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4:08

学校安全论文

学校安全论文范文篇1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无线网络逐渐成为校园网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对校园无线网接入进行研究,并对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一种适合校园网无线网络的安全解决方案。

1引言

在过去的很多年,计算机组网的传输媒介主要依赖铜缆或光缆,构成有线局域网。但有线网络在实施过程中工程量大,破坏性强,网中的各节点移动性不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无线网络作为有线网络的补充和扩展,逐渐得到的普及和发展。

在校园内,教师与学生的流动性很强,很容易在一些地方人员聚集,形成“公共场所”。而且随着笔记本电脑的普及和Intemet接入需求的增长,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迫切要求在这些场所上网并进行网上教学互动活动。移动性与频繁交替性,使有线网络无法灵活满足他们对网络的需求,造成网络互联和Intemet接入瓶颈。

将无线网络的技术引入校园网,在某些场所,如网络教室,会议室,报告厅、图书馆等区域,可以率先覆盖无线网络,让用户能真正做到无线漫游,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随后,慢慢把无线的覆盖范围扩大,最后做到全校无线的覆盖。

2校园网无线网络安全现状

在无线网络技术成熟的今天,无线网络解决方案能够很好满足校园网的种种特殊的要求,并且拥有传统网络所不能比拟的易扩容性和自由移动性,它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成为众多校园网解决方案的重要选择之一。随着校园网无线网络的建成,在学校的教室、办公室、会议室、甚至是校园草坪上,都有不少的教师和学生手持笔记本电脑通过无线上网,这都源于无线局域网拓展了现有的有线网络的覆盖范围,使随时随地的网络接入成为可能。但在使用无线网络的同时,无线接入的安全性也面临的严峻的考验。目前无线网络提供的比较常用的安全机制有如下三种:①基于MAC地址的认证。基于MAC地址的认证就是MAC地址过滤,每一个无线接入点可以使用MAC地址列表来限制网络中的用户访问。实施MAC地址访问控制后,如果MAC列表中包含某个用户的MAC地址,则这个用户可以访问网络,否则如果列表中不包含某个用户的MAC地址,则该用户不能访问网络。②共享密钥认证。共享密钥认证方法要求在无线设备和接入点上都使用有线对等保密算法。如果用户有正确的共享密钥,那么就授予该用户对无线网络的访问权。③802.1x认证。802.1x协议称为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协议,它是个二层协议,需要通过802.1x客户端软件发起请求,通过认证后打开逻辑端口,然后发起DHCP请求获得IP以及获得对网络的访问。

可以说,校园网的不少无线接入点都没有很好地考虑无线接入的安全问题,就连最基本的安全,如基于MAC地址的认证或共享密钥认证也没有设置,更不用说像802.1x这样相对来说比较难设置的认证方法了。如果我们提着笔记本电脑在某个校园内走动,会搜索到很多无线接入点,这些接入点几乎没有任何的安全防范措施,可以非常方便地接入。试想,如果让不明身份的人进入无线网络,进而进入校园网,就会对我们的校园网络构成威胁。

3校园网无线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校园网内无线网络建成后,怎样才能有效地保障无线网络的安全?前面提到的基于MAC地址的认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数据管理的问题,要维护MAC数据库,二是MAC可嗅探,也可修改;如果采用共享密钥认证,攻击者可以轻易地搞到共享认证密钥;802.1x定义了三种身份:申请者(用户无线终端)、认证者(AP)和认证服务器。整个认证的过程发生在申请者与认证服务器之间,认证者只起到了桥接的作用。申请者向认证服务器表明自己的身份,然后认证服务器对申请者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将通信所需要的密钥加密再发给申请者。申请者用这个密钥就可以与AP进行通信。

虽然802.1x仍旧存在一定的缺陷,但较共享密钥认证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IEEE802.11i和WAPI都参考了802.1x的机制。802.1x选用EAP来提供请求方和认证服务器两者之间的认证服务。最常用的EAP认证方法有EAP-MD5、EAP-TLS和PEAP等。Microsoft为多种使用802.1x的身份验证协议提供了本地支持。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无线客户端身份验证的依据是基于密码凭据验证,或基于证书验证。建议在执行基于证书的客户端身份验证时使用EAP-TLS;在执行基于密码的客户端身份验证时使用EAP-Microsoft质询握手身份验证协议版本2(MSCHAPv2),该协议在PEAP(ProtectedExtensibleAuthenticationProtoco1)协议中,也称作PEAP-EAP-MSCHAPv2。

考虑到校园群体的特殊性,为了保障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可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认证方法。在校园网内,主要分成两类不同的用户,一类是校内用户,一类是来访用户。校内用户主要是学校的师生。由于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他们要求能够随时接入无线网络,访问校园网内资源以及访问Internet。这些用户的数据,如工资、科研成果、研究资料和论文等的安全性要求比较高。对于此类用户,可使用802.1x认证方式对用户进行认证。来访用户主要是来校参观、培训或进行学术交流的一些用户。这类用户对网络安全的需求不是特别高,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够非常方便而且快速地接入Intemet,以浏览相关网站和收发邮件等。针对这类用户,可采用DHCP+强制Portal认证的方式接入校园无线网络。

如图所示,开机后,来访用户先通过DHCP服务器获得IP地址。当来访用户打开浏览器访问Intemet网站时,强制Porta控制单元首先将用户访问的Intemet定向到Portal服务器中定制的网站,用户只能访问该网站中提供的服务,无法访问校园网内部的其他受限资源,比如学校公共数据库、图书馆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如果要访问校园网以外的资源,必须通过强制Portal认证.认证通过就可以访问Intemet。对于校内用户,先由无线用户终端发起认证请求,没通过认证之前,不能访问任何地方,并且不能获得IP地址。可通过数字证书(需要设立证书服务器)实现双向认证,既可以防止非法用户使用网络,也可以防止用户连入非法AP。双向认证通过后,无线用户终端从DHCP服务器获得IP地址。无线用户终端获得IP地址后,就可以利用双方约定的密钥,运用所协商的加密算法进行通信,并且可以重新生成新的密钥,这样就很好地保证了数据的安全传输。

使用强制Portal+802.1x这两种认证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地解决校园网无线网络的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来访用户所关心的是方便和快捷,对安全性的要求不高。强制Portal认证方式在用户端不需要安装额外的客户端软件,用户直接使用Web浏览器认证后即可上网。采用此种方式,对来访用户来说简单、方便、快速,但安全性比较差。虽然用户名和密码可以通过SSL加密,但传输的数据没有任何加密,任何人都可以监听。当然,必须通过相应的权限来限制和隔离此类用户,确保来访用户无法访问校园网内部资料,从而保证校园网络的高安全性。校内用户所关心的主要是其信息的安全,安全性要求比较高。802.1x认证方式安装设置比较麻烦,设置步骤也比较多,且要有专门的802.1x客户端,但拥有极好的安全性,因此针对校内用户可使用802.1x认证方式,以保障传输数据的安全。

4结束语

校园网各区域分别覆盖无线局域网络以后,用户只需简单的设置就可以连接到校园网,从而实现上网功能。特别是随着迅驰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校园网内无线网络的建设。现在,不少高校都已经实现了整个校园的无线覆盖。但在建设无线网络的同时,由于对无线网络的安全不够重视,对校园网无线网络的安全考虑不够。在这点上,学校信息化办公室和网管中心应该牵头,做好无线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完成全校无线网络的统一身份验证,做到无线网络与现有有线网络的无缝对接,确保无线网络的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学校安全论文范文篇2

小学学校要创设良好的环境,从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方面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促进学生的安全得到保障。首先,教师要提供安全的物质环境。学校大部分的用品应该从安全角度出发,尽量减少不安全因素,尽量改善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要设置标记贴在显眼处引导学生遵守规则,时刻注意安全。其次,教师要创造安全的心理环境。学生比较敏感于教师的言行举止,他们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不安全感,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经常给学生一个拥抱、微笑、身体接触等等,给学生一些情绪上的安全经验。

二、建立安全规章制度

小学学校要完善学校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建立户外活动组织安全制度、课间操安全管理制度、用药安全管理制度、门卫安全管理制度、上下学安全制度、坐校车安全制度等,要明确教师安全职责,监护的措施,提高家长与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此外,还要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定期检查安全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为安全做好保障。

三、加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小学学校的安全教育,不仅要获得家长的配合支持,建立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环境,还要培养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还要告知学生需要配合的事项。此外,学校要结合安全教育主题,充分利用学校网站,有计划地向家长和学生宣传交通规则、用火安全、用电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知识等。

四、结合案例开展安全意识教育

学校安全论文范文篇3

论文关键词:高校伤害事故法律关系归责原则构成要件

近年来,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学生伤害事故引起的赔偿纠纷案件也与日俱增。受害学生家长动辄向学校索赔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有的家长为了达到高额赔偿目的,甚至采取各种手段扰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这种情况,不仅使高校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学校的正常发展。加上部分高校对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理解不当,以及对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责任认识出现失误,导致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承担了诸多不应该承担的责任,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正确认识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以便高校合情、合理、合法地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好学校和学生双方的合法权益。

一、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学校和学生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是什么?主要存在以下观点:

1.“监护关系说”

这一观点认为学校是学生的监护人。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通则》第133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

(1)“监护关系说”于法无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己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没有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据此,有资格成为未成年人监护人只能是未成年人的近亲属、其他亲戚朋友,未成年人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学校不在其列。教育部出台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7条明确规定:“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下称为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作出明确规定。

(2)监护关系说不符合实际,不能解释多数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监护是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法律制度,田睑由此可见,监护的对象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而中国高校在校学生绝大多数都已经年满18周岁,而且高校不招收精神病人,如果学生入学后患精神病,高校可劝其退学。因此,主张高校与学生之间是监护关系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2.监护关系转移说

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最高院司法解释《民通意见》第22条:“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因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但另有约定的除外;被委托人确有过错的,负连带责任。”有人据此认为,监护人将孩子送到学校,监护人的监护责任就转移到了学校。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法律规定监护人可以通过委托,将监护职责转移给被委托人。家长如果要把监护职责转移给学校,那么双方之间就要达成一个监护职责转移的合意或者契约。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一所高校在接受学生人学时与家长就监护职责转移问题达成任何协议。因此,在校未成年大学生的监护职责不可能从其监护人转移至学校,除非校方与监护人之间签订委托合同(当事人双方约定一方为他方处理事务的合同)。

3.合同(契约)关系说

所谓合同关系是指平等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等主体间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而进行的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高校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性质本质上是合同关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校与学生及其监护人是平等主体,学生交纳学费,学校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虽然高校在授予学士学位时被授权履行行政职能,但从总体上看并不影响学校和学生之间是平等民事主体这一本质。当然,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契约关系同一般的合同关系相比,仍然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所以,笔者认为学校和学生之间关系是“特殊契约关系”。对此,笔者将在后文加以论述。

从以上分析可见,多数家长以及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学校及其工作人员应该对学生承担监护责任是完全没有法律根据的。认为监护人把学生送到学校、监护权即转移到学校,学生在学校期间受到的任何伤害或实施的任何伤害,学校都要承担责任的观点于法无据。

二、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

要准确把握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首先要准确把握学生伤害事故适用的法律。如果学生伤害事故适用合同法,那就应该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如果适用侵权法,则一般适用过错归责原则。

1.学生伤害事故法律适用的争论

(1)观点一:学生在校伤害事故适用合同法

有人认为学生或监护人与学校签订教育合同,学生在学校受到伤害学校应该按照合同法承担法律责任。这一看法,有待推敲。学校虽然和学生或监护人之间成立契约关系,但这种教育培训契约和一般的合同相比至少存在以下不同:第一,教育内容并不是当事人之间自由约定,学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学生进行教育。国家有关高等教育的规定,可以视为高校和学生之间契约的当然内容,双方都要遵守。从现有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看,并没有要求高校对学生一切伤害事故承担责任。学校和学生之间也不存在有关伤害事故责任分担的约定。换言之,合同内容中并不包含有关学生伤害事故的条款,无法适用合同法解决学生伤害纠纷。第二,学生对学校提供的教育并没有完全支付对价。对于一般合同而言,双方应该遵循公平原则,各自支付相应的对价,但学生缴纳的学费并不是其受到学校教育服务的对价。仅靠学生的缴费并无法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学校相当比例的资金来源仍然是国家投资即财政拨款。

既然学生支付的费用只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部分费用,学生或监护人就不能要求学校对学生一切伤害事故承担责任。学生并没有为学校对其提供更高更全面的安全保护支付对价。对于学生伤害事故,学生或监护人没有理由要求学校按照合同法承担无过错责任。第三,作为合同一方的学校具有公益性质。学校是一种公益性非营利性机构,担负着培养青年的艰巨任务。学校不能按照合同法的原则,对学生一切伤害提供完全的赔偿。如果这样赔偿,很多学校都将走向破产,最终会损害多数人的利益。因而,在处理学生在校伤害事故时,不能根据合同法的无过错原则追究学校责任。

(2)观点二:适用侵权法

首先,根据对学生和学校关系的分析,处理学生伤害事故适用侵权法是适当的。其次,从我国现有法律规定看,立法机关正是通过侵权法来处理学生伤害引起的纠纷。例如,《民通意见》第168条:“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对教育机构承担的责任做出明确规定,而该条正好处于《民通意见》第五部分法律责任中的侵权责任之中。由此可见,司法机关是通过侵权法解决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引起的纠纷。另外,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七条对学生在校伤害事故的赔偿做出约定,更明确表明司法机关对学生伤害事故适用侵权法的态度。新通过的《侵权责任法》第38、39、40条对学校责任做出明确规定。

2.归责原则

所谓归责原则是指在行为人的行为或物件致他人损害的情况下,根据何种标准和原则确定行为人的侵权民事责任。唧由于我国立法及司法解释确定学生伤害事故纠纷适用侵权法,而过错责任原则是适用于一般侵权行为的一项基本归责原则。。因而对于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就应该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这一点得到司法解释和有关法律的确认。如上面所引的《民通意见》第168条规定,以及《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7条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8条、39条、40条明确规定在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有过错的,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有学者主张学生伤害事故也适用公平原则,对此笔者持否定态度。所谓公平原则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根据公平的观念,在考虑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及其他情况的基础上,责令加害人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失给与适当的补偿。[41v43对于学生在校伤害事故处理,法律明确学校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换言之,学校无过错的,学校即无责任,这样也就排除了适用公平原则的可能性。至于有学者指出,如果学生实施使学校受益自身受损的行为时,学校不予赔偿,则显失公平。对此,有两点需要说明:其一,学校对实施使学校受益自身受损行为的学生不存在赔偿,因为学校没有过错,无过错即无责任,这是侵权法的基本原则;其二,学生在实施使学校收益自身受损行为时,学生可以通过债法上的不当得利或无因管理获得学校补偿。

三、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构成要件

前文分析了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只有存在过错时,才有可能承担责任。是不是只要学校存在过错都要承担侵权责任?符合哪些要件,学校对学生的伤害要承担赔偿责任?笔者认为,要求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承担赔偿责任,必须符合以下构成要件:

1.损害事实。损害事实是指因一定的行为或者事件对他人财产或者人身造成的不利影响,包括财产损失、人身伤害及精神损害。学生伤害事故中,必须存在学生受到伤害的事实,包括身体权、生命权等人身权受到伤害以及因人身权受到伤害带来的财产损失。如果学生不能证明受到伤害的事实,则无权请求学校赔偿损失。

2.因果关系。侵权行为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及其物件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学生伤害事故的因果关系,就是指学生的伤害是学校行为、学校教职员工的行为,或者学校的设备设施造成的,则可以认定学生损害与学校之间具有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反之则无。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认定学校侵权责任时,必须考虑学校在造成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原因力的大小,如果学生伤害是多个原因集成的结果,那么学校按照其在学生伤害事故中原因力的比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过错。所谓过错是指行为人通过违背道德和法律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主观状态。对于学生伤害事故适用过错归责原则,所以要求学校承担赔偿责任必须证明学校存在过错。如果学校没有过错,不管学生遭受多大损害,从法律角度说,学校都没有法律上的赔偿责任。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过错的客观表现形式主要有:学校或教职员工实施的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学校或教职员工实施的违背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学校或教职员工实施违背基本道德规范的行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不符合有关标准,存在安全隐患造成学生伤害的情形。有上述行为之一的,可以认定学校或教职员工有过错。学校或教职员工实施正当的法律授权的行为不能认定为有过错。譬如,辅导员对不遵守校纪校规的学生进行正常的、适当的批评教育,导致学生离校出走或采取其他过激自残行为,不能认定辅导员有过错。除非辅导员批评教育手段粗暴,有体罚或侮辱学生人格等不当之处。

四、降低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法律责任的对策

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最大限度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学生安全。同时,可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学校在学生安全事故中的法律责任和风险。

1.加强对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学校应该对学生加强校纪校规教育,特别要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如果因为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必须的安全教育导致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则可以认定学校有过错,并可能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学校尽到安全教育义务,学生仍然违背安全制度导致伤害,一般可认定校方无过错。

2.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开展校园建设。高校在校园建设、教育教学设备添置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建设,即使学生出现有关事故,因为学校没有过错,学校在法律上也就没有责任。譬如,两学生在四楼走廊上玩耍,其中一学生坠楼身亡。如果栏杆的建设强度、高度符合国家标准,则学校对学生的身亡不负责任。反之,学校存在没有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的过错,则要对学生坠楼承担法律责任。

3.恪尽职守、避免过错。学校教职员工一定要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以及学校规定的职责。并要认真备存履行职责的有关材料。如果教职员工没有履行法定或者学校规定的职责,则可以认定存在过错,从而导致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

学校安全论文范文篇4

1项目管理在高职学生安全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1)项目管理与学生安全管理。管理,就一般意义而论,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职能,结合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以期达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过程。项目管理是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运用相应的方式方法、知识技能以及工具等,利用有限的资源,使项目能够实现其特定的目标。项目管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包含了所有的为达成一定目标而所做的所有的相关活动,包括项目启动前的策划、项目过程的实时控制以及项目的最终收尾。而安全则不仅仅指人身安全,还包括人的身心都不受到打击和伤害,人处于一种自由安乐的状态,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质需要。高等职业院校的安全管理是指学校以国家的法律、规定及技术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本,采取各种手段,对在校学生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状况实施有效保护的一切活动。学校安全管理是头等大事,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2]。

2)项目管理应用到学生安全管理的可行性。将项目管理这一管理思想应用到高职学生安全管理中的必要条件就是能将高职学生安全管理看做一个项目。下面就通过项目的定义和特性来分析将项目管理应用到高职学生安全管理中的可行性。①明确的目标。进行学生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应对学生安全问题,在发生威胁学生安全的事件时能够将对学生的伤害降到最低,无论是财产损失、身体伤害、生命的损失或者是声誉的损失,尽可能地将不良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小并挽回一些可能的损失。②独特的性质。高职院校学生具有来源多样性、自卑心理较严重以及情商能力较差等特点[3],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具有更明显的独特性,这决定高职学生安全管理将担负更大的重任。由于高职学生安全管理的核心———高职学生具有与生俱来的的心理复杂性,作为学生管理者,必须以更为高远的视角来应对。③资源成本的约束性。高职院校对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所能够动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一般而言,学校在实施安全工作预防、安全过程监控以及安全事故处理等方面的人员是很有限的,不外乎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分管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干部等人员。将学生安全管理作为项目管理而言,资源成本的约束性是刚性的,有限的资源可以应对庞大的学生队伍。④项目实施的一次性。每一个安全问题的处理结果,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没有重复处理的机会,且一旦失败的后果往往是很严重的。项目实施的一次性决定了学生管理队伍必须十分谨慎应对并妥善处理每一安全事件,积极消除不良影响。项目实施者的专业能力素质要求不言而喻。⑤项目的确定性。学生安全问题或者说安全事故的处理、终结即为每一个学生安全管理项目的终点,这作为项目来说是非常确定的。⑥特定的委托人。在学生安全管理项目中项目的实施者和资金提供者即为学校本身。⑦项目结果不可逆转。项目的实施具有一次性,项目终结之后不可能推倒重来,项目的结果具有不可逆转性,适用于学生安全管理工作。

2基于项目管理的高职学生安全管理过程

高职学生安全管理项目的实施主要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过程,每个过程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事前预防、事中管控和事后跟踪形成高职学生安全管理项目操作的完整体系。每个高职院校都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学生安全管理项目体系,做好项目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后期跟踪工作,并通过总结已有的学生安全管理项目的经验教训来完善已有的管理体系,提高自身的学生安全管理水平。

1)项目预防。在项目前期即项目开始之前,通过全面的考虑和已有的经验,预测可能会发生的学生安全事件,并据此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预防该事件的发生。比如,前期发现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并逐渐增多,高职院校应遵照前几年非典和H1N1爆发时的预防举措来采取行动。对禽流感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事先预防安全教育宣传,学校———职能部门———学院(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宿舍)———学生形成五级联动机制;形成过程监控反馈机制,每日汇报发热感冒情况,报校医务室备案等。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分析高职学生的现状,考虑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型和影响范围,并据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项目管控。在发生学生安全事件、项目启动之后,项目组为了控制事态的发展并降低损失,所采取的所有管控措施。这个阶段是高职院校进行学生安全管理的核心阶段,及时的处理和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安全事件所造成的损害。在项目启动之后,应急处理小组应及时介入工作,根据高职院校已有的工作原则和方法,启动应急预案,形成处置学生安全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保证在发生重大的学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及时发现、有序汇报、统一指挥和合理处置,争取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在采取措施时,应首先考虑抚慰手段等比较柔和的管理措施,避免过激反应,注重对学生情感上的抚慰和沟通,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冲击。

3)项目后期跟踪。在项目完成之后,对项目的后续影响进行跟踪处理。主要所做的工作包括: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完成信息搜集和材料归档工作,对已完成项目撰写项目报告;重视信息传递和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消除学生的不安心理,排除安全事件处理不彻底所遗留的安全隐患;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在安全管理项目实施中的优势和不足,完善学生安全管理体系等。

3基于项目管理的高职学生安全管理实践

目前,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安全的管理,项目管理方法也逐渐在学生安全管理方面得到了应用。南通职业大学的学生安全管理具有高职学生安全管理的一般通性,可以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南通职业大学的学生安全管理。下面介绍项目管理在南通职业大学在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1)南通职业大学学生安全管理项目组织体系。组织体系的建立是实施项目管理的基础。南通职业大学从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部门的互动以及信息的反馈等方面出发,建立全面的学生安全管理网络,建立学校———职能部门———学院(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宿舍)———学生的五级联动机制。

2)南通职业大学学生安全管理项目预防管理措施。①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南通职业大学学校领导充分意识到,学生安全管理工作能否有效完成与参与学生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密切相关。只有参与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有较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反应力、执行力,才能够保证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才能更好地维护学生安全。因此,学校领导层从多个角度来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如《南通职业大学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②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南通职业大学在开展学生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主要工作包括新生入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纪观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等。③制定应急预案。为了保证能在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事件进行控制,降低其对学生的影响,及时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南通职业大学建立了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

3)南通职业大学学生安全管理项目过程管理案例分析。项目过程管理是指项目启动以后,高职院校所做的相关工作。针对发生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事件,南通职业大学首先明确了该事件为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应当启动公共卫生安全项目,并明确了应对H7N9工作要求。①成立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应急处置工作,形成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形成学校———职能部门———学院(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宿舍)———学生五级联动机制。一旦发生重大事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处置果断,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②在前期对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重点介绍有关H7N9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H7N9的特性、危害和预防手段,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范能力。③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如辅导员、班主任等,保持与学生的紧密联系,积极做好信息收集。积极采取与学生直接交流、借助学生干部收集学生信息以及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现状,明确每日汇报学生发热感冒情况的要求,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重点关注学生的健康状态,保证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控制。④督促后勤部门保证食堂的饮食卫生,着重加强对鸡鸭禽类食品的卫生管理。要求学校的卫生部门行使其职责,定期对后勤安全卫生进行检查,落实学校的安全卫生条例和相关制度。同时注重对周边环境的治理,联合当地卫生部门定期不定期检测校园周边饭店、路边摊的食品安全卫生。⑤加强宣传,帮助学生了解事态的发展,及时向全校师生有关信息,避免由于不实信息的传递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恐慌。同时树立良好的舆论导向,及时与学生沟通,避免以讹传讹,保证全校师生能够众志成城、对抗危机。

4结束语

总之,将项目管理与高职学生安全管理相结合是可行的,利用项目管理理论对学生安全管理进行过程管理研究并加以应用分析,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有助于高职院校建设和谐校园。

作者:吴道兵工作单位:南通职业大学学生工作处

第二篇:医学院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1医学化学实验室概况

医学院校化学实验室设置了基础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及专业药物化学等众多实验室,进入实验室的学生人数多,实验室仪器设备数量多,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1.1医学化学实验室特点

化学实验课需要的大型仪器设备多。例如物理化学实验室有电泳仪、旋光仪、电导率仪、折射仪、沸点测定仪、比表面测定仪、微压差测量仪、真空测压仪、粘度计,电位差计、超级恒温水浴及燃烧热测定装置等;仪器分析实验室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药物化学实验室有红外、冷冻干燥和高速冷冻离心机等,这些仪器多则数十万,少则数千元,而其安全性是化学实验课顺利进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硬件条件。

1.2医学化学实验室的复杂性

医学化学实验室承担了学校所有的有关化学实验的课程,所开展的实验项目众多,具有使用频繁,人员集中,构成复杂且流动性大的特点,人员涉及7年制、5年制基础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及儿科等专业的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还有博士生、硕士生、留学生以及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工作,保证各类实验人员安全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1.3医学化学实验室的危险性

医学化学实验室实验使用很多带有危险性的技术物资,如化学危险品,其中包括,易燃、易爆品及有腐蚀性的化学试剂等;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容器(液氮罐、气瓶)各种仪器、电器设备、配电装置以及线路等。

2医学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课程涉及的实验资源配置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实验室的日常运转依靠于各类实验人员、实验仪器与设备及化学试剂的安全。对医学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贯穿于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一个有序、安全和舒适的实验教学安全运行机制,表征着实验教学环境安全的规范化、秩序化和创新性程度[6]。(1)安全检查是保证实验室安全落到实处的一种重要手段与措施[7]。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督促师生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日常安全管理自查工作中要有自查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内容,有无问题、处理情况及参加自查人员的姓名等。(2)实验室内安全设备设施配套健全,应配备急救箱和洗眼设备,水、电、气等管线设施要规范,实验室空间布局应合理,排列有序,安全警示明确具体,指示图标准确到位,方便师生操作、使用和进出。(3)根据医学化学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特别是电类、化学类、放射性同位素类、射线装置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各项实验教学安全规章制度健全,制成展板,悬挂于实验室明显位置。(4)对安全用电和安全使用电器类实验仪器设备做出明确规定,对化学危险品、易燃、易爆、强腐蚀性以及剧毒等物品分类、分堆和分柜保管;对于各类化学药品力争做到物尽其用,对产生的废弃物处理提出明确要求,使实验室教师、技术人员和学生有章可循,真正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

3医学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体,其涉及到水、电和气体的使用,仪器设备的操作,药品试剂的使用,废弃物的科学处理等诸多问题。实验项目较多,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操作混杂,所有实验项目均存在其安全问题,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倍增,同时对周围的环境存在极大的威胁和安全隐患,若一旦事故发生,不仅影响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会给学校本身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3.1重视实验仪器设备运行安全管理工作

在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中应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仪器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禁设备“带病”工作,使仪器设备的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设备及装置需连续通电运行时应经常检修、维护线路的安全。仪器放置地点需防湿、防潮和防腐蚀。使用时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建立仪器设备日常运行记录薄。

3.2重视实验教学过程中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

(1)基础化学实验中常用强酸、强碱、含重金属试剂、有机溶剂及剧毒药品等,凡是在实验教学与科研实验过程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实验室负责人要定期逐级向学校递交危险化学品存放使用承诺书,使用时严格贯彻试剂领用、登记制度并监督使用[8]。(2)实验中产生的废物处理时要规范,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腐蚀性物质及药渣、废纸、火柴梗等固型物不得随意乱扔或倒入下水道,必须放入专用容器统一妥善处理,以免引起火灾或造成下水道堵塞及腐蚀,形成安全隐患。根据废弃物性质和种类不同分类存放,集中收集,统一定期处置,填写使用记录并备案。

3.3加强实验教学安全管理,促进实验室安全工作

实验教学安全管理是指为实现实验教学目标而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贯彻执行的保障师生员工、实验设施等的安全管理行为[9]。(1)加强课前检查,充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如戴防护目镜、手套、头盔或穿上防护服等。(2)实验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安全因素,实验教师要预做实验,掌握实验项目特点,实验前告知同学安全重点,讲解实验中所用材料、药品、仪器设备在操作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出现危险时的处理方法。实验中对学生有针对性管理,并给予及时指导、纠正和提醒,实验操作过程中轻拿轻放化学药品,使用后要规范存放。必须要求同学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安全问题,严格按照实验规程进行操作,绝对禁止在实验室中嬉笑玩耍,麻痹大意。实验室内不得吸烟、打闹和饮食。实验结束后须关好仪器、门、窗、水、电。(3)做好应急预案,对实验项目中危险部分进行充分的分析,教学过程中一旦出现危险,教师当机立断高效处理,使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4做好进入医学实验室的安全教育

4.1提高安全意识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必须从实验室安全教育入手,强化安全意识[10-11]。安全意识对于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将影响学生一生的行为规范。事实证明,实验室发生的各类安全问题大多是与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相关,实验时考虑不周、思想麻痹大意或存在侥幸心理、做实验时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和不加选择等现象,均可引发自身安全事故或他人安全事故的发生。把实验室安全教育作为新生进入实验室前的必修课,经常性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12-14]。安全教育的内容: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熟悉“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工作规则”,“实验课学生守则”等制度,实验时规范化操作,对仪器使用严格按说明操作。运用典型的安全案例教育学生在化学实验室中对可能遇到的主要危害、事故使用正确的规避与排除方法,提醒师生注意安全、科学进行实验,学习相关的应急自救知识等内容。进入实验室后应熟悉实验室内水、电、气和总阀门的位置,自觉意识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4.2普及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1)普及化学实验室防火知识。实验室不仅经常使用易燃、易爆及强氧化剂等试剂和气体,而且还经常进行加热、灼烧、蒸馏等实验操作,随时存在着火、爆炸的可能。因此,实验室的火灾隐患需特别注意。实验室一旦着火要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灭火方式,掌握常见灭火器的种类、使用方法及适用范围。(2)普及化学实验室防中毒知识。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及防护措施,不充许口尝鉴定试剂和未知物;称量药品时要使用工具,不得直接用手接触;操作有毒性易挥发的化学试剂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避免蒸汽外逸造成污染。剧毒药品应妥善保管并小心使用,离开实验室时要洗净双手。(3)普及防水、防触电知识。了解电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电气设备使用后,要关闭开关,拨掉电源,湿手不可接触带电体,以免短路触电。水笼头要关牢、关紧。(4)化学实验室烧烫伤知识。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及冰醋酸等均会腐蚀皮肤,特别要防止溅入眼内。液氧、液氮等低温也会严重灼伤皮肤,使用时要小心,一旦灼伤应及时治疗。

5结语

医学化学实验室安全及实验教学过程安全是由实验室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实验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和制度意识所构成的系统。该体系以制度规则的形式存在,需要实验室使用人员自觉遵守,通过制度保证、物化形态使之成为全体实验室使用人员的共识,共同创造安全、安宁及和谐的实验室工作环境,使医学化学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科学化、规范化的实验基地。只有加强和规范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作者:闫淑莲赵光夏颖何深知石晨工作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第三篇:公共安全管理专业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

一、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建设,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意义

(一)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建设,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强公共安全体系”的需求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强公共安全体系”的要求,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和规范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加强情报信息、防范控制和快速处置能力,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加强刑事犯罪预警工作,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当前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是具有政治坚定、良好职业素养,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必备的公共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开展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适应公共安全管理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其就业拓展岗位包括基层公安机关科、所、队的治安民警、社区民警以及企、事业保卫部门、保安服务公司、消防部门。

(二)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山西公安工作和社会安全防范工作的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明确提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搞好城乡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等基层基础建设,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好国家安全工作”。加强山西社会治安管理,是山西省“十二五”规划重要任务之一。我省由企业改制的公安分局18个,新成立的经济开发区公安分局16个。这些公安局直接服务于我省大型企业、厂矿的内部安全和周边环境的社会治安维护工作,担负着企业生产安全、市场经营安全、经济运行安全的重任。预防各种违法犯罪,确保企业内部和周边环境的和谐稳定,是企业发展所盼,也是公安机关的重任。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如何依托这些公安机关为企业服务,培养能够适应基层公安机关公共安全管理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为我省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是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关键。同时,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卫干部、保安人员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辅助力量,现有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经过调研我省现有正规保安7万余人,实际参与保安工作的人员达到20万左右。社会对安保人员的需求旺盛。公共安全管理专业通过为公安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安全保卫、保安服务、公共安全管理、消防管理、危险物品管理等服务为山西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专业科学发展的需要,是保持“生命力”的保证

任何一个专业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不被淘汰,一是要明确专业定位,紧紧围绕着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来建设。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共安全专业建设的定位就是为社会公共安全提供大量的服务与管理的专门人才。二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其服务能力。

二、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警察职业教育训练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服务山西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及山西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以教育训练工作为中心,以培养应用型公共安全管理专门人才和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民警综合素质、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公安工作实际需求和服务基层实战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基层公安机关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训练质量为重点,坚持“贴近实战、贴近实际、贴近一线、服务社会”,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科学规划,加强内涵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现我校师资、设施、设备、财力及其它办学资源合理配置并使其产生最大效益,努力提升公共安全管理专业教育训练水平,更好地为山西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及公共安全管理队伍正规化建设服务。

三、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在服务社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实验实训条件较差。主要表现在实验、实训场地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实验实训设备缺乏、老化。二是缺少高水平、符合公共安全实际工作的实训教材。近年来,随着“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行,在修订的公共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量增加了实验、实训课时量,但没有完整的实训教材,大部分的实训课仅仅体现在一些法律文书的填写上。学生的实训课程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完整性。三是教师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与结构不能满足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公共安全专业的老师普遍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但实践经验较少,承担实训教学任务比较吃力,而从实践部门聘请一些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学水平较高的专家、学者担任教官,由于这些教官属于单位的业务骨干,平时工作任务繁重,教学时间不能得到保证。四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作要求。通过调查,大多毕业生反映,学校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作用不大,特别是在一些技术应用领域和实践技能方面。充分说明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性不强。

四、提升公共安全管理专业服务社会能力的构想

(一)推进“校、局、企”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局”合作是公安人才培养与民警素质提高、学科专业建设与警务模式革新、科研项目开发与实践成果梳理、公安教育发展与公安实践创新互动多赢的有效载体,也是公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1]“校、局、企”合作也是公安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社会公共安全领域培养一线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能够使学生在校所学与社会公共安全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公安机关、企业内部保卫部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建设必须以山西产业发展对公共安全管理、安全保卫、消防管理、安全检查等人才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局、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几年来,公安院校在“校、局、企”合作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大多数都浅尝辄止,缺乏实质内容。要能够真正发挥“校、局、企”合作效能,必须加强“校、局、企”合作制度建设,建立“校、局、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组织校、局、企三方举行合作办学和管理运行机制研讨会,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联合协作机制;共同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方案、专业设置分析、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实施、学生顶岗实习等进行研讨,使得专业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

(二)强化实践育人,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育内涵的核心,[2]建立模拟案件仿真系统实训和顶岗实习,构建认识性实践(岗位见习)、验证性实践(项目实训)、模拟性实践(课程实训)、综合性实践(专业实训)和实战性实践(顶岗实习)五个层次,确立从观察到动手,从单一到综合,从模拟到实战的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公共安全管理实际工作“对接”能力。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公安局、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三)促进信息化建设,探索多渠道人才培养途径,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和规范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应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着手开展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根据公共安全管理岗位任务,加强公共安全专业教学网络信息化建设,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依托校园数字化平台,建立法律文书库、精品案例库、视频资料库、专业知识自测库,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同时,通过远程教育,校局企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局、校企合作时空障碍。探索多渠道人才培养途径,通过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网络学习和交流,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应通过校局、校企合作方式分段培养,校企、校局延伸培训,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有效衔接。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明确各自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贯通人才培养通道。

(四)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和教材的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应根据行业调研的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体系,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按照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组织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展教法创新。对主干课程,组织公安一线专家、企事业安保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研究确定符合岗位要求的课程内容,编写基础知识和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既适用校内学生学习,又适用专业民警、保卫人员、保安人员培训的应用型教材,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机制,提高服务实际工作能力

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全体专业教师应考取公安机关专业执法资格证书,同时每三年必须有一年的基层公安一线相应专业的岗位实践锻炼。聘请公安机关业务骨干、企业安全保卫专家为本专业的教官和高级教官,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和树立公共安全管理行业影响力,促进来自公共安全管理一线的兼职老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通过校局、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局、企”之间的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六)建立以职业能力为考核标准,多方参与的人才评价模式

职业能力是指胜任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所有要素的综合,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3]打破传统的以理论考试为主和以学校作为惟一评价方来评价人才质量的方式,坚持以职业能力为考核标准。确立以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质量为体系的教学监控机制;建立相应的评学、评教指标体系,开展课堂听、看、查、评活动;完善调控与反馈制度,定期检查、考核和反馈,以确保高质量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修订和完善教学质量监督等教学文件,最终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相关方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通过学校、用人单位、社会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创建科学评价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七)强化公共安全管理专业老师服务产业发展的功能

学校安全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学校;安全教育;规范化;制度化

一、健全机构,职责分明

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学校校长直接抓,学校安全负责人、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分工明确,各班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共抓安全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制度,坚持贯彻

学校安全论文范文篇6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学生因素

学生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主体,也是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受害体。那么,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与学生本人有着一定的关联。首先,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学生缺少自我安全意识和未能养成良好安全行为习惯。在体育教学中,当教师讲解技术动作要点和要求时,部分学生不够重视,当错误的技术动作产生,造成伤痛时,学生又不知如何处置。第二,在体育活动时,学生不能按要求着装,活动前不做准备活动,活动后也不做放松练习。第三,学生在体育活动时,身体产生不适,不及时向老师报告。有的学生明知自己身体有伤,不宜参加体育活动,但出于好胜,强忍伤痛也要分个输赢,致使造成更大损伤。第四,学生体质差,运动技能弱。从近几年的学生体质监测数据看,我国学生体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学生体质差,其力量、跳跃、奔跑等能力相对都较弱,在体育活动中极易发生损伤。比如在田径课教学中,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晕倒、休克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猝死。

教师因素

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生课堂体育学习的教授者。教师在学生体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一个疏忽,就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不强,是造成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一个诱因。据一项调查显示,48.85%的教师在体育课上从不强调教学安全,只有10.65%的教师每节课都强调教学安全。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业务水平不强,违反教学规律教学;安全保护措施不够;教师擅自离岗;对场地器材利用不合理。以上情况的出现,都有可能在教学中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

学校因素

从学校的角度看,体育活动中发生学生体育伤害事故主要是:第一,学校对体育教学管理不够。良好的管理是体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学校如果不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管理,就会疏于对安全制度,场地器材、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有效管理,从而造成教学意外事件的发生。第二,学校对体育活动的场所和器材投入不足。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原有的场地器材已不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但是由于学校体育经费缺乏,不能够改善现有场地器材条件,同时又忽视对场地器材的管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很容易发生危险。第三,学校组织大型体育活动安全措施不到位。校园体育比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才能展示的舞台,锻炼了学生身体和意志品质,同时对于班级建设、学校管理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有的学校由于对体育比赛中的安全防范不到位,从而造成体育伤害的发生。

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互联网是新媒体的主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其独到的特征。第一,新媒体具有大量的信息源。新媒体是一个大量信息的集合。在网络世界里,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促使了大量信息的存储。在世界上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发生的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成为网络信息被传播。第二,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每一个会使用网络的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信息源的不断丰富使得互联网上的内容也呈现出多元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复制、浏览网络信息,成为网络的主体。新媒体的互动性,使得新媒体的使用者不只是信息的制造者,同时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在世界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们不仅可以接收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感受、意见通过网络出去。第三,新媒体具有广泛性特征。新媒体的广泛性体现在信息的广泛性、传播的广泛性和受众的广泛性。新媒体的信息内容涉及广泛,军事、体育、文艺、财经等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包涵内容丰富。通过新媒体可以将信息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使用新媒体的人们都能够采集到需要的信息。新媒体以其全新的方式对信息进行传播,用最快的时间将信息传递给大众,而且以新媒体为载体的传播工具越来越被大众普及。第四,新媒体具有资源共享性。通过网络,人们可以搜索到各种想要的信息、观看视频、图片、讨论问题,还可以进行在线学习。通过网络享受有益的精神大餐。

利用新媒体进行学校体育安全教育的途径

学校安全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农村;学校布局;学生;人身安全;身心健康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正在深入推进和更广泛铺开。这项工作自2001年实施以来,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改善了一部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使农村中小学的办学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整合与优化配置,对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相应的积极作用。然而,这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却引发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给广大农村中小学生的健康和人身等方面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这个问题目前日益凸显,在农村中小学校近年来布局调整之后因交通、住宿等引起的重、特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时有发生,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给学校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引发的问题

(一)人身安全问题

人身安全的问题是指可能造成的危及学生生命安全和肌体健全方面的事故风险。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交通安全

由于这次布局结构调整,各地是将那些偏远、贫困的村校或教学点撤掉,合并集中到交通较为便利、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心学校,那些偏远、贫困村的学生大的十几岁、小的只有六七岁就要到远离居住地的中心学校去上学,很多学生或步行、或乘坐交通工具每天来回往返。由于距离中心校路途很远,路况往往又较差,在往返的路途中极易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来回步行的过程中,因为路途坎坷难行,很容易造成摔伤、碰伤、被车辆刮伤等事故,或天气不好时因为遇到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伤害,在山区则可能会遇到野兽出没等情况。有些学生乘坐交通工具来回往返,但由于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学生们乘坐的交通工具往往安全系数很低(或是农用三轮车,或是其他车辆,但这些交通工具往往质量都较差),而且经常是严重超载,容易引发恶性交通事故。可以说,交通安全是目前农村中小学校合并调整后的第一威胁。

2、住宿安全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离家太远的农村学生不得不选择住宿,或住在校内,或住在校外。以住在校内的情况来说,由于目前很多农村寄宿制学校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远远不到位,住宿条件还十分简陋,各种应有的安全保障措施跟不上,很容易引发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比如:有的学校宿舍十分拥挤,几十个学生挤在一间屋子里,两三个学生挤在一张床铺上;很多学校宿舍附近没有厕所,晚上学生上厕所要跑很远;很多住宿的学生年龄小,缺乏自理能力,需要细致周密的照顾和管理,而目前大多数学校因为编制的问题都无法设置专门的宿舍管理人员或生活教师来照顾和管理学生,只是由专职教师兼任,限于这些教师精力和体力的问题,导致住宿管理上的漏洞往往很大。以上这些情况都容易造成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

3、饮食安全

那些家不在中心校所在地的农村学生不能回家吃饭,他们只能在学校食堂集体就餐,或在校外摊点解决吃饭问题,而这就存在严重的饮食安全隐患。很多农村学校的食堂卫生条件有限,食物安全有时很难得到保障,而校外的摊点食物卫生更难以保障,这很容易引发食物中毒事故。近年来学生食物中毒事故频繁发生,呈上升趋势,仅2008年就有四川、新疆、甘肃、安徽、吉林等地相继发生学生食物中毒事故,造成学生伤亡。

4、中心学校拥挤带来的安全隐患

由于受校舍、师资等办学条件所限,不少合并后的中心学校学生爆满,班额超大,很多学校班额达到70人以上,甚至有的达到百人以上。教室、校园、楼道、宿舍、食堂等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常常很拥挤,而由于教师数量不足又管理不到位,极易发生学生的碰伤、撞伤、摔伤、踩伤等伤害事故。

(二)健康安全问题

健康安全问题是指可能对学生们身体、心理机能的良好状态造成破坏和损害的风险。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睡眠不足,经常处于高度疲劳状态,影响身体正常发育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的生长发育时期,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然而,布局调整后,很多农村地区学生上学的路途都十分遥远,据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贵州、宁夏、甘肃等地的调研表明:有近1/3的学生每天上学单程超过3公里,近1/8的学生单程则要走5~10公里。有些农村地区的学生一天往返的路程甚至有三四十公里。很多学生为了上学不迟到,早晨天不亮就摸黑赶路上学,晚上黑天才能回到家,两头不见天,睡眠严重不足。有的孩子才七八岁,每个星期日下午都要背着书包,拎着够一个星期吃的米和菜,翻过几个山头,到十多里外的乡中心小学上学。遥远的上学路使很多农村中小学生每天往返奔波,身心处于高度疲劳的状态。据有关调查统计,布局调整后很多学生每天至少需减少睡眠两个小时。即使是住校的学生,因为很多学校的住宿条件比较差,需几个学生挤住在一张床上,学生们每天根本不能得到充分休息。这些情况既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育,又容易引发人身安全事故。

2、营养不良,缺乏生活上的照顾,容易患上疾病,影响身体健康生长

布局调整后,很多农村学校受资金限制无力配备食堂,学生只有在学校附近简陋的饮食摊上吃饭或买吃盒饭,有的则从家里把一周口粮都带上,在教室外蒸饭吃,遇上刮风下雨就只能忍饥挨饿,而天天带饭的孩子有时夏天吃馊饭,冬天常常吃冷饭。有些学校建了食堂,但由于经济条件所限,食堂的饭菜质量较低,学生很少吃到新鲜蔬菜;一些学校宿舍附近没有厕所,晚上上厕所都要跑百把米,致使有的学生为少上厕所干脆下午就不喝水,尽量吃水份少的食物。这些都使学生们身体生长所需营养得不到保障。很多农村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身体抵抗力弱,离开父母的悉心照顾,加之营养不良、睡眠不足、饮食不洁等诸多因素,很容易患上疾病,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3、过早离开父母亲友独立面对陌生的环境,容易引发心理危机

很多农村中小学生尤其那些年龄幼小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到中心校就学后,需要独立面对新的陌生环境,由于过早地离开父母、亲友和平日熟悉的环境,自身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还很低弱,又缺乏必要的心理引导和悉心关照,因而容易产生自卑、害怕、孤独等很多心理问题。不少孩子因为恋家,情绪情感极不稳定,甚至因此而厌学、逃学。二、由问题引发的思考

学生安全问题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严重威胁着广大农村中小学生的生命健康,而且产生了更深远的消极影响。

第一,造成新的学生流失,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下降。巨大的安全风险,再加上布局调整还造成很多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过重,使得很多农村学生或者因经济困难上不起学,或者害怕发生人身危险而不上学。这就造成新的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的上升,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的下降,严重削弱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成果,很大程度上冲销了布局调整应有的良好社会效益,甚至造成尖锐的社会矛盾。

第二,造成巨大的家庭创伤,严重影响社会和谐与安定。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巨大创伤,其损害是难以描述的,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农村的社会安定,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这与布局调整政策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第三,造成更加严峻的农村学生安全问题,使布局调整地区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面临常态化趋势。如果说过去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属于非常态的、意外的,那么,布局调整后,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存在,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随时都有可能,具有向常态化发展的趋势,导致农村地区的学生安全问题更加严峻。

第四,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下降,不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学生健康方面的问题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将造成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身心健康水平的降低,最终导致民族健康素质的下降,其影响将是深远的。

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很多地方布局调整的步子迈得过急过快,不能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执行国家的布局调整政策。很多地方政府部门片面追求当地中小学办学的集中和办学规模的扩大,试图以此尽快摆脱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办学经费不足、办学质量低的困难局面,实现当地教育的全面改观,因此盲目过度地撤并和缩减当地农村中小学校,在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就把很多本应有必要继续存在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撤掉,引发了各种问题尤其学生安全问题。这也反映出某些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地方教育的举办者,在开展这一工作时,更多的是从政府自身利益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而缺乏对接受教育的一方——学生及其家庭的实际困难和根本利益的充分考虑,没有充分关注到学生及其家庭为此所要付出的代价。甚至不排除个别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而完全忽略学生及其家庭的合法利益,置学生的安全、百姓的根本利益于不顾来实现工作目标。从根本上说,这是不符合党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的,也背离了国家开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发展和生存的现状确实存在布局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但绝不能以牺牲义务教育的普及成果,尤其更不能以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代价来换取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否则结果将是取得了所谓的办学经济效益但却损失了社会效益,得到了眼前的表面利益而失掉了长远的根本利益,这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的。在教育的问题上应当永远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于经济效益的原则,这是符合国家根本利益的。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就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自然环境状况来说,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不可能一步到位,全面调整;而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区别对待,分步推进,妥善安排。从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角度来考虑,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制订一条布局调整的最高原则和基本底线——即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及农村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和普及率。

第二,分学段进行调整:小学高年级(四年级或五年级)以上可以进行集中办学,小学低年级(四年级或三年级)以下学段实行分散办学。

第三,实行集中办学的学段,初中以上的学校可以实行寄宿制,但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制度、设施、人员配备等,建设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舍、宿舍、食堂、浴室、厕所等学习和生活设施,设立专门的学生生活管理人员,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小学生不宜实行寄宿制,因为小学生各方面的自理能力和行为能力都很低下,需要更多的注意和监护,以不脱离父母的日常监护为宜,因此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每天往返上学,但政府有义务采取稳妥的措施来保证学生途中的交通安全,如免费提供合格的、安全的交通工具,或安排专人负责来回接送等措施。除此之外学校还要想方设法保证集中就读的学生们的饮食安全和营养问题,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四,实行分散办学的学段,村小达到相当规模的可以保留,达不到的可建立小型村校或教学点,人数特别少的可采取教师走教的办法,给走教的教师予以相应的福利补贴。

学校安全论文范文篇8

学校安全事故从大的方面可分为一是学生的人生安全,二是学生的财产安全。从细的方面可分为社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等。

1.1教学楼和学生宿舍的管理安全。教学楼和宿舍是学生在学校最常待得地方,是人群最密集的场所,也是最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场所。容易发生火灾,拥挤踩踏事件,因此要重点整治教学楼和宿舍拥挤,违章用电现象,消除火灾隐患,严格宿舍夜间管理,确保学生宿舍安全。

1.2突发性疾病集体爆发,关注学生的卫生保健安全。经过03年的“非典”和09年的“甲流”两次疫情的考验,开展学生对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成为日常工作的首要任务。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卫生常识的教育,制定对常规疾病的防治和治疗措施,严防疫情的发生。另外,还需严防病从口入,确保师生集体用餐的卫生安全。

1.3正确对待网络,树立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对学生好比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带给学生大量的科学信息又可以使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荒废学业。尤其是中职生处在向成年人过渡时期,他们在思想上有着幼稚和单纯的一面,又有着成年人独立的一面。一些不良的网络信息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一些不法份子,利用学生的善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因此,要加强对中职生网络安全意识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1.4学会关爱身边的同学,抵制校园暴力。学生们正值青春少年,情感丰富,有着对成年生活的向往,叛逆的心理使得他们容易冲动。人生经验的缺乏和人生目标的模糊使得他们易聚易散,矛盾丛生。一些学生自小家庭离异,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与社会不良青年联系密切,哥(姐)们义气严重,成帮结伙,打架斗殴。我们需要及时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念,在关注自身安全的同时,关爱其他人的安全,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1]

2.学校安全问题的特点

2.1突发性。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比如打架事件的发生是由一些口角的争执开始的,由于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力比较强,但控制能力较成年人弱,思想具有冲动性,遇事情不冷静,思想方法比较简单,看问题比较片面,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暴力行为,酿成严重后果。此类突发性事件难以预防,需多加强学生道德教育。违规用电或电路老化造成的火灾也属于突发性事件,但此类事件如果做好了事前的安全设施排查与更新,就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危害性。事故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轻者损失财物,重者以付出生命为代价。无论是暴力事件还是灾害事件的发生往往都是学校或家庭的教育不力造成的。家长的溺爱和打骂,学校的专制、粗暴简单的语言教育以及安全管理的疏忽都是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2]

2.3低龄化。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竞争对学生心灵的冲击,已经使很多学生患上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尤其中职生的年龄大多在15—18岁之间,思想品德的形成处在过渡期,具有可塑性。随着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身心发展的加快,但思想尚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识别是非能力不强,加之过重的学习压力,促使稚嫩的心灵发生扭曲或是心理错位,从而导致过激行为的发生。

3.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路格局与实施

3.1完善安全制度关键在于加强层级综合治理。涉及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校园安全隐患有十几种,比如来自学生间的暴力、欺诈、吸烟、食品卫生、失火、触电、溺水、中毒、运动中的伤害、集体活动间的拥挤等等,这些都时刻威胁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我认为广大教职工需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3.1.1统一思想,完善措施,层层抓落实、整改和防范,利用教职工大会宣讲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纠正少数老师对安全教育的麻痹意识和侥幸心理以及没有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的错误思想。

3.1.2建立校园安全管理网络,明确事故安全责任,做到学校领导亲自抓,学管人员主要抓。无论是辅导员(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或是普通工作人员都要参与学校安全工作中,做到人人有责,形成学校的安全工作网络保障体系。比如在领导的统领下①由教务处及科任老师建立教学管理安全网,保证课堂教学环节的安全管理。②由学工处和辅导员(班主任)建立生活安全管理网,加强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进行安全防范能力、自救自护、心理调节等方面的教育。③由学校保卫处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的治安防范。做好夜间巡逻以及对外来人员入校园的查询登记工作,防止治安案件的发生。

3.1.3明确安全责任,调动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带头作用。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人人参与的工作。其中,辅导员(班主任)是学校安全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生力军,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往往也是发现问题及协调问题的第一人。辅导员(班主任)责任心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落实程度的好坏。我认为班主任(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最需要做的①经常宣传学校安全制度和措施,做到天天讲、时时讲、处处讲,时刻向学生敲响警钟。②要从细处管理,不仅要注意学生上课时间的安全,还需注意学生课余时间以及在寝室内的安全。③善于观察自己的学生,一旦发现什么异常,要及时与同学沟通,从心理解决问题,获得学生的信任,消除隔阂,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时期。④把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安全工作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宣传口号不能只挂着口头上,更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而应脚踏实地完成教育工作。定期开展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宣讲学生中出现的安全事故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引起每个同学的足够重视,防范于未然。⑤配合学校有关部门的工作。如配合学生安全员和校卫队的队伍建设,鼓励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安全知识竞赛,做好学校安全大检查工作等等。[3]

3.2让安全意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扎根于学生心中,减少安全事故。对于安全教育问题,虽然学管人员和辅导员(班主任)每时每刻都在强调,但安全事故却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是绝大部分同学都没有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对于老师的安全教育经常是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今天说的话可能当时记得,可过了两天就忘了。如何把安全意识扎根于学生心中呢?我的看法有下面几点。

3.2.1加强安全知识宣传力度,学校有关部门利用课外时间、团会、校会、升旗仪式安排师生共同参加安全知识的培训学习,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这样不仅增加了老师的责任心,又使学生学会了自身的安全防范。

3.2.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利用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方式进行。如组织同学收听广播、收看法制节目,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辅导员(班主任)可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辅助点评,引领正确的话题方向。

3.2.3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校园内可张贴宣传标语,在涉及到安全隐患的地方设置警示牌。定时定期的集中组织力量进行“拉网式”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后要及时清除。执行好消防、交通及保卫制度,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学校集体活动管理等。

3.2.4通过游戏、模拟现场、亲身体验等更贴切的方式进行教育。如在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开展了死亡教育,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死亡过程的方式来揭开死亡的神秘面纱,消除学生对死亡的好奇心,大大减少了校园的自杀率。

学校安全论文范文篇9

目前,许多学校的校园网都以WINDOWSNT做为系统平台,由IIS(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提供WEB等等服务。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对WINDOWSNT网络管理的一点经验与体会,就技术方面谈谈自己对校园网安全的一些看法。

一、密码的安全

众所周知,用密码保护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是最经常采用也是最初采用的方法之一。目前发现的大多数安全问题,是由于密码管理不严,使"入侵者"得以趁虚而入。因此密码口令的有效管理是非常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密码的设置安全上,首先绝对杜绝不设口令的帐号存在,尤其是超级用户帐号。一些网络管理人员,为了图方便,认为服务服务器只由自己一个人管理使用,常常对系统不设置密码。这样,"入侵者"就能通过网络轻而易举的进入系统。笔者曾经就发现并进入多个这样的系统。另外,对于系统的一些权限,如果设置不当,对用户不进行密码验证,也可能为"入侵者"留下后门。比如,对WEB网页的修改权限设置,在WINDOWSNT4.0+IIS4.0版系统中,就常常将网站的修改权限设定为任何用户都能修改(可能是IIS默认安装造成的),这样,任何一个用户,通过互联网连上站点后,都可以对主页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

其次,在密码口令的设置上要避免使用弱密码,就是容易被人猜出字符作为密码。笔者就猜过几个这样的站点,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利用自己名字的缩写或6位相同的数字进行密码设置。

密码的长度也是设置者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在WINDOWSNT系统中,有一个sam文件,它是windowsNT的用户帐户数据库,所有NT用户的登录名及口令等相关信息都会保存在这个文件中。如果"入侵者"通过系统或网络的漏洞得到了这个文件,就能通过一定的程序(如L0phtCrack)对它进行解码分析。在用L0phtCrack破解时,如果使用"暴力破解"方式对所有字符组合进行破解,那么对于5位以下的密码它最多只要用十几分钟就完成,对于6位字符的密码它也只要用十几小时,但是对于7位或以上它至少耗时一个月左右,所以说,在密码设置时一定要有足够的长度。总之在密码设置上,最好使用一个不常见、有一定长度的但是你又容易记得的密码。另外,适当的交叉使用大小写字母也是增加被破解难度的好办法。

二、系统的安全

最近流行于网络上的"红色代码"、"蓝色代码"及"尼姆达"病毒都利用系统的漏洞进行传播。从目前来看,各种系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各种的漏洞,系统漏洞的存在就成网络安全的首要问题,发现并及时修补漏洞是每个网络管理人员主要任务。当然,从系统中找到发现漏洞不是我们一般网络管理人员所能做的,但是及早地发现有报告的漏洞,并进行升级补丁却是我们应该做的。而发现有报告的漏洞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经常登录各有关网络安全网站,对于我们有使用的软件和服务,应该密切关注其程序的最新版本和安全信息,一旦发现与这些程序有关的安全问题就立即对软件进行必要的补丁和升级。比如上面提及引起"红色代码"、"蓝色代码"及"尼姆达"病毒的传播流行的Unicode解码漏洞,早在去年的10月就被发现,且没隔多久就有了解决方案和补丁,但是许多的网络管理员并没有知道及时的发现和补丁,以至于过了将近一年,还能扫描到许多机器存在该漏洞。

在校园网中服务器,为用户提供着各种的服务,但是服务提供的越多,系统就存在更多的漏洞,也就有更多的危险。因些从安全角度考虑,应将不必要的服务关闭,只向公众提供了他们所需的基本的服务。最典型的是,我们在校园网服务器中对公众通常只提供WEB服务功能,而没有必要向公众提供FTP功能,这样,在服务器的服务配置中,我们只开放WEB服务,而将FTP服务禁止。如果要开放FTP功能,就一定只能向可能信赖的用户开放,因为通过FTP用户可以上传文件内容,如果用户目录又给了可执行权限,那么,通过运行上传某些程序,就可能使服务器受到攻击。所以,信赖了来自不可信赖数据源的数据也是造成网络不安全的一个因素。

在WINDOWSNT使用的IIS,是微软的组件中漏洞最多的一个,平均两三个月就要出一个漏洞,而微软的IIS默认安装又实在不敢恭维,为了加大安全性,在安装配置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不要将IIS安装在默认目录里(默认目录为C:\Inetpub),可以在其它逻辑盘中重新建一个目录,并在IIS管理器中将主目录指向新建的目录。

其次,IIS在安装后,会在目录中产生如scripts等默认虚拟目录,而该目录有执行程序的权限,这对系统的安全影响较大,许多漏洞的利用都是通过它进行的。因此,在安装后,应将所有不用的虚拟目录都删除掉。

第三,在安装IIS后,要对应用程序进行配置,在IIS管理器中删除必须之外的任何无用映射,只保留确实需要用到的文件类型。对于各目录的权限设置一定要慎重,尽量不要给可执行权限。

三、目录共享的安全

在校园网络中,利用在对等网中对计算机中的某个目录设置共享进行资料的传输与共享是人们常采用的一个方法。但在设置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当一个目录共享后,就不光是校园网内的用户可以访问到,而是连在网络上的各台计算机都能对它进行访问。这也成了数据资料安全的一个隐患。笔者曾搜索过外地机器的一个C类IP网段,发现共享的机器就有十几台,而且许多机器是将整个C盘、D盘进行共享,并且在共享时将属性设置为完全共享,且不进行密码保护,这样只要将其映射成一个网络硬盘,就能对上面的资料、文档进行查看、修改、删除。所以,为了防止资料的外泄,在设置共享时一定要设定访问密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共享目录资料的安全。

四、木马的防范

相信木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算陌生。它是一种远程控制工具,以简便、易行、有效而深受广大黑客青睐。一台电脑一旦中上木马,它就变成了一台傀儡机,对方可以在你的电脑上上传下载文件,偷窥你的私人文件,偷取你的各种密码及口令信息……中了木马你的一切秘密都将暴露在别人面前,隐私?不复存在!木马,应该说是网络安全的大敌。并且在进行的各种入侵攻击行为中,木马都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木马感染通常是执行了一些带毒的程序,而驻留在你的计算机当中,在以后的计算机启动后,木马就在机器中打开一个服务,通过这个服务将你计算机的信息、资料向外传递,在各种木马中,较常见的是"冰河",笔者也曾用冰河扫描过网络上的计算机。发现每个C类IP网段中(个人用户),偶尔都会发现一、二个感染冰河的机器。由此可见,个人用户中感染木马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如果是服务器感染了木马,危害更是可怕。公务员之家

学校安全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主任;安全教育;环境建设;管理体系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强中职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中职班主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班主任必须以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重视对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保护,讲究策略,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中职学生年龄比较小,安全意识淡薄,思想不成熟,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对中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学校管理工作实践,对中职学校班主任安全教育工作进行探究。

一、多与学生沟通,深入了解学生

与学生建立密切的沟通联系是中职班主任管理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多与学生沟通,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减少和预防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首先,教师要坚持组织每周至少两次的班会,在班会上进行安全教育宣传,也可以在班会上集中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其次,班主任在平时也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和学生一起去食堂吃饭,到学生宿舍与学生聊天,找学生来办公室了解情况。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多去班级里走走,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在与学生个体交流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少说空话、大话。要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与班主任交流,从而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第三,班主任要建立强有力的班级管理体系,让班长、生活委员、宿舍长等成为班主任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要让他们及时收集汇报班内学生的思想动态。班主任除了向宿舍长了解学生就寝纪律外,也要不定时地对学生宿舍进行检查,检查学生是否有违规使用电器、是否有夜不归宿的情况,是否私藏管制刀具、危险违禁物品等。班主任要针对具体情况,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排除安全隐患。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建立微信群和班级贴吧、论坛,为学生表达自己成长中的困惑提供平台。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而私密的网络空间可以打消他们的顾虑,让其轻松地进行表达。在学生的表达中,班主任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班主任要定时与不定时地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工作。例如,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要给学生发放《教育安全读本》《中职生一日常规手册》《中职生学生手册》,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要让学生通读其中的内容,并认真践行。在学期末,班主任可以结合社会上的一些安全问题、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安全事故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还可以开展安全知识竞赛,组织安全主题演讲,调动学生学习安全知识、践行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另外,在平时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和科任教师取得联系,让他们协助自己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友情、爱情,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待他人。当与同学有了矛盾冲突时,不能冲动,不能用言语侮辱对方,更不能使用暴力,应站在对方的立场化解矛盾。在寒暑假学生即将离校时,班主任要召开班会进行安全教育,可以列举安全事故的案例,为学生敲响警钟。要叮嘱学生外出的时候与家长保持联系,不随便吃不干净的食物,不下河游泳,不驾驶机动车,在骑自行车或电动车时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不玩手机,等等。

三、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学生安全

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要争取学生家长、任课教师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建立起多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以确保学生的安全。班主任要多与任课教师沟通,让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留意学生的思想动向,一旦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反馈。例如在上实训课时,如果学生的行为具有危险性,任课教师要及时制止。班主任要利用校讯通和微信群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由学校延伸到家庭中去。此外,班主任还要向学校各职能部门进行申请,组织普法讲座,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如请交警来学校讲解交通法规、带领学生参加消防演练等。

综上所述,安全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职学校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之一,关乎安全校园建设,关乎学生的成长成才。班主任要重视安全教育工作,多与学生沟通,深入了解学生;要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工作,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律观念;要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学生安全;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防止学生出现过激行为和违法现象,强化学生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为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邱雁.中职校安全教育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7(03).

[2]曹利民.中职学生安全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