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廊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10-18 16:39:01

城市管廊管理

城市管廊管理范文篇1

1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意义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市政管线的结合体,是实现市政统一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迎合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促进城市城镇化发展与进步,积极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意义重大。科学合理设计地下综合管廊,可以有效避免城市道路反复开挖。纵观传统市政管线来看,一般都是以埋设的手段开展管线设计,在开展地下综合管线维修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挖掘作业的形式才能够实现检修工作[1]。城市道路挖掘不仅增加了管线检修的成本,而且影响了城市的美观性、阻碍了城市交通。科学合理的开展地下综合管廊设计工作,能够避免传统挖掘工作带来的弊端,延长管线检修期限,有效改善了城市空间。此外,地下综合管廊科学建设,还能够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传统管线埋设的手段,导致了地下管线布置错综复杂,很容易造成管线检修困难,为其他工程开展带来了阻碍,严重浪费了地下空间。在实际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能够结合管线设置需求,最大程度上整合各个功能的管线并开展集中管理,充分利用了城市空间。并且,地下综合管廊能降低地面带来的负荷,规避了管线沉降的现象。若出现了自然灾害,地下综合管廊可以提升管线抗击灾害能力,即使在恶劣自然环境当中也可以满足广大群众们的生活需求。

2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关键技术

2.1盾构技术。盾构技术是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当中较为常见的技术手段之一,又被称之为挖矿技术。在实际开展施工的过程中,此类技术具备自动化的特征,能够有效简化施工流程、加快整个施工进度,确保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保质保量竣工[2]。在实际开展盾构技术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返工、再次修复等现象。盾构技术主要利用的施工手段便是挖掘机挖掘手段,在实际进行挖矿技术时,必要结合周边地质情况、水文特性、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要求,选择好矩形断面开展科学化的施工。2.2明挖技术。客观来说,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具备复杂性,并且各个环节施工联系程度较为紧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过程中使用明挖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工程建设更加简化、缩短整个施工操作流程。若选择明挖法之后,应该祛除现存路面整体构建[3]。此外,运用明挖法的侧重点便是通过路面排水的手段,维护城市内部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明挖法施工更加注重预制拼装环节的施工。在实际开展明挖技术实施时,利用吨位相对较大的起吊设备完成拼装工作,并通过现场混凝土浇筑的形式进行浇筑。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察觉很多零部件已经老化,那么施工人员应该积极开展零部件更换处理。由于明挖技术所耗费的设备成本、材料成本较多,需要施工人员把控好各个环节的施工技术质量,避免返工所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耗费。2.3顶管技术。顶管技术在实际施工运用当中,更加注重管廊各个边长。在开挖、顶进的施工手段处理之下,科学合理的开展施工处理。在具体开展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时,应该适度延长现有管道,以便于保障后期的地下综合管廊埋设顺利实施[4]。顶管技术自身也存在较大的优势,可以妥善规避地面的影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若在施工过程当中遇到了软土层,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先针对软土层进行处理,再开展顶管技术,避免土层出现沉降现象,保障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际质量。

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创新途径

3.1建立健全综合管廊管理立法。在我国法治社会进程不断发展的当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城市基础设置当中的重要内容,对管理、设计、建设的要求非常高。为了真正展现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际效率、满足广大群众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就应该结合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实际情况,明确地下空间的所有权,并且有针对性的解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规划的相关全责。积极完善有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有针对性的解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存在的相关问题,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开展统一的建设与管理。此外,还应该从法律层面上明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使用权和所有权,在我国法律法规的保障基础上,科学合理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3.2实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公司化运作。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运用公司化运作,在国外已经取得一定进步与成就。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地下管廊的寿命得到了全面提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运用效率也日渐稳定、安全[5]。在此基础上,想要确保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效率,就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在吸取先进经验当中构建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模式。通过构建高素质管理团队、完善物业管理模式、健全管廊管理制度等手段,切实强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水平。3.3创新PPP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投资模式。为了确保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资金支持,应该将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支持、财政支持等诸多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在实际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过程中,通过创新投资模式的手段,增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资金力度支持。当前我国很多基础设置建设都使用“PPP投资模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工作当中,也可以借助PPP投资的手段,在保障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质量的基础上,划分请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财产关系,切实增强建筑管理效率。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义重大,不仅直接影响着广大群众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对我国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实际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手段,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基础上,实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公司化运作并创新PPP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投资模式,为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保障、为人们的生活谋求福祉。

参考文献

[1]刘纯,戚振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J].智能城市,2017(03):94.

[2]潘终胜.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J].江西建材,2018(2):243.

[3]陆瑞,鲍硕超,高建,等.国内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8.

[4]张丹,姜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系统及施工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5):182.

城市管廊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高压电网;旧城区;地下管廊;建设管理

1工程概况

某110kV变电站进线土建工程位于老城区,新建110kV、10kV电缆管廊及弱电管线,电力隧道全长4894m,采用预制管节和现浇工艺相结合的建设方案,其中预制段长度为2238m,现浇段长度为2634m,预制管又分现场承插吊装和顶管施工两种工艺。标准预制段断面内尺寸为2.8m×2.5m,顶管预制管为内径2.8m的圆管;现浇段断面内尺寸为2.6m×2.5m,并在沿线设置9孔通信排管。工程总投资估算为4.5亿元。

2项目管理的难点

1)管线迁改及保护。项目沿线长、开挖深度大,纵横向均与各种管线产生不同程度的交叉,其中有军用、移动、联通、电信、有线电视等通讯管线,给水管、雨水管、排水箱涵、燃气、电力、交通信号等管线,军缆沿线交叉多达二十几处,20条10kV电力电缆需要迁改,需要横穿的雨水箱涵有3处。2)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根据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计划,实施过程应保障道路安全畅通,沿线周边有成熟的住宅小区、部队、医院、幼儿园、高校、酒店等。3)基坑开挖及支护。地质条件复杂、管线开挖深度不一,周边建(构)筑物离基坑位置近。4)施工作业面小。基坑出土、混凝土浇筑、预制管安装等工作需夜间进行作业;5)涉及权属单位多。参建单位53家,交叉施工、管理、协调工作量大。6)为保障工期,多点作业、流水作业,质量、安全管理任务重。7)安全文明施工。项目位于成熟市区,作业面多,基坑出土量大、点散。

3项目管理的应对措施

1)关于地下管线问题。项目部第一时间便组织各参建单位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并陆续组织各管线权属单位到现场进行了交底工作。为保障施工安全、减少对管线使用单位的影响及最大限度地降低外部协调对整体工期的影响,现场明确要求各施工标段,在基坑支护面的两侧采用人工实施探挖,探沟宽度为0.6m,深度不小于1.5m,若有不明管线应及时探明,所有探明管线应首先实施保护,经各方论证确实无法避开时才按迁改方案实施。2)关于建设期间交通组织问题。因在施工期间即要保障周边小区及公共建筑日常出行及办公的需求,又要确保道路的安全正常通行,开工前进行科学可行的交通组织设计将势在必行。项目部要求施工单位编制合理的《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并经厦门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批。项目部根据施工进度和现场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安全技术交底,从严把关,逐级交底落实,确保占道施工、夜间施工及交通布控等严格按照经交警部门审批后的方案执行。同时,落实施工人员反光背心、爆闪灯、车辆反光标识、夜间警示、夜间引导、施工照明等设施的配备和设置,并配备交通协管员指挥交通,做好道路保洁和巡查工作,发现隐患通过微信群及时处理并反馈闭合,确保占道施工期间的交通安全。3)关于基坑开挖问题。在基坑开挖范围内有绿化带、道路主干道、辅道等,施工作业环境复杂,采取分段封闭、流水作业的形式,周边出入口采用分幅开挖;根据线性工程的特点及地质勘探报告分析,沿线的地质情况极为复杂,从回填土、黏土、残积土、强风化岩、中风化岩到微风化均有涉及,开挖深度不一,地下水位变化较大,项目部要求各单位提前进行了支护形式的判断,合理地安排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出场计划,并针对特殊地段制订了细化支护设计方案;同步要求基坑监测单位进场跟踪,保障基坑安全,同时对周边建筑进行布点监控,采用每日一报的形式跟踪基坑的位移情况。4)关于施工作业面问题。结合线性工程工作面暴露时间短的特点,设计采用了拉森钢板桩的形式,充分节约施工作业面和施工时间。作业面采用封闭式施工,为不影响白天道路通行,白天开挖完后在剩余工作面进行堆放,夜里统一出土外运。5)关于参建单位多问题。该部分工作主要依靠公司强大的施工组织经验,迅速集结各方人员参与到建设中来,项目部借助发达的网络通讯,根据各专业的交叉作业组建了各沟通协调群,将现场的问题第一时间在网络上并进行现场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6)关于安全质量控制问题。线性工程施工作业面多,作业人员分散,可能存在的安全质量隐患较多,项目部要求各参建单位每日细化工作,项目管理人员对每天的工作内容在前一天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并形成台账,项目部与监理部要不定期进行抽查。7)关于安全文明问题。本项目由监理部根据相关质量验收规范,按照经审核的施工组织方案及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工程质量的控制。本项目为使用年限100年的地下基础设施工程,位于城市主干道下方,地面需恢复道路通行。项目部主要根据项目特点进行一些重点把控:①主体防水,防水对于管廊的后期运营管理及主体结构的耐久性都有很大的影响;②管廊的接地工程,这是管廊运营的重要安全保障;③管廊两侧的回填砂,回填砂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后期路面质量及通行舒适度。

4项目管理工作亮点

投资控制方面,通过有效的现场施工管理,将项目的管线迁改工作量减少了30%左右;另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方案优化,直接为项目节约投资约1500万元,同时为项目赢得了宝贵的工期。设计方面,优化通风口的逃生盖板及外墙装饰,使逃生口盖板更轻便、可操作且能够满足防盗功能,外墙采用彩绘的方式与周边环境进行充分融合。5工作成效按既定工期完成主要施工任务,实现了主要的使用功能;有效地控制了项目投资,与投资估算相比节约了30%左右的投资;顺利完成了项目的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并得到了使用单位的高度认可;在整个项目施工期间实现了零安全事故;完成了项目的结算送审工作。

6结语

在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城市所承载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应不断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美化城市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城市高压电网以及给排水、燃气等管网的整合集中管理势在必行,如何在繁华市区随着城市道路的改造,在短时间内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城市管廊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公共政策;城市新区;综合管廊;规划管理

1引言

“综合管廊”是最近几年城市建设的热门词汇之一,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本文所指的入廊管线,包括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供水、再生水、排水、热力、燃气、照明和公共视频监控以及其它可以纳入管廊的管线。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城市规划对于地下管廊的建设越来越重视,目前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很火热,但也频现城市道路经常被各利益攸关方“开膛破肚”的现象。老城区应当结合旧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棚户区改造、地下空间开发等要求,统筹规划、逐步推进管廊建设。本文选取就相对容易落实实施的城市新区作为研究载体进行探讨,试图从公共政策等多个视角来理顺城市新区综合管廊的规划体系,为综合管廊规划管理的全过程(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和规划监督)提供一种思路。

2综合管廊规划的空间特征及政策制约

2.1城市规划与市政管线规划的关系

各层级的城市规划,在空间分布特征上看,属于“面-块规划”,主要确定某一片区的用地和建筑布局;而市政工程规划则是各系统的“点-网规划”,工程厂站(源)布点和管网延伸的布局。从空间维度上看,城市规划侧重地上部分,更多关注城市二维平面空间;而市政工程规划规划则要考虑各系统在地上地下两个层面的布局关系,更强调三维立体空间。

2.2综合管廊规划与市政管线规划的关系

综合管廊规划是市政工程规划各系统(或部分系统)的管线部分的集成,是占据一定宽度和高度的通道网络,不是单纯的“面-块”或“点-网”。综合管廊布局主要有沿道路布局、沿绿线布局、独立用地布局(类似电力高压走廊和长距离输水输气管线等)。从空间维度来看,综合管廊主要涉及地下、地上两个层次,同时更需考虑综合管廊外部、内部的协调关系。综合管廊的构造空间较大,需高度重视外部与其他地下构筑物(如人防设施、地铁、地下通道等)的空间维度关系和相互安全防护需求。

2.3综合管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制约

1、安全问题及空间问题。根据相关调查及新闻案例发现,地下管网建设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且由于城市地下管线缺乏统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在地下管线建设中各自为政,路面反复开挖现象屡见不鲜,即常常出现“马路拉链”现象,使居民生活和出行受到了多方面影响。据统计,全国每年由路面开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2000亿元。城市地下空间更是有无序使用,资源浪费的现象,使地下空间也日趋紧张;

2、规划时序不统一问题。相关专业规划已完成布局,综合管廊规划在后,综合管廊建设与其他地下设施矛盾难以协调;

3、综合管廊规划管理(包括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和规划监督)缺乏政策依据,规范标准有些写得比较宽泛和宽松,无量化指标以支撑,设计无法把握,导致规划管控不足。

4、综合管廊建设及监管政策及分责不明确。从规划到建设,有规划、国土、交通、市政、人防等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运营为横向不兼容管理模式,导致各自为政,缺乏协调配合。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分离,不同阶段采用的规范不统一,运营单位不能参与建设和监管验收,很难控制工程质量,后期运营难度加大。

3城市新区综合管廊规划研究

3.1协调地下空间相关规划

城市新区编制综合管廊规划时,应统筹考虑所有涉及到城市地下空间设施的规划,如人防设施、地下轨道交通设施等,应优先考虑管廊所在道路或绿地范围内的地下空间设施,协调横向和竖向空间布置。综合管廊(不管是干线管廊还是支线管廊)作为市政管线的承载空间的特点决定了管廊断面尺寸相较于其他地下设施要小得多,且一般位于浅层地下空间【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按竖向开发利用的深度进行分层,一般可分为表层(0~-3米)、浅层(-3~-15米)、中层(-15~-40米)和深层(-40米以下)】,在规划实施中可以与其他地下设施充分协调,实现设施布局的最优化。

3.2划定各层级规划中综合管廊规划的工作内容

城市新区在发展中会涉及到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按照目前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市政工程规划的“体系”是嵌套在各层级的城市规划之中的。综合管廊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层面的规划内容和深度界定如下:

1、控规层面:根据规划片区用地性质及开发强度→较精确核算各地块水电气热等负荷(或用量)以及转输负荷(或用量)→确定管廊纳入管线种类及管径→校核总规确定综合管廊走向是否合理(控规可以对不合理的进行修正)→根据道路线型、断面、竖向标高等确定综合管廊的断面形式和尺寸,管廊三维控制定位等;

2、修规层面:城市规划的修规层面一般针对具体的地块单元,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而城市综合管廊位于市政道路或绿地下,具有公共属性。因此这一层级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其实和初步设计方案深度相同,甚至可以和道路的设计方案同步进行,一体化设计。根据控规确定某条道路下的综合管廊相关参数→进一步细化管廊内管线排列方式、管材、附属设施、维护要求和投资估算等。总之,应从规划编制的技术依据入手,对涉及各层级综合管廊规划的内容和深度进行修改调整,使不同层级规划在内容深度上更好地融合,更好地发挥作用。更要对综合管廊各工程系统规划涉及到的技术标准、规范认真梳理,及时修订经实践证明不准确不适用的内容。

3.3综合管廊规划管理与实施

3.3.1规划管控依据

《综合管廊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除顶层的《城乡规划法》依据外,同时需要遵各相关行业的国家法律和部门规章,如人民防空、地下轨道交通、电力、燃气等相关法律法规。《综合管廊规划》既需要制订技术性解决方案,又需要提出制度性变革策略,因此综合管廊规划是整合地下管线规划的“多规合一”的专项规划,将规划的核心内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程序与制度的调整促进各类管线的建设与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的衔接。尤其城市新区相对独立的空间单元,应积极研究落实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新区综合管廊建设的管理规定,突出依法管理的依据充分。

3.3.2规划管控手段

从管控手段上看,综合管廊地上部分的设施(如控制中心等)和有单独用地需求的地下部分适用于“一书两证”制度,但绝大多数依附于城市道路的地下综合管廊则不适用“一书两证”制度。

1、综合管廊地上部分设施或有单独用地需求的地下管廊管控手段

类比其他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模式,管理流程具体如下:综合管廊地上部分设施或有单独用地需求的地下管廊纳入总规(或控规)中黄线控制范围→根据总规(或控规)核发选址意见书→根据控规提出规划条件或“规划设计要点”,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根据修规或管廊设计方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往的土地使用权政策往往忽视地下空间的规划许可,各地可在城市新区先行先试,形成配套的地下产权政策,引导综合管廊“一书两证”的规范和高效办理。

2、城市新区依附于城市道路的地下综合管廊则管控手段

本文探讨的城市新区的综合管廊规划明确管廊与道路同步建设,不考虑管廊独自建设的情况,管理流程具体如下:根据总规(或控规)核发选址意见书(与所在道路的选址意见书一并核发)→根据控规提出规划条件或“规划设计要点”(纳入道路的规划条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与所在道路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一并核发)→根据修规或管廊设计方案(可纳入道路的设计方案中),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与所在道路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一并核发,也可单独核发)。城市新区综合管廊工程与所在道路一同申请规划许可,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在道路和地下综合管廊完工后,其使用权和管理权同时移交市政或者建设管理机构。地下管线的经营单位可以向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理单位(市政或者建设管理机构)申请使用权,而不需要再进行建设及相应的“一书两证”申请。

3.3.3规划实施重点关注

城市新区的综合管廊从规划实施角度看,市政工程系统往往超前于城市建设,即所谓“基础设施先行”。在规划时限和实施时序方面,应更多的考虑城市道路的规划实施时序和各市政系统站厂布局和主干管线走向。城市综合管廊的规划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还应结合城市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构建地下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建立长效协调机制。由规划和市政主管机构牵头,联合各相关机构,共同建立实时动态的综合管廊地下管线建设信息共享机制,并与国土部门的地籍、地勘、测绘等系统以及公安、人防、交通等部门的信息系统建立衔接机制,从而为规划管理提供便利。

4、结语

在各地综合管廊建设成为热点的背景下,与综合管廊规划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本文以城市新区作为试点,对于综合管廊规划体系进行梳理,浅显的提出了规划政策应对思路和初步建议,期望能在新区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未来要逐渐扩大范围,适应更复杂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张晓军等.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机制优化探讨.《城市规划》.2015.04期

城市管廊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综合管廊;发展现状;改进对策

随着城市建筑规模和面积不断扩大,各种各样的城市地下管线日益增多,市政管理体制管理多头、交叉重复等问题不断出现,致使地下管线出现了无序挖掘、重复建设,管理难、整顿难等诸多问题,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城市综合管廊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以期能为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提供借鉴。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管线大多是以地下直埋的方式布置。这种方式虽然在城市地表以上节省了许多空间,但当扩张、改善、维修管线时,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给周边车辆、行人和附近居民造成不便。另外,城市各类管线在管理模式上主要是各自为政、互不通气,以至于施工、维修时互相干扰,在不同管网之间存在交替重复施工现象。[1]这种管理落后的手段会造成管线档案缺失,信息难以共享,给环境、交通等带来诸多影响,更对后续施工造成经济负担。埋设无序、管线混乱、事故频发的地下管线正是我国城市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彻底解决城市地下管线问题,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网敷设刻不容缓。

2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历程及现状

2.1国外综合管廊建设历程及现状。综合管廊起源于法国,这是历史上最早规划建设的综合管廊,2005年前后,巴黎规划出完整的综合管廊系统,迄今为止,巴黎建设综合管廊超过2100千米,是世界城市里程碑之首。[2]日本是亚洲地区最早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国家,1926年修建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目前日本建成的地下综合管廊高达1100千米,成为世界上地下综合管廊规划最完整的国家之一。东京都中心城区规划建成200多千米的地下综合管廊,成为世界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最长的城市。可以说日本综合管廊的建设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3]2.2国内综合管廊建设历程及现状。从我国现状分析,综合管廊建设在大陆地区起步较晚,所以建设实践相对较少,实际工作经验也不丰富。各个大城市当中,北京、上海、广州和台湾四个城市管廊建设是走在全国前列,2013年前国内综合管廊建设速度缓慢,规模小,2013年开始,随着城市管线问题不断暴露,国家政府着手大力推动综合管廊的建设,掀起了管廊建设的高潮,2015年我国确定了包含苏州在内10个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建设规模和建设数量都有了可观的提高。[4]在此之后,其他发达城市也逐渐构建出规模较大的城市综合管廊。从整体的角度上看,国内各个城市逐渐加大对综合管廊的建设和投资,但内部建设问题更加影响着综合管廊建设。

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存在的问题

3.1法律法规不完善。综合管廊的各项立法应以地下空间立法为基础,地下空间的相关立法是管廊立法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综合管廊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没有专门的地下空间法,缺乏管线入廊、成本分摊、费用收取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此进行约束。[5]其次,我国对管廊的专项立法还不完善,而且还牵涉垄断行业的权利、利益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使综合管廊项目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做到立法先行,从各个方面加强法律约束力,提高法律保障。3.2规划设计不合理。综合管廊建设区域是管廊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建设综合管廊起步较晚,缺少有经验的规划设计队伍,目前,我国综合管廊建设大部分集中在城市新区,但新区因建设用户少,导致付费不足,会影响公司的收费以及管廊的运营。老城区各种管线埋设复杂,难以管理维修,路面坍塌问题严重。人口密集,交通不便,一旦开挖将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综上所述,要兼顾新城区和老城区相结合,加大老城区的规划建设力度,才能充分发挥管廊的优势与效益。3.3管理协调不成功。综合管廊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对其容纳管线的管理是综合管廊管理重难点,长期以来,综合管廊建设管理都是各管线权属单位独自进行,各自为政,独立运行,互不通气,资源信息不共享,形成独自的管理运作方法,造成“马路拉链”现象,影响城市居民的交通和生活,影响管廊运营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对综合管廊的管理缺乏完善的协调机制,并且收费机制不健全,致使综合管廊难以实行统一化管理,所以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迫在眉睫。

4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对策及建议

4.1完善综合管廊相关政策法规。从制约我国综合管廊建设的主要因素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建设经验,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来完善我国综合管廊建设法律法规。首先,我国应大力推进地下空间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颁布,形成完善的立法体制,在明确地下空间的权属问题基础上,对地上地下的土地开发利用作出相关规定,明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管机构、管理职责和权限;[6]其次,提高综合管廊的立法层次。制定综合管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部门规章,制定相关地方法规、部门章程及相关配套措施。最后,完善管廊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不仅明确各阶段各主体的义务和责任,同时需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规定。4.2不断完善综合管廊的规划与设计。在统筹规划新老城区的管廊建设中,需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及城市周边措施,在建设新城区的同时兼顾老城区的发展。规划设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并不只是有市政管线的地方需要规划建设,而是要将加强综合管廊建设与地下空间的整体开发相协调,提前规划协调避免管廊建设与其他地下设施建设矛盾冲突。在城市规划中首要考虑综合管廊位置问题,同时增加入廊管线的种类,充分考虑未来城区的规划发展。将综合管廊建设融入海绵城市的建设,充分发挥综合管廊的优势效益,同时也提高城市的抗震防灾能力。4.3完善管理模式,强化入廊管理。综合管廊的运维管理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运用PPP管理模式来解决管廊管理协调问题十分有效,但同时要加强管线权属单位,市政管理部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合作,建立全面的管廊管理的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管廊信息共享机制,启动线上线下双结合,实现各个单位信息及时交流处理,各个部门相互监督促进。其次,由于各管线性质不同,来源不同,利润不同,仅靠单一的直埋成本和所占的空间比例来收费是欠佳的,应考虑全各管线的来源,完善收费机制,强化入廊管理、入廊方式等来收取费用,兼顾各方利益,平等协商,并通过不断地对价格调整使其满足各部门和人民群众的要求。

5结论

地下综合管廊属于城市新型的基础设施,虽然现状并不成熟,存在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巨大,收益回收慢等问题。但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作为城市管线集约化、科学化和综合化的先进敷设方式,越来越受到政府管理部门决策层和城市管线部门的认同和接受。

参考文献:

[1]孙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J].低碳世界,2018(12):162-163.

[2]张竹村.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与发展研究[J].建设科技,2018(24):42-59.

[3]宁勇,赵世强.国内外城市综合管廊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3):103-105.

[4]王璐.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8.

[5]吴华栋.建设市政综合管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究[J].价值工程,2018,37(36):23-24.

城市管廊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智慧管廊;信息化建设;管廊监控系统

智慧城市的提出要求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为此城市智慧管廊的建设必不可少。城市智慧管廊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的影响,能够帮助城市在地下管道方面有所突破,形成智能化、信息化的管廊监控体系。使城市的建设更加符合相应的标准与智能化的要求。

1智慧管廊概述

城市智慧管廊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应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解决,如基于工业控制方面的改良和基于管道信息化方面的改良。其中基于自动化控制的改良方案是将PLC/RTU等硬件材料作为管道的核心,再对上下位的软件材料进行编程处理,对于管廊所处的环境、设施等进行数据的采集工作,使得管道系统能够根据设计好的软件方案进行数据分析与设备执行,主要体现的是上位软件的开发更加快捷、效率高效、成本还低廉的优势,这一技术在西门子公司在研发过程中得到了作用。但是这一技术也存在着系统过于封闭、数据也无法与其他平台的数据进行共享,具有相应的局限性,使得该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存在漏洞。另一种信息化解决方案主要是利用ArcGIS、MapGIS等GIS设备作为只能管廊的运转平台,通过对管廊的实体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初步的管廊模型,并将这一模型与城市中智能管廊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得出相应的数据材料,实现对智能管廊的实时监控与管理,这种解决方案最大的优点便是对于智能管廊的管理更加直观,能够直接观测到出现故障的地方,但是该解决方案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即模型的建立时间与周期过长,对于数据管理与处理的计算机性能要求也过大,因此投资成本过高。本文将基于上述两种城市智能管廊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的解决方案,突出对于城市智能管廊的进一步解决方案,使智能管廊能够适应更多城市的需要,造福于人类。

2智能管廊信息化内容

城市在智慧管廊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除了以上传统的设计方案,技术上通过人脸识别技术、VR技术、机器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科技术手段,对于我国的智慧管廊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我国的智慧管廊在自动化报警、智能化管理等多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对于智慧管廊从设计到以后的产品施工、后期的运营维护等方面能够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的发展前景,使得城市地下智慧管廊实现快速的发展目标。

2.1人脸识别技术的运用

将人脸识别技术与智慧管道项目相结合,能够对于进入智慧管廊的控制的操作间的人员进行实时的监控,同时防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到操作空间造成智慧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与管廊损害,于此同时,人脸识别技术也能运用到管廊维护人员的日常工作当中,防止工作人员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

2.2将大数据与智慧管廊相结合

智慧管廊的设计与地面的设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地上与地下都需要形成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才能使得地下管廊一旦出现问题对地面上的检出不会产生影响。此时便需要将大数据引入到智慧管廊的设计当中,通过以前该地区的历史数据推断出该地区发生大型的自然灾害事件、地面塌陷事件等对智慧管廊产生影响的事件概率的大小,建立智慧管廊的信息化大数据处理中心,对于建成后的智慧管廊的数据也应当进行实时的监控,尤其是业务数据、管廊的建模数据及应急状态数据,保障智慧管廊能够平稳的实现对城市地下管道的处理工作。

2.3利用VR技术保障智慧管廊运行

城市地下智慧管廊集合了燃气管道、供水管道、供热管道等关系到人民生活的管道项目,为了对地下智慧管廊进行深入的挖掘,保障各管道系统之间平稳运行,不出现相互拥挤的现象。利用VR技术可以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沟通,可以帮助管廊工作人员在平日的工作中进行训练对于一些细小的漏洞通过虚拟的VR技术观测到,并进行完善的研发意见,使得在日后的管理过程中不至于出现类似情况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将地下智慧管廊可能遇到的故障都在VR虚拟中进行演练,未来一旦出现故障能够第一时间得到维修,实现智慧管廊系统的高效性。

2.4利用云计算实现故障的精准定位

地下智慧管廊在施工及后期的使用过程中都离不开云计算的运用。在地下智慧管廊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云计算对每个管道的走向、大小以及管道与管道之间的位置变化都要有明确的标准,这些标准要求分毫不差,才能保障后期在建设的过程中不至于出现不合适的情形;地下智慧管廊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也离不开云计算的运用,利用云计算能够实现对管廊位置的精准定位。

2.5利用机器人实现预警监控

智慧管廊在运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因此需工作人员定期定点对智慧管廊进行监管,但是此种方式在现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对智慧管廊管理人才难免有些大财小用,为此可以通过机器人的利用对智慧管廊进行监管与故障报警,实现无时无刻、没有空白点的监测效果,保障出现故障后的第一时间处理。

3结论

城市智慧管廊的发展一定是未来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形成智能化、信息化的城市智慧管廊建设必不可少,利用VR、机器人、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支持也是未来智能管廊技术的发展重点,通过高科技手段能够帮助智能管廊系统不断的适应不同类型城镇的需要,同时对于智慧管廊系统应用也将起到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曹茂春,张春光.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5(12):75-78.

[2]朱思诚.探访东京港的地下综合管廊[J].地下空间开发,2015(2):112-114.

[3]白海龙.城市综合管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15(12):78-81.

城市管廊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市政;管廊施工;质量管理

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综合管廊属于一项重要施工内容,对城市化建设效果有重要影响。科学合理的市政综合管廊施工能够使城市管道线路规划有效性得到提升,避免因为管道增添和维修等出现道路反复开挖等情况,降低城市市政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和干扰。市政综合管廊施工还能够实现水、土壤、城市管道之间的有效分隔,避免管道较长时间与水和土壤接触出现腐蚀等问题,延长城市管道使用年限,使城市管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充分全面发挥,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分析。

1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建设需求

1.1满足城市环境提升需求。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很多地区存在历史文化名城和景区,必须要重视城市环境的提升和改造,通过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能够实现对各类架空线和管线检查井的大幅度减少,避免因为反复性施工给城市管线安全和城市形象造成影响,能够在增强城市风貌基础上实现对城市景观的美化。1.2满足城市交通发展需要。当前城市私家车数量有明显增多,每年以15%速度增长,停车位紧张问题十分突出。当前地下综合停车场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当前新建小区和商场等都会设有地下综合停车场,但是受到地下资源方面限制,仍无法满足车辆增长需求,挤占非机动车道,对城市交通安全有非常大影响,对城市品质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有着严重制约。

2城市综合管廊施工必要性

2.1缓解交通压力。以往开槽施工方式会不仅会占据道路,同时还不利于之后的抢修,在主干道交通有严重影响,必须要给予优化设计,比如临时便道以及汇车点设计,需要浪费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综合管廊施工主要是在密闭空间进行,不会对外界环境造成影响,整个检修过程方便,能够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2.2有可持续发展性特点。相比于开槽施工方式,综合管廊施工有着明显优势,不仅有良好发展空间,同时可取得节能、环保等作用,实现对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节约成本,不会影响人们正常出行,使城市建设得到有效改善。2.3运营维护方便。综合管廊日常运营维护中不会对道路正常通行造成影响,同时不会影响其他管线,维修方便。同时不需要开挖道路,能够维持各项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提高成本控制水平,满足人们正需要。

3市政综合管廊施工质量控制

3.1创新综合管廊施工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建筑工程中不断有新的材料和技术出现,市政综合管廊施工单位可利用先进施工材料和技术做好市政综合管廊施工功能性和可行性规划,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市政综合管廊整体规划水平。另外,在GIS技术等发展过程中,建设单位还需要注意先进技术的引进,提高综合管廊施工建设精细化水平,使综合管廊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城市综合管廊施工中施工单位还需要主动吸收先进技术,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增强市政综合管廊建设质量和效率,控制市政综合管廊施工成本,使市政综合管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充分全面发挥,改善城市居民质量,促进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3.2施工材料和设备质量控制。施工材料质量对管廊工程施工质量有重要影响,在施工材料选择方面,必须要给予严格检查和测试,淘汰不合格磁疗,确保工程建设材料符合要求。在工程建设中还需要对设施设备有足够重视度,尽量选择质量好设备,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选择低质量设备,在施工中不断有问题出现。另外,施工中还需要注意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减低设备隐患,避免有安全事故等问题出现。3.3完善市政管廊施工建设相关规范。分析当前我国各个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实际情况,市政管廊建设单位只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以及标准做好市政管廊施工建设,才能够使市政综合管廊施工质量得到提升,实现对施工中各类问题的有效处理,确保市政综合管廊施工进度和质量满足要求。3.4做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市政管廊施工中还需要使用较多混凝土,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同样十分关键。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混凝土供应商的选择,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控制混凝土主体结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配合比满足相关要求。混凝土浇筑前施工人员还需要准确计算混凝土的需求量和时间表,要求供应商做好准备。在浇筑过程中处理好杂物,对模板和钢筋进行检查,确保其满足施工要求。当前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有底板、侧墙和顶板等工序,必须要注意这些方面控制。混凝土浇筑工作量大,还需要注意各个方面关系处理,维持混凝土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浇筑质量满足要求。3.5加大工程质量监督力度。市政管廊工程施工想要确保其施工质量,需要在施工单位质量控制的基础上与监理单位质量监督控制相结合,利用法律手段做好市政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和合同等方面管理,使监理单位的价值和作用得到充分全面发挥,提高施工监督管理有效性,更好的满足市政工程质量要求。

4结束语

市政管廊施工建设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便运营维护,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对市政管廊施工建设有足够重视度。城市管廊工程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同时对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有重要影响。严格控制市政管廊施工质量,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的稳定发展,同时还可以维持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市政管廊施工中必须要注意质量控制,结合市政管廊施工实际情况,准确把握质量控制要点,提高市政管廊施工建设质量,更好的满足城市持续稳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冯彦新,钱尧,罗朝洪,等.市政工程建设综合管廊的施工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0):2112.

[2]卓昱伯,张璐,曲连峰,等.市政工程地下综合管廊防水施工要点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0):1268.

城市管廊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市政管廊;质量管理;要点

1引言

市政管廊作为城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我国城市的整体发展有着极大地推动作用。所以,相关部门必须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确保市政管廊施工的质量。市政管廊工程作为一项复杂程度高、专业性强的工程,不仅对施工人员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提出了严格地要求,而且因为影响市政管廊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市政管廊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图1

2市政管廊建设的重要意义

市政管廊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其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市政工程不管是数量还是规模等各方面都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为了有效应对城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紧缺产生的影响,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加快市政管廊建设力步伐的方式,满足城市排水、电力以及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要求。(2)通过建设城市地下综合市政管廊的方式,有效地降低了线路架设施工、管线检查等对文化古城或景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为人们营造了健康、安全的城市生活和居住环境。(3)随着汽车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人们日常出行对道路交通提出的要求也随之进一步提高。由于大多数的新建商场或者小区地下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出现了机动车随意占用非机动车道以及交通堵塞等问题。而通过积极推动市政管廊建设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运输面临的压力,满足了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要求,而且促进了城市综合服务与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3我国城市地下市政工程建设现状分析

所谓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也被人们称之为城市共同沟,其是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专门用于管线设置的管道。一般情况下,市政工程施工部门在市政管线施工过程中,都会采取将两种不同的城市公共管线放置在同一空间或者借助专门检修口、吊装口等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施工方式,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一种集现代化、集约化特点于一身的城市基础设施,已经得到了全球各个国家的认可。然而,由于这种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截至目前,我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城市建成了规模相对较大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而绝大多数城市的城市地下综合挂浪建设都处在建设初期或者设计阶段,这些问题已经对我国城市地下综合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复施工问题,不但造成了严重地资金浪费现象,而且对城市环境以及居民的正常生活、工作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由于很多城市在地下管线建设开始前,并未按照要求开展地下管线的规划设计工作,最终导致很多城市地下综合管线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都因为管线施工位置不同,而增加了管线维护工作的难度。由于很多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使用以及维护都是由本部门自行负责的,再加上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相对较少,所以,导致很多城市地下管线都因为设置不科学,增加了管线施工和后续维护工作的难度,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地下管线使用性能的发挥。另外,城市地下管线埋设秩序习惯不强、管理混乱、事故发生率高也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地下管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所以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研究的力度,对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

4市政综合管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1结构防水施工质量控制。4.1.1止水带和止水钢板的安装。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止水缝的处理时,应该采取中埋式钢边止水带或者直接将橡胶止水带粘贴在混凝土背墙上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仅要根据工程施工特点选择相关参数符合标准的止水带,而且还应确保施工过程中钢板不用换出现气泡或者裂缝等问题。为了确保止水缝施工的质量,施工人员该应在防水混凝土浇筑施工开始前,先在水平施工缝预埋厚度为3mm、后的止水钢板,并在确定止水钢板安装牢固的前提下,进行防水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施工人员在进行管廊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该采取分次浇筑的施工方式,先将施工缝设置于侧墙底板顶上的300mm处,再设置注入吊装口等二层结构的水平施工缝,然后才能按照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此外,为了确保止水缝处理的质量,施工人员必须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止水带中心线与变形缝中心线紧密重合在一起,并在确定钢板安装牢固的情况下施工。4.1.2综合管廊防水处理。施工企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市政综合管廊的防水处理:(1)市政综合管廊顶板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应该及时使用聚合物水泥按照由上而下的顺序进行顶板的防水处理。(2)在进行底部防水处理时,必须在基层换填施工完成后,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进行素硅垫层、防水卷材、混凝土保护层等各个环节的施工。(3)侧墙防水钢筋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应该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进行侧墙防水施工。图34.1.3防水砂浆材料要求。为了确保城市综合管廊防水施工的质量,施工企业必须在防水施工过程中,采用相关指标符合防水施工要求的水泥施工。就目前来说,城市综合管廊防水施工中常用的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水泥对综合管廊防水施工质量产生的影响,施工企业必须在工程施工开始前,仔细地检查水泥等施工材料的参数,避免因为施工材料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工程施工的质量。4.1.4防水混凝土材料要求。施工人员在配制混凝土材料时,必须按照综合管廊防水施工的要求,加啊那个混凝土材料中的水溶性氯离子含量控制在0.1%以内,含碱量控制在3.0kg/m3以内。同时严格按照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要求配制混凝土材料,才能在确保混凝土材料性能满足工程施工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为后续综合管廊防水混凝土浇筑施工做好充分地准备。4.1.5防水卷材材料要求首先,施工人员在设置防水卷材的铺设位置时,应该按照要求将防水卷册设置在复合式初衬支护和内衬之间,才能达到提高混凝土结构迎水面防水能力、抗侵蚀能力以及抗振动能力的目的。其次,由于防水卷材是由高分子类防水卷材和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制成的。所以,施工人员在使用防水卷材时,必须同时配合使用基层处理机、密封材料、胶黏剂等材料,提高综合管廊结构的防水等级。图44.2混凝土结构强度的质量控制。施工人员在检查和实验综合管廊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时,必须根据相关规章制度提出的要求,检查制造坍落度混凝土试块,并做好实验记录的相关工作。为了促进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施工人员必须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加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生产环节中质量管控工作的力度,充分重视外加剂使用对混凝土质量产生的影响。另外,为了确保混凝土材料试验结果的科学性与真实性,施工企业必须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按照砂子、水泥、石子、水的顺序完成混凝土配制的上料工作,在添加外加剂时,则应该根据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采取将外加剂溶液均匀的掺和到水体中,或者直接从出料口添加的方式使用,避免因为混凝土配制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混凝土质量无法满足综合管廊结构强度要求。4.3附属结构预埋预留施工质量控制。施工企业在进行市政综合管廊主体结构的施工前,必须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工程施工和设计图纸,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准确预留相关的孔洞,确保孔洞预留的位置与数量与设计图纸保持一致。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开始前,施工人员必须再次对照预留孔洞的位置和数量是否与施工设计图纸保持一致,经过检查确认两者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两者存在误差的话,则应该及时地进行纠正,然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避免因为混凝土浇筑环节出现问题,影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5结语

总之,由于城市市政综合管廊的设计使用年限大多为100年,所以,其对于工程结构以及防水等各方面都提出了非常严格地要求。为了促进城市综合管廊主体结构防水质量的有效提升,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的要求,进行主体结构的防水施工,才能在确保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出市政综合管廊在城市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岩.浅谈市政管廊施工中常见的质量管理要点[J].居舍,2019(30):161.

[2]肖钢材.市政管廊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与管理措施[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9):107~109.

城市管廊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建设;应用

时代在发展的同时,人们的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这就会使人们在各个方面的要求有所提高,包括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所以也要加强城市的建设,从而来使我国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地下综合管廊的配合,它们在其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使城市的地下空间有合理的应用,就必须对地下综合管廊有很好的应用,这样才能使城市建设的道路顺利进行。

1.地下综合管廊的内涵

地下综合管廊就是对地下空间有所应用,这种管廊在很多领域的建设中都有所体现,利用地下的空间使城市的空间范围变得更大,更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低于地下综合管廊的使用就是将城市的地下空间进行更优化的管理,使其在城市建设中有一定的作用。总的来说,在对城市进行建设的时候,利用地下综合管廊将人们生活中所运用到的各种电力、水力和通讯方面的各种线路都结合在一起,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不仅使人们使用起来很方便,还对工作人员在进行维修的时候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地下综合管廊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地下空间有很大的利用价值,节约了很多资源,从而使整个城市建设的道路中更加顺利。

2.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难点分析

2.1地下综合管廊分类

2.1.1对其功能进行划分

地下综合管廊在进行划分的时候主要分为三种:第一,干线综合管廊。它主要是对支线综合管廊的吸纳,一般是设置在道路的中间,因为它的直径比较大,发挥的作用也很大,但他也有优点,比如:设施齐全等;第二,支线综合管廊。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连接工作,它一般是在人行道下进行工作,它的形状一般是矩形。第三,缆线综合管廊。它主要是对电力进行综合的管理,也是建设在人行道下面,但是它的设置会比较浅,它有着最简单的构造,同时使用起来也比较灵活,价格也比较低。

2.1.2对其施工方法进行分类

在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施工管理的时候主要通过两种方法进行:第一,明挖式综合管廊。简单来说就是在表面上进行施工,不管是周边环境或地下水位或开挖深度等情况。对于挖的深浅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围护形式,深的时候就使用桩支撑,浅的时候利用重力式挡墙。第二,暗挖法施工方法。这个方法下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矿山法、盾构法和顶管法。矿山法的施工比较慢,可以适用于不着急的工程。盾构法的施工速度就比较快,而且成本还不高,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比较多。顶管法适合短距离的发掘,同时它的速度也是比较快的,很实用。

2.1.3对施工工艺进行分类

在进行施工工艺的分类时,有两种方法进行,主要是现浇式和预制拼装式。但是使用最多的就是预制拼装式,它不仅完成的速度快,还能对工程的质量有所保障,从而使整个工程的造价有所减少,但是他也有一定的缺点,如果在中心线和标高等方面有所偏差的话,处理起来就会很麻烦。

2.2特殊地段的应对措施

2.2.1对于地基比较复杂的地方,要利用橡胶止水带对变形缝进行修理,从而避免出现沉降的问题发生

。2.2.2在做前期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对勘察工作进行仔细的检查,如果出现地基不好的时候就要对其进行更加严格的加固,防止出现更大的沉降问题。

2.2.3在进行交接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水工作的进行,从而保证交接工作的正常进行。

2.3管廊内特殊管线设计难点

在现在这个工程进行中,最难的就是对燃气管和排水管的设计,燃气管的危险系数很高,所以要加强对燃气管的安全性,如果安装不当出现漏气现象,一定要及时处理,防止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排水管的设计主要是对坡度的设定,保证其流水的畅通,如果设计不好就会使成本有很大的提高。因此,一定要对这两个难点进行更加严格的要求,保证其的安全性,从而是整个工程顺利的进行。

3.地下综合管廊应用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3.1有效缓解道路交通、城市建设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

在现在时代不断发展的社会,人们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对生活的环境也有了更大的要求,同时我国的人口又是最多的,城市的承受能力有限,所以这就对城市的建设有很大的要求,最近几年,城市正在走向国际的舞台,对城市的建设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城市的承受能力也造成了威胁,道路交通和设施等问题不断出现,在地下综合管廊的应用中能减轻城市的压力,保证城市建设正常的进行,与此同时,还对现在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所帮助。

3.2降低城市建设成本

在地下综合管廊的安装过程中要对所使用的设备进行相关的成本控制,保证用质量最好的材料和设备对工程进行最好的建设,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还要注意的就是不能阻碍交通,保证人们的正常通行,从而使城市的建设成本降到最低。

3.3提高了社会效益

对城市的建设中,地下综合管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很好的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利用,那么对整个城市的美观和各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能减轻道路的承受能力,使道路拥挤的问题有所减少,从而来使道路的寿命有所增强。除此之外,对地下的合理应用不仅能使城市的使用价值提高,还能使城市更加美丽,从而使城市走向一个健康的道路。

4.地下综合管廊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4.1选择符合标准的入廊管线

在进行地下综合管廊的设置中,对管线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要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管线进行安装,对城市建设的质量有所保障,从而使城市建设有更好的发展。

4.2加强对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行、维护的管理力度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好后,一定要对其进行很好的保养工作,对其的运行和维修都要有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保证其正常使用。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安全隐患的排除,从而使地下综合管廊更好地使用下去。

5.结语

根据上述所说,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要合理的利用地下综合管廊,使城市的承受压力降到最低,使人们在使用电力、排水功能和运输等方面有最大的方便,在地下综合管廊的安置时,一定要保证一次性完成,如果返工就会很麻烦,所以地下综合管廊在城市建设的道路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使城市更加美观,还能对城市的承受能力有所舒缓,从而使城市建设走向健康的道路。

作者:白洪昌 单位:株洲市规划设计院

参考文献:

[1]内蒙古:积极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编制工作[J].城市规划通讯,2014,01:10.

[2]积极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推广与应用——现阶段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发展应用现状调查[J].混凝土世界,2014,07:22-27.

城市管廊管理范文篇9

1.1综合管廊技术工作开展应遵循大协同特性的要求。综合管廊项目与城市道路及桥隧项目一样都是关乎城市安全和民生的重要设施,但其功能特性决定了综合管廊与普通市政道路和桥隧不同。因此综合管廊的建设主管部门和相关参建单位,在综合管廊的技术管理和实践中,不能仅仅单独考虑综合管廊自身的建设技术需求,而是应同步考虑、统筹、协调各类关联设施的技术要求,并在综合管廊建设的技术管理和统筹协调中,在相关项目技术审查、管线技术对接、管线专项设计、道路工程设计、道路及管廊施工时序、管廊配套系统及入廊管线集成与安装等工作中实现同步推进、同步协作。1.2综合管廊技术工作应遵循大体系特性的要求。综合管廊是各类城市地下管线大体系的综合集成,因此开展综合管廊建设时,既要考虑载体道路的自身成体系需求,又要考虑重要管线,尤其是给排水及高压电力等系统性强的管线自身建设成体系要求,还要结合综合管廊本身运营运维体系需求进行系统铺排。目前国内个别中小城市,就存在未能遵循综合管廊建设大体系特性,导致综合管廊建设呈点状化或碎片化状态,以致后期建设成的管廊不能成体系运营,也不能实现管廊内重要管线的正常运行。1.3现阶段综合管廊建设中应重点加强的技术工作。首先是尽快构建和完善综合管廊的地方技术标准体系。城市管廊规划布局与规模,管廊建设标准的确定,入廊管线种类的选定,具体管廊工程设计与施工,不同运营模式下的技术需求,地方管廊服务及收费体系的建立等,都需要在源头上构建好地方技术标准体系,通过标准体系实现本地管廊建设的技术统筹和标准统一,避免在建设标准和功能选取上的五花八门,给后期成体系的运维带来不便。第二是应强化综合管廊规划在建设中的引领和控制作用。综合管廊作为系统性要求较强的市政设施,与城市各规划,尤其是交通路网、给排水、电力、地下空间、轨道交通等专业规划间具有较强的系统关联性。因此在综合管廊建设中,应提前制定切合本地需求、科学合理的综合管廊规划,并在规划指导和约束下开展管廊建设,在规划未厘清和健全的状况下,贸然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先建设后规划,势必造成部分重大管线及地下空间关系处理统筹协调不足,建成后的管廊可能成为未来开发建设的不利因素,也无法实现管廊和管线建设功能和效益最大化。第三是应加强技术工作的协调统筹。在前期工作中应加强相关勘察设计单位的管理和协调,确保管廊设计与道路工程、地下空间及轨道工程、景观工程、各类管线工程等在技术上的衔接与统一,在工程投资界面上分割明确和实施界面上层次清晰,并对关联部分进行统一技术整合,确保在实施中不出现技术偏差和矛盾。在施工建设中应加强各环节实施时序、关键节点控制、交叉施工的总体统筹和调度,确保建设质量、安全、投资可控。第四是适时开展适于本地的相关技术课题研究。综合管廊目前存在建设、运营技术经验积累相对不足的现状,目前各地在大规模开展建设中,势必遇到本地特有或共有的技术问题,适时开展地方建设和运营所需的相关技术课题研究和攻关,有助于推进各地综合管廊的建设进程,提高综合管廊建设的技术含量,化解建设技术风险。第五应尽快建立健全本地综合管廊相关价格体系。当前各地综合管廊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中,但由于配套价格体系尚不完善,也间接影响了部分工程建设质量品质,以及政府在综合管廊项目投资和建设模式选择上的决策。地方综合管廊价格体系不但包括建设工程造价体系,还包括后期管线入廊收费、运维服务收费及大中修费用等全过程价格体系。目前在实际建设工作中就存在如预制拼装、特殊材料及设备、智能智慧平台构建、GIS+BIM建筑信息化等单项建设价格指导缺失,带来了施工质量控制及采购、结算等系列问题,同时当前入廊及运维价格体系不完善,地方管线收费议价体系还未建立,管廊建设项目后期回报不确定因素较多,导致目前综合管廊项目整体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高,实际投资参建的单位都基本以央企和大型国企为主。1.4现阶段综合管廊建设中应重点关注的技术问题。作为一种相对新兴的事物,为确保在百年工程中尽量不留遗憾,综合管廊在具体建设实践中,还应重点关注以下技术问题。首先是综合管廊设计工作应充分考虑综合管廊的中长期运维需求(包括各类管线在管廊条件下的运维),但由于目前运维经验缺乏,相应技术体系缺失,导致各地在管廊设计中,对管廊中长期运维的发展需求考虑甚少,预判不足。未来管廊运维在管控模式、运维效率和可靠性、高效性、运维成本控制等方面都将受到当前设计的影响。第二对综合管廊部分新功能要求的运用需审慎。在当前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大环境下,综合管廊同时还承载了更多化解城市病的功能与期望,目前就雨污水入廊、与地铁同线共建、大型地下空间共建、部分防洪排涝和海绵城市功能的植入等,都使综合管廊的技术难度不断增加,设计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将直接影响后期综合管廊及管线的运行安全和可靠性。在目前相关技术经验积累缺失以及配套技术体系构建尚不完善现状下,如需开展相应技术工作,其技术论证比选应更全面、细致、严谨、充分,技术关键点的论证分析应更深入、透彻,同时行政技术决策也应更慎重,不能一味为追求“高、大、全”,导致后期造成遗憾和无法弥补的缺陷。第三对重点技术环节的把控。在综合管廊建设技术工作中,可针对部分关键技术环节进行把控,结合已有建设实践经验,建议在如下环节进行重点研究和把控:①管廊的规划布局和总体规模的论证;②管廊具体项目建设标准、功能定位和入廊管线选取的论证;③管廊重要功能节点的设计;④道路工程和其他地下工程与管廊之间的技术对接与协同;⑤各阶段管线专项设计技术对接;⑥消防型式的选择;⑦雨污水入廊型式和重要节点处理;⑧管廊防水技术型式选择;⑨预制拼装结构型式选择与论证;⑩监控报警平台及智能智慧系统构建论证;輥輯訛投资与实施界面划分和造价审查;輥輰訛重要配套设备和材料采购的技术标准论证;輥輱訛不良地质措施及基坑支护方案论证;輥輲訛管廊基础和防水施工质量控制;輥輳訛系统安装与入廊管线安装施工时序安排及交织处理。

2思考与建议

综合管廊建设成功与否离不开对技术工作的重视和敬畏,技术工作开展的既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方针要求,又要着眼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并秉承科学、务实的态度,细心、冷静思考,扎扎实实做好综合管廊建设的各项技术工作。以下是几点思考与建议。2.1如何明晰政府部门与参建企业的技术职责划分?在当前综合管廊相关政策和技术体系尚不完善,建设经验积累不足的现实情况下,目前政府和企业在综合管廊建设技术工作中职责和角色划分并不清晰,那些工作是应该由政府承担或主导,那些又是企业分内的职责?由于技术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确,给综合管廊建设工作推进带来了一定困扰。结合管廊建设工作特性,建议地方政府部门在技术管理中应主动作为,积极完善符合综合管廊技术特性需求的协调机构或技术管理平台,并重点开展综合管廊规划编制及建设计划制定、地方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地方配套政策和收费体系构建、加强综合管廊建设相关各方主体技术协同管理等工作,并以管廊的中长期安全、高效运营为目标进行相关技术标准和投资建设模式决策原则,处理好在不同投资和建设模式下的管廊建设质量与投资控制,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技术统筹和协调方面优势。各参建企业则应在相关规划和技术标准体系指导下,充分发挥各自技术及管理优势,扎实做好各自责任范围内的建设技术工作,并通过优化技术方案和实施技术创新等手段,确保综合管廊建设质量和技术水平能满足百年运维需求。2.2如何合理确定地方综合管廊建设规模和标准?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原则上新区市政道路均要建设管廊,老城区要结合旧城改造、轨道交通等建设管廊,但实际在所有市政道路中建设管廊并不实际。当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过高时会造成地方政府投资压力增大,财政支出增加,但若过低时又不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同时也将造成管廊功效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实现通过综合管廊建设提升和完善城市品质的目标。建议在符合当前国家基本政策要求前提下,以城市发展和管线建设需求为管廊规模和建设标准确定的本根出发点,并在规划上适度留有余地和弹性,在建设上结合本地发展和财力实际,科学、合理确定本地管廊建设规模和标准。2.3如何处理建设新技术、新功法中与现有技术规范体系的差异或矛盾?随着综合管廊建设工作的推进,各种新兴技术和新功法大量涌现,为综合管廊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技术选择,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与目前现有技术规范体系要求的差异,导致在建设中技术选择较为困惑,部分新技术、新功法运用也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现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完善前,建议可通过制定地方技术标准体系的方式化解上述矛盾和差异。对部分重要的新兴技术路径或技术措施、功法,还可通过专题课题研究和相关工程实验试点来处理,以有效推进新技术、新功法、新材料等前沿科技在综合管廊中的运用。

3结语

总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工作开展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总体把控和协调统筹,离不开各方参建主体扎实和务实参与。应按照综合管廊所特有的功能技术特性要求,从宏观的规划布局决策到具体的技术协同处理,将实现管线、管廊的中长期安全高效运营为基本目标,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并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规划规模和建设标准,积极开展本地相关技术管理和创新工作,构建和完善地方标准体系,以促进综合管廊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以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转型发展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安邦,刘应明,黄俊杰.对城市综合管廊规划体系的深度思考[J].城乡建设,2017(12).

[2]卜令方,汪明元,金忠良,夏军红.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及展望[J].中国的水排水,2016(22):57-62.

城市管廊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城市设计;数字化;信息技术

1传统城市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品质及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倒逼城市规划管理的提升。地方管理部门在规划管理上为了提升城市品质,逐渐重视城市设计的重要性。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1城市设计缺乏法定地位及制度不完善。从我国的规划体制来看,城市设计并不是法定规划。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往往城市设计成果是缺乏权威性的,为服从城市开发的要求而牺牲管控内容。同时大部分城市的城市设计管理制度不完善,比如城市设计的编制、审批及纳入法定控制条件的规范,对落实法定控制条件的规范以及修改或者上诉的程序并未形成体系等等,导致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受限。1.2城市设计的可实施性不强。城市设计成果的内容、层次、深度等缺乏明确且可操作性的规定。以便城市设计成果编制较早,导致在项目落地的时候,进行规划设计条件编制时,往往忽略了城市设计管控的内容,将已编成果束之高阁,无法落实规划管理的需求。1.3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差。城市设计的编制一方面依靠规划师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深化,一方面是依据地方的城市设计标准与导则编制,缺乏与公众的互动。审批的时候容易利用惯性思维,而缺乏对城市建筑群体特征的认识,导致城市设计的成果缺乏规划管理的参考性。其次,图则多以二维为主,缺乏三维空间辅助,同时缺乏标准语言,管理者无法形成“标准化”的体系管理。

2探索数字化城市设计的管理

城市设计区别于自然资源空间管控的底线思维,既服务于宏观规划层次大空间格局,又服务于微观层次的公共空间设计,并指导详细规划编制及规划实施管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城市设计在编制、管理以及管控等阶段借助技术手段实现理论和技术上的跨越式迭展。2.1构建数字化城市设计的框架。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成果、控制性详细规划、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及《城市设计标准与准则》等进行梳理,形成宏观、中观及微观的规则管控体系。(1)宏观层面:①总体形态目标:一个城市的空间形态的战略目标,确定城市的空间格局。②公共空间系统:提供居民进行公共交往及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③形态风貌眺望体系:塑造主要高点、低点的视廊。④高度管控分区:对空间形态进行塑造的控制指标,主要是对建筑高度管控。⑤景观风貌分区:依据规划划定重要景观风貌管控区⑥天际线管控:综合考虑地标建筑分布、建筑高度、开敞度等天际轮廓因素。⑦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划定:对城市景观影响力较大的片区、重点改造提升区、特色风貌及重要道路划定。(2)实际层面①公共中心:中观层面的城市公共中心的管控要求。②道路廊道:道路廊道的管控要求③轮廓眺望:建筑主体对眺望点的遮挡要求。④游憩活动:提供人游憩活动的场所要求。⑤观览展示:景观廊道的管控要求。⑥文化风貌:历史风貌的管控要求(3)微观层面:建筑本体、公共景观、公共空间、公共设施2.2利用数字化技术形成数字化管控。规则梳理形成的宏观、中观及微观的规则管控体系,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数字化表达,形成地理信息系统可表达,可识别,可分析的信息,为数字化管理提供科学决策的数据支撑。(1)点状表达标出城市重要景观点,形成景观点体系,根据城市设计管控要求,有选择性的形成城市景观眺望体系。(2)面状表达将重点管控片区进行分类分级,在空间上体现出不同的管控要求。根据高度管控要求,划分不同高度管控的面域。(3)线性表达道路廊道、游憩展示,生态廊道等具有线性及网络属性的,采用线性表达。2.3利用信息平台强化数字化分析。强化三维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采集城市三维建筑模型数据,基于信息平台,导入数字化规则管控体系,融合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体系,打造二三维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城市数字化分析[1]。如山水格局分析:将城市的山体,水体等自然元素进行单独分析,辅助进行城市山水格局分析,挖掘城市形态。景观通廊分析:将城市的景观系统性,全局性的体现在一张图上,通过视廊分析,形成视线划分的分析成果。风廊分析:利用计算机,对城市风廊的分析,从而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建筑形态,道路廊道的设计。公共空间及绿地分析:进行公共空间分析,从而影响以人为尺度的街道空间设计及城市级公共中心的规划编制;分析绿化覆盖面积,公园绿地的匹配度等,是否满足居民生产生活所需。

3强化数字化城市设计的应用

3.1城市设计一张图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化城市设计的管理模式后,为了保障数字化管理的生命力。需要将已批城市设计成果进行数据入库,形成城市级别的城市设计一张图,才能真正将数字化城市设计管理践行到底,才能发挥其规划管理的作用。3.2数字化城市设计应用落实到规划管理全过程数字化城市设计并不简简单单只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城市设计编制,更应该应用到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数字化城市设计管理能在批前提供技术服务,为规划管理者提供指定规划设计条件的参考;同时,更能监测规划实施是否落实城市设计所管控的要求。

4结语

数字化城市设计解决了传统城市设计的弊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城市规划编制,解决了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规划实施、规划监督中的问题,提升了城市设计的地位。落实数字化城市设计管理,除了技术先进及管理思路转变外,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设计编制、审批、规划变更的制度建设,才能真正的提升城市品质,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