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规划范文10篇

时间:2023-10-18 16:39:02

土地资源规划

土地资源规划范文篇1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围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严格土地的规划和计划管理,从严从紧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度,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我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为全市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和优质服务。

二、发展目标

(一)耕地保护目标。2010年全市耕地总面积不少于37.04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持32.47万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2313.03公顷以内。

(二)建设用地控制目标。201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35731.60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6086.91公顷以内。其中城市(县城)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1732.6公顷以内,新增城市规模控制在5842.3公顷以内,镇村建设用地缩减控制在3370.28公顷以上。

(三)国土资源市场建设目标。进一步培育土地市场,规范交易行为,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率达到100%,国土资源收益五年累计达60亿元以上。

(四)生态环境目标。规划期内完成生态退耕1570公顷,进一步改造荒山,森林覆盖率达48%。

(五)土地资源执法目标。全市违法案件查处率达到90%,结案率达100%。

三、发展重点

本规划作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重点要保障“十一五”期间全市的建设用地供应,正确处理好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建设占用耕地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因此,本规划所确定之重点项目主要是指与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关的重点项目。主要包括:重点建设用地项目(交通、能源、水利、独立工矿)、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项目等。

土地资源规划范文篇2

第一条为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查和报批,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承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统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

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城市、村镇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专项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和审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第五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等部门落实规划编制工作经费,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规划编制

第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国家、省、市、县和乡(镇)五级。

根据需要可编制跨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村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各地应当在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对村庄土地利用的总体布局作出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

第七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

第八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前,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现行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开展基础调查、重大问题研究等前期工作。

第九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以真实、准确、合法的土地调查基础数据为依据,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前款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包括:规划背景,指导思想和原则,土地利用战略定位和目标,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与布局总体安排,规划实施措施等内容。

第十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经审查通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与所在地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第十一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对涉及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和城乡协调、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优化、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重大问题,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

第十二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征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可以向社会公众征询解决方案。

对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利益的规划内容,应当举行听证会,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

采取听证会形式听取意见的,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十四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方面专家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论证,论证意见及采纳情况应当作为报送审查材料一并上报。

第十五条承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体编制工作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具有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工作业绩;

(三)有完备的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

(四)有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国土资源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符合本条规定条件的单位目录。

第三章规划内容

第十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二)规划背景与土地供需形势分析;

(三)土地利用战略;

(四)规划主要目标的确定,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安排等;

(五)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节约集约用地的优化方案;

(六)土地利用的差别化政策;

(七)规划实施的责任与保障措施。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前款规定的内容。

第十七条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部级土地利用任务的落实情况;

(二)重大土地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各区域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

(四)对市(地)级土地利用的调控;

(五)土地利用重大专项安排;

(六)规划实施的机制创新。

第十八条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省级土地利用任务的落实;

(二)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与布局的安排;

(三)土地利用分区及分区管制规则;

(四)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五)对县级土地利用的调控;

(六)重点工程安排;

(七)规划实施的责任落实。

前款第(四)项规定的中心城区,包括城市主城区及其相关联的功能组团,其土地利用控制的重点是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确定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的规模与布局安排,划定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扩展边界。

第十九条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市级土地利用任务的落实;

(二)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的具体安排;

(三)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及其管制规则;

(四)城镇村用地扩展边界的划定;

(五)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的确定。

第二十条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基本农田地块的落实;

(二)县级规划中土地用途分区、布局与边界的落实;

(三)各地块土地用途的确定;

(四)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边界的划定;

(五)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安排。

第二十一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包括: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图。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图,包括规划现状图、专题规划图和规划分析图。

第二十二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

第四章审查和报批

第二十三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两个阶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逐级上报审批机关同级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第二十四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基础数据、规划目标、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调整等内容进行审查。

第二十五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未通过审查的,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重新申报审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通过审查后,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审查通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二十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的原则,自上而下审查报批。

第二十七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规划文本及说明;

(二)规划图件;

(三)专题研究报告;

(四)规划成果数据库;

(五)其他材料,包括征求意见及论证情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意见及修改落实情况、公众听证材料等。

第二十八条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人民政府转来的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自收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规划审查工作。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较大分歧时,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各方进行协调。因特殊情况,确需延长规划审查期限的,可以延长审查。

第二十九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下列规定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审查:

(一)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

(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

(三)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四)土地利用相关规划;

(五)其他可以依据的基础调查资料等。

第三十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点内容包括:

(一)现行规划实施评价;

(二)规划编制原则与指导思想;

(三)战略定位与规划目标;

(四)土地利用结构、规模、布局和时序;

(五)土地利用主要指标分解情况;

(六)规划衔接协调论证情况和公众参与情况;

(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三十一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审查情况和相关部门意见,提出明确的审查结论,提请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可以编制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行业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行业特点编制行业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行业土地利用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资源规划范文篇3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

1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现状

1.1土地资源管理措施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对应的管理措施不到位,虽然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建设也正在不断地推进中。但是对于部分城市来说,其自身在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未能够正确进行规划和布局,其更加倾向于借助别人的经验来进行布局,这也就导致布局出现了不合理以及不科学的情况。实际上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进行规划布局,若是未能够对城市中所包含的公共设施服务区、生活区以及商业区等进行合理布局,那么整体土地的使用率自然就会大大降低[1]。原本大部分城市中的居民其自身的人均土地就无法得到提前规划,其自身也无法掌握和了解对应的利用规模以及建设用地。实际上城市内部的各项土地利用区位也就明显地表达出了城市中所包含的各项活动类型,并且同时也是通过对此类区位的合理划分来帮助相关人员直接了解和掌握各个区位的功能,对于管理建设人员来说,其自身也需要时刻保障此类区位的分配,从而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满足城市建设规划用地的相关标准。

1.2城乡规划与土地资源管理衔接不紧密

对于我国的城乡规划管理来说,其在实际规划的过程中应当与相应的土地资源管理保持一个紧密衔接,但是对部分城市来说其对应的管理人员并没能够意识到这一问题,导致了相互之间的衔接紧密性很低,进而造成了管理效率低下。在实际的工作中,相关人员首先需要正确的认知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从而在后续管理土地时能够合理的规划和应用每一寸土地,进而帮助社会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对城市中往往会存在一些违法的建筑建设,相关管理人员也应当先对产生此类建筑的具体原因进行调查,从而在后续开展一系列执法管理的工作时能够加强对此类违法建设的检查力度和监督力度,进而促进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开展[2]。除此之外,我国的城市固化工作也是管理人员需要重视和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若是在固化的过程中未能够巧妙地与土地利用方面相互结合,那么整体科学性也会有所降低。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两者之间尚未形成有效联系,进而无法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的城乡规划管理水平造成影响,我国整体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和约束。

2城乡规划管理中资源环境的保护现状

其次则是需要对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相应资源环境方面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资源环境与土地资源管理都是城乡规划中重要内容,因此对两者的分析和探究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城乡规划建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拥有着一定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大部分人员会忽视资源环境这一概念,从而导致了整体管理质量下降。在实际开展规划时两者之间的冲突同样也是非常常见,对相关管理人员来说,其还需要对此展开思考,从而分析和判断如何有效地保护好相应资源环境。在以往的社会发展背景之下,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去提高和加强自身的经济效益和利益,因此就需要对资源等内容进行大规模地开发和采集,进而导致了环境保护和城乡建设规划处于对立面。所以,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想要实现健康合理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做好相应的资源环境保护也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并且同样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和主题[3]。

3城乡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土地管理问题

3.1土地管理水平低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因为目前我国所开展的土地管理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状态,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城乡建设都处于飞速的发展状态,并且城市建设的范围也正在不断扩大中,环境中的土地资源随着此类发展和进步也逐渐得到了开发和利用,但是针对此类土地的管理工作水平始终无法保持在一个良好状态,进而导致了工作的水平无法跟上城乡建设发展的步伐。对于此类得到开发和利用的土地,相关部门以及单位需要将其划分给对应人员,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分配。但是由于土地管理的水平低下,导致了分配内容存在非常严重的不合理性,并且同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也不合理,进而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生态资源的破坏,土地资源也不断出现了浪费情况,甚至针对部分单位来说其未能够对此类土地资源保持着良好的保护态度,土地资源自身也不断受到污染,进而减少了土地资源的可利用范围。我国目前针对土地管理方面的认知程度尚还不高,大多数的单位也未能够为其自身的员工提供相应培训,导致了此类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水平都不全面,最终降低了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

3.2缺乏长远规划体系

对于当前我国的城乡规划工作来说,其在实际开展和建设之前就应当做好相应的前瞻工作,只有加强自身对于工作的规划和思考,才能够确保整体的工作具有足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立具备大局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体系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此类体系的实际运行,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预测到未来城乡规划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情况,那么就能够提前做出一定的措施和手段来避免产生问题,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大部分地区的相关管理人员未能够建立诸如此类的体系,进而导致了工作人员以及管理团队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重要意义无法产生正确的认知和理解,降低了整体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促进土地资源管理与资源环境发展的措施

4.1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首先第一个措施就是要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对城乡规划发展来说,土地资源的管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因此做好该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也是后续保障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性措施。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先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所涉及各项文书以及合同进行严格的审批,以此来防止其中存在一些漏洞和缺陷,进而影响到整体土地资源管理质量的降低。其次则是对城乡规划建设中所涉及的各项用地类型进行严格的审查,此类行为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出现一系列用地类型错误划分的情况,一旦用地类型出现了错误划分,那么自然就会导致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下降并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再次则是针对一些目前尚还未得到开发许可的土地资源进行保护,若是盲目开发和建设土地资源,部分单位还缺乏对此类土地资源的管理能力,同时国家方面也未能够对其进行保护,就很有可能产生一系列土地资源浪费以及受到污染的情况。最后则是应当对于一系列不符合相关规定开发的土地资源进行严格制止,不符合相关规定开发的土地资源其自身在开发过程中就未能够按照对应的标准和规范来进行开发。那么整体的开发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后续即便土地得到了规划和利用,但也有可能因为前期工作的失职导致后续土地资源的浪费,进而降低了土地资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城乡规划整体发展来说,确保土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有着非常多的好处。从一方面来说,目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紧缺问题,通过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此类问题,并且也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土地资源的价值和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说,目前我国同样还面临着城市土地供需矛盾,若是能够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地规划和应用那么也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进而减少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资源的浪费情况。

4.2促进城乡规划管理模式一体化

其次则是需要在当前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将其模式逐渐转变成为一体化,该方法同样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若是能够真正意义上将其落实,那么不仅能够有效适应当前我国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同时还能够提高人们日常生活的质量以及水平、保护土地资源以及环境资源的意识。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背景之下,部分企业其日常的生产以及工作都会产生一定污染物,此类污染物无法得到有效处理那么也就逐渐流入到生活环境中,进而对自然环境以及土地资源等造成了污染和破坏。例如某些工厂在最初选址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节省一定的经济成本就会选择在一些较为不合理的地区进行建设,那么此类工厂排放出来的污染物就会受到地区的限制从而无法得到及时处理,流入到土地资源中。那么此时就会形成对应的土地污染。通过城乡规划管理模式一体化的建设就能够有效避免此类情况发生,不仅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是使用率,同时还能够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发展和进步。

4.3加强人才,提升团队素养

对于任何一项工作内容来说,其所对应的工作人员自身的能力以及水平都会从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整体的工作质量,对于城乡规划管理这一工作内容来说同样也是如此。城乡规划管理本身就是一项专业性较高的工作,因此在实际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会涉及较多专业内容,为了能够有效保障此类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先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及水平。具体操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首先就是相关机关单位在最初招聘工作人员时就提高招聘的门槛,在人才入职之前需要先对其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能力进行分析和判断,若是存在一些能力不足的人员那么就不能招聘。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更好地确保此类工作人员在入职之后能够符合工作的需求和要求,相关单位还需要为其提供一定的培训工作,以此来帮助工作人员能够更快地投入到岗位的实际工作中。从另一方面来说,针对一系列已经入职的工作人员则是需要为其开展对应的培训工作,同时还需要绑定相应的考核内容,只有经过培训并且同时也通过了考核的工作人员才能够在岗位上进行工作,以此来确保其自身的能力能够符合岗位实际需求。通过设置一系列奖惩机制的方法也能够切实提高整体的工作质量,将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与奖惩机制相互绑定,从而来提高其对工作的积极性以及责任心,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对此类机制和培训内容不断优化和加强,从而切实提高了整体工作团队的素养。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的发展背景之下,生态环境以及土地资源的保护成为人们关注和重视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能够更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工作质量和效果,相关人员在进行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也就需要做好对应的城乡管理,为其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在开发以及利用资源环境和土地资源时需要提前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此来判断是否科学合理,从而共同推动行业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奎.探究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土地资源管理与资源环境[J].写真地理,2020(6).44-48.

[2]杨惠茜.中国城乡土地利用公平研究[J].华侨大学,2020(8).22-28.

土地资源规划范文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信息共享;土地管理;环境保护

我国现在的城市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城市人口的集中程度以及城市的功能,使得城市土地资源寸土寸金。可以说,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着其使命,不容浪费与不合理使用。所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必须依赖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本文就将对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的联系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存在着异常密切的关联,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进行土地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城市规划,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城市规划是指将城市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城市内部各种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控制,实现预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开展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城市的长远健康发展,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土地资源的利用需要参照城市整体规划进行,通过城市规划,可以为土地利用目标的完成以及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想一个的参考指标。不仅如此,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以城市规划任务的实现为前提。

2城市规划中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

2.1缺乏明确的目标。在部分城市的发展规划中,政府部门急切的想要提升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目标,却没有能够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难以提高,而不健全的用地结构不仅影响了城市布局的合理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以某市2014年的用地结构为例,对其用地结构进行分析。对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可以发现,该城市住宅用对所占比重偏高、工业用地比重偏低、绿地面积严重不足,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阻碍。2.2缺乏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的浪费上。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没有严格依照相关规范进行土地的征用,导致了土地利用效率难以提高。虽然城市中存在着大量被开发的土地资源,但是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真正满足市民的实际需求,加上城市建设与实际需求的差异,引发了比较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问题。2.3缺乏完善的管理。从目前来看,在我国城市规划中,缺乏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也缺乏相应的土地利用监管系统,在土地交易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违规违法行为,使得原本就异常紧张的城市土地资源进一步流失。2.4缺乏环境的保护。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构建绿色城市和花园城市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从目前来看,相关部门在开展城市规划时,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关注的仅仅是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例如,在城市中片面强调工业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威胁着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这正是在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忽略生态环境保护的后果。事实上,想要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放眼长远而不是过分关注眼前利益。

3城市规划中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3.1加强信息共享。城市规划是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调控工具,应该从城市长远发展战略出发,加强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一方面,应该完善信息平台,实现工作信息的实施交流和全面共享,使得其相互之间能够了解对方的工作动态和工作进展,然后对自身的工作思路进行针对性调整,实现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应该构建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各自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明确,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特点,明确土地利用的具体目标,减少浪费问题。3.2规范土地管理。一是应该强化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执法性,对土地市场进行规范,减少违规用地的情况,确保城市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应该构建城市土地公众监管机制,使得社会公众都能够参与到土地利用监管中,及时发现土地的违规利用问题。如果需要进行大型的土地开发利用项目,需要通过听证会的方式,吸纳公众的意见,主动接受监督,保证土地买卖的公正性和透明性;三是应该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监管机构的相互协作,避免出现相互冲突的情况,提升城市规划的实施效率以及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3.3重视环境保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和城市土地资源利用都必须建立在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平衡的基础上,避免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而无视生态效益的行为。对于新建城区,应该避免征用耕地或者绿地的情况。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耕地资源数量持续下降,已经开始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必须对这种情况予以遏制。同时,如果占用绿地进行土地资源的开发,会导致绿化面积的下降,影响城市局部生态环境,继而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舒适性,这与城市规划原本的目标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的。3.4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中,可持续发展是必须坚持的基础,同时也关系着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土地利用的有效性。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推进城市的纵向和水平拓展,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减少重复拆迁等问题,保证城市的稳定发展。在这个环节,应该关注两方面比较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对于旧城区中无法继续利用的土地资源,应该进行重新配置,结合城市整体规划的实际需求,做好销毁和承建工作,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结合切实有效的城市更新策略,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土地闲置和土地浪费的问题;另一方面,应该以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前提,做好城市发展规划,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土地资源的支持,避免浪费问题。同时,应该进一步做好城乡的统筹发展,结合城市具体情况,对土地资源的整体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和研究,实现对城市周边土地的集约化开发,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4结论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关部门应该立足城市发展的实际,从长远发展战略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城市规划的合理性,确保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浪费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付小峰 单位:讷河市龙滕城市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土地资源规划范文篇5

关键词: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作用;对策

土地资源是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一定时间内城市规划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但在实际的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一些不足,使得土地利用规划工作难以发挥出应有价值,制约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并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城市规划管理人员应契合当前城市规划建设实际及未来需求,探寻有效的土地利用规划对策,为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城市土地的主要特征概述

城市土地资源在城市建设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且由于城市规划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使得城市土地资源日渐稀缺。同时,不同城市在建设发展中,土地资源规划利用方面由于功能分区的不同,使得其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总之,城市土地具有显著的特征,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1稀缺性特征

近年来,城市建设进程持续加快,城市无论是规模,还是内部人口数量,都呈现急剧增加的发展态势,使得城市土地人口密度大幅度增加,可用土地资源因此不断减少,土地资源的稀缺性特征更加明显[1]。在此背景下,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导向,对现有城市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以此满足城市建设发展中人们生产生活对土地资源增长的实际需求,为城市建设健康、持续发展夯实土地资源基础。

1.2差异性特征

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城市内部往往会产生多个功能区,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使城市土地在利用性质方面不尽相同。同时,城市按照功能区划分,具体包括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等,而各功能区域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划分为郊区、市中心,土地价值及开发成本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在城市土地规划利用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前期勘察工作,并对各项勘察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教育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基本需求,有针对性地优化土地规划利用工作,从而可以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规划建设成本,进而可以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

2土地利用规划在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城市土地资源管理是城市规划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在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有利于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而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可以在实现城市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土地资源支持。总结土地利用规划在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2.1优化资源配置

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基于城市土地利用情况及需求进行的。当前,我国城市人口数量众多,且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但城市土地资源是一定的,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多,使得城市土地资源日渐稀缺,直接威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可持续性。而在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中,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专项土地利用措施,不仅可以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还可以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例如:城市郊区的废弃地即可进行重新规划,以期通过改变其性质来满足我国城市未来规划建设用地的实际需求,如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耕地等,可以大幅度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进而有利于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2.2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发展

在城市建设中,土地资源的科学规划与利用是至关重要高的一部分,其可以有效降低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成本投入。同时,在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中,制订专项且具体的土地利用规划,以满足当前我国城市各功能区建设用地的实际需求,并有效缓解我国当前可以及时地解决当前我国城市用地紧张而引发的房价上涨问题,可以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实现良性发展[2]。此外,在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中,还可以借助于多元有效措施来优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减少重复的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才能保证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同时,最大程度挖掘土地资源的价值,进而才能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快速发展。

2.3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往往是建立在资源消耗基础上,其中,土地资源是不可缺少的资源。而土地管理是基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决定了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土地管理工作产生了显著影响,这要求相关人员高度重视土地资源规划管理水平的提升,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才能缓解当前我国城市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带来的土地资源紧缺问题,进而有利于土地资源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4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城市建设发展往往与多项因素密切相关,其中,人与城市建设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城市内部集聚大量人口之后,即可形成共同的利益群体,其对公共设施等具备共享性的基础设施具有较大的需求,且这种需求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而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下,城市土地资源会更加稀缺,只有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并不断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合理性,才能高效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同时,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设施服务需求,进而才能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图1为某城市土地局部示意图。

3城市土地管理中土地利用规划问题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3.1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

土地利用规划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人口控制、土地利用、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因素。然而,当前土地利用规划并不合理,具体表现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时,不能对土地利用进行正确定位,从而在实际的城市土地资源规划利用时,往往会出现一些盲目行为、随意行为等。而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系统性强的综合实践工作,此项工作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完善、土地资源供给、经济发展等密切相关,与城市综合实力及发展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图2是土地农田资源规划图。为此,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一旦出现不合理现象,会对城市整体建设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基于此认识,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科学合理措施来优化配置公共资源,才能有效提高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水平,为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

3.2主体利益考虑不足

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时,应基于城市规划建设及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分配,进而才能为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提供土地资源支持,并实现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此,在城市土地规划编制工作中,应协调土地利用规划效益和优化配置之间的关系,以此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和实用性。但事实上,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往往会忽视不同利益主体的实际诉求,导致土地利用规划存在诸多不合理性,如耕地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等,都出现了土地利用冲突问题,不利于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落实,从而会影响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中土地利用规划对策分析

4.1优化土地利用规划编制

通常而言,规划人员在实际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时,应综合考虑城市、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要求,具体是在满足当前发展需求的前提下,从前瞻性角度思考规划工作,切实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前期可以广泛收集社会的意见,综合各方意见来明确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此基础上,据此对城市规划进行深度优化,以保证城市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协调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关系,为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可持续性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时,规划工作人员还要基于全局角度考虑城市建设服务功能,随后科学确定城市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用地,以此实现城市内部各功能区建设用地的集约化管理,才能全面提高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科学合理性与实用性,进而才能满足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用地需求,并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5]。

4.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土地利用规划时,应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才能协调保护好各方主体的利益。在实践中规划人员应注重可行的专项措施来推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规划人员应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目标,为土地资源高效、长远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土地资源支持,另外还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基科学判断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及趋势,才能针对性地优化土地利用规划,为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提供足量的土地资源,进而才能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进一步发展。

4.3建立健全土地管理机制

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时,规划工作人员应建立健全土地管理机制,摒弃传统粗放式土地管理机制,才能有效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首先,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为落脚点,调查分析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随后从城市绿化用地、人口数量、城市建设用地等领域,创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体系,以促进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目标的实现。在此过程中,规划工作人员应整合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做好两者的规划衔接工作,才能进一步提高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的科学合理性与实用性,为整体优化城市建设,以及实现土地利用规划预期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加强城市建设用地管理,提高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科学合理性和实用性。在实践中,规划工作人员应基于城市规划建设目标,有针对性地优化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有效提高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建设要求的匹配度,进而才能充分发挥土地利用规划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指导价值,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6]。针对土地资源使用权,需按照图3流程,强化管理及行政干预。

5结语

土地资源规划范文篇6

关键词:地籍测量;土地管理;应用

土地是社会发展中的不可再生资源,在社会的进步发展下,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予以了更多的关注,但是从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土地资源利用不够科学合理,不仅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也会制约我国国土工程的发展。地籍测量是土地资源利用的一个关键,将地籍测量引入土地资源管理能够更好地整合利用土地资源信息。为此,本文结合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基本需要,就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究。

一、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架构内容包含土地权属的调查、地籍图的绘制、地籍调查、地籍控制测量等。土地权属调查包含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有,土地所有权是国家和集体的,土地使用权属个体所有。地籍代表的是国家监督管理,也是将土地资源和土地周边附属物进行综合管理的重要手段。地籍测量会应用科学的方式来对土地资源进行测量,在具体实施操作的时候会使用先进的测绘仪器设备来对土地所有权的分界点进行划分,详细记录被调查地块实际情况的测绘工作。在实施地籍测量的时候需要相关人员精准的记录土地上的建筑信息,具体包含地块范围面积、地块面积、财产使用情况。地籍测量中所使用的方式包含控制测量、界址点坐标的确定、白纸成图方法等。

二、地籍测量和土地资源管理的关系

在对土地资源综合配置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出土地管理的作用,即在制度层面上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做出规定,从而达到土地妥善管理的目的。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土地资源,对土地资源管理系统的协调性、统一性和系统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土地资源配置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出土地管理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土地管理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地籍测量,地籍测量是对土地利用进行全面调查的技术手段,在具体的地籍测量工作中会使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方法来开展土地检测和勘察管理,全面收集土地资源信息,帮助土地资源管理者能够在宏观层面上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予以全面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来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三、地籍测量对土地资源管理产生的影响

第一,为城乡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提供重要依据。地籍测量工作开展的重点是为城乡建设提供科学的规划数据支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社会范围内出现了比较多的建筑形式,改变了以往土地所有权界限。将地籍测量引入到土地资源规划利用中会对地区土地所有权和使用的形式开展全方位的调查,通过调查来对城市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第二,为土地市场秩序的创设提供良好支持。地籍测量工作的开展还能够为土地资源管理规划提供更全面的规范支持。地籍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在土地资源和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要加快打造完善的公平竞争机制、完善市场管理发展模式,通过有效的地籍测量来更好的管理土地所有权,强化土地所有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地籍测量的支持下不仅能够帮助土地管理者了解地区土地市场变化情况,而且还能够精准的判定出土地市场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土地市场上的不合规交易,确保土地市场的有序管理。第三,深入推进土地资源改革。地籍测量在推进土地资源改革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数字测绘技术形式被人们应用到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中,提升了土地资源管理水平。第四,保护土地所有者的权益。地籍测量技术的深入发展为地籍管理中的土地所有权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支持,保障了土地所有权的合法权益,通过真实有效的土地登记能够保证土地公有制的顺利发展。

四、地籍测量的应用内容

(一)控制测量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支持下,地籍测量技术在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技术的支持下进一步促进了城乡土地融合化、统一化、协调化管理利用。将地籍测量技术引入到土地资源管理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土地地籍测量技术手段增多,比如在一些地区打造了C级全球定位系统网,全球定位系统网的打造为地籍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支持。在C级全球定位系统网的发展支持下,D、E级别的全球定位系统网络也在不断建设。由此为我国地籍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持。现阶段,关于地籍测量技术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作出了以下几个分类研究:第一,对于土地面积数据的掌握。在全面掌握土地面积数据信息之后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为精准的把握土地的大小。第二,对于土地利用率的计算。通过计算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能够确定土地利用数值的大小,在此基础上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化分配利用提供重要参考支持。第三,对土地所有权的规划划定区域。通过对土地所有权的划分来按照规范的顺序使用土地资源,强化对土地的管理。地籍测量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主要涵盖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信息,在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率方面意义重大。

(二)界址坐标测量

在界址点和地物点测定前,传统意义上的操作方法是在首级控制网下来对一级和二级图根导线进行控制。在全球定位系统的深化发展下,测量人员开始使用全球定位系统来实现快速模式下的导线布置安排。在变更地籍测量的时候,如果破坏点比较多,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快速静态模式来布置导线。在导线布网操作的时候,起算点需要处于一种均匀的分布状态。当前,界址点的解析测量方式包含全站仪坐标法和GPS-RTK方法。在使用GPS-RTK方法的时候,每个测试点都处于一种彼此独立的状态,没有检查核定的条件,在实施检测分析的时候需要每个界址点开展二次测定。流动站观测时开始的点和最终的测量点都是确定的,为了能够保证数据测量的精准性,会使用RTK方法来完成界址点的测量,将野外采集数据信息记录在电子手簿中,并在现场绘制出地籍地形草图。对于高层或者比较隐蔽地区,在RTK观测机接受信息不理想、测量状态无法固定的时候可以使用全站仪来开展界址点测量。在使用全站仪的时候,所有的全站仪都需要具备自身的信息和存储能力,将外业直接观测界址点和碎部点的平面坐标记录在全站仪中。

(三)地籍图的测绘

通过对地籍图的有效测绘能够为地籍测量工作的顺利发展提供精准的数据资料支持,并通过制定对应的土地测绘图方式来充分体现出各个地籍要素的分布规律和基本特点。

(四)面积测算

土地面积的测算也是土地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土地面积的测算能够为接下来的土地规划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支持,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宏观把控。

(五)土地信息动态化监测控制

土地信息的动态化监测主要是指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遥感技术来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开展全面的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获得有效的土地数据,了解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利用实际情况,并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信息支持,在宏观层面上强化对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的管控。通过土地资源信息的动态化监测分析不仅能够体现出土地的即时情况,而且还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掌握土地上可能出现的变化情况,由此为接下来的土地研究和土地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支持。

五、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运用技术

(一)数字地籍测量

在土地资源的利用勘察工作中数字测绘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土地资源利用调查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为全面地了解土地资源情况,全面把握土地资源数据信息,在整合信息的基础上打造出完善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管理制度,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出土地调查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功用,满足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对土地资源高效率应用的要求。从当前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数字地籍测量已经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模拟地籍测量,成为当前地籍测量的主要技术形式。数字地籍测量会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结果生成数字、图形和文字等信息,最终实现对土地资源的自动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数字地籍测量工作的开展融合了3S技术形式,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还能够整合打造地籍图形数据库,最终对地籍测量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支持。数字地籍系统在应用的时候以计算机为基本核心,辅助使用了全球定位接收机、数字化仪、全站仪等自动化仪器设备,配合数字地籍测量软件、数控绘图仪等能够为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支持。

(二)遥感技术

地籍测量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安装在航空仪器设备上的传感器来全面收集整合地表上的电磁波信号,通过收集、传送、翻译、解释等方式来对目标区域范围内的地表数据信息进行观察和分析。一般情况下,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信息精准度不高,因此,为了能够保证数据信息的精准性,在对数据信息初步处理之后还需要对遥感影像实施进一步的解释和校正处理。

(三)全球定位系统

地籍控制测量包含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在使用传统测量技术的时候往往会消耗比较多的时间,且测量精准度不均匀。加上这个时候如果周围地形复杂就会加大测量难度。而全球定位系统的引入,可以在不使用点间透视的情况下来对需要测量的地点实施全方位的定位分析,以最快的速度对各个控制点的横纵坐标进行测量。

六、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对土地资源信息的综合管控

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测绘技术形式被人们引入到土地资源管理控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以发现,土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如一线城市在开展地籍测量操作的时候普遍使用了全球定位系统,在系统定位功能的作用下了提升地籍测量工作的效率,为土地资源的高效率管理提供了基础支持。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地籍测量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作用,需要各地区的国土资源系统联网,打造出覆盖范围广泛、信息获取快速、技术力量雄厚的先进网络体,在网络体的作用下对各地区的土地资源管理利用情况开展全面的评估。

(二)结合实际情况界定土地范围

在开展土地资源管理的时候离不开过往信息资料的支持,即在地籍测量资料的综合使用下才能够精准地获取界定信息。为此,可以借助地籍测量来更好地获取土地管理所在区域的信息。在开展土地测量的时候,相关人员要尽量使用多元化的信息网络和信息定位方式来测量信息,由此获得精准的数据信息,为土地界定工作的顺利发展提供力量支持。

(三)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系统打造中的应用

地籍测量结果反馈会为土地管理系统的打造提供准确的绘图图片和数据信息支持。如果地籍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就无法打造出具有优化意义的信息整理参照性系统。地籍测量还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更为全面的掌握房屋结构信息、楼层数量信息、河流宽度等,并将这些信息通过表格或者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土地规划信息应用的精准性。

(四)地籍测量为土地勘测指明方向,提供技术支持

土地资源规划利用离不开地籍测量数据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对土地面积、界址点以及地籍图开展多方面的整合,从中获取全面的土地信息,为设计人员的土地资源规划设计提供重要参考支持,制定出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土地利用方案,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出土地的价值。另外,在土地资源勘测工作中,勘测人员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形式来对土地面积、界址点等信息进行测量,为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充分的技术保障支持。(五)地籍测量在居民居住区中的应用在测量地籍数据信息的时候可以从房屋的高低、大小、面积等角度开展仔细的测量,对于新建设起来的房屋也需要地籍测量,如房屋的大面积台阶、缓台、大雨棚等,也需要在实际测量中对以上情况进行考虑。对于非永久使用的建筑,或建筑物的细节部分,街道周边的违章建筑不需测量,但对于公共厕所、牲畜棚、公司内超过六平方米的停车棚等信息需要测量。楼房需要对其整体构架及楼层进行测量登记。

(六)地籍测量在内业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地籍测量周期性较长,加上作业环境的恶劣,对测量人员的个人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具体实施操作的时候需要测量人员能够认真对待获取的每一份数据信息,并及时对获得的业内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另外,在整合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还需要应积极的应用先进的数据处理软件以及测绘软件,并充分地结合数据,制作成图,同时也要做好对数据的存储以及备份,避免出现丢失。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核对数据的时候,应保持严谨的态度,针对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测量点,做好误差计算工作,切实提高数据以及测绘图的准确性,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七、结语综上所述,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使得各个领域加大了对土地资源的使用需求,很多地区出现了土地资源应用短缺的问题。经过深入研究分析发现,地籍测量和土地资源管理利用存在密切的关联,将地籍测量引入到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保证国土经济安全,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地籍测量工作内容、技术方法的把握,立足各地区土地资源应用情况,从控制测量、土地勘测、内业数据处理等方面具体分析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同时,在开展地籍测量工作的时候还需要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形式,在保障测量数据精准性的同时提升地籍测量工作效率,提高土地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侯亮,绥芬河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绥芬河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黑龙江绥芬河.浅析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5(11).

[2]舒荣.浅析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赤子,2017,000(023):198-199.

[3]张士阁.浅析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科研,2015(35):29-29.

[4]李进军.浅析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科研,2015,000(022):27-27.

土地资源规划范文篇7

关键词:土地资源配置;经济学;评估机制

在规划体系的建立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会与区域规划、国土规划等联系在一起,我国并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五级规划体系,其中包括国家、省、市、县、乡。研究表明,各个国家和地区在规划体系的研究上,绝大多数以三级制为主,在此过程中,与民众直接相关的便是地方性规划,具体的法律效力可直接对民众产生较强的约束力,这一点是上位规划无法体现出来的。

一.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土地资源的规划配置效率分析

(一)土地资源配置的两种选择。在土地资源配置规划过程中,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市场配置,即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具体的用地供给和需求价格;其次,通过规划进行配置,利用土地规划对各类用地供给进行确定。一般来说,人们会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土地资源配置形式,被称之为“市场配置”,通过具体规划而形成的资源配置方式为“规划配置”。为了方便研究,人们需要根据具体的经济学原理将市场配置方式和规划配置方式放在一起进行对比。1.市场配置方式。如果市场始终处于均衡状态,其均衡点是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需求曲线的交点。为了方便研究,可以用P代表土地价格,用M代表住宅用地的总价值。在市场配置过程中,任何偏离M的状态均会实施市场调节措施,并在最终恢复到M。在市场调节之后,不同用地之间的价值大体相同。2.规划配置方式下。土地规划配置与市场配置存在很大区别,在具体的规划配置方式下,不同用途下的地块价格也会呈现出很大的不同。而在土地资源配置规划过程中,工业用地价格会明显高于住宅用地,尽管二者之间的价格存在一定差异性,但规划配置方式几乎相同,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供给也始终保持不变。换句话说,二者无法通过市场调节让土地价格变得相等。在此种情况之下,住宅用地的市场将会由具体的规划配置点来决定,与该点相对应的价格为P,主要是采用具体的规划调控方式使得住宅用地中的唯一价格得到固定。(二)存在正外部效应的土地资源配置。如果住宅用地的利用率得到了提升,则住宅房屋设计将会显得更加合理,价格也会有所下降。再加上周围良好的环境,进一步提升了开发商的利益,与之相关的其他产业也获得了更多发展机会,如物管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等等。由于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住宅用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社会效益大大提升,而且住宅用地在利用过程中还能产生很多的外部效应。整体来看,在住宅建设过程中,其总体的用地总量会保持不变,而且外部正效应表现的十分强烈,社会边际收益曲线也会与住宅用地需求曲线相互分离,并向图形的正上方移动。当外部正效应发生之后,规划配置的总效益会大于市场配置的总效益,即使是正外部效应发生之后,具体的规划配置也要比市场配置所收获的效益更高。(三)存在负外部效应的土质配置分析。如果在工业用地利用过程中出现了负外部效应,如土地资源内部建立了一家化工厂,虽然该化工厂的自身效益可能较高,但由于有毒气体的不断排放,对附近河流产生了污染,进而导致整体出现了负的外部效应,降低了社会效益,同时也会对企业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工业用地的总量保持不变,负的外部效应也会表现在具体的边际收益曲线和工业用地的需求曲线分离上,并开始向下移动。总而言之,无论是正的外部效应还是负的外部效应,均会使市场配置下的土地总收益低于规划配置下的总收益。受此种情况的影响,最优土地配置方式与市场自由配置不会产生任何关系,以土地的规划配置为主。

二、土地资源配置中规划与市场的经济学研究

(一)城市规划的多目标取向。站在传统经济学定义角度方面来说,其资源的配置目标主要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该项工作主要以“经济增长”为主,在这种资源配置目标的驱使下,人们很容易将关注重点放在经济效益上,进而将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忽略,长此以往,会对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随着土地规划的不断发展,衍生出很多不同类型的变化,可持续、多元化等已经成为土地多元化规划目标下的重要内涵。在具体配置过程中,基本目标主要包括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等等。想要将具体的多元化价值突显出来,相关研究人员需要以整体的价值框架为研究重点,做到土地资源规划不会对市民的生活产生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将其中的经济学价值突显出来。(二)重视土地资源配置的战略研究和战略规划。土地的利用属于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概念问题,由于时期和区域条件存在很大差异性,在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需要开展一系列组织和协调工作,进而将社会、经济等效益发挥到最佳状态。站在一定区域角度来说,土地利用将会展示出一定的超前性和计划安排性。另外,各个地区的土地资源配置还应该以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历史特征等因素,做到土地资源时空方向的合理分配,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地的利用结构和布局做出调整。另外,在土地战略研究和利用上,需要从时空角度着手,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和保护,这对于整个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意义。整体来看,土地利用具备长期性、全局性和稳定性等特点,需要对其进行宏观战略分析。因此,人们必须对土地资源配置问题进行有效的战略研究和战略规划,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最终将土地资源规划的经济学意义展示出来。(三)建立土地规划后的评估机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价过程中,主要是根据之前制定的标准为主,再配合一定的管理方法,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执行效果展示出来,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比较做好经济学价值的合理确定,这也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一个完整的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之中,除了确保执行计划的科学合理之外,还需要对土地利用和整体规划执行效果进行深入性分析,进而将土地的总体规划价值确定出来。另外,在土地总体规划评价工作结束之后,相关工作部门会根据项目规划之后的评估,对其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确定,并计算出综合性得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由于土地资源规划的外部性很容易让土地市场出现失灵现象。因此,在土地资源规划过程中,想要将其中的经济学特性更好的发挥出来,人们需要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和调控工作,此时你,人们需要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出发,将土地资源实现规划调控的必要性展示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土地资源由市场配置和规划调控之间的矛盾并不存在对立关系,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我国整体土地资源配置需要与市场宏观调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最终实现我国土地整体的资源配置优化[3]。(四)分区的合理确定。站在土地资源规划配置方案角度来说,分区确定需要对土地的管辖范围进行考虑,降低其对市场干预的可能性,并根据具体的信息得出调查研究结果。另外,两轮规划编制的重点在于土地的利用结构调整和分区利用情况,由于县级编辑规划人员不能对土地分区的内涵和目的进行理解,在实际操作上也会出现很多的随意性,而且在定量、定位等角度上也不够严谨,进而造成地界的模糊问题出现。受此种情况的影响,人们无法对地块数量、控制时序等进行合理把握,更不能达到分区建设上的预期结果,提升了后续工作的难度。总的来说,分区是整个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如果相关工作人员对该项概念的理解存在问题,便无法将其中的经济学特性展示出来。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将基础数据不实、分区不科学这一现状改变,做到分区目标的“从上到下”层层分解,避免恶性循环的出现。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具体的土地资源规划配置现状,人们需要对市场中的各种资料进行有效汇总,通过上下互动的形式,对各个规划指标好方式进行协商探讨,在增强规划形式的同时,确保整个规划方式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并确保规划保障的全面性实施。另外,在一些发达地区之中,可以将具体的规划编制作用展示出来,进而将土地资源规划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李新仓,刘怡文,阎其华.建设用地指标市场配置法律制度的立法构建[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02):236-241.

[2]李新仓,阎其华.建设用地指标市场配置法律制度正当性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02):104-110.

土地资源规划范文篇8

关键词:土地资源配置;房地产;经济市场;协调发展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已经逐渐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再加上生态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所以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配置土地资源已经成为房地产经济市场协调发展的重要课题。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不仅能够促使我国房地产经济市场实现稳定发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地产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得到提高。

一、土地资源配置分析

(一)土地资源配置的基本概述

土地资源配置指的是相关部门将相对稀缺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布局,深入分析不同土地资源的用途并衡量其价值最终确定分配的一种工作。土地资源作为我国宝贵的一种资源,也是任何行业发展必备的生产资源,因此需要相关人员和部门结合城乡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方案,最大化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尤其是在房地产行业中,必须坚持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优化资源配置原则,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性。

(二)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性

在经济学角度来看,城镇化建设是使农业人口从传统的农业转向非农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蕴含着复杂的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是落实我国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改善农村经济状况,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是开展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虽然我国拥有广袤的国土面积,但是仍然存在人均耕地面积不足的问题,尤其是耕地面积少、质量差,并且土地类型以山地与荒漠居多,所以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并不理想。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提出要求,这给土地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城市建设与工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竞争较为严重,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部分土地资源用于工业生产与城市建设中。并且部分城镇在开展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生态环境与公共设施建设不合理的情况,进一步增加土地资源的浪费。

(三)土地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1.土地资源与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在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部分城镇为了快速扩大城镇的规模,将大量的农田用地转换为城镇建设用地,减少了城镇中的耕地面积。伴随着城镇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土地资源供给上出现明显的匮乏,尤其是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迅猛发展的背景之下,部分的工业企业以及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导致城镇建设的用地规模进一步扩大,进一步加大了城镇建设的土地使用面积,从而加剧了农村用地保护与城镇化建设之间的矛盾。2.耕地资源减少城镇化建设为耕地资源保护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部分地区在开展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曲解了城镇化建设的意义,将城镇化建设误以为扩大城市规模,从而大肆建设新区、开发区以及大学城,没有合理地进行土地使用规划,迅速地扩张城市用地规模,对农村的耕地资源大量占用,这种城镇化建设以牺牲耕地资源为代价,导致耕地资源逐渐减少,违背了城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3.土地资源配置方法滞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土地资源配置方法往往使用总体化配置,也就是在规划配置之前对土地进行一定研究,通过经验的判断制定总体发展方向。客观上,使用这种规划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与分析,最后得到综合性的平衡,而人们对于客观事实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客观认知又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并且土地问题属于经济问题的一种,经济在不断地变化,土地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使用这种规划方法不仅会给规划人员造成巨大的难度,同时也会影响整体土地规划的精准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使用总体性规划对土地发展进行设计已经展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无法适应客观事实的需求。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让土地规划设计整体得到进一步提升与发展,革新规划方法是首要解决的问题。4.土地利用结构失调在城镇化的建设中,对于城镇土地没有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利用,会给城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挑战与压力。例如,部分城市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为了加快工业发展不断地扩张工业用地,个别地区建设用地的比重已经达到60%以上。同时一些地区将工业设置在城市中心,给城市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城镇化建设中,住宅用地的建设比重不断地减少,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无法满足人口增长带来的住房需求,违背了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也不利于城镇化建设的后续发展。

二、房地产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从我国基本国情来看,国土资源日益减少,逐渐呈现出稀缺的现象,再加上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土地占有率较少,虽然通过多年来的土地资源改革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说,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分析和研究,这种情况就导致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当地政府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与规划,且土地资源结构层次不完善,导致供求不合理,商品房建设过多,而住宅房的需求量存在严重不足。在土地资源配置法律层面上,没有健全的土地资源规划配置法律体系,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导致房地产行业发展水平迟迟无法得到提升。因此,做好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利用,才能够减少房地产行业市场的经济波动,保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当前土地使用制度主要分为三种形式,包括收购、储备和供应,方式一般通过政府接入,为房地产企业发放土地竞标书,通过竞标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且快速,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随着我国土地资源流失,再加上房地产市场结构不断转变,对整个房地产市场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房产价格一直上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不断降低。因此,政府必须通过建立合理的土地资源配置制度,优化土地规划方式,并通过基本的供求方案降低土地资源流失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房地产经济市场的重大改革。

三、土地资源配置对房地产经济市场协调发展的影响

现阶段,在房地产经济市场领域中土地资源配置的调控重点应放在土地供应和土地规划两个方面。土地供应指的是将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尽最大努力防止出现土地资源浪费流失的情况。而土地规划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结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方针和当地自然资源、经济条件、社会发展方面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工作上做好总体的战略布局与统筹安排。从房地产发展现状来看,土地资源配置对房地产经济市场的影响主要分为三方面:房地产投资调控、调整房地产供给结构、控制房价波动。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可以通过引入储备和供给要素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并深入分析开发成本与实际收益,制定收益最大化的配置方案。房地产项目用地的供给和审批进度直接受到土地储备量的影响,只有确保土地储备量充足,当地政府才能够对当地市场尤其是房地产经济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经济市场的循环发展。因此,为了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房地产经济市场的良好发展,相关部门必须要深入分析房地产经济市场对土地资源的实际需求量,确保政府储备机构中有着足够项目发展的土地储备量。政府储备机构不仅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房地产经济市场的实际需求掌握土地投放量,还要深入分析土地投放时间,适当调整不同用途储备土地的供给量,打破土地市场供给不平衡的矛盾。土地供给量将会从成本、储备资金和房地产经济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等方面影响当地经济发展。而土地资源作为经济建设过程中稀缺、不可再生的资源,在供给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社会、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确保土地供给量能够满足我国房地产经济市场的建设需求。土地供应结构也会影响房地产经济市场,主要体现在住房供给和住房需求层面上。在开展土地供应面积调整工作时,相关人员应将住房类型作为工作依据,主要是因为土地供应面积将会直接影响房地产供给需求。因此,相关人员首先要通过市场调研的方法,全面分析人们的住房需求,确保住房供给调整的科学性、合理性。我国也应适当增加经济适用房,考虑低经济收入需求,并适当调整房地产价格,为房地产经济市场发展奠定基础。土地供应有着时效性的特点,所以相关人员应有规划地供应土地,准确把握供应时机,在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时机内供应土地,并深入研究房地产市场波动情况,调整土地供应数量。土地供应时机对房地产经济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房价下跌或房价上涨,同时还有商品房销售等问题。只有结合房地产经济市场的实际情况来预测土地供应需求,确保土地供应时刻处于合理的范围内,才能减少房地产经济市场协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促进房地产经济市场协调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控制房地产市场价格,避免市场价格出现波动

房地产价格对于房地产经济市场能否协调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当地政府要时刻关注房地产价格趋势,将房地产市场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值得注意的是,降低房地产市场价格并不代表其达到了合理的目标,而是要深入分析价格与价值相互背离的现象,从而在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波动时,能够及时分析出是因为价格过高还是过低而导致的。因此,当地政府要加强房地产市场价格控制力度,根据房地产经济市场出现的价格波动,通过科学的理念评估房地产经济,使房地产企业能够根据评估数据制定合理的价格,实现房地产经济市场的协调发展。

(二)土地市场的成熟化发展

从房地产经济发展角度来看,目前正处于投资领域中的上升阶段,但是从整个经济市场的角度来说,其仍然处于成熟和不成熟之间,这种尴尬的地位导致房地产经经济市场实际发展过程中缺少理性支持。因为房地产属于一种长期使用的商品,所以当地政府在满足土地供给需求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在此基础上保障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当地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经济服务职能,积极地使用经济管理中的干预职能,让房地产经济市场协调发展过程中能够拥有科学的发展理念作为支撑,才能够帮助性价比较高的房地产商品稳定经营,促使房地产经济市场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社会得到整体进步,直接导致房地产市场中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在众多影响房地产经济市场协调发展的因素中,土地资源配置最具有代表性,因此,当地政府必须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制定科学的土地规划方案,并分析土地资源供应数量与供应时机,为房地产经济市场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邓黎洁.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的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1(17):114-116.

[2]赵翔宇,杨东.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与房价动态变化关系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0(7):91-92.

[3]陈丽珍.土地供应及其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J].商讯,2019(26):134-135.

[4]李绍瑞.浅谈土地资源配置对房产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1):192.

[5]陈艳.浅谈土地资源配置对房产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1):34-35.

[6]吴光兵,王涛.房地产企业土地储备之“三地”原则价值分析[J].商业经济,2021(2):141-144.

[7]姚薇.土地资源配置及其对房地产市场均衡影响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6(9):251+253.

[8]陈超.土地资源配置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研究[J].时代金融,2016(12):286-287.

[9]傅秀娟.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经济的内在联系[J].财富时代,2021(1):31-32.

土地资源规划范文篇9

关键词:茶园土地;规划建设;完善机制;开发策略;建设理念

茶园是整个茶叶产业建设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载体,完善的茶园发展机制,直接关系到茶叶产业的经营成熟度。特别是茶园作为整个茶叶产业经营体系中的重要元素,其对茶叶产业机制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于茶园经营建设来说,土地资源的利用与其功能属性认知有着重要关系,特别是随着当前茶园的功能属性进一步丰富,如今在应用茶园土地资源时,怎样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茶园的功能属性及茶园土地资源的特性分析

客观的说,充分发挥茶园的价值作用,能够为整个茶叶产业经营发展奠定相应基础和帮助,从而实现茶园功能属性的有效诠释。当然,在整个茶园发展过程中,其土地资源是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认知茶园的功能属性,探究茶园的土地资源内涵,极具必要性。

1.1茶园的功能属性分析

茶园是以茶叶生产为基础的专业场所,也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因此,一直以来茶园都是我们了解茶叶产业,认知茶文化的重要基础。经过长期发展,如今茶园的功能属性也实现了系统化发展,无论是其功能类型,还是功能价值,都极为全面。总的来看,当前茶园的功能属性,主要表现为:首先,茶园是整个茶叶产业开发经济基础,其中有着能丰富的经济功能。在茶园经营建设过程中,其通过茶园生产运转,从而能够带来相应经济收益。当然,在整个茶园经营过程中,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因此,通过系统化开发,其能够实现整个茶叶产业的最佳开发效果。其次,茶园在经营建设过程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功能,茶园作为重要的场所,其同时也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的基础,通过对茶园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理念和相关元素。应用和诠释其文化内涵正是当前整个茶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要求。此外,在整个茶园经营建设过程中,其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其能够被作为旅游开发的基础和载体。因此,在时展环境下,其功能属性进一步丰富。

1.2茶园土地资源的特性分析

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对于茶园经营建设来说,其土地资源更是影响其发展效果的宝贵资源,而想要应用好这一资源体系,就需要对其中所包含的资源特性进行全面认知。茶园土地资源的主要特性表现为:这一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相对于其他资源内容而言,茶园土地资源在应用过程中,其一旦被破坏,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有效恢复。因此在对茶园土地资源进行系统化应用过程中,必须实施开发与维护相结合的客观模式,当然,应用这一模式,客观上也是对茶园土地资源价值有效应用的基础和关键。不仅如此,对于土地资源来说,其还有着相对有限性,尤其是对于茶园来说,其在具体经营过程中,必须对茶园内土地资源进行有效融入,通过创新发展,从而实现茶园经营建设的集约化发展。当然,在茶园经营建设过程中,土地资源存在用途上的专项性,因此想要高效应用,就需要合理规划。

2茶园土地规划建设工作开展的价值作用认知

随着当前人们对茶叶产业的经营要求不断提升,加上整个开发理念不断成熟,如今人们赋予了茶园更多功能元素和价值属性,因此对于茶园经营建设来说,融入开发要求,完善规划建设工作开展就成为影响茶园经营建设的重要要素。当然无论如何开展茶园建设,以及赋予其怎样的新功能元素,其根源上都是对茶园土地资源的有效应用。茶园土地规划建设工作的系统化开展,其能够最大化发挥茶园建设效果,同时也能够将茶园的整体转型发展与茶园自身基础资源的应用系统化融入起来,从而使其能够满足茶园的具体建设要求。也就是说,茶园土地资源在应用过程中,其不能盲目进行改造,要将功能属性的丰富提升与茶园经营建设的具体资源系统化融入。做好茶园的土地规划建设工作,其能够对茶园建设资源进行最大价值应用,当前对于茶园资源开发利用来说,其整体是资源的体系化应用,也就是说在茶园开发过程中,想要实现最佳开发效果,应该从茶园各项资源应用视角出发,通过融入多项资源,从而实现茶园的综合开发。同时,完善土地规划建设工作,能够将茶园经营开发纳入到整体建设过程中,规划建设是一项从发展视角开展规划建设工作的活动,因此,其能够否实现最佳价值,其与规划活动的开展效果之间有着重要关联。不仅如此,相对于茶园经营建设来说,在传统经营模式中,其更多是一种随意性开发模式,整体缺乏合理完善的发展应用,尤其是茶园经营建设过程中,未能将科学规划和精细化、集约化管理集中融入。所以,可以说,做好茶园土地的规划建设工作,实际上是一种精细化管理,是从现代化经营思维中,探究茶园土地经营建设的全新理念。因此,对于茶园经营来说,做好土地规划建设工作是其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内容。当然,做好茶园土地资源规划建设工作,也极为必要性。一方面是人们生活标准不断提升,对茶园的功能属性要求进一步提升,茶园的产业化发展要求更加深化,在茶园经营过程中,其内容与类型更为丰富,而这些内容是否能够被应用与茶园规划建设过程中,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而另一方面,对于茶园土地资源规划建设工作开展来说,无论是茶园自身资源的应用,还是茶园整体开发内涵,都需要充分结合市场经营发展的具体要求,予以创新。而做好茶园土地资源规划建设工作,实际上是以科学视角来探究整个茶园经营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内涵,其符合茶园建设环境。

3做好茶园土地资源规划建设工作的具体思路分析

通过对茶园土地的规划建设工作进行系统化分析,我们能够认识到开展这一活动的价值作用,可以说,优化土地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思路,直接关系到茶园的转型发展。但是对于茶园具体经营来说,如何才能实现其土地规划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就是其具体发展举措如何制定,就极其值得我们深入探究。通过对茶园土地规划建设工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尤其这一工作开展,需要做到:首先,要从科学视角切入,基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方式,创新茶园土地规划建设工作开展的具体思路。规划建设更多是一种具有指导价值的活动,通过有效开展规划建设工作,其能够使得整个茶园在具体经营过程中,始终以前沿性和开发性视角切入的活动。通过创新这一规划建设工作,从而为茶园经营发展奠定基础。前沿性实际上就是要从科学视角,通过融入和应用科技元素,进而为茶园规划建设提供必要保障。当然,融入科技内涵,也为整个茶园土地规划建设工作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其次,在茶园土地规划建设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必须立足发展实际,无论是茶园土地建设,还是对茶园土地资源种各个板块的规划应用,都必须从茶园经营建设的具体需要角度出发,要充分确保对核心茶园土地资源的保障力度,同时也要为全新产业经营发展预留相应空间,规划必须在对现实发展需要进行满足的基础上,为未来发展预留必要机遇,最好的规划效果,是最适合茶园基础情况的规划活动。此外,对于茶园土地规划建设活动开展来说,既需要确保其科学性和发展的持续性、前沿性,但也不能忽略其基础是茶园的功能属性,也就是说茶园的特点属性决定了整个茶园土地的规划设计工作开展的具体思路及内涵。因此,对于整个茶园土地规划设计工作开展来说,无论是具体的茶园土地规划,还是整个茶园的功能布局,都需要立足茶园的经营发展。事实上,做好茶园规划建设工作,还要融入专业指导,尤其是要将现代化、成熟的规划指导理论融入其中,事实上,当前茶园在经营建设过程中,其中融入了旅游功能和经济功能等,因此,在进行茶园土地规划建设工作时,可以将旅游规划建设的相关经验融入其中,通过有效借鉴,从而实现整个茶园土地规划建设工作的理想效果。最后,在开展茶园土地规划建设工作时,应该将整个茶叶产业经营发展的客观趋势和方向融入到整个土地规划建设过程中,通过融入趋势,从而实现整个茶园土地规划建设的阶段化和步骤化,当然更为重要的在茶园土地规划建设工作时,茶园的土地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其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我们必须阶段性开展茶园土地规划,通过充分满足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需求,从而实现整个规划工作与土地资源应用的有效融入。

4结语

随着当前人们对健康养生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加上人们自身的消费理念实现了系统化发展,如今文化消费和旅游消费已经成为人们全新文化消费理念,可以说,当前茶园在经营建设过程中,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但是从整个茶园的经营建设状况看,多数茶园由于缺乏系统化的发展理念,加上其整体开发模式过于陈旧,其与市场发展需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如何才能在充分结合时代需要的基础上,系统化开展茶园土地的规划建设工作,就极为必要。对于茶园具体经营来说,土地资源是其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通过有效规划,实现其最大应用效用价值,就极为必要。

作者:姬桂珍 单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孙伟.开展城乡统筹中国绿道规划建设的建议及其对策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52-155.

[2]何宏伟.为市场经济下的城乡用地规划和管理提供有效工具———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11):131-134.

[3]王以廉.建设用地挂钩指标交易的困境与规划建设用地流转———以重庆“地票”交易为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6):233-236.

土地资源规划范文篇10

关键词:规划建设;土地管理;影响因素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土地管理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人地矛盾激化,城乡规划建设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对此,政府部门就要在组织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全方位考量土地管理问题,依据当前实际制定科学的规划。

1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的作用

土地问题是城乡发展中的重要障碍,封建社会中,土地问题是引发战争的重要导火索。现阶段,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土地问题已经较为普遍。我国人口众多,且人口增速也明显加快。为此,城乡规划建设中,就需制定科学的土地管理方案,正确处理城市规划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城乡发展建设中不得破坏原有耕地,而且也不得占用人类活动的空间资源,以推动经济、文化、政治、生态和社会建设的稳定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2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忽视了土地资源问题。城乡规划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求人员全方位考量土地资源问题,土地问题直接关系到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只有全方位考量土地资源,方可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但是部分房产企业开发建设中,并未充分考虑土地资源问题,仅仅关注企业自身的发展。在开发活动中并未深度考虑土地和气候等因素,如此就降低了土地资源的应用率,同时也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2.2规划编制缺乏整体性。《城乡规划法》推行后十分重视城乡统筹,但是城乡土地产权差异尤为明显,涉及到的利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区域规划并未设置科学的依据,因此频繁出现地域脱节问题。此外,编制工作中并未全方位考量城乡差异,配套设施和市场化运作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因素均不利于城乡统筹规划工作的有序开展。2.3土地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水平关乎区域生态环境,科学的土地管理可显著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的科学性与稳定性。土地管理尤为复杂,且需要考虑诸多问题。这也对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在现阶段的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土地管理工作有待完善,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进度相对迟缓。

3土地管理与城乡规划建设有序开展的策略

3.1高度重视土地管理,构建完善的制约机制。土地资源问题具备极强的全局性、战略性,是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经济的重要元素。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剧增,因此只有对土地资源布局、结构展开不断调整、优化,才能充分发掘出土地资源的真正潜力,并对其进行有效配置(如图1)。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城乡规划建设的推行,便意味着我国打破了传统的城乡二元法律体系,推动城乡规划建设步入新时代。而要想发挥出土地管理、土地资源的主体优势,便面临着极大的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之间的矛盾,人们法律意识的淡薄会导致违法占地、违法建筑等占用土地资源的恶劣现象,出现上述现象也与执法人员的监管工作不够严谨有关。因此政府要站在大局、战略高度,将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予以深度了解,加大对人们法律意识的宣传力度,真正做好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工作。3.2合理规划城乡建设空间相关部门。需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指导土地利用事业规范化建设。城乡发展统筹尤为关键,有利于调控用地总量结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城镇规划和乡村规划通过土地规划的衔接工作,科学编制村庄政治专项规划,能够完善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法,以彰显土地资源的经济性、社会性,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如图2)。(1)加大土地利用控制力度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总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工作,科学规划现有建设用地的规模,使其全方位满足现有土地规划目标安排,依据土地资源总体规划,落实年度用地规划,及时调整和完善不符合年度计划或总体规划的土地资源,以此有效把控用地规模。(2)重视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规划基于经济可行性和控制时效性,加强城乡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建设规划工作,有效规避投资的盲目性,减少重复建设所引起的资源消耗与浪费,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完善公共设施与工艺事业建设用地标准的编制工作,参照节约与集约用地的总体要求,在全方位满足安全和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重新审核不同工程建设用地标准,第一时间调整和修正不满足土地使用标准的建设内容。(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可显著增大土地资源利用率,有效控制土地供需矛盾。城乡规划建设中,一方面要推动农业长期、稳定、高效的发展,提升耕地产出量,从而维持粮食产量的稳定性,也可基于完善的规划,加大建设用地使用率,减少土地侵占问题。另一方面定期检查违法占地和违法建筑行为,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整治工作,注重城乡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及时惩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3.3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化建设。在土地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高度落实“严控总量”、“优化结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原则,主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创建全新的发展机制,始终坚持“保、控、严、硬”的工作思路和方针。其中,保主要指的是确保土地供应,提高审核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且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项目,以确保在建项目、民生项目、重点项目的土地资源供应,大力支持支柱型产业、新型产业、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产业的发展,合理配置循环经济及低碳经济产业的土地资源,做好废气回收利用的规划工作,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政策,全方位挖掘土地资源的潜能,以此实现建设用地的有效供应,发挥出土地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控指的是在严格审核土地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土地结构,加大政策控制力度。以节约和集约作为用地标准的主要原则,有效控制高能耗和高污染的项目。严格限制过剩项目及重复建设项目的土地供给,积极开发闲置用地,科学安排未用土地资源和应用率较低的土地资源,合理应用存量土地,切实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在土地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大力执行三不准原则,若出现土地手续不完整、环保评估不合格和农民补偿不到位等问题,均不准用地。严指的是守住耕地红线,保护基本农田用地,以维持我国农用耕地总量的稳定。我国耕地面积较大,但人均耕地面积较小。对此,就要求人员加强质量管理工作,高度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创建完善的责任机制和体系,让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建立共赢的关系,大范围建设高标准农田,在增加耕地数量的同时,也可保证耕地质量。硬主要指制定不同规章制度后,将制度内容落到实处,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惩违法用地行为,追究违法者的经济、行政和刑事责任,从而有效控制土地违法犯罪行为,杜绝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问题。

根据上文论述可以看出,城乡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而且在推动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前阶段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相关部门需要将城乡统筹发展与土地管理工作作为工作重点,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促进城乡的可持续前行。

参考文献

[1]李春河.城乡规划建设中与土地管理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8(18)

[2]苏燕青.城乡规划建设中与土地管理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市场.2018(09)

[3]王翔.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探讨[J].南方农机.2018(04)

[4]郭宝麒.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