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堂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3:32

写作课堂论文

写作课堂论文范文篇1

摘要:从2004年初笔者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入手,分析了当前成人继续教育中商务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调查中反映的问题,提出了一套由案例分析法演化而来的教学模式———基于案例的教学方式(Case2basedMethod),并结合图表对在不同阶段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此教学模式作了概述。

成人继续教育(AdultContinuingEducation,简称ACE)指的是成年人回到大学等正规教育机构接受专业化或职业化的培训项目或课程,亦被定义为“对于已经接受了一定层次教育的成年人进行的专业化或职业化的高级培训课程”[1]。而对于成人继续教育中的商务英语教学,则更需要突出其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简称ESP)的特点,因此它与一般学术英语(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简称EAP)的教学情况就有着诸多不同。[1]近10年来,由于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的成人继续教育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但是,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及其教学模式仍然不能完全包容并适应成人继续教育的要求,主要原因是这套体系及模式是以全日制大学生为主要对象而设计的,而在职成年学习者与全日制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有着很大的差异。简单说来,成人教育及教育者更倾向于参与性学习,且继续教育也更关注资质认证、知识更新及再培训等。[2]较之全日制大学生的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则应体现出更实用化、更功能化、更职业化、更专业化、更技术化和更新速度更快等特点。在“商务英语写作”(BusinessEnglishWriting,简称BEW)课程中,这些要求表现得更加明显。

一、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现状2004年春,笔者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萧山学院对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同时对萧山区的几家公司也进行了相同的抽样调查。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地商务英语写作教学及应用的现状,并试图发现继续教育学员的学习要求与教师实际教学之间的差异。表1是68个被调查者的统计结果,反映了被调查者对“商务英语写作”(BEW)课程教学内容的供求差异,这些内容在绝大多数现有的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中均有涉及。其中,差异率=(学生需求-教师传授)/学生需求。从表1比较得知,在所有已涉及的教学内容中,现有的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教学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对信函、备忘录、报告及履历等内容的写作学习需求,但对案例分析、项目设计、论文、计划书、概述以及电子邮件等内容的写作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3]所以,在这些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中,学员需求与教师教学之间产生了一些差异与错位。

二、教与学的供求分析“传统的闲庭信步般漫无目的的英语语言教学似乎不再适合市场的严峻现实了”。[4]笔者从调查中发现,对于那些学习商务英语写作的成年学员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学习更加专业化、职业化的商务英语写作模式,而不是基础写作模式。学员们接触与评判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首要标准就是其实用性,而非文艺性。“学员们可能更加具有目的性,且渴望成功。商务人士一般对于效率、质量以及专业素质具有更高的期望。”[5]例如,较之全日制普通英语专业的学员来说,一方面,继续教育中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成人学员,通常都被要求进行面向更广泛受众(包括学术对象及专业对象)的写作训练,但那些目标受众却通常都是学术对象(比如教师,同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员)。目标受众的不同决定了商务写作格式规范上的不同。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学员们需要的并不仅仅是面向各学科门类的学术写作格式规范,更是能够在商务交际活动中体现职业性与专业化的写作格式规范。

另一方面,在如今许多普通英语写作课程中,通常都强调短文写作,意图培养学员在文章中运用某一修辞手法的能力(比如描写,对比等);而商务英语写作的课程练习,则要求学员能够将一些修辞手法进行有机结合,并在同一篇文章中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由此可见,当前继续教育中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学员需求并未得到很好的满足。在许多的商务英语课程中,“使用的许多教学材料并没有理念的支撑。”[6]所以,实用的教学资料以及相应教程大纲的缺乏,成为现在许多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教师们共同面临的一个障碍。“对于那些课程的编写者来说,除了他们在此领域亲自获得的第一手经验之外,很难再得到其他的支援。”“Munby的观点是,尽管可以获得相当数量的ESP资料,但是其中‘许多却只是徒有其名,实际上仍是通用英语课程的资料’;同样的,Robinson也指出,许多所谓的商务英语教材,很大程度上仍使用了通用英语课程的设计思路,‘所谓的商务元素只是在后面附了一张商务英语词汇表以及一些(还不是全部)商务情景的提示’。”[6]另一个导致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障碍是,教师不仅需要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各类相关的专业商务知识。这些知识及技能包括:对于各类商务英语写作格式规范及其结构的理解,对于某些具体商务领域(比如国际贸易)的综合知识,如何开展讨论及评价的调研技能,针对特殊商务目的的课程设计及教学活动组织技能,当然还有基础的教学技能等等。然而,在现有的商务英语师资培训过程中,原本就缺乏能够涉及提升教师自身商务英语知识技能的内容,更不用说系统性的支持及知识更新了。从某种程度上说,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师,不得不自己动手收集、查找相关的教学案例及材料,只能单独充实、更新各自的知识技能。比如,教授“管理英语”方面的内容时,不仅需要语言学、教学法、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求教师具备管理学理论知识作为其教学的背景。而具备此种跨学科知识技能的商务英语教师,至今仍不多见。

三、商务英语写作中“基于案例的教学方式”针对成年学员的特殊需求,除了传统商务英语的教学方法之外,在成人继续教育的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中,需要引入更具实用性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商务英语教学领域中的许多专家、学者对教学供求矛盾多有研究,并都从教学法的角度提出了大量很有价值且实用可行的建议。但是,无论是任务型教学法,还是案例分析法,学员的参与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案例分析法作为任务型教学法内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商务英语教学活动中广为应用。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基于案例的教学方式”拓展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外延。任务型教学法、案例分析法,以及“基于案例的教学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基于案例的教学方式”包括了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类型:案例相关

型、案例导向型和案例中心型。在成人继续教育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不同教学

1.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学习者基本具备了一般的英语语言能力,但商务英语写作方面的知识仍然匮乏。案例相关型的教学方式正适用于此阶段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一些实际商务场景下的真实写作案例作为教学材料,从几个主要方面对商务英语写作进行介绍———包括相关词汇、表达法、措辞及一些特殊技巧,特别是商务英语写作的格式规范。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模仿句型与表达法、了解商务英语写作的格式规范为主,旨在帮助学习者熟悉掌握商务英语的语言模式此阶段的教学过程,应以真实可信的例文为核心。学习者会接触到大量的商务英语词汇及表达法,还有常用的格式规范与类型。在此阶段,写作练习是主要的操练手段。

2.中级阶段。中级阶段的学习者对于英语语言能力已经有了相当的掌握,但在商务英语写作方面却仍属初级阶段,因此在写作格式规范以及实践操练方面需要教师作进一步的指导。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可将典型例文作为讲解分析的主体,然后设定一个与例文类似的商务情境,由学习者进行不同内容的模拟写作。此阶段中,学习者主要操练的是写作完整篇章并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使用的是案例导向型的教学方式英语语言的实际商务应用能力是此阶段的主要关注点。与初级阶段不同的是,中级阶段将更多的介绍与各类商务相关的书面表达法以及高级写作技巧。此阶段,实用型的演绎写作练习将成为重点,也就是说,操练过程将以实际案例作为导向,因而更具针对性。

3.高级阶段。高级阶段的学习者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语法、句法及词汇量等英语基础知识,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写作技巧。在此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以语法规则、语句表达或写作格式等为教学重点,而应以实际商务英语写作的案例分析为中心,进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据此,笔者设计了一个应用此法开展课程教学的流程图其中,信息输入阶段包括四个步骤,均围绕特定情境或案例展开。信息汇集与分组讨论主要由学习者在教师开放式的指导下完成,而案例分析及技巧指导则主要以教师讲解式的指导为主。信息输入阶段之后,要求每个学习者独立完成一次商务写作的任务。在最后的回顾评定阶段,如果可能的话,教师与学习者应对每一篇写作任务共同进行讨论与评价。此阶段的教学前提是,只有在学习者的写作能力已经达到相当水平,才比较适合进行案例中心型的教学方式。此方式与案例分析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关注的焦点并非案例本身,或者学习者的英语言语能力,而是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四、“基于案例的教学方式”与案例分析法的比较关系根据EstebanandCanado的定义,案例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分析、讨论、决策的教学技巧。学员面对的是一些充满问题的商务情境,题材通常取自现实的商务活动。学员们需要通过审慎思考、互动讨论、化解问题,最终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及流程,(案例分析法的)教学成果———即专业技能的培养———是成功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此过程中,学员们必须合理且自然地运用语言———这也是为什么案例分析法一般针对的都是具备中高级语言程度学员的原因之一”。[7]“包括Westerfield(1989)在内的一批学者,曾经总结了(在英语教学中)案例(分析)法的三种主要形式。其中的一种形式,就要求学员针对管理层正在面对但尚未解决的情境或问题提出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案。Westerfield认为这在模拟讨论中是最为有效的。另一种形式则是要求学员对一项已经采取的措施或方法进行评价,第三种形式就是要求学员对某一商务活动是否正按照原有的预期进行做出综合评价”。[7]由此可知,案例分析法侧重的是培养整体的英语语言能力,而非某一项特别技能。而且,案例分析法中的某些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写作技巧的培养,比如上文提及的第三种形式。“基于案例的教学方式”是专门针对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而设计的,由英语语言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法(CaseStudyMethod)派生而来,旨在满足成人继续教育过程中商务英语专业学员的实际学习需求。在成人继续教育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针对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及需求,更好地将案例与教学相结合,值得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Sifakis,N.C.ApplyingtheadulteducationframeworktoESPcurriculumdevelopment:anintegrativemodel[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2003(22):195-211.

[2]MalcolmTight.本论文由整理提供MythologiesofAdult/Continuing/LifelongEdu2cation[C].PaperpresentedatSCUTREA,29thAnnualCon2ference,UniversityofWarwick,5-7July1999.

[3]Zhu,W.Writinginbusinesscourses:ananalysisofassign2menttypes,theircharacteristics,andrequiredskills[J].Eng2lishforSpecificPurposes,2004(23):111-135.

[4]TomHutchinson&AlanWaters.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Alearning-centred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5]MarkEllis&ChristineJohnson.TeachingBusinessEnglish[M].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

[6]Wilson,J.P.,andIbarz,A.Usingvocationalcompetencestodevelopanalternativeframeworkformodernlanguageteaching[C].Reproducedfrom1995ConferenceProceedings,SCU2TREA1997:195-202.

写作课堂论文范文篇2

一、教学方式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如打破应用文传统的分类教学,把教学任务分成三个模块。第一模块为“生活基础模块”,即面向校园的常用事务文书、条据类文书、日常文书、科技文书。

二、教学组织形式多采用小组学习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织的活动结构,是师生间的相互关系和合作形式,因此也称为教学的社会形式。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正面课堂教学、独立学习、双人学习和小组学习。如何在《应用写作》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中采用小组教学,以上述第一个模块“生活基础模块”当中的一项具体教学任务为例———“招聘启事”—“求职信”—“计划”。1.创设情境。首先把学生分为ABC组,根据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创设具体情境,采用头脑风暴法,让A组学生设想三年后所学的这个领域或所要从事的行业会有何发展,这个领域又有什么样的人才需求。根据分析与讨论,让A组学生着手试写“招聘启事”。然后让B组学生根据A组学生的“招聘启事”写相应的“求职信”。最后让C组同学把A组同学完成的“招聘启事”和B组同学完成的“求职信”结合起来分析要想顺利过渡为“职场人”应在大学期间学习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并依此写《大学三年计划书》。2.角色讨论。现场模拟企业招聘,A组扮演招聘方,B组扮演应聘方。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从企业用人角度评述“招聘启事”,从自身角度评述“求职信”。3.明确理论。由老师梳理并提出“招聘启事”、“求职信”和“计划”写作的理论知识点,并指出三组学生在具体写作过程出现的问题。4.小组讨论。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组内成员团结协作,充分进行分析讨论,尽可能多地提出修改意见。5.小组点评。组内成员互相传阅、点评,个体进行初改。6.全班点评。引导学生点评各小组优秀习作,进行第二次修改。7.归纳总结,完善习作。由教师归纳“招聘启事、求职信、计划”的写作基本理论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由单一的教学方法向多样的教学方法转变。

写作课堂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进路径;应用型本科学校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多省份相继了促进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内许多高校也陆续提出了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方针,在教学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更偏重实践性。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该专业侧重培养学生商务方面的英语应用能力,与经济、管理、法律相交叉[1]。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将原先的“毕业论文(设计)”改为“毕业设计(论文)”,突出了以“设计为主、论文为辅”的应用型培养方案。该方案沿着“学术论文”———“实践报告、学术论文并重”———“以实践报告为主、学术论文为辅”的思路进行变革。该环节最相关的课程是《学术论文写作》,其它课程如《商务英语单证》、《国际贸易实务》等也均为课堂选题来源。《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应在常规教学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提前确定选题方向,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建设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

就全国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正面临着重要改革。尤为显著的是,许多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正逐渐转向毕业设计,但目前还未有专门针对该专业的毕业设计教材。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商务实践、思辨与创新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应用复合型英语人才[2]。单纯的毕业论文形式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及专业培养目标不符。当然,仍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毕业论文,但其论文必须与商务方向相关,如商务翻译、商务语言学、商务文化交际等。作为最直接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课程,《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也应立足于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以应用实践为导向,努力达到以下三点课堂教改目标:首先,引导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过程中坚持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价值取向,争取与本土商务活动相结合,提高应用价值,使之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其次,引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解决方案具有实践价值,能够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再次,引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具备实践性、创造性、综合性等特点。实践性是指自主设计、调研、撰写。综合性是指综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如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学等。创造性是指方案、方法、内容、结论创新等。

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改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目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但应该以坚持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核心目标。就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毕业论文(设计)来看,该教学改革需要重点解决以下两方面的关键问题:(一)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区别。1.毕业设计主要包括调研报告、实践报告[3]。调研报告包括行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实践报告包括商业企划书、营销创意方案、商业案例等。毕业论文是指学术性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支撑。2.毕业设计一般包括前言、市场和行业分析、主体内容、结语、附录。每种类型的毕业设计体例允许有细微差别。例如,商业计划书可具体包括企划案重点摘要、产品服务描述、营销运营计划、管理计划、财务信息等。毕业论文包括前言、文献综述、主体内容、结语、附录。文献综述一般旨在对前人研究的优缺点进行客观述评,从而引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和研究意义。3.毕业设计的选题来源更多样化。首先,可源于学校的专业课程,例如《国际物流英语》《国际贸易实务》等。其次,可源于社会团体实践,如假期企业实践、校企联合实践、志愿活动等。当然,其也可源于指导教师启发,就社会热点现象与问题进行选题。毕业论文的选题一般源于文献阅读。(二)毕业设计具有哪些独特优势?1.毕业设计更注重实践性、应用性、专业性、跨学科性。它的优势则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毕业设计旨在检查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成果[4]。一方面,希望学生对大商务领域某一专门课题做深入系统的研究;另一方面,考察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实践应用能力、问题处理能力。2.毕业设计对学生的理论功底和学术能力要求相对较低。本科生可结合本专业教学实际开展相关选题,或结合本土志愿者活动开展选题,或就本土外贸公司的商业营销方案进行设计。因此,毕业设计的可操作性更强,学生们的设计架构与写作过程也相对更顺利。

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对国内某些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商务英语专业是一个新专业。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建议以《学术论文写作》的课堂教学改革为主线,其它课程为辅线。同时,拟鼓励一部分学生先进行试点改革。(一)以《学术论文写作》课堂教学改革为主线。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以《学术论文写作》的课堂教学改革为主线,其它课程为辅线,从授课内容、教学进度、课程考核形式、教学目标、教学材料等进行改革。辅线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毕业设计灵感[5]。某些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中已将《学术论文写作》改为《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学术论文写作》的课程教改工作包括:1.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问题,需要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1)原先的《学术论文写作》聚焦于“毕业论文”选题技巧、外文理论阅读、文献综述撰写要求、外文翻译技巧、开题报告撰写技巧、论文正文撰写要求、参考文献引用、论文格式规范等。(2)改革后的《学术论文写作》需将原先有关“毕业论文”的教学内容浓缩至半个学期。后半学期重点讲解“毕业设计”的优势与要求、选题来源和技巧、毕业设计分类、毕业设计实施过程、内容框架设定、参考文献引用、格式规范等。2.对课堂教学进度的改革。对于课堂教学进度的改革,具体为:(1)原先的《学术论文写作》可在16个教学周内对毕业论文操作流程进行顺序性详解。(2)改革后的《学术论文写作》课程需要调整教学进度:前半学期侧重对“毕业论文”写作技巧的讲解,后半学期侧重对“毕业设计”写作技巧的讲解。3.对课程考核形式的改革。在课程考核形式的改革层面,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推进:(1)原先的课程考核形式为“开卷式的课程论文写作”。(2)改革后的课程考核形式为“开卷式的课程论文写作/课程设计”。4.对教学目标的改革。针对教学目标的改革,应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改革,不能偏离教育培养目标,具体为:(1)原先的“毕业论文”侧重学生基于理论基础的对专业知识进行归纳分析的能力。(2)改革后新增的“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最后阶段的一种总结性实践教学。学生可应用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5.对教学材料(教材)的改革。教学材料(教材)的改革层面,需要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设计,其基本要求是:(1)原先的“毕业论文”采用《MLA科研论文写作规范》,任课老师辅以自编的教学材料。(2)改革后仍保留该教材,同时,任课教师会花更多时间编写毕业设计相关教学材料。目前,国内已出版其它如建筑装饰、电气自动化、文秘等专业的毕业设计教程,但还未有商务英语专业的相关教材。(二)先鼓励一部分学生进行试点改革。1.拟鼓励一部分学生先选择“毕业设计”。对于这部分学生,任课老师、指导老师需给予更多指导,使之在商务理论指导下做“大商务”领域里的具体项目。题目不宜太大,提倡从个案研究做起。建议学生先做“商务报告”。从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外语系20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情况来看,选题灵活性很强,所涉范围广,以营销方案居多。营销方案如:六神在南非的营销方案、诸暨茶叶面向俄罗斯市场的营销方案。调研报告如:时尚快销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调研报告———以GAP为例[6]。商业案例如:沃尔玛跨国经营管理启示———以中国市场为例。创业计划书如:欧洲地区创业企划书———港式甜品欧美。2.就指导教师来说,优先指派具有商务英语教学经验或校企合作实践的教师先担任,从选题、框架、实施过程、实证调研等方面把关指导。随着后期毕业设计人数增加,鼓励更多老师开展毕业设计指导。目前,国内仍较缺乏具有商务背景专业知识以及校企合作实践经历的教师[7]。学校应对其余教师进行相关指导培训,就毕业设计选题、类型、体例、格式要求等方面进行交流。3.通过对学生的多样访谈以及指导教师的反馈意见,合理制定毕业设计的具体写作要求。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代表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选择倾向,听取他们对《学术论文写作》的授课建议。通过对指导老师进行抽样访谈,了解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反馈意见。不断总结试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积极推进《学术论文写作》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毕业设计应紧紧围绕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变革毕业设计形式,使毕业设计更加符合专业特点。二是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毕业设计更具应用性和实践性。毕业设计需要有稳定的实习基地,需要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联系。三是加大指导教师的团队建设,提升导师的专业指导能力,甚至可邀请企业人员共同参与指导毕业设计[8]。鉴于此,对于任课教师(尤其是《学术论文写作》)来说,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1)一方面,传授学术论文写作技巧,在选题方面提高应用性,让学生与所学专业相结合。(2)另一方面,传授毕业设计写作内容,围绕选题论证、框架拟定、研究方法、调研过程等开展教学。对于指导老师来说,不仅要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考察,更要对学生的各种实践及处理问题等能力进行考核。对于选择毕业设计的学生来说,需要对商务领域某一课题做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学生不能囿于坐在教室查找资料,而是要深入商务领域实践去收集数据。实践报告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自主设计方案、主动开展调查、独立撰写方案。

四、结语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理论价值体现在:可丰富有关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体系、解决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环节中的理论问题。实践价值体现在:提升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应用性和实用性,提高写作质量,实现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与价值等。该改革工作虽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设计选题、过程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还存在以下问题:部分选题的可行性不够强、与企业生产实践联系不够紧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能力有待提高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肯定会遇到困难。任课教师、指导教师都需在试点改革过程中不断总结其问题,及时改进,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鲍文.国际商务英语学科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9.

〔2〕刘法公.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核心任务的实现[J].中国外语,2015,(01):19-25.

〔3〕鲍文.商务英语教育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119.

〔4〕纪多多.商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教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31.

〔5〕石佶.常州大学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05):17-19.

〔6〕陈杰,周红志.双创”背景下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J].高教学刊,2019,(04):40-42.

〔7〕鲍文.商务英语学科教师专业发展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79.

写作课堂论文范文篇4

学位论文是本科生完成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也是对学生4年学习情况的一次全面考查和总结。[1]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为下一步的研究生教育打下基础,同时,在指导学习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业务水平也得以提高。因此,各高校都无一例外地将学生的毕业论文作为检验学生是否可以顺利毕业的标准,同时,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也成为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

一、提出问题

毕业论文是高校毕业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针对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独立分析和研究后形成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个分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体现学术论文的特点。法学毕业论文虽然不像理科毕业论文那样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但是,需要学生有敏锐的洞察力、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好的文字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新建本科院校属于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的高等院校,作为后起之秀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生源较差、基础薄弱,所以,毕业论文的写作往往达不到应有的实践效果。作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欲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法学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的对策及建议。

二、剖析问题

1.态度不够端正新建本科院校的论文写作往往是在第8学期完成,一般是在第7学期末分配导师,布置开题事宜,第8学期开始论文的写作。而此时学生们往往忙于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等诸多事情,根本无暇顾及论文的写作,或者很难保证把精力都用在论文的写作中。但毕业论文是毕业的硬指标,因而学生只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造论文,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大多数同学都有抱着侥幸心理:反正要毕业了,老师总会手下留情。指导教师,对此也无能为力。2.缺乏先期训练在新建本科院校中,考试方法较为单一,尽管教务处会明确老师有自由选择考试方式的权力,但由于程序过于繁琐,所以,很多老师干脆直接采用学校统一规定的闭卷考试形式,而且试题最少要有四种题型,这样就大大限制了教师与学生发挥,等于教师很少采用较为开放的、论述性的题目。加之课堂教学时间的压缩,课堂教学大多用来讲授,很难对学生进行开阔性必要性训练。即便是在论述题中,很多同学只回答要点,不会展开论述,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知识积累不够,课下阅读少,思维不够开阔;二是学生缺乏必要的训练;三是课堂教学管理较为严格,教师缺乏充分发挥的空间与条件,导致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3.选题缺乏自由权让学生自由选题,会选择那些好说话、脾气好的老师,而这会造成教师工作量的极大差距,近而影响老师年终奖的分配及职称晋升。而改用学生和老师双向选择,又造成平均分配。因为各位老师研究的方向不同,这样在照顾老师工作量的同时,难免会让学生的选择流于形式。尤其是平均分配名额,有可能会完全打破学生的选择,使得原本选择刑法方向的学生转向选择民法,导致原本对刑法感兴趣的学生,必须写民法方面的论文,结果是导师选择了学生,而不是学生选择了导师。这样学生在论文的写作中难免会存在抵触,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学生的消极被动,论文的写作反倒变成了大学生活中不愉快的经历。4.对热点与前沿关注不够法学本科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课程。但就业与升学的压力,学生的功利性与目的性,决定了对课程关注的有限性。对专业必修课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专业选修课,而学英语的时间又远远多于专业课的学习。教师讲授传统的知识,学生听课精力不集中,热点关注不够,创新性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到了选题时,往往不知道自己该选什么。他们认为资料多的好写,而不愿意选择新的热点,担心不好找资料。5.没有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由于对论文写作重视不够,再加上缺乏对前沿与热点的关注,因此,无论选题,还是写作过程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大多数同学采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整篇大段的复制,把所引内容变成自己的观点。能用自己的话把别人的观点表达出来,不完全从一篇论文中抄,而是同时参考多篇材料,能写成“五马分尸型”文章的,就是好学生了。

写作课堂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艺术专业;论文写作课程;逻辑思维;

导入路径《论文写作》课程是本科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与撰写毕业论文紧密相关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升论文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艺术专业学生的《论文写作》课程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其准确表述艺术创作设计思路、文字化清晰地阐述创作设计作品。在艺术专业的学生群体中,创造性思维强而逻辑性思维弱是其重要的特征,由此造成其毕业论文的撰写存在内容表述不清、文章结构混乱、因果关系错误等等问题。在中小学乃至高等教育中,逻辑教学的普遍缺席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得不到系统性的训练和养成。[1]因此,在艺术专业《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突出逻辑思维的导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际价值,从教育导向上来说,也是能力培养上的补偿性教育。

一、艺术专业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现状

艺术专业学生在常年的创作设计过程中形成的创造性思维较强,但在论文撰写方面存在力不从心的状况,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他们在准确的语言阐述、恰当的文章结构、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等方面能力偏弱。突出的是科学客观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难以满足论文写作过程中科学缜密的思路、论证和研究方法的要求。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究其原因,从当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学校对于艺术专业学生比较注重在实践培养环节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在科学领域或艺术研究环节,容易忽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存在用艺术的手段取代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现象,使学生对正确地掌握艺术学理论,充分认识各门艺术普遍规律的理论体系,深入理解自身所学艺术专业或方向有所偏失,折射出艺术类学生专业实践强于理论基础的现象。

二、艺术专业《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逻辑思维导入的重要性

在《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主要是介绍如何选题、如何搜集资料、论文的格式与结构、论文各部分的如何撰写、语言规范等等内容。课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要求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要有缜密的逻辑思维把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自身的研究、创作、设计中,并科学客观地表述出来,成为具有学术理论水平和意义的学习研究成果。[2]不同于艺术创作对情绪、观念、意境等内容的传递和抒发,论文是用来记录科学研究过程和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强调的是严密的论证推导,撰写论文不能凭借艺术创作设计中主观情感、主观判断去描述、评判、分析所研究内容或记录创作过程,否则,就失去论文科学性、客观性、学术性的价值。从对论文写作的要求来看,无论是选题、分析资料和问题、阐述论点方法、论证推导、文字表述等各个方面,都需要逻辑思维去清晰地阐明从客观整理分析资料、发现问题到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如果没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贯穿始终,论文撰写一则无法做到科学合理推导,二则文章思路难免跳跃杂乱,难以辨明,再则也容易使读者不明所以,很难理解。因此,逻辑思维是艺术专业论文写作必需的基本能力,且是衡量论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在艺术专业《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中,注重逻辑思维的导入,有利于提升艺术类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也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达到满足科学客观观察、判断、分析和阐述研究内容或创作设计活动所需要的逻辑思维水平。

三、艺术专业《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导入逻辑思维的路径

1、打破艺术专业学生对逻辑思维的惯性认知艺术专业学生对于逻辑知识常常感觉很陌生,既是有所了解也常常认为是高深莫测的学问,可望而不可及。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多采用案例式、启发式的方法,案例教学要多采用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事例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进入逻辑思维过程,使学生破除对逻辑思维的惯性认知,能够认识到逻辑学既是一种科学,逻辑思维也是最普通、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都在使用的思维方式,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3]针对艺术专业学生,列举分析的案例事例还应与专业相结合,多示举艺术专业方面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艺术专业领域,艺术的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并不一定是截然对立、两相冲突的。实际上无论是艺术专业的论文撰写,还是艺术创作或设计都必然蕴含着逻辑思维的。

2、逻辑知识的普及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课程教学中,要适当的把逻辑知识普及给学生,对逻辑思维有基本的认知,使学生正确知晓概念界定、符合判断、演绎推理等逻辑知识。对逻辑知识的普及不应是灌输式的,《论文写作》课程毕竟不是《逻辑学》课程,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还是有所区别的,如何使艺术专业学生理解并掌握逻辑知识,应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对艺术专业学生普及逻辑知识,不能光靠讲授,在教学安排上,还要将其与实践结合,即科学合理地安排写作任务,且要有具体要求,如从写作规范、写作主题、写作结构等等方面设置。写作任务可以灵活安排,如选题并拟论文题目、撰写摘要、拟出论文提纲、搜集资料并总结文献主要内容等等。[4]在教学中,通过写作实践把逻辑知识内含在任务中,然后通过点评讲解每位学生的写作作业,把逻辑知识传导给学生,同时也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写作实践和点评讲解中得到一步步的导入和强化。

3、逻辑思维的导入要运用多种形式传导在艺术专业《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导入要多种形式结合,注重趣味性的授课方式。多种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惯性。教学形式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设置问题也是在设置思维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逻辑思维方式融入到问题中;可以案例式教学,例举优秀论文、比较案例论文,直观地展现优秀的论文形式和内容,充分展现缜密逻辑思维;可以布置课堂或课后写作任务,把课堂讲授的逻辑知识和引导的逻辑思维引入到实践环节,使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加深逻辑思维;可以进行逻辑思维的课堂小测验,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也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逻辑思维的具体表现。

4、逻辑思维的养成要在训练中从量到质转化思维的养成不光靠知识的传授,更要着重于实践,逻辑思维的养成要靠量的训练引发质的转变,艺术专业《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要有针对性地,把逻辑思维训练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并从训练量上入手,通过不断的写作任务、课堂测验、问答环节等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以量的提升达成质的转变。针对艺术专业的特点,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内容,转变教学内容中简单的知识传授灌输模式,增加启发式、问答式的讲解,加入小测验、案例分析等趣味性强的教学环节,结合理论开展写作实操的实践环节。总之,要变教学中说多于练、听讲多于思考为多练多写、多思多想多动脑,使学生真正把逻辑思维入头脑。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或群体,要达到教学目标需要我们教师准确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深入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案,所谓“因材施教”即是这个道理。在艺术专业《论文写作》这门课程上,结合艺术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较强,思维活跃度较高的特点,针对性地采用启发式、问答式、趣味性的教学方法,通过测验、训练、案例教学等方式,着重把逻辑思维融入《论文写作》的课程教学中,弥补艺术类学生的关键能力短板,也是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践策略。把逻辑思维导入艺术专业《论文写作》课程教学的模式和策略,是在实践中对运用教育教学规律的具体表现,对于其他课程也有所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孟婷.写作教学改革方向浅谈——逻辑教学的缺席[J].现代语文,2017(08).

[2]王洪义.6个台阶——艺术类论文写作攻略[M].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3]孙佃永.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努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0.

写作课堂论文范文篇6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保障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通知》从高校本科教学四个环节作出严格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通知》要求“高校要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行为的通知》要求,修订完善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管理制度,强化指导教师责任,加强对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要严格实行论文和抽检制度,建立健全盲审制度,严肃处理抄袭、伪造、篡改、、买卖毕业论文等违纪问题,确保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质量”。面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现状,有学者争论是否应该取消本科毕业论文(饶家辉和张乃生,2014),但是,在贯彻新时代大学教育“以本为本”理念之下,切实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是没有退路可言的。各高校纷纷开展管理制度建设来严控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能够起到严守毕业论文质量底线的目的(侯晓华,2011),也有学者认为完善导师制度,改进指导方法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有效路径(崔嵘等,2013;孔翠英,2018)。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开展毕业论文之前,普遍有“三不知”:不知论文是什么样子的、不知什么是科学研究方法、不知应该怎么选题。本科生的“论文零基础”是造成其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反思本科生培养方案不难发现,针对本科生论文写作和科研方法训练的课程缺位或重视不足,是导致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关键原因。因此,专门针对毕业论文的相关课程建设,是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必经之路。笔者承担了财政税收类专业本科生《财税计量分析》课程的教学,从2017年起对课程进行改革,将课程目标重新定位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经过5个学期的持续探索,改革颇有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前期科学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专业选题储备三方面的缺失。本文以《财税计量分析》为例,从课程建设的视角讨论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首先,本文梳理了财税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偏低的表现,剖析其多层次原因,这为《财税计量分析》课程建设提供了现实背景和重要靶点。然后,本文将详细报告本课程建设情况。最后,以笔者所在学院的财税专业本科毕业生为样本,对《财税计量分析》课程建设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展望。

二、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现状分析

笔者汇总了我院财税专业2015届至20共计744篇本科毕业论文,重点分析了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写作水平。我们选择了某985大学财税专业的10篇优秀毕业论文作为满分参照,邀请5位专任教师对从744篇论文中随机抽取的100篇论文从选题、研究方法和写作水平三个角度重新打分。结果显示,从年份时间序列上看,论文质量逐年有上升趋势,但总体质量仍偏低,60%的论文严格来说达不到及格线。论文质量低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选题过“大”。以2015届毕业论文为例,大量充斥着诸如“某财政税收问题研究”、“完善我国某税制研究”等题目。部分本科毕业论文的主题堪比博士论文选题,事实上,作为本科生没有足够的能力驾驭如此宏大的题目。第二,研究方法陈旧。财税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经济学研究范式包括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从国内外主流期刊来看,实证研究是当前主流研究范式,其中使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开展的实证研究占比最高。然而,我们的样本中,选择实证研究范式的论文数量极少。2015-2019年间,实证研究论文篇数/总篇数分别为6/175、6/168、6/162、15/115、33/124。第三,写作水平低。我们主要观察了论文结构、格式和绪论部分的文字表达逻辑性,发现各方面都十分欠缺。••论文质量低下的原因必然是多方面的,激励制度是其中之一。我院从2017年开始实行论文制度,2018年和2019年的论文质量有显著的提升。但论文总体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还是学生的研究能力不足。我们将观察视角聚焦于此,通过QQ群的投票功能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了回访,结合笔者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在毕业论文之前,大多数学生对于论文是十分陌生的。首先,学生普遍不知道论文是什么,在毕业设计之前从来没有阅读过期刊论文,毕业论文选题很多来自搜索知网得到的一些博士论文或硕士论文题目;其次,没有掌握任何一种研究方法,对于如何实现一项研究知之甚少,迫于无奈使用“东拼西凑”方法来完成论文;再次,没有系统的论文写作训练经历。培养方案中针对毕业论文的课程缺位或重视不够是导致学生论文写作能力严重不足的直接原因。

三、课程建设情况报告

(一)课程基本情况。《财税计量分析》的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课,开课时间为大三上学期,学生人数20-35,课时52(课堂36+上机16),先修课程为财政学、税收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课程以切实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为目标,训练学生使用微观计量模型对财税领域选题进行实证研究的基本能力。课程内容包含四个部分:第一,计量经济学基本原理回顾与实证研究思维方式培养(4课时);第二,论文解读(24课时);第三,Stata软件基本操作训练(16课时);第四,研究设计和论文写作指导(8课时)。通过完整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实证研究思维方式和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进行研究设计、阅读一定数量的高水平论文、掌握Stata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能够做到自主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应用主流研究方法,写出框架完整、逻辑通顺、形式规范的毕业论文。(二)教学方法。针对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特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了多种教学方法,确保实现教学目标。第一,课堂讲授法。计量经济学基本原理回顾和实证研究思维、研究设计和论文写作指导均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模式。使用自制讲义,推荐参考书目为《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陈强著)。在教学中大量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建立起实证研究思维,了解选题的方法、论文创新的来源。通过拆解数篇典型的实证研究论文,使学生熟悉论文框架结构,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第二,翻转课堂。论文解读是通向论文写作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最有效的方法。这部分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上台解读论文。首先,教师要求每个学生课前预先浏览《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四种期刊①近3年发表的所有财税领域论文,根据兴趣从中选出5篇并写出推荐理由。然后,教师讲授解读文献的方法和要点,选择24名学生分别解读指定的1篇论文。每堂课解读1篇文献,约25分钟,教师围绕选题、方法、研究设计和写作三方面进行点评,时间约10分钟,引导学生互动问答约10分钟。未上台解读文献的学生,也由教师指定1篇论文,提交一份2500字以上的书面文献解读报告。第三,实践教学法。Stata软件基本操作训练采用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首先,由教师讲授Stata软件的基本操作、微观计量分析的完整过程和常用命令。然后,以教师本人的科研项目为案例,演示一篇论文的数据获取、数据清理、描述统计、回归分析以及结果报告的全过程。最后,教师将学生分为6组,选取具有数据可获得性的6篇发表在顶级中文期刊的论文,将论文所使用的数据或数据来源提供给学生,要求每个小组将论文中的数据分析过程复刻出来。学生利用上机课和课外时间完成作业,分组在课堂上汇报成果,分享遇到的问题并展开讨论。

四、课程建设成效与展望

(一)课程建设成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打造“金课”的首要任务。《财税计量分析》课程建设本身践行了教育部关于打造“金课”的高要求,即“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高函[2018]8号)。《财税计量分析》的课程内容多元化,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和思维方式,并且要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大量文献,学习软件操作技能,课程的难度和深度是显而易见的。《财税计量分析》的教学质量和成效集中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实现度,即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基本能力上面。第一,学生掌握了论文选题的方法,能够提出兼具研究意义和可行性的毕业论文选题。正如前文所述,2018年之前的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中,采用实证研究范式的比例是极低的②。2018届之前还没有开设《财税计量分析》课程。部分20学生选修了改革后的《财税计量分析》,全部选择了实证研究范式的题目。我院2020届财税专业毕业生的开题报告显示,62%的选题为实证研究范式,并且全部使用了计量经济学模型和Stata软件。选题类型的显著变化表明,《财税计量分析》课程明显提升了学生独立开展实证研究的自信心。另外,选题过“大”的现象得到了缓解。实证研究是围绕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展开的,学生的选题来源从过去的硕博论文扩展到高水平期刊论文、最新会议论文以及当前的社会热点,选题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第二,学生可以自主动手实现完整的实证研究。受限于部分论文指导教师在实证研究能力上的缺失,学生在得不到充分指导的情况下,不敢选择实证研究类的题目。而选修过《财税计量分析》课程的学生,具备了自主选题能力、Stata软件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足以支撑他们完整地开展实证研究。第三,论文写作水平有了质的提升。相对于规范研究,实证研究论文的写作基本框架是固定的。课程所详细解读的“引言”、“文献综述”、“实证研究设计”、“回归结果分析”等每个章节的“规定动作”,不仅有章可循,而且其逻辑完全符合人类对事物和规律的认知习惯。因为论文中大部分的段落是“必须写”,也就不存在论文写作“无话可说”了。事实上,实证研究论文的写作更注重逻辑严谨性和形式规范性,学生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充分的训练。此外,初次的结果也大为改观。对20毕业生的在线调查发现,实证研究类选题的初次重复率全部低于30%,而非实证类的研究初次重复率普遍高于60%,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学生无法驾驭规范研究方法来研究财税领域的问题。(二)课程建设展望———打造“金课”。《财税计量分析》课程建设以切实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为目标,针对学生科研与论文写作能力训练设计课程内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本满足“金课”所要求的课程教学质量。但是,由于本课程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与“金课”所要求的“挑战、难度、深度与质量”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适度提高课程的挑战度和难度。一方面,目前要求学生浏览4本期刊,筛选5篇文献,最后解读1篇文献。除了解读文献可控,学生在其他环节并没有完全严格执行老师的要求。在以后的课程中,可以指导和要求学生根据所解读的一篇论文的主题,收集10篇以上与这个主题相似的其他论文并写出文献梳理报告,在解读论文的过程中做出报告。另一方面,目前用Stata“复制论文”时所选的文献都是使用的最简单的横截面数据,并且给学生提供了Stata版本的数据,缺少数据归集与整理的过程。事实上,这部分工作是一项实证研究的开端,也是使学生熟悉数据的重要环节。以后在选择样板论文时,可提供面板数据集,或者指导学生从数据库中自行下载整理所需数据集,全周期全方位地训练实证研究基本能力。其次,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未来可探索并实施研讨式教学法。在课程中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项实证研究,学期末段,采用圆桌会议的形式报告工作论文。这种形式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另外,还可以邀请专家进课堂讲解自己的工作论文,与学生面对面讨论研究选题,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项最新的研究是如何选题、设计和实施的,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Z].教高函[2018]8号.

[2]饶家辉,张乃生.综合性大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4,8(3):100-104.

[3]侯晓华.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监控[J].教育学术月刊,2011,(7):64-65,68.

[4]崔嵘,陈薇,刘为群.如何走出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困境———国外本科生论文指导方式及其启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122-123.

写作课堂论文范文篇7

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讲授为中心,以教科书正本内容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在这种讲授式教学中,学生学习了学科的专门知识,但是却无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系统化,也无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分析问题,更无法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拓宽知识面、深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拓展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这种情况的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法学教育模式和能力培养要求脱节:大学生入校后,仅仅凭听教师讲授课堂知识,毕业时却要写出毕业论文;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参加会议,与同事或者领导讨论问题,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更有可能需要主持会议。而这些科研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却并没有在大学学习中系统地得到传授,只能是靠自己摸索或者模仿。从每年的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中可以发现,很多学习了四年的法学本科生甚至连最合适的毕业论文选题都无法确定。如前所言,高等法学教育目标仅靠“三中心模式”是无法完成的。现有的“三中心模式”可以传承法学理论基础知识,而对能力培养方面略显不足。为了培养合格的法学高等专业人才,就需要寻找其他的教学模式。能力的习得需要受教育者在教练者正确指导下,自身做专门有针对性的练习,并反复练习,不断巩固,才能获得该种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的最佳选择就是Seminar教学模式。Seminar源于拉丁语“seminare”,是“播下种子”的意思,最早可追溯到苏格拉底的讨论式教学,后经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导入课堂,但是这时的Seminar课堂以终极真理的存在:上帝的教义成为讨论的基础和归宿。德国哥廷根大学率先将Seminar课堂模式引入大学,最终将其全面发展的德国教育家洪堡,在德国洪堡柏林大学开设Seminar课堂。[1]但是Seminar一词,在欧洲和美国的含义并不统一。在欧洲有将知名学者或者思想家所开设的大型讲学课堂称为Seminar,在商业领域也开始用Seminar一词来泛指企业或者商业组织的商品或者高科技推介会。而在教学领域,亦有不同的Seminar课堂模式,一般可以分为初级Seminar课堂模式,中级Seminar课堂模式和高级Seminar课堂模式:初级Seminar课堂模式,针对大学低年级学生;中级seminar课堂针对高年级或者硕士、博士研究生;而高级seminar主要针对专家学者类型的。[2]由于本文仅讨论法学硕士研究生的课堂模式建设问题,故本文仅以中级Seminar课堂模式(以下简称Seminar课堂模式)来进行研讨。

二、法学Seminar课堂模式建构

所谓Seminar课堂模式,是指一定数量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取某个学术专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撰写研讨课论文,在研讨课上宣讲自己的学术研究内容,并与参与者进行观点讨论或辩论等学术交流的一种开放式教学课堂模式。[3]笔者认为,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采用Seminar课堂模式具有适当性:1.Seminar课堂模式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作为法学硕士研究生,都已经具备了法学基础知识,所欠缺的就是利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来解决理论上或者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而Seminar课堂模式就是在指定的范围内,由学生挑选研究的主题,寻找文献资料,向指导老师或者其他同行请教,最终自己动手完成关于该专题研究的学术论文和学术交流。2.Seminar模式能培养学生学术写作和交流能力。法学硕士研究生必须能够从事专业论文的写作,并具有学术交流能力,而这些通过传统课堂讲授模式是无法得到训练的。通过Seminar课堂模式可以对学生进行这个方面的针对性训练。在Seminar]课堂模式中,参与的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一篇由教师指定范围的学术论文,并宣讲自己的观点,与质疑者进行辩论或者讨论,交流学术观点。3.Seminar课堂模式能深化学生的知识。作为法学本科和硕士课堂上所接受的理论,毕竟是有限的:一方面是因为教学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学安排的需要。但是如果要独立完成Seminar论文,仅从课堂上或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需要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文献资料,梳理该理论的形成历史、思想基础,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等多层次知识面,并学会评判赞同该观点或者否定该观点的学说并从中选择立场。同时,作为自己所支持学术观点的捍卫者,不仅仅需要了解赞同本观点的论证,还需要了解否定自己观点的学者们的论点和论证方法。为了能“征服”其他参与者,观点的捍卫者不仅仅需要通晓法学理论,还应该了解和掌握与法学有密切关系的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而Seminar课堂模式具体流程如下: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在开设Seminar课程的之前的学期末,开设课堂的教师公布拟开设的课堂,公布Seminar选题供参与者选择;限定参加Seminar的学生人数(5-20人)以利于深入讨论;提供学生报名选修的教师联系方式;设置大致的Seminar课堂时间安排以便于学生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通告第一次集体谈话的时间等以利于进一步组织Seminar课堂。在满足了报名的最低限额的条件下,按照预先安排的时间,教师应该对全体参加Seminar课堂的学生进行公开谈话。谈话内容至少应该包括:seminar论文写作的要求,提交Seminar的最后期限;进行Seminar研讨的具体方法,例如,由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电子数据库、网络查找资料;自行撰写学术论文;撰写论文过程中有问题可以与教师讨论或者请教等。第二阶段:独立研究阶段。学生可以选择教师拟定的选题,也可以自行申报选题;如果学生自拟题目,应该及时和教师取得联系,并征得指导教师的同意;学生选报选题后应该积极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广泛阅读,形成宣讲提纲;并随时与教师请教、探讨论文提纲和观点过程中形成的问题。学生在Seminar宣讲之前一个星期,将论文交给教师,打印宣讲提纲;教师在此期间安排Seminar课堂地点、时间、宣讲顺序、注意事项等。Seminar课堂可以在学校举办,也可以到学校以外的地点举办。第三阶段:研讨阶段。在此阶段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学生进行Seminar宣讲。一般程序为主持人介绍选题、宣讲人的学术经历;宣讲人宣讲选题内容;主持人主持讨论,参与者提问;宣讲人回答提问,当然其他参与人也可以回答问题;教师作为旁听者之一可以参与seminar,与其他参加者平等讨论问题。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宣讲结束后,指导教师对Seminar进行点评,点评内容为宣讲内容、结构、宣讲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点评;点评结束后教师对所有参与者发放调查和反馈表,学生匿名回答对Seminar的评价、意见和建议。第五阶段:结束阶段。指导教师给出分数,将学生成绩上交教学管理部门。

写作课堂论文范文篇8

1.态度不够端正

新建本科院校的论文写作往往是在第8学期完成,一般是在第7学期末分配导师,布置开题事宜,第8学期开始论文的写作。而此时学生们往往忙于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等诸多事情,根本无暇顾及论文的写作,或者很难保证把精力都用在论文的写作中。但毕业论文是毕业的硬指标,因而学生只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造论文,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大多数同学都有抱着侥幸心理:反正要毕业了,老师总会手下留情。指导教师,对此也无能为力。

2.缺乏先期训练

在新建本科院校中,考试方法较为单一,尽管教务处会明确老师有自由选择考试方式的权力,但由于程序过于繁琐,所以,很多老师干脆直接采用学校统一规定的闭卷考试形式,而且试题最少要有四种题型,这样就大大限制了教师与学生发挥,等于教师很少采用较为开放的、论述性的题目。加之课堂教学时间的压缩,课堂教学大多用来讲授,很难对学生进行开阔性必要性训练。即便是在论述题中,很多同学只回答要点,不会展开论述,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知识积累不够,课下阅读少,思维不够开阔;二是学生缺乏必要的训练;三是课堂教学管理较为严格,教师缺乏充分发挥的空间与条件,导致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

3.选题缺乏自由权

让学生自由选题,会选择那些好说话、脾气好的老师,而这会造成教师工作量的极大差距,近而影响老师年终奖的分配及职称晋升。而改用学生和老师双向选择,又造成平均分配。因为各位老师研究的方向不同,这样在照顾老师工作量的同时,难免会让学生的选择流于形式。尤其是平均分配名额,有可能会完全打破学生的选择,使得原本选择刑法方向的学生转向选择民法,导致原本对刑法感兴趣的学生,必须写民法方面的论文,结果是导师选择了学生,而不是学生选择了导师。这样学生在论文的写作中难免会存在抵触,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学生的消极被动,论文的写作反倒变成了大学生活中不愉快的经历。

4.对热点与前沿关注不够

法学本科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课程。但就业与升学的压力,学生的功利性与目的性,决定了对课程关注的有限性。对专业必修课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专业选修课,而学英语的时间又远远多于专业课的学习。教师讲授传统的知识,学生听课精力不集中,热点关注不够,创新性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到了选题时,往往不知道自己该选什么。他们认为资料多的好写,而不愿意选择新的热点,担心不好找资料。

5.没有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

由于对论文写作重视不够,再加上缺乏对前沿与热点的关注,因此,无论选题,还是写作过程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大多数同学采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整篇大段的复制,把所引内容变成自己的观点。能用自己的话把别人的观点表达出来,不完全从一篇论文中抄,而是同时参考多篇材料,能写成“五马分尸型”文章的,就是好学生了。

二、解决问题

1.强化学生对论文写作的重视程度

很多学生以为,只要自己的学科没有被挂过,就能顺利毕业,事实上,修完规定的学分只是大学生活的一个方面。完整的法学大学生活,除了学科的学习,还有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写作等必不可少的环节。课程加实习顺利过关得到的是学士毕业证,而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的完成才能获得学士学位证。学士毕业证加学士学位证书,才是完整的大学教育。学生之所以对大学完整的任务不清楚,缘于学校对教学环节的过度重视。课程与实习占据了大学生活的7个学期,而毕业论文的写作仅仅只有6周的时间。因而时间的分配上给学生造成误解,以为论文的写作不是很重要。加之,大学4年级的学生其他事情也较多,比如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司法考试等,再加之找工作,心情杂,思绪乱,精力散,这些因素对论文的写作都是冲击。所以,建议修改论文写作的时间,尽量把课程安排在大学4年级之前完成,在大学3年级的第2个学期(第6学期)开题,在大学4年级的第1个学期(第7学期)完成答辩,把大四的时间留给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找工作和应付各种考试,这样效果也许会好些。

2.加大论文写作的提前训练

学位论文作为对学生毕业水平的检验,是教学工作中重要而又关键的一环。如果学生与教师多沟通,也许效果会更好。可以采用导师负责制,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由学生选定导师,当然在选择前要给学生提供法学导师的名单与简介,这样的选择是建立在对导师的了解基础上,然后让学生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行选择,从而建立起导师与学生的紧密联系,再经过大学4年的全方位接触,到论文指导时,学生与导师之间早已建立了很好的沟通。导师也可让学生参与自己研究的课题,从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再到整理观点,逐步地对学生加大指导,这样,在写毕业论文时,学生就不会再感到陌生与不知所措。同时,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都是对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图书馆查资料,采用课题讨论的方式,一方面检验了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一方面也让学生各抒己见,为法律思维的培养与开阔提供舞台与空间。

3.尊重学生选题的自由权

如果采用导师制,由于学生对导师的研究方向较为清楚,所以,学生一般都会针对性地选出题目。对于有思想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拟定题目;也可由导师给学生拟定一定的题目,让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中选择;有研究课题的导师,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阶段目标,给学生拟定一定的题目,也可把自己的主要观点告知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论证并充实观点。同时,教师一定要保证选题的准确性,一般来说,选题小的题目好写。切忌选题大而空,还有传统的老题目,也不宜选,因为很难创新,比如论诚实信用原则,这个题目适合大学者来写,我们这些小辈,受水平与能力限制,根本写不出新意。热点与前沿论文容易写出新意。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可以在导师与学生之间营造起融洽和谐的气氛,使得论文的指导与写作变成快乐的经历与过程。

4.吸引学生对热点与前沿问题的关注

法学教师要承担起指导学位论文的职责,首先应使自己具备较深厚的学术理论基础和一定的科研实力。我们更应该把功夫用在平时。教师不但要关注前沿,撰写科研论文,更要在教学实践中,把这些前沿与热点教给学生,多为学生提供启发、思考的空间与机会。教导学生多读书,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多思考,积极培养法学思维与情操。其实,关注前沿理论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对学术兴趣和学术前途的培养都是一种启发与鼓励,只有在不断地启发中,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研究方向的定位起到联系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体现教学相长。

5.加强写作方法的培养

从形式来看,毕业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构成,它主要以逻辑思维方式作为展开依据,强调在事实的基础上展示严谨的推理过程,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所以,对于毕业论文来说,其写作方法的选择是由对观点阐释的必要性所决定的。而写作方法有多种,文献检索法固然重要,但也只是其中的一种,更主要的是通过文献检索得到的相关材料是我们进一步提炼论证观点的论据,而不应该直接信手拈来,移花接木,甚至直接改成自己的名字。这种态度是对学术最大的不敬与亵渎,也是对论文创新性灵魂的最大的歪曲与误解。所以,写作方法的培养需要把功夫用在平时。比如常见的比较分析法,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有意的和必要的训练,在考试题中,可以出相关概念比较题,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比较,既可以达到准确掌握相关概念的目的,又能对学生的论文写作方法加以指导,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三、结语

写作课堂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翻转教学;初中阶段;议论文

议论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集中在八九年级的教材中。八年级学生只需要简单了解议论文的概念,九年级学生对议论文的学习上升到了理性认知层面,需要准确把握议论文的特点,并具备议论文写作的能力。学习语文知识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础,而以文体为基础的写作知识系统是写作教学的支撑[1]。在小学阶段,由于部分教师忽略了对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导致一些学生在初中阶段仍不能以文体意识为支撑进行阅读,也不能使用不同的文体准确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呈现目前初中阶段议论文教学现状。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初初中阶段议论文翻转教学浅析杨建军(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教育局)中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比较困难,其中一个原因是学生对课文比较陌生,尽管教师课前给学生安排了预习任务,但学生的预习停留在浅层次上,只是简单地对书本内容进行浏览,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相关资料中的内容,对文章不做深入探究,导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面对课文仍然有陌生感,而教师对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也往往束手无策,导致40分钟的语文课堂变得索然无味、毫无活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能力无法提高,对语文学习丧失了兴趣。因此,笔者试图立足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议论文教学为例,探寻转变课堂教学理念的方式,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一、立足文体,“翻转”预习内容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按照议论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证明文和阐明文,其中不需要论据和论证的是阐明文[2]。在部编版教材的议论文选文中,文体非常规范的议论文大多属于证明文;具有议论性质、运用更多表达方式的文章大多属于阐明文。学习议论文时必须依据议论文三要素,让学生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区分观点和材料,厘清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引导学生注重分析议论性文章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等。此外,要让学生联系实际对课文进行质疑、探究,以此培养语文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笔者将议论文学习的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成简表,作为学生议论文学习的导航图和指南针(见表1)。表中前四个知识点“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思路”是根据单元提示中的基本要求设置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启示意义”的设置是为了同步训练议论文的学习和议论文的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微型”读后感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选文主题的理解,自主选择基本的论证方式(立论或驳论),寻找相关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准确地表达个人对文章的看法。这样的片段性训练是为了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整篇议论文的材料组织方法和结构布局,也是对学生个性思维的有效培养。表1中几乎涵盖了议论文学习的所有重要知识点。虽然每一个问题分析的格式都是相对固定的,但这样的问题设置和规范的要求并不影响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因为,初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说”往往训练不足,针对初中生的思维习惯、语言表达习惯的培养不够,不能准确地用议论文表达个人观点。这些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而表中列出的议论文知识点则有助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入探究,提高预习效果,进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二、以学生为主体,“翻转”课堂结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知识点掌握的多少和学习质量的高低应该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标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最早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后来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提出,教师应该逐步少讲,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如果学生掌握了自学的能力,那才算真的毕业。可见其主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顾泠沅教授也坦言,应以学定教,少教多学[3]。基于上述教育理念,笔者对议论文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以下建议,以期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深读文章,提升预习效果

目前许多学生的课前预习都停留在浅层次上,以至于即使学生课前花了大量时间进行预习,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依然不熟悉选文。这说明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很少去深入研读课文,只是做了表面的预习而已。笔者在教授议论文前,要求每一位学生以表1为“导航图”,对选文展开深入阅读。因为,简表中的任何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才能准确作答,有些问题甚至除了研读课文外,还需要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或网络资料,才能形成正确结论。而学生正是在自己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遇到问题主动查阅书籍资料的良好习惯,养成一种实证精神,并且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简表也切实发挥了价值,提高了课前预习效果,进而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不是简单地靠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就能解决的。在学生课前探究文章的同时,教师也需要扎实备课。其中除了对基本知识点了如指掌外,还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已有知识储备和对要讲知识的接受情况,这就是“备学生”。教师提前将全班学生的学情和简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让班级里的学有余力生讲解富有挑战性的内容,让学有困难生讲解基础性知识,当然,也可以让不同学情的学生自由挑战。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逻辑思维清晰,用词准确,表达顺畅,说明课前预习比较充分,预习效果较好。教师在实现让每一位学生达到“一课一得”教学效果的同时,追求“一课多得”,而听讲的同学根据发言同学的讲解,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预习成果。这样的课堂便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过程,也是学生智慧分享、思维碰撞的过程。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讲解纠正错误、弥补不足。这样的教学流程就是“深度预习—学生讲解(自我调整)—教师点拨—整合归纳”,依据这个教学流程可以促使学生提升文字表达能力,完善自身不足,有效提高语文课堂议论文教学质量。

三、结语

写作课堂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初中写作教学;教学理念;教学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常把大部分的课时用在阅读教学上,写作课的课时是极少的。大部分学校一学期写作文的数量大约只有六篇,有些老师会鼓励学生写随笔、写日记等等,但是所用的课时也很少。在中考试卷中,其实写作占很大的分数,但为什么教师基本上不教写作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觉教写作或者不教写作的效果微乎其微,学生在写作教学中也认为学写作或不学写作对分数的影响不是很明显。部分教师并未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教学,几乎是应试化的造字。在写作教学的课堂上总体是先看优秀作文,然后学生模仿范文,或者是教师让学生积累一些好词、名言名句,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把名言名句套在自己的作文上,为自己的作文锦上添花。但是全体同学都引用名言名句,在中考试题中循环往复,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在作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普遍缺乏真情实感,说“假话、空话”。笔者将从写作教学课程的重建、教学理念的把握、教学模式开放化、教学方法多元化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写作教学课程的重建

在写作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重建写作教学的课程。王荣生老师提出:写作课程的写作类型分为三类:任务写作、创意写作、随笔写作。在任务写作中,需要一个确定的写作对象,一个精准的写作目的,一个规范的写作样式。比如写道歉信,要说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想让别人原谅你,必须激发读者的情感,使他原谅你,表达的有礼有节,合乎情理,以这样的情景限制下,让学生写一篇文章。创意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以及有利于提高语言的敏锐度。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就是在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写作思维就是文体思维,它与小说、散文的思维完全不同。写作是在语言敏感的基础上进行的,小说、散文的写作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作家对于作品中每个词语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的,用最准确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情感。随笔是写作教学的传统,散文诗中国化的,它是作者独特的人生体悟,有些学生往往有话说不出,而散文细腻的语言,可以准确的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所以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将散文作为中学写作教学的一部分。任务写作、创意写作、随笔写作三者之间相互配合,构成一套完整的写作教学课程体系。

二.写作教育理念的把握

叶圣陶老先生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引领者和开拓者,长达七十多年的任教经验。叶圣陶老先生在写作教育方面的经验主要体现有三点:一是作文的重要之道:存真意,去虚伪,少卖弄,勿浮夸,讲究把写作理论和生活实践高度契合。在首要位置的是真,要有真意,这个真主要指内容的真。然而真从何来?就是学生日常的积累,待人处事都是积累,这种积累不是为了写作而积累,而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就该如此,在生活中严谨待人、真诚做事,自然在写作中也能才思泉涌。学生在思考中独特的见解和感悟,不是人云亦云的套话,只有这样文章的写作才不会堆砌,内容才不会虚假,观点才不至于被掩盖,给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效果。叶圣陶老先生强调在写作中采用口语写作,让人念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新鲜而亲切的感受。二是注重课堂讲授,同时不忘课外的交流和指导。例如叶圣陶老先生应邀去乐山武汉大学任教,当时学生畅谈时局政治,学校对其打压,叶老因势利导,课下悉心指导学生写作,批改文章,选出最优秀的习作。写作课与现实相结合,作文成为学生表达情感的通道,自然而然地就写出了真情实感,这既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锻炼了学生勇于表达语言的能力。三是经常动笔,同学写相同的题目,一起体会写作,获得写作的经验,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教给学生如何酝酿,取材,构思,写作,修改等。叶圣陶老先生在写作时常常深思妙想,拈笔伸纸,叶老的稿子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每页均有三到五处的修改。叶圣陶老先生是写作的老手,他在写作时并不是轻松自如,左右逢源。他给学生布置作业,不仅悉心指导,有时甚至会写讲评给学生,结合学生的作文,启发学生去揣摩怎么写会更好。将作文题目和文学作品相结合,将文学作品中的取材,构思,布局,用词等方面的思考和写作过程讲给同学们,让学生们深刻领会。

三.写作教学模式开放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教改向着开放、互动、多元的方向发展。在写作教学基础上,拓展写作教学的课堂模式,让写作和网络有机结合起来。传统的写作教学以“中考”为主体,要促使传统写作课程转型,以学生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思路,以兴趣为写作教学任务。教师在写作课堂上翻转为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指引者,写作课在翻转课堂手段上结合新媒体的信息化资源,教师将教学重点落在如何筛选有趣的写作话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美食评价、反写剧本、活动策划、微视频、广告策划等。传统的教学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写作训练时可将写作的片段、系列文章分批发表在写作交流平台上,建立学生自己的个人写作档案。教学资源的开放化,互动的教学情境,互联网+写作的教学模式,是写作教学改革的必要路径。

四.写作教学方法多元化

习作教学的指导重点在采集资料和组织文章上。作文要有很多东西,很多资料。不少中学生在写作时,觉得没有东西可以写,作文靠字数的拼凑,绞尽脑汁,东拼西凑,勉强达到字数要求;写作的素材也是凭空想象,脱离实际,靠一个作文模板走遍天下。生活中难道真的没有东西可写吗?不可能,世界之大,生活之广,学生只是缺乏观察生活的眼睛而已。为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笔者可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入手,用真实的写作情境来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为学生布置周末随笔。教师随后对学生写作的过程加以指导,用学生最熟悉的家乡文化去拓展写作视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第一,开展家乡的特色文化活动,课前要求学生上网或者在书籍上查资料,调查访谈,收集家乡的文化特色之后进行自主进行课堂交流。学生可从家乡风光,人文风情(如饮食、民宿、历史遗产、家乡博物馆)等入手,提高学生感悟生活、发现生活、热爱生活的能力。第二,家乡的文化元素有很多种,这些文化元素都要写进文章里吗?当然不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人认识和理解,来选择自己把握最好的一种文化元素来详细地进行写作。第三,学生选择好要写的素材后,教师用PPT来展示两个片段,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学生了解到要想真正深入地写好身边的文化元素,必须对文化元素进行充分的了解,准确的把握,深入的思考,否则再精彩的生活也只是一杯白开水,只会寡然无味,平平淡淡。学生需要多方位、多角度、多方位的理解文化元素的内涵,例如学生写苏州的评弹,不要要去戏院看戏,还要阅读资料和视频,研究苏州评弹的艺术特色、演出方式、艺术流派、曲调风格、代表名曲,甚至苏州评弹和昆曲的区别等。然而了解这些并不是要写进文章中,只是为了增强学生写作中的认同感,简单地知道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去用心去感受,多感官去感受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学生只有通过看过、摸过、听过苏州评弹,才能将评弹写得更加立体生动,用细腻的心去发现普通事物中的不普通,做自己生活中的有心人。将文化元素引入写作中,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化元素资源,创设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写作情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在独特的生活中挖掘出个性的写作素材,让最熟悉的地方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最深刻的独家记忆。

文章的组织需要思维,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常发现一个毛病就是学生的写作思路理不清,文章层次不清晰。而教师在中学实际的作文教学当中,由于对写作过程指导的忽视,就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被轻视。在写作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面对学生的写作问题,采用的方法一般就是让学生多读多写、读写结合、通过背诵来积累好词好句和积累其他文章中的好段落等方式,而很少有教师教给学生写作的过程,也就是对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简言之写作能力就是思维能力,在国外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常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思维导图中富含的文字和符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大脑,拓展写作的思路。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课堂的气氛就会异常活跃,学生会对写作充满热情。不同的写作文体在教学策略上也会有所不同,作文写作主要以记叙文写作和议论文写作为主。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先通过思维导图来确定记叙文的立意,记叙文作文立意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观点正确,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在作文题目的要求中找到关键词,然后把关键词作为思维导图中心词写在纸中央,以关键词为中心,进行分析,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维。如以“未来”为话题的作文题,我们很容易确定中心词为未来。学生的立意,从小处可以想到自己随心畅想的未来,从大处可以选择到“中国的未来”。而有些半命题作文的立意则需要对其充分思考,纵深开掘才能确定,先选取一个普通的人物或事物,然后通过这个普通的人物或小事物,反映出一定的生活道理,从中写出深意。一篇好文章的立意,不仅仅要中心集中,同时也要求新颖和创意,好立意往往让人耳目一新,从心里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写作如果要想出新颖的立意,我们需要让学生对中心词进行多样化的思考,从而尽可能扩大他们立意的角度和范围,可从事物的反面进行思考等。多样化的思维活动具有多样化的思维,多样化思维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分别是多角度性、多层次、多方面,在作文的写作中也和思维相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阶段(7-9年级)议论文的写作要求是“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初中议论文命题,主要有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根据材料作文几种形式。其中命题作文中的题目关键词和话题作文的话题,可以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词;在材料作文中则需要了解出题的意图从而确定关键词。叙述性材料,主要方法是概括出其中的主要事件,分析其主题思想;说明性材料,需要找出它的内在含义;图画性材料,则要看清图画中的人物、事件、细节等,推测出绘画的意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将找出的中心句中的中心词确定为思维导图的关键词,作为下一步发散思考的基础。议论文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立论,因此有时中心词不止一个,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将可能的中心词都列出来。在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让学生依据相似点、相通点等思维方式进行联想和想象,推演出所有可以想到的论点,将结果画成思维导图的下一分支。有些同学因为平时没有养成分析思考的习惯,所以根本不能发现问题,也就不知如何进行较充分的论说和证明了。在平时多思考,找到矛盾点,也就找到了论点的切入点。在考试大纲中提出,要考查学生认知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认知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前因后果。这部分是对学生写作思维的考察,更具体地说,是对学生因果思维的考察。通过对中心词的因果分析,可以使论点更加深刻。文章的结构就像是混凝土中的钢筋,对文章的内容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与行文多样的记叙文相比,议论文更讲究结构,它的篇章布局显得更为规范。我们确立了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后,怎么去分析,选用什么样的论据,怎样运用这些论据来证明论点,这就是论证的过程。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有三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分析问题部分,要按照一定的方向展开论述。无论按照什么样的方向论述,分论点之间都会形成一定的逻辑联系,有学者指出,“议论文的结构多为‘总—分—总’式。此外还有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大多数议论文宏观上是‘总—分—总’式,内部是并列式、层进式或对比式。”绘制思维导图,对学生掌握这三种论述形式都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集:第19卷[M].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4]张华清.作文:“自我”到“自我”[J].中学生,2016(3).

[5]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学科的特质[J].中学语文教学,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