师目前教师的填鸭子教学模式,杜绝针对英语等级考试开展的有关英语教学课程,达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基本要求。

6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