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日常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7-20 16:45:51

学校日常管理

学校日常管理范文篇1

教育科研的课题是来自课堂,在课堂中研究,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课堂,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我校在教科研日常管理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全员参与研究。学校教师人人参加课题研究,我校有县级课题一个,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人还申报一个微型课题研究。教科室牵头定期召开个人课题主持人会议,开学落实部署本学期课题运作的相关事宜,期中了解课题运作进展情况,学期结束进行总结。校园网开通论坛,实施课题网络管理,教师将课题研究的资料、成果全部上传到网站,便于交流、展示、研讨。

2.注重实践反思研究。定期邀请部分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做讲座,为全校教师传授教育教学经验和课改的最新动态,结合学习加强反思。为了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强化反思的效果,利用学校网站这一平台,组织教师每周撰写一篇教育教学随笔或有效教学一例,及时总结、记录、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得失成败,不断提高反思能力,每学期组织评比一次。

学校日常管理范文篇2

1、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包括大专院校在内的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同时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严峻挑战。面对这些问题,学校教育管理应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当前,学校生活社会化趋势不断增强,学生生活环境、生活服务质量对学生学业、良好思想意识的形成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学生所经历的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不同,学生个体思想上的差异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因此,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大政治思想教育的力度,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思想引导,提高其综合素质。其次,现代部分大学生存在个人意识与独立意识较强而社会意识和自立能力较弱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显露,所以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根据学校与社会的发展情况,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因此,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必须围绕思想教育这个中心来展开,从而逐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当前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学校教育观念存在问题。目前,有很多学校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较低。“只教书、不育人,只顾教学、不顾思想教育”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1)部分学校实施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体制不健全,特别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等的不完善;(2)一些学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的中对学生的“管”多于引导和关心服务,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师生之间很难达到理解与认同的;(3)目前很多学校不断扩招,但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素质也有待提高。

2.2学生思想观念及外在环境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和竞争机制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逐步转变,大学生中以自我为中心、唯利是图的不良行为不断出现。一方面,社会上腐败和不正之风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使他们的信念和理想发生动摇。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弱点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缺陷使部分大学生迷失了方向。索取与奉献、享乐与艰苦等方面存在的矛盾逐渐膨胀,同时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滞后造成了学生知识灌输与思想品质及综合素质培养的不平衡。

3、如何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1学校应不断更新思想教育观念,完善管理工作体制。学校应全面深入理解党的教育方针并不断进行学习讨论,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重视对学生科学人生价值观的引导,强化民主、责任、法治和服务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保护,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更具自觉性和创造性。同时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激励机制,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做细做深做实落到实处,不断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3.2把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心,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涉及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很多事情都较为繁杂和琐碎,在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因此,许多学生思想上和价值观方面一下深层次的问题容易被忽略。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把握重心,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处理好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充分考虑学校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从而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服人”的效果,正确处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3.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队伍建设。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教育管理队伍相对薄弱的问题,要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要建立一支优秀的教育管理队伍。首先,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学校教育与管理的很多工作都是依靠辅导员来完成,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校风、学风的建设。学校要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优秀的辅导员队伍。不仅要加强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而且要积极培养辅导员的管理教育能力,并设置严格的辅导员工作评价与考核制度,实行奖优惩劣,真正把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还要充分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班团干部班子的群体力量,引导学生做好自我管理与教育工作。

学校日常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学校管理;教学管理;日常管理;素质教育;初中学校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学校要通过对管理模式的改进和优化,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将管理制度改革视作一个新的机遇,利用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教学管理和日常管理两方面研究学校管理策略。

一、学校管理概述

学校管理涉及一个学校正常运转的方方面面,其中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容,要求管理者具有全局观念和创新思维,并且心思细腻,能够照顾到方方面面。通常所说的学校管理,一般包括教学管理和日常管理两个方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品行和学习、生活习惯,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学校管理团队的进步和教师团队的发展。

二、现代学校的管理策略

目前,部分学校依旧遵循传统的管理方式去进行管理,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正确认识,也没有遵循开放、个性和诚信的管理理念,导致学校的管理水平不高,人才培养质量大打折扣。下面,从教学管理和日常管理两方面研究现代学校的管理策略。(1)教学管理。1)注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应该加强自身建设,注重提高领导能力。在学校发展方向的决策上,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凝聚领导班子集体智慧,以此保障决策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工作的分配和落实上,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头上,做到既分工明确又协调统一,实现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保证工作计划和指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教育,领导班子成员要主动研究先进的管理理念,积极学习新思想和新概念,不断更新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学校应该定期召开会议,开展对领导班子的批评并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能够进行自我批评,做到严于律己,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和榜样,引领学校更好地发展。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着力建设一支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这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部分。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研究性、学习型学校,管理者就需要将培育优秀教师作为一个指标来完成。学校应该要求教师每个月都进行定量的课题研究,并在学期末对教师的研究成果进行评比,同时还要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更高水平的专业学习,要多听专家讲座,多参加交流会及名师工作室活动。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在师资培养过程中,学校应该注重科研,形成全方位的科研格局,鼓励教师科学规划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手段,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管理工作中,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教学团体的集体意识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意识,促进整个团队健康发展,引领教学质量的提升。(2)日常管理。1)注重建设人性化的管理体系。学校管理者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对具体的管理事项进行细分,落实到各个工作部门,做到权责明确。与此同时,管理者还应该依照校内已经确定的相关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保证按制度办事。另外,学校还应该对教师进行制度化的管理。不能过于严厉,过于严厉会让教师失去主动性,畏惧学校的制度,也不能过于松懈,过于松懈会起不到督促作用。2)建立合理的评估制度。学校管理者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套适用且实在的评估制度,并对评估方法不断创新,使得评估制度能够对学校内各个部门进行考核,对各个层面进行监督,对各项工作有一定的导向性,对师生的发展有较强的激励作用。管理者应该摒弃以往以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的片面做法,要将教师的教学方法、态度以及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纳入到考核中,呈现出一个相对全面的考核体系,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考核,得到一个更为准确全面的考核结果。3)实行相对开放的管理理念。现在的学生和以前比起来,他们有很多自主性、创新性的想法,教师不能过分限制学生的天性,而应该采取开放性的管理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这样对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大有好处。

三、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学校要通过对管理模式的改进和优化,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从教学管理和日常管理两方面入手,加强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的建设,建设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评估制度,并融入相对开放的管理理念,在为学生创造一定发展空间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邹家武 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红花套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左慧.现行制度下的初中学校管理模式改进[J].教育科学研究,2014(09).

学校日常管理范文篇4

认真学习贯彻原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印发“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规范普通中小学校检查、评估工作的意见》精神及省市有关教育督导工作文件,提高对政策的理解力,提高对教育督导工作的认识。认真开展督学工作,督促学校对教育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力度,规范办学行为,保证国家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得以全面贯彻实施,促进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开展调研工作,为即将颁布的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实施工作做好相应的准备。

二、主要工作行事历

八月份:

与组宣科共同完成《*区校(园)长绩效工资考核与奖励实施办法(试行)》(草案)

九月份:

拟定我区“安徽教育网‘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平台’管理工作”相关制度。

做好对学校工作目标管理督导的前期准备工作。

完成对44中、45中工作目标管理督导工作。

做好我区“安徽教育网‘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

完成市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和局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十月份:

完成对部分中学工作目标管理督导工作。

做好我区“安徽教育网‘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

完成市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和局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十一月份:

完成对部分小学工作目标管理督导工作。

做好我区“安徽教育网‘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

完成市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和局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十二月份:

完成对部分小学工作目标管理督导工作;完成对古城小学等八所地处乡镇学校的工作目标管理督导及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机制督导评估考核工作;做好对区属幼儿园督导工作。

做好我区“安徽教育网‘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

完成市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和局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元月份:

撰写中、小学工作目标管理督导报告和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机制督导评估考核报告。

做好2009年全区教育督导工作总结,拟定2010年工作计划。

学校日常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学生管理;人性管理;工作探析

1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1.1管理工作的思想性。管理工作的思想性,就是把学生思想工作融入日常管理中,在管理工作中要始终渗透思想教育,以思想教育强化日常管理,启发学生自觉地遵守校规、校纪,服从组织管理,也就是把严格纪律管理与耐心说服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1.2管理工作的实践性。年级管理工作与其他层次的行政管理相比,实践性更强。这主要表现在,它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而直接面对管理对象,实施面对面的管理。高校各部门提出的管理工作要求,最终都要在各个班级具体工作中实践。1.3管理工作的长期性。要达到对学生管理的最终目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必须要在反复抓、抓反复上见成效。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长期性是管理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项不厌其烦地艰苦工作。

2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1严抓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的要务。近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各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大学生管理者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个别高校因为管理无序,思想政治工作松懈,心理健康教育薄弱等原因引发自杀、他杀等校园恶性案件不时见诸报端,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迫在眉睫。2.2加强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必要条件。大学生除了专业素质培养,还会涉及生活、纪律约束及诸多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指导学生生活、帮助解决问题、规范日常行为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干部的任务。2.3加强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育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未来工程的重要保证。高校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培养国家所需之人才,各项工作和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日常管理就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开拓和实施强有力的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有利于为学生打造优越的学习环境,使其抛开各种干扰,全心全意专注于学习,用专业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进入工作岗位,为国家和社会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实现人生目标。

3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3.1尊重学生,人人平等。管理工作者要正确处理和协调好班级内部的关系,增强班级内部团结,树立良好的班风,是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正确处理和协调好班级内部关系的核心问题,就是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3.2严格管理,说服教育。严格管理,就是要求管理工作者一丝不苟的按照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学生,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始终保持管理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规范性,维护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生活秩序。说服教育,就是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讲清道理,启发学生自觉地服从管理,遵守纪律。3.3集中统一,发扬民主。辅导员必须要正确处理学生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在管理中,特别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只讲集中不讲学生民主,认为学生民主会妨碍集中;另一种是只讲民主忽视集中,认为强调集中会影响学生民主。正确的集中是建立在发扬民主基础上,特别是当下,学生民主观念和参与意识的增强,更要注意发扬民主。3.4身体力行,为人师表。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是由学生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给学生发出的号召、提出的要求,不但要看我们管理工作者口头上是怎么说的,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行动是怎么做的。辅导员身体力行,为人师表,这本身就是一种号召力和权威性,就是最有效的带班方法。3.5按年级管理,各负其责。学院管理系统有等级层次划分,各个等级层次人员都有自己明确的职责。这就决定了各级干各级的事,落实按级管理。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用层级管理,分清层次,明确职责,实行按级管理,各负其责,才能充分发挥各级的管理职能,提高整体管理系统的效能。

4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方法

任何优秀人才的成长,都离不开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而高等院校里的日常管理就在习惯养成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要求管理人员要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技巧,并具备一定的修养。4.1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融入日常管理之中。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对人的管理,是对人行为的约束。管理人主要是管理人的意识,而意识是靠教育引导、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工作过程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把理想、目标、公德、纪律变成自己的思想渴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4.2以人为本,发挥大学生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关心关爱学生,多途径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心理上接受管理,情感上认可管理,行动上配合管理,从被动接受甚至抵触管理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管理的全过程。实践证明一个具有良好风貌,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班集体中必然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也是辅导员的左膀右臂。因此,要注重班委干部培养,定期召开班委会议,制定班级干部工作计划。同时发挥学生在日常管理中主体作用,要组织学生了解学生管理工作的日常,参与制定或修改关于学生管理或学风建设方面的重要文件或规定,将“要我这样”成为“我要这样”的自觉行为。4.3注重实效,情理交融。情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首要条件,没有良好的感情基础作为铺垫,就没办法达到教育所需的效果。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情和理一直是相融在一起的,辅导员首先要正确认识情与理的辩证关系,在管理过程中力求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没有掺杂任何真诚情感的说教,再好的理也不能真正为学生所接受。4.4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把握方法和尺度。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都很强,决定了学校在管理方面应该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管理者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和调动起来,同时根据学生思想状况特点,管需有度,教需有方,因人而管,因材施教,教育、帮助、引导学生实现内化和外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知、情、意、信、行,并促进其均衡发展。

5高校学生日常管理的制度组织保障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诸多的挑战,积极探索和构建科学、合理、规范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然是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待于研究的重要课题。5.1解放思想,改变观念,打造以“学生为本”的科学管理机制。高校日常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其目的是管住人,而不是一味地教育人,如果只是按照规章制度去“打造”学生,那就是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所以在管理中必须实施“以生为本”的理念,遵从学生内心需要,帮助和教育学生打造正确的需要结构和需要层次,引导学生将学校工作的最终目标和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结合起来,为把学生培养成为优秀毕业生创造各种可能的条件,尽最大努力满足每一名学生学业和职业规划的需要。5.2建章立制,科学管理,有的放矢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高校必须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班级管理、学风建设等方面要有与之匹配的方案或规章,用制度的方式明确告诉学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以及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样才能有效加强学生管理的效果。建立和健全学生管理相关制度,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培养出适应时代的高质量人才。5.3适应形势,提升能力,培养又专又红的高素质学生管理队伍。充分认识学生管理伍建设的重要性,按照“政治坚定、结构合理、业务精干稳定发展”的总体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首先,要明确学生管理者的具体职责、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关心关爱他们的生活,充分调动管理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要加大加强学生管理者的培养,经常性的组织他们进行理论和业务能力的培训,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支持他们;最后,要制定相关倾向性的政策,让学生管理者爱岗敬业、乐于付出,营造无私奉献的良好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宝珠.高校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6(11):114,116.

[2]邓红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及其策略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6(03):132-136.

学校日常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病案管理;质量评价;效果

高职学校的教学档案是指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载体材料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学校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校为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正常开设五年制高职班,学校教务处下设档案管理办公室,负责学校教学档案的搜集整理和日常管理工作。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对高职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校开展了教学档案管理的质量评价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分析讨论,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目的

为了加强学校教学档案的日常管理,提高教学档案的管理质量和使用效率,促进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保证高职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我们于2013~2014年度开展了教学档案管理的质量评价工作。并将评价工作实施前的2011年度~2012年度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指标作为参照对比,分别随机抽取300份归档档案作为研究对象,重点从档案的日常抽查得分、归档及时率、保存完好率、差错率、季度质评得分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建立质评组织。在学校管理规范的基础上,成立了教学档案管理质量评价工作小组,由教务处长担任组长,档案管理办工作人员为成员。分析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参照《档案管理法》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办法》,制定“教学档案管理质评办法”,重点为教学档案的规范化书写、归档的及时性、日常管理标准、借调阅制度等。对教职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落实责任制,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教学档案的各个环节的质量,并严格执行考核制度。

1.2.2提升档案质量。首先对教职人员加强管理,提升教学档案的质量。将教学计划、规划、教学内容和实效,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作为考核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对教职人员下达教学任务与提交教学文件材料的归档同步,定期检查教学工作内容和文件材料的积累,定期对教学教材、质量、成果和毕业论文等进行审查、评审和验收。按照管理办法的约定,及时将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收集归档,整理装订,分类存档。

1.2.3加强日常监管。加强教学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引进专业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对现有的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体系。档案管理人员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2]。将教学档案引进计算机管理体系,实行管理的自动化和现代化。努力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档案的管理和保护的硬性条件。按照档案管理的各项要求和标准,做好教学档案日常管理工作。

1.2.4做好质控点评。质评小组平常不定期对档案形成的各个环节的工作情况进行抽查,检查未归档教学档案的及时性和评价质量。每个季度末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归档档案,按照相关要求和既定的方案,进行质量点评。将质控点评的结果在适当范围内公开,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讲评当季末档案管理取得的业成绩,重点提出检查发现的问题,针对各个环节的缺陷和弊端,进行总结分析和归纳反馈。将质评结果纳入到考核管理中,奖优惩劣,与薪资、晋升晋级和争先评优等挂钩。将教学档案管理质评工作贯穿于学校日常管理活动中,并得到持续性改进。

1.3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用t检验及χ2进行比较,代入SPSS19.0软件统计中处理,当P<0.05时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病案管理质量评价工作实施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在日常抽查得分、归档及时率、保存完好率、差错率、季度质评得分等方面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3.讨论

高职学校的教学档案记录和反映了学校教学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教学运行、管理和建设的重要标志性材料,是评估和衡量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领导和专职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不足,部门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配备不到位,专业素质不高,档案管理水平偏低等原因,高职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暴露出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制约着高职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对高职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3]。我们建立了教学档案管理质评工作小组,分析现存的问题和缺陷,制定质评管理办法,从提升档案质量,进行常态化管理和做好质控点评等方面着手,加大投入、培养技术人才、加大考核力度,促进了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德萍,朱向福.浅谈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J].教育界,2011,34(2):28-29.

[2]夏婷.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意义及途径[J].人才资源开发,2015,7(3):138.

学校日常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生管理;学校人本主义;有效策略

人本主义属于现代心理咨询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广泛应用于教育和管理方面,能够提高人的自身价值。人本主义十分注重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其也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根本理念。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学生管理中的人本主义就是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的衍生物,只有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管理目的,才能使管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值得广泛推广[1]。

人本主义是一种思想理念,是教育和管理学中常用的重要理论之一,其最早产生于著名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但其崛起则是上个世纪的60、70年代,与当时的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统称为三大势力[2]。自人本主义诞生之日起,其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全世界心理学的赞誉,经过过年的发展,日益完善。人本主义的出现不仅代表了心理资源时代的到来,对教育领域与管理领域都有着重大意义。现代人本主义不仅是一种心理理论,而是一种指导思想,它充分强调发挥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构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是教育领域和管理领域各项活动的指导思想,这体现了教育和管理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的基本原则。人本主义就是以人的要求作为基本理念,生命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及时生命个体的存在,因此人类社会的最主要最本质属性还是人。伟大学者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本质是指社会一切活动和关系的总和,并不是指单独的某个个体[3]。”由此可见将人本主义应用于教育和管理领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教育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就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产物,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教育的落脚点,因此学校教育和管理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的利益诉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党在十六届二中全会上曾明确指出:“现阶段我国要毫不动摇的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树立全面、可持续、协调的发展观念,从而实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4]。”将其运用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去,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人本思想与管理思想的辩证关系。管理思想应该充分满足学生的利益诉求,体现学生的意愿,这就要求管理要更加人性化,要以学生作为管理对象,作为学校管理的主体,在此基础上融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校的人性化管理。这不仅能够使学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与此同时还能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优化管理效果。其次,是个性发展与管理目的的辩证关系。学校的管理工作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管理,还包括学生的日常管理,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管理中的人本主义就体现了这一点,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作为学校管理的目的,从大体上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和学习态度,努力挖掘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后,是学生服务与管理学生的辩证关系。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环境、学科配备、实习研究等教育手段,都体现了为学生服务的人本思想[5]。管理学生的出发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将其摆在一切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根据学生的意愿,不断更新学校的日常管理模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社会人才的主要组成力量,目前学生的个性都比较鲜明,更加想表达自己的意愿,要求个性解放,充分展示自己的诉求。因此在学生管理中要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学生的利益诉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仅能够使学校管理者更加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和谐良好的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还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积极对其进行引导和心理疏导,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使学校管理更加趋于人性化。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学生管理的失误不是在教育方面,而是在于管理思想的错误[6]。”因此管理理念对学生管理的意义十分重要,将以人为本理念广泛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使得学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以人为主的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改变学校只注重成绩的理念,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弥补了传统学校管理的不足和缺点,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管理,而是能够参与到管理之中,积极发言,表情达意。这不仅是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学习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人本主义对学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应试教育已经向素质教育转变,这对我国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就目前我国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而言存在诸多弊端[7]。例如:学校学生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手段和方法单一,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管理方法不科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不平等,教师在日常的学校管理中总是凌驾于学生,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指手画脚,经常采用强制执行的方法来约束和管理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管理关系错位,经常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指挥与服从的关系,这种错位的关系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思想和情绪;管理中自身素质较低,这会导致学生思想意识缺乏,缺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师生没有建立一种良好和谐的管理关系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学习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学校学习管理中,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的又好又快持续发展。

党和国家针对目前我国教育工作现状颁布了《以人为本理念与学生管理的相关意见》文件,其中文件中指出:“学校日常管理中要坚定不移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德育为先,实行人性化管理,把学生培养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制动思想。”由此可见,在学生管理融入人本主义,不仅是完善学校制度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学校学生管理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何才能将人本主义有效的应用于学校学生的管理中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针对目前学校学生管理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从而提高学校学生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第一,学校应该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日常管理中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随着我国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更容易受到各种网络不良思想的侵蚀和危害,严重者则会误入歧途,由此可见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到学生日常管理中,才能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8]。学校日常管理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学生,以学生意愿为主,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努力提高学习日常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第二,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不再采取灌输式教学。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积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良好、和谐、平等的管理关系。学校管理者还应该摒弃过去落后传统的思想,将以人为本的先进思想融入其中,更好的进行学校管理,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三,学校管理中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其管理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只有将以人文本理念应用于日常学生管理中,才能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要切实提高管理中自身的素质,同时还要提高学校师资力量,增强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其进行再培训,使其掌握科学的管理手段。第四,学生管理不仅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学校应该将人本思想与学生管理有机结构,科学、合理、有组织、有目的的对学生进入管理,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协调学生与管理中之间的关系,防止出现管理与学生二者分离的情况,从而提高学校日常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结束语:综上所述,针对目前我国素质教育而言,应该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方法,将以人为本思想与学生管理相结合,不仅是开展学校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制度法的必然参悟。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学生管理工作二者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根与业、源与流的关系,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应该以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该融入以人为本观念。总之,将以人为本作为现代学校学生管理的核心理念,能够实现教育育人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学校、教育学、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

作者:蔡丹丹 单位:福建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曲雪玉.葛军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3.(15):78-79.

[2]陈少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1):56-57.

[3]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3):46-47.

[4]陶宇,李志林,王颖,潘道广.以学生为本做好高校学生工作[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2):485.

[5]李吴,书许婕.浅谈人本主义教育观在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10,(9).

[6]游学民.人本主义教育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l,(6).

学校日常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高校管理;学生管理;工作方法

1引言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相对特殊,由于高校内普遍学制较长,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就业对口性,学生需要接受专业的教育指导,并在就业之前获得相应的培训,以确保能够胜任岗位要求,成为可靠的现代化人才。这就要求高校除了要开展一般的学生管理之外,还应当思考如何实现个性化、针对性地管理措施,加强管理和教育效果。依托于网络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传统管理的中间环节,并以主体乐于接受且便于操作的形式完成业务对接,提高高校自身管理水平。

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当前大环境以互联网为基础,依靠手机、电脑等工具,学生和学校等主体之间的交互更加频繁,网络信息化成为一种常态,也成为学生管理的主要手段。网络环境下,学生依靠信息化工具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够成为自媒体主体的一员,如自行浏览学校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相关信息等,学校也能依靠网络向学生传递相应的信息或通过网络了解和分析学生的现状。因此,相较于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网络信息化技术缩短了主体之间的交互时间,并且能够快速完成信息传递,在网络环境下也能实现学生日常管理事务的集中处理。依靠网络工具开发出集日常管理、教育辅导、日常监督等综合性功能系统,从而提高学生管理效率。

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方法

3.1构建可靠的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

新时期的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管理的需求在既有的学校官网、内部网络等基础上进行升级和完善。一方面应加强意见征集,深入了解学生对校园管理系统、网络系统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此为参考完善相应功能,如帮助学生完成“校园一卡通”的管理,以月/季/期为时间区间,根据学生的消费情况设置“风险预警点”,一旦学生卡中剩余资金达到预定值或某时间内使用值过大则触发预警告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降低学生生活费不足而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以学生名单为基础,集中输入和动态记录学生情况,建立个人、寝室、班级为主体的档案,将日常管理中的各个方面进行量化登记,并以此作为判断学生情况的重要参考。

3.2统筹学校资源

网络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如档案管理、公共管理、生活管理、教学工作等,不仅需要对学校内部多种资源的调配,还需要不同的部门参与其中,共同讨论如何搜集与共享学生的真实信息,通过学科教学、传统管理等基础项目向心理培育、政治教育、职业规划等方面发展,并且以学生的学业情况和个人素养为依据开展个性化的引导。加强学校资金和技术投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完善,还需要加强网络信息化人才的储备和培养,能够及时准确地应对系统问题,也可以为系统的完善与建设提出建议。

3.3建立网络互动通道

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多媒体网络、校园自主开发移动软件、社交媒体等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反馈意见,不断创新管理育人新模式。通过线上平台一键转发、评论、点赞等方式,快速了解校园内外,辅导员老师多走进课堂、学生宿舍,与学生谈心谈话,做好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立体式教育管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降低网络世界带给学生的社交孤独和空虚感。线上平台要及时更新学生的相关信息,结合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资助工作、评奖评优、志愿实践等校园新闻动态和通知公告,构建整个校园一体化平台[1]。对外也要加强学校与教育部门、水电企业、实习单位、公安部门等的联系,方便学生咨询,提高学习和生活的便捷性。

4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务重点

4.1网络信息化系统的构建

功能模块设计上参照学生管理的传统模式,以日常管理为基础,在为学生提供信息查询和网络访问服务时,结合学生的习惯和个人基础信息、个人需求等建立学生档案,结合班级管理、实习单位管理、场所管理等开展管理工作,学生可通过学号或个人账号密匙接入管理系统,配合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安排。在信息传输方面,适用多样化的信息传输方式和数据库建设方案,学生在教学和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可以通过文档、图片、音视频等格式传输,作为考查学生和说明备注事务的资料。除此以外,高校内针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工作较为重要,而关于申报、审核等工作较为繁琐,可利用网络工具对接贫困生本人、户籍地相关部门、主管部门,依据一定的要求将相关资料分步传输,集中审核和发放资金。以学生住宿管理系统为例,系统预设参与主体包括学生、宿舍管理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其中学生可以对个人信息进行修改,并且实时完成住宿登记,利用预留通道进行设备保修、信息反馈等;宿舍管理人员则负责宿舍日常管理信息的、对入住学生信息进行监督、定期整理和向学校上报住宿信息;系统管理人员主要对系统运行期间的参数监督、功能维护等进行管理。构建以学生信息化身份为基础的“账号”,单个学生通过学校账号或住宿编号获取系统身份,住宿系统依靠“一卡通”和“个人支付端”关联公寓消费系统,由宿舍后台编号关联门禁系统,如按照区域、楼栋、楼层、宿舍号、床号对入住学生进行标号,在查询时只需要根据数字编号就可以查询对应学生在宿舍系统中的所有基本信息,包括消费、住宿表现、进出记录等。该系统可拓展运用于在校消费系统、个人在校信息查询和打印系统、在校报名考试系统、实习系统等,实现对学生的全面监管。

4.2网络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强化要点

优化基础管理工作,以快速查询、微信、QQ、邮箱等作为公共通讯功能的基础,以便于实现多样化手段的沟通和管理。其中快速查询是以学生和导师的基本信息为主要内容,通过输入制定人设或代号即可获取考核结果、科研成就、轮转安排、近期表现等信息,便于进行内部管理和短期工作安排等相关工作。微信和QQ则用于绑定企业或学校官方账号,由后台技术人员负责设计模块,定期定向信息,并且可进行实时通信,如在对话框输入“活动”,即可弹出关于近期活动的具体地点、人员、时间等基本信息。邮箱则主要是公共邮箱建设和大文件传输,公共邮箱可以帮助信息公开,大文件传输通过邮箱发送和接收也会增加邮件的安全性[2]。在实习生初始报道时,由学生办负责对学生的轮转时间和科室等进行安排,并且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公示,在时间推移下逐步公布关于实习的考勤、岗位安排、基本评价、教师信息等,也可有计划地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一些实习技巧和培训内容。在实习完结阶段,教师、实习生、实习单位均可以通过平台评价和考核结果[3]。

4.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未来展望

基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客观环境,结合管理工作未来发展趋势,在将来一段时间内高校需要重点注意多样化的管理。网络成为学生接触外界的媒介,学生适应了网络环境后,同样根据个人的喜好建立起了相对个性化的需求,例如个人信息管理、学习资料的获取、学校事务的查询和相关事项的办理等更加趋向于便捷性、互动性的需求,由此学校在进行学生管理时需要考虑如何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满足学生喜好,获取学生的支持,优化管理效果,将管理、教育融为一体。考虑到高校学生专业或语言环境的特点,未来还将重点考虑到网络的多语化建设,除构建不同语言基础的界面或说明之外,可考虑采用在线翻译功能,能够快速地将不同语言表示的文件翻译成指定语言类型,增加学校管理系统的功能价值。

5总结

网络信息化时代下,社会生产、生活皆与网络信息化技术息息相关,诸如手机、电脑等各类终端为高校带来了变化,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学校及第三方主体之间的关联性,由此构建高校网络信息化学生管理机制,是贴近实际的创新举措。这也要求校方加大物资投入,同时还应当完善制度,做好专业的人才储备,建立起广泛互联的平台与通信通道,将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高校专业教学、日常管理、信息交流等方面,推动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上升。

【参考文献】

[1]季洪宇.对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探究[J].知识文库,2019(18):154-155.

[2]苏志华.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和人工管理的对比研究[J].环球首映,2019(5):100.

学校日常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构建

1劳动教育实践的意义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导致一些青少年出现了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等现象,这样培育出的学生不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赵荣辉在《异化与回归:反思劳动教育的存在状况》一文中认为:在当前的教育场域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现实的左右以及教育价值取向的导引,致使劳动教育受到冷落。因此,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体现劳动教育的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2.1劳动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劳动教育部分只停留在“劳动周”“包干区”等普通劳动形式上,日常管理涉及的劳动也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较少在执行上形成评价机制,也没有从思想层面去改变学生的劳动意识。

2.2参与对象积极性不高

虽然学校大力宣传劳动实践,但是在真正实践时,通常是少数几个学生在劳动,许多同学都在一旁观看、闲聊、玩手机,大家参与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参加学校劳动,认为只是形式,在课上“听”劳动、课外“看”劳动、网上“玩”劳动的情形时有发生。

2.3未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方面,未形成家校合作机制。在校期间建立的劳动习惯,放假回家后又回到原状,使得学校做的努力白费,因此,学校需要高度认识家庭教育的开展及家校合作。

3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的路径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可采用“1223”模式,即“一中心两切入两方式三途径”模式。

3.1以学生为中心

虽然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较本科学生强,但也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时代,不需要他们做家务,劳动能力和意识大都没有。因此,在劳动实践养成教育中,不能求全责备,应遵循他们的规律特点,循序渐进,以表扬和倡导为主,慢慢唤醒学生的劳动意识。

3.2以家庭和学校为劳动教育切入点

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着劳动教育的责任。学校作为主体责任者,应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形式多样的劳动主题项目;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应意识到劳动在个体全面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让孩子从小懂得劳动之义、明晓劳动之责。

3.3以线上和线下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线上采取劳模故事推送,宣传全国、省、市劳模及身边劳动模范,树立典型,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线下通过日常管理、主题活动、第二课堂等,创新劳动教育实践形式,实现知行合一。

3.4通过3个途径达到劳动实践育人目的

通过日常管理、主题活动、第二课堂开辟劳动实践育人形式。3.4.1日常管理劳动育人设立劳动实践学分,每学期设立劳动周主题活动,对本组或本班承包的包干区进行打扫,打扫合格给予相应学期的劳动学分。修满劳动学分才具备毕业资格。日常生活是一个建立劳动意识的良好途径,给每一位学生建立劳动教育档案,制定相应的劳动积分管理制度,将日常涉及的劳动纳入积分管理制度中,如:在教学场所,安排值日生每日进行教室和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卫生清扫,打扫合格进行相应加分,不合格进行减分;在宿舍内,积极营造“宿舍卫生人人有责”的劳动意识,完善值日制度,值日生轮流进行宿舍的卫生及美化,通过每日的宿舍卫生检查进行打分。劳动委员对班级每位同学的劳动进行积分,交由班主任审核后,每月公布一次,积分作为今后一年推优入党、入党政治审核、评优评先等的依据。3.4.2主题活动劳动育人⑴赞美劳动精神主题征文活动通过主题征文活动,赞扬劳动精神,让学生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⑵“劳动最美丽”摄影大赛同学们不愿意劳动大多是因为劳动脏,没有优美的画面感,通过“劳动最美丽”摄影大赛,将自己劳动最美丽的时刻记录下来,加深对劳动的喜爱。⑶“舌尖上的浪费”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宣扬厉行节约的习惯,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不仅让同学们知道要热爱劳动,还要珍惜劳动成果。⑶家庭劳动装备大展示寻找家中传统的劳动装备,以照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讲述与它有关的故事,让同学们回想过往的辛劳,珍惜现在的生活,激发劳动的原动力。3.4.3第二课堂劳动育人结合学科和专业知识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设计劳动教育专题活动,将劳动教育纳入第二课堂考核,加强实践操作能力。⑴社会实践结合专业开展社会实践,构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提高实践操作能力。⑵志愿服务结合植树节、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主题志愿服务,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进一步弘扬“热爱劳动、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劳动理念,在校园里形成“我劳动我光荣”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习惯。⑶建立家校协作机制,布置“五个一”劳动作业强化家庭教育责任意识,要让家长意识到参与劳动对个人全面成长至关重要,认同劳动与知识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帮助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让家长了解“劳动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实际价值。建立家校协作机制,布置“五个一”劳动作业即每周拖一次地、洗一次碗、洗一次衣服、煮一次饭、炒一次菜,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教育作用,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孩子日常劳动技能。

4结束语

学校日常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创新路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背景下,西方的“文化帝国主义”在“糖衣炮弹”的包裹下,正在一步步地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西方的强权意识形态下发生着猛烈地碰撞、摩擦和交融。这些给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难点和要求。把握时代脉搏,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创新大学生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1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

学生工作的重点和核心是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1)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2016年12月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科学解答。二级学院在开展学生工作中要坚持这个根本,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活动内容。坚持开展学生工作的政治性和敏感性,抓住学生勤学好问、增长知识的心理,循序善诱、积极引导,把“立德树人”这个根本潜移默化地贯穿到所有学生工作中。2)把握理想想念教育这个核心。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强调指出,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个人的理想信念。目前,在一些高校的学生中存在着理想信念不明朗,理想信念摇摆不定,理想信念缺失等问题。部分学生在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下,呈现功利化趋势,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突出。因此,高校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不断培育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奉献意识,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增长学生的爱国热情[2]。3)突出“中国梦”这个主题,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当前,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它对当下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内容和新的方向,我们要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脚点放到实践“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高校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平台,深化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积极利用校园各种媒介,加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以社会实践为途径,以开展活动为媒介,积极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中国梦伟大实践。

2确保日常管理工作在学生工作中的基础地位

目前,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这要求我们的工作要有预见性前瞻性,在复杂万变的环境中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从扎实的日常工作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1)完善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制度是一个组织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二级学院作为学校的一个基层组织,完善学生日常管理制度是管好学生的重要抓手,也是看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3]。当前,学生日常管理的制度体系已经建构,能够全面覆盖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问题主要表现在制度浮在表面,缺乏监督落实;学生管理的主体缺乏专业课老师和家长的参与;日常管理制度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考核要求较少等方面。因此,我们日常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考核监督力度,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管理的人群,特别是在日常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中加大专业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参与力度[4]。2)营造良好的学风是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学风建设是学生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直接关乎学生成长成才。大学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生存技能的关键时期,有没有良好的学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把学风建设作为大学生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奠基石。高校要把学风建设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要集合全院的力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要在课堂的生动性、活泼性下功夫,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增强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举办学生技能大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成长,在比赛中提高,不断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素养。3)做好学生假勤奖助贷等日常工作。学生的假勤奖助贷等日常工作是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些工作也是学生最在乎的方面,关乎着学生管理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的问题。假勤奖助贷等日常工作占据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大部分时间,工作的成效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和士气。高校要在这些工作中要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在纪律和制度面前绝不让步、绝不留情。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做好相对公平、兼顾公平,不舞弊、不徇私,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的环境氛围。

3关爱学生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关键

要做到对学生的真心关爱,有教无类。这种“关爱”体现在对家庭困难的学生,除用好“奖、助、减、免、贷”等相关政策扶困机制,推荐、设立勤工俭学岗位以外,更应该在感情上予以关爱,使家庭贫困的学生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教师、同学的爱心,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努力学习,提升素质;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认真了解、分析学生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要本着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耐心指导,从而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1)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心理上遇到困难的学生,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实时开设青年心理、社会心理、人际心理、择业心理等专题讲座,加强沟通引导、开展自助性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对心理的影响等活动和措施,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使大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进而促进个体和谐发展。决不可忽视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对于请病假的学生要及时跟进情况,病假具体原因,请假时间和返校时间,做到不错过任何一个健康问题,身体健康才是学生其他发展的根基,要让学生知道身体的重要性,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家长负责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身体问题,无身体无未来。2)关爱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要“严”。“对学生而言,要严格要求,坚持严师出高徒”。以人为本绝不是放松管理,加强管理才能保证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青年学生还没有完全独立生活的能力,还是处于社会的被照顾的弱势群体,很多时候,在很多情况下还是需要学生工作管理者的指引和教导的,但是当学生的不成熟的想法与管理者的想法相悖时,就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明确具体,使学生对“应该干什么,怎么干”能够深入理解,要求一经提出,就要采取切实措施,督促学生认真执行,否则严格要求就会失去意义,达不到教育效果。严格要求应该从行动到思想都严格落实,思想指导着行动,要让学生清晰认识到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可以做,严格遵守行为规范。3)关爱学生从细微处抓起。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各项工作要从细微处抓起。从某种意义上说抓细微就是抓关键,抓细微就是抓整体。就是要从思想上真正关心学生的发展,实实在在为学生的成长着想,就是要以解决好发生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影响学生执行正常秩序要求的事情做起,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就是要确保学生关心的每一件事得到彻底的落实。从完善规章制度做起、从一视同仁做起、从严格要求与真正关爱做起,就是要经常深入学生中去,例如走访学生宿舍,充分了解学生,努力为学生排忧解难。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平时保持和班级管理者的沟通,交流,及时引导。作者简介:张坤,1987年生,硕士研究生,助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参考文献

[1]张强等.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评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3):86-89.

[2]钟秉林.大学人才培养要研究新问题应对新挑战[J].中国大学教学,2013,(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